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实际中的应用

2022-09-13

计算机辅助翻译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 人们设想运用机械设备为不同语言之间沟通交流。随后是17世纪, 人们设想采用机械字典进行语言之间的翻译。直到1903年, 古图拉特 (Couturat) 和洛 (Leau) 在《通用语言的历史》一书中指出, 德国学者里格 (W.Rieger) 第一次提出“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1947年美国科学家1947年, 美国科学家韦弗 (W Weaver) 博士和英国工程师布斯 (A.D.Booth) 博士首次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语言自动翻译的设想。但是, 1966年美国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报告, 认为应停止对全自动机器翻译研究的资金投入, 转而建议开发译员使用的机器辅助工具, CAT才成为另一个研究的分支。从80年代中期开始, 基于语料和多引擎机译方法的广泛运用, 机译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各式各样的翻译软件如雨后春笋般问世, 并走进了市场。1980年, Kay提出了“译员工作站/台”的概念和“译员抄写员”的概念。随后同一时期, Melby提出了设计多层次双向交互式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思想。此后, 计算机辅助翻译开始高速发展。

我国最早在二十世纪初由各大学进行研发构建了翻译语料库。在1957年, 机器翻译就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科学发展纲要》。1978年, 中科院第一次运用一台64k容量计算机进行了20个标题的翻译, 这是中国翻译历史上首次运用计算机进行翻译的成功尝试。直到二十世纪末,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兴起,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以及翻译需求量持续上升, 使得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开始实现跨越式发展。随后, 大批量的翻译软件涌现市场, 例如, 金山词霸、Trados等等。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现状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一门新兴学科。翻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纯人工翻译, 其次是机器翻译, 最终发展成为计算机辅助翻译。

(一)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教学中的实践

专科阶段, 起步较晚, 发展尚未成熟。其中较多涉及理论性学习, 然而进行翻译软件的实际操作较少;本科阶段, 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设置主要是由于教育的改革, 纳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课程, 扩大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学生覆盖面。

研究生阶段, 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达到159所。其中, 北京大学首个设立CAT专业硕士, 隶属于微软学院。在多数院校中,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一门选修课, 衔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堂教学与学生实习与就业环节的重要桥梁。课程对于授课老师、授课条件有要求很高, 授课教师拥有笔译经验并且熟练掌握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的技术, 对于授课条件多需要电脑以及配备相应的专业翻译软件。

(二)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最终是要为翻译实践服务, 考核其是否利大于弊终究要回归到其译文中去。

1.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文学作品侧重于美感, 多运用形象思维, 语言词汇考究、抽象。

例1.《匆匆》

张培基译本:Transient Days

百度翻译:Hurriedly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首散文诗。作为文章题目, 应该揭示全文主题。通读全文, 发现作者感慨时光流逝。虽然利用翻译软件翻译出的词语“Hurriedly”也能解释出匆忙、慌张之意, 但是却无法完整表达出作者想表达的深度文化内涵, 尤其作为文章题目时就具有语言功底的译者翻译出的Transient Days稍显逊色了。

文学作品中多数涉及习语、俗语的翻译。这不仅要求译者深入了解源语习语、俗语在当地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更要求译者精通目的语文化, 将源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用目的语再现于译文当中。

例2.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霍克斯译本:A case of a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grosses in the sky.

百度翻译:Toad wants to eat swan meat.

其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用作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霍克斯译本在英语文化中通常是指不切实际。而百度翻译中, 英汉句子完全对应, 其中英语句子并没有体现出汉语文化, 这对于目的与读者而言将会是一头雾水, 不知其所云。

文学作品格式相对统一。

例3.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张培基译本: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百度翻译:Swallows go, there is a time to come.When the willow is withered, there is a time of green.Peach blossoms, and when they are open again.

首先, 经过句式对比, 张培基译本中句式整齐划一, 而经过软件翻译后的句子不够精炼。经过查阅参考, 百度翻译正是借用了另一翻译大家——朱纯生译本。这正是印证了翻译记忆库 (Translation Memory) 的重要性。通过在记忆库中储存已有的原文与译文, 在以后翻译过程中再次出现相同的原文, 翻译记忆库就会匹配原有的译文, 方便、高效, 节省译者时间。

2.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非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非文学翻译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专有名词居多, 其表达方式要求准确划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专有名词往往会用全称, 而后续再次出现往往会用其缩写、省略、代指等方式来代替。

例1.处置室, 闲人勿进!

人工翻译:Disposal Room.Staff Only.

百度翻译:The disposal room, the idle person does not enter!

公示语翻译中, 既要要求简洁明了, 又要保证其翻译符合规则。相比之下, 人工翻译很容易实现这一目标, 而单纯的软件翻译却很难完成这一要求。

例2.最早的一部智能手机诞生于1992年。从那时起, 智能手机就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工翻译:The first smart phone was invented in1992, which continually has changed our living ways since then.

百度翻译:The first smart phone was born in 1992.Since then, smart phones have been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live.

首先, 对于动词“诞生于”是指被创造、发明, invent很好地表现出这层意思, 但是相比较之下born却是文章的直译, 不符合用词的规范、准确, 也不符合英语表达方式。其次是句式的安排方面, 人工翻译明显比百度翻译的句式结构紧凑。

二、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 因此在专科、本科、研究生阶段开设课程时, 首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学习, 并且要在理论指导下, 参与各种主流翻译软件的学习, 例如, 学习当前最热门的软件trados。其次, 学生还需要学习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相关课程, 例如语料库。为了让翻译更具有专业优势, 根据学生偏好选修其他专业课程, 例如对医学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修相关医学类课程, 学习其中专业词汇、表达。最后, 要将所学内容投身于实践。高校与翻译公司共同携手合作, 例如开设就业讲座、提供实习机会, 使得翻译专业的学生要接触到真正的翻译行业。

实际操作中, 尤其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翻译时, 译员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对于词汇词义的选择。目前, 大多数翻译软件只能同时提供一个译本, 所以, 对于其中词语表达有偏倚时需要译者自行查阅并校对。第二, 译本在翻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语境因素。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较大差异, 在表达习惯方面, 重要信息一般位于英语句子的句首, 但在汉语行文中一般位于句子的句末位置。因此, 在翻译后要进行语篇的结构调整。第三, 是构建译者自己的记忆库。记忆库是存储译员翻译过的资料, 如下一次有重复内容时, 记忆库会自动匹配。然而, 这一记忆库是庞大的, 很难靠个人力量完成。因此, 译员之间可以强强联手, 加强合作, 共建同一个术语库, 提高翻译质量、翻译效率。

摘要: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方面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 又称为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以下简称MT) , 是一种高质量的全自动机器翻译, 是指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翻译, 可以实现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因此, 一方面是高校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和大方向, 另一方面是在翻译实践中计算机辅助翻译要比单纯人工翻译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

参考文献

[1] 崔启亮.高校MTI翻译与本地化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 2012 (1) :29-34.

[2] 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49-51.

[3] 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7) :78.

[4] 徐彬, 郭红梅, 国晓立.21世纪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J].山东外语教学, 2007 (4) :79-86.

[5] 王传英.2011年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J].中国翻译, 2012 (1) :67-7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的思考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农业标准信息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