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2023-05-0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1)已知直径求周长:C = π d

(2)已知半径求周长:C = 2 π r

2、圆的面积公式:

(1) 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S = π r

2 (2) 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S = π(d÷2)2 (3) 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S = π ( c÷ π ÷2 )2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S = c h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S = 2 π r h (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S = π d h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 = S侧 + 2 S底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 = 2 π r h + 2 π r2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π d h + 2 π ( d÷2)2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c h + 2 π ( c÷π÷2)2

5、圆柱的体积公式:V = s 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r 2 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 π ( d÷2 )2h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 c÷π÷2)2 h

6、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 s h 31 π r 2 h 31(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V = π ( d÷2 )2 h

31(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π ( c÷π÷2 )2 h

3(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7、复习要用公式:

(1)长方体体积公式:V = a b h

V = s h (2)正方体体积公式:V = a 3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 a + b )×2 (4)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 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 = a h

(6)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7)梯形面积公式:S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近年来,小学六年级数学质量检测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针对此种情况,我根据学生的情况改进作业的布置,施行了分层布置(优秀生每天增加两道兴趣题、后进生完成部分作业并在校面批面改等),以加强练习的针对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每周还对一周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及练习,强化新知的巩固;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加强竞争意识;还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等等。实践证明,效果是不错的,但还是通过检测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的 能力差。

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表现为:在上学期毕业考试中要求列竖式计算的题有的学生最后算完忘记填写横式;用递等式计算的题过程完整;计算结果没有按要求化成最简分数;漏数等。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让我们感到很可惜。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4、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例如,在考试中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小数除法中余数的问题掌握不好,说明我们忽视了这个知识点的巩固。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我这两年教过的后进生学习态度都比较认真,并不是调皮不干,他们也努力了,在家也完成作业,但是完成的质量较差,因此我们在校给他面批面改。虽然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我们担心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

3、优秀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学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技巧等教师还是应该随时教给学生的,要强调扎实。

通过反思和查阅相关的书籍,我认为除了继续沿用以前好的做法外,还应积极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1、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坚持达到老师提出的目的,独立地解答习题。有时候,可以花两三节课的时间让他思考,教师细心地指导他的思路,而习题被他解答出来的那个幸福时刻到来的时候,他求知的愿望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2、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组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探索指导学习的方法,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机会,激发学习主体的自觉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活泼的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此改变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

3、在改善学生学习习惯方面,需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结合知识点进行方法和技能的教学(如培养学生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提高正确率;每天的作业计时(做的时间、检查的时间),并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签字)等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张春香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 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媒体:出示课本图。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各组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交流: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对各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质疑、补充、梳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小结: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费力,动力大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费力杠杆;相反,杠杆的支点越远离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省力,动力小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讨论: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找一找身边常见的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3课时《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4课时《斜面》 内容标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利用斜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木板、测力计、绳子、卡纸、螺丝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工人在搬运重物上车。没有重型机器的帮助,他们只是利用一块木板就轻松地把重物搬上了汽车。

问题:这块搭成斜面的木板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认识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活动一:研究斜面的作用

导入:人们从低处把重物搬运到高处时,常常会在高低处之间用木板架设一个斜面。 问题:这些斜面有什么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设计:设计探究斜面作用的实验。 引导:利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观察同一个重物在垂直提升和沿斜面提升时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按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尝试改变斜面的角度,分别测量同一重物的重力,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按改变斜面角度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

交流:请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找出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作用。 小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但是经过的路程就越长。

媒体:播放“斜面” 视频。

拓展:当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时,斜面便垂直于水平面。这时还能省力吗?

三、活动二:变形的斜面 教具: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卡纸。

导入:这是一张三角形的卡纸,如果把它卷到铅笔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活动:把三角形的卡纸卷到铅笔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变形的斜面。 讨论:这种“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有什么特点? 媒体:出示课本盘山公路图。

引导:在卡车车厢与地面之间放一个平直的斜面,搬运重物时就可以省力;但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与山脚之间就不能放一个平直的斜面了,因为距离太远。

山顶与山脚之间的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汽车利用这个变形的斜面来爬坡就可以省力,但是就要行驶更多的路程。

拓展: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种“卷起来”的斜面?

四、活动三:斜面的应用

媒体:出示盘山公路、飞机货舱输送带、商场的自动扶梯、登山旋梯、高层停车场的斜坡、大桥的引桥的图片。

导入: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设施,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是利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讨论:分析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斜面的认识和了解。 目的:了解人们怎样利用斜面,懂得解释斜面的作用。 拓展:寻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第5课时《研究自行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 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 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 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 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3、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第二单元

第6课时《珍贵的淡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资源的含义,分析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相应措施,理解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能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比较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地区差异;能运用图表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能根据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并提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通过身边用水现状和节水方法的调查,增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危机的案例分析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谈天说地”主题:家庭用水调查与节水措施 (1)、调查统计班级内同学家庭的月用水量及水费,并算出人均用水量和水费 (2)、询问其中节水家庭的节水措施 (3)、设计几条节约用水的标语

2、课题引入

观看投影片:干旱地区、水体污染的图片

学生感悟:说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师归纳并板书: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稀少、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水体污染、浪费严重、需水量加大、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3、难点分析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4、案例分析

(1)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通过连线题的形式归纳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谈天说地”

请课前安排的两位同学展示班机同学家庭用水调查的结果。 (3)案例分析

提供小课题:黄河断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上海地区缺水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学生分析:选择以上的案例进行分析。

5、专题小结

利用学生设计的标语,增强节约、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

第7课时《宝贵的耕地》 内容标准: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重要性; 2.知道我国耕地资源非常匮乏。 能力培养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搜集数据——数据分析——讨论归纳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了解我国耕地资源匮乏的情况,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正用轻质砖砌墙。 问题:工人为什么不用红砖砌墙?

思考:大量使用红砖是否会破坏我们宝贵的耕地资源?

二、活动一:为什么禁用红砖?

问题:制造红砖需要什么作为原材料?为什么政府要禁用红砖?

引导:引导学生认识红砖的原材料来自耕地中的黏土。红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活动:小组活动。算一算,如果要建造一栋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18层大楼,需要使用多少红砖?要生产这些红砖,需要耗费多少面积的耕地?

交流:小组交流,认识使用红砖作建筑材料将造成严重的耕地破坏问题:

资料:我国人均耕地为0.095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3%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源多么珍贵! 媒体播放-----“宝贵的耕地” 视频。

三、活动二:调查我们周围的耕地情况

问题:为什么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所得,讨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

交流: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了解人类的发展与耕地受到破坏是一对矛盾体。 拓展:能否提出一个方案来尝试解决这对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保护好、利用好耕地资源?

四、课堂小结。

第8课时《保护生物资源》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力培养目标

1.体验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搜集数据——分析思考——讨论交流 重点难点

通过对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从而意识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二、情景:在自然保护区里,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正在吃着竹子。波波说:“大熊猫真可爱,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问题: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呢? 讨论:通过阅读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等事例,讨论野生动植物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以及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媒体:播放“保护生物资源” 视频。 小结:

三、活动:

媒体播放“保护生物资源” 视频。

问题: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什么样的区域能被列入自然保护区呢? 引导: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后,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我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已相继建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 活动:对我们居住的地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四、课堂小结。

第9课时《矿产资源》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 了解一些其他的非金属矿产。 能力培养目标

1. 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了解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非金属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稀有性特点,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小培养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图。问题:工人为什么要开采矿石?这些矿石有什么用途?

二、活动一: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大家是否知道钢铁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本图(常见的铁矿石)。

引导:铁矿石是金属矿产中最普通的一种。我们以铁矿石的提炼为例,一起来了解金属材料是从何而来的。

三、活动二:全身是宝的石油 出示课本图片。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矿石能提炼出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除此之外,有一些能源矿产,如石油,还能提炼出一些能源物质。

讨论:为什么说石油是“黑色的金子”?它有什么用途?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石油的重要作用。 总之,人类的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开石油。

四、拓展:石油来自哪里? 出示课本图片。

介绍: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

五、活动三:能源矿产还有多少?

导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能源矿产的形成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 活动:算一算,能源矿产还能开采多少年。 媒体播放“珍惜矿产资源” 视频。

讨论:不难看出,能源矿产很快就会被人类开发完。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拓展: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以说,它对人类的生存、进化和繁衍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第10课时《海洋宝库》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要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

2.了解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能力培养

1.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意识,培养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引入

问题:大小渔船全都停靠在海港里,。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原来现在正值休渔期。在休渔期间,渔民不能出海捕鱼。 思考:为什么要设休渔期呢?

二、活动一:为什么要休渔?

休渔期就是禁渔期。人们根据海洋鱼类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季节等特点,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作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比如渤海湾近几年一般是6月15日~8月16日为休渔期。

讨论:休渔期是否会有明显的效果?

小结:经过了休渔期后,鱼的体重大大增加,。另外,单网捕鱼量比以前大增。 拓展:人们还采取了哪些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措施?

三、活动二:海洋里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我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 小结:海洋是一个巨大宝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讨论:海水里有没有其他值得利用的资源?

四、拓展:向海洋要宝 海洋资源如此丰富,但目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将来,人类总有一天会更广泛地、更大规模地开发海洋宝藏。 问题: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情境吗?把你的想象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太阳系》 内容标准: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资料整理——分析讨论——归纳体会 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了解八大行星的名称、大小和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如果我们能透过蔚蓝的天空,我们将会看到什么呢?媒体播放“太阳系” 视频。 思考:说说大家知道的太空知识。

二、问题:

1、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

2、哪颗行星的体积最大?其他的行星有多大?

3、讨论:

4、活动:小组活动。制作行星的模型卡片。体会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及排列顺序。 交流:认识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及排列顺序。

拓展: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为什么现在只有八大行星呢?

三、课堂小结。

第12课时《银河系》 内容标准: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理解“光年”的概念。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描述比较抽象的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理解光年的概念。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银河系的相关资料;银河系的视频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情景引入,晴朗的夏夜,我们在空中常常看到一条光带。这条光带就是银河,它是由许多颗恒星组成的。

问题:银河与我们太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活动:了解银河系的大小

1、问题:银河系有多大?我们身处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什么位置?

2、思考:从书中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中整理数据,思考银河系的问题。

3、讨论:银河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

4、媒体:播放“神秘的银河系” 视频。

5、交流:明确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以及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6、讨论:感受和想象银河系的大小。

三、阅读资料:河外星系

1、学生自行阅读资料

2、讨论:什么是河外星系?什么是总星系?宇宙是无限的吗?

3、归纳:宇宙的无限

四、课堂小结。

第13课时《观天认星》 内容标准:

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星座,懂得辨认北斗七星、北极星; 2.认识春夏天空中一些显著的星座。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描述比较抽象的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验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阅读观察—观测绘图—观测记录—制定计划 重点难点

学习观测星座的方法,完成星座的观测报告,制定观测四季星座计划。 教学准备

春季星图;星座相关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媒体出示星空的图片。

2、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星星都是一样的吗?

二、活动一:看星图

1、媒体出示天空区域的图片。

2、为了便于认识星空,古人依据天空中一些明亮恒星形成的图案,结合神话传说,将整个天空划分成88个区域,每个区域就是一个星座。

3、在春季星空中有哪些显著星座呢?

4、分小组在春季星空图中寻找代表星座,在星图中圈出来,并填写在记录单中。

5、交流:分小组汇报各自的观察和思考结果,交流活动体会。认识每个星座的外形特点。 拓展:天空中星座与什么神话传说有关?

三、活动二:春季星座观测

1、在实际观测时,如何在星空中找到春季的主要星座呢?

2、活动:分小组思考实地观测的方法。

3、交流:各小组交流各组讨论的方法。

4、如何通过北斗星寻找北极星呢?

5、引导学生思考观星时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观星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制作观测表格?

四、活动三:观测星座

1、出示撰写得较好的观测报告。

2、出示四季星图图片。每个季节天空中的星座是不同的,每个季节里都有代表星座。

3、长期观测星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长期观测四季星座,我们该如何观测呢?

4、讨论:根据上节课的实际观测经验,讨论长期观测方案。

5、交流: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制作长期观星计划。

6、分小组修改观测计划。

五、课堂小结。

第14课时《探索宇宙》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和拓展。 3.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4.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规律—想象推测 重点难点

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教学准备

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空间科学的应用等相关文字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情景引入,出示浩瀚宇宙的图片。

2、银河系那么大,人类是怎样了解到那么远的地方的?

2、播放“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 视频。

二、活动一:月球的“面纱”是怎样揭开的?

1、导入离我们生活的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个?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是地球的卫星。人类很早便开始观察月球。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不同角度的照片,甚至还登上了月球。

2、人类是怎样揭开月球的“面纱”呢?

3、交流:学生交流各小组的整理结果。

4、从整个探月历程来看,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与探测工具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三、活动二:空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1、大家知道什么是空间科学吗?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品或设施是空间科学的研究成果?

4、学生互相质疑。

5、思考未来人类能发展出哪些新的空间科学技术。

四、活动三:联络外星生物

1、人类一直在宇宙其他星球中寻找生命的迹象。

2、这些图片是天文工作者尝试与外星高智能生物进行联络的信息。大家能读懂这些信息吗?你会用什么方式向外星人发出信息呢?

3、用图画或其他形式设计与外星生物联系的方法,并填写在记录单中。 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方式,并说出理由。 拓展:外星人会是什么模样呢?一定长着眼睛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你会解答它吗?

这是我们去年学的知识,看来同学们记忆还不错,那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下前两天学习的知识吧!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已经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

(比例的意义与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2、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

(1)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4:6 80:2和5:200

0.6 : 0.8和: (2) 填空并说明理由? 3:9=(

):15 生1: 3:9 =(5):15,通过比例的意义求出他们的比值。。

生2: 3:9 =(5):1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的积是3 X 15=45,外项之积也应该是45. 45÷9=5.

3、借题引入。

3:9 =( ):15中的未知项也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字母来表示,谁还记得吗?(用X来表示)像这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吧。(出示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世界有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师:同学们猜猜它有多高?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高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2、师:这里的1:10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模型的高度:原塔的高度=1:10。

3、师:题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

3545(埃菲尔铁塔实际的高度是320米。)

4、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5、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五年级我们学习过未知数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呀?(X)

6、师:说的非常好。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根据上面的关系式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吗? 生回答

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1、师:那么这个比例怎么解呢?你能试着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吗? 下面请你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尝试解答吧! (小组合作,请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老师总结边说边板书

X:320=1:10 转换(比例基本性质) 10X = 320×1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2、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解出这个方程,未知项也就得知了。

3、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 (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4、这里老师也特意提醒你们 1. 别忘记“解”字。

2. 在将比的形式的比例改写成等式时,一般要把含有x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5、那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练习)

6、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这样的比例我们会解了,那么这样的比例你能解答吗? (出示例3)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课件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请同学上台做题

8、那么现在你会解比例了吗?谁来帮老师总结下解比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生回答 老师小结:

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含未知数的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课件

1、课件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解决问题:(见课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34+6=47+8=54+6=67+8=28+4=46+7=38+4=66+7=4+6=7+8=14+6=27+8=8+4=6+7=18+4=26+7=818=75+7=32+9=438=48+7=349=45+8=633=72+8=6+36=28+5=42-5=62+8=86-9=57-30=28+4=5+18=72-8=48+5=95-70=

二、应用题(1-4每题 5分, 第5小题 7分, 共 27分)

1. 小刚第一天写了50个大字,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写8个,第二天写多少个? 2. 学校乒乓球队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女生有25人,男生有多少人? 3. 王红看一本书,看了46页,还差18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4. 体育室有25根长跳绳,52根短跳绳,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 5. 水果店运来34筐桔子,卖出一些后还剩18筐,卖出多少筐?卖出的比剩下

的少多少筐?

.6、同学们种了45棵杨树,3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

7、小兰今年10岁,爷爷72岁.小兰比爷爷小多少岁?

8、 玩具店里的气球卖出26个,还剩下20个,原来有多少个气球?

9、水果店运来38筐桔子,卖出一些,还剩下10筐,卖出多少筐?

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练习

一、 口算题(1-4每题 4分, 5-6每题 10分, 共 36分)

34+6=47+8=54+6=67+8=28+4=46+7=38+4=66+7=4+6=7+8=14+6=27+8=8+4=6+7=18+4=26+7=818=75+7=32+9=438=48+7=349=45+8=633=72+8=6+36=28+5=42-5=62+8=86-9=57-30=28+4=5+18=72-8=48+5=95-70=

二、应用题(1-4每题 5分, 第5小题 7分, 共 27分)

1. 小刚第一天写了50个大字,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写8个,第二天写多少个? 2. 学校乒乓球队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女生有25人,男生有多少人? 3. 王红看一本书,看了46页,还差18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4. 体育室有25根长跳绳,52根短跳绳,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 5. 水果店运来34筐桔子,卖出一些后还剩18筐,卖出多少筐?卖出的比剩

的少多少筐?

.6、同学们种了45棵杨树,3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

7、小兰今年10岁,爷爷72岁.小兰比爷爷小多少岁?

8、 玩具店里的气球卖出26个,还剩下20个,原来有多少个气球?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下一篇:德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