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范文

2023-09-17

康复治疗范文第1篇

2、 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 患者住院期间住院押金用完而未能及时补交者,一切检查、治疗所需费用均由患者及家属另行直接交费,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病人和家属负责。

4、 患者住院期间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擅自离开本病区发生的意外者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5、 患者住院期间应服从治疗,未经主管医生同意,病人擅自采取其他治疗方式或应用其他药物所引起的各种后果。

6、 住院期间患者不准离院,不准挂床住院。

7、 在康复评定完成后在医师及治疗师的共同商定下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

8、 病人入院后必须由具有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资质的医师或技师进行接诊及治疗。

康复治疗范文第2篇

腰肌劳损的康复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下列五种方法, 即推拿与按摩疗法、针炙、走罐及封闭疗法、运动疗法、腰肌牵拉术、中药疗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推拿与按摩疗法[1]。

推拿嘱患者取俯卧位, 全身放松, 双手自然置于头部两侧, 用轻柔手法顺着肌纤维走行的方向缓慢移动, 可放松肌肉, 缓解痉挛, 减轻疼痛, 以改善腰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再实施被动分筋手法, 拇指用左、右分筋在痛点位探导绳索样硬结, 继而在硬结处反复分拔, 松解粘连, 然后点按委中、承山、承扶、环跳、肾俞、长强等穴, 以疏经止痛。最后实施按摩舒筋:选用滚法、柔法、叩击、拍打等组合手法对腰部、背部进行舒筋按摩,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二、针灸、走罐及封闭疗法[2]。

据张萍等研究表明, 采用针灸法、走罐法和封闭疗法的三维一体疗法, 对腰肌劳损的康复有显著疗效。参加治疗的为116例均为门诊患者, 经临床检查及摄X线片检查后确诊为腰肌劳损。其中男74例, 女42例;年龄22~55岁, 平均45岁;病程3个月~4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58例。2组经3个疗程治疗后,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表现为腰痛、局部压痛及腰肌痉挛消失, 腰痛、局部压痛、腰肌痉挛明显减轻, 腰部活动度明显进步。具体方法如下 (1) 针灸法, 患者俯卧位, 取肾腧、腰眼、委中、膈腧、命门穴 (均双侧取穴) , 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0.5—1寸, 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 在针柄上穿一段长约1.5 cm的艾卷, 点燃施灸, 至艾卷燃尽后除去灰烬, 再将针取出。每日1次, 10 d为1个疗程。 (2) 走罐法, 选用罐口平滑、厚实且口径较大的罐, 先在罐口和走罐所经皮肤上涂以医用凡士林, 将罐吸拔好后, 以手握住罐底, 稍倾斜, 即按推动方向使罐的后边着力, 前边略提起, 慢慢向前推动, 这样在皮肤表面夹脊来回推动数次, 直至皮肤潮红。每日1次, 10 d为1个疗程。 (3) 封闭疗法, 在压痛点 (阿是穴) 或皮下结节处常规消毒后, 首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5~10 ml加维生素B。注射液0.5—1 ml在每处注射0.5~1 ml, 隔日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在每处注射0.5~1 ml。注射时先用无痛进针法刺人穴位的肌层, 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 待有“得气”感后, 回抽一下, 若无血, 即可将药推进。隔日1次, 10 d为1个疗程。

三、运动疗法[3]。

(一) 收拢双腿, 大腿轻轻贴俯于地, 放松臀部和大腿.

当放松臀部和下肢后, 用手掌撑地, 轻轻抬上身.当上身抬到双眼可平视前方的位置时, 保持这个姿势1-2秒钟, 然后在回到初使姿势, 反复3-5次。

(二) 屈膝下跪, 慢慢呼气手伸向前, 弯上身, (不要抬头) 完全呼气后, 停4-5秒钟.

然后最大限度往前伸直上肢, 坐正后反复进行。

(三) 侧卧位臀中肌外展, 反复将一侧下肢外展, 内收.实施10-15次后, 休息一会儿在进行.然后逐渐增加活动的次数。

四、腰背肌牵拉术[4]。

据杨和平等研究表明, 对腰肌劳损的康复有显著疗效。共有48位病人参加治疗, 男性38例, 女性10例, 年龄23~56岁, 经临床检查及摄X线片检查后确诊为腰肌劳损。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手法肌肉牵拉术治疗组简称牵拉组, 治疗在常规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腰部平片排除手法治疗的禁忌症, 如结核、肿瘤、骨折等后给予手法牵拉。手法肌肉牵拉方法包括侧卧斜扳牵拉和膝-胸位牵拉法及其他牵拉法, 在放松腰部肌肉后先行侧卧斜扳牵拉法, 患者侧卧位, 下位下肢伸直, 上位下肢屈曲, 医者面队患者站立, 一肘部抵住患者肩前部, 另一肘部抵住髂前上棘部位, 相对用力使腰椎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持续用力牵伸10秒钟, 施术时可有关节弹响感, 反复3~5次再对另一侧斜扳牵伸。膝-胸位牵拉法, 患者取膝-胸卧位, 臀部后坐, 医者站在病人左侧, 右手置于骶骨下段, 左手压住胸腰段脊柱, 两手沿脊柱方向同时用力推压, 持续10秒, 反复3~5次。其他牵伸法包括对腰方肌、臀大肌及大腿后侧肌群牵伸。各牵伸法均反复3~5次, 然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休息1~2小时。手法肌肉牵拉术视患者具体情况每周给予3~5次。并在症状缓解期行腰腹肌肌力训练。

五、中药疗法

(一) 中药热敷法。

可分别取当归、防风、牛膝等中药, 将这些药物装入袋中封口, 用水煎煮, 待温热后直接将布袋外敷于患处。患者可每天敷一次, 直至病情好转。

(二) 中药擦洗法。

可分别取伸筋草、海桐皮、独活、等中药, 将这些药物用水煎煮后, 用温热的药液直接擦洗患处。患者可每天擦洗2次, 每次擦洗1小时左右, 直至病情好转。以上这些方法, 可起到舒筋活血止痛的作用, 对腰肌劳损有很好的疗效。其中, 中药外敷法对因天气变化而疼痛发作的患者效果明显, 而中药擦洗法则对损伤后的筋络痉挛痛具有明显的疗效。

六、小结

引起腰肌劳损的原因有很多, 而腰肌劳损的康复却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康复过程中, 除了通过各种正确和科学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外, 还应注意寒冷季节腰部保暖, 不要在潮湿的地板上躺卧, 工作时要经常变换体位等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细节, 纠正不良姿势。这对腰肌劳损的康复密切相关, 平时应加强腰背肌及脊椎间韧带的锻炼和保护, 运动或抬重物前做好准备活动, 此外在运动中应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二次受伤。只有真正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才能去享受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摘要:随着全民运动的开展及普及, 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由于因运动不当或运动量过大等原因, 运动也会人们带来伤病, 腰肌劳损便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对腰肌劳损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腰肌劳损,治疗,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保军.慢性腰肌劳损的综合康复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1) :2970-2971。

[2] 张萍, 苏南, 周丽雅.腰肌劳损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6 (7) :447-448。

[3] 郑喜垣.图解肌肉运动疗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 1版113-141。

[4] 杨和平, 班立生, 胡斌, 王文春, 庞日朝.腰背肌牵拉术[J].西南军医, 2007, 9 (6)

[5] 张波, 陈颖.腰肌老损的综合治疗及预防[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26 (3)

[6] 殷浩.怎样识别和治疗腰肌老损[J].求医问药, 2007

[7] 余维豪, 霍速.介绍一种腰椎功能评定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志, 1998, 13 (5) :214~215.

康复治疗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8年至2010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0例, 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均神志清醒, 无明显颅内高压表现, 病程3~10d。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发病时间<7d;首次发病, 单侧卒中并有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Glasgow评分≥9分;简易智力状态量表 (MMSE) 评分:文盲>17分, 小学>20分, 中学以上>24分;排除标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患者;脑出血后手术患者;年龄>80岁;Glasgow评分≤8分;痴呆患者。

1.3 分组

随机将150例分为康复组75例, 对照组75例。康复组75例中, 男35例, 女30例;平均年龄 (66.95±10.91) 岁;对照组75例, 男33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 (66.89+10.25)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偏瘫肢体痉挛程度、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 治疗

康复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治疗药物相同, 每疗程14d, 共治疗2个疗程。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系统康复治疗, 卧床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翻身、起坐练习、床上桥式训练、床上坐位、坐位平衡等练习。患者能够维持床上坐位30min, 无直立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 即可坐轮椅到训练室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有:主动—被动运动、站立及立位平衡训练、下肢负重训练及重心转移训练、步行练习及步态的纠正、踝关节背屈的诱发、前臂向前、向后、手指抓握等。针对功能障碍的不同程度, 及时给予作业疗法, 1次/d, 内容由易到难, 逐渐增加操作次数, 并逐步提高运动速度, 帮助患者放松肌肉, 避免过度疲劳促发痉挛。对照组患者卧床期, 为避免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定时翻身, 良肢位摆放和肢体被动活动, 较迟进行康复治疗。本组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28d。

1.5 疗效评定

按神经功能缺损分的减少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 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

2 结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康复组75例中, 治愈41例, 显效20例, 进步10例, 无变化4例, 总有效率94%;对照组75例中, 治愈20例, 显效15例, 进步30例, 无变化10例, 总有效率7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28d后, 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较入院时都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脑组织可以通过轴突发芽, 离子通道改变, 潜伏通路的启用, 末受损组织系统代偿等方式进行功能重组。脑卒中后数周至数月大脑皮质出现明显的功能和结构变化, 不仅发生在病灶周围。而且也发生在远隔部位, 包括双侧运动, 感觉和视觉皮质、基底核、丘脑和小脑等相关结构, 还可以观察到病灶周围及相关皮质兴奋性增高, 原有中枢代表区范围改变和 (或) 出现邻近皮质新的中枢代表区, 同侧长期强化的增强和长期抑制的减弱。它们影响皮质突触联系和重建, 从而对皮质投射的重建起作用。已经确证, 脑损伤后皮质各层树突数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并且每一神经元的突触量也明显增加。脑卒中后发生神经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可能是脑组织在损伤刺激时的适应、代偿过程, 并直接影响到神经功能的恢复。功能训练是影响脑可塑性的极重要的因素, 在脑损伤早期、后期和晚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功能重组理论强对脑损伤残留部分通过病灶周围组织及对侧大脑半球代偿, 以功能训练等方式促进功能上的重组, 并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的功能。康复训练还可阻止损伤手代表区邻近的正常区进一步损害, 并可诱导正常组织“接替”损伤的功能。运动可影响神经递质并可上调海马区、皮质等部位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 因此, 康复训练对脑功能重组有促进作用。

康复应从急性期开始, 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 功能恢复的可能就越大, 预后就越好。治疗后康复组较对照组的偏瘫肢体痉挛程度评分显著改善, 可能是由于所使用的康复方法中抑制和促通并举, 可调节神经运动通路上各个神经元和突触的兴奋性, 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急性脑卒中患者行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可减轻痉挛, 改善躯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减轻残损和残疾的程度, 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康复组75例中, 治愈41例, 显效20例, 进步10例, 无变化4例, 总有效率94%;对照组75例中, 治愈20例, 显效15例, 进步30例, 无变化10例, 总有效率7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28d后, 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较入院时都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行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可减轻痉挛, 改善躯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减轻残损和残疾的程度, 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 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141.

[2] 赵凯华.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31) .

康复治疗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1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上述患者按照病历号末位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参照组(58例)和实验组(63例),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参照组。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32例和26例;19岁和66岁分别是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中位年龄(39.58±5.58)岁;病程0.8~14.5年,平均病程(5.22±0.87)年;11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47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34例和29例;17岁和69岁分别是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中位年龄(39.63±5.63)岁;病程:0.9~14.8年,平均病程(5.25±0.85)年;13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50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的58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降压药物等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以下,对患者的血脂和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的生活和饮食方式等进行纠正,0.6~0.8 g/(kg·d)为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2] ;并给予患者10 mg/次的洛汀新,1次/d口服,如果患者存在咳嗽难以忍受的情况,可以更换给50mg/d的科素亚进行治疗[3] ;实验组的63例患者除接受上述治疗措施外还加用肾炎康复片:给予患者5粒/次的肾炎康复片,3次/d口服[4] 。该研究将2个月设置为1个治疗疗程,121例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3疗效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全部或基本消失,24 h尿蛋白持续在0.2 g/24h以内,或者患者的尿蛋白持续阴性或(+)在4个月以上,则判定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基本消失或者改善明显,尿蛋白持续减少1/2以上,则判定为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尿蛋白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或者(+)~(++)持续时间在4个月以上,或者患者24 h尿蛋白持续减少程度在25%~49%之间,则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则判定为无效[5] 。

1.4统计方法

该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7.59%(16/58),部分缓解率为22.41%(13/58),有效率为22.41%(13/58),无效率为27.59%(16/58),治疗总有效率为72.41%;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60.32%(38/63),部分缓解率为17.46%(11/63),有效率为14.29%(9/63),无效率为7.94%(5/63),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尿蛋白量明显低于参照组[(1.40±0.22)g/24h VS(2.03±0.36)g/24h],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123.58±12.35)umol/L VS(188.69±11.42)umol/L],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3.31±1.13)mmol/L VS(4.77±1.25)mmol/L],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1.08±0.63)μg/m L VS(1.93±1.11)μg/m L],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31.95±1.20)g/L VS(19.58±1.22)g/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6.56±0.58)%VS(7.35±0.82)%],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6.26±1.18)mmol VS(7.08±1.35)mmol],t=5.66,9.84,5.81,5.23,6.38,5.4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一种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主要是在以高血糖为启动因素所诱导的细胞介质、化学趋化因子、生长因子、血管活性物质以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遗传因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导致的。在中医中,糖尿病肾病属于“痰湿”“痰浊”“热毒”等范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基本病机,因此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以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为主,这样才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6] 。

肾炎康复片这种临床常用药物属于国家保护性中药品种,这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白茅根、人参、西洋参、生地、白花蛇舌草、杜仲、益母草、山药、土茯苓、丹参、黑豆、桔梗等药物组成,其中西洋参、人参具有益气养阴、鼓舞气机的作用;生地、杜仲能够达到补肾滋阴的效果,配合山药进行治疗则具有养阴生津、益气养阴的效果,能够对患者气阴两虚的情况进行有效治疗;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益母草、丹参均具有活血化瘀的疗效;白茅根、桔梗能够达到利水消肿的效果,诸药合用能够起到协调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有利于患者的脏腑气血恢复平衡。就现代药理学研究情况而言,肾炎康复片能够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受损肾小球足细胞得到有效修复,能够对蛋白丢失进行有效抑制,使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大降低,具有稳定血压、利水消肿抗炎等效果,同时能够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使肝脏蛋白合成大大增加等。除此之外,肾炎康复片这种中药制剂,具有安全有效、口服方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诸多效果,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该次研究中,将常规治疗和加用肾炎康复片分别应用于该院收治的12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0.32%、92.06%VS 27.59%、72.41%),尿蛋白量、血肌酐水平、胆固醇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应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快速改善,对于阻止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延缓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应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3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1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8例)和实验组(63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0.32%、92.06%VS 27.59%、72.41%),尿蛋白量、血肌酐水平、胆固醇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应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快速改善,对于阻止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延缓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肾炎康复片,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守琳,常天瀛,任吉祥,等.肾炎康复片联合ARB类降压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6(10):893-894.

[2] 邓爱民,宋丹丹,范艳飞,等.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新医学,2012,27(9):625-626.

[3] 舒方,杜梅仙,张必嘏.肾炎康复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33(5):24-25.

[4] 翟琢,池艳春,张堃,等.肾炎康复片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3(S2):319-320.

[5] 尹冬彩,周霜,徐杰.肾炎康复片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参数以及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29(11):975-976.

康复治疗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08年收治的儿童失语症9例, 男4例, 女5例, 年龄2~7岁, 平均年龄4.5岁。其中脑外伤7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例。均经头颅CT或MR检查确诊, 病前均智力正常, 语言流畅。

1.2 临床表现

听力理解障碍是失语症的常见症状, 患儿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口语表达障碍表现为言语速度减慢、说话量少而且费力、声音低弱以及韵律失常、阅读书写均有不同障碍。失语症也有不同的分类, 例如: (1) 运动性失语症, 也称表达性失语症、口语性失语症、皮质运动性失语。 (2) 感觉性失语症, 特点为患者听觉正常, 但不能听懂他人评价的意义。 (3) 失写症, 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语言, 但自动书写能力丧失, 默写和抄写也是不可能的。 (4) 失读症, 看到原来认识的字符读不出音, 也不知道其意义。

1.3 治疗方法

训练场所选定在光线充足、安静的室内, 要避开视觉和听觉上的干扰, 最好是在有隔音设施的房间进行。一般30min~1h/次, 3~5次/周, 3个月为1个疗程。以一对一训练为主, 适当的集体训练, 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兴趣。

(1) 听解训练: (1) 听觉训练:利用听音乐、听广播, 念书等形式刺激患儿思维,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5次/d, 10~20min/次。 (2) 手势训练:通过患儿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训练师做刷牙、吃饭等简单动作, 让患儿模仿。 (3) 实物刺激:让患儿说出所看到的实物名称, 训练师适当提醒, 反复练习。 (4) 图片刺激:在桌面上摆放2~12张图片, 治疗师取2张摆放在患儿面前, 让患儿根据指令进行指认, 然后变换顺序反复进行之后, 增加4张或6张, 进行4选1、6选1, 熟练后可6选2, 8选2训练, 也可增至9选3、12选3等。

(2) 表达能力训练: (1) 命名训练:将实物或图片逐一放在患儿面前, 让患儿命名, 也可给予视觉刺激, 口形提示。 (2) 复述训练:患儿随训练师进行勾述, 根据患儿水平, 选择单词、短句、儿歌、故事等, 注意让患儿观察训练师的口形, 注意听训练师的音准。 (3) 书写训练:从抄写开始, 将字卡放在患儿面前, 让患儿抄写, 听写日记单词或看图片让患儿写出有关单词, 能完成的, 进行短句、长句、短文的听写, 或让患儿看情景画写出内容。

1.4 构音障碍以语音训练为主,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发音器官的训练: (1) 训练唇运动:指导患儿作反复的张口、鼓腮、伸舌、呲牙以及抿嘴、撅嘴等唇部训练。训练时要面对镜子, 这样会使患儿便于模仿和纠正动作。严重唇运动障碍的患儿, 治疗师可以把左手放在患儿颌下, 右手放在头部, 帮助做下颌上举和下拉的运动, 使双唇闭合。唇的训练是为患儿发双唇音做准备。 (2) 训练舌运动:指导患儿尽量向外伸舌, 反复做伸缩动作, 同时用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 然后顺向或逆向舔全唇动作, 速度由慢到快, 20~30次/d, 5~10min/次, 可用棒棒糖引导, 严重障碍的可采取被动运动, 治疗师戴上指套或用压舌板协助患儿做舌的各种运动。

(2) 发音训练:患儿可以完成以上动作后, 要让其尽量长时间地保持这些动作, 如:双唇闭合、伸舌等。随后做无声的构音运动, 最后轻声地引出靶音, 先发元音, 后发辅音。辅音由易到难。待能发辅音后, 要训练将已掌握的辅音与元音相结合。这些发音比较熟练后, 就采取元音加辅音再加元音的形式, 最后过渡到单词和句子的训练。

(3) 辩音训练:患儿对音的分辨能力对正确发音很重要, 所以要训练患儿对音的分辨, 首先要能分辨出错音, 可以通过口述或放录音, 让患儿掌握正确发音, 也可充分利用视觉能力, 如:通过画图让患儿了解发音的部位和机制, 指出其主要问题所在, 并告诉他 (她) 准确的发音部位。此外, 也可结合手法准确的发音。

(4) 语调、音量的训练:多数患儿常表现为音调低或单一音调, 训练时指出患儿的音调问题所在, 训练发音由低到高, 利用乐器的音阶变化来克服单一的音调;在调节患儿音量上, 主要调节自主呼吸对音量的控制, 让患儿延长呼气时间, 采用吹气球、吹哨等方法达到训练目的, 增加发音动力。另外, 带有音量控制开关的声控玩具用在训练上也很有效。

2 结果

(1) 上述治疗方法对失语症患者的训练康复治疗起到很大作用, 对失语患者的听、说、读、写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早期康复综合训练, 有一定效果。 (2) 治疗结果:治愈9例, 好转1例, 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失语症是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缺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障碍的形式取决于脑损害部位, 一般分为运动和感知2类, 分别涉及言语生成和言语理解两方面。发音训练是首要的, 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短语训练、会话训练、朗读训练等等。训练从患儿熟悉的物品、动作开始, 由易到难。针对儿童的天性, 采取一些儿童喜欢接受的方式, 用儿童喜欢的图片, 增加视觉刺激。在语言理解方面, 应从视觉、感觉、听觉等多途径刺激;在引导表达方面, 在训练师带领下学一些模拟声音。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训练。家长可以建立家庭训练模式, 促进患儿康复。

摘要:观察和讨论利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失语症的效果, 通过语言康复训练来促进患儿的语言功能的恢复。选取2008年收治的儿童失语症患者, 进行语青康复训练。

上一篇:运动康复下一篇:产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