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诠释着人间真爱

2023-05-31

第一篇:用真情诠释着人间真爱

用善举诠释着人间大爱

推荐材料:

用善举诠释着人间大爱

—--记退休教师杨菊珍照顾孤寡老人的先进事迹

杨菊珍,新晃侗族自治县汞矿社区一个退休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提起十多年来他与孤寡老人的故事,在她所在的社区和认识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说:“菊珍是难得的好人。”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十多年如一日来杨菊珍同志相继义务赡养了4位孤寡老人,无偿照料了3名留守儿童,演绎了一段至真至爱的人间真情,她的善举在社区广为传诵。

爱心献给孤寡人

杨菊珍赡养孤寡老人是从1990年冬天开始的,当时,孤寡老人也是汞矿的五保户张妈妈年逾七旬,无儿无女,生活非常艰难。那年一连下了几场大雪,天气特别冷。当时靠拾柴做饭取暖的老人,有时连饭都做不熟。有一次,杨菊珍家吃饺子,也给老人送去了两碗。一进门,看到他们正在冰冷的屋子里,吃着带冰碴儿的稀饭,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回到家心情仍难以平静,主动把照顾孤寡老人的担子接下来。当时杨菊珍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两个孩子,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像侍奉亲生父母一样,让孤寡老人张妈妈得到温暖,得到幸福。从那时起,她天天帮老人做饭、洗衣、料理家务,经常自己掏钱给老人买菜、买油送去。冬春时节,老人爱吃牛肉,她就赶集给老人买牛肉;老人有天凉闹肚子的毛病,就买红糖给老人冲水喝。逢年过节,她就和丈夫背着大米、猪肉到老人家里看望,每到那时,老人家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从那以后,她又相继义务赡养了3位孤寡呆傻老人,在杨菊珍的精心照料下,这些老人生活得和其他老人一样快乐,这些都凝聚着杨菊珍的艰辛与爱心。

善始善终见真情

为了照顾这些老人,杨菊珍付出了比其他农村妇女多出几倍的心血和汗水,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了使这些老人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在他们患病时,杨菊珍都是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住。4位老人中,最短的在杨菊珍家住了一年半,最长的芷江北街老人尹春娥一住就是11年。杨菊珍从来没喊过苦,嫌过烦。有人对她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些老人与你不沾亲不带故,你一招抚就是几十年,图的是什么?”杨菊珍说,“不图钱财,不图回报,为的就是报答党培育我这么多年的恩情。”这些年来,只要老人们高兴的事,她都想法去做。 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地杨菊珍就负起了赡养这位位老人的义务。特别是2005年至2009年期间,尹春娥身体病痛增多,杨菊珍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照顾这位老人上。2005年的一天,尹春娥老人因腰椎受伤,杨菊珍第一时间来到了老人面前,安排老人住院治疗。在老人住院的四十多天里,杨菊珍随叫随到,如果自己没空就安排子女前往。2009年3月的一天,杨菊珍突然接到电话,说是尹春娥老人下肢无力,腰部疼痛。杨菊珍火速赶到,并立即决定送医院进行检查,这一检查让惠生吓了一大跳,原来老人得了重症,不久于人世。杨菊珍十分难过,在老人大小便失禁的日子里,他每天要给老人换好几次尿布,擦洗身子,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几次生病后,省吃俭用的老人已是一贫如洗,杨菊珍还经常掏腰包,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老人的感动是不容质疑的,但老人实在没有办法回报,临终之前的杨菊珍想来想去,最后觉得要认杨菊珍为义女。这是一个老人的心愿,杨菊珍觉得应该满足老人,让老人含笑而去。直到2009年7月老人满足地离开人世,享年96岁,杨菊珍又承担起后事的料理。

不是亲人胜亲人

时间回到2006初,新晃酒店塘老虎坳80岁的曾桂香老人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整日卧床不起,一日三餐全由杨菊珍为其做好送去。老人大小便失禁全都便在被窝里,杨菊珍就毫不嫌弃地及时动手收拾,并特意准备了两套被褥,做为换洗用。老人什么时候想去看大夫,杨菊珍就立即找来“马拉车”送老人前往医院。2006年11月,老人身体已日渐不支,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天性执拗的老人却又反常地拒绝去医院治疗。当时,天气已转寒,杨菊珍便主动向社区提出将老人接到自家,以便更好地照顾老人,但老人仍表示坚决不去。直到2007年2月6日,社区干部和杨菊珍看到老人已神志不清,情况越来越糟。

在曾桂香老人家中还有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大儿子,女儿也下岗在家中,家庭负担重,都无力照料曾桂香老人,而且老人患有严重精神病,腿部肌肉萎缩瘫痪,行走不方便。杨菊珍把老人抬到家中后,由于老人只能床上吃、床上拉,因而弄得满屋子尽是臊臭味,于是往日的邻居不来她家串门了,春节期间儿子、媳妇也无法带不满2岁的孩子跟杨菊珍团聚了。然而,对于这些杨菊珍却全然不顾,每天仍旧照样为老人洗脸擦身,做可口的饭菜。为了使老人不感到遗憾,杨菊珍三九天还特意为老人买来西瓜、葡萄等水果和饮料供老人享用,并且每餐之间还另加一袋温热的牛奶。2008年春节前夕,社区干部们除为老人送去慰问金以外,还为老人送去肉、鱼、油和棉被等物品。那一阵子,杨菊珍更是不厌其烦地变着法地为老人调剂伙食。老人想吃鸡腿,杨菊珍惟恐自己炖的不香,专门从烤鸡店买来五香鸡腿;大正月的老人想吃小米稀饭,杨菊珍早晨5点多就起来,将小米稀饭煮的烂烂烀烀的;老人说嘴里没味,杨菊珍就买来山楂糕喂给她吃。

2008年12月,老人真的就在杨菊珍家的炕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安祥地走完了她一生既艰辛而又幸福的人生之路。第二天,所在的汞矿社区为曾桂香老人举行简短出殡仪式后,悲伤至极的杨菊珍不顾大家劝说,还是拖着不便的双腿硬撑着到殡仪馆为老人送了行,从而用真情最终完满地表达对老人的无限关爱和思念之情。

到现在,退休后的杨菊珍老人义务帮助外出打工的家庭看护着留守小孩,辅导孩子们学习,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目前有3名10左右的小孩在她家得到很好的关怀和照顾。

她没有惊人的相貌,没有华丽的语言,然而她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十一年如一日无私照顾孤寡困难老人的义举,如一首新时代的文明道德之歌,正在新晃侗乡中广为传唱。

采编:吴继忠 龙绪江

第二篇:用小美诠释着大爱

—《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观后感

横水中心小学 齐向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小美诠释着大爱》。

今年的教师节,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激动、流泪、震撼、感慨„„这些是我观看晚会后的心绪。颁奖晚会上的乡村教师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对学生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是微不足道的,是小美,然而他们给予孩子的温暖、关怀、爱护,是大美。这些教师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动人的言辞,然而他们的事迹却让闻者动容,让眼泪一次次滑落我们的脸颊。八十岁的阎肃老师说,他这个年龄很少有打动他的事,可是今天,他被打动了,落泪了。是啊,谁能不为这些奉献者落泪呢!他们是真正的奉献者,是乡村教育的真正启明星。是他们改变着大山,改变着乡村孩子的命运。爱心、责任、信念、奉献",是对乡村老师的最好诠释,他们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坐在电视机前,听着主持人动情的讲述,看着一个个动人的画面:一位残疾教师的坚守、一对夫妻的坚持,一个特殊教育教师的付出、一个志愿教师的免费教育,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看到学生给这些老师颁奖时,师生相拥时的热泪盈眶,我泪流满面。这些老师,均在艰苦的农村或山村任教,条件相当艰苦,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守着无人能懂的岗位。他们之中,有的是为了自己家乡的兄弟姐妹,有的是为了祖祖辈辈的家传,有的是为了对母亲的一句承诺,有的是为了自己的良心„„

他们的话语十分的真实、质朴,没有半点虚假的夸张;他们的行动是那么低调,从来没有想到过被关注、被敬仰。但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的花朵会鲜艳开放。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是为圆梦而生活着,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是幸福的。这

些了不起的老师,他们并不是得到了奖励而快乐和幸福的,他们对幸福的体验释放在全部的施教过程中。

每一个获奖的教师,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感动的是: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感动的是:为人师表无尚光荣。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为自己颁奖,一个深深的鞠躬,一句亲亲切切发自肺腑的老师好,当看到台下那些可爱的孩子,齐刷刷的一个队礼,异口同声的一句老师好时,不由得你不感动,不由得你不动容。一句老师好,给了我们多么大的肯定和动力。看了这场感人的颁奖晚会,我的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我感悟到了这些优秀教师的心底语言:那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业看不起自己,也从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业懈怠过放松过自己。在孩子眼里的神圣,给自己动力,更给自己压力,鞭策鼓励我不断进步。

回想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乡村工作,并深深的体会到要做一名好老师,真的不容易。在工作中,我有时会被一些暂时的困难和阻碍所困扰,甚至会有退缩的想法;有时候甚至想,自己选择的事业,选择的工作真的是自己想要做的吗?但是现在我看了这些乡村教师的所作所为,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下,都能做出这么辉煌的业绩,都能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做的一丝不苟,我这点小小的困难和他们比起来算的了什么呢?我感到举步维艰,只因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我想临阵脱逃,只因为我缺乏足够的勇气,我感到不甚其烦,只因为自己没有事事亲为,巨细无遗的耐心。要有足够的爱心去奉献,要有做一个强者的勇气,我才能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育人,教育学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在现今社会,我们更需要树立这些好老师的榜样,真正为孩子们传递正能量的好老师。

最美的乡村教师美在坚守,这份坚守的真爱,铸就了人生的美丽!我也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会坚守、定位于乡村。以乡村为根,以学生为本。我相信,有我们在,就有信念在;有我们在,就有梦想在! 亲爱的朋友们,希望用我们的双手托举起明天的太阳,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教育之梦,中国之梦。到那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无愧于‘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一个光荣的称号”

记得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也是踌躇满志。可是,几天之后,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作业本上,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体,一个个鲜红的错号就像一根根钢针一样扎在了我的心里;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有的学生在小声说话,甚至有的入学新生还在肆意走动„„面对孩子们这样那样的表现,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慢慢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办法。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的教师梦会早日实现!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中国梦会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篇:最美探伤人——用微笑诠释着青年党员的不悔人生

―――记吉林工务段探伤车间焊缝工区探伤工宋春事迹

今年刚满34岁的宋春,自步入钢轨探伤岗位至今,已有6个年头了,在这6年当中,无论家人、同事,还是单位领导,对他的一致评价是乐观向上,始终以一种微笑姿态干工作的好党员、好青年。

微笑,这对于他来讲即表明他对人生的态度,也表明他对人的尊重、更表明他以其言行诠释着一种向上向善的人生追求。

正像他所在的车间党支部在2017年党员大会中给予他的评语是:“你是‘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活动的示范者,党员意识强,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谦虚好学,基础打得牢,标准定的高,他能够坚持以微笑的姿态,尽最大能力克服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难,认真钻研技术业务知识,努力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树立了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优秀的探伤工形象。他即是工会小组长也是工区政治辅导员,又是段团委委员、车间网络信息员等等,担任兼职角色很多,面对所有的这些他都能够做到主动积极面对,而从没有退缩过,也从没有因某种困难而在他嘴里蹦出个“不”字来,在他身上突出特点就反映在“三情”上,即温情、热情和激情。

一、爱岗敬业,体现温情。

几年来通过他自身的努力,很快成为了执机手,并在他

1 担负探检的区段内,共计发现伤损钢轨8处,防止事故1次,为安全运输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被工区工长称之为骨干之一,被车间肯定为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探伤工。

他每天同其他探伤工一样,延着绵绵的铁道线,一步一步地向前,干着既枯燥寂寞,又责任重大的探伤工作。工作中的他坚持做到慢走细检,寸铁不漏,从未放过任何异常波型,探检中他坚持做到仪器和手工相结合的综合判定伤损的方法,坚持一日作业标准化不走样,经常受到工区工长的表扬,日常工作中,他早来晚走天天如此,班前经常是第一个来到工区的人,他主动担当检查当日工作中所需备品是否齐全,检查电池电压是否充足良好,每日出发前,他总是第一个先上车把仪器安置好,最后一个到车上坐下的人,班中在执机探检过程中严格执行接头站,小腰慢,中间匀速探的操作方法,当发现可凝波型时,能够坚持反复探测规定,不怕麻烦地再用另一台仪器校探,坚决保证不漏掉一处伤损。几年来他实现了“两违”问题“零”的目标,班后总是最后一名离开工区的人。

二、勇于争先,保持热情。

在学习雷锋等先进人物事迹的过程中,他不但带头学,而且用自身言行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他很清楚,作为一名探伤工,必须要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班组很多人都是车间技术尖子,至使他暗自向身边的优

2 秀员工看齐,只要是工区大伙的事,他都能做到热情在先,事事主动,事事自觉,步入岗位的几年里如一日,岗下经常同工长一道很晚才回家,充分利用每周每月每季的学习时间,认真看书学习,积极帮助工长整理工区的各项管理台帐,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不是偶然的,记得那年五四青年节他参加段举办的纪念五四活动演讲比赛中,他那充满激情的演讲,打动了所有评委,一举取得了第一名,事后他找到车间支部书记说到,“第一的名次是取得了,但这只是形式上的第一,如何发扬五四精神,则需要我们更加不断地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够无愧于新时代青年”。他是这样说的,也实实在在是这样做的。有人说他是“李玉刚”的代言人,的确宋春同志天生有舞蹈的天赋,表演精湛,这些年局里、段里大大小小的演出他参加了很多场,每次他都是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没有言苦言累,特别是今年的段迎新春晚会他一人演了三个节目,而且还做了段舞蹈表演的领班,面对压力他还是露出了他那质朴的笑容。

三、不断进取,彰显激情。

在学习技术业务上,他渴望获取知识的激情强烈,深知“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内涵。日常工作中,他总是抓紧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炼功的机会,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平时他虚心向老工人学习和请教,凭着他顽强的性格,掌握了目前少数人触碰的探伤试块,并能够在实际焊缝探伤

3 中得心应手的去应用,进而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积极主动在班组中进行相互学习传授,成为了工区全体职工中技术业务的佼佼者。

在学习政治理论上,他更是起到了带着作用,政治学习笔记质量月月都被车间评为第一,在大干60天决战安全年期间,更加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每日岗上的安全风险管理研判上,他配合工长经常是扮演领学角色,每天起早贪晚的练功学习,在车间及段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车间的肯定。

在之前抓团支部工作上,他更是细心,努力工作,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经常利用休息日带领团员到车站候车室打扫环境卫生,协助旅客运送行李包裹,有一次在候车室他发现一60多岁的老大爷晕倒了,他及时上前将其扶到座位上,及时拨打“120”救护中心电话,在医务人员赶到后,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承诺誓言。

2016年7月1日在沈阳局第一期“两学一做”培训班学习中宋春同志更是发挥青年党员和职工的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培训期间的各项学习活动,用优美的舞蹈、动情的歌曲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正能量,被党校评为“优秀学员”。

宋春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用微笑面对一切,扎扎实实干工作的年轻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2017年4月5日

第四篇:人间真爱

广坪镇中心小学六一班魏廷旭

爱是一种鼓励,爱是一种关心,爱更是一种帮助。

残酷的5.12大地震把我家的房子震的七零八落,去年才盖起了新房,几个月忙前忙后,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就差房顶了。这盖房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房梁、檩子共需20多根圆木,一根圆木足有一百多公斤, 三楼楼梯不仅窄而且还要拐几道弯,这么重的木头怎样才能送上去呢?为这事,爸妈可没少操心,但最终还是一筹莫展。就在我们无计可施之时,邻居们纷纷来到我们家门前,说:“这么重的木头光靠你们自己怎么能行呢?多找几根绳来拴在木头上,咱们一块儿拉,总能把它弄上去。”听乡亲们这么一说,爸妈脸上顿时云开雾散。

下午,邻居们都不约而同来帮忙,他们分好工,一部分人上了三楼,一部分人留在下面栓绳子。一切准备就绪了,不知是谁一声令下:“拉!”邻居们都鼓足了劲往上扯绳子,一个多小时过去了,20几根圆木终于都上了三楼,邻居们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他们却没有丝毫的抱怨,脸上反而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他们走之前还说,明天盖房顶别忘了吆喝一声。

第二天早上,我还在被窝里就被一阵钉锤的敲击声给惊醒了,我急匆匆的跑上楼一看,我被惊呆了,只见邻居们各

干其事,忙的不亦乐乎,哇!房梁都钉好了,檩子也钉了一大半了,我走过去对他们说:“叔叔你们可真早啊,休息一会儿再干吧。”可他们却说不累。

吃过早饭,我去和我的好朋友打了一会儿乒乓球回来,发现我家的房顶已经盖好了。青瓦配上红色的房檐,好漂亮。邻居们说,新房建成,得恭贺一番。有的买来了礼炮,有的买来了酒。为了感谢他们,我们已早为他们备好了薄酒小菜。我们给他们斟酒,夹菜,他们为我们送祝福:“恭喜贺喜起新房,祝贺房好人好风水好;房子换新的了,心情也变得更好,孩子学习成绩更高了,夫妻便得更恩爱,工作更加顺心„„”我们也给他们致谢还礼。

这就是乡下的生活,一个看似平凡的小镇却处处充满了爱。

第五篇:让真爱洒满人间

《 让真爱洒满人间》观后感

林成富

看了《让真爱撒满人间》的演讲我感动的稀里哗啦.

在观看时,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主持人走上台来,讨论声戛然而止。主持人说:“请老师为我们讲述《让真爱撒满人间》的内容。”同学们纷纷鼓掌,在掌声中,老师拿起话筒。首先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尊师爱张的内容.演讲到一半的时候,我已是红着脸红着鼻子满脸湿漉漉的。我是一个要强的孩子,我想止住着不听话的泪水但无济于事。让我暗暗下决心,以后不敢付出多大努力,我们都要好好学习!用成果来告诉老师:“我爱您,我尊敬您,您辛苦了!”当一位位老师走上台前,看到老师脸上,因为我们而操碎心的皱纹,我不禁又再次鼻子一酸,眼泪像没关阀门的洪水涌了出来,我第一个冲上台前,对着我的班主任说:“您辛苦了”要不是时间有限,我真想对每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师说一声:“你辛苦了”.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供我们吃穿,生活上一切琐事他们都包揽了。而我们有给父母洗过脚,捶过背,端过水吗?我想没有,他们一天工作下来,多希望我们跟他们说一声安慰的话。再想一想,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也会像父母爱我们一样爱我们的孩子,也渴望得到孩子的关爱。所以多体谅父母,父母做一切的目的都很单纯,就是让我们有一个好的未来,不要重倒他们的覆辙,这一次我也一样哭的稀里哗啦,当老师说给父母一个拥抱时,我努力止住泪水。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小孩。你知道吗?那是我心里有多痛!我赶紧回到子的座位,嚎啕大哭起来,我不想让父母看到我脆弱的场面。然而我真的感谢他们把我带到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谢谢你们!

从这次演讲中我体会到真爱,以后我要用自己的真爱对待每一个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亚洲国家的礼仪与习俗下一篇:邮政快递包裹发展情况

热门文章

真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