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事故应急预案

2023-05-05

第一篇:学校教学事故应急预案

学校教学楼紧急事故应急疏散预案

2014.03 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疏散教学楼内的师生,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范围,特制定本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

当发生重大灾害性事故等需要紧急疏散教学楼内的学生、老师时,启动本预案。

二、机构设置与职责

成立应急疏散领导小组:

组长:金 群 成员:曹志刚 朱建明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在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下设五个小组,现场指挥组、紧急疏散组、伤员救护组、外围控制组,通信联络组。

1、组织协调组:

组长:金 群 成员:沈东方 周艳萍

基本职责: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疏散引导组:

组长:曹志刚 成员:杨振军 李 丽 张雪东

基本职责: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3、抢险救护组:

组长:顾建康 成员:吴丽芳 汤丽梅 王 靖 朱维君

基本职责: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4、后期保障组:

组长:朱建明 成员:俞锦良 徐雪君 朱志刚 钱建华

基本职责: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负责维护学校大门、出入口秩序,疏导师生有序撤离,引导专业部门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5、宣传报道组:

组长:费 强 成员:魏建国 谢晓梅

基本职责: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三、处置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以人为本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确保师生员工人身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和财产损失。

(五)基本装备原则。学校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强光手电、电喇叭、消防器材及值班车辆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六)协调配合原则。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七)追究责任原则。依据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中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人员伤亡或学校经济损失的,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日常教育和防范

(一)为防止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拥挤等其他现象,搞好学生课间活动日常管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年级、分班级上下楼,不强调快速;当天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分工负责各楼层,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监督、疏导、管理学生。

(二)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礼貌礼让的教育,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演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走廊、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告诫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走,加强学生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三)学校总务处要不定期的对学校楼道、楼梯设施、楼梯照明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四)各班同学生明确紧急情况疏散的步骤和路线。

五、演练科目

1、避险

模拟“地震来袭,紧急避险”。听到警报信号,师生进行紧急避险。地震时师生要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在课桌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它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12秒内完成。

2、疏散

火灾发生后或地震暂停后,进行紧急疏散。听到口令“发生火灾(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及警报信号后师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要求:沉着冷静,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下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部的重要脏器。

六、紧急疏散程序

1、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传递到应急领导小组。

2、指挥机构人员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 (1)全校通过广播或哨音发出紧急集合信号。

(2)用高音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3)紧急疏散时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各部分负责教师迅速到岗到位。 (4)脱离现场后,各正副班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5)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七、具体工作安排:

总指挥:金 群 疏散指挥:曹志刚 卫生员:顾建康 切断总电源:徐雪君

学校各班正、副班主任名单:(附件) 学校地形图:(附件)

各班级疏散集合点:学校田径场,校大门口空地。

八、各班级疏散通道走向安排:

(三楼) ★五年级各班面南集合于走廊后,走教学楼中楼梯由长廊北面大花坛中间砖路进入学校田径场。

★六年级各班面北集合于走廊后,向东沿长廊经行政楼中楼梯进入校门口空场地上。

(二楼) ★三年级1班、2班,四年级4班面北集合于走廊后从北面小楼梯下,向北进入学校田径场。

★四年级

1、

2、

3、班面南集合于走廊后从南面小楼梯下,沿车棚前过道绕到校门口空场地上。

(一楼) ★一年级1-3班面北集合于走廊外水泥地上,向北进入学校田径场。

★ 三年级3班、4班面南集合于走廊外水泥地上,沿车棚前过道绕到校门口空场地上。

★ 二年级各班面北集合于走廊外水泥地上,向北进入学校田径场。

专用教室学生疏散:艺术教室:遇突发情况,学生集队走教学楼南面小楼梯下(随四年

级后)。

电脑房:遇突发情况学生集队走行政楼北面小楼梯下到田径场。

自然教室:遇突发情况学生集队经大厅到校门中水泥场地。

棋室:遇突发情况学生集队经走廊外水泥地直接到田径场。

九、疏散值勤人员安排:

各班主任带班(落实负责前后开门的同学,分配好那些学生从前门出,那些学生从后门出,成两列纵他即可,不求按高矮整齐划一。)走楼梯的学生为两列纵队,一列扶不锈钢楼梯扶手而下,一列扶墙而下。副班主任至排尾协助班主任做好疏散工作,如情况紧急来不及至班级的可直接到对应的场地,做好接应。(如有安排任务的副班主任,待岗位任务结束后立即到班内协助班主任维护好班内学生的秩序) 教学楼:

三楼 中楼梯:汪建新

二楼 北楼梯:张 渊

中楼梯:李 丽

南楼梯:曹丽球 一楼 北楼梯:潘叶萍

中楼梯:孙红军

南楼梯:朱志刚 行政楼:

三楼 中楼梯:魏建国 二楼 中楼梯:费 强 一楼 门 厅:王 靖 操场指挥:杨振军

操场巡视:朱建明 沈东方 周艳萍 汤丽梅 校门口场地指挥:张雪东

场地巡视:俞锦良 吴丽芳 顾建康 徐雪君 门 卫:桑志刚 陈建军

十、楼梯疏散老师职责:

1、 做好本楼楼层疏散安全工作,安排好疏散秩序,主要学生的安全,防止拥挤踩踏现象发生。

2、 检查本楼层,并清场后向指挥部报告情况。 十

一、附 件

(一)预案启动后,各组人员在第一时间到位,做好各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二)教学楼内人员密集,在疏散时,要保持现场秩序,切忌慌乱、学生人为起哄、拥挤,出现群死群伤事故。

(三)做好本预案的演练工作。

第二篇:学校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师生充分掌握应对火灾的安全措施,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报警,自助自救,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2、坚持“及时报告,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3坚持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应对,防止事态扩大。

组织机构及职责

学校成立火灾事故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置学校范围内发生的火灾事件。

职责:

1、根据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防范火灾事故责任制,督促各班级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3、指导全校师生做好日常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使师生掌握基本的防火自救技能。

4、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并及时进行检查。

5、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指导工作。

1 / 6

6、负责做好火灾事故处理情况的信息汇总,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7、负责做好全体学生的灾后心理健康辅导。

8、负责做好校外家长的安抚工作,防止因火灾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学校火灾事故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后勤保障部,下设疏散组、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讯组和警戒组。

各小组职责:

疏散组:平时负责全校消防工作的日常管理及安全检查、培训演练工作,发生火灾时,做好人员和物资的疏散自救工作。

救护组: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通讯联络组:确保各小组通讯畅通,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

后勤保障组:负责车辆调配、道路畅通、电气控制、水源保障、医疗救护等。

警戒组:在发生火灾时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人火场。

校园火灾事故的几种情况

1、由于电器使用不当或电器及线路故障引起的线路短路等造成的校园火灾。

2 / 6

2、餐厅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设施故障引发的校园火灾。

3、学生玩火引发的校园火灾。

4、不法分子蓄意纵火造成的火灾。

预防措施和要求

1、学校组织师生学习《消防法》和防火灭火基本知识,懂得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遇到火灾人人都有参加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灾报警电话119,基本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

2、教学区、办公楼、生活区等处,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两次检查各处的防火情况,发现火灾隐患及时处理。

3、教学楼、办公楼的每层楼都备有灭火器或消防栓,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负责定期检查防火设施,保证设施和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4、设有安全通道标志,师生共同配合,不在楼道堆放物品,保证楼道的畅通。

报警和接警

一、报警

一旦发生火情,首先报警,每位师生都有报警义务。报警早、损失小,发现火警应立即报告值班行政领导,发现火灾应急报“119”、“120”、“110”。报火警时要做到:

3 / 6

1、沉着镇定,不要打错电话,不延误时间。

2、讲清起火地点、楼层、部位及报警人的姓名、电话。

3、讲清燃烧的是什么物质,起火位置、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消防车能否到达现场。

4、报警后,应立即派人在路口等候,引导接应消防车进人火场灭火。

5、报警后,应立即组织在场人员扑救火灾、救助被困人员及疏散人员、物资。

二、接警

1、接警后,应注意问明报警的有关情况,及时向校领导报告,并通报各小组、义务消防队(员)。

2、各小组人员、义务消防队(员)及有关人员必须闻警而动,立即赶赴现场,切断电源,维护秩序,组织人员扑救,并按照本预案的任务和要求,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迅速开展救护工作。

3、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保证通讯联络畅通。

初起火灾的扑救程序和措施

一、查明情况

1、起火部位,燃烧物的情况,火灾范围,火灾蔓延路线及发展方向。

2、是否有人被困,查清被困人员数量和所处位置及最佳疏散通道。

3、有无爆炸及毒性物资,查清数量、存放地点及危险程度。

4 / 6

4、查明贵重财物的数量,存放地点及受火势威胁的程度。判断是否要疏散和保护。

二、抢救人员

1、发生火灾时,如有人员被困,要立即组织消防及医疗力量抢救,应坚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救人是火场上的首要任务。

2、进人火场救人,要选择最近、最安全的通道,如通道被堵塞可迅速破拆门窗或墙壁;遇有火场烟雾较浓、视线不清时,可以爬行前进,并采取呼喊、查看、细听、触摸等方法寻找被困人员。

3、要注意在出人口通道、走廊、门窗边、墙角、橱柜、桌下等容易掩蔽的地方发现人员。救人时应注意安全,进人火场要带手电和绳子,可用湿毛巾捂嘴,防止中毒。可用棉被、毯子浸水后盖在身上,防止灼伤。

4、当抢救的正常通道被隔断时,应利用安全绳、梯等将人救出。人员受伤,实施初期治理,并送往医院抢救,杜绝因抢救不及时造成伤者死亡事件发生。

三、疏散物资

1、火场疏散物资是减少火灾损失,控制火势,防止蔓延的有效方法。

2、要及时疏散受火灾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对不能移动的上述物品,要集中一部分水枪均匀地冷却其外壁,降低其温度。

5 / 6

3、要疏散重要文件、资料和贵重设备及物品等,并把疏散出来的物资集中存放到安全地点,指定专人看管,防止丢失、被窃或坏人乘机破坏。

火灾扑救

当消防队赶到时,校长应将现场情况及时向消防队汇报,告知消防队院内消防栓位置,配合消防队实施灭火,确保对消防车辆供水,保证灭火的正常进行。

火灾扑灭后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查清火灾原因及后续事情的处理。

善后处理

1、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公开信息,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2、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3、进一步加强学校火灾事故隐患排查。

4、组织保险理陪等相关事宜。

5、对造成火灾事故的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触犯刑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庙塘镇板房完小 2017.03.10

6 / 6

第三篇:学校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学校安定,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和公共财物安全,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坚决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迅速稳妥地疏散人员和物资,将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指挥系统及职责

总指挥:书记兼校长

副总指挥:分管安全副校长

成员:政教处正副主任、年级主任、总务主任、保卫科长

职责:指导日常消防安全、应急疏散、灭火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在发生火灾时指导各部门开展工作,将火灾扑灭在初始阶段,配合到达现场的消防人员开展灭火行动。协助消防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2、疏散引导组及职责

组长:后勤校长

副组长:年级主任

成员: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组成。

职责是:负责平日货场自救、应急疏散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具体事务。发生火灾时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撤离、自救工作。

3、消防灭火组及职责

组长:分管安全校长

副组长:政教主任、总务主任

成员:政教副主任、保卫科长、教辅人员

职责:平时进行经常性的灭火战术、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培训、演练,灭火器材、工具、设备的管理、维护。火灾发生时协同消防部门开展灭火救护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及职责

由办公室、后勤相关人员组成。负责通讯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电话控制、水源保障、医疗救护等工作。

二、报警和接警

1、报警:火灾发生时,在场人员应及时拨打“19”火警电话,并迅速向学校领导汇报。报警程序:

(1)要沉着冷静,不拨错电话,以免误事。

(2)讲清着火部位,详细地点和行走路线。

(3)说明燃烧的是什么物质,火势如何,有无被困人员,必要时要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4)要在第一时间组织灭火和疏散人员和物资,引导被困人员逃生自救。

2、接警:全校教职工接到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按各组分工情况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后勤保障组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并做好记录。

三、人员疏散

1、上课时发生火灾,任课教师要及时疏散学生,并向领导汇报。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负责指挥学生有秩序撤离,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把学生疏散到安全处。

2、就寝时发生火灾,舍务教师迅速打开所有通道出口,同时拨打“119”报警电话和学校值班室。把学生撤离到安全处,指挥部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安排学生有秩序撤离,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四、人员抢救

1、火灾发生时如有被困人员,要立即组织抢救。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进入火场救人时,烟雾较大、视线不清,可爬行前进,并采取呼喊、细听、触摸等方式,若无防毒面具,可用湿毛巾捂嘴,用浸湿的棉被、毯子披在身上,防止灼伤,甚至死亡。

3、救人时要注意自身安全,被救人员不能行走时要背、拖出火场。

五、物资抢救

火场物资抢救室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及时疏散易燃易爆物品,其次要疏散重要文件、资料及贵重物品。疏散出来的物品要存放到安全地点,指派专人看管,以防万一。

六、火灾善后工作

1.事故调查:在学校分管领导的领导下,由政教处、保卫科有关部门组织,消防部门配合进行灾情调查,查明火灾原因、具体责任及财产损失等情况。

2.事故结论:依据火灾原因及调查结果,由消防部门作出事故结论。

3.事故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由以上各组共同研究,以书面材料报学校领导。

4.事故通报:根据处理结果和校领导的指示,由学校发文进行通报,以示警示。

5.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必须上报市教育局。

七、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第四篇:学校各类事故应急预案

为及时妥善处理我校发生的安全紧急事件,提高紧急情况处置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师生及学校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安全紧急情况处置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

三、 类别划分: 学校安全紧急情况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具有突发性,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经济损失、破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稳定的严重危害和影响的事故、事件和灾害,学校安全紧急情况,主要分为事故、事件和灾害三大类。

(一)事故:主要有教学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校舍倒塌事故及其它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二)事件:主要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恶性群众事件、影响重大的社会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害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破坏学校和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

(三)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水、台风、雷击、地质性灾害、破坏性地震、火灾等。

四、各类事故应急预案

(一)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学校医疗室进行初诊,同时拨打“120”电话或送医院进行处理。

2、迅速向教育局、镇政府、镇教委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做好所有食物食品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5、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家长和家属的工作。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二) 通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2、迅速报告上级教育和交通部门。

3、组织保护好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以备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4、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

5、积极配合交警做好事故处理。

(三)其他突如其来的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如社会人员到校对学生造成伤害时,学生要及时向班主任或学校报告,其他同学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制止或疏散。

2、班主任和学校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制止,并拨打“110”报警。

3、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4、及时上报教育部门。

5、迅速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

6、通知受伤者的家长或家属。

7、妥善处理事故。

(四)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火灾事故时,在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的同时,立即报告上级教育部门和镇政府。

2、迅速切断有关电源。

3、抢险救灾小组迅速疏散师生,撤离到安全区域。

4、积极配合消防人员救火。

5、在进行灭火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大火蔓延。

五、报告程序:

建立健全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班人员,确保安全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运转有序。 学校发生安全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市教育局和镇政府,重大以上紧急情况发生后,学校立即报告镇政府、市教育局。 上报时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虚报。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

六、善后处理:

1、学校要切实做好死难、受伤学生家长的安抚、慰问工作,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维护学校稳定。

2、对伤亡学生的赔偿要依据《民法通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七、调查与结案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紧急事件的等级,对突发紧急情况及时展开调查,查清事实,查明原因,限期报结。 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法处置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干涉事故的调查处理。 本预案自制定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五篇: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内容: 学校内突发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妥善处置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师生安全,减少损失,维护校园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讯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学校结合县教育局安全工作要求,针对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 总则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育教学、学校财产、师生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校园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建筑物倒塌、学生集体活动中发生事故、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群体性事件(严重校园治安案件、游行等)、自然灾害(台风、破坏性地震)等。本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协调配合、依靠科学、整合资源等原则,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健全应急预案,掌握应对突发事件主动权,保障师生安全,减少损失,促进校园的安定与稳定。

二、 应急与响应级别

校园突发事件按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性、重大性、特大性三个级别。应急响应相应级别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

1、一般性突发事件:在校园发生的可能涉及师生人身安全,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以学校为主可以处置,按规定必须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的突发事件。起动Ⅰ级响应。

2、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发生的,对师生人生安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伤害,死亡1人以上或多人伤情严重,需由学校和当地党委政府及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处理,甚至需由地方党委政府组织部门处理,按规定必须向市教育局报告的突发事件。起动Ⅱ级响应。

3、特大突发事件:对师生人生安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和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死亡3人以上,需由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处置,甚至需由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处置,按规定必须向省教育厅报告的突发事件,或按有关应急预案确定为特大级别的紧急情况。起动Ⅲ级响应。

三、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与职责

1、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校长担任,其成员有学校党支部委员、副校长、办公室主任、总务处主任、教导处主任、工会主席组成、班主任。

2、主要职责。居安思危,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的安全状况及动态,提出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对策和措施;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公共事件应急机构电话。消防(119)、公安(110)、医疗急救中心(120)、交通事故(122)。

4、学校成立抢险救援应急小组。成员由年轻骨干教师组成,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做好自身安全防护,迅速撤离现场周边人员,抢救受伤人员,防止和控制事态蔓延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四、 临时现场指挥部

学校一旦出现火灾、群体性活动安全、公共卫生事件、房屋倒塌、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后,学校负责人、各处室负责人和教师应迅速到达现场及相关的工作岗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安排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抢救、自救和疏散工作,立即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必要时县教育局可派有关领导直接参与学校临时现场指挥部的工作。

五、应急预案

(一) 校内发生火灾漏电、房屋倒塌等紧急情况预案

1、切断各楼层电源。

2、发生火警,先以灭火器扑灭;火势蔓延,急打“119”;房屋倒塌且有人员被埋入,急打“110”、“120”,并有组织、有序地进行抢救。

3、迅速向县教育局、教办有关负责人报告。

4、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学校教师、门卫和其它员工组织学生有序撤至安全地带,并阻止学生救火救灾。

5、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

6、尽可能保护现场,做好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词记录。

(二) 学校食堂发生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腹泻等症状,班主任、行政值班、科任教师应立即报告校长或德育副校长。

2、迅速与县医院取得联系,采取就地救护。并报告县教育局、教办。

3、由校长就事态情况迅速组织采取救护措施。

4、对食堂中的留样食品、蔬菜由食堂业主负责送交总务处,由总务处对这些预留样品实行封存,以备查验。

5、学校就事态发展情况应迅速与家长联系,并定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态发展情况。

(三) 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1、来人一律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门卫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

2、来人已强行闯入校内,门卫追赶不及,应立即电话通知行政值班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3、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殴、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物等,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①迅速报警(110)。②迅速报告校长或校园治安保卫组长。③对歹徒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④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入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他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施暴凶器,保护好案发现场。

5、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如“非典”、“流脑”、“禽流感”等),而师生中又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各班班主任要马上报告校长或行政值班领导,并及时与该生家长联系,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诊治,一经确诊为传染性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学校立即采取下列应急措施:

1、如实、迅速报告县教育局与县防疫站。

2、对该学生所在班级及任课老师办公室、全校有关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

3、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经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4、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该班任课教师遵照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根据上级指示,随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5、在有关部门指导下,采取一系列防范及保护措施。

(五) 防汛应急预案

遇到突发事件或灾情,及时下达临时紧急处置指令,并迅速向教育局领导汇报,做好防汛值班记录。若出现交通、通讯中断,校长要切实履行法人代表的权利,科学决策,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当受台风或强热带风暴影响风力达8级以上,暴雨日雨量达50.1毫米以上或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暴雨将达起始标准后,学校校长或书记必须到位,加强值班,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当气象台发布暴雨警报时,学校领导成员全部到位,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应急措施,组建各类防汛抢险队伍,落实抢险物资,并通知学生家长接送学生;当暴雨袭击,学校防汛领导组要立即召开防汛紧急会议进行紧急部署,学校可以依情停课,并迅速组织师生转移。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学校应及时把校舍倒塌、师生受伤情况在第一时间报告县教育局、教办,及时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如发现人员被困,要火速报警并组织营救,及时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转移和安置师生。学校要根据灾情,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做好抢救、转移和安置受灾师生工作。

(六) 学校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发生其他突发事件(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等),学校负责人、各处室负责人和教师应迅速到达现场及相应的工作岗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安排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抢救、自救和疏散工作,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具体应急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预案。

六、报告与响应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活动组织者或第一个接警者或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该案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以学校利益、师生利益为重,无条件地承担组织、指挥、抢救、控险等报警任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时做好组织、抢救和报告工作,若接警后拖延、推诿等,一律视为玩忽职守、失职或渎职。学校视失职情况追究失职者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严肃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校教职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为第一要务,站好岗,值好班,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已的回避脱逃手段,否则,将视作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学校领导应身先士卒,坚守岗位,最后撤离。

3、校园出现突发事件后,学校负责人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县教育局报告。当事人(第一报告者或知情者)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的召集下,在事发2小时内,认真、仔细、如实地填写突发事件有关表格,以备查用。

4、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

七、宣传与演练

学校要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演练和应急常规培训,同时要根据学校应急工作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使应急部门、机构、人员明确岗位与职责,增强配合与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发现预案和程序之间的缺陷,并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科普报告会主持词下一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