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育范文

2024-05-04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1篇

●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场所将从机房转变为信息技术实验室”,很多一线教师认为这样的提法符合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能够帮助解决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化以及在创客教育、STEAM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但是,信息技术实验涵盖哪些内容?需要配备哪些仪器、设备、器材?信息技术实验室如何建设?需要哪些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的开展,又能给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带来哪些契机和挑战?这些都还需要教育工作长期探索、实践和总结。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的成果,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相对都比较薄弱,与国家对信息技术学科实验的重视非常不匹配。以“信息技术实验”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所得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大量“使用或基于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实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案例”掺杂在其中,真正的信息技术学科实验很少。知网大成编客栏目2019—2020年连续推出的2辑《中小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案例汇编》(限于版面,此处不详述,内容详见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7397.html、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23870.html),则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案例的存量。

● 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探索

信息技术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课程,这一变化不仅是名称及其所指内容的变化(超越了基于计算机/台式机和网络的教学内容),还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变革(从计算机素养转变到信息素养的培养),然而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场所始终局限在计算机教室,以应用软件的操作训练和程序设计入门为主要教学形式,远未能跟上课程名称和内涵的变化步伐,与高中阶段育人目标严重不符。

知网大成编客栏目推出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案例》第2辑第4章综合汇编了“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高中阶段。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实验与实验室建设探索》一文中,钟柏昌考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首次使用了“信息技术实验室”来指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场所,表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新理念,更需要新环境。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的孙政庭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构想》一文中,从课程标准出发,分析了各课程模块中对信息技术实验室的具体要求,针对信息技术实验室的物理空间设计、软硬件配置、实验项目的开发完善、教师的素质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构想。信息技术实验室是未来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是高中学生开展创新型研究和教师开展STEM(STEAM)教学的理想园地,信息技术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数字化学习、实践的场所。

在《支撑多课程生态系统的高中信息技术实验室重构》一文中,孙政庭又提出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既要“以标为标”,又要同不断形成的多课程生态系统共生,促成“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下的‘生态系统’”,尤其是STEM(STEAM)教育、创客教育、研究型学习项目的实施,使得学科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相互依存。

● 基于开源硬件开展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

关于信息技术实验等建设无疑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站在《新课标》结构、群众基础和文化自信等角度,认为“基于开源硬件开展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更能契合《新课标》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文化自信,贴合群众基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当下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的创客教育、STEAM教育实践不谋而合。

1.开源硬件是《新课标》内容之一

在《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中,选择性必修模块6为“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并提出:“基于开源硬件的项目设计与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现STEAM教育的理想方法。”开源硬件在《新课标》其他各模块中的描述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不难发现,“开源硬件”在信息技术各模块之间明显起着“共同关联词”作用。实际上,开源硬件对信息技术学科各个模块的“技术设备底层支持”不是巧合,而是在课标修订过程中精心设计的。

2.开源硬件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开源硬件、创客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着天然的姻缘。“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新课标》要求以主体项目式学习组织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要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要不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要以有实践意义的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予以支持。开源硬件的开源与开放、分享与协作、模块与复用等典型特征,为创客教育、STEAM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实验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媒介。

而《新课标》的颁布,使得信息技术学科看到了具体的操作路径,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选择性必修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有很多教师觉得,这个模块仿佛“就是为了普及创客教育设计的”。

3.教学用开源硬件正在从自主走向自信

人教-地图版《信息系统与社会》和《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编委会在教材论证、编写过程中,从众多开源硬件中,选择了两款教学用国产自主的开源硬件作为主体项目学习的主要载体,其中一个是面向物联网的掌控板,另一个是基于Linux系统的开源卡片计算机虚谷号。以此为标志,教学用开源硬件正在从自主走向自信。

虚谷号是一个面向人工智能教学和Python编程学习的中国原创开源硬件平台,板内集成高性能处理器和通用单片机,内置多功能扩展接口和多种通信接口,可以看成是树莓派3与Arduino UNO的合体。掌控板是一款为学习Python编程和物联网应用而设计的开源硬件,内置MicroPython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采用国产高性能处理器,集成蓝牙和Wi-Fi功能。

在掌控板、虚谷号、乐造模块和虚谷物联等开源教育项目的基础上,广大一线教师还联合高校、创客空间和创客企业共同发起了“虚谷计划”,共同推进开源创客教育项目走进校园,共同维护开源、分享、交流的网络社区,营造开源文化氛围,打好基于开源硬件的创客教育群众基础,共同促进基于开源硬件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实践。

最后,笔者引用吴俊杰老师在《2018展望:信息技術实验室》一文(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8年第1期)中的一段话作为对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未来期望:

什么是信息技术实验?

信息技术实验室怎样建?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如何开展?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验综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审视。但庆幸的是,从2012年开始的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中的一些案例——数量不多,它们当中都有信息技术实验的影子,期望在即将来临的信息技术(信息科技)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有更多的创客老师,自信地“做一位了不起的信息技术教师”。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2篇

1 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 作为教师的态度就是要热爱教书这一职业。任何人要做好自己的职业, 首当其冲的必然是热爱这个工作岗位, 有了热爱才谈的上去敬业。跟任何岗位一样, 教师要想上好课育好人, 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 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不做类似迟到、提前下课、不备课、无教案上堂, 上课不讲与教课内容无关的话题等, 让学生满意。

2 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

过去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它强调的是教师要有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 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一种量上的储备。随着教育的发展,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储备知识的多少而是强调教师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成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教学技能相关的知识, 以使自身不断提高, 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如心理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 实验器材的使用、制作及改进等。

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 教师自然应该具有创造力。教师只有具有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精神, 才能结合当今时代教育培养的目标和各种客观要求, 培养各阶段、多层次勇于创新的人才。

3 要有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热爱一位教师, 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 正值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 感性意识较强,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微妙变化都可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 正如《学记》中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这个道理。因此, 教师要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灵, 用尊重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把学生放在首位, 做到“一切为学生发展, 为一切学生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学生意识, 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要从内心里接受每一位学生, 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弟妹或子女, 常微笑、多交流、多激励, 让他们在平等快活的环境中学习。

笔者曾做过尝试, 将本学科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召集在一起, 首先自我解剖某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然后希望学生补充老师还有哪些让他不易接受的地方, 以及学生自己对这门学科存在哪些问题, 以求师生共同进步。由于教师的诚恳, 得到学生的尊重,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从而课上及课下的积极性都明显改善, 整体素质明显得到提高。

4 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 属于教师在教育领域的社会意识范畴。新课程要求现代高中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教育, 适应新教学。从理论上说, 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课程意识, 其教学行为都是或明或暗地受到一定课程意识的支配, 但问题是是否每个教师都具有鲜明合理的课程意识, 是否与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强调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 尊重他人, 学会交流与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这些意识、精神、能力是需要他们在高中教育阶段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才能获得的。面临这些新的要求, 学生会出现许多的不适应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多方面, 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来解决, 也可通过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来解决,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解决。

另外, 现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新的变化必然会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完成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 达成课程目标, 促使学生发展, 是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5 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学生生长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种子。“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提出和解决问题, 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 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 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它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其实质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是提高“问题意识”的关键。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学习者个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 “问题意识”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构建才能发展,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问题是开放的, 具有探究性, 可能无解, 也许答案不唯一, 条件可以冗余, 模型可以自己设计。这往往需要动手操作、实验、广泛搜集相关信息, 问题的解决不必限时或要求个人独立完成, 它往往需要与别人讨论合作等。教师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同时也要消除学生过分依赖别人帮助的幻想。

6 要有引导学生反思的习惯

古人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知自强也。”“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充分说明反思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把教学反思已提到日程, 但主要强调教师要时常反思, 在一定程度上说,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将学生也纳入整个反思体系中。反思, 除了解决反思对象外, 还必须从教材、方法这两个方面入手, 从而使反思的内容更全面、方向更明确。

总之, 现代教育需要普通高中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具有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的意识, 时刻具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紧迫感, 并付之于行动。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适应现代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

摘要:普通高中教师肩负着基础教育这一特殊阶段的社会重大责任。普通高中教师的素质应随着不同时代的要求而转移, 要体现时代精神,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具有竞争意识, 具有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精神, 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培养的目标和各种客观要求。

关键词:现代教育,普通高中,新课改,科学素养,意识

参考文献

[1] 吴婵.“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

[2] 《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编写.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3篇

近年来,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 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 特别是像我们所在市的某些偏远地区, 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地区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 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 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 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 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 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 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 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场地不足, 资金短缺, 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这也是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的主要问题。但是, 各级政府及各主管部门很少把教育资金投放到高中体育教学方面, 教育资金大多数用于与高考有关的教育科目。

1.2 体育师资缺乏专业单一令人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 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农村高中体育师资严重“贫血”, 多数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编制严重不足, 例如类似我校, 学生数达1800余人以上了, 竟然专职体育教师不到10人 (只有5人) 。况且, 这些专职的体育教师所学的专业60%是篮球, 30%为田径, 其他专业只占10%。这样一来, 各体育教师的授课负担严重超标, 对于各种课题的研究也就甚微, 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 与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 以及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 自身的教学能力也随之下滑。同时, 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了解地也是不够全面, 导致他们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1.3 教学设施及场地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农村高中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 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 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 也大多不能真正用于日常教学, 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 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还有的学校现有的田径场地连学生出早操都不能满足, 更谈不上进行同一场地多班教学。比如我校:学生达1800余人, 共有教学班32个, 田径场地一块 (连一个400米的跑道都无法划分) , 标准篮球场地2块, 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均无, 更谈不上体操室、舞蹈室。据调查, 类似我校情况的学校在全市占有76%。

1.4 教学科目简单单一

开足开齐体育教学的各个项目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由于体育教师的配备现状及所学专业的状况, 导致了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以篮球为主田径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改》规定的教学内容, 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 缺少教学资源, 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 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 学生学得很乏味, 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心里, 但是在许多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模块中, 还只能以篮球和田径作为重头戏。加之NBA、CBA等篮球节目的宣传以及对我国篮球界明星的宣传,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把篮球作为一项必修的技能作为自己的认知。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则在农村高中停滞不前。像农村高中这种不平衡的体育项目的开展实在令人担忧!

2 针对我国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 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1 改变思想观念, 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农村的体育教育状况, 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 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 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农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 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 让农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高中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 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 也只有这样,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2.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 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 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 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 并要求教师除搞好理论学习之外, 加强专业训练, 做到多能并兼;此外, 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 有组织地挑选农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 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 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 研究教学方法, 让校园内你呼我喊, 你追我赶, 处处出现体育氛围。教育主管领导在每年的教师选拔过程中, 应根据学校的现状选拔体育教师, 把好质量关, 使各校的专业体育教师配备达到专业平衡。

2.3 加强对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 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 (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学生, 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 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 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可以把自制教具作为扩充体育设施的重要途径。

2.4 严格执行教育制度, 全面发展体育教育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和《新课程改革》要求, 开满体育课, 上足体育锻练课, 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 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使每位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今天的体育教学直接影响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总之, 农村体育发展状况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摘要: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但由于地区差异, 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 当前体育发展的状况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4篇

高一物理

邓德安

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做好认知与心理准备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与听课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学引入却不算多,现将自己的所见一二交与同事们交流汇报。

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2、“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 案例二: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请一位同学进入设计的电路中(学生有点紧张,有点悬念),闭合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突然断开电键,学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万分),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断电反而有电击的感觉,强烈的肢体语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呀!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极了,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切入点,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3、“猜想比知识更重要”。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提出预期的看法。综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天文学中太阳系起源假说;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说„„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非胡猜瞎想,同时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严密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猜想思维的倾向,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往往从问题、猜想开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让思维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不失为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5篇

我们都已经是高中的学生,高中的学生已经不是小孩子,要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没有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中生是不合格的高中生,是没有前途的高中生。每一个考取大学的高中生都是具有很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事实证明,几乎是毫无例外。国际歌里有句唱词“我们不靠神仙皇帝,我们靠我们自己”,说的多好啊。我希望同学们不靠老师的约束,而是靠自己的自律、自强。

自我教育的方法是,经常反省自己的习惯好不好,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不科学,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合理不合理等等。自我教育是一个习惯,是一生的习惯。我们现在需要自我教育,到大学需要,走入社会更需要。自我教育会让我们任何一个人受益无穷。

我们今天讲纪律整顿,这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的纪律带有强制性,因为学校是一个最讲规范的地方,对学生的表现要求也就特别细致,管理特别严格。但是,强制出来的习惯总不如自我教育出来的习惯更能让人进步。学生的层次分三种:第一种,自我教育好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他们根本不用老师去批评,他们的进步靠的是自己。他们是前途无量的学生。次于第一种的,是那些要靠别人管教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教育管理下恪守学生的本分,虽然无大的过错,但一生会平平庸庸。最后一种是,不知道什么是自我教育,又不能够听从老师的管理,他们几乎无法在学校立足,他们同时也无法在社会立足,一生一事无成。我希望,第一种学生越来越多,后两种学生越来越少。

我同时要特别提醒属于第三种类型的学生,任何无耻的行为都将遭受无情的处理。今后的高二(2)班绝不容忍胡作非为的学生。

上一篇:大学实践下一篇:科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