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2023-07-18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体系;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交通规划设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中,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探索和发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的能力,具有整合资源,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订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提出改善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方面的能力,课程设计体系在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在交通规划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方案构思、评估判断、分析表达、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国外大学对于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对交通问题的定量分析,对学生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标定和求解交通模型的能力要求较高。国外高校为学生开设多门与交通工程学科研究相关的数学基础课,且对于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而不仅仅是概念和简单计算。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交通规划与设计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应用型特点。如何识别、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国内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互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这也是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更加重视课程设计体系的原因。

一、课程设计体系现状

目前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的课程设计存在课程设计体系不尽合理、工程实践背景不足、学生实践能力弱等问题,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能力,亟需对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的课程设计体系进行综合改革与完善。

1.课时量少,实践时间短,课时安排不合理。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的课程设计开设时间不长,课时安排和教学组织多次变动。开始是配合专业理论课学习同期开展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在理论课学习初期同时开展课程设计难以入手。后来调整为大四上学期后半段集中进行课程设计,但是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在去企业实习前缺乏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同时各门课的课程设计各自集中一周进行,时间太短,各门课程设计任务较重,会相互挤占时间,难以达到工程实践训练的效果。

2.课程设计之间缺乏系统性。目前交通规划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四阶段模型和宏观交通模型的运用,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是针对局部路段和交叉口案例的方案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针对交通组织设计及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而客运交通系统的课程设计内容较多,包括居民出行调查、公交线路分析、轨道车站内部布局分析、公交专用道设计等多项内容,这四门课程设计内容有所重复,工作量也有差异,同时对于城市宏观路网的方案规划设计较为欠缺,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梳理、改革和完善。

3.课程设计与产学研联系不足。目前的五门课程设计的案例多为各个教师结合自身的工程实践自行决定,案例之间缺乏联系,并且与实践教育基地的产学研结合较为薄弱,对交通工程方向的实际需求把握不足,也难以维持教学案例数据获取和持续更新,不利于实现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目标。

4.缺乏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团队。目前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整体而言缺乏专业结构合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支撑,应多为每门课配一位青年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并且部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资历不足,承担课程设计任务压力较大。

5.课程设计过程封闭,缺乏开放性。课程设计过程较为封闭,教学中缺乏其他专业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过程参与,缺乏中期公开研讨交流、设计成果公开答辩评估等开放性环节,其他年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少,开放与共享机制没有建立。

二、课程体系教改目标与思路

本次课程设计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为: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是以研究交通规律以及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等之间关系为基础的一門交叉学科,侧重于综合应用的工程技术学科。因此,课程设计体系的定位应立足于培养综合应用性人才,从整体的高度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努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各门相关课程的主要知识,避免相关知识的相互脱节。课程设计体系作为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根据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人员的社会需求,本次教改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素质,加深对课堂理论学习、工程规范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从整体上把握交通规划设计不同阶段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增强调查方案设计和组织能力,资料和文献的查询与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制图的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本方向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内成为业务骨干的目标达成。

1.课程设计体系整合优化。结合工程设计,对主要专业课的课程设计进行必要的内容整合,对原有孤立的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系统化调整,以工程设计为主线,依据调查→局部交通设计→整体规划的顺序,把不同科目的课程设计连贯起来,整合为一个有总体目标和计划的总课程设计,编制一套完整的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规划与设计方向课程设计任务书。

2.面向工程实践教育。课程设计体系的定位应立足于面向工程实践教育,培养综合应用性人才。课程设计的工程实践性体现在4个方面:教学目标结合实践需求,教学案例来源于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具备工程实践背景,教学评估考虑工程实践要求。

3.开放性共享式教学体系。将交通工程系的课程设计体系建设为开放性共享式环节,鼓励多学科方向教师和各年级学生交流,争取实践基地多方位参与,引导教学案例和数据更新的共享,倡导教学过程交流和成果评估的公开,做成开放式教学平台,对低年级学生起到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交通工程方向的实践教学影响力。

三、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内容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体系应从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出发,以紧密结合交通工程领域实践人才培养为原则。通过对交通工程相关企业、设计院等就业单位的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掌握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的新技术、新系统和新设计需求,使得课程设计体系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协调。

1.面向实践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目前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的五门课程设计中四门是配合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2014年培养方案去掉了货运交通系统课程设计,增加了交通调查分析与GIS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体系的优化整合需要明确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抓住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实践练习加以巩固的知识点,合理建立课程设计的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实践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建设课程设计综合案例库。各门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与实践教学基地之间要具有关联性,保障教学案例的数据获取和持续更新。确定各课程设计的教学要点和文件包,使得各课程设计重点突出,相互衔接,关系清晰,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明确。例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之所以选择“交通影响评价研究”作为选题方向,就是考虑到该类项目研究能够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有所提升,并能够培养学生团队讨论与协作的精神。同时,考虑这类项目研究所需工作量相对较小,以本科四年级学生的专业水平基本可以在课程设计时限内完成,是较为理想的专业训练工具。

2.课程设计课时安排与教学组织。探讨合理的课时安排与教学组织模式。对比课程设计集中设置、课程设计结合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课程设计以暑期实践为主等不同模式,从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课程设计与其他教学环节如企业实习等的关系、学期总课时控制、教师时间安排、课程设计合理周期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课程设计课时安排和教学组织模式。例如交通管理与控制和交通设计课程设计,在案例选取上将会采用统一教学案例,按照分阶段设计和避免重复设计的原则,提出各自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既体现各自课程设计的独立性,又体现课程设计的完整性,使学生對于两门课程知识点既有进一步的认识,又能够在同一个案例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融合,进而解决一些具体的区域交通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全局观。课时安排和教学组织上既有分工又相互衔接,采取统一答辩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开放式实践型课程设计教学团队建设。建设开放式时间型课程设计教学团队。每门课程设计的教学团队包括1名课程设计主讲教师,2~3名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并聘请1~2名校外指导教师。校外专家参与课程建设、知识点讨论、中期交流和设计成果公开答辩等环节,从就业和专业的角度对课程知识点体系以及3门课程的互相协调关系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课程设计团队和“双师型”建设结合在一起,提升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也提供企业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多种渠道。同时,组建教学团队也可以实施分组指导与集体指导结合的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在设计的不同阶段给予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系统观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4.开放式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过程管理和评估体系。建立开放、交流、共享、反馈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管理和评估体系。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真正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相结合,确保课程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为了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管理,保证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课程设计做出相应的规范。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建立科学的课程设计考核办法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保障。改变原有的“一卷式”评分办法,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组成。课程设计进行中期交流和成果公开答辩,邀请企业教师、其他专业教师和其他年级学生参加,课程设计的过程开放公开。采用多位专业教师作为答辩评委的形式,对学生临场专业能力表现与内业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等方面提升都是较好的促进,这也相当于他们毕业论文答辩的模拟演练。同时,聘请校外专家作为答辩评委,对学生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时如何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如何了解和运用现实中的专业相关标准规范等也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对他们无论走向工作还是继续攻读研究生来说,在应用研究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四、结语

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优秀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掌握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术,能胜任交通系统工程、道路与机场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等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咨询、研究、教育、投融资等工作,并能面向未来,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性交通工程专业卓越人才。通过工作实践、继续深造等方式,在毕业五年内成为本单位的技术或业务骨干。”并需具备6项知识、8项能力和7项人格要求。

本次教改将对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现场工作能力,实验室工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并有助于团队合作等人格养成,为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工作初期的技术要求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扬,杨孝宽,石建军,严海.《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79-80.

[2]翁剑成,魏中华.互动型交通工程设计综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202-205.

[3]依秋杰.工程类本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1(6):122-123.

[4]王俊骅.面向卓越工程师的“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71-173.

[5]吴菊,杨梅,金俊成,王小艳,傅绪成,常文贵,谢成根.校企结合 产学研一体化化工类课程设计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4,(6):149-151.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

引言

目前,电力行业设施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需要改造和建设,以保证我国各类电力设施的正常使用。变电站土建的基本环节是设计与施工环节。土木结构施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会影响后续的施工,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影响用户用电质量,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因此,应高度重视变电站土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确保施工的科学合理。

1.变电站土建设计要点

土木结构在变电站建设中很重要,是变电站建设工程的重点之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变电站整体结构相协调的设计。根据变电站的发展需要,严格设计土建结构。

1.1在设计之前做现场调查

做好准备是任何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开始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工作之前,需要充分收集變电站设计相关数据,研究计算变电站电路设计的优化与变电站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变电站的初步设计和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变电站的选址,并根据变电站的位置考察选址的可行性。整个变电站网络必须根据实际建设问题进行科学整合。设计者必须深入勘察目标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收集当地施工数据,验证变电站建设的可行性。

1.2 设计形式的确定

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需要对基础的形状和结构进行深入设计,变电站的设计形式决策需要充分结合变电站的实际需求和场地的地理位置。根据周围环境条件、地质环境等,有效整合土木工程建筑布局,设计确定综合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筑的布局设计,通过建筑的决策,在周边结构层面的详细设计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变电站土建结构的需要。建筑物的形状确定后,要选择影响土木结构设计效果的原材料和设备,提前做出决定,使承载力等实际要求能够满足设计时的容量。

1.3 工艺计算

在土木结构设计中,数据参数的准确性起到良好的数据支撑作用,也决定了土木结构设计的实际质量和设计效果。目前,在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中,通过建模获得必要的参数,由专业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建立结构模型,通过采集现场数据形成建模。为了保证建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提高数据采集和计算过程的准确性,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对土木结构的实际荷载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数据。通过数据收集过程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保证设计过程中计算数据的高精度,进一步提高土木结构设计的效率。

1.4 图纸设计

土木结构设计的初级性能体现在设计图中,通过设计图中数据值和参考对象的分布,可以分析土木结构的最终定位方向。因此,在设计图纸时,要适当匹配承载力和受力规范及相关附件,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通过结合现场数据和标准,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土木结构设计流程

2.1变电站选址

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必须考虑到许多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例如优先选择靠近负电荷的位置,减少分接头之间的距离,还包括国家对变电站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当地政府规划要求、当地资源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以及建筑工地的气候条件。通常从满足一定条件的两个或三个地址中选择变电站地址,结合各种技术方法和实际情况进行论证,选择最佳施工场地。

2.2优化土木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一期变电站选址确定后,将围绕选址,综合讨论变电站建设建设问题,如区域、具体位置、土建基础的拆除准备和处理等。

2.3修改变电站土建设计

修改变电站土建设计各个环节的流程和细节,包括总平面图、竖向布置等。在审查设计方案时,必须将技术参数与安全理论值进行彻底的比较,以获得最科学、合理和经济的效益,以及最佳设计解决方案。

2.4审查变电站土建结构初步设计方案

审查变电站土建结构初步设计方案后,根据实际土建结构的现场研究,结合标准体系要求,确定安装尺寸、规格和型号。施工设计方法通常是从局部设计到整体设计,最后进行最后的调整,确定设备的最终尺寸。

3.变电站结构的设计方案及调整

3.1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方案以建筑优化为主

一般而言,在建筑结构不影响建筑立面视觉美感的前提下,每个设计室必须功能齐全且充足,基本形式必须根据变电站的地质条件进行设计。此外,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系统符合变电站设备运行要求和消防安全标准。

3.2 选择最佳的变电站建设位置

变电站方向应靠近负电荷中心,以满足用电设备和导线间距的要求,良好保护环境和周边地质资源。如果变电站站点附近有工矿企业,两家企业应在资源、交通、城乡规划政策等方面有共同的认识,确保资源的安全可持续开发。

3.3灵活使用地基处理方案

面对地基和地沟基础施工不良的问题,变电站土建设计时应灵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基础的承载能力,提高变电站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4完善变电站排水系统规划和消防安全体系

优化变电站供水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从变电站实际用水情况出发,优化排水规划和消防系统规划。变电站对生活用水的需求较少,当条件合适时,可以使用附近的城市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作为供水系统的一部分,但必须根据用途提供单独的设施。此外,在优化消防安全系统设计时,要注意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实际距离,采取额外的防火措施,如防火墙和防火墙窗口等,安装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场所。

结语

土木结构设计是一种工程设计,一般起到基础设计的作用。在变电站中,土建结构的设计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整体设计效果。除了本文提到的几点外,设计人员还必须结合实际需要和条件,确保变电站土建结构的科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龙小锐.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方案处理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9(22).

[2]李朋.浅谈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措施[J].信息化建设,2018(1).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基于对湖南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建环专业毕业生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剖析了湖南科技大学建环专业教学中的实习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这对于改善学校建环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毕业生满意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为其他高校建环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卷调查; 实习环节; 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均简称为建环专业)作为中国土建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合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建筑智能设施、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纳入建环专业,专业范围扩展为建筑环境控制、城市燃气应用、建筑节能、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领域,专业名称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涉及建筑环境和建筑能源两个主要方向[1]。建环专业名称的不断调整说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专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急需本领域具有一定素养的专业人才,而建环专业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理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未能达到社会需求,导致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2]。为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建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一、问卷调查

为掌握湖南科技大学建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申请者设计了一套问卷,通过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所在行业、工作满意度、在校期间人才培养环节相关问题的数据收集,修订学校建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新体系。

(一)毕业生就职行业

由图1可知,学校建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建筑业、房地产、制造业、科学研究等领域工作。这也基本符合学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程度

图2显示,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从事的为非本专业的工作,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程度偏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程度较高。可见,在校期间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环节

根据问卷反馈情况,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课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的培养更有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如图3所示。

(四)应侧重培养的素质与能力

图4为毕业生认为湖南科技大学及建环专业应侧重培养的素质与能力,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二、存在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建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的问题。建环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适应用人单位各方面的要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问题[3-4]。

建环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强动手能力,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工程实践活动[5]。对照问卷调查毕业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校建环专业的培养体系确实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有待完善之处。

(一)实习环节

建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各个内容目标不同,相互衔接,构成了建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6-7]。

但是,从多年来学校的实施情况和每学期座谈会时学生的反映来看,建环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实习环节。教师普遍反映实习地点选择难,全凭个别教师的社会关系自行联系,而一部分教师又联系不到实习地点,年年如此;另一方面,实习经费不足,目前的生均实习经费还是二十年前的標准。学生对实习也颇有怨言,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界限和区别不明显,实习效果不满意,导致学生实习热情下降。对于实习单位来说,学生实习影响其生产或施工,尤其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大多是碍于和教师之间的情面勉强接受一次,很多单位都不愿意再次接纳学生实习,导致教师联系实习地点难度越来越大。

(二)课堂教学

建环专业知识面较广,涉及暖通、供热、制冷、建筑给水排水、建筑消防及建筑电气等领域[8]。在国家发展和综合性人才发展的新形势下,本专业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诸多变化,必将引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调整[9]。

近年来建环行业发展快速,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10]。但课堂教学即使采用最新教材也会落后于专业领域的发展,因此,专业课的教学不能只依赖某一固定教材,而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学生的职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补充新知识[11]。

专业名称变化后,很多院校建环专业在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及时适应专业领域的变化,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并没有按新专业体系重新定位[12]。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跟上专业领域知识的更新,不至于与当前行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现状脱节。

(三)实验教学

目前建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工程应用型人才,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建环专业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环节的必要性[13]。目前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实验室师资不足。学校给的实验室编制人员偏少,主要是任课教师指导本科生实验,学生多,实验过程中辅导实验不能逐组进行,只能先集体讲解,再分组实验。2)学校对实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与指导实验的实际工作量严重不符。学校将每个实验按两个课时算工作量,而实际上学校每个年级约有90名左右的学生,一般6人为一组,共有15个实验组,每组实验按1 h算,共需15 h,而这15 h是教师在学生课余时间或周末加班指导的。工作量计算的严重失衡也挫伤了教师指导实验课程的积极性。3)传统的实验设备很难满足全过程测试、调试、安装等环节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室验证性实验或演示性实验,不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所学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改进举措

(一)实习模式创新

校企合作平台以实践性问题作为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整合的载体或中介,在专业教学环节上实现“做学合一”,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形成[14]。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改善每年实习都要重新联系实习地点的问题,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实习地点联系难度大的问题。尽快建好校内实训中心,学校已把建环专业的实习需求纳入实训中心筹建项目中。根据上报的计划,实训中心建成后,学生可完成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保压、充注制冷剂、调试等,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及风系统、水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将提升实习环节的实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环节,专业课一般通过课堂讲解方式,以教材为主线传授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相近、思维模式呆板,缺乏对专业前沿和新技术的了解,更不会有很大创新。通过调研建环专业相关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岗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要求,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早了解和接触行业发展,对其适应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实验环节改革

加大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性实验平台建设力度,把有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的科研实验平台和教学平台有效结合,这样既可做部分验证性实验也可做一些创新性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扩展了视野,了解一些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扩展实验指导人员,改变以往实验员、任课教师不足,工作量偏大的问题,实验员准备实验并保证实验过程中设备有问题及时解决,构建任课教师总体指导、研究生小组指导的分工明确、落实到人的指导模式,既可改善实验效果也可减少实验指导工作量。同时,修订实验指导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使实验指导的实际工作量有所体现,激发实验指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建环专业毕业生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并分析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举措,具体结论如下:

1)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与学校实训中心相结合,保证学生实习过程中能亲自参与调试、运行、测试、安装。

2)任课教师要及时掌握专业前沿和新技术,了解相关企业单位对建环专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岗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要求,并以此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3)通过科研实验平台和教学实验平台的有效结合,实现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并举,建立由任课教师、实验员、研究生组成的多层次本科生实验指导梯队。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 北京: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2013.

[2]谭洪艳,樊增广,郭继平,等. 建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1): 109-112.

[3]郭明. 在练习中培养建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3): 55-56.

[4]姚丽,许宽. 关于建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 绿色科技,2016(17): 175-176.

[5]郭明. 建环专业大学教育和工程师素质的培养[J]. 大连大学学报,2016(3): 127-129.

[6]周文和,杨惠君,刘建林,等. 建环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创新——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J]. 暖通空调,2016,46(11): 105-108.

[7]王立平,张爱凤,刘向华,等. 普通高校建环专业实践环节改革探索——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2): 127-130.

[8]刘恩海,周挺,赵坤正,等. 基于应用型建环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研究[J]. 高教学刊,2016(15): 136-137.

[9]金香菊,石婷萍. 新形勢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教导刊(下旬),2015(36): 51-52.

[10]余晓平,曾莉,刘丽莹. 建环专业校企协同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美的空调实操室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5(3): 13-17.

[11]张颖. 建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3): 45-46.

[12]李炎锋,徐聪聪,边江,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92-94.

[13]张琨,高兴,张殿光,等. 建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48-49.

[14]余晓平,刘丽莹,付祥钊. 校企合作培养建环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实践分析[J]. 暖通空调,2013(8): 20-23.

Key words: questionnaire survey; practice teaching; class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责任编辑 周 沫)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作者从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中探索实行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培养和学术型培养的适用性和实施方法,并将该模式应用于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专业育人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大众教育阶段,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更加侧重于其专业技术的掌握水平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当前产业技术提升快,学校传授的知识往往落后于产业发展,因此,对于与实践结合紧密、注重专业能力运用的学科,有必要通过新工科教育构建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在一些与产业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上加强与企业合作,施行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1]。

交通工程专业是一个与实践结合紧密且发展迅速的专业,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在交通工程领域从事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土建施工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下文称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创办于2010年,从近年毕业生的就业出口和发展状况来看,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更加多元化,就业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逐步形成了两个比较稳定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是进入企业单位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二是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校交通工程专业从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探索实行按需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专业育人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2-4]。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单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社会需求已不能完全适应,应充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制订更为科学的培养方案。

(一)分方向确定培养目标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的不同需求,确立了两种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定制式成才模式。第一种是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即实行应用型培养,其培养方案以道路设计、施工、管理类课程为主;第二种是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即实行学术型培养,其培养方案以交通规划、设计、控制类课程为主。虽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做到两个培养方向的完全分流,但学生已经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所侧重地锻炼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并与该培养方向的教师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或实践团队,参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或实践项目,以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此定制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和到大中型企业就业方面成绩斐然,其考研率逐年攀升。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效果显著。

(二)分方向优化课程体系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基于培养要求,采取层次分析法对学生所需能力进行逐级分解,分析满足用人单位能力要求与学生深造学習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充分考虑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前瞻性与动态性,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道路设计施工方向以及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方向,这两个方向均设置了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其中道路设计施工方向主要开设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建筑材料等课程,对接施工单位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方向主要开设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分析理论等课程,对接学生去继续深造的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等对人才的需求。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行分类培养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以就业方向和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将产教融合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5]。将实习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着重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集中实习实践环节设置在第六学期末至第七学期初,使其时间覆盖整个暑假。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实践来持续培养学生对行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让学生通过企业的工作锤炼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优势。

近三年,交通工程专业持续派遣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到施工企业参与道路设计施工类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通过多项工作的参与获得了宝贵的现场实践经验,增强了行业认同感,提升了胜任未来工作的信心。具有考研和其他就业意向的学生参与了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类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调查大中城市的交通运行状况和参观各类交通设施以及听取专家学者项目与研究报告,使学生拓宽了视野,明确了今后的就业方向,坚定了继续深造的信念。

(四)引导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经过多轮的探讨和调整,完善了课程的实验项目、综合训练项目、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有所提高。

其中的综合训练项目是在某一章节内容学习完成以后,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大作业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比如交通设计的一个综合训练项目可以是综合运用交叉口交通设计的理论知识对某一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新版培养方案中,每门核心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综合训练项目,在课程相应章节完成以后,给学生布置对应的综合训练项目,下达综合训练任务书,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新知识,并结合调查实践分组完成综合训练项目,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与此同时,大部分核心课程也都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者对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了综合检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加强能提升学生培养效果的过程性评价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新版培养方案不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依据,而是根据专业特色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现状,在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层次化、系统化的整体设计,构建起从实验、实习到毕业设计,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产学研相结合的完整的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协作、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企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评价要有机结合,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要综合考量,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过程评价制度。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内学习成绩、课外各类实践学习效果以及各项能力的达成度作为考查点,制定了更为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二、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在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创,强调综合训练、科研训练、课程设计、创新训练等,突出项目教学和企业实习环节[6]。

(一)分层优化教学内容

按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级对专业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提出不同要求。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上要达到一定深度,体现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根据行业知识需求的变化及能力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整合、更新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比如新版的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程增加了有利于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能力发展需求的道路交通检测技术与应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二)以多种形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的填鴨式教学和纯理论教学,通过启发互动式的现场讲授、案例分析、研讨教学、模拟授课等,增强课程吸引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网络课堂建设,充分利用国内高校优质的网络资源,开展理论课程的网络课堂教学,并以此实现翻转课堂的落地,如交通设计、土质土力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均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在专业实验课程中,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并得到教师的耐心指导。与此同时,加强校内外的教学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以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7]。

三、多渠道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交通工程行业相关的科技竞赛,并通过实验项目、综合训练项目、实习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施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交通工程专业推行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时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将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以此强化和提高专业技能;二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交通工程专业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与多个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学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执业技能训练提供平台;三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纵横向科研课题,在实际项目中提高仪器操作、绘图和设计软件使用的技能水平。

(二)引导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视野更宽,思路更灵活,接受复杂信息的能力更强,单纯的课程知识讲解已经很难满足其提升自我的需求,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逐步转向引导学生建构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交通工程专业除了在宏观上通过专业概论课程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课程结构体系以外,在后续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搭建,并帮助学生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来锤炼自身能力。

四、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是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激流勇进。采用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社会现实条件下的技能需求,还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一)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目标,鼓励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翻转课堂、课堂讨论等多种形成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同时设立教改培育基金,支持年轻教师申报教改项目,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充足动力。

(二)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建立了先进的驾驶模拟实验室、交通控制实验室等,且常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课程或自身的学习需要在实验室开展实验。同时,针对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学注重将课内实验和课外开放性实验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工程体验式、科技竞赛导向式、科研体验式、研究探索式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注重在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毕业设计环节,分两个培养方向拟定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并支持学生对选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时支持学生结合现场实践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采取集中指导和分别指导的形式,在下达任务书后引导学生构建毕业论文的基本框架,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融入自己的合理想法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注重在科技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我校已连续三年举办了交通科技大赛校内选拔赛,并两次入围全国总决赛。与此同时,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参加了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类科技比赛,并多次取得了优异成绩,这充分说明了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总体而言,按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交通工程专业施行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谋求长远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其实践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可喜的成绩,说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有效的,顺应了专业发展趋势,也符合人才培养新理念,对于推动同类工科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炎, 王侃. 工科院校“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8):38-40.

[2] 王侃, 曲洪权, 王宝成.“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52):12-13+24.

[3] 孙毅. 高等教育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路径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2):30-33.

[4] 施学良. 高职院校“大规模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 现代教育管理, 2015(9):12-17.

[5] 刘贵容, 秦春蓉, 林毅. 以需求为导向的大数据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 (12):78-80.

[6] 吴中江, 黄成亮.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66-70.

[7] 李建奇.构建产教融合按需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52-54.

[责任编辑:庞丹丹]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对待学习,我认真努力,对待工作我同样也能做到爱岗敬业,谨慎负责,一丝不苟。作为一名2008年工程造价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自我鉴定《土建安全员自我鉴定》。

工程造价毕业生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五)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求职信。

我是威海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应届专科毕业生。作为一名工程造价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我虽拿不出一摞摞的获奖证书来作为我的筹码,但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缺少经验,但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相信凭自己十几年来刻苦学习的结果和自己吃苦耐劳的本性会为我以后的工作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深深地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因此,在大学三年里,我从各方面都严格的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学习方面不仅掌握了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养成了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我有吃苦耐劳、自信的精神,而且我会克服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为一名初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学生,我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这或许会让您犹豫不决,但我有年轻人的热情与赤诚,有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校期间,对待学习,我认真努力,对待工作我同样也能做到爱岗敬业,谨慎负责,一丝不苟。我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就业锻炼的机会,我相信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我一定会为贵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自荐信不是广告词,也不是通行证。我虽然没有本科文凭,但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我认为学历不是最大的优势,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自己的选择,也相信你们的选择。真诚期盼您的佳音!

上一篇:毕业设计中期总结下一篇:隧道毕业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