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

2023-06-16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我们知道,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分析处理有关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答这个数学问题——解答原实际问题”。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体现“建模”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就是要求同学们从大量文字叙述的实际背景中, 收集整理纷繁复杂的信息, 从中发现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抽象概括, 然后用适当的函数来刻画实际问题中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即建立函数模型) 最后尝试用所学知识予以解决。

例: (2008, 巴中) 王强在一次高尔夫球的练习中, 在某处击球, 其飞行路线满足抛物线, 其中y (m) 是球的飞行高度, x (m) 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 结果球离球洞的水平距离还有2m。

(1) 请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2) 请求出球飞行的最大水平距离。

(3) 若王强再一次从此处击球, 要想让球飞行的最大高度不变且球刚好进洞, 则球飞行路线应满足怎样的抛物线, 求出其解析式。

(4) 要让球刚好进洞而飞行最大高度不变, 则球飞行的最大水平距离为10m。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5, 顶点为设此时对应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评析:试题在呈现方式上做出了创新, 试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问题, 赋予了生活气息,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体验到数学的“有用性”, 在现实生活中如运用投球时球的运动轨迹、弹道轨迹、跳水时人体的运动轨迹, 抛物线形桥孔等设计的二次函数应用问题屡见不鲜。解这类问题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若题目中给出, 不用重建) ;

(2) 根据给定的条件, 找出抛物线上已知的点, 并写出坐标;

(3) 利用已知点的坐标, 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1) 当已知三个点的坐标时, 可用一般式y=ax2+bx+c求其解析式; (2) 当已知顶点坐标为 (k, h) 和另外一点的坐标时, 可用顶点式y=a (x-k) 2+h求其解析式; (3) 当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 (x1, 0) 、 (x2, 0) 时, 可用双根式y=a (x-x1) (x-x2) 求其解析式;

(4) 利用抛物线解析式求出与问题相关的点的坐标, 从而使问题获解。

数学有利于培养我们用数学眼光看待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 并且服务于生活。具体体现在:沿用生活中现成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活动实践, 应用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分析处理有关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答这个数学问题——解答原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活,数学知识,建模,转化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中考试题, 2008.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听到数学这个词, 大家第一反应就只是“数字”、“公式”还有“题”, 但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逐步体会到了, 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 它有更丰富的内涵, 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 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 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所以, 有人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 亦有人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女仆。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神奇的方法:伸出十指开始做9的乘法, 从左边开始数, 9乘以N就藏起第N个手指, 藏起那个手指左右两边一组合就是答案了。不过对于初中生来说九九乘法表就应该属于小儿科了。既然很多同学闻“数学”便想到“题”, 我就说说题, “某班为了奖励学习进步的学生, 花费了35元购买了笔记本和钢笔两种奖品, 其中笔记本的单价为3元/本, 钢笔的单价为5元/支, 请问有几种购买方案?”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数学就是从这些平常生活中的小事而衍生出的大学问, 虽然博大精深, 但是你掌握了它的要领并且举一反三, 数学其实很“有趣”。

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

小到鸡毛蒜皮, 大到世界的不同领域, 数学无处不在, 无时不用。也许你的长辈没念过书, 但是他肯定认识钱, 也肯定会算帐。所以有的学生就抱怨, 我们学那些代数、几何来干什么啊?以后工作谁还会问你这个点的坐标, 那个角的度数, 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啊!的确, 很多术语在平常生活中用处不大, 但是对数学的质疑就是大错特错!人们从开始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 再到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 如时间——日、月、季节和年。算术 (加减乘除) 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发展至今, 数学已经融入到经济、建筑、医学、文学和军事等各个领域中。马克思说:一门科学, 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 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可见, 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重要性, 所以不要用自己局限的知识, 而对数学妄下定论。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 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这种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三、感悟数学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是其年龄段感兴趣, 做得了的。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 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调动学习情感, 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一、活动过程中, 及时交流, 互相启发, 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 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 去创造, 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 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 在学完《圆的认识》后, 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 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 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 种类繁多, 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 主题欠鲜明, 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 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 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 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 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 一批主题鲜明, 构思新颖, 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 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 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 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二、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 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 没有意义的, 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 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 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 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 有所感悟, 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 关爱生活、发展自己, 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 我们组织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 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 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 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因此, 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 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 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 在每次活动中, 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 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 拓展知识的视野, 了解斑斓的世界, 共享成功的喜悦。

三、师生互动, 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 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 在纷杂的世界里, 学生是学生, 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 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 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 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 调整自己, 以适应新的形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 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 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 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 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 不先入为主, 不存偏见, 设身处地, 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 尊重人与人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 有所提高, 有所发展, 而不能强求一律, 厚此薄彼, 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 体验数学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 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 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二年级学过长度单位厘米、米后, 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 家用电器的长、宽等,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 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 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学生觉得, 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四、综合利用知识,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 引导同学们领略数学隐藏在生活中的迷人之处;

2、 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小游戏 教具安排:

多媒体、剪纸、小剪刀三把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我们都在跟数学打交道,能说说大家对数学的感受吗?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不管以前你们喜不喜欢数学,但老师要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很有趣,它不仅出现在我们的课本,更隐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我们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它在我们的周围闪着迷人的光,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喜欢数学,与数学成为好朋友,好好领略好朋友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事不宜迟,现在我们马上开始我们的数学探究之旅。 首先,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请大家拿出笔和纸,根据下面的步骤来操作,你会有惊人的发现。 (PPT演示)

[1] 首先 ,随意 挑一个数字(0、

1、

2、

3、

4、

5、

6、7) [2] 把这个数字乘上2 [3] 然后 加上 5 [4 ] 再乘以 50 [5] 如果你今年的生日已经过了,把得到的数目 加上 1759 ; 如果还没过,加 1758 [6] 最后一个步骤,用这个数目减去你出生的那一年 (公元的 ) 师:发现了什么?第一个数字是不是你一开始选择的数字呢?那接下来的两个呢?如无意外,就是你的年龄了。是不是很有趣呢?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课后大家仔细想想自然就明白啦,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了。接下来我们来尝试帮助格尼斯堡的居民解决下面的问题(PPT演示):格尼斯堡建造在普蕾尔河岸上。7座桥连接着两个岛和河岸,如图所示:

AABBCDDC网路图

居民们的一项普遍爱好是尝试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7座桥而不

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想法吗?拿出纸和笔设计的路线。 学生思考设计。

师:同学们行吗?事实上,著名数学家欧拉已经证明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别急,我们继续看下去。

1944年的空袭,毁坏了大多数的旧桥,格尼斯堡在河上重新建了5座桥,如图:

AABCBCDD网络图

现在请同学们再尝试一下,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5座桥而不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 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这次行得通了吧?那么为什么呢?有没有同学可以说一下他的想法?

其实,我们的欧拉大师经过研究大量类似的网络,证明了这样的事实(PPT演示):要走完一条路线而其中每一段行程只许经过一次,只有当奇数结点的数目是0或2时才是有可能的,在其他情况下,如果不走回头路,就不能历遍整个网络。

他还发现:如果有两个奇结点,那么经过整个路线的形成必须从一个

奇结点开始,到另一个奇结点结束。

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个图奇结点的个数为3,第二个图奇结点的个数减少到2个了,看来真的是这样的。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PPT演示)

下面是一幅农场的大门的图。如果笔不离纸,又不重复经过任一条线,有没有可能画成它?

学生思考讨论。

师:我们看到它的奇结点个数为4,由欧拉的证明我们知道不能一笔画成。

那如果农场主将门的形状做成这样呢?(PPT演示)

学生尝试。

师:是不是可以啦,为什么呢? 生:奇结点个数为2. 师:这种不用走回头路而历遍整条线路的情况,不仅仅具有趣味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性,比如,我们的邮递员和煤气抄表员,不走回头路意味着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看来,数学并不像

某些时候想的那样没什么用处了吧? 下面我们继续我们的奥秘之类吧。

今天我们班有同学生日吗?如果你生日,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一个正方形的蛋糕,你要把它切成不同形状的平均大小的7块,怎么切?能行吗?尝试一下。

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把正方形的周边(即周长)分成7个等长,定出蛋糕的中心,从周边划分等长的标记切向中电,(如图所示)即可。

为什么呢?这里我们用到三角形等高等底面积相等的性质。 吃完了蛋糕,我们来观赏一下百合花。(PPT演示):

一个乡村的池塘里种了美丽的百合花,百合花生长得很快,使它们覆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30天后,长满了整个池塘,那么池塘只被百合花覆盖一半时是多少天呢?同学们,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

师:答案是29天,多么神奇,是吧?潜意识里我们很难接受答案就是29天,只与30天差一天。但用数学我们很容易很清楚地知道是29天,奥秘就在“它们覆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这句话里面。你看,数学是多么聪慧、多么神奇的家伙!

其实,除了以上我们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数学影子外,我们的日常生

上一篇:幼儿园实践调查报告下一篇: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