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数学论文范文

2023-04-11

生活与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建模;生活化

数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1].很多高中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通过采取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与实际相结合,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逐步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高中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意义

(一)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与学习兴趣

数学建模生活化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难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2].教师要将学生周围常见的事物利用起来,为数学建模提供素材,这样不仅能够让数学建模实用性得到提升,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将精力都放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今后遇到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

(二)学习知识面的拓展

为构建数学建模生活化,教师除了要关注数学知识,还要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顺利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模型[3].因此教师在数学建模中要把各方面知识相整合,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范围,掌握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增加自身的积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自主学习数学,提高自身的认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三)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生活化需要在真实情景中完成抽象概括与总结,以及数学模型构建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生活数学建模思维,教师不需要让学生按照某个标准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基本模型的构建,只需要让他们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数学模型建立中深入探索并积极操作.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也能显著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应用意识.在数学建模生活化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所需内容与所解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养成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对数学建模有了深入理解后,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高中数学数学建模的生活化策略

(一)从平常生活中捕捉生活化建模素材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问题,教师需要留意与收集,为数学建模提供范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超市促销打折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打折是否真的便宜?教师可借助这一素材精心设计例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国庆节期间,某超市实行了“满200送100,满 400送200”的促销活动,一次性购买的商品满200元,便可获取100元优惠券,满400元便可获取200元优惠券,以此类推.同时,优惠券的使用方法为:只有购买的商品满200元,才可用100元优惠券进行抵扣,若所购买的商品未达到200元,则无法使用优惠券.请问:这种优惠券促销活动最大的优惠率为多少?如何购买商品才可获取最多的优惠?分析如下:假设一位消费者总共支付a元,其最多可获取a2元的优惠券,最后一次购物若所购买的商品不足200元,便无法获取优惠券,而超过200元,赠送的优惠券就无法用掉,其优惠率大约为a2÷a+a2=13.所以,超市虽然看起来打了五折,而实际上的优惠并未超过13.

如何能够获取最大的优惠?假设消费者购买了2n×100元的商品,获取了2n-1×100元优惠券,再使用这些优惠券购买2n×100元商品,支付现金2n-1×100元……最后一次使用100元优惠券购买200元商品,不再获取优惠券.如此,消费者总共支付(2n+1-1)×100元,总共购买(2n+2n+1-2)×100元商品,优惠率为:2n-12n+2n+1-2=13-19×2n-6.根据以上算式可知,只有n足够大,优惠率才会越接近13.

(二)从影视文学作品中提炼生活化建模素材

2009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蜗居》诱发了一场关于房價的议论热点[5].该电视剧中海萍与丈夫结婚七年,东借西凑首付了14万元购买了一套90万元的房子,总共126平方米,但是却处于郊区.由于这一“超前”购房行为引起了一系列家庭变故,使得妹妹海藻走上了歧路.基于这一电视剧情节,教师可提炼并设计数学模型实例.为了买房,海萍需向银行借贷76万元,当时银行贷款的年利率为5.94%,借贷时间为20年,若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其每月需还多少元贷款?

假设借款的款项为A0元,借贷N个月,月利率为r,每个月还银行x元,An(元)为还了n个月后尚未还完的钱.

海萍还了一个月后,还欠银行:A1=A0(1+r)-x;

还了两个月后,还欠银行:A2=A1(1+r)-x=[A0(1+r)-x]·(1+r)-x=A0(1+r)2-x[(1+r)+1];

同理:A3=A2(1+r)-x=A0(1+r)3-x[(1+r)2+(1+r)+1];

An=An-1(1+r)-x=A0(1+r)n-x[(1+r)n-1+(1+r)n-2+…+(1+r)+1],

即为:An=A0(1+r)n-x(1+r)n-1r.

于是数学模型为:An=An-1(1+r)-x,A0=760000,

令A0(1+r)N-x(1+r)N-1r=0,得x=A0r(1+r)N(1+r)N-1,

将A0=760000,N=20×12=240,r=0.0594÷12代入并进行计算得x≈5814.6元.

海萍每个月需还5814.6元,这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从这一实例分析得知,高房价不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三)从新闻事件中挖掘生活化建模素材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惊了海内外,作为灾区的四川桑枣中学却做到了零伤亡,在1分36秒的时间内全校22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逃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桑枣中学每年都会开展两次灾难逃生的演练.在灾难来临之际,所有师生都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撤离了教室,到达了安全区域.由新闻照片我们可以发现,桑枣中学每幢教学楼一共4层,每层4个教室,左右共有2个楼梯,这与我们学校非常相似[6].对此,我设想如果我们学校发生灾难性事件,那么需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撤离?并为学生出示了如下数学建模题:我校共有3幢教学楼,每幢楼有4层,每层4个教室,左右共有2个楼梯.我校现有2400多名师生在各教室中,其中一幢教学楼满员,共有16个教室,每个教室里有60人,师生一共有960人,与安全区域距离最远.当灾难发生时,师生通过教室门口、走廊和楼梯等的速度相同,相互的距离也一样,且师生从一楼楼梯口到安全区域为一个常数.接下来我让学生结合数学模型,找出师生疏散时间与速度、其他变量等的关系,同时结合上面数据与实地测量结果,对1分36秒内我校师生是否能安全疏散进行验证.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对师生如何顺利疏散提出建议,这样一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也发挥了数学建模生活化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数学建模生活化也逐步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7].教师要从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还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在数学思想上为学生带来启发,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采取数学建模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申润,林风.生活实例巧搭台 数学模型唱大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组合数问题教学思考[J].中学数学,2020(21):3-4.

[2]贾湘彬.高中数学:体验与核心素养:以“数学建模”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30):45-46.

[3]张淑英.以案例为驱动基于数学建模的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求学,2020(36):47-48.

[4]陈丽琼.依托生活情境 建立数学模型:例谈“乘法分配律”建模[J].四川教育,2020(Z4):17-18,23.

[5]孙晓红.借助互联网教学,让数学建模课乘风飞翔:数学建模课《生活中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J].数学教学通讯,2020(15):13-15.

[6]杨新跃.融贯生活情境,培養数学计算能力:一年级上册“计算教学”案例探析[J].四川教育,2020(05):59-61.

[7]叶根福.高中数学建模的设计与思考:以体重与脉搏为例[J].天津教育,2019(21):125-127.

生活与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作文教学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当前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对于此我非常赞同, 并认为要让学生学会作文, 必须让学生先学会生活, 从学会生活开始学会作文。

作为教师之所以要教会学生先学会生活, 再学会作文我认为有这样两点原因。

1 生活为作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众所周知, 一切文学作品都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我们孩子的作文也不例外, 只是他们眼里的生活更加与众不同。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叫《我的一家》, 一个简单的题目在孩子手里绘出了多彩的图画。孩子们是那么真实的去反映他的家, 毫无掩饰。于是我看到的有和睦的一家, 有快乐的一家, 有经常争吵不息的一家……更有甚者, 一个孩子竟写了我们的班级。问他, 他说班级是一个更大更美的家。同样一个题目, 生活的不同, 生活态度的不同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我的一家》。

作为生活, 这其中有许多美好的、丑恶的东西。它们都为我们孩子的作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只要孩子们善于生活, 善于发现, 善于提练, 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 从生活出发, 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

有这样一个情景: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 一个年轻男子边吃着瓜子边扔着瓜子壳, 似乎他破坏了美景而不自知。我想一方面这反映了国人中有些人的文明修养的低下;一方面更能反映出在我们的国家确实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不懂得欣赏美, 不知美为何物, 于是也就谈不上去珍惜美景了。而对美的感悟能力的培养我想应该从小开始, 从生活出发。

在一次作文训练中, 我给了这样一个开头:春天来了……让同学们续写。同样的开头, 同样的春天, 写出来的作文有的美得让你感动, 有的干涩的不想再读下去。显然不同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 而良好的对美的感受会直接影响着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 我想必须从生活出发,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

从学会生活出发, 教会学生学会作文, 我想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3 学会做真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及班主任, 我认为想教会学生作文, 必须先教会学生做人。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 它必须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比如说, 我们班一个同学生病了, 病得很严重。作为班主任, 我首先把这个信息带给了孩子们, 然后让他们讨论应该怎么办。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 要去看望她, 要去帮她补课, 要每天去陪她说说话。在活动中, 学生们学会了关心别人, 在活动中他们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净化。也正因为这样, 一篇篇内容充实的日记交到了我的面前。孩子们不再没有话写了, 他们会把自己如何看望她, 如何陪她说话, 逗她开心, 如何补课的过程都写进日记里, 篇篇日记里都融注着孩子们的爱。

我想学会关心、学会爱, 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也会使他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4 学会劳动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经历, 其实这对他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在我们苏教版第八册中有这样一篇习作, 内容是记一次劳动。课前我做了调查, 很多孩子连自己的劳动经历都说不太清楚, 更别说写了。究其原因, 是因为平时缺少劳动, 既使劳动了也没有能留心观察。于是, 我在星期六布置了一次劳动的作业, 并在课上作了指导, 要求他们先注意观察别人是怎样劳动的, 然后再学着去做。孩子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了。作文课上, 大部分孩子都能清楚的说出自己劳动的经过, 很多孩子还能抓住一些很重要的动作。于是, 一篇作文变得丰富起来。后来, 我还在班里让他们读读自己的作文, 孩子们又从自己的作文中感受到了劳动原来是那么美好, 他们又一次从劳动中发现了美的存在。

5 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美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在变化。我们很多孩子经常会无内容可写,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身边的变化, 于是也就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了。在前面我曾提到过, 同样一篇写春天的作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对美的领悟力, 于是文章的内容也就各不一样了。在指导这篇习作时, 我选择了几名作文内容特别干涩的学生, 带着他们去放风筝, 去找春天。

我们来到长江边, 我让他们去观察江面, 回忆冬天的江面, 让他们发现变化;来到花坛前, 我带着他们凑近植物, 仔细观察, 连小小的虫子也不放过;放风筝时, 我让他们尽情奔跑, 去感受脱去冬衣后的自由。在一次户外活动中, 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春天, 我再让他们去写, 或许写得还不够美, 但内容却变得丰富起来了, 因为他们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春天, 感受到了它的美, 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我想美在生活中存在, 要想让学生写出美文, 就需要带着学生去感受生活, 教会学生生活。

总之, 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想教好作文, 应该先从教会学生生活开始。这样, 学生的作文才会是表达真情实感的。

摘要: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作文教学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分。本人认为要让学生学会作文, 必须让学生先学会生活, 从学会生活开始学会作文。

生活与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分析阐述如何更好地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具有较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以此简化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兴趣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16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将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模式进行导入,真正实现通过生活模式提高学生数学分析思考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

一、构建情境,激发兴趣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且小学生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与生活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且轻松、宽泛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数学实例,促使学生通过分析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进一步感悟数学问题的内涵,以此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这种贴合实际的数学情境,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解决了数学问题就可以解决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一些问题,以此确保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主体意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行设置数学问题,以此确保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以及数学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结合生活,灵活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大都会通过照本宣科的模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理解数学知识的理论内容,并以此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但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也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1]。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概念。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学习主题,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教师还应在学生学会了运用一类主题内容寻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以不同主题的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数学内容相契合,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此外,教师也应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体系化的数学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数学问题,并自主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问题相关的内容,然后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这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数学解题能力,也能够凸显情境教学的教育价值。

三、模拟场景,强化理解

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内容有限,而且这些内容难以对学生形成拓展性和辐射性较强的数学引导。因此,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模拟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数学生活场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故事,并将相关的数学问题融入故事场景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融入学习情境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产生数学学习的代入感。然后,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教师应注意讲述的故事要与生活情境紧密贴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可以假设一个生活问题情境,并告诉学生只有解答出数学问题,才能够帮助到一个人,并以累计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连续性的数学学习;也可以将课时进行适当延长,为学生建立长效的生活情境化数学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助力学生形成终身数学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联想到生活情境,而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也会自然地与数学概念、定理等相结合,确保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学习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营造氛围,多元交流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其自主交流意识也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并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同时,交流沟通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情境中,这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和质量[2]。交流方式可以分为学生自主交流和师生交流两种。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为学生营造具有较强生活化的自主交流氛围,调动学生自主交流的积极性。通常导课环节学生的思想还没有集中,还沉浸在课后活动中,因此,为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元素。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今日校园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讲述家庭或学习中发生的小故事等,并鼓励学生根据提出的主题进行自主交流,以此调动课堂活力,也可以为课堂学习营造和谐氛围。此外,教师还应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将生活中或校园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与数学知识进行关联,找出其中的共性,以此凸显出生活化交流的内涵。此外,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概念等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说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相关的元素,使学生的生活化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进一步得以有效提升。此外,教師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本知识点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将生活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并通过组内交流沟通的方式,确定一个最佳的融合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有效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各组学生开展小组比赛,看哪一个组别的生活化数学问题设计得优质,且解题步骤最简单明了,以此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通俗用语,解释术语

在数学教材中,通常都会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数学名词以及一些难度较高的数学公式。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障碍。因此,为突破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俗语,向学生解释数学概念,使学生能够顺利、高效地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将生活化的概念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际生活,理解数学概念。有一部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且每天都需要经历,只是没有将其与生活进行联系。因此,对于这部分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并开展分析思考,在每日生活中逐步领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概念。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思考过的生活内容在数学问题中进行运用,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思考的内容是否与数学问题相关,是否可以顺利解决数学问题。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中的内容如何将其转换为生活俗语,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意识得以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编写数学术语与俗语的对应关系表,从而为自身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便利。此外,教师还应将学生编制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优点,逐步完善对照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六、信息技术,拓展引导

在目前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相融合,并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问题进行拓展延伸,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也可以将数学公式变成图片,这易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认知。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将数学知识中的精髓部分进行提炼,并融入相关的生活化情境,然后将这部分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以动静态画面配合声音、字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中呈现,以此拓展学生眼界,使学生能够在集音、形、影于一体的信息化数學学习情境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交流共享平台,鼓励学生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生活中蕴含的生活现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记录,并逐步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整理成章,变成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同时,教师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概念创设过程进行把控,随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直到确保问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以此为学生开展生活化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再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化数学知识点的交流,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想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地体会到生活化数学概念的意义和内涵,也可以使学生通过交流完善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交流达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3]。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留言,教师和学生在看到留言后,都可以对问题进行回复。这种突破时空拘泥进行交流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模式可以突破学习障碍,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探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形成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意识较强的阶段,同时小学生受其年龄所限,数学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对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学习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晓翠.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54.

[2]王含.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20(15):9.

[3]孙爱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82.

生活与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学到的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用。在学习数学时要选择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为未来的需要做好准备。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学习数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很自然的数学课堂,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时时与数打交道与形状打交道,这些都是数学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简单把那些抽象化的数学机械的教给学生,可能让学生一头雾水,所以,我们要将其生动化、有趣化,让它变成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事物,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就是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新课标下的教材中各种图片都是取自于生活中的素材,这些图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包含着数学知识与教育理念,这样做就是让数学教材更具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生活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以自己的身体为例,身高与头的长度比例约为7∶1,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也是7∶1,两臂侧平举指间距与身高比例大约是1∶1,为了证实这一说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运用在生活中。

二、把数学应用在生活中

数学知识的是抽象的,在课堂上学会了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为了应用在生活中,这样才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为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善于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要时做一些处理,使之更多地与实际相系、更贴近生活。数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体育教师要善于找到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抽象的教材知识还给生活实践,使抽象具体化、生动化,把抽象的课堂生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乐园。比如,小学数学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用题”一课,这时候,应用题较以前有了一定的难度,此时,如果还是用以前的方法教学,可能引起学生的乏味感,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场景,那节课,我故意迟到,装作急急忙忙的样子走进课堂并故意向学生表示歉意:“刚才有点事来晚了,原因是我看到一个卖苹果的农民伯伯正在为一大车苹果发愁呢。”学生一听就来了精神,认真地听我的解释,我接着说:“这么多苹果要卖很多钱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呢,为何发愁?原来,有一个收购苹果的商人要买这些苹果,共有1050斤,50斤装成一袋子,有装21袋,一袋付150元,共给伯伯3150元。但这位伯伯不会算账,不知道是不是对的,正在发愁呢。但是,我们同学会算账,能不能帮这位伯伯算一算呢?”这节课是一节算术课,但老师的开场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把经常见到一件事搬到了课堂上,学生听到这件事后情绪高涨起来,都想当一名算术小先生,急于帮伯伯解决问题。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马上有了兴趣,很快,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并不是那么难,而是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很快就会解决,也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好数学对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方式的生活化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数学的价值在于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更要提倡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就能体现出他的价值,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既把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与学生的学习在磨合中架起联系的纽带,让这条纽带带着学生通往知识的殿堂,不断掌握学习方法,用自己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之所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是学习基础知识,但是实际的运用还要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进行,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来拓展所学的知识,我们要经常组织与生活实际背景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做,最基础的好处是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开阔数学视野,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快数学知识的消化。例如,我们让学生走进市场这个大舞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市场有关的知识,如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成本、利润、国库券、基金、利息等等这些词汇都与数学息息相关的,而且在电视上会频繁出现,利用率极高,这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之一。另外,数学知识要经常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学习了平等四边行,就要根据他的性质寻找有平行四边行的生活现象,如折叠椅,阳台上的晾衣架也是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来制作的;学习了圆,就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了解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在哪里比较常见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学习,了解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广泛应用的,让学生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问题,善于把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生存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同样,数学学习也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注重知识的运用。所以,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对他们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育,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真正让他们的学习为自己所用,服务于自己、服务于别人,服务于国家。

生活与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现代生活;技术

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色素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化学,就没了保证。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品。

出了门,我们踏在水泥铺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做的高楼大厦,用以代步的是各种塑料、玻璃以及各种合金做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还离不开汽油、柴油,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和各种润滑油。如此种种,都是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其次,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从以上看来化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带了一些危害,有些化学品可以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研究表明,约有140多种化学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确认对人的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约有40多种。人类患肿瘤病例的80%—85%与化学致癌物污染有关。致畸、致突变化学品污染物就更多了。但也有一定的坏处,因此提醒大家在使用和制取化学用品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危害。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不久的将来,化学在食品、环境、能源等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化学为人类源源不断的提供新材料、新知识,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化学还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提供愈发关键的帮助。

(上接040页)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样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及打分。

五、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方案,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上一篇:初中生数学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