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2023-07-29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1 社会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的需求

1.1 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对教学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推行注册师制度,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给水排水) 考试从2005年开始, 已于2010年4月实行注册, 建筑给排水工程在专业课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 (占40%) 。因此与执业注册师制度接轨, 合理、准确地定位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及要求,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学生通过注册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任务之一。

1.2 社会的需求

据我校近几年的就业统计情况, 毕业后从事建筑给排水方向的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0%。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工作后能较快的独立开展工作, 这就给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向复合型方向发展, 需要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宽的综合性知识[1]。

1.3 建筑给排水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建筑给排水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如建筑中水系统、直饮水系统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而要求教学内容要相应的拓展, 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够

现有教学模式中,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上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逐条灌输给学生, 而学生则被动机械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扼制, 学习积极性差[2]。学生学习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理解应用能力欠缺, 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运用设计规范的能力不够。

2.2 考核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考试题目多是概念性的、纯理论性的内容, 需要学生死记硬背, 不能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许多学只是在考试前突击背书即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学习积极性不高。

2.3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作业抄袭严重

目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被动学习, 不少学生是为应付考试, 学习基本是课堂上听一听, 考试前临时突击, 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学习主动性不够, 兴趣不高, 学习以记忆教材内容为主, 课程结束后所学知识也基本忘记。另外只有少数同学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 抄袭现象严重。

2.4 课堂教学内容有限

据统计, 我国高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课时数为48课时左右, 而教材内容 (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为例) 有13章, 涉及内容较多, 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把教材及大纲中要求的内容讲解完, 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对于新技术等方面的拓展非常有限。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时间互动,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 解决途径

3.1 采用案例教学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刚接触课程时, 没有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缺乏实例的授课模式往往会令学习枯燥乏味,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3], 工程中相对普遍的原则、理论也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会生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主要以教材为主线、以理论介绍为主的模式, 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活动中选择l~2栋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 如商住楼、宾馆等各系统比较完善的建筑物, 从给水、消防、排水、热水、中水、直饮水依次分章节阶段性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将理论直接应用于实际。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明朗, 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能较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 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工程实例, 所以, 一旦有工程实例, 就会引起极大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实践性作业

根据教学进程同步布置与实际工程相关的作业。如在讲完给水方式之后, 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建筑条件图及初始条件, 由学生自己确定自己的给水方式, 课程进行到给水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时, 要求学生同步完成给水平面布置、水力计算的作业, 每次作业完成后, 对学生的典型方案进行适当评述。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看似空洞的原则加深理解, 更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 在完成作业时每个学生的布置方案及设计参数都具有个别性, 最终成果也就不会完全一样, 则作业抄袭现象能大大减少。

3.3 合理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较方便讲解工程应用实例, 通过课堂展示, 使学习总是与生动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如气压给水设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属于较复杂的运动或状态, 通过板书、讲授甚至参观实物都难以表达清楚, 而精心设计的动画则往往使之迎刃而解。

利用网络建立师生互动的学习系统, 由于课时限制课堂教学涉及不到内容 (如新技术、新设备) 可以放在网络课堂中进行介绍。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己选择有关学习资料, 自由提问、讨论, 控制学习进度, 打破了学时、教材和教师等因素的制约, 为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知识创造了条件, 能起到良好教学互动效果,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转变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采用开卷考试, 题目相对比较灵活, 涉及内容相对较深, 能更好的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愿意采用开卷考试, 通过作者对90名同学的调查问卷, 有90%的同学支持采用开卷考试。

另外, 我国的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采用的也是开卷考试, 这样也为学生适应注册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

4 结语

通过采用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性形式、开卷考试想结合的教学模式, 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在分析社会对建筑给排水课程教学需求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建筑给排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案例教学、网络课堂、实践性作业及开卷考试等方式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案例教学,网络课堂,开卷考试

参考文献

[1] 孙德明, 肖鹏.地方建筑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1 (16) :26~28.

[2] 黄海峰.基于建构主义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17 (6) :76~79.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授课学期:2013年春 授课学时:64学时 教学对象:10124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地点:7208教室

授课时间:第1周——第6周:周二5-

8、周四1-

4、周五5-

8、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素描构图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掌握构图与形式建构的基本方法。

2、掌握写生观察与表现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驾驭和使用基本的素描要素建构自己的素描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个性趣味。

3、提升自己的对写生与创作的认知,拓展视野,合理使用素描技术手段,能够通过写生达到创作的基本目标。

4、学会在自由、控制之间寻找素描关系的平衡点,达到感性控制,理性表达。

5、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方式,重点掌握课程研究的方法;所有的理论知识不由教师讲解,采取学生独立搜索——集中讨论与陈述——检测个人收集状况——个人整理——归纳汇总。与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尽可能由学生自主收集,并展开分析和讨论,学会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重视每个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训练化解为独立的课题研究,并延伸到普遍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构图的基本方法与画面表现

2、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及其关系研究 难点:

1、构图的多样性与主题、自主审美趣味的内在统一

2、形式美感与主题、个性审美的关系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的方法

1、课题式研究

2、讨论与讲授

3、多媒体演示

4、课堂实践训练

四、学习准备

1、用于素描的各类工具与材料

2、素描练习本:8开速写本1-2个。用于素描的图示语言探寻,寻找视觉方式的图示呈现。

3、学习日记本(16开本)。用于记录课堂知识、讨论方案、思维方式等

4、定画液

五、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图片等

2、各种风格的素描大师作品。

3、教材与辅助书籍等。

六、学习要求

1、记录学习、研究、思考的过程

2、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学习平台

3、强化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

4、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研究兴趣支持下的学理可能性。

5、探寻和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点、思维方式、表达可能性、形式美感等。

6、整理每周教学与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和完成的技能训练作业,按照课题要求和顺寻,形成文本、图片资料集各一册。改变过去技能教学中每次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只有几张素描纸完成的零散作业。

七、作业提交要求

1、每次课后根据教学安排,在下次课必须提交相关作业资料,便于课堂讨论和研究、交流、整理。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做好课堂记录,以备课程结束后提供评分的依据。

2、课堂作业提交一般以文本(笔记本、速写本)、图片、作品、实物等方式。

3、最终提交的作业文本必须包含从第一次课开始到课程结束的所有文字、图片、图表等,可以是打印、手写或者复印。

4、所有提交的作业用于展览、存档、评分的基本材料,不得短缺。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讲 被建构的画面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三章 素描构图与形式美法则 (8学时) 第一节 素描构图原理

1、构图概述

2、构图的突破——质疑高考构图模式

3、构图原理 (1)图形与背景 (2)负空间 (3)视觉中心 (4)明区与亮区 (5)速度感与压迫感 (6)视点选择 (7)比例 (8)平衡与节奏 (9)场面安排 (10)画幅与画面边角

(二)实训项目:素描构图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构图原理,探索构图形式,要充分运用原理,自主经营画面,完成5个以上不同的画面构图,画幅不大于32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 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主动建构画面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突破高考构图模式达到构图原理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准备:

1、 理论搜素:有关构图的基本原理、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经营位置”的阐述、西画中的构图,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构图、经营位置的理解和表述。

2、 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 课件与讲义。

4、 卡片纸:8×10厘米的卡片纸2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20张。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3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1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画面与视觉心理平衡感觉实验:形状、大小、数量、方向、位置、颜色、肌理、空间等,直线的水平、垂直、倾斜。线的粗细、形状、数量等,视点、视角、视距。

2、讨论与归纳:根据实验请学生总结归纳画面构图所应该加以考虑的主要内容、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构图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构图学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构图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构图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二讲 美的形式探寻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第二节 素描中的形式美法则

1、何为形式美?

2、形式的衍变与发展

2、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比例 (3)重复

(4)对比与统一

(5)节奏与韵律

(6)重点与非重点 (7) 视线流程

(二)实训项目:形式美的法则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形式法则,充分运用素材完成形式探索,完成不少于5张的画面,画幅不小于64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 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在素描写生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素养。

三、教学重点:形式美的法则

四、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2、卡片纸:32开卡片纸1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5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或实物的明显或暗含形式因素提取出来并表示与画面中,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写生中的形式美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加以表现,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形式美感,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形式美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5、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形式美的理论知识,感受自然中的形式美,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形式美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形式美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素描写生、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是写生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寻找你认为是创作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三讲: 师法自然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一节 素描写生概述 教学内容:

1、为什么写生?

2、观察与取舍

3、自然的恩赐——感受自然与生命

4、主体的表现——我在哪?! 项目十:风景写生

目的要求:面对客观对象时懂得取舍,重视画面的完整,加强个人对于自然地感受和表达,强化艺术感觉,形式和技术不限。不小于16开纸3张以上作业。 内容:自然风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从写生的基本方法,强化个人感受与表达,学会积极主动建构画面关系。

三、教学重点:写生中的观察与取舍

四、教学难点:写生中的感受表达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写生方法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写生静物、人物、风景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2、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与实物的明显区别与联系,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写生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写生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进行写生,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取舍、嫁接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七、课余的事

1、风景、人物或花卉的线描写生。

2、经典作品的画面结构分析

第四讲 感悟与表达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二节 结构与色彩 教学内容:

1、结构

(1)结构的含义与地位 (2)物象结构 (3)画面结构

(4)物象结构与画面结构的关系

2、色彩

(1)素描中色彩的含义与地位 (2)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转化 (3)色调 (4)情绪传达 项目十一:结构训练

目的要求:理解物象生理结构并表达清楚,具备形体结构观念,构建合理的画面结构关系。完成不少于3张的结构素描。 内容:静物为主,兼及其他

二、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的基本含义,深入理解物象生理结构、物象形体结构、画面结构。学会运用色调传达个人情趣和情绪。

三、教学重点:结构的理解与表达;色素描中的色调与情绪传达

四、教学难点:画面结构处理;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欲个人情绪传达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结构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结构的理解和表述。

2、 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 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4学时,学生训练: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结构分析与评述、总结归纳。

2、写生练习: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结构分析进行写生练习。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结构与色彩》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结构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有关结构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观察方式和取舍原理,深入表达对象结构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结构的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针对自然中具有强烈结构感觉的物体进行写生练习,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第五讲 中得心源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三节 素描写生到创作 教学内容:

1、写生到创作的含义与目的

2、写生到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作者与作品

重点:写生到创作的程序与方法

难点:素材中的取与舍,画面关系的合理建构 基本要求:

项目十二:写生中的色调训练

目的要求:充分感受并表达客观自然的色彩色调关系,并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在画面中,使画面具备一定的情景气氛。作业不少于2张。 内容:风景、静物为主,兼及人物及其他。

项目十三:从写生到创作训练

目的要求:必须是根据写生收集的素材整理完成具有一定情趣或意义的作品,单幅画不小于4开纸、系列画不小于32开4张。画面完整、精致。表现形式不限。 内容:风景、人物、静物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素描从写生到创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学会探讨表达内容和画面形式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创作立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创作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气韵生动”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创作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3件以上,并打印2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2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1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分析与评述、总结与归纳。

2、写生到创作练习:根据写生作业展开创作,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创作意图进行草图探究、小稿练习、放大为正稿。

(1)色调创作练习:面对对象写生,并赋予画面移特定的色调关系,以传达特定的情绪和氛围。

(2)根据写生稿,整理出创作小稿3幅以上,选择最为满意的一幅放大为正稿。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主要探寻画面构图、造型、色调、形式感等美术语言如何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意图,确切表达主体,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作品的内在张力、视觉中心的控制、节奏和韵律感的形成等,写出5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草图与小稿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观察方式、取舍原理、创作意图等,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带有主题性的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视觉图形,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好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课程总结——课程资料整理与习作汇报展览

(一)资料整理与要求

1、根据全部课程的课题要求和顺序,将课堂内和课堂外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加以整理——文字部分、图片部分、实训习作部分,以及阅读的文献来源等。

2、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后按照课题顺序装订成册—— A4纸规格,提交至任课教师。作为评分的依据。

3、课堂训练册和笔记应该成为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依据,每位同学须妥善保管,并加以整理。

(二)习作汇报展览与要求

1、展览内容:课堂训练册、笔记本、收集的文本与图片、课堂实训习作。

2、展览时课堂实训自作必须加以装裱,严格展览的效果。

3、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课程汇报展览。

4、展览活动的具体组织和举办具有班级自主筹划、实施和检查,指导教师须认真加以指导。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字:道路排水设计;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道路的路基和路面裸露在地表外,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十分敏感。水就是自然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大气降水轻则路面积水重则引发洪涝造成边坡、路基和路肩被冲毁掉,甚至引起路基的移位滑动、错台、断裂等道路的严重损坏。水库水、水渠、湖、河、海等水源地周围的道路以及滞水所在的道路路基易被软化,降低了路基的强度。地下水因为自身的流动性,可损坏局部路基,影响路基的性能,有可能会造成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由此可知,水和路面、路基的性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为了维护公路的质量安全,设计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是一项严峻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1. 路基的排水设计

路基作为道路支撑的基础,对强度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路基处在路面以下易被水软化,造成道路损坏。由此得知,只有认真做好路基排水工作,才能确保道路的质量安全,实现交通功能。

1.1保证路基干燥

在潮湿或者是过湿的状态下,路基很容易被软化,造成道路的损坏。所以只有经过处理在干燥的状态下才能设计路基。对于过湿的路基,最好的设计方法就是进行碾压,再晾晒。对于不能碾压晾晒的路基,可以选用换填方式将过湿的路基干燥。也可以向路基两侧抛掷碎石,将淤泥挤出地基建设的范围。对于潮湿的路基,含水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采用挖排水沟的方法来减少了路基的含水量,起到疏干路基的作用,保证施工前路基的干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路基两侧的排水沟的布局是纵向为主,每隔一段距离由纵向改道成横向。排水沟的作用就是临时的存水器,将路基内含的水集中在内,最后通过泵将水抽走。

1.2低洼处降低地下水位

在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路基排水问题是一个重点问题,下立交处道路地势低洼易被水软化破坏,现今设计出两种解决方案。其一是通过排水泵抽水将低洼处积水排除,其二就是降低地下水位。南方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而且又是多雨的地方。若不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雨水就会长期侵蚀路基,致使路基出现强度差、硬度低、稳定性弱的问题,最终造成道路毁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降低地下水位,具体措施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渗沟、盲沟、暗沟等。而实践证明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盲沟的设置了。拥有梯形断面的盲沟,只需在沟底和中间回填粒径3-5厘米的卵石或碎石,按照一定比例将较细的粒料回填在粗粒碎石的两侧和上部,再以中、粗砂、中砾作为反滤层,按照4比1逐层粒径比例递减,另外还可以用土工布包裹有孔的PVC管,四周填以等粒径的碎石、砾石组成盲沟。然后再用双层饭铺草皮铺设在顶部,并夯填厚度大于0.5米的粘土封闭层,即可防止地面上的水和泥土流入。

2. 探究排水在路面上的设计方法

2.1设计车行道排水系统

单坡排水和双坡排水这两种排水形式已经占据现在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的绝大部分。双坡排水是指在道路两侧每经过一段距离就设置的雨水口来收集地表水。连接着雨水口的雨水支管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排入路面下方安置好的雨水主干管内,由主干管流至河口或保留水系,从而减缓道路雨水压力。

这种双坡排水形式主要运用在车行道较宽的时候,而单坡排水形式则是运用在车行道较窄的时候。

当路面较窄的时候,设置单坡排水系统则比双坡排水系统好的多,因为单坡排水系统有利于后续的继续施工,而且还能保证路面完整和稳定。

2.2设计人行道排水系统

人行道的排水系统是积水通过自流到车行道的排水系统。为了降低人行横道的雨水压力,只需要在人行道上设计一个向着车行道的坡度,这样降落的雨水就会顺着这个滑坡自己流向车行道,然后通过车行道的排水系统流向雨水口,最终流入河流或者保留水系。而挖方段的道路则需要在道路两侧设计各种档土墙,并在道路两侧档土墙的上方设置好截水沟。流入人行道的道路积水就会被截水沟拦截下来。除此之外,经过对在道路的两侧设计路堑土墙的路段, 人行道上都有雨水携带铸铁泄水孔生锈或黄土而产生沿着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现在,因为要维护人行道的美观、干净,因此为了及时将挡土墙上方流下的水拦截下来并排走,就需要在人行道两侧都设计排水通道。这样就完全可以缓解人行道的雨水压力了。

2.3设计路面结构排水系统

因为路面面层不是一个封闭体,地表水不仅可以经过雨水口排走,还可以通过裂缝和空隙渗透到路面结构中。致使地面路基软化、强度变低,因此有必要认真设计路面结构排水系统来提前排除渗透可能,将后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3. 排水设计原则

排水设施的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全面规划。对整体的排水系统制定一个整体性、概括性、基本性的计划,设计一套完整的简洁的粗略的排水系统。其次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施工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完善施工细节的设计。讲究实效,考虑到施工的效率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不同的设计方案对施工的要求也不同,同时将会影响到施工的进行。而提高施工效率的有效方式就是对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布局。除去上文提到的一些原则,还有许多原则需要在整个设计过程贯彻落实的。

设计前的调查研究是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自然水系的有力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特殊的如排水困难的路段,需要进行特殊的设计。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影响施工的经济效益、施工工期、施工难度等,这就需要对施工地点的自然坏境进行调查。对于重点路段,水质和地质一定要重点调查并掌握。在掌握了实地调查的信息之后,需要对重点路段的施工设计进行安全规划。为路基排水设计桥涵,确保地面地下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在路面的设计中,沟渠设计布置要平面布置加竖向布置。调查研究不仅确保了重点路段的施工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建设的经济效益以及施工的工作效率。比如说就地取材,通过这种方式,路基排水建设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运费时间,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缩短了的施工周期。

结束语:

道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得基石,经过实践的证明,这些排水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讲了路基排水设计以及路面排水设计,这两部分是公路排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排水设施的设计还包括了绿化带、立交处排水等方面。为了维护公路的正常运行,确保排水系统的每处设计的合理性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只有科学设计排水系统,严格规范施工管理操作提高道路排水系统质量水平,才能保证道路的质量安全,确保公路的高效畅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自雨. 关于公路排水设计工艺的论述[J]. 科技与企业,2014,03:131+133.

[2]蒋育红,过秀成.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1341-1344+1348.

[3]徐春玲.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術要点[J]. 城市建筑,2013,06:227.

作者简介:黄山松,男,1978-02-21,学历,本科,目前职称,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作,市政工程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此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输送带的减速装置,包括一级带传动和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是初次指导学生,心里面没底,不知道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和困难,所以在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请教了经验丰富的王树英老师,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指导工作做了精心准备。在下达任务时,向学生明确地阐述了此次课程设计的任务、目的、意义、要求及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但是即使这样,在指导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首先,由于自己缺乏工作经验,没有预料到学生对于传动比的分配会出问题,个别学生出现了传动比分配不当的问题,造成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过小,致使中心距过小,箱体上两轴承座距离太小,对于加工连接螺栓的通孔造成困难。其次,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好,整个设计过程只是在照着课本和参考书进行机械的计算,并不理解各个参数的选择依据和零件的设计准则。在提问的问题中多数都是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问题,一些学生都回答不清。对于轴的结构设计从讲课到练习再到作业共讲了三遍,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再就是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箱体、油标尺、放油塞、螺栓及轴承端盖的尺寸都可按参考资料中的设计经验设计来确定,但是他们并不按设计经验或类比的方法来确定,而是自己随便定尺寸,致使箱体的铸造壁厚、凸缘连接处的宽度以及螺栓的直径不能满足要求。而且螺栓是标准件,一些学生不按标准件画,信手涂鸦,画得图很不美观。这是我事先没料想到的,在发觉后,让学生修改,部分学生作了认真修改,但还有一部分没有按要求修改。最后,由于学生刚学完AutoCAD,使用不熟练,图中存在多线、漏线和粗细实线使用不当的情况较多,即使给他们指出来了,但是他们还是有些地方漏改,最后打印出的图纸还是存在一些错误。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一一记录,下次课程设计前事先集中强调,避免学生出错后再来纠正,增加学

生的工作量。其次,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养成严谨的设计习惯,并制定一些奖罚分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对于用AutoCAD画图的学生,随时进行检查,指导他们及时修改一些多线或漏线的错误。最后,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前,先对实际机器有一个感性认识,让他们从实物中了解学习课程内容的目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可以利用减速器这个部件所涉及的设计内容引入机械设计这门课程要学的内容,使各个零散的看似毫不相关的章节串成一个整体,我相信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次课程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完成了一次作业,而是他们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设计出了第一件作品,虽然存在一些错误,虽然没有做成实物,但是他们都非常有成就感,多数学生在设计体会中都谈到希望今后学院能多给安排一些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对今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还是理论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我相信有了这次课程设计的指导经验,以后我会更有自信和能力做好教学工作。

高洪伟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刚开始接到老师布置的课题,以及听了老师对于这次课设的要求,觉得这次课程设计也许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师要求我们不能用已经被别人用过的机构方案,这一点让我们有点一时找不到方向,因为凭我们有限的知识,是想不出那么多种机构的,即使想出来一种,也不一定符合要求。所以我们就只能求助图书馆了,我们去图书馆借了三本厚厚的机械设计手册,经过翻阅与自己理解,总算确定了我们的方案,当方案得到老师肯定之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愉悦的感觉。这个过程让我了解到了学会运用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步骤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领悟很多道理,能发现自己光是能解决课本上的死题目是远远不够的。就拿确定机构形式后的计算来说,就需要我们对机械结构分析方面的知识的融会贯通,知道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而且,有些计算光靠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全组成员的一起计算并且验证等等,是一个工作量浩大的工程。

1x6>6,这是课程设计中的另一体会,六个人的团结协作肯定比六个人各干各的来的效率高,而且质量好。在团结协作的同时,我也从其他小组成员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他们的一丝不苟,他们的不怕辛苦,他们的做工细腻等等,这都是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很重要的。在合作的时候,难免成员之间会出现意见分歧,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分析,最终确定一个最合适的方案,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之见而使整个小组的设计做出问题。 课程设计之前,我以为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生活中看见的基本机构也不屑一顾,现在经过课程设计之后才知道,不管多么简单的东西都是要经过工程师们的精心计算的,这让我感到以后的学习道路还很漫长,要学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

在设计结束后,再回过头来看,发现一开始感到的困难现在想想也没有当初那么的恐怖。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一开始抱着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上一篇:论文课程设计总结下一篇:语文课程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