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觉醒——从“伤痕美术”到“乡土写实主义美术”的绘画思想转变

2023-02-25

一、形成背景

文革结束后, 国内的政治环境一定程度上开始了从毛泽东时代向改革开放时代的转换, 艺术上开始从追求理想化转向了平民化的探索, 对真善美的表达开始出现了。从美术上来讲, 随着这一历史变化, 美术创作开始进入对文革及中国文化和历史进行全面反思的时期。

伤痕美术唤醒了画家内心深处久违的现实主义情结, 使画家发自内心的关注和表现刚刚经历过剧烈社会运动的中国现实和大时代里普通人的命运。紧随其后的是真正回归现实主义的乡土写实主义美术, 而连接起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主义美术的则是画家对人性的积极探索和表达。

二、对伤痕美术的分析

伤痕美术的题材一类是关于知识分子和老干部受迫害的题材, 另一类则与知识青年在文革中的特殊人生经历密切相关。[[[]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159-175.]]文革中的作品多以假大空的想象去构架英雄伟人领袖, 多以理想化见长, 而到了八十年代, 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 画家开始从自我出发, 着眼于对人本身的追求和精神的探索。伤痕的代表作是发表在1979年第8期《连环画报》上的《枫》,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一点也印证了文学创作的发端和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这件作品运用了写实的语言, 再现了文革期间造反派之间的残酷斗争, 以一种客观观察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写实自然, 没有血性和斗争的场面, 画家对人物反而进行了一些细致的刻画。正面描绘也多是为了反映真实的历史, 通过艺术的真实反映历史的历史的真实, 用正面方式描绘了反面人物, 这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创举, 完全改变了之前一直流行的描写反面人物的程式和戒律, 从而使人们站在一个新的立足点上重新审视看待历史和现实的眼光。纵观伤痕美术的作品, 画家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从绘画中抽离出来, 开始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观看画面和塑造人物, 也是换了角度对画面所反映内容的深刻反思。题材选取上还是侧重于政治性, 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想要挣脱之前带来的影响, 并试图寻求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趋势。这类作品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政治态度, 并不能说是完全的真实, 因为“真实性”之于艺术不仅仅是“事实”和对“事实”的强调。

伤痕美术未完全脱离文革带来的影响, 但包括画家在内的文艺人士, 已经开始从不同方面考虑和反思绘画中的问题, 并敢于冲破禁锢, 开始探索新的绘画表达方式, 这是那个时代画家们的觉醒, 更是一个时代人文精神觉醒的开端。

三、乡土写实主义美术的分析

高名潞对《枫》有一段评价说:“新的再现手法中昭示着自然主义的观念和形式即将出现。”[[[]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6:64-67.]]高名潞在这里所指的“自然主义”也就是后来出场的“乡土写实主义”。

乡土写实主义在题材的选择上较伤痕美术更靠近现实一步了。不再只刻画领袖光辉形象, 也不再把眼光只停留在光辉明亮的那一面, 开始慢慢尝试去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并将此应用于绘画作品中。反观伤痕美术的发端, 起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小说情节唤醒读者对人的悲剧性经历和情感挫折的关注, 对苦难的关注, 经历过伤痕美术的探索, 到了乡土写实主义美术, 绘画题材纯化, 转到了对劳动人民及劳苦大众的人性化探索, 这是美术短期发展的一个进步。何多苓的作品《我们曾唱过这支歌》中, 肯定了忧伤情绪, 对青春做了一个回顾, 艺术家开始关心属于自己的生活史中的真实性, 人道情感出现在画面中, 但是不清晰的, 不明确的。到《春风已经苏醒》时人道情感表现更为明确。将人文主义的关怀渗透到每一幅作品中。在“伤痕”艺术浪潮之中, 艺术家将目光转向了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差甚远的偏远山村, 转向一种原始淳朴的生活, 似乎正在悄悄形成一股新的潮流。这是“伤痕艺术”所具有的那种人道主义情感的延续和发挥。作为一种对政治即艺术的教条的批判, 中国艺术家更愿意热切的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 更愿意去挖掘和表现平凡生活中的人性之美, 如果说“伤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去的虚伪粉饰艺术构成了批判, 如果说这种批判是以一种本能的人道情感和思想为基础, 那么, 在“伤痕”艺术之后, 艺术家所追求的对非戏剧性、非强烈斗争性主题的表达, 对普通人的状态的挖掘和表现, 就是那种人道精神的继续和深化, 是朴素的人道情感的进一步发挥。[[[]吕澎.20世纪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663.]]中国的艺术发展往往与政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回望文革期间的红色作品, 会觉得被狂热的气息充斥, 而这正是那个特殊时代赋予作品的标签, 在文中谈及的伤痕美术到之后的乡土写实主义美术的转化, 我们可以归成两点原因, 其一, 通过分析作品可以得知, 艺术家的主观性改变了作品的风格和题材, 使美术界的面貌不同于之前而焕然一新, 而我们说艺术家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 条件允许你做这样的事情, 这件事才能够被实践, 所以说国家的政治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这是画家艺术风格转变的第二个原因。

从“伤痕美术”的发端, 到乡土写实主义以人为本体的这个过程, 在绘画的手法风格上发生了变化, 通过这一变化更加透析出被文革十年所蒙蔽的所谓真实。我们开始关注人,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去审视社会环境。80年代绘画领域的人文发展变化, 也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 从乡土出发, 用人文主义精神的关怀, 将理想化的人物拉回现实, 回归到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并存的现实社会。这是艺术工作者的进步, 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新征程。

摘要:文革十年社会动荡不安, 大批量创作生产歌颂领袖的艺术作品泛滥。文革结束后, 社会政治环境相对轻松, 一批艺术家开始把眼光投向自身经历, 继而着眼于普通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潮。

关键词:伤痕,乡土写实主义,人文精神,绘画思想

参考文献

[1]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159-175.

[2] 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6:64-67.

[3] 吕澎.20世纪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6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PLC应用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完善我国行政垄断法律规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