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人才艺术理论教学研究

2022-09-12

表演专业是艺术教育的骨干专业, 在我国艺术教育具有旺盛市场需求的现下, 表演专业的设置已经不限于艺术院校、师范院校而跻身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艺术教育, 尤其是对于表演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投入为我国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大批量孕育和大批量产出的“孵化基地”作用, 缓解了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不对等的“供需缺口”。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艺术专业毕竟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 虽具有得天独厚的多学科优势和能够大批量产出表演专业人才的功能, 但由于综合性大学开办艺术专业的时间较晚, 甚至有些院校开办仓促, 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师资力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作为专业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培养表演专业人才不足的, 满足大众广泛性表演文化需求的定位把握不好, 所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后, 难于找到自己的“表演角色”, 难能发挥表演专业人才的应有作用。因此, 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成为“学有所长”、“术有所宽”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专门人才成为应然命题。

一、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专门人才契合社会需求的“刚性”优势

1、“刚性”优势的释义

刚性一词的释义包含坚硬不易变形的性质;不能改变或通融的指标。利用刚性一词界定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专门人才契合社会需求的优势, 是基于表演专业人才要在表演能力的某一方面有突出的造诣, 在表演专业的其他方面也具有相关技能的基点, 来分析和强调现下我国对表演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客观规律的存在, 而且会以刚性要求的稳定状态存在, 因此, 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专门人才契合社会需求的刚性优势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观点。

2、由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建构的“刚性”优势

专业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专业复合型专门人才契合社会需求的刚性优势。表演专业涵盖的艺术门类很宽泛, 包括戏剧、戏曲、影视表演, 音乐、舞蹈、小品表演、综艺节目的策划和主持等多方面, 在我国, 专业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为根本目标, 着重对表演人才的天赋特长、综合素质等进行培养, 并且在艺术修养培养方面以表演理论和行业操作流程为主, 逐步将专业表演人才向着具有综艺主持、影视表演、影视编导、舞台表演、节目策划等多功能方向发展。除此之外, 角色创新能力、自我推销能力以及社会交际沟通能力也是专业表演人才培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1]由专业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可见, 通过学校教育所培养出的专业表演人才, 不但要拥有某一专业方面表演能力强的素质, 还要拥有与表演能力相关的更宽泛更全面的外延素质, 能够拥有多面的表演能力, 能够在专业范围内创新, 能够在展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获得人际交往的认可和社会标准的认可。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专门人才恰恰适合了专业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复合型”的刚性优势, 就在于能够打破重表演艺术能力的培养, 摆脱相关能力的培养的单纯“表演型”人才培养的桎梏, 回归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方向。

3、由社会需求所表明的“刚性”优势

长期以来, 我国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包括后跻身于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类大学和高职高专却在表演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剑走偏锋的问题, 急功近利的单纯表演技能的培养盛行, 由此引发了专业表演人才的表演能力具备, 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这种倾向从表演专业招生伊始就由“艺术生”的过低录取分数线而留下伏笔, 再由接续的学校教育中的重表演能力, 忽视社会交际沟通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养成而左右, 使得专业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被缩水, 专业表演人才的素质被单纯到狭隘的表演技能的某一个方面, 难于胜任追求人才利用率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对大批量、宽口径、岗位适应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表演人才的需求, 使得学校对于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对表演专业人才的需求没有顺畅的衔接起来, 一方面是学校表演专业人才的源源不断的大批量推出, 另一方面是社会对表演人才“质”需求的尴尬, 既造成了人才、教育资源的浪费, 也酿成了社会所需要类型的专业表演人才的短缺。

近些年来, 我国教育界对于艺术生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始反思, 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关于专业表演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方向的观点, 这方面的观点对于矫正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回归正确方向、提高社会对表演人才的利用率、增强表演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提高对社会文化的贡献率大有裨益。而这其中所反映出的正是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专门人才契合社会需求的刚性优势, 即以培养表演专业人才“一专多能”基础上的“学有所长”“术有所宽”来适应社会对专业表演人才的需求。

二、实施契合培养复合型表演人才需要的“三复合”艺术理论教学模式

1、“三复合”模式的释义

表演专业复合型人才艺术理论教学的“三复合”模式, 即指该专业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在实现知识复合、艺能复合、素质复合的基础上进行, 达成人才质量以“学有所长”“术有所宽”为彰显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 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他应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 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 知识融合, 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 变革自己的思维, 成为一名“多面手”。[2]

2、“三复合”模式的构建

基于知识复合、艺能复合、素质复合的表演专业艺术理论教学模式要在明确培养方向、整合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构建。

1) 明确培养方向即将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接轨, 充分认识单一表演技能的人才不适合社会发展演艺文化需要的诟病, 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优势, 在主观自觉符合于客观需要的基础上明确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换言之, 应用型本科院校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要确定在满足大众表演文化需求的方向上, 确定在满足表演专业学生能够在发展繁荣社会表演文化大舞台上谋得自身位置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上, 所培养出的表演人才要具有融入大众表演文化的综合知识、综合艺能和综合素质。

2) 整合课程建设。一要对必修课的表演理论教学扩大外延, 打破“专学”的束缚, 设置“多学”的内容, 在理论知识的涵盖上把艺术理论作为主干课程, 以歌舞、影视、综艺表演理论、演艺活动策划、市场经营理论、群众文化理论为必修课程, 以表演人才宽口径的理论积淀来满足培养复合型表演人才所需要的理论素养, 为之在进入社会后从事表演专业, 包括从事与表演专业相关的大众文化事业打下基础理论的根基。事实上, 应用型本科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 大部分人并非能成为登台献艺的舞台表演者, 而大都会从事与表演相关的企业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方面的职业, 宽口径的表演理论必修课正是基于这样社会角色的定位。艺术理论课程的开设同样重要, 而且更适合学生的个性需要, 更适合在“三复合”的基础上丰富学生表演学识和表演能力的需要。二要提质增效选修课。要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表演专业选修课“选而不修”“选而疏修”“寡设难选”“强选强修”等现状, 还原选修课以满足学校选修课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本意选修目的相结合的根本用意, 在促进学生成为“三复合”表演人才的目的下, 在充分进行社会文化市场对表演专业人才需要的基础上, 建设量足、课优、学生乐选乐学和学之有成的课程群, 给予具有不同特长、不同表演素养、不同就业取向的表演专业学生开辟学以致用的培养园地。三要加载表演专业艺术理论教学的人文教学内容, 在丰富表演人才“艺理”教育的同时要加载人文教学内容, 重视对表演人才施以“人品”教育。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阐释:“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借助于外在物质形式显示一种内在的生气、感情、灵魂、风格和精神,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阐释:“艺术是感情的传递。”作为表演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能仅仅修为作为专业能力的“智商”, 亦要修为作为人品素养的“情商”, 没有足够的“情商”人品, 就不会拥有足够的艺术情感和艺术表演的内在动力, 也不会拥有与人合作、与单位、事业、个人共赢的人格魅力。

3) 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人才目标下构建“三复合”艺术理论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教学手段。那么, 与“三复合”艺术理论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应包括:教师教学手段、学校教学管理手段、学生学习的研修手段。从教师的教学手段说来, 互动式、任务驱动式、研讨式、演绎式、案例式、媒体式、示范式、观摩式等很多已经被广为探讨的适合以学生为主体,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手段都应该结合运用, 以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演艺潜能,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从学校教学管理手段说来, 要在师资建设、教学评价、教学辅助的提供方面积极创新。唯有表演专业复合型教师才能胜任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学校要对现有表演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知识复合、艺能复合、素质复合等“三复合”素质的继续教育, 教师具备了复合素质才能胜任培养复合型表演人才的需要。学校对于表演专业的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某一方面演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学生综合演艺知识和演艺能力、人品修养和人文知识。在考评方法上要灵活机动, 不能沿用已经形成教条的考评方法, 真正能通过考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和采用更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方法。在教学辅助设施的提供上要舍得投入。从学生学习的现实角度说来, 要在增强“三复合”素质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能量, 自觉通过课堂学习、实践感悟、自我修为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演艺素质, 把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演艺专业技能上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掌握社会当下的发展状况, 真正成为“学有所长”的人才。

摘要:培养表演专业复合型人才契合社会需求的“刚性”优势, 符合我国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目标, 适合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对大批量、宽口径、岗位适应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表演人才的需求, 有益于我国专业表演人才的就业和成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探索表演专业“三复合”艺术理论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学有所长”、“术有所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艺术理论教学,一专多能,学有所长,术有所宽

参考文献

[1] .孙强.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措施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6) .

[2] .杨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践摸索——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J].世界家苑, 20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资产减值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难点探析下一篇:湖北省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