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论文范文

2023-03-18

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

[作者简介] 李 薇(1983—),女,陕西宝鸡人,文学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普通话教学和古代文学。

一、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的方法

(一)创新鉴赏思维

人们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和思维品德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进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这为我国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有利于传承和宣扬传统文明,高校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可以对人才培养起到弱小的推动感化。因此,必须要创新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思维。

在传统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中,大多是运用呆板的解读和引见方法,这不利于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社会方法的有效融合。现在的古代文学作品受到了应试教导的影响,高校开展的鉴赏更关注测验结果,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外延挖掘比较少,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作者的立场、情绪和经历,所以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必须要创新该课程的教授和教化方法,在教授和教化活动中融入新思维和新思路。通过创新鉴赏思维,学生可以得到新的常识和新的视野,并站在更宽广的角度去剖析、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接受新的教授教化理念[1]。

当然,教师也要对自身的文学作品鉴赏思维进行创新。教师要学会思考、自立开掘,自觉打破传统鉴赏形式的束缚,结合时代的思潮和自身的研究方向,形成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新目标和新思路。

(二)改变鉴赏视角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大多是结合当时的文明、风俗、美学等角度展开的,在鉴赏时可以联合社会开展抱负需求选择文学作品的鉴赏视角,将审美与实用性联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将审美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将审美性作为侧重点。通过作品的讲读和分享,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才华和审美情味。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中也要重视其实用性,通过文学作品的外延来指导学生的抱负和生活,将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髓融入到学生的抱负生活中来[2]。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还需要融合实际与实际有效性,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常识展开实际写作,就鉴赏的作品写一些读后感和不美观后感的文章。这样有利于检测其进修质量,鼓励学生发明文学作品鉴赏的新方法。

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的实践探索

(一)创新性思维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具备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有很高的需求,所以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必须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开展创新性思维训练。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需要教师和学生都重视,并将课堂和课外双重效果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性探索。

1.教师的角度。传统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大多比较枯燥乏味,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在鉴赏,虽然其从时代背景、题目分析、作者简介、思想内容、艺术特征等多个方面解读了文本,但是没有真正抓住作品的个性与特征,不僅不具有针对性,而且没有与实际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鉴赏过程就是被动地去听,很少会有学生主动去理解、感受和体验文本,所以必须要进行传统鉴赏方法的改革,设计好课堂内容,才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修养[3]。

因此,传统的方法和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融入全新的观念。比如在鉴赏庄子的《逍遥游》时,教师就可以穿插一些新奇的问题,提出“庄子所追求的这种精神上的自由,我们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吗?你自由吗?相比起庄子的超凡绝俗,追求自然,你认为孔孟周游列国,致力于实现仁政的理想,哪个更可贵?”等问题。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一些时间进行思考讨论,通过创设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体验,这才是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目的。

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并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理念、模式等内容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样的状态和创新性思维。这样的鉴赏过程才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视角和思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鉴赏过程。

2.学生的角度。在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中教师已经开始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意识到具备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所以学生也要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保证鉴赏过程可以实现自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思索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思考和讨论来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以此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综合性视角

目前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角度越来越多,很多研究者解读时就是从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视角进行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必须要结合其本身的特点进行,并与社会现实需求结合起来进行探索,选择多个视角进行鉴赏。

1.审美与实用结合。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主要鉴赏的是其所具有的审美性,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和的人文内涵丰富,鉴赏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因此,在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鉴赏,评价作品可以从艺术美、情感美等角度进行[4]。

比如在鉴赏陆游的《钗头凤》时,学生一定要抓住其中的音律节奏和语言美,把握其中的不同美,包括“一双红酥手”的间接形象美,“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美人、美酒、美景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的情感美,在这样的审美过程中,学生就可感享受到这种情感。

鉴赏过程还需要与现实的应用结合起来,在鉴赏审美的同时,保证其与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所以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渗透并涉猎中学教学情况,改变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对于不同专业的职业性,鉴赏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其鉴赏时的思维和领略职业精神内涵,保证可以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一定的帮助。

2.理论与实践结合。鉴赏古代文学作品需要将传统文论与西方理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丰富其理论内容,使得作品阐述更加全面。在解读杜甫的《登高》作品时,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与西方理论,并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传统文论,这样才可以充分了解作者,使得作品鉴赏更加具体深刻。

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赏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西方的互文性理论,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其与其他文本是有很大的关联性的,所以必须要放置到当时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探讨,运用更加开放性的视角去审视,比如可以其放在唐代和整个诗歌史來上研究其地位和价值,使得作品解读具有更多的维度[5]。

当然,鉴赏时也可以结合作者、作品和读者进行,根据不同时代读者对《登高》的感受来进行补充阐释,这样作品解读才更加丰富。教师讲授理论时,还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比如在鉴赏过程中让学生就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作品评价,写一段短小的文艺评论。

三、结语

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运用的思维模式都与作品本身有关,是受到其特色启发进行的,这是传统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不足。因此,必须要运用恰当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法,并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改革,从不同视角进行鉴赏,拓宽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思维模式,把握其中体现出的历史风韵,这样才可以真正鉴赏到作品的内涵,并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馨忆.论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J].时代教育,2017(18):85.

[2]马虹.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研究[J].牡丹,2018(9):58-59.

[3]吴冰.以鉴赏性文本探索学生视角的文本细读[J].新课程(下),2018(7):78.

[4]张泽富.《春酒》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79-80.

[5]李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30-33.

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学鉴赏;作品赏析;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艺术价值与特点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体现出来的,因而语言也是解析文学作品的切入点,从语言角度展开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的把握文学作品的特色与价值。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分析,可以从多方面来展开,下面就选取文学作品的句式特点、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对文学作品赏析中语言角度分析的要点进行阐述。

一、对句式特点的分析

句式特点是文学作品语言赏析的要点之一,一部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由大量的句子组成的,在文学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句式,如何进行句式的组合排列,都可能会影响文学作品整体的表达效果。同时不同句式在作品中所发挥的表达效果也各不相同,作者通常会根据自身的表达需求,进行句式的选择与运用。基于此,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作者的句式运用与安排方式的分析,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感受作者所要传达出的情感态度,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对文学作品的赏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如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的,都是分析作者情感态度的重要切入点。而文学作品中的句式变化,也是体现文学美的重要手法。如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作品《不朽的失眠》中的这一段描写:“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在风波里吧?”其中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三种句式交替使用,由江上渔火联想到捕鱼人的生活,由捕鱼人的生活,感慨世路的艰辛和坎坷,变幻的句式赋予了文章极其鲜明的感情色彩,也带给读者更强的冲击力与感染力。此外,排比句式的运用,以及长短句式的交替使用,也会起到突出情感,增强文学作品表现力的作用。对文学作品趋势特点的分析,对于帮助人们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以及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与所要传达的情感态度,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表达技巧也是文学作品表现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也是文学作品赏析中语言分析的要点。对表达技巧的分析,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修辞分析为主,修辞手法的运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合理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反复、通感等修辞能够突出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能够带给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都善用修辞表达手法,如鲁迅在《故乡》中对“杨二嫂”的这一段描写:“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行文中用“圆规”来比喻杨二嫂的身形,给人以惟妙惟肖的感受。而另一段描写“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中,則是用了借贷的手法,以“圆规”代指“杨二嫂”,不仅描绘得十分巧妙,避免了语言上的平庸乏味,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性,也使“杨二嫂”这一人物的情态跃然于文字之上,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联想思维,又与此前的比喻交相呼应,使语言具有了一定的幽默感和生动感,这正是文学语言魅力的体现。在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过程中,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准确把握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特点,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同时对于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主旨,也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对语言风格的分析

语言风格也是文学作品特色的重要体现,不同的语言风格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同时,语言风格对于作品主旨的表达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文学作品语言进行赏析的过程中,还需要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展开分析。一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学作品的体裁、作品的情感基调、主题表达的需要、作者的语言习惯、个性特征、写作偏好、作品创作时的情绪状态、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主要动机等,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哪些作品最终形成的语言风格有所差异。目前较为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幽默诙谐、朴素自然、含蓄深沉、雄浑豪放,也有庄重典雅、华丽奇幻、清新婉约等,不同的语言风格所能够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所运用的语言诙谐幽默,却深刻的讽刺了俄国沙皇专制对人们思想的荼毒,这种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在契科夫小说中也是十分常见的,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讽刺主题,往往能获取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是讽刺意味更加突出,也更加发人深省。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也根据语言风格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如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在语言风格上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豪放派词风大气豪迈,读来使人心神振奋,热血沸腾,适于抒发胸中壮志感慨之情,如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婉约派词风婉转含蓄,读来使人感到以柔婉之美,适于书写离愁别绪、儿女情长等内心细腻的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如梦令》等。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进而更快速准确的抓住作品思想主旨,发现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结语:

对文学作品的赏析,离不开对语言这一关键要素的把握,语言是文学作品构成的基础,也是文学作品艺术魅力呈现的载体,因此,从语言角度的分析,也是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途径。本文仅仅选取了文学作品语言分析部分要点进行讨论,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分析还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切入,在此,仅以本人作为引玉之砖,期待有更多学者能够进一步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姚芳.如何以跨文化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J].时代教育,2016(19):155-155.

[2]张静.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元素的运用[J].语文建设,2016(3x):45-46.

[3]梅艳玲.有一种孤独叫海子式孤独——从词汇语言学角度解析《西藏》以及海子诗歌中的孤独[J].青年文学家,2017(17):42-43.

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从当前汉语言文学研究现状分析来看,经常会忽略文学体与文学作品中的话语分析,没能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有效挖掘出来。为此,对文学体及文学作品中汉语言文学作用的分析,对其属性进行有效拓展,从而让文学阅读者感受到文学体及文学作品的汉语言艺术,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并且对汉语言文学展开深入的挖掘与探究。

关键词:文学体;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汉语体系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在鉴赏过程中经常缺乏正确的方式与方法。为此,有必要分析在整个汉语言文学研究中,文学体与文学作品分析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相关研究的质量与成效。

一、文学题有本质功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体论不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唯一途径,还有另一种研究方式是文学功能论。文学本体论中重视文学体的相关研究文学体本身具备本质功能。在对汉语言文学展开分析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体裁类型文学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了解文学体在不同研究中的成效与价值,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作品体裁的研究就是文学体研究,通过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本质功能。对汉语言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了解不同文学的作用与价值,对文学体裁研究更加深入的体现了汉语言文学的本质,从当前的文学体裁分析来看,不同的体裁表达方式可以读者掌握文学作品本质功能。

二、文学体文化功能

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可以了解文学中蕴含的文化传承功能。应用多元化的文学题材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学体能够传递出不同的语言文化,其中蕴含了中华经典传统文化。以经典的古诗词为例,在题材上能够了解我国独特的相关题材,并且跨越时代掌握更多的古代文化,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对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之间的区别,对汉语言文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探究文学体的过程中,能够对中国古典文学及现代文学进行对比分析,在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对比中外文学作品,从而深入了解文学体系的汉语言发展途径。

三、文学体具备审美功能

汉语言文学体具备审美功能,文学不单具有功能作用更是一门艺术。对艺术进行研究鉴赏也是提升文学素养及审美的有效方法,文学体裁篇幅各异,在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能够体现出各种体裁格式的不同审美表达。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的表达,在对文学体进行审美时,会对人们的心智产生影响,在进行观察体验及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相似之处,把握其中存在的密切关联,从而更好的感受其中的美。引导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审美功能,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从我国《诗经》中的表达方式分析来看,这种文学体裁能够在视觉上,为我们带来美感。通过诵读品味其中不同的韵味,从而提升审美水平,为读者带来美的感受,对文学进行研究需要充分运用审美功能,提升审美体验。

四、文学作品文学话语的实践功能

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研究效率,从当前对文学作品分析情况来看,更多关注在对文学话语的研究。以文学话语实践功能为载体,能够更好的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相似历史,可以了解更多在汉语言文学体中值得骄傲的部分。需要理解文学话语的实现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汉语言文学呈现出来,由简单变为更加符合人际交往特点的方式,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语言分析时,要根据相应的生产力背景为基础,探索文学作品从最初的文学-文字模式到文学-语言模式到最后文学-话语模式的变化过程,从而有助于深入掌握汉语言文学功能所产生的演变过程,从而掌握其中核心内容。

五、文学作品文学话语的价值功能

可以借助文学话语中蕴含的价值功能进行探究,,从而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文学作品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出不同的观点及理念。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因此,需要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会通过对文学话不同的使用,传递出不同的价值理念,通过语言的核心表达让更多人掌握相应的表达。在阐明价值的过程中,能够让文学进一步提升,让文学研究人员能够对其价值有深刻的领悟,从而影响深远。

六、文学作品文学话语的定义功能

文学作品的话语定义功能要应用到文学作品探究中,应用定义分析的方法深入展开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学作品中,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精髓部分,在对文学作品定义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中存在的差异与不同之处解释清晰。基于汉语言文学视角来看,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对其话语进行分析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必要的定义与分类,,可以具体分为社会文学、历史文学等多个不同的模块,在对作品中的话语进行深入探究时,能够将文学作品研究过程变得更加规范化与系统化,从而得出相应的分析与总结。在采用定义分析的方式进行深化定义功能时,会应用到各异的作品中,展现其背后的语言功底,分析过程并非空泛而毫无作用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汉语言文学作品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价值,更加显现出其蕴含的内涵。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汉语言文学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节奏,从而探究更多的优秀内容。要重视文学本体论,从其本质功能、文化功能、审美功能出发,探索其中的文学观点。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关注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以及主要情感,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話语,把握文学作品文学话语的实践功能、价值功能及定义功能,从而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通过思考获得更多的感受与领悟。在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投放于传统与创新的研究过程中,将过去与现在有机整合,提升对文学体及文学作品分析在汉语语言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勇.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与意境研究[J].现代交际,2020(15):53-54.

[2]邓丽娟.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探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7):142-143.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由于中西方在历史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较大,需要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语言转换和文化交融。本文选取部分文学作品实例,探讨了目的论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英语文学作品;翻译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通常把忠实于原文作为翻译的主要标准,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性。以目的论为指导的文学作品翻译则是把目的作为翻译过程的最高法则和出发点,结合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平等地转达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无需对原文过于严格忠实。本文将节选部分文学作品的翻译实例,探讨分析目的论对英语文学作品的指导作用。

一、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在行为理论、语言学、交际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由HansVermeer首次提出的,它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的形成在翻译理论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更注重翻译的文化因素和交际功能,它强调翻译是一种具体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简单的转换,因此“忠实原文”并非翻译的首要标准。目的论认为翻译标准应当多元化,翻译过程应当创新化,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因此,目的论是一种以译作的功能为出发点,更注重翻译实用性的理论模式。目的论包含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忠实原则与连贯原则都服从于目的原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导翻译活动。

二、翻译目的论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体现

(一)目的原则。目的原则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在考虑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明确译文的基本目的,尤其是交际目的,并以此确定翻译方法和策略,使译文的遣词造句更准确、更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文化环境。

例1:She’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William Shakespeare: Much Ado About Nothing)

[译文]她太矮,经不起高度的赞扬;皮肤太黝黑,经不起说她白皙的赞扬;个子太瘦小,经不起高大的赞扬。

[解析]“low”既表示“矮”也表示“地位低下”,说人身体矮用“short”,身材高用“tall”,这里故意用“high”和“low”这对反义词,形成对照。“fair”既表示“白皙”,也表示“公正”,这就形成了双关。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谈“she”她的身材容貌问题,实际上是在说“she”的社会地位高低的问题。

(二)连贯原则。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必须有逻辑性,语言表达流畅自然,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表达习惯,因此译者要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例2.My first quarter at Lowood seemed an age, and not the golden age either;it comprised an irksome struggle with difficulties in habituating myself to new rules and unwonted tasks.The fear of failure in these points harassed me worse than the physical hardships of my lot, though these were no trifles.(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

[譯文]我在劳渥德的第一个季度似乎有一年那么长,而且还不是黄金时期。在这一个季度里,我得作种种令人厌烦的斗争,来克服困难,使自己习惯于新的规则、陌生的工作。我一直担心,怕在这些方面出什么差错,这可比命中注定要我身受的艰苦,更叫我苦恼,虽说艰苦也并不是小事。

[解析]原文中有四个无生命名词主语,“quarter, it (=quarter),fear, these(=hardships)”,把“it”在这里译为“在这一个季度里,我……”,把“the fear”译为“我一直担心,怕……”,增译“我”使译文更加自然连贯。

(三)忠实原则。忠实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作者和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地完成信息传递。但是忠实原文不等同于翻译时逐字逐句、亦步亦趋,应当揣摩体会作者的原意,用更优化读者更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把译文呈现出来,既忠实于原文又有效地实现了交际目的。

例3:He came up to her, his red face, with its bloodshot eyes, thrust forward, and gripped her arms.She cried in fear of him, struggled to be free.(D.H.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译文]他走上前去,眼睛充满血丝,满脸通红地凑到她面前,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她吓得叫了起来,挣扎着想脱身。

[解析]译文在用词、句式、顺序等方面都与英语原文一致,保留了原文的信息、形象以及生动性,并体现了原文的美学价值。

例4:The business of her(Mrs Bernnet’s)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its solace was visiting and news.(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译文]她(班纳特夫人)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拜客访友和打听新闻。

[解析]把“visiting”译为“拜客访友”,把“news”译为“打听消息”,与“solace”协调搭配,意义明确。

三、结语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代表和凝聚,译者应当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在尊重作者原意、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创新性,摆脱原文语句的束缚,拉近文化距离、缩减文化差异,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交际、表达习惯,准确、连贯、流畅地实现两种语言的转换和文化的交融,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5篇

2、多元解读视野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建议

3、从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探讨影视霸权与文学尴尬的现状

4、如何体认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5、从东亚学视域看日本的倭寇史研究及倭寇文学

6、埃及,你应该了解的贾平凹

7、文化市场视角下青春文学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

8、“旅游”与“Tourism”的概念探问

9、试论《容斋随笔》的辨证思维

10、《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11、当代文学批评应强化诗性维度

12、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13、高校通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创新

14、提升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途径摭谈

15、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分析与突破

16、新中国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17、关于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文学熏陶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探究

18、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比较文学元素

19、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

20、赛珍珠文学作品中中国女性形象的误读研究

21、英美新批评与美国华人学者的现代汉诗研究

22、网络文学作品对青年思想道德的影响探析

23、高中外国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授课概述

2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X数据精选

25、《毛泽东个性化的健康之道》等134则

26、PISA阅读策略子框架对中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阅读测评的启示

27、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方法探究

28、英美文学叙事写作手法研究

29、背德者及其他:从纪德看自我的多样形象

30、《我与地坛》在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变迁研究

31、《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与《奥德赛》比较研究

32、从古代文学作品看传统体育的历史与精神

33、主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3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35、英美文学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

36、北京大学出版社等528种可供新书

37、浅谈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

38、文化诗学研究的回望与再出发

39、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剖析

40、试论国外文学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41、让孩子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

42、九十年代以来孙犁研究述评

43、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概述

44、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45、民间口承文学视域下广西抗战文化研究的新思考

46、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47、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美学特征之比较

48、新闻传播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

49、《毛泽东的民主观》等131则

上一篇:艺术感悟论文下一篇:文化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