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

2023-04-02

第一篇: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

三毛经典爱情语录

1、红的寂寞,唯有在雪地或阴暗的背景下,才会体现那股鲜血的颜色。

2、连死的勇气都有,何况活呢?

3、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

4、交朋友,贵在眼慈,横看成岭侧成峰——总是个好家伙。小疵人人有,哪个还不是也有,自己难道没有?

5、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6、别离,是为了重聚。

7、爱情,是自身的圆满,我不再缺少些甚么了。

8、爱情也是一种发明,需要不断改良。只是,这种发明跟其他发明不一样,它没有专利权,随时会给人抢走。

9、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

10、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艳丽,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

11、世间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地品味出它的和谐。

12、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一群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

13、爱情是一种奥妙,在爱情中出现籍口时,籍口就是籍口,显然已经没有热情的籍口而已,来无影,去无踪。如果爱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强求再得,这,正如强收覆水一样的不明事理。

14、24 、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抚媚的花园。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15、爱情有如甘霖,没有了它,干裂的心田,即使撒下再多的种子,终是不可能滋发萌芽的生机。

16、明知会失去自由,明知这是一生一世的合约,为了得到对方,为了令对方快乐,也甘愿作出承诺。恋爱是一个追求不自由的过程,当你埋怨太不自由了的时候,就是你不爱他的时候。

17、爱情是风花雪月的事,失意的人是玩不起的。

18、爱是恒久忍耐而又有恩慈。

19、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能纵容自己的伤心失望;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深爱的人残忍一点,将对他们的爱的记忆搁置。

20、我也相信爱可以排除万难;只是,万难之后,又有万难。这是我更相信的。

21、人生的大部份时间里,承诺同义词是束缚,奈何我们向往束缚。

22、家,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为了家,再苦也是温暖的。

23、你的心就是我的海角和天涯,我不能去得更远。我们此生共赴天涯海角,不是游走半个地球,而是人间相伴。

24、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

25、无法厮守终生的爱情,不过是人在长途旅程中,来去匆匆的转机站,无论停留多久,始终要离去坐另一班机。

26、爱情不是避难所,想进去避难的话,是会被赶出来的。

27、我终于明白我的生命在爱我的人眼里是多么的重要……我的爱有多长,我的牵挂与不舍也就有多长。

28、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在文章里偷偷的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的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29、爱是一种能力,健康是本钱。失败,没有这个字。请记住,一场付出艰辛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快乐是最大的勇气和智慧。

30、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31、当我们面对一个害怕的人,一桩恐惧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时,唯一克服这些感觉的态度,便是去面对它,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逃避,更不能将自己干脆关起来。 痛苦是因为你将自己弄得走投无路,你的心魔在告诉你——不要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它们是可怕的,将自己关起来,便安全了。 这是最方便的一条路——逃 结果,你逃进了四面墙里去,你安全了吗?你的心在你的身体里,你又如何逃开你的心? 不要为怕而怕,不要再落入隔世的深渊,不要再幻想外面的世界可怖。

32、红尘十丈,茫茫的人海,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33、对于他人的生活,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份暗示、一种鼓励、启发,还有真诚的关爱。这些态度,可能因而丰富了他人的生活,但这没有可能发展为——代办他人的生命。我们当不起完全为另一个生命而活——即使他人给予这份权利。

34、路是由足和各组成的。足表示路是用脚走出来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

35、雨中的日子总是湿的,不知是雨还是自己总在弄湿这个流光……

36、爱火,还是不应该重燃的。重燃了,从前那些美丽的回忆也会化为乌有。如果我们没有重聚,也许我带着他深深的思念活着,直到肉体衰朽,可是,这一刻,我却恨他。所有的美好日子,已经远远一去不回了。

37、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才地久的。

38、我不能确定我见过飞碟,但我确实见过不明飞行物!

39、爱情不是必需,少了它心中却也荒凉。荒凉日子难过。难过的岂止是爱情?

40、爱情的滋味复杂,绝对值得一试二尝三醉。

41、不要去看那个伤口,它有一天会结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会再痛。

42、我迎着朝野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

43、不能见面的时候,他们互相思念。可是一旦能够见面,一旦再走在一起,他们又会互相折磨。

44、在一个个漫漫长夜,思念象千万只蚂蚁一样啃噬着我的身体。

45、“我终于明白我的生命在爱我的人眼里是多么的重要……我的爱有多长,我的牵挂与不舍也就有多长。

46、暗恋最伟大的行为,是成全。你不爱我,但是我成全你。真正的暗恋,是一生的事业,不因他远离你而放弃。没有这种情操,不要轻言暗恋。

47、“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48、因为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就能学着去爱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49、相逢,不是恨晚,便是恨早。

50、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了心,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的。埋下去的,是你 ,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51、明日,是一个不能逃避的东西,我没有退路。 有谁,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独的生,高度的死?

52、毕竟,先走的是比较幸福的,留下来的,也并不是强者,可是,在这彻心的苦,切肤的疼痛里,我仍是要说——“为了爱的缘故,这永别的苦杯,还是让我来喝下吧!”

53、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54、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55、不合意的东西,是应该舍弃的,不必留恋它们,哪怕只是一件,也不必把他留下来。

56、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

57、我们害怕岁月,却不知道活着是多么的可喜。我们认为生存已经没意思,许多人却正在生死之间挣扎。甚么时候,我们才肯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

58、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欢,千万富翁也嫁。

59、你爱我吗?已经爱到危险的程度了。危险到什么程度?已经不能一个人生活。

60、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61、追求和渴望,才有快乐,也有沮丧和失望。经过了沮丧和失望,我们才学会珍惜。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62、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都走不动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齐去吧!

63、假如我选择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这对于我,将是一种幸福。

64、感冒原本是一种很伤感的病。

65、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

66、红尘十丈,茫茫的人海,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67、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抚媚的花园。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68、哀愁的人,给他们安慰,饥饿的人,给他们食物,而我所能做的,为什么总只是后者。

69、忘掉岁月,忘掉痛苦,忘掉你的坏,我们永不说再见。

70、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71、风淡云轻,细水长流何止君子之交,爱情不也是如此,才叫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72、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73、如果没法忘记他,就不要忘记好了。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74、为什么要那么痛苦地忘记一个人,时间自然会使你忘记。如果时间不可以让你忘记不应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甚么意义?

75、逢场作戏,连儿戏都不如,这种爱情游戏只有天下最无聊的人才会去做。要是真有性情,认真办一次家家酒,才叫好汉烈女。

76、轰轰烈烈的恋爱,舍命的读书!

77、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怨,可聚而不会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

78、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的煎熬,还有那无休止的占有欲。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潮起伏?为什么我总害怕时光飞逝而无法与你终生厮守?

79、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一群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80、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81、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

82、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沉醉在那个世界里不能自拔,虽然我害怕,我矛盾。但我却说不出对那种快感的依恋。夜以继日的,我逃避,我也寻找,我知道,我已经和它溶为一体了。

83、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和地点。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人有权力去追求幸福,一个肯于认清这个事实的人,是智慧,而且是进去的。

84、《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 《万水千山走遍》中的: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 只有交给时间去解。

85、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86、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促的,躲在心里的枷锁不可能永远不去面对处理。 时光无情,来去匆匆——不可以伤感呀,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即使千里搭长蓬。

87、只想找一个在我失意时可以承受我的眼泪;在我快乐时,可以让我咬一口的肩膊。

88、风淡云轻,细水长流何止君子之交,爱情不也是如此,才叫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89、比较快乐的人生看法,在于起床时,对于将临的一日,没有那么深沉的算计。 完全没有缺乏的人也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快乐了。快乐是一种等待的过程。突然而来的所谓“惊喜”,事实上叫人手足无措。一般性的快乐往往可以言传。最深刻的快乐,没有可能使得他人意会。快乐和悲伤都是寂寞。快乐是不堪文问的鬼东西,如果不相信,请问自己三遍——我快乐吗?快乐是另外一件国王的新衣。这一回,如果国王穿着它出来游街,大家都笑死了——笑一个国王怎么不穿衣服出来乱跑呀!你快乐吗?你快乐吗?你快乐吗? 试试看,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是甜的。

90、在爱情的世界里,总有一些近乎荒谬的事情发生,当一个人以为可以还清悔疚,无

91、那时的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92、爱情从希望开始,也由绝望结束。死心了,便是不再存在着任何我曾经对你有过的希望。

93、承诺本来就是男人与女人的一场角力,有时皆大欢喜,大部份的情况却两败俱伤。

94、愧地生活的时候,偏偏已到了结局,如此不堪的不只是爱情,而是人生。

95、爱一个人,你是会自爱的。

96、最厉害的病毒,是爱和谎言。

97、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98、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99、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第二篇:以三毛的散文论爱情观

【摘 要】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传奇的爱情。纵观她短暂的年岁,她一路都在追寻爱情。勇敢,智慧。无疑她获得了最真的爱情,最让人羡慕的自由生活。即使最后仍然充满遗憾,但没有遗憾的爱情是不存在,缺失依旧是一种凄凉的美,这种凄凉的美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它影响着三毛的后半生,仿佛是神话,甚至左右了一批年轻人的思想走向。那么我就以三毛的散文试析她的爱情观。

【关键词】三毛;爱情观;试析

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作品主要以散文为主,作品中嗅到的都是爱情的气息,她一生都在追寻爱情,虽然得到的爱情画上了时间的期限,但她无疑是爱情的成功者。不问拥有永恒,只在乎曾经幸福的瞬间。三毛曾说过:“年龄、经济、国籍,甚至于学识都不是择偶的条件,固然对一般人来说这些条件当然都是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彼此的品格和心灵。”或许这就是三毛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吧。读三毛的作品,不能不提起荷西,这位比她小,留着大胡子的西班牙男孩。遇到他之前,三毛不是没有遇到过爱情,但三毛迟迟没有踏进爱情的围城,她曾陷入一段有妇之夫的感情中,后来知道了其妻子如此深爱着他,而他却见异思迁,果断拒绝了他。也本可以答应富商同学、外交官同学、甚至是台藉美博士,过上人人都向往羡慕的上流生活,可她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亿万富翁也嫁。她用她的行动证明了她的“真”。后来她嫁给了荷西,无一不说明能够让三毛心甘情愿勇敢追寻的是两人之间心灵与品格的契合。三毛的文章里没有刻意描绘腻人的缠绵悱恻,亦没有爱得轰轰烈烈的场景,她笔下的生活,平静如水,小两口为生计奔波,随心随性地过着小日子,这不正是诠释着爱情的最佳状态就是心灵与品格的合一吗!一向对爱情“苛刻”的三毛为荷西奔赴撒哈拉沙漠,难道不足以证明爱得热烈?荷西是家里开销的支持者,一向随性自由的三毛甘愿留守于家中打点日常,洗衣做饭,披着霞光等待工作而归的荷西,这样的爱情又怎么不体现了缠绵悱恻?三毛奇女子之处便是她的作品不掺杂世俗感情浮夸的华丽辞藻,是平凡的经历让读者嗅出了她爱得缠绵悱恻,爱得轰轰烈烈。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背影”这一短篇中,三毛总在墓园痴痴呆坐到黄昏,直至守墓人锁上那分隔生死的铁门。一天终结。去做一件又一件刺心而又无奈的琐事,我好似同样心情沉重,仿佛胸腔中也倾覆着大量悲伤的潮水。眼泪不是伤痛最有力的证明,是心跳的感知,荷西下葬之后,一切繁杂琐碎的事情三毛只能一一办理,不断面对“荷西死了”的残酷现实,所以,她望着父母佝偻的背影心痛、疼惜、悲伤,却流不出眼泪,所以,在荷西墓上刻字时,流不出眼泪。“荷西去了”的这些日子,三毛的自我封闭,悲伤不已。书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年迈,父母的煎熬,三毛不愿醒来,却被一次次悲怆的景象抽醒,内心更是充满了自责,双重心灵上的打击与煎熬,也为以后的屡次自杀埋下了伏笔。她对荷西爱的深沉,无法承受天人两隔,却又为人子女,不能够潇洒抛弃世俗。所以她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说法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足以说明,她早就在荷西离去之时放掉了对尘世的眷恋。是了,一个常伴你身旁,最亲密无间的爱人,有一天你发现他无法出现于你的眼前,你触不到,嗅不着。精神的崩塌是毋庸置疑的。三毛对荷西的爱超越了生与死。三毛为什么会对荷西有那么深厚的情呢?这便是他们心灵和品格的契合。就像她自己所说: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三毛性格上的自由随性与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主观意义上说,是不可分开的。

他们的爱情旅程是与众不同、锥心刺骨的。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他们曾挥洒着欢笑与幸福,她记载着在异域风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们心生向往,迷恋至极。她找到了人性的共通点,便是人世间最令人神往的爱情与亲情。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满满地包围着我们,沉醉于此。放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她的经历,过往,更是与大胡子荷西幸福生活中的小片段,一起冒险,去迷宫山找化石时差点意外遇险,去观赏沙哈拉威女子洗澡,去海边抓鱼来贩卖„„好似唱起了生活中安静祥和的牧歌。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收获的一切,仿佛是上帝认同她爱情里的品格与心灵契合的奖赏。

纵观三毛的一生,分析其作品,不难看出她是一个理想化,单纯的世间难遇的奇女子。她写的是她的生活经历,分享的是她的喜怒哀乐。爱情上她追求心灵与品格的契合,就能区分出她与现实中大多数女子不一样,她没有败给金钱,权利,知识。她沉醉在自己给自己圈定的理想世界里,包括她理想的白马王子。她同样是单纯的,在《沙漠中的饭店》里,展现出一个调皮单纯的女子。撒哈拉沙漠的条件艰苦,物质上靠台湾的家人时常给予的帮助,她在食物上给荷西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却时常风趣地调侃荷西,将粉丝解释成“雨”,“欺负”荷西是一个外国人,透露的是她单纯的性格。这样的三毛,不辜负后人对她的喜爱与追捧。即便她人生的落幕惨淡,依旧能在作品中感受到来自漫天黄沙中的正能量。

荷西不幸离世后,三毛回到了台湾。“晚年”的三毛没有改嫁,更加能论证她在爱情里不是一个将就的女人,心灵与品格的契合是至高无上的,即便她遇到了王洛宾。中国民歌大师。三毛对他的情,也来得真切,他们是“相爱”的,不然三毛怎么会在听了司马中原口中的王洛宾后义无反顾收拾行李奔赴新疆只为见到王洛宾。但他们不相爱,三毛最后没有与这位年长她三十岁的老人结合足以说明,三毛此生的爱早已经都给了荷西。谁也无法替代,谁也没能与三毛在心灵与品格上紧紧的契合。后人谣传的王洛宾也许只在思想上,经历上给予三毛以共鸣。她心里一直不愿意承认、直面荷西已经去了天堂,所以她迫切需要这种共鸣。后来她与王洛宾相识相交,也为一生的好知己。

荷西是三毛一生的伴侣,唯一。无论岁月如何蹉跎,荷西依然活在她的心中。“晚年”的三毛被思念所折磨,被病痛所摧残,恍惚之间她去了天堂,寻回荷西,寻回多年前他们彼此心灵与品格契合的爱情。

第三篇:三毛经典爱情语录,伤感语句(我思念你的泪水)

三毛经典爱情语录,伤感语句(我思念你的泪水)

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该带把伞,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就请别开始! 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夜晚来了我还依然睁着眼睛,是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 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知道吗,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是因为那样可以离她的心更近一些……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终有一天你会知道:公交5分钟一班,地铁9分钟一班,我们的爱——一辈子只有这一班!

首语:都说世上伤心的人比开心的人多,可更多的时候我认为伤心是会上瘾的…… ( 伤感的句子 ) 为追求到我喜欢的人,我愿意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可当我放弃这一切后,她还会接受我的爱吗?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你的妹妹,即使我们无法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也可以做你永远无法割舍的亲人!

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们就这样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从此天各一方,两两相忘。

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麼一个人,想著同样的事情,怀著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因为平淡,我们的爱情有时会游离原本温馨的港湾;因为好奇,我们的行程会在某个十字路口不经意的拐弯,就在你意欲转身的刹那,你会听见身后有爱情在低声地哭泣。 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 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阳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泪水… 用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在我的世界里,你依旧纯洁,脏了的只是这个世界… 你在做什么?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么?是我想念她的角度。为什么要把头抬到30度?为了不让我的眼泪掉下来……

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

第四篇:《金粉世家》中金燕西的形象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题目: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作者:张令华 学校:电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0春 学号:1065001203066 指导教师:贾玉平

2011 年12月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的形象分析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的形象分析

目 录

摘要、关键词---------第1页 正 文---------第1页

一、张恨水和他的《金粉世家》------------------------第1页

二、《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形象分析---------------------第2页

(一)、金燕西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分析---------------第2页

(二)、金燕西的性格特点分析-------------------------第3页

(三)、金燕西纨绔子弟形象分析-----------------------第3页

三、金燕西形象的现实意义----------------------------第5页 参 考 文 献----------第7页

写作提纲

一、张恨水和他的《金粉世家》

二、《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形象分析

(一)、金燕西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分析

(二)、金燕西的性格特点分析

(三)、金燕西纨绔子弟形象分析

三、金燕西形象的现实意义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的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男主角金燕西,家世尊贵,在一个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长大,身边有许多阿谀奉承之辈,逐渐养成了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面对出身显赫的白秀珍,金燕西骨子里却渴望获得真正自由的爱情,在见惯了浓妆丽人后,对出水芙蓉般清丽自然的小家碧玉冷清秋一见钟情,苦苦追求后终于得偿所愿,可惜两人结婚不过短短一年后就戏剧化的决裂。父亲金铨突然病逝,家道衰败。通过分析金燕西人物的形象,发掘其性格内涵,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现实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金粉世家》;金燕西;悲剧;现实启发;

一、张恨水和他的《金粉世家》

张恨水,是现代作家,籍贯安徽,一八九五年生于江西广信,一九六七年病逝于北京。因为喜欢李后主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词,遂截“恨水”二字为笔名。张恨水一生写了约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金粉世家》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张恨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于北京从事新闻工作,《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极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在这一出悲剧中,暴露了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如何钩心斗角,如何骄奢淫逸;他们的家庭成员,那一群寄生虫,如何醉生梦死,如何糜烂堕落。因为小说写的是姓金的国务总理的家庭,于是许多大官僚,尤其是当过国务总理的,特别是姓“钱”的,都以为是写自己,生怕自己的阴私被揭发。事实上是,他是新闻记者,朋友多,日常闲谈,每以豪门生活为资料,他选取了其中好多模特儿,集中在姓金的一家,谁看像谁,就算是谁吧。这是一部长途跋涉的连载作品,1926年在北京《世界日报》连载,至1932年刊完,近乎六年。全文

长共九十来万字。在对两部作品的主人翁金燕西与贾宝玉的对比上,有人评论金燕西“他是把宝玉的劣行发挥到了极致,但却把宝玉的高妙之处抛的一干二净”。笔者认为,金燕西虽有劣根性,但还不至于连一点值得肯定的东西都没有,此外,尽管金燕西与贾宝玉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比如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人生际遇等等,但两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是不相同的,《金粉世家》拥有大量的市民读者群,获一时之誉,世称民国版的《红楼梦》。《金粉世家》的男主人公有才,女主人公貌佳,但这也不等于就是鲁迅所说的 “才子﹢佳人”的小说,否则天底下大多爱情小说包括《红楼梦》皆可归入此类了。正如《金粉世家》被认为是“民国《红楼梦》”,虽未免过誉,然而也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刻性,它通过金、冷二姓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民国初年北京一个豪门巨宦的兴盛衰败。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步的言情小说家,他的作品反封建、反军阀、反官僚、反社会丑恶现象,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而有趣的是,反对“门当户对”的张恨水却在《金粉世家》中写出了“门不当户不对”的恶姻缘。冷清秋与金燕西从反对“门当户对”出发,轰轰烈烈地爱一场,结果闹了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咽下了“门不当户不对”的苦果,惊得冷清秋几回感叹“齐大非偶”。

二、《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形象分析

(一)、金燕西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分析

金燕西生活在北伐战争之前, 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勾心斗角,骄奢淫逸;他们的家庭成员,那一群寄生虫,醉生梦死,糜烂堕落。一切都在崩析与重建的边缘摇摆。金、白两大豪门家族内部矛盾在激烈冲突,北洋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在“金”和“粉”的奢华后面,却是杀气腾腾的尔虞我诈,温情脉脉的亲情微笑,慈祥的天伦之乐,让金钱侵蚀得狰狞可恶,名门世家开始走向衰落。

金燕西祖上是“钟鸣鼎事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然而到金燕西这一代便完全荒废了。不必再为生计而刻苦用功,仗着金总理这棵大树。在家庭中,他不仅有叱咤于政坛的父亲,还有严厉而不失慈祥的母亲、懦弱的二姨妈、贪婪的三姨妈。三对哥嫂、四个姐妹组成了他们复杂的一个大家子。金碧辉煌的大房子下每天上演的是金铨及其妻妾,四子四女和儿媳女婿寄生虫式的生活。自命不凡,风流成性的金家男人们每天除了留恋于烟花之地外,就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女人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牌、看戏、妯娌姐妹间的明争暗斗。再看看少爷们,风流的大少爷,怕事的二少爷,变态的 2

三少爷,这都为花心的四少爷树立好榜样。说这个大少爷自己家里有一位名分好而且又贤惠的老婆非得撞着胆子到处拈花惹草。怕事的二少爷可没有大少爷那么风流,一旦与妻子吵架就跑到燕西那里去躲避。大家看看,挺大的一个老爷们,一点骨气也没有!最后金家解散了,他也无事可做。而三少爷呢,成天捧几个戏子。爱听戏,可以去听。金家也是讲自由的。但是毫无制度,泡到戏子之中。这样的家庭氛围能给燕西树立怎样的榜样?这就是金燕西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整天可以不必为生活担忧,身边还有许多阿谀奉承之辈如金荣。

(二)金燕西的性格特点分析

金燕西,是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整日与丫鬟玩笑,做些风花雪月的事,这极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金粉世家》第一回中便写道:“在这班公子哥儿里头,有位姓金的少爷,却是极出风头。他单名一个华字,取号燕西,现在只有十八岁。兄弟排行,他是老四,若是姐妹兄弟一齐论起来,他又是排行第七,因此他的仆从,都称呼他一声七爷。他的父亲,是现任国务总理而且还是一家银行的总董。家里的银钱,每天像流水般进来出去。所以他除了读书而外,没有一桩事是不顺心的。”在这短短的不到两百个字的介绍里,简洁地刻画出了一个富家子弟的形象:家里从不缺钱,事事不用自己操劳,——“除了读书而外”,正是这几个字,写出了《金粉世家》中男主角金燕西的“闲”与“不好学”。这也是生活在那种家庭中养成的恶习,也看出男主角生活的环境是极富裕的。

由于他所生活的独特环境,造成他自身独特性格的弱点,他仰仗着担任国务总理父亲的权势,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理想追求,没有责任感,养尊处优,这样独特的生活环境,给他打上了深深地社会烙印。

在感情方面,他追求自由纯真的爱,他厌恶花花世界里的依红偎翠。金燕西的婚姻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还算是比较前卫的,很有现代人进步的思想。他认为婚姻问题,是个人的事,与别人毫不相关,只要男女双方,相互爱慕,这婚约就算成立了。在第四十七回,他与冷清秋探讨婚姻时,也发出了“爱情根本没有穷富两个字”的声音。门第之间影响了中国很漫长的历史,金燕西不仅在思想上,更在行动上突破前人的偏见,这一点是很令人钦佩的。

(三)、金燕西纨绔子弟形象分析

金燕西,自幼便是除了读书之外,没有一桩是不顺心的。一单间的书房,除一案 3

一椅一塌之外,便全是书。咋一看是用功之人。但看那些书,大部分是中外小说,其次是中外杂志,仔细查看一番,角落处也略微有些传奇和杂志。这个屋子是专为燕西消遣而设的,并不象旁人的书房,是用功之地。为在清秋面前显摆,去找俞子文画画,吩咐:留着上下款不必填写。自己却另找一个会字的人,填了上下款。把别人的画提自己的名还美其名曰:燕然居士敬赠。清秋来信后,觉得该回信,最好是写诗,才知自己的诗,做的要不得,只得从写信入手。咳!不要谈写信,自己几乎有半个月没有动笔了.马上买了风情尺牍,香艳尺牍,寻章摘句,弄成一篇,那些文字.十句到有八句是典故,究竟能用不能用,又实在没有把握,实在不敢动手.终于,搬出<<辞源>>翻了一天,写了百十字小文.自我感觉还好。总理要检查诗社的诗文了。燕西叫上几个自命为诗人的参佥之流。大凡都是公子哥儿,岂能作出好诗。而燕西更是胸有成竹了。为何?早已请宋润卿写好了嘛!当然会挂羊头买狗肉的大肆摆文了。真是:一队诗人兼颂祷,半天韵事斗韵极酸麻!更是把七少爷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自命不凡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除了不学无术外,燕西还具有所有纨胯子弟的秉性:花钱如流水。为追清秋,包了一辆黄包车接送清秋上学,被清秋谢绝,又利用特殊的身份和权力,使学校给欧阳停课、休假,自己取代了国文老师一职以接近清秋。当时为了博得清秋的原谅在清秋的学校里从楼顶拉下两个长长的写着“I Love you”的大条幅,在清秋泼下了一盆冷水后还不肯走,当时为了靠近清秋住所,看上落花胡同隔壁的房子,叫金荣不管多少钱,只管给我买下来。不惜重金在清秋家隔壁买房子,告诉父亲以办诗社为名堂。和清秋熟识后,更是今天送上一桌山珍海味,明天拿上些绫罗绸缎,要不就是皮鞋,要不就是首饰。而且还今天包上一场戏,明天再来几场电影消遣。让家道中落的清秋如何招架的住呢?结婚以后,这个没有一份进帐的小家庭更是财政赤字不断,猪朋狗友三天两头聚会,一次没有几千上万是不可能的。对于所勾搭上的女戏子,更是出手阔绰了。拿少了怎奈七爷面子呢?总理过逝后,本应就此打住,但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落得“两袖清风”。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金燕西的性格里还有十分鲜明的固执,他的口头禅“我说的话什么时候变过”把自己拴起来而陷于进退两难的境界。似乎固执与懦弱是对立的,但是他没有把他的固执用在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上,反而放在细琐烦事上,所以固执也变得毫无意义。以致最后家族崩溃他彻底绝望甚至恐慌,更无力挽回失败的婚姻而惨淡收场。

金燕西之前为了追求冷清秋,不惜花大价钱,租赁挨近冷家的房子,一掷千金。试问,一个普通人家子弟哪敢如此大开口?金家有钱,过惯了富足生活,“钱”只不过是个概念,可他从未想过钱从何来,这正是体现了富家少爷的纨绔。

金燕西的行为并非独一无二的个性,而是豪门贵族不思进取的纨绔子弟的通病,金家几个公子虽然都是家有艳妻,但无一例外地在外寻花问柳,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父亲金铨私生活的翻版。金铨道貌岸然地反对儿子纳妾,可是他自己纳了两个妾还嫌不够。

三、金燕西形象的现实意义

金燕西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互相作用的代表性人物,他身上体现的许多特性以及成长背景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下的年轻一代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从他的生活经历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金燕西不爱学习,虽然有他自身厌学的坏毛病,但是父母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他不愿意学习的重要因素。比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孩子学习,或者是太阳地球围着月亮转,家长对孩子宠爱无度,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就像金燕西的母亲,金铨在教育燕西时,还要为他袒护,可是结果呢?在家庭里,能管制他的人就只有父母了,父母都出过洋,有传统大家长的一面,也有西方民主、平等的一面,可算是新旧折衷之人。但两人都是有些极端,母亲体现在西方开明的一方,父亲体现在传统专制的一方。于是就造就了母亲对他过于放纵,父亲则对他过于严厉,母亲的包庇让他无后顾之忧,父亲的严厉虽然偶尔能促使他念书,但所谓物极必反,这使得他更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加上做父亲的公务繁忙,根本没什么时间管教。在这样一个松懈的环境里,才可能酝酿成他这样的“富贵闲人”,可以自由纵情地去欢乐。孩子心理扭曲,弑父杀母的都有。从古到今,这些家庭教育的悲剧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金燕西和冷清秋从相识、相恋、相知,再到相离,前后经历了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从两人最初的浓情蜜意到后来形同陌路,时间之短实在令人惊叹!是什么令他们如此迅速地分开呢?原因除了上面分析的,也即金燕西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及冷清秋口中所说的“齐大非偶”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的婚姻基础是不牢固的。一个一见钟情,相中的只是女方外表,一个未经世事,爱慕虚荣,看中的是男方丰厚的物质条件,除此之外,两人没有经历过任何生活考验。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婚姻, 5

按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一见钟情”的爱情,肯定是很脆弱的,这根我们现在有些媒体大肆宣扬的“速配”婚姻是多么的相似啊!婚后,两人缺乏沟通,没有共同语言,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灾难马上就让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措手不及。年轻人的轻浮与缺乏责任感,往往是婚姻悲剧产生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富不过三代”对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都有很重要的警示作用。历史上很多朝代就是因为经营不善,后继无人,才加速了灭亡的步伐。对金家而言,从曾祖父算起,家境是非常显赫的,经历三代,也就是到了金燕西的父亲金铨,家庭就开始有了衰落的迹象了,主要表现在金家上下全靠一个人支撑着,而以金燕西为代表的继承人却靡费懒散、不学无术。金铨病逝后,家道就已经是完全衰败了。作者在小说中似乎是有意无意地强调“富不过三代”这个规律是必然的吗?如果人们都知道了这条经过无数历史事件验证的规律,为什么还会重蹈覆辙呢?换句话说,就是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却还是会按照错误的方式来做,这样似乎不太符合人的行为逻辑。

金燕西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一方面,他是失败的。有权有钱的家庭造就了他的飞扬跋扈,穷奢极欲。从来没有自己挣过一分钱,但却花钱无数;没有认真读过一天诗书,却装着饱读群书之人,枉然拥有一屋子无聊书;一生爱过,拥有过无数女人,最后却落得一生孤独。然而燕西又是成功的,冲破世俗偏见,娶了清秋,爱过,恨过,拥有过此生足也!虽然作了二十年社会的寄生虫,但后半生从头再来,靠自己养活自己。虽然辛苦,但也充实,满足。最重要的是知道了自己一生是多么的平庸,可笑,糊涂,虚伪。以此告诫那些正在爱着或者即将爱着的人们:爱情,是不能掺杂一切世俗观念的,不能与一切利益牵连再一起的,否则就会变味的。有些东西,失去之后才觉得弥足珍贵,世间的人们啊!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好好去爱吧。

参考文献:

1.张恨水著:《金粉世家》,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5月版; 2.袁进著:《张恨水评传》,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7月版;

3.张毅著:《文人的黄昏——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评传》,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4.张占国、魏守忠主编:《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5.杨义著:《张恨水:蜕变期章回小说大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2期; 6.秦亢宗、蒋成儒主编:《现代作家和文学流派》,重庆:重庆出版社,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7.袁进著:《小说奇才张恨水》,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2月版。

第五篇:哭泣的三毛——三毛作品集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十八册的《三毛作品集》,对三毛和她的作品有了比较粗浅的了解。掩卷沉思,感慨良多,在此略谈一二,与各位对三毛有兴趣的同好交流。一,三毛的成名三毛自己多次自称,她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只上到初二就休学了,在家歇了六年,靠私人关系到大学做旁听生。没有毕业就休学出国留学,留学三年转了三个国家,平均一个国家一年,一年的

时间分别学一下这三个国家的基础语言也就差不多了。虽然在《三毛一生大事记》里面有留学回国后“在大学教德文和哲学”的文字,我想,在大学教初级德文比较可信,教哲学则比较可疑。否则,三年前的旁听生,休学出国转三年后就能回大学教哲学,岂不成为那个大学的笑柄?然后不久,她远嫁国外做家庭主妇。三毛能成为风行一时的知名作家,除了她自己的努力外,功劳最大的当属台湾《联合报》。

《联合报》是台湾的两大报之一,三毛的成名系列散文《撒哈拉的故事》就是在该报副刊上首次发表,然后逐渐流传开的。这个系列散文出现的年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赶上台湾经济腾飞和走向世界,人们没有时间坐下来看长篇大论,同时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富有异域风情的撒哈拉故事适时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仅仅“撒哈拉”这三个字就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紧接着西撒哈拉脱离西班牙的殖民地统治引起那里的局势动荡又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今天有一位作家在报上为我们连续推出“伊拉克的故事”或“阿富汗的故事”,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当然,仅仅靠时事热点掀起的读者热情是不能长久的,正当读者对撒哈拉故事中的三毛和荷西产生兴趣的时候,荷西意外逝世。这个意外立刻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联合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炒作机会,三毛热由此掀起新高潮。《联合报》的具体步骤是出钱让三毛周游中南美洲各国写游记,还派一位摄像记者为她的游记提供图像资料。周游结束后,紧接着就安排三毛做环台湾岛的演讲,这已经与演员“做秀”非常相似了。演讲的后面是在报刊上开设专栏,回答读者提问,这样就更加拉近了三毛与读者的距离。与这些相配合的还有写歌词,教学,拍电影等。三毛想不出名也不行了。

二,三毛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很有意思,作品集虽然多达十八册,但除了一册是电影剧本外,其余均为散文。而且三毛自己也多次强调她“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故事”,她说她写的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的东西。在这十八册作品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这两本,我甚至认为,她的所有作品,都没有能够超越她的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的水平。

由于三毛一再强调她的文章都是写自己,所以这为读者通过她的文章了解她本人提供了便利。三毛1942年出生,1973年与荷西在西撒哈拉结婚,婚后,荷西外出工作,她做家庭主妇。当时,三毛周围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社交等机会,她不用为生计发愁,却有大把的时间,还积累了不少的人身经历和感受,所以正处于一个厚积薄发的大好写作时机。1976年,三毛35岁,正是一个女人成熟,又精力最旺盛的年龄,因此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样比较好的作品。但是1976年出名以后,接着出版的《雨季不再来》是她成名以前的旧作,甚至可以说是以前的习作,就连三毛自己对它也评价不高。

在三毛成名以后,她感受到了成名后的写作压力,原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休闲式写作,如今成了她的精神负担。正如她自己在作品中所说的那样,她长时间地冥思苦想,却写不出一个字来,甚至有十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停止了写作。当然在那样的环境下,她还是写出了比较好的文章,那就是散文集《哭泣的骆驼》,可以看成是《撒哈拉的故事》续集,这本文集也几乎榨干了她关于撒哈拉的最后生活积累。

随着她和荷西离开西撒哈拉,荷西先是失业,然后又在1979年意外去世,这样的打击使三毛的创作环境和心态都受到了重创,从那以后,可以说,她一直没有从这种打击中恢复过来。1981年回到台湾以后,她被传媒和盛名所驱使,几乎失去了自己,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她去演讲,她回答读者的来信等,她已经从一个作家蜕变成一个社会工作者,或者说一个布道者。从某种角度来看,1991年三毛的自杀,可以看成是一个布道者最完美的结局。

当撒哈拉一旦离三毛而去,她的文章中只能出现一些“回忆”,“答读者来信”,甚至“收藏物介绍”之类的内容。当三毛的文章内容回到了普通老百姓熟悉的生活中来之后,三毛的光环也就自然暗淡了。

三毛文章中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是她的真诚和爱心,此外还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三毛对身为一个海外中国人的自豪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她的笔下,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外国人的批评讽刺随处可见,就连对她的公婆也不例外,例如,她在文章中说,荷西刚刚去世,公婆就通过女婿在饭桌上开口与

三毛理论怎样分割继承荷西与三毛的住房。当然,在三毛的后期作品中,她这方面的转变比较大,“所有民族一律平等的地球人概念”表达得比较强烈。三毛作品中比较消极的东西是对教育制度的全盘否定和对前世今生之类灵异神秘世界的过分渲染。

三,三毛的爱情读三毛的作品不能不谈三毛的爱情,因为三毛的作品都是散文,都是直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受和

理解,与其他作家的作品中的爱情观与作家的爱情观相分离的情况不一样。纵观三毛的一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她一直在渴望爱情,但却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在她的前半生是没有找到,在她的后半生是找到了也不能接受。

从三毛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她在少女时代就曾有过割腕自杀的记录,是不是因为初恋问题,她没有明确说明,但从她喜欢琼瑶的书,喜欢看《红搂梦》,喜欢阅读来看,可能性非常大。她之所以出国留学,根据她在文章中介绍,是为躲避恋爱问题。

从三毛的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三毛对爱情是非常苛求的,在与荷西结婚前,32岁的三毛可以说对爱情已经是“曾经沧桑难为水”,而且在这之前的许多追求者都是荷西无法相比的。三毛一直说,“荷西苦恋她六年”,但从来没有说“她也恋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里,三毛三年在国外,三年在台湾。在国外期间,最少有三位追求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三毛拒绝:在西班牙时,被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追求;在德国时被一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追求;在美国时,被一位台湾籍的在美博士追求。这些人都远比荷西优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爱情标准。但是三毛拒绝了,因为三毛心目中的爱情标准比这三位所能达到的还要高。回到台湾的三年,当她终于选到了愿意结婚的人,却在结婚前被死神夺走了未婚夫。三毛在未婚夫去世不久,就背井离乡与荷西仓促结婚,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对爱情的绝望,已经非常清楚了。

从三毛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荷西与三毛婚后的关系并不融洽,争吵不断。更重要的是三毛是个感情细腻丰富的人,荷西是个粗线条的大男人倾向很严重的人,两个人在性格上,文化上,情趣上,人生观上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荷西忙于工作,整天不在家,所以,在撒哈拉的三毛几乎是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写作使她走进理想的世界。

但是我这样说,并不否定三毛与荷西之间有爱情,但有的是“先结婚后恋爱”的爱情,更重要的是这种爱情产生于三毛出名之后。因为当《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以后,荷西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三毛的丈夫,而成了三毛笔下的一个理想人物,读者需要这样一个理想人物,三毛更需要这样一个理想人物。在荷西意外去世后,这个理想人物得到了进一步的神化。正是这种神化,使得三毛背上了永远无法卸下的枷锁,不管她多么渴望爱情,为了维护神化了的荷西与三毛的故事,三毛都不能再与任何人结婚,尽管荷西去世时,三毛才38岁。

三毛曾经说过,她是个比较传统的人,主张嫁鸡随鸡。其实,这样的表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不一定是三毛真实的想法。三毛从小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而是一个叛逆性很强的人,再加上在国外生活十几年,她的爱情观不可能那么陈旧。读她的《倾城》,可以感觉到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强烈地爱上一个人。从她未婚夫去世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与荷西结婚,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主张寡妇不改嫁的人。但是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与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谈到三毛的爱情就不能不谈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这是她唯一的一本电影剧本,完成于她自杀的前一年1990年。剧本由名演员林青霞和秦汉主演,但由于剧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日伪时期的文化汉奸,所以电影拍好后遭到禁映,甚至被指责为美化汉奸。其实这部电影纯粹是感情戏,不是政治戏,它是三毛一身爱情故事的缩影:她是一个为了爱情追求一生,付出了一切的人,但却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明明知道自己所爱的人不值得爱,对自己不是真心,还是义无反顾地去爱。

四,三毛的自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毛是《联合报》的一个拳头产品,所以《联合报》必须竭尽全力维护这个产品的完美无缺,三毛自杀明明是一个铁定的事实,《联合报》在三毛最后一册作品集《高原的百合花》的序言中还要否定三毛是自杀,说三毛绝不会自杀,三毛的死是工作劳累所致,是为读者鞠躬尽瘁,因为他们认为自杀有损三毛的完美形象。我觉得这样的序言,纯粹是出版商为了商业的需要故意曲解三毛,否则,就是太不了解三毛的内心世界了。

三毛是幸运的,虽然她出生于战乱年代的1942年,却因出生律师家庭得以无忧无虑地躲过许多生活的艰辛。但是三毛又是不幸的,因为她没有一个真正可以爱的人,她多次强调,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只有三个:父母和荷西。遗憾的是,荷西早逝,与父母的关系又长期不和谐。三毛的叛逆性格的形成可能源于家庭对她的严格要求,更由于三毛从小就一直屈居姐姐之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进入青春期后,再受到外界的不如意刺激,不得不休学在家接受心理治疗。

初中休学后,父母在安排治疗的同时,还安排三毛学画,这样可缓解三毛精神上的紧张,休学六年后,父母原来是计划让三毛去大学旁听美术,但在最后一刻,三毛自作主张选择了哲学。哲学能使聪明的人更聪明,但也容易使不聪明的人更加不聪明,容易使人钻牛角尖,使人走极端。三毛从对爱情的苛求,一百八十度地转为对爱情的无求——嫁给荷西,不能不说与这三年选修的哲学有关。

三毛出身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她自己也是一个基督教徒,但由于她的叛逆性格,使得她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基督教徒,因为她除了信基督教之外,还信佛,这一点是有违基督教教规的。三毛还相信飞碟的存在,相信非洲的巫术,相信神秘力量,相信前世今生,她在《万水千山走遍》一书中说,她确信她的前世是印地安人,她在参观了敦煌的石窟后,她听到了石佛对她说的话。她最喜欢的两本书之一是《红搂梦》,她想到过出家,而自杀是另一种出家。

三毛成名前一直不快乐,成名后在短暂的快乐之后也陷入了长期的不快乐。不管在事业和婚姻上,在成名前,三毛都是父母眼中的失败者,就是在成名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三毛的文章也不被父亲和家人看好,所以三毛在父亲面前一直很自卑。三毛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她把依附父母也看成是自己的失败,但又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她把父母的过分关爱看成是负担和束缚,荷西的早逝,更使她感到“虽生犹死”般的孤独。

三毛在作品中无数次地写到过自杀,她说1981年如果不是琼瑶用了整整七个小时强迫她答应不自杀,她早已不在人世。她之所以留下,是为了不伤害活着的亲人以及广大爱她的读者。可是十年以后,她发现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远没有她自己想象得那么重,她有一篇文章形象地描述过这种心情:在一次家人聚会上,她三次大声宣布她要结婚了,但没有任何一位家人做出她期待的回应。

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她除了三年讲学之外,主要的时间用于巡回演讲,回答读者来信,可以说是在用她的生命反馈报答社会,像一个布道者一样。在此期间,她在忍受着精神上的孤独之外,还要忍受肌体上病痛的折磨。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她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多是人们的抱怨,痛苦和求助,所以她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在公开发言中呼吁人们要向逆境抗争,要热爱生活,要爱人。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可以说几乎不是为她自己活的,是为家人和读者活的,她在尽她的一份力。当她觉得她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她有权选择休息,或许这个决定,在她去世的十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

理解了这些,对三毛的自杀就不会觉得奇怪,也不会觉得三毛的自杀与她生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向困难低头等的文章有什么矛盾。我甚至觉得,三毛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类似于安乐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下一篇: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热门文章

三毛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