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

2022-04-2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先是要深刻认识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之盾,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早日成才。其次要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选择阅读篇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 篇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据,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及形式,以保证学生既能够了解这一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并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分析对象,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应用要求,以期为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高校思政教育  作用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研读经典原著以增强“看家本领”,而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应用必不可少,学校以及思政课程老师需要注重细节要素的分析和解读,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形式要求,抓住其中的变动点,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完美融合。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推动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备受关注,这一学科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老师需要深入分析这一学科教学的核心要求,积极调整教学思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以及时代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该理论思想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不同的唯物主义价值观进行層次化的连接以及总结,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价值总体系,这一价值总体系对推动人类的文明进程以及信息的有效筛查和选择意义重大。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是思政课教师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非常明显,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思政课教育的结合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时代性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无论在任何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里面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有着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高校作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经典著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领悟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运用,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曾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日益复杂,各种思潮相继涌入,由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辨别能力不强,易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大学生具有清醒的头脑意识,提高辨别能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而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和保证。并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中所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命题,这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成长指明了方向。而在当前,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担当,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引导高校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素养,将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

(三)目前思政教育的题中之义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正式进入经济发展的攻坚时期,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越来越明显。我国开始以时代性和科学性为重要的特征,通过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分析及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的思政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难以避免的缺陷,为了避免这一不足,高校在改革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家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分析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依据,积极凸显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及优势。另外,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比较明显,在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该学科教学改革工作实践时需要以时代发展为依据,了解其可能对青年学生产生的影响,保障其接受正确的价值影响和价值判断引导,从而学会积极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很多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较多的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理解,会对很多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深层意义缺少了解,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可以加深高校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能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分析时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这一重要理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能够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之下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西方各种不良思潮的干扰。并且,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能大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当代影响作用和价值。因此,老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规律,抓住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政治性的引导,保障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学习到更多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教育主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需要关注这一经典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了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从而采取恰当可行的研究思路来推动教学改革,从整体上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及水平。

(一)注重理论知识教育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同时也存在极为明显的作用和反作用现象。如果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那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在社会实践以及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教育及引導,以此来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体现的人类文明结晶和精神的升华,能够有效揭示自然的规律。

因此,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并体现思政教育的作用,思政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况,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核心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方向,将这一原理之中的观点和立场及方法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环节,充分体现这一教育对推动实践活动的作用及优势,运用主体性认知思维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其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发展途径的了解最为关键,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认知心理。此外,教师还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理论认知教育,以主体性认知思维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问题

在高校,很多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深奥,对很多内容难以理解,甚至有的学生对读经典著作不感兴趣,阅读积极性也不高,不愿意读,特别是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必需的,只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课,达到专业要求就好了。即使有的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感兴趣,愿意去读经典,但由于自己的专业背景不同,对经典著作不容易理解或者理解不够透彻,加之缺乏专业老师方法的指导,就会出现误读的现象,就不能真正理解经典著作里面蕴含的深刻含义。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候,应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就专业与非专业学生的情况而言,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兴趣是不同的,对于专业学生而言,对于经典著作的理解可能会比较透彻,所能接受的知识会比较多,而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他们阅读经典著作的兴趣,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并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学习经典著作,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三)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讲,而学生被动地听课,这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逐步提高,更多强调的是“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实现单一的“教师讲”到“学生说”的转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候,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兴趣,实现课堂互动。学生通过自己先提前阅读经典著作,然后在课堂中分享自己阅读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把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程度,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也可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不仅完成了师生角色互换,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经典著作的研读能力,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为了充分体现我国思政教育发展的轨迹以及规律,老师必须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的分析及研究。从目前来看,有一部分高校所开设的思政课程较为简单,包括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原理,    实际的教学难度偏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认知较为浅显,取得的效果不容乐观。对此,老师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的提升为中心点,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宣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一理论与新媒体教育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主动参与不同的社会生活实践,实现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综合提升。另外在将信息化手段与高校学生教育相融合之前,老师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精髓,以多媒体和大数据等技术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的核心要素以及所蕴含的根本内容,通过历史和时代价值的分析及研究来抓住其中的重点和精髓,以此来更好地解决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障碍,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三、结语

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极为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在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许多高校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历史轨迹,以思政教育为立足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分析及研究来调整后期的教育改革思路及方向,在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保障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创新以及改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N].人民日报,2018-05-05(2).

[2]杨斌,刘佳,杜兰柱.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各界,2019(2).

[3]郭宵凤,张国民,石慧.须重视与发挥高校思政课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西部学刊,2019, (8):70-72.

[4]刘萍.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引领新时代人才的人生路——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No.233(5):129-133.

作者:王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 篇2:

刍议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摘 要〕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先是要深刻认识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之盾,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早日成才。其次要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选择阅读篇目。最后要把握好”五个结合“:“读史”与“读传”相结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文本研读和学习资料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法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遇到比较大的挑战,各种社会思潮充斥在大学校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深刻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

认识透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是学习经典著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先是要认识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其一,有助于大学生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讲马克思主义,但是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是很全面,更有甚者对马克思主义有很大误解,这些问题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群体中都普遍存在。原原本本读经典,逐字逐句读原著,接触第一手的资料,才能从根本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从而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其二,有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趋势的基本观点,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1]”其三,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影响力就在于其基本原理永不过时,并且一直与时俱进。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永远站在人民立场上,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本源。其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堡垒。从近年来诸多事件可明显看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习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错误腐朽思想,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盾。其五,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自己理想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更好促进青年成才,从年轻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精心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篇目

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重要。但是马克思主义卷帙浩繁,要穷尽全部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不现实的。这时就需要进行选择,选择那些适合经典的和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结合紧密的首先来学。正如邓小平同志讲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3]。

1.“精”主要是指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经典篇目。“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4]”具体要注意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理论上不可人为把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现在学界公认的是列宁的“三部分”说,即把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5]阅读时可以基本上按照这三个部分分别选择,比如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可以阅读《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粮食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讲话》等。在阅读时既能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还能在阅读中体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探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和科学依据。二是注意到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老年时期的作品就很成熟了,并且对早年的某些具体观点做出一些修正。

2.“管用”原则则是强调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要从需要出发,从自己的学习、工作出发,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与自己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篇目来读。比如青年大学生正值成长关键时期,面临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就可以选择阅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通过阅读文章了解革命导师马克思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青年大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来读经典著作相关篇目。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实践论》、《矛盾论》等。阅读这些篇目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观点了解更加全面透彻了。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6]。再比如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要了解抗战期间的整个局势,就需要读一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这样会对抗日战争期间整个局势的把握更为明晰。

三、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方法

青年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普遍都感觉比较吃力,这其中既有自身思想意识和学习态度的关系,也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繁杂的缘由,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学习方法上存在误区,从而使得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经常产生盲人摸象的感觉。

(一)“读史”与“读传”相结合

“读史”指的是要学习世界近代史,尤其是資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熟悉经典作家生活的社会背景,主要任务是要把握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矛盾、工人运动情况等等,这样就可以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写作这篇文章的社会大背景,在理解文章具体内容上好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毛泽东同志在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就特别重视将其与历史相结合。此外还要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很有裨益。“读传”则是指首先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人传记,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个人传记。其次也包括阅读对马克思主义形成起过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们个人传记。这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生的思想变化,及阶段性研究重点极为重要。“读史”和“读传”相结合则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人和马克思主义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助于理解文章中用词的语境,有助于客观的、历史的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作品。

(二)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需要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泛读是指要广泛翻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悉总体框架。精读是指要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点篇目,关键篇目仔细读,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读,名篇中的名句需要背诵下来。比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费尔巴哈提纲》、《哥达纲领批判》、《论粮食税》、《矛盾论》、《实践论》等等。精选学习篇目是精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多,不用说普通专业的大学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要穷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就需要在泛读的基础上反复精读,及时温习。精读时也可以分阶段读,在刚接触时可以先读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前者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后者包含了革命战友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一生的评价。选择精读篇目时也可以结合时代性,比如关于分配理论可以读《哥达纲领批判》,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读《资本论》。同时,精读选择篇目时也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三)文本研读和学习资料相结合

文本研读是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读原著,读最新版,权威出版机构翻译的原著。不能“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7]。“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8]由于原著较难读懂,青年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过度依赖参考书,依赖网络。当然,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过程中参考资料的运用很有必要。参考资料的恰当运用对于短时间内了解原著梗概很有帮助。比如在学习《资本论》时,可以先翻阅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可迅速了解政治经济学框架结构,然后对应来看《资本论》,有利于对《资本论》整体的把握。通过网络学习查阅相关解读资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学习资料时要注意学习权威出版社的资料和权威网站上发布的消息。

(四)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大学生首先要自己研读文本,查阅相关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找出自己学习难点在哪部分,不懂得问题在哪里。自主学习时要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好“圈点批画”。集体学习是指有老师指导的学习小组讨论或课堂学习。集体学习可以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丰富且理解难度大,需要根据文章特点确定具体研究办法。比如,在学习《共产党宣言》一文时,就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学习时先由学生汇报交流,之后老师点评精讲。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使得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五)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

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是指青年大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就是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在阅读经典中寻找改变中国面貌的方法。当今,世情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典著作时,也需要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髓,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需要时刻牢记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遇到的现实问题。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里探讨大学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非要求青年大学生读“大部头”,反而建议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个人爱好来研读,铭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9]。首先做到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义,其次精选好阅读篇目,最后在阅读方法应该做到“读史”与“读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文本研读和学习资料相结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2]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17-24.

[3][4][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5]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9—314.

[6] 李景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N].人民日报,2011-07-28.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00.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

责任编辑:徐 芳

作者:赵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文 篇3: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促进思政课教学

摘 要: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透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精选细读。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有机贯穿、融合于“概论课”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三个实际”:中国国情实际、社会热点实际、学生成长实际。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概论”课 研读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授马列主义思想的主渠道,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夯实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一门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有天然、密切的关联,“概论”课教师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有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理论,如何将其有机贯穿、融合于“概论”课教学中,这是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一、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现实价值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近几十年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国内改革开放异彩纷呈,各种思想观念交锋融汇,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以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例。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标志的《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句话反映了19世纪欧洲真实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揭示的是,任何时代都有对立阶级的存在,不论时代差异和阶级差别,他们都有共同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共产党宣言》要求全世界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让我们见证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的成功,以及作为真理的科学性和思想武器的力量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资本论》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深刻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现时代,学习《资本论》对于了解和研究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非常有益;对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等也有极大帮助。

虽然马克思主义创立至今已有160多年了,但对它的研究和运用从没有停止过。不仅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它,以它作为指导思想,目前在西方也有许多学者在研究它,试图从中寻找解决当今的经济问题、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人与自然的环境问题等的方法。剑桥大学曾举办评选“千年伟人”的活动,结果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同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同样的主题进行评选,马克思依然名列榜首,而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则分列二、三、四名,这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也得到西方学术界的尊重,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可以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带来借鉴、指导意义,它的思想光辉依然在闪烁。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但这种理想信念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建立在科学理论武装的基础之上,是理性的、现实的选择。只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真正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历史地、具体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

(二)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观点和学说,而且包括后人的发展,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学习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懂得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学习了毛泽东的《矛盾论》,我们懂得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学会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并理解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特殊的国情下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学习了《邓小平文选》,我们比较深入了解了邓小平理论,从整体把握了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所主张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系列理论,掌握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三)透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要想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就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只有从源头上学,才能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理解,并运用于中国实践。

如,学习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思想,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就能理解在目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基础上为什么还要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精选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古语云:“开卷有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读全部经典著作是不现实的,这就涉及学习经典著作的选择问题。结合“概论”课教学,我们可以围绕“概论”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精选细读。

“精选”就是要本着为教学服务的原则,精心选择与“概论”课程相关的著作学习,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文选》等著作,都与“概论”课教学内容直接相关,很多原理内容都引自这些著作。这样的学习可以追根溯源,寻找到原理知识的依据。

“细读”就是要深入细致领悟经典著作的精髓,不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要深刻把握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表达的本质思想、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等。正如习近平所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

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有机融合于“概论”教学中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在于指导人类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强实践性,它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巨大威力。

研读马克思主义思想,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引用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具体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找出相应解决方法。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与“概论”课的教学有机融合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将重点聚焦于“中国国情实际”、“社会热点实际”、“学生成长实际”三方面问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一)联系中国国情实际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真理,是“普遍”,而“概论”课介绍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在“概论”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将“普遍”真理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中理解运用。要让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中国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自从它被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能将它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和成功。什么时候我们做到了基本原理联系中国国情,我们就胜利了,如中国30多年的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功;反之就遭受挫折,如不顾中国国情的“大跃进”,盲目冒进。“文化大革命”偏离经济重心而贻误发展时机。

(二)联系社会热点实际

马恩列毛等思想理论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在“概论”课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当今社会各类现实问题、热点焦点问题应用,寻找它对现实的启示、指导作用。

如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孤立、片面地看问题的思维。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随意性,一些道路如同“马路拉链”,“拆了建,建了拆”;城市整体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无法传承,给后代留下遗憾;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指标和速度,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联系、发展、全面看问题的思想分析这些社会问题。

(三)联系学生成长实际

“概论”课教学是为学生理解、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能力服务的。在“概论”课教学中,所运用的经典理论思想应当联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想困惑,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些理论有用,感觉到理论的科学性与现实性,而非枯燥难懂、乏味的大道理。

如在讲科学发展观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容时,教育学生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那么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呢?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既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又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N].人民日报,2011-05-14.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作者:芦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光纤网络与光纤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