反思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2023-02-21

自2002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已经有7年的时间, 我们理解和传承着教育理念, 也在反思和实践这些理念。回过头来, 为了更好地领会新课改的精神, 促进课堂教学新局面的更好形成, 在这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几点反思。

1 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类社会日益呈现出“学习化”社会的特征。学习化社会强调, 人的生活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社会是人学习的基本背景, 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人的学习资源。

(1)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 突出创新, 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成为各国普遍的改革目标。

(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前,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享, 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3) 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多元价值观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不仅仅是在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中培养起来的, 更需要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 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来培养。

(4) 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基础教育应克服仅仅关注知识结果获得的功利主义教育观,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重新建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2]

2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高中教育的新要求

(1)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客观存在地要求普通高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激发每位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同时引导高中生形成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 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 作为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应该满足现代高中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 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

真正的教育是认识人们的兴趣和潜力所在, 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教育活动和人际交往使学生学会彼此分享与合作, 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及其变迁, 增强个人规划人生, 选择人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教育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使学生不仅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 既要具备创新的科学精神, 既要能适应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也能够获得丰富、有个性的人生体验。

(3) 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针对少部分学生而是惠及每个学生。学生的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的差异性,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个难题, 也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 促进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价值尺度。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人带入全体之中, 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自己的一隅之地, 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 人就能够真正地成为他自己。[2]

3 旧课程标准中的中学生生物学教学目的和任务

3.1 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反观旧课程标准, 中学生物基础知识可以分为三类

3.1.1 重点知识

是指那些在生物科学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知识。例如有关细胞结构、分裂和生理的知识等, 这些是学生所必需又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是应该让他们切实掌握的。

3.1.2 必需知识

是指那些虽然不是本门学科知识中的主干, 但仍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那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如说高中生物学中的昆虫激素等等。

3.1.3 一般知识

是指那些为了扩大学生的眼界或是那些虽然重要, 但是学生一时还接受不了, 因而只能作常识性介绍的生物学知识。如某些问题的发现史, 发展史, 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生物科学的现代成就”等内容。

3.2 培养学生的能力

3.2.1 必须树立正确对待学生的教学思想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更是教育的主人, 既是教育的客体, 更是教育的主休。要从思想上承认这个现实, 下决心改变那种注入式,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要提倡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己学习和自己钻研问题,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2.2 要鼓励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特别是允许他们发表和老师不同的见解, 使学生有“求异”精神。

3.2.3 要了解在生物教育中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 要用正确的观点去统率教材。

(2) 要使学生了解学生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层次, 并且了解教材的层次, 使做到的思维的脉络清晰。

3.3 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3.1 爱国主义教育

(1) 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和生物科学家在生物科学史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增进他们对祖国自然的深厚情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3) 通过对我国生物学家的热爱科学、热爱祖国事迹的介绍, 使学生学习老一辈生物学家的高尚情操。

(4) 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和祖国大地的巨大变化, 了解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 树立实现祖国四化的信心和决心。

(5) 利用乡土教材,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 了解家乡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远景, 以增进他们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3.3.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 使学生认识生命的物质性。

(2) 普遍联系的观点。

(3) 变化发展的观点。

(4) 矛盾统一的观点。

总之, 必须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来统率教材和讲授。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要特别防止拟人观和目的论这一类错误观点对学生的影响。另外, 讲授中既要破除封建迷信的观点, 又要注意防止轻易地否定那些实际存在, 而人类尚未探知的真理。

3.4 进行卫生健康教育[1]

我们注意到, 在旧课程标准中, 政治化与口号化的东西还是比较多, 强调的是一种老师说, 学生必须听的教学理念。并且,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 做了区分, 分为重点知识、必需和一般知识。而这些, 在新课程改革中, 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孔子说, 温故才能知新, 从新旧课程标准的对照中,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不同, 而这种不同, 正能体现这次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意义。

4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研制标准

4.1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目的和任务

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是既要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并为他们选择今后的职业方向和学习方向提供帮助。从着眼于生物学工作者的培养, 到面向全体高中生物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升, 这一变化不是意味着降低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和质量, 而是要使高中生物学教育得到全面加强, 当全体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以后, 就扩大了优秀生物学人才产生的土壤。

4.2 高中生物课程的结构

(1) 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 高中生物科目的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共6个模块, 必修模块有“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模块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 高中生物课程采取了必修、选修模块式的结构, 这使得新的生物课程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变化, 在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 必修内容的主题略有减少, 3个必修模块突出了生物学的核心基础, 又注重反映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领域, 力图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

(3) 在必修的基础上, 选修内容从科学、技术、社会的层面展开, 构成三个模块, 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拓宽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 增强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力求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使课程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3 高中生物课程的地位

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科目, 在必修部分的要求方面, 它同该学习领域中的另外在3个科目一样, 都是6学分, 108个学时。这使得高中科学课程中的理、化、生、地处于同等的地位。它反映了课程方案制定者在新世纪对于生物学教育价值新的理解, 顺应了国际上科学教育的共识和趋势, 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值得称道的进步。[5]

5 高中生物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

5.1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阶段将提高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放在3项课程理念的首位, 目的是强调: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5.2 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 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5.3 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 是在人们不断的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高中《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 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4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3]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转回头看到这些纲领性文章, 再细读之下, 觉得收获不小,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在这个提倡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正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 才能提升, 拓展自己的视野。只有勇于、勤于“上下而求索”, 才能做一个让社会、学校、学生放心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关注普通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增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实际, 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对于普通高中课堂教学, 对于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 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刻地理解新教改的精神, 并更好地结合到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去, 做一个新课改的成功实施者。本文从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及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变化做一综述。

关键词:生物,高中,改革,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皓兮.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44~45, 50, 53~56, 60~65, 68, 70~72.

[2] 苏伶俐.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6, 17, 20, 23, 70, 72, 73~74.

[3] 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1~43.

[4] 朱慕菊, 刘兼, 康长运, 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3~116, 120~122, 128~1291.

[5] 殷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80~8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一篇:阳朔县旧县村景观规划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