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电影音乐论文

2022-04-2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天空之城电影音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久石让的电影音乐,无论在日本还是世界电影音乐史上都拥有一席之地,并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收到人们的欢迎。本文分析了久石让电影音乐的艺术特征,认为其音乐在人物、氛围、节奏上都高度契合电影主题,并带有自然的简约之风,拥有触及心灵的音乐感染力。

天空之城电影音乐论文 篇1:

论电影的文化逻辑与音乐的叙事功能

[摘 要]

音乐的听觉艺术与电影的视觉艺术,使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了融合与碰撞。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音乐作品,不论是主题曲还是插曲,音乐所带给电影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听觉效果,而是多维的视域与思考,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电影中的音乐是叙事,也是延展。

[关键词]文化逻辑;音乐叙事;情景发展

[收稿日期]2021-01-17

[作者简介]崔 健(1981— ),男,《音乐生活》杂志执行主编。(沈阳 110011)

从1895年无声电影开始,时至今日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符号,在文化建构的体系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共融性,对于大众文化的直接受众者——观众而言,电影同时又能带来一种文化共鸣与情感宣泄。那么我们在品读电影文化逻辑的同时,对剧本、舞美、场景设定以及主题曲、背景音乐等相关的文化属性会不自觉的融入到电影整体构架范围内,电影的好与坏,逻辑是否缜密,音乐场景设定是否符合等问题是我们品观电影的标准之一。我们常说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音乐的存在表达了语言以外的思维情感,这种文化属性的确定,恰恰表达了两种艺术在共性范围内达到了契合,所以电影与音乐的融合紧密而不可分割。

音乐作为电影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陈述了电影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表达了更深层含义的叙事功能,是一种延伸,更是一种在语言表达之外的空间联想。虽然很多观众的注意力在电影的故事构架和矛盾冲突上,对音乐的发展以及主题旋律并不在意,但电影与音乐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二者相互支撑才产生了今天的电影发展状态。试想一下,如果电影中没有音乐,很多场景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共鸣以及思考,所以说,电影的文化逻辑与音乐的叙事功能在电影发展中相辅相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电影的逻辑与音乐的线条性

自从19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声到有声,从简单制作到纷繁复杂,时至今日,多元的文化内涵让电影更注重对内在情感以及审美价值的追求。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构成元素,在电影的发展史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为诠释电影的多维逻辑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众多形式与题材的电影中,动画电影不仅深受孩子的喜爱,很多成年人也情有独钟。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无论从影响力还是成就而言,宫崎骏的电影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宫崎骏的电影以色彩的运用以及民族文化元素的注入,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传播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民族,在跨文化的传播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宫崎骏用电影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色彩斑斓、奇幻、浓郁的唯美画卷。2001年7月在日本上映的《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极具代表性的动画电影作品之一,2019年在中国正式上映,这部时隔18年正式登陆中国荧幕的电影早已被国人所熟知,故事中充满奇幻色彩的情节,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角色以及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不仅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色彩觀,也体现出了日本神道文化的独特内涵。当我们惊叹电影艺术带给我们无限震撼与想象的同时,《千与千寻》中的音乐以同样的方式在诉说着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这种叙事并没有逃离,而是不断的贴合,最终融为一体,不断的增加故事的戏剧张力,最终成为至今依然经典的电影作品。

《千与千寻》的音乐是由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作曲,很多人说,宫崎骏成就了久石让,其实则不然,我认为,久石让的音乐让宫崎骏的电影更有灵魂。在这部影片中,除了主题曲《永远同在》以外,还包括《夏日的一天》《没人的料理店》《第六站台》《无脸男》等20多段音乐,这些分段音乐虽然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表达不同的内容,但从整体的音乐构成看,即使脱离了电影故事情节的设定,依然是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久石让所用的音乐元素并不复杂,这与故事情节的设定有很大的关联,在描述故事背景的时候,音乐线条的刻画更加细腻,包括微风吹动草面、森林里诡异的情境、女主离开父母惊慌失措的情节,经历困难重回现实生活的场景等。《千与千寻》塑造了一个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的并行空间,虽然在故事情节上丝丝相连,但音乐作为电影的叙事与延展,在两种空间的转换以及虚实描述中,对音乐的编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乐对影片内容的推动性是极为重要的,电影情节在配乐的推动下时不时摩擦出令人兴奋的火花。[1]

《千与千寻》不仅将日本社会中的神道文化进行电影艺术化的表达与呈现,更让音乐这一抽象化的语言符号具象表达,在具体的情境内,展开丰富的想象与“二度创作”,最终电影所呈现出的逻辑思维与观众内心达到契合产生情感的共鸣。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音乐,音乐本身作为叙事方式之一,随着情境的发展,旋律、节奏也随之变化,用音乐彰显戏剧冲突,突出情节的张力。

二、单一叙事的双重表达

《龙猫》是宫崎骏又一部经典作品,2018年在中国荧幕上映,短短4天时间票房破亿,虽然是一部30年前的电影,但是《龙猫》的持续力与影响力时至今天依然有很大的价值与空间。《龙猫》以森林为主题,在故事构思中充满了童话元素与梦幻色彩,体现出了日本民俗文化与现实文化的一种共融性,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线条清晰,有着宫崎骏动画电影的鲜明风格和艺术张力,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样,这部作品的音乐部分由久石让担任,久石让的音乐之所以与宫崎骏的电影相融相依,最大的原因就是音乐符合所有场景设定的最初原意。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1936年创作了一首以儿童为对象的作品《彼得与狼》,公演后受到了极大的好评,音乐中不同的乐器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情境,形象地表达出了各个主题音乐。这部作品虽然为孩子而创作,但优美的旋律以及形象的刻画受到了爱乐者的追捧。余华在《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音乐开始影响了我的写作,确切的说法是我注意到了音乐的叙述……”。动画电影《龙猫》中音乐的叙述就是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场景,把本来视觉定式的呈现,通过音乐描绘,增加了观者的想象力与现场感,更加具有视、听觉冲击力。我们以《龙猫》的叙事主线为轴心,通过自然—田园—人(动)物—叙事内容—价值观等进行梳理,不难看出整部作品表达的思想与善意、信仰、天人合一、美的熏陶等有着直接的关联。叙事内容最终所要表达的是人性的终极目标,从童真的层面唤醒成人世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回归到淳朴美好的生活中。

《龙猫》的主题曲《My Neighbor Totoro》旋律轻快、简洁,与电影中龙猫的形象非常吻合,不仅揭示了主题形象,而且渲染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电影主题曲在结尾处的再次出现,更体现了电影中人物的形象与性格,加深了观众对音乐旋律的理解。

久石让并没有单纯的为了情节而编配音乐,他所表现的更多的是感受与感动,通过音乐在叙事功能上的表达,突破直观的叙事内容,进而升华到美的情感的双重表达。《龙猫》中的音乐结合了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通过不同音色的转换,呈现出了思想情感的变化。电影音乐的表达方式与主题、风格、人物、场景等要素紧密相连,只有真实的反映出电影本身的艺术形象,才能清晰地展现出影片的主题。除了主题曲以外,《龙猫》中的其他音乐都有着日本传统音乐的影子,表现了日本民族音乐的特色。在乐曲的编配上,钢琴、弦乐、定音鼓、管乐等都表达了不同场景中的人物形象,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单温暖的故事,也表达出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

的含蓄与奇幻色彩,同时也凸显了久石让独具特色的音乐表现手法,为电影音乐创造了更加多维的音乐表达空间。

三、电影文化逻辑与音乐叙事的解构、重构

很多电影的创作是根据真实事件或者传说故事改编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的再加工会增加戏剧冲突与张力。这就要求创作者构建新的脉络体系,梳理其精华,创编新的角色与剧情。宫崎骏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天空之城》的创作灵感就是根据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飞岛国改编而来。这部作品是宫崎骏的第三部动画电影,获得了很多殊荣。剧本虽然对故事情节进行了艺术化的高度创作,虚构了美丽而又梦幻的“天空之城”,但是电影内在想要表达的却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主题思想。在音乐部分依然由久石让担任,其中的主题曲《与你相随》更是成为经典的音乐作品,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的演奏,至今依然有很广泛的传播效益。

这首作品所带来的空灵感与“天空之城”的梦幻色彩极度吻合。音乐元素的注入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增添了故事结构的紧凑性,发挥了音乐的叙事功能。这首作品采用了小调的旋律特点,梦幻空灵的音响感觉,凸显了日本民族调式的特点。久石让很喜欢运用音乐语言去诉说故事情节,《天空之城》的音乐并没有复杂音符以及旋律线,极简式的音乐元素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无论是钢琴、室内乐、交响乐以及声乐,这首作品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简单的调性布局不仅在功能与色彩上有着丰富的织体结构,而且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张力。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礼记·乐记》)。久石让的电影音乐作品所强调的叙事功能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达,灵活多变的音乐素材结合各种配器手段形成了久石让的音乐风格以及特点。以至于后来,2013年在日本公映的动画电影《起风了》是宫崎骏最新的一部作品,观影人次1000万以上。这部作品是根据太平洋战争这段历史事实改编而来,用艺术的虚构以及艺术化的处理重构了这段历史,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在音乐叙事中,久石让运用了口琴、手风琴等带有欧洲风格的乐器,带有怀旧的音乐风格特点,在宏大的叙事框架下,表现出一种凄美的音响效果,同时也映射出了彼时的日本西洋化的社会形态。

结 语

宫崎骏的电影给久石让一个展示自我,抒發情感的平台,同时久石让的音乐无疑给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增添了更多的灵魂以及想象的空间。在电影的艺术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流于表面的艺术加工与二度创作,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人们对于生活以及人们本身哲理性问题的思考。虽然电影不是说教工具,但是最终所呈现出的结果一定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导向。在“娱乐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的迅速发展把一些娱乐化、低俗化的东西带入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对当代人的精神文化价值产生影响。[2]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的艺术创作,要避开“娱乐”所带来的暂时快感,用时间打磨出更具时代气息、彰显时代底色的佳作。电影与音乐虽然是艺术的两种形式,但是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叙事环节,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延伸,超越了技术与画面,逻辑与语言,它强大的叙事功能不正是电影无法表达的补充吗?

宫崎骏创作的电影作品与久石让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电影与音乐、文化与艺术等形式的共融所带给人们精神世界的享受,不正是艺术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吗?21世纪是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3],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快餐文化的摄入越来越多,没有时间仔细品读与用心聆听,这也是文化缺失的现实问题。所以更应该有精致的、经典的作品呈现在大众视野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好的作品就像健康的精神食粮,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崇高的艺术价值与追求。

注释:

[1]

闫婉儿,苗 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音乐对深化影片主题的作用[J].当代音乐,2020(11):89.

[2]崔 健.论电视媒介下的音乐价值传播[J].中国文艺评论,2019(03):68.

[3]李小莹.当音乐艺术遇上“黑科技”[J].音乐生活,2020(03):23.

(责任编辑:韩莹莹)

作者:崔健

天空之城电影音乐论文 篇2:

久石让电影音乐的艺术特征分析

【摘 要】久石让的电影音乐,无论在日本还是世界电影音乐史上都拥有一席之地,并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收到人们的欢迎。本文分析了久石让电影音乐的艺术特征,认为其音乐在人物、氛围、节奏上都高度契合电影主题,并带有自然的简约之风,拥有触及心灵的音乐感染力。

【关键词】久让石;电影音乐;艺术特征

一、高度契合电影主题

(一)人物塑造

以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天空之城》为例,久石让在电影中主要使用了打击乐器,同时或配以快速的弦乐,这样便使节奏更加紧张而又不乏轻快,其与剧情的贴合也十分准确,有效地帮助影片描绘出栩栩如生的海盗形象。而主题曲《carrying you》贯穿全片,不仅在普拉达城毁灭的时候表达出忧伤的情感,在女主人公希达从天空飘落的镜头中,伴随着婉转动听的声音,歌词凄美动人,暗衬出希尔这个女孩多并的命运。

(二)营造氛围

除了刻画人物,久石让的音乐还几乎完美地做到了营造电影色调、渲染场影氛围、推动剧情发展变化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久石让的电影配乐不仅仅起到了陪衬和渲染的作用,同时又能够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出现,音乐熟悉的音符旋律无不令人浮想联翩,感人至深。比如《幽灵公主》的主题音乐《The Legend of Ashitaka Theme》在影片中出现多次。交响乐的编制之大到了空前的程度。曲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低音部弦乐组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做引子,一个低沉的五度和弦拉开史诗般的音乐序幕。随后木管组单簧管、铜管组法国号加弦乐组奏起音乐主题,之后便是变换配器不断的重复。在音乐进入最顶点的时候,除了主题的深刻推入之外,弦乐组的强力支撑使音乐厚重、大气,具有宏大的宽约感。

主题的重复会加深听者的印象,但若是单调的重复只会让人觉得乏味。在这段音乐中,对于主题的重复进行了很多改变。仅在弦乐组的重复中,就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和声进行的节奏上不断的进行变化。让低音部分听起来不再单调,动感十足,韵律丰韵,整体音乐饱满通透。

(三)調控影片节奏

电影的节奏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进行控制,而背景音乐也不失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久石让的电影配乐很好地调控与增强了影片叙事的节奏感。以电影《千与千寻》来说,这是一个奇幻故事,它的背影设定在一个奇屏的虚幻世界,这个世界中生活着各乡冬奇异妙想的人物,久石让用鲜明跳跃的音乐风格来是重现故事的跃动节奏,不仅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使影片在叙事上时刻保持稳定的节奏感,着实为电影增色不少。

二、自然的简约之风

久石让的音乐往往节奏简单,情感却惊人的饱满,就是这般的简约风格却从不缺乏感染力,简明的旋律中总能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格调简约

简约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曲调,久石让尤其擅长运用韵律和节奏的丰富变化来进行创作,他采用是回旋模进的方式,他的音乐因此显得更加简洁明快简单的旋律不仅容易记忆,经过久石让的高超编曲后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住观众,进而触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迅速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

(二)吸纳西方古典音乐

久石让的音乐丰富多彩,因此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音乐风格他在音乐创作上,经常会使用民族乐器配以古典音乐,运用他高超的创作才华使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听众获得了鲜活生动的听觉享受久石让年少时便受到西方传统古典音乐的熏陶,他在日本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加人西方古典音乐,他的音乐作品中两者的结合堪称完美的典范久石让在他的作品中运用西方古典乐的常用乐器,如钢琴、提琴以及黑管,多种乐器的结合使得他在音乐创作中得到最大的发挥空间,并能够按照影片的要求精准地营造出一番别具风情的意境,使观众真正地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愉悦感。

三、触及心灵的音乐感染力

观众在观看优秀的电影时经常会被电影的情节和人物所感动,显然,影片中的电影配乐是功不可没的久石让的电影音乐通过对电影中人物的传神刻画,把人物个性表现得十分鲜明深刻,进而引发人性最深层的情感共鸣。

(一)凄美的人文关怀

久石让音乐中的人文气质主要来源于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哀伤情愫,日本人民对于悲伤哀愁的喜好由来已久,久石让先生在这种民族氛围中培养出对于凄美风格的偏好例如久石让为电影《幽灵公主》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其整体的音乐都运用了节调式音阶,这带有日本风情的曲调是日本的传统音阶,这种风格的音乐把古老的东方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幽灵公主》这部作品力图表现社会的种种矛盾,进而体现出对于影片世界的忧虑。

(二)永恒的爱与未来

久石让的音乐简约凄美,极易牵动观众的终极情感,在其简约凄美的曲调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品中传达的永恒日趣一爱他的电影音乐借由忧伤的基调传达爱与希望,赋予作品持久永恒的感染力。在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久石让运用了极尽简约的钢琴曲,配乐《reprise》是一个典型的简约化钢琴音响,具有鲜明的久石让创作特色,他采用简单的旋律来表现深沉的感情,满怀着爱与希望,恰当而准确地表现出电影中对于生命意义的探求与思索音乐也表达出电影的总体基调,用凄美的旋律极力地渲染出爱与光明的主题思想。

【参考文献】

[1]齐向军,曹大为.久石让动漫音乐[J].大舞台,2012(01).

[2]吴斌.试论久石让动漫配乐的和声特色[J].大众文艺,2014(02).

[3]罗展凤.久石让的映画音乐地图[J].中国新闻周刊,2006(47).

[4]赵平.淡蓝色的久石让[J].歌海,2002(01).

[5]卢红丹.他让梦实现——日本作曲家久石让的中国电影缘[J].电影,2008(07).

作者:常宇琪

天空之城电影音乐论文 篇3:

久石让电影音乐作品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久石让的电影音乐作品,研究了他的创作风格、思想、手法、情感等。且重点介绍了宫崎骏、北野武以及姜文与久石让的合作,从《幽灵公主》《菊次郎的夏天》和《太阳照常升起》这三部电影着手展开分析,展示出了久石让电影音乐作品的魅力。希望能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久石让;电影;音乐作品

一、宫崎骏电影中的久石让音乐作品

宫崎骏与久石让可谓是长期合作的搭档,他们从1984年到2008年,总共合作了长达二十四年。二人呈现出高度默契的配合,为观众们带来了《天空之城》《千与千寻》《幽灵公主》《风之谷》《龙猫》等经典的作品,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又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这些作品都充分說明,久石让的音乐和宫崎骏的电影有着无可取代的魅力,风格清新纯朴,不失大气,展现出唯美、童真的特点。

要说起久石让与宫崎骏的合作,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便是《幽灵公主》。作品中,优美的配乐彰显出了民族性的特征,主要运用了弦乐,烘托出战争的背景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在此之上,久石让还利用大提琴的深沉音调来凸显出大地广袤苍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的非凡身份。之后又采用了管乐来体现出战火纷飞的情景,使整部电影的配乐显得更加气势雄浑。而在这样的乐境中,又加入了几丝细腻和婉转,令人为之动容。《崇神》这段音乐的风格略有不同,透露出一种深切的恐惧感,仿似危险已近在眼前。而此后又流淌出一缕悲伤,就像魔鬼的哭泣一般。整部电影的音乐都洋溢着古日本的风情,并且和情节非常契合,特别是在主题曲演唱完后的一段纯音乐伴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

二、北野武电影中的久石让音乐作品

在日本的电影领域中,久石让和北野武的合作也十分密切、和谐,值得深入探究。自1991年到2002年,此二人合作了《花火》《玩偶》《菊次郎的夏天》《坏孩子的天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等多部优秀作品。和宫崎骏的电影相比,这些作品中的音乐运用显得更加深刻、成熟,和电影的主题相吻合,并且也让观众充分体会到了久石让的思想与情感。

例如《菊次郎的夏天》中,《Summer》这一主题曲展示了久石让音乐的多元化特征,其旋律简单、轻快,表现出孩童般的纯真,让人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夏天的风凉爽而温柔地拂过,就像人们无忧无虑的回忆,也只有在孩提时光,才能真正肆无忌惮地去感受这样的夏日微风。在《Summer》的旋律中,观众们似乎找到了一条追寻回忆的道路。久石让采用了跳跃性的钢琴伴奏,加上淳厚的管弦乐,在严肃的曲调中添加了几分灵动活泼。再和电影的故事情节配合起来,传递给观众快乐、感动的情绪。此外,《菊次郎的夏天》还采用了电子音乐,并将其与和声、节奏等糅合在一起,确保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都能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此一来,电影自然也就呈现出了完美的音乐效果。

三、姜文电影中的久石让音乐作品

久石让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大师,他的作品不但给日本带来了温暖,同时也像一股清流一般,为中国创造了不少惊喜。我国的著名导演姜文,就曾邀请久石让与他合作了《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作品充满了希望和遐想,带有童话和梦幻的色彩,很适合久石让才能的发挥。姜文与久石让的配合,在不知不觉中碰撞出了思想和艺术的火花,给作品增光添彩,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为《太阳照常升起》配乐时,久石让仍是延续了自己平时的风格,把音乐和电影情节妥善结合起来,并且还把故事中的各个片段都串联到了一起。在该部作品中,久石让选用了苏联音乐风格作为整体基调,然后又从进行曲延伸到俄罗斯民谣,从铿锵的圆号过渡至优美的弦乐,成功地烘托出了电影的主旨及氛围。影片中讲述了不同的故事,而同时也伴随着不同的音乐,有时让人疯狂,有时又令人感到窒息;有时带给人温情,有时又让人潸然泪下。这样强烈的冲突使人感到巨大的反差和矛盾之美,有助于观众去了解情节背后隐藏的含义。也许姜文导演就是想借此告诉观众,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并且也应当给予他人这样的权利。

四、结束语

久石让是一位优秀的电影音乐创作者,不但在反复的锻炼和成长中完善了自我,还给受众带来了美好的音乐体验。他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电影音乐的魅力,也用自己的思想和创作影响了每一位观者。人们在倾听他的音乐时,便能深入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并树立起独有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赖宁艺.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之审美价值及对中国动画电影音乐之启示[J].文化学刊,2015(11):74-77.

[2]王龙.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和声技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吴丽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设计指导学法管理论文下一篇:哲学家的人生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