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材料范文

2023-09-19

3d打印材料范文第1篇

一、3D打印工艺种类

如今打印工艺主要有这几类:分层实体制造、熔融沉积制造、激光固化、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

(一)分层实体制造

分层实体制造又被称为LOM工艺,它属于增材制造里的重要部分,他所包含的技术有计算机、机械、数控、高分子材料等。由材料传输装置、热压黏贴装置、光学扫描仪、器、升降台、控制系统组成。他的工作原理是LOM技术采用比较薄的材料进行加工。首先在薄层上涂一层热熔胶。在进行处理时,通过热压辊对片材进行碾压并加热,让上面的一层材料与下面成型的材料进行贴合,再通过CO2激光器在已经成型的层面上切割出上下两部分对齐的格子;切割工序完成后,工作台带动已经冷凝成型的工件向下移动,与长条状片材离开;上料装置通过调动收料轴,使传送带进行移动,进而让刚刚成型的一面传送到加工区;工作台开始工作;热压辊进入工作状态,工件的层数不断增加,激光切割机在行新的一面加工出新的轮廓。不断重复这道工序直到零件成型。

(二)熔融沉积成形

此种工艺也被称作FDM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长条材料通过传送装置不停的送到加热装置(喷嘴),计算机根据分层面的信息使喷嘴按照预定的速度和轨迹进行移动。熔化了的材料从喷嘴中被挤出来与下面一层材料粘合,被挤出的材料在空气中冷却成形,每形成一层喷嘴或工作台都会上下移动一段距离。FDM工艺是由美国公司stratasys开发出来,他所使用的是聚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

(三)激光固化

这种工艺是采用液态光敏树脂作为原料,其流程是首先通过SolidWorks设计出产品的外形,再进行切片处理,设计出扫描路径,处理后的数据会存到打印系统里,再通过打印系统将数据传输到扫描器和升降台,然后机器按照设计人员事先设计好的设计的轨迹将激光射到加工面上,从而形成一层固化层,再调整升降台高度进行第二次固化。直到最后形成完整的零件。

(四)选择性激光烧结

选择性激光烧结又被称作SLS,他主要通过激光的高温照射进而对粉末状的材料进行烧结,其工作原理是通过3D打印机对材料进行一层层的铺平堆积然后进行一层层的烧结。工作流程为铺粉轴先在机器内部对材料进行铺平堆积,然后操作者根据材料的特性将要加热的温度数据输入机器控制系统里,这样可以更好的让材料熔化,进而得到更好的均匀性的材料,最后得到满足要求的零件,该项工艺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对复合、单一的都可以进行打印,而且得到的产品力学性能比较好,塑性、韧性也要好一点,而且可以打印的材料选择也比较广泛。

选择性激光烧结的设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激光单元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器,铺粉单元主要包括:粉末、粉末缸活塞、铺粉辊,加热单元包括电阻加热器和热电偶。

二、3D打印工艺的特点

(一)形状设计方面不受限制

在传统领制造领域里我们的制造技术生产的产品形状非常有限,普通的机床只能生产圆状零件,其他的一些复杂的形状只能用铸造来形成,然而铸造成型的工件也有很大的缺陷,比如模具单一,再比如铸造所用的材料就是铸铁,而铸铁的特性是硬度大,塑性、韧性差、强度不高。这些都是制约传统制造工艺生产满足要求的形状复杂零件。

(二)工人技能培养成本低

在传统制造工艺里我们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去培养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比如一名车床工从实习到正式上岗再到比较熟练的掌握车床技术需要两年的时间,然而如果3D打印解决目前的一些发展阻碍,那么我们的3D技术则会降低培养工人的成本,而且我们加工的零件精度会更高,而且3D打印技术会向着操作简单的方向发展。

(三)减少废弃副产品

3D打印技术与传统工艺比较,3D打印工艺会节省很多的原材料,传统制造工艺对材料加工的浪费非常之大,接近89%原材料会被丢弃,所以这是3D打印工艺特别明显的优点,这种工艺特别适合对一些价格高昂的材料进行加工,如果打印材料得到改善那么3D打印工艺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三、与传统工艺相比较3D打印的缺陷与发展瓶颈

目前3D打印的产品大部分强度不足,在传统工艺里一个零件的生产需要经过下料、锻造,预备热处理,机加工、如果是低碳钢则需要进行渗碳再进行淬火最后进行低温回火。中碳钢加工过程是下料锻造,预备热处理(正火),机加工,由于中碳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比较好,所以直接淬火加中温回火。仅以这两个例子我们看出一个材料在传统工艺生产中要想得到可靠的性能需要进行锻造和不同热处理。

在3D打印技术对不锈钢进行打印时通常采用的是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但是烧结的产品中会出现热传导不均匀产生较大应力材料中的空气没能及时排出而导致贯穿性裂纹,再比如给料不均匀会导致同一工件不同处致密度产生很大差异。再者激光选择粉末性烧结技术原料来源是建立在粉末状的金属颗粒,然而在冶炼后的金属都是大块的固体金属,如果想利用3D打印技术加工一个零件则需要将金属粉碎并且颗粒的直径还需要达到标准,这样就大大损耗了更多的能源。

3D打印目前能够解决的是成品的成分均匀性和致密度,直接得到想要的微观结构的技术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想要在工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摘要:3D打印技术已经步入日趋成熟的状态,本文主要介绍3D打印技术的种类与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将3D技术工艺与传统技术工艺做对比并提出3D技术工艺的发展阻力。

关键词:3D打印工艺,发展瓶颈,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

参考文献

3d打印材料范文第2篇

“3D打印”是通俗的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这种技术是依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缩减生产成本。3D打印是一片一片地打印,然后叠加到一起,成为一个立体物体。说得简单点,就是由点堆积成面,再由面堆积成实体。

3D打印的概念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提出。上世纪70年代,随着3D辅助设计的兴起,设计师能在电脑软件中看到虚拟的三维物体,但要将这些物体用粘土、木头或是金属做成模型却非常不易,可以用费时费力费钱来形容。3D打印的出现,使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一下简单了很多,设计师的任何改动都可在几个小时后或一夜之间重新打印出来,而不用花上几周时间等着工厂把新模型制造出来,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制作成本,节省产品开发成本。

1 国外3D打印发展现状

3D打印被用作《经济学人》杂志封面,主题为《看制造业新技术如何改变世界》,详细介绍了3D打印的历史和发展,可见人们对于3D打印成为一项可以改变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关注。2010年8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力图以此刺激本国出口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奥巴马表示,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因此降低制造业成本、促进其就业是该法案的宗旨。而3D打印就成了其首选。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一项新政策,并向3D打印产业支出5亿美元以提升美国在制造业上的领先地位。2012年7月17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发表题为《制造业的未来在美国而不在中国》,称“技术进步将使中国的制造业像过去20年里美国制造业那样迅速衰落”。

纽约另一家利用3D技术生产消费品的公司Quirky拥有20万的注册用户,他们在线搜集用户的创意,产品设计图纸,用3D打印机以最快的速度成型,再上传讨论,最终确定方案后批量生产。届时在线上和线下都会有销售,他们最成功的产品是一排可折叠的接线板,设计者常从一个创意就获得不少的收入,有的用户一年能赚几万美元。

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Legacy Effect公司,利用Objet 3D打印机为电影特效片段制造3D模型和原型,为演员量身定制可以完全适合演员的脸、颈部和头部的道具,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阿凡达》、《钢铁侠》以及《复仇者联盟》中都有应用。

日本一家公司甚至推出了面向个人的“Baby复原服务”:只需提供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X光照片,他们便可以复原成三维图像后,打印出一个“肚子里的婴儿”模型作为纪念。

3D打印还能实现一些传统制造方式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2011年巴黎春夏时装展上,荷兰时尚设计师Iris van Herpen发布了他直接用3D打印机制作的立体服装,这些超太空感的服装由锦纶打印而成。

2 国内3D打印发展现状

从“天津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到刚刚闭幕的“浙商新动力”论坛,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3D打印”技术。被英国《经济学人》扣上“工业革命”帽子的3D打印也因此备受关注。日前,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发现,3D打印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位居杭州下沙工业区的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号称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3D打印公司,可以向客户提供快速三维扫描、快速制造、快速模具、三维测绘等服务。目前,先临三维拥有十几个型号的3D打印机,掌握六种生产工艺。不过,先临三维的现有设备主要来自欧美等国制造。一台从德国EOS公司引进的设备售价近400万元人民币,它是基于高性能材料(塑料与金属)的高端3D打印机。事实上,在经过近20年的研发,国内的3D打印设备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发的1.2米×1.2米的“立体打印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间的快速制造装备,远远超过国外同类装备水平,并因此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D打印达到了人们对其期望值的顶峰。”从事3D打印机代理生意的徐鹏认为。事实上,大众对3D打印的了解仍然十分粗浅。

通过上述比较枯燥的技术解读可以得出3D打印相比传统制造的三个优势:第一,产品制造速度快,一次性完成而非分步优化;第二,制造出的产品形状想象空间更大,可以用软件做出传统制造不方便完成的形状;第三,产品修改成本小,只需要在软件中修改部分参数就可以快速制出相对应的新版本产品。但和传统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因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可打印材质范围小、打印的精度低、用于打印的耗材费用较高等。 虽然3D打印的概念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但就目前的实际生产成果看,仍属于自90年代就开始普及的快速成型技术,而快速成型技术早已被涉及到产品原型设计制造的企业或高校所使用。快速成型机器在国内也并不是十分新鲜的玩意,除了引进国外的机型,国内一些高校也有自己研发的机子在国内外售卖。在我国,深圳、东莞、浙江也有众多企业涉足快速成型。

当新闻开始频频出现3D打印机能够打印飞机、汽车、鲜肉、鞋子和衣服时,大家仿佛觉得这个远在天边的神器如果能够进入自己的家门,就如同自家拥有了万能工厂。以该形象露面的3D打印机代替了现实中只能生产模具的快速成型机器进入了大众心中。但被忽略的事实是,这样的事例仍只是实验性项目,有人甚至将其称为“行为艺术”。

3D打印机目前的实际使用仍属于快速成型范畴,即为企业在生产正式的产品前提供产品原型的制造,业内也将这类原型称作手板。据统计,3D打印机生产的产品中80%依旧是产品原型,仅有20%是最终产品。

使用3D打印机制作模型的优点一方面是速度快,另一方面是可制作更灵活的形状。国外知名3D打印机Stratasys系列的国内代理商徐鹏介绍,一汽、上汽、北汽和西门子都是其客户。但该类3D打印机的价格从1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高昂的机器价格和材料费让购买者更多集中于大型企业和高校。

在模型生产领域,3D打印机相比传统制造仅占很小部分。其中可打印的原材料稀少是一个严重问题。目前可利用的原材料包括光敏树脂、尼龙、石膏和金属粉末等。不同种类的3D打印机可使用的原材料不同。对于价格稍便宜的3D打印机,可打印塑料模型,但坚硬度过低,精准度不高。更多企业想要金属类模型,但这种类型的打印机价格最低也需500万元。

虽然3D打印机技术近年来已取得不小的进步,比如材料增多、打印机和原材料价格逐渐下降,但从目前看,依旧是一项年轻的技术,在没有变得更加成熟和廉价前,并不会被企业大规模采用。3D打印技术咨询师泰瑞·沃尔斯(Terry Wohlers)预计3D打印市场将在今年达到21.4亿美元,远超去年的17.1亿美元。不过,这一数字仍然仅占全球制造市场0.02%。

伴随3D打印概念的兴起,从事快速成型和3D打印业务的本土公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部分企业除了代理售卖国外的3D打印机,另一部分也在提供3D打印服务。铭展科技创始人金涛在2010年从游戏模型定制转向3D打印业务,通过购买国外机器以及和国内院校合作,为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行业等提供3D打印服务,但一年的销售收入也只能达到百万元,同地一家更大规模的3D打印公司也仅有千万元规模。金涛介绍,国内纯做3D打印业务的公司不超过十家。更多公司仍集中于快速成型业务。

对于大众而言,很多人并不能分清3D打印、快速成型和传统制造之间的区别。一些国内和快速成型、激光制造有关的公司受3D打印概念的追捧,8月和9月的股价都开始大幅上扬,如光韵达的公司股票就连续两日涨停。为此,公司发出澄清公告称,自己公司的激光技术属于“减成法”工艺,不同于3D打印技术的“加成法”工艺,二者的工艺原理不一样,公司最近一年不会开展3D打印技术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近日,有关3D打印概念开始呈现回归理性趋势,大部分公司股票回落。

3 原材料——3D打印的瓶颈

几乎每一项新技术应用,都会经历很长的市场培育期。3D打印技术虽然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仍存在缺陷。

耗材的局限性是3D打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现有的市场上的耗材多为石膏、无机粉料、光敏树脂、塑料等。如果真要“打印”房屋或汽车,光靠这些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最重要的金属构件,这恰恰是3D打印的软肋。

耗材的缺乏,也直接关系到3D打印的价格。黄智拿着一件3D打印品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这是一件飞机零部件,打印这种样品的金属粉末耗材一斤就要卖4万元,所以3D打印样品至少要卖2万元。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工艺去工厂开模打样,几千元就可以做到。”

直接面向市场的先临三维对耗材难题感受最深。因为价格的问题,他们很多客户往往望而止步,除非在需求紧急的情况下。否则,客户们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

成型精度和质量问题,也在困扰先临三维。他们称,由于3D打印工艺发展还不完善,特别是对快速成型软件技术的研究还不成熟,目前快速成型零件的精度及表面质量大多不能满足工程直接使用,不能作为功能性部件,只能做原型使用。

以Stratasys公司3D打印车为例,车子固然能“打印”出来了,但是否能在路上顺利跑起来?使用寿命又有多长?从现有的技术来看,恐怕有点够呛:由于采用层层叠加的增材制造工艺,层和层之间的粘结再紧密,也无法和传统模具整体浇铸而成的零件相媲美,这意味着在一定外力条件下,“打印”的部件很可能会散架。

2004年成立至今,先临三维年复合增长率在100%以上。“今年,先临三维的营业收入应该会在7000万元左右。”但是,过去的高速增长主要源自基数低,而且这7000万元的收入,还包括前期的三维扫描。

4 数字化制造趋势

个人3D打印机是3D打印技术普及的助推力量。以美国Makerbot公司推出的1299美元至2700美元的3D打印机为代表,相比几万甚至几百万美元工业级3D打印机,个人3D打印机亲民的价格让更多普通爱好者有机会亲自动手做一些小玩意。自2009年公司成立,Makerbot卖出的3D打印机数已达到13000台。当然,这台设备也仅能做些玩偶模型或者浴帘环等结构简单的小东西。对于更多人而言,购买的动机也仅是试着用一用。但创作的乐趣在于激发创造力。

“我们并不是要用3D打印机打印所有的东西,数字制造时代的意义是我们可以在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生产之间进行选择。”《连线》杂志点出了3D打印机的实质。传统制造中,越复杂的产品如果需要改动的地方越多,意味着越高的成本。但在数字化制造中,这一切在改变。制作个性化的产品并不会花费更多额外的成本,让产品更多样、复杂和灵活变得简单,因为只需要改动模型参数,另一个想要的产品就会出现。

由此看来,3D打印技术某种程度上已被过度神化了。正如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所指出的:“新技术的首版几乎总是仅仅略微强于它想要取代的旧技术,对于新技术的将带给使用者的麻烦和未知,仅有少数热情的先驱倾向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凯文·凯利同时指出,随着创新技术的改进,新技术的益处和先进程度将被前期用户挑选出来展示给大家,同时不确定性减小,技术得以传播。“但这样的推广既不是立刻发生的,也不稳定。”

4 总结

3D打印技术的确可以改变产品的开发、生产,但赋予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有点言过其实。单件小批量、个性化、及网络社区化生产模式,决定了3D打印技术与传统的铸造建模技术,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3d打印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3D打印;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出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即3D打印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产品的加工样式进行立体化设计,然后通过3D打印设备中的固体材料将其打印出来,该技术不仅打印效率高,而且具备很高的打印精度,这使其能够在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建筑工程等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由此可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多种新型技术的带动下,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该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多学科交叉技术,需要各个领域共同努力来进行研发,才能使其核心技术真正被人们所掌握。

一、3D打印技术综述

(一)3D打印的概念

3D打印技术是近些年来民用市场中出现的一个全新概念,其在专业领域中又被称之为快速成形技术,该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以材料堆积法为基础而研发的高新制造技术,是近些年来工业制造领域中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型技术,其涉及到分层制造技术、材料科学、数控技术、逆向工程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该技术其是以三维数字模型作为打印基础,并通过3D打印设备的运用,利用粉末状的石膏、金属、树脂等可粘合材料,按照逐层打印的方式来对实物进行构造,该技术的打印精度极高,而且打印速度非常快,最薄打印厚度甚至可以达到0.025mm,这使其在工业制造领域中有着其他制造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应用优势。该技术能够按照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来对零件或原型进行自动、快速、精确的制作,从而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实现了对设计方案的高效化生产。可以说,快速成形技术是通过三维CAD数据的运用,借助于快速成型机将材料按照逐层堆积的方式来制作成实体原型。

(三)3D打印的基本原理

对于3D打印技术的原理来说,其工作原理基本与传统的打印机是相同的,其是将需要设计的产品参数转化成相应的3D数据,然后利用3D打印设备将这些3D数据划分到各个层中进行逐层分切,通过逐层构建的方式来对产品进行逐层打印。比如,在对塑料汽车产品进行制作时,需要在计算机中利用3D软件制作一个包含汽车参数的3D模型,然后在3D打印设备中添加塑料可粘合材料,并由3D打印设备将其按照3D模型的各个层次进行逐层打印出来。在打印过程中,汽车3D模型会按照相应的层厚来切成很多片,通过对这些片进行依次打印,然后利用可粘合材料将这些片粘合在一起,即可制作出需要設计的汽车模型。

二、3D打印核心技术分析

(一)快速成形技术分析

在3D打印技术中,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便是其中一种核心技术,该技术的英文缩写为SLA,SLA技术是采用具有特定强度和波长的激光束,使其能够在光固化材料的表面进行聚焦,通过从点至线、从线至面的方式来凝固材料,以此构建这个层面的实体,然后利用升降台在此层面的上部进行另一层面固化,通过这种逐层固化叠加的方式来构建三维实体。SLA技术在模具、模型制造中的应用广泛,通过该技术能够有效替代在产品制作时需要利用蜡模来进行铸造。SLA技术具有较高的成形效率,在成形精度上也比较高,不过因为其所使用的树脂固化材料在凝固时会因收缩而发生形变,因此对于某些精度要求极高的打印产品是难以满足其制作要求的,因此需要采用光敏材料来进行改善,这也是SLA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也是3D打印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的英文缩写为SLS,SLS技术最早出现于1989年,并于1992年正式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该技术是利用激光来对固体粉末进行有选择的分层烧结,使固体粉末通过分层烧结的方式得以层层固化,并采用层层叠加的方式来打印出相应的零部件,该技术需要通过CAD软件来构建产品的三维模型,并对产品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后,经过铺粉、烧结和后处理等多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打印过程。SLS技术相比于其他技术来说,在成型材料的来源上较为广泛,无论是哪种成型材料,只要是能够通过加热来进行原子粘结,都可将其当作SLS技术的成型材料,目前SLS技术所使用的成型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石蜡、陶瓷及金属粉末等,正是因为SLS技术的成型材料种类众多,因此能够大大节约用料,能够在多个领域中得以广泛使用。

(三)分层实体制造技术

分层实体制造技术同样是3D打印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的英文简称为LOM技术,这种技术是将片材作为原材料的,比如塑料、纸片、复合材料、薄膜等,都可以充当LOM技术的原材料。LOM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中的激光切割系统来对产品的横截面轮廓数据进行提取的,然后运用激光在纸上切割成产品的轮廓,在激光用纸的背面涂有一层热熔胶,在产品轮廓被切割完毕后会利用热粘压设备将各个切割层进行粘合,然后再次进行切割,通过逐层切割与粘合的方式来打印出想要的三维实物。LOM技术具有良好的模型支撑性,而且制作成本较低、打印效率较高,不过需要进行前处理与后处理,而且对于内部中空的结构件来说是无法通过该技术进行打印的。

(四)熔积成型技术

熔积成型技术也是该3D打印技术的核心技术,该技术的英文缩写为FDM技术,FDM技术的原料主要为丝状材料,如塑料、石蜡、合金丝等,该技术通过电加热来对丝状材料进行加热,在丝状材料熔化以后将其输送到喷头中,然后利用计算机来控制喷头进行平面运动,使熔融材料能够按照特定的路径进行涂覆,在此过程中熔融材料会重新凝固,进而使工件的上一层面成形后,喷头高度会调高到下一层,然后继续涂覆,直至各层均涂覆为止,通过熔融材料在各个层面中的堆积来形成三维工件,FDM技术具有污染小的应用优势。

三、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考古文物、医学、建筑等各个领域,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使3D打印技术在短短的几年里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不过现阶段对于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仍旧处于初期阶段,在核心技术研发速度上较为缓慢,而且在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规划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3D打印技术的发展速度必将越来越快,在制作精度提高的同时,还能使制作成本进一步的降低。而3D打印设备也将实现移动化、灵活化与便捷化,3D打印产品不仅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生产与配送,用户也能利用手机终端或智能机器人来完成产品的整个3D打印过程。

结语

总而言之,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我国制造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虽然我国对3D打印技术中核心技术的研发尚未真正成熟,距离3D打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项技术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却是有目共睹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3D打印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必将牢牢的掌握在我们的手里,进而使3D打印技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的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昕. 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综述[J].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4(04):36-41.

[2]王子明,刘玮. 3D打印技术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 混凝土世界,2015(01):50-57.

[3]张云波,乔雯钰,张鑫鑫,马芳,翟莲娜,顾哲明. 3D打印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上海塑料,2015(01): 1-5.

作者简介:唐之浪,女,汉族,1969.3,讲师职称,大学本科学历,常德财经学校,从事3D打印,proE,机械制图,caxa,UG方面的工作。

3d打印材料范文第4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6年10月7日

一、3D打印技术兴起

3D打印产业是工业制造领域新发展起来的技术,被誉为“具有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运用3D打印技术的主要生产流程是先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一个立体的加工样式,再通过3D打印机用特制的固体材料进行打印。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文化创意及数码娱乐、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消费品、建筑工程、教育和个性化定制等领域。由此可见3D打印技术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精密仪器和科学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多科学交叉的技术,必须在这些相关的领域投入相应的研发力量才能真正掌握其整个的核心技术。

二、简介3D打印机

3D打印机英文 “3D Printers”,3D打印机这个名称是近年该产品来针对民用市场而出现的一个新词。其实在专业领域 他有另一个名称快速成形技术。快速成形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年来制造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 术、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即,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

三、3D打印技术原理

说到它的原理,其实也并不不复杂,其运作原理和传统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传统打印机是只要轻点电脑屏幕上的“打印”按钮,一份数字文件便被传送到一台喷墨打印机上,它将一层墨水喷到纸的表面以形成一副二维图像,而打印机 首先将物品转化为一组3D数据,然后打印机开始逐层分切,针对分切的每一层构建,按层次打印。

例如我们制作一个塑料材质的苹果,首先我们需要在电脑上使用3D软件制作出一个苹果的3D模型文件,然后把它转换成3D打印机支持的文件格式。接下来需要给3D打印机放入塑料耗材,现在3D打印机就可以制作了。这个过程是不是像我们的平面打印机的操作呀!好下面说重点。打印系统在制作的时候会从这个苹果3D模型底部开始切成很多片(多少片呢?这个要根据打印机的技术指标它所支持的“层厚”来决定。)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截面图。最先开始制作的是苹果模。

四、几种主要的3D打印机技术

(一)SLA技术3D打印机

SLA是最早实用化的快速成形技术。SLA 是“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的缩写,即立体光固化成型法。用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的绘图作业,然后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

SLA技术主要用于制造多种模具、模型等;还可以在原料中通过加入其它成分,用SLA原型模代替熔模精密铸造中的蜡模。SLA技术成形速度较快,精度较高,但由于树脂固化过程中产生收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应力或引起形变。因此开发收缩小、固化快、强度高的光敏材料是其发展趋势。

(二)SLS技术3D打印机

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选择性激光烧结(以下简称 SLS)技术 。最初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 Carlckard于1989年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的。后美国DTM公司1992年推出了该工艺的商业化生产设备Sinter Sation。 选择性激光烧结是采用激光有选择地分层烧结固体粉末,并使烧结成型的固化层层层叠加生成所需形状的零件。其整个工艺过程包括CAD模型的建立及数据处理、铺粉、烧结以及后处理等。

与其它3D打印机技术相比,SLS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所使用的成型材料十分广泛。从理论上说,任何加热后能够形成原子间粘结的粉末材料都可以作为SLS的成型材料。目前,可成功进行SLS成型加工的材料有石蜡、高分子、金属、陶瓷粉末和它们的复合粉末材料。由于SLS成型材料品种多、用料节省、成型件性能分布广泛、适合多种用途以及SLS无需设计和制造复 杂的支撑系统,所以SL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LOM技术3D打印机

分层实体制造法(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又称层叠法成形,它以片材(如纸片、塑料、薄膜或复合材料)为原材料。激光切割系统按照计算机提取的横截面轮廓线数据,将背面涂有热熔胶的纸用激光切割出工件的内外轮廓。切割完一层后,送料机构将新的一层纸叠加上去,利用热粘压装置将已切割层粘合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切割,这样一层层地切割、粘合,最终成为三维工件。

该技术的特点是工作可靠,模型支撑性好,成本低,效率高,缺点是前、后处理费时费力,且不能制造中空结构件。

(四)FDM技术3D打印机

熔积成型(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法,该方法使用丝状材料(石蜡、金属、塑料、低熔点合金丝)为原料,利用电加热方式将丝材加热至略高于熔化温度(约比熔点高1℃),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喷头作x-y平面运动,将熔融的材料涂覆在工作台上,冷却后形成工件的一层截面,一层成形后,喷头上移一层高度,进行下一层涂覆,这样逐层堆积形成三维工件。该技术污染小。

五、3D打印技术优点

(一)制造快速

3D打印机技术是并行工程中进行复杂原型或者零件制造的有效手段,能使

产品设计和模具生产同步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研发效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极0大的降低了新品开发的成本及风险,对于外形尺寸较小,异形的产品尤其适用。

(二)CAD/CAM技术的集成

设计制造一体化一直来说是现在的一个难点,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在现阶段由于还无法与CAD、CAM完全的无缝对接,这也是制约制造业信息化一直以来的难点之一,而快速成型技术集成CAD、CAM、激光技术、数控技术、化工、材料工程等多项技术,使得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概念完美实现。

(三)完全再现三维效果

经过快速成型制造完成的零部件,完全真实的再现三维造型,无论外表面的异形曲面还是内腔的异形孔,都可以真实准确的完成造型,基本上不再需要再借助外部设备进行修复。

(四)材料种类繁多

到目前为止,各类3D打印机设备上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有很多,树脂、尼龙、塑料、石蜡、纸以及金属或陶瓷的粉末,基本上满足了绝大多数产品对材料的机械性能需求。

(五)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机械加工方式比较 ,开发成本上节约10倍以上,同样,快速成型技术缩短了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 ,使的在新品开 发过程中出现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的问题大大减少,也基本上消除了修改模具的问题,创造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六、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3D快速成形技术除了与其他RP技术一样,可以用于产品的概念原型与功能原型件制造外,3D快速成形技术还因其独特的成形特点,使其在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和微型机电制造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新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等不断被广泛应用到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也将被推向更高的层面。未来,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体现出精密化、智能化、通用化以及便捷化等主要趋势。

提升3D打印的速度、效率和精度,开拓并行打印、连续打印、大件打印、多材料打印的工艺方法,提高成品的表面质量、力学和物理性能,以实现直接面向产品的制造;开发更为多样的3D打印材料,如智能材料、功能梯度材料、纳米材料、非均质材料及复合材料等,特别是金属材料直接成型技术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与应用的又一个热点;3D打印机的体积小型化、桌面化,成本更低廉,操作更简便,更加适应分布化生产、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需求以及家庭日常应用的需求;软件集成化,实现CAD/CAPP/RP的一体化,使设计软件和生产控制软 件能够无缝对接,实现设计者直接联网控制的远程在线制造;拓展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建筑、车辆、服装等更多行业领域的创造性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灿才.3D打印的发展现状分析[J].丝网印刷。2012,(09). [2] 王雪莹.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事业,2012,(09) [3] 刘海涛.光固化三维打印成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4] 胡发宗等.三维立体打印机的成形技术[J].模具技术,2004 [5] 吕德平.激光打印机原理与维修[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4,5. [6] 陈清,打印机技术研究和未来应用发展趋势初探[D],2010,4 [7] 邵华,3D打印机技术在未来电工教学应用中的设想[A],2011.9 [8] 刘厚才.莫健华.刘海涛.三维打印快速成形技术及其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9):1184-1186.

3d打印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发展现状;发展前景;措施与制度; 正文: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普通打印机的打印材料是墨水和纸张,而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打印材料”,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打印机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3D打印技术分许多种,目前市场上的快速成型技术分为3DP 技术、熔融层积成型技术、立体平版印刷技术、激光烧结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紫外线成型技术等等。3D技术该技术在珠宝、工业设计、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军事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可惜的是目前为止一些高端的民用3D打印技术仍然掌控在国外的几家龙头老大的公司里面,我国民间在3D打印技术的研发方面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好消息是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2月24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研制出首幅使用3D打印技术的地形图,另外我国早在2000年前后,中航激光技术团队就已开始投入“3D激光焊接快速成型技术”研发,解决了多项世界技术难题、生产出结构复杂、尺寸达到4米量级、性能满足主承力结构要求的产品。这些都可以说明了我国对3D打印技术的重视程度与投入程度,可惜的是,我国掌握的这些技术主要是在军事方面,还无法投入工业的实际制造中。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摇通过专利申请的分析,可揭示3D打印技术领域的历年专利申请及技术研况,从而掌握其技术发展趋势及全局动态。对检索到的国内外3D打印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结果见图

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涉足3D打印技术领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999年之前专利申请量较少,说明当时我国3D打印技术还处于时萌芽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是这也受到我国高科技技术人的缺乏以及3D打印技术研发成本高等方面的约束。2000-2007年间,专利申请量开始稳步增长,进入平稳增长期,2007年之后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直到2011年国内申请量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峰,说明我国目前主要处在研发的快速成长阶段。

从国内外趋势线上反映的总体态势看,我国与国外技术发展差距近10年,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这与研发者的学术敏锐、研发模式及国家层面的重视有关。因此,我国需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创新,逐步向产业化迈进,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此外,环扫国内,桌面式3D打印市场基本处于仿制国外技术资源的阶段,拥有自主研发技术的公司并不多。值得关注的是,开源策略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国内多数的品牌3D打印机仿制者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好消息,而逐步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也是必然的趋势。虽然这场变化基本在多数仿制者的意料之中,但是其发生时间却要比预期快很多。除此之外,我们国内用户与海外用户在对产品的态度也有着完全相反的态度:国内用户更为讲究实际和效果。在欧美地区,多数用户购买桌面式3D打印机是源自于个人兴趣,而国内用户主要是以工作为主。这也就是说,国内用户更加注重3D打印机的效果和稳定性,因此对于产品的小毛病都会嗤之以鼻。目前3D打印出来的成品在外观和尺寸上比从传统制造行业流程走出来的产品要差不少,国内3D打印制造商仍然需要不断的提高打印精准度,甚至加入打磨功能。

3D打印技术在国内没能够有大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国内3D行业“小而散”的局面影响了产业的推广。目前,我国在3D快速成型技术上的设备、材料及应用领域与国外尚有差距,而活体组织打印是未来重要方向发展3D打印技术。

其实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其实起步并不晚。这方面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开始,研究力量集中在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 目前,这3所高校仍是我国3D打印技术的研究重地,其中西安交通大学侧重研究光固化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的优势在于激光粉末烧结技术,而清华大学则侧重塑料堆积技术。我国生产的3D打印机装备功能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两者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装备的可靠性和材料研发上。“部分3D打印机的关键器件需从国外进口,而用国产零件生产的打印机稳定性不够。”此外,我国在材料质量和品种上还远不如美国、德国丰富,许多研发的实验材料也需要进口。这些方面也导致国内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成本大大的提高了,也是阻碍我国推广此项技术的绊脚石。

据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史玉升说,国内与国外虽然还有不小差距,但3D打印技术已经算是我国制造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少的技术之一,部分领域几乎同步,在某些方面还具有自身特色和一定的优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华明教授曾打印出世界上最大的钛合金复杂构件,产品整体性能远超锻件。值得再次提起的是我国的“3D激光焊接快速成型技术”已经是超越了美日,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水平。

目前不仅是在我国,在国际上3D打印技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宏观规划和引导。3D打印技术涉及的各大领域,也属于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行列中年,但在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业、进入创新型国家的相关规划中,对3D打印这一交叉学科的技术总体规划与重视不够。此外,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也明显不足。我国虽已有几家企业能自主制造3D打印设备,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研发力量不足。在加工流程稳定性、工件支撑材料生成和处理、部分特种材料的制备技术等诸多具体环节,存在较大缺陷,难以完全满足产品制造的需求,而占据3D打印产业主导地位的美国3Dsystems、stratasys等公司,每年都投入1000多万美元研发新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两家公司不仅研发设备、材料和软件,而且以签约开发、直接购买等方式,获得大量来自企业外部的相关细分技术、专利,已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还有就是缺乏教育培训和社会推广。目前,企业购置3D打印设备的数量非常有限,应用范围狭窄。在机械、材料、信息技术等工程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中,缺乏与3D打印相关的必修环节,3D打印停留在部分学生的课外兴趣研究层面。

为了在这场潮流中夺得先机,推动我国3D打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与国际间的对话交流,促进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由亚洲制造业协会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权威科研机构和3D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于2012年10月15日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3D打印技术联盟是全球首家3D打印产业联盟,标志着我国从事3D打印技术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从此改变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有利于尽快建立行业标准,集中展示我国3D打印技术的良好形象,也便于加强与政府间或国际间的广泛交流。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表示未来3至5年是发展关键时期,工业级打印将成主要市场。据罗军估计,产业联盟成立后,国内3D行业统一了抱团发展的思想,未来3年内有望达到百亿产值。而市场缺口打开后,国内3D打印技术市场规模将保持至少一倍以上的增长速度,有可能成为世界3D打印的中心。

结论:

发展3D打印产业,可以提升我国工业领域的产品开发水平,提高工业设计能力;可以生产复杂、特殊、个性化的产品,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面对新的生产方式变革和发达国家大力推进的"再工业化战略",我国也应高度重视3D打印等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的力度,努力在数字化革命和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前取得3D打印产业发展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作者:王德花,马筱舒 《需求引领 创新驱动——3D打印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2014年08期

(2)作者:王忠宏,李扬帆,张曼茵《中国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2013年01期

(3)作者:刘红光,杨倩,刘桂锋,刘琼《国内外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情报分析》2013年06期

(4)作者:Ji De Zhang,Shu Fang Wang,Yan Hui Luan《Analysis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China - Taking Avic Heavy Machinery Co.,Ltd (600765) as an Example》

(5)作者:Jianzhong Cha,Shuo-Yan Chou,Josip,Stjepandi&cacute,Richard Curran,Wensheng Xu,Na Qi,Xun Zhang,Guofu Yin《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ndustrial Design Brought by 3D Printing Technology》2014年

(6)作者:杨永强,叶梓恒,王迪,宋长辉,刘洋《3D打印设备国内产业化可行性分析》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3年08期

(7)人民日报—— 2013-05-31——《我国3D打印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哪些差距?》

(8)中研网——2014/12/19——《分析:我国必须尽快掌握3D打印核心技术》 (9)百度百科——《3D打印技术》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ayNxtuH-1JTQ6rK9-EX8bBYYQGYsmMX7WIRXB9rPwvH9nIL5OjNIFFpIYHE9WM-VRtTTtIW4dnEi3vmpTtBa7OgHybf3bUUftPpL9fQ17dL9A0W8dlWY69M874f9M91f4tonL4Mz16qg9_G2dGWqWwO_3epngC20n2p6zWS8JoMUf5WU6b-OC2ag0fMqU1x (10)作者: 王忠宏,李扬帆《3D打印产业的实际态势、困境摆脱与可能走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年08期

上一篇:碳纤维复合材料下一篇:装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