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贷范文

2023-09-25

网络信贷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结合当下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从欠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贷款投放未做到合理规划、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待优化、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注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效率,为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针对商业银行长足发展而言,增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其不但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水平有关,还和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莫大关联。为此,相关部门要给予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应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将其存在的积极作用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发挥出最大化,以期商业银行在繁杂的经济市场中站稳发展的脚跟做铺垫。以下主要内容为 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

一、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现如今,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欠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贷款投放未做到合理规划、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待优化,详细内容如下:

(一)欠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在新时期背景下,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银行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一些银行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忽略了信贷风险管理。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轻视本质、重视形式的现象十分严重,严格管控贷款的拨放,但是并不深究贷款人应用这笔资金去做什么,若是贷款人不能及时还款要怎么做,欠缺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如此便会加大信贷借款风险。另外,工作人员通过职务之便,做一些违反规定的事情,帮助贷款人弄虚作假,以获取私利,进而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埋下安全问题[1]。

(二)贷款投放未做到合理规划

诸多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中,欠缺科学有效的规划,集中性偏高。在部分地区存在商业银行垒大户的情况,大量资金被用到电子通讯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生产制造业等发展较好的行业中。此种集中性的投放方式,体现在地区、行业以及客户均十分集中,如若贷款人的经济发生问题,势必会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影响,另外,整个外部风险均会转到商业银行中,让行业银行的资金无法流动。如果银行的资金链断裂,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商业银行在贷款投放中,一定要展开合理规划,如果不然一定会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2]。

(三)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待优化

一些商业银行在管理信贷风险时,所采用的手段还十分陈旧,没有第一时间引入新的方法与技术,致使收集贷款人信息时,易发生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及时等问题,进而让风险识别所参考的信息来源途径变小,无法第一时间正确的评估风险。另外,欠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致使银行内审部门和业务部门无法有效对接,部门间欠缺良好的沟通。另外,商业银行的内审部门在对贷款项目展开审查工作时,易发生审查不及时或者不全面的问题,进而给贷款风险评估工作带来影响,使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3]。

二、优化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立足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注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来优化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实现既定目标。详细内容如下:

(一)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第一,工作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通过详细分析社会金融发展现状,易思刀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实际意义,在确保完全了解有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树立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第二,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大对员工思想教育力度,通过思想方面来促进工作人员态度转变,要求工作人员一直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如此才会确保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4]。

(二)注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业务发展

在国家经济的鼎力支持下,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有良好的发展情景,商业银行在投放资金时,一定要做好规划工作,将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当做发展的重心。在展开信贷业务时,需要加大助学贷款、大小型企业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等贷款金额,促进小型企业长足发展,进而实现稳定社会、推动经济的目的。现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新农村,商业银行也需要增加对农村用款的贷款,如此不但可以推动三农经济发展,还能那个切实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为我国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做铺垫[5]。

(三)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

第一,构建合理的标准,严格控制信贷风险,确认贷款人的经济来源,进而实现从根源上控制信贷风险。第二,应用计算机技术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与监测,利用大数据收集贷款人的信息,构建高科技测量模型,第一时间识别与控制信贷所产生的风险,进而减小银行信贷风险发生率。第三,运用更加灵活的手段评估信贷风险,通过动态管理的手段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减小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保障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商業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其时确保商业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点。现如今,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欠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贷款投放未做到合理规划、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待优化。立足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注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来优化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实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龙.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J].山西农经,2020(08):161-162.

[2]曲成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20(10):126-127.

[3]朱阳,贺宝成.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37-38.

[4]刘佳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156-157.

[5]崔跃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1):11-12.

网络信贷范文第2篇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在我国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潜伏着一定的风险。文章分析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农户小额信贷是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的、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信贷服务。该类服务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专门从事小额贷款的机构提供。农户小额信贷对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其他信贷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小额信贷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其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一、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表现

(一)小额农贷政策认识上的误区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时,一些农民群众在接受此项服务的过程中,对农村信用社推行的小额信贷理解上出现偏差,他们认为这是国家的救济扶持政策,不用还款。所以想方设法争取贷款,不管是否用于生产经营,只要能贷到款就尽量贷,不考虑还款问题,一些农户贷款到期后不愿还款。

(二)小额农贷经营风险

1.自然风险

农户小额信贷的承贷主体是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户,主要投向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简单再生产和小规模扩大再生产。农业和农副业生产的收益是农户还款能力的重要保证,但是种养殖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信贷资金逾期、沉淀或呆滞,大量贷款无法收回,呆账坏账由此产生。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农产品市场变化而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要是产品结构变化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随着农产品流通和交易的范围扩大,大量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都有可能引起某一区域内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农业的生产周期长且相对固定,农户不可能随时改变种植结构。而且在农产品的种植中,农户普遍存在着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在别人取得成功,获得高收益时会盲目效仿。这会导致一个地区的作物品种单一,供过于求,产品销售受阻,利润降低,收益大幅减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以产品趋同和信息不对称为代表的市场风险广泛存在,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造成欠贷问题。

3.道德风险

相对于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不需要实物抵押品,是以个人信用保证贷款的本息偿还,金融机构凭借借款人的契约性承诺提供货币资金。信用即借款人自身的人格信誉,属道德品质范畴,变数很大,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前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信用体制尚未健全,法律意识淡薄,信用意识不强,许多农户在小额信贷实际操作中未意识到其背后的法律责任,存在转借、冒名的问题,赖债、逃债思想较重,常有到期不还的现象。农户小额信贷涉及面广,且手续简便,在发放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操作失误。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借名、冒名贷款,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风险。加上农村执法难度较大,而且小额信贷分散,执法成本较高。因此在小额信贷的推广执行过程中,道德风险时有发生。

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资金短缺和投向单一

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初始运营资本规模一般不大,满足不了农户的需要,再加上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不超过净资本金的50%),资金来源渠道匮乏。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使得小额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可以吸收存款的金融企业,但由于农户小额信贷的投向大多集中于同一产品或同一项目,导致放贷的地域和行业相对集中,信用风险无法被有效分散。在农业生产经营增长潜力有限的情况下,较高风险的存在导致农信社在开展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业务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二)小额信贷的利率、期限缺乏灵活性

我国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形成,贷款利率的上限限制与农户小额信贷的业务成本风险不对称,风险与价格对等的定价原则很难体现,农户小额信贷缺乏激励机制。当前小额信贷期限最长为一年,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周期一般较长,小额信贷的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脱节,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周转,降低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信用评定制度不健全

农信社贷款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中低收入阶层,而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评价是依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评定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健全,缺乏农户信用档案资料。很多农户凭借关系而取得贷款,通常为取得贷款而虚报数据,而且评级也没有复审机制,贷款额度核定不准确,从而引发了贷款风险。

(四)贷款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不对称

目前有很多农信社采用了贷款责任追究制,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贷员的压力。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且小额信贷费时费力,农户的违约风险较大。对于这种工作量大、责任大、风险高、奖励少的业务,信贷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

三、我国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要放宽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条件,培养更多为农户服务的专业性小额信贷机构。要降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进入门槛,以便于吸收更多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以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此外,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并引导农业银行以及其他的商业银行进入农村信贷领域,进一步缓解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二)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得小额信贷的定价机制变得更加灵活,它允许小额贷款机构根据成本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使其利息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成本和呆账损失。只有在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小额信贷才能商业可持续。中央银行应该尽快适当放松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管制,从利率政策上给予倾斜,以加强此类农贷机构贷款定价的灵活性。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小额信贷机构应该合理利率定价,客观反映资金的价格,使小额信贷机构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商业可持续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小额信贷业务覆盖面。

(三)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农户信用评级能及时掌握农户信用状况,同时也能为小额贷款公司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情况等进行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这样,在发放贷款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违约风险。要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道德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结合贷款项目的风险性,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再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及利率。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打造诚实守信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首先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约束作用,通过多途径定期公布信贷违约者名单,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加大违约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加大其违约成本。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则降低其信用等级,取消其贷款的资格。其次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违约贷款的催收力度。

(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信贷员应主动跟踪农户小额贷款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农户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其次要加强对小额贷款者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能更好地运用贷款资金。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农户家庭生产水平,使农户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六)创新小额信贷模式

采用“小额农贷+保险”的模式。对于发放小额农贷的农信社或小额贷款公司而言,这消除了部分贷款的后顾之忧,在得到保险公司保障的情况下,风险降低了,损失也降低了。而对于农户而言,有保险公司做担保,这明显是给自己的信用增值,增大了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对保险公司而言,又拓宽了盈利渠道。

(七)加大对农户小额信贷的政策扶持

农村小额信贷是为解决“三农”弱势群体资金而设立的,国家应大力扶持。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发生自然灾害时对农户损失的弥补。

参考文献:

1.张洁.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与管理[J].价格月刊,2007(11).

2.王树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性分析[J].特区经济,2006(3).

3.孟建华.中外小额贷款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02(12).

4.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5.黄毅.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下)[J].银行家,2006(1).

6.朱决胜.新农村建设期待小额农贷持续发展[J].金融与经济,2007(3).

7.赖建华.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研究和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4.

8.董少林.论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D].安徽大学,2004.

9.余红莲.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

10.熊学萍,易法海.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表现、成因与应对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5(11).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网络信贷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贷政策 信贷结构 效应

一、信贷政策对信贷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

(一)理论基础

理论上而言,广义的货币政策不仅是指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还应该包括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即调控货币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分布,也包括其在不同企业、不同执行单位的分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信贷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各国货币当局通常把总量控制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着力点,并在科学确定货币政策总量的同时,辅之以相应的信贷政策,通过“窗口指导”,引导信贷投向,以实现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信贷政策一般只作为短期的窗口指导,不承担结构调整、信贷创新等多重任务。而我国的信贷政策不仅要进行窗口指导,还要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信贷创新。从货币理论看,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职能是属于货币政策范畴的,而诸如出台消费信贷政策、助学贷款政策、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政策等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信贷创新的职能,实际上并不属于货币政策的范畴,而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国目前市场经济仍不发达,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信的贷配给现象出现信贷市场失灵,信贷配给理论否定了利率自主调节,市场自动出清的假说,为政府的市场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克服市场波动,维护市场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的信贷政策,引导信贷结构趋于平衡。信贷资金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社会的资金配置结构和运行效率。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大地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展和完善信贷市场,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方式

要更好地分析信贷政策的有效性,首先要正确理解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常认为,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通过运用利率、准备金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借助市场平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着力解决市场有效运行状态下的资金总量调控问题,促进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从而保持币值稳定。信贷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经济结构问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政策工具,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战略和产业政策,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着力解决“市场失灵”或“市场分割”状态下的资金结构性配置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调控手段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更市场化一些;而信贷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不仅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时还须借助行政性手段和调控措施。

信贷政策的内在要求是结构性、区别对待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内在要求是总量性、一视同仁的政策。现阶段,我国信贷政策发挥作用的不少领域是货币政策难以覆盖的。信贷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央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投向不断优化,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三)信贷政策传导机理分析

信贷政策传导过程一般包括三个环节:信贷政策工具或手段,信贷政策媒介和信贷政策目标。信贷政策通过信贷政策工具或手段的运用,影响个人、企业、银行等媒介的信贷行为,从而实现其目标。

我国中央银行信贷政策力求在多重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寻求最佳效果。在众多目标中,信贷政策主要关注三个目标,一是调整信贷结构,二是鼓励信贷创新,三是防范信贷风险,同时兼顾其他目标。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我们主要是考虑信贷政策的调整信贷结构这一目标的实现效应。要实现信贷结构调整目标,只有通过信贷政策工具或手段的运用。

中国目前的信贷政策大致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与货币信贷总量扩张有关,政策措施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流动性。比如,规定汽车和住房消费信贷的首付款比例、证券质押贷款比例等等;二是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向国家政策需要鼓励和扶持的地区及行业流动,以扶持这些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三是限制性的信贷政策。通过“窗口指导”或引导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授信额度、调整信贷风险评级和风险溢价等方式,限制信贷资金向某些产业、行业及地区过度投放,体现扶优限劣原则。四是制定信贷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和促进金融创新,防范信贷风险。

二、影响信贷政策对信贷结构调整效应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政策目标多重性导致目标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内对信贷政策没有广泛一致都接受的内涵界定。从政策实践看,中央银行信贷政策措施覆盖宏观调控的方方面面,既有对不同行业,如农业、中小企业、房地产等方面的信贷政策支持,也有对不同地区,如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方面的信贷政策支持;既有对不同社会群体,如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的信贷政策支持,也有对“非典”、禽流感、雪灾、地震灾害、猪肉涨价等应急性事件的信贷政策支持;同时,现阶段我国信贷政策很大程度上还具有推动金融创新、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衍生职能。正是因为实际操作中信贷政策涵盖内容宽泛,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分不开,信贷管理和信贷风险防范分不开,信贷政策、货币政策和信贷风险监管政策之间是什么关系缺乏有足够说服力的界定,信贷政策的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论阐释,信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如何加强有机协调配合缺乏明确、清晰的制度保障。

(二)信贷政策长期化效应缺乏保障。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实际工作大部分涉及信贷政策,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没有清晰明确各自的“信贷政策”管理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十三项职责、第二十三条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六项货币政策工具中都没有明确提到信贷政策或信贷政策“窗口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一章第三条和第三章第十五条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目标、业务范围和职责界定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包含信贷政策管理的内容。信贷政策宏观管理法律依据不明确,直接结果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信贷政策制定、管理和组织实施方面职责不清,信贷政策管理责任模糊,短期、应急性的单项贷款政策或贷款管理制度比较多,信贷政策长期、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三)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导致信贷政策效果不明显。一是信贷政策一般是非市场调节手段,而且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再加上部门间监管协调不充分,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大多是“软约束”,导向力不够,从而影响了信贷政策的有效传导;二是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社会认知度不高,影响信贷政策顺畅传导;三是信贷政策制度设计缺乏符合市场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主体执行信贷政策内在动力不足。信贷政策媒介由于自身的利益驱动,逐利的动机让他们可能不按信贷政策导向进行信贷行为,从而弱化了信贷政策的效应。对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信贷增长是各商业银行最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利益的驱动会促进商业银行在信贷结构安排上更倾向于目前效益较好的地区和行业以及利润较高的中长期贷款,这样就较难改变目前的信贷集中到部分地区、部门行业和期限结构的错配,正是这种利益的驱动与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出发点的矛盾阻碍了信贷政策的传导,从而弱化了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结构调整效应的建议

(一)多种调节手段组合使用,提高信贷政策调整效应。一是比例控制。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扩大流动资金贷款比例;合理控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贷款比例,扩大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控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信贷比例,扩大能源、科技、环保等可持续发展产业的信贷比例。二是利率调节。实行结构性的利率政策,使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衔接起来。具体地说,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行业差别利率,对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低的社会发展项目和出口企业实行低利率政策等,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实行高利率政策。三是拓宽再贷款的信贷调节功能。近年来再贷款,主要是调剂金融机构的资金头寸和保证其支付能力。下一步要偏重于结构调整,按照国外一般做法,融资的主要领域有:政策性融资;对出口进行优惠融资;对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产业进行倾斜式的融资。四是延伸具有信贷政策功能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在再贴现方面,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不同再贴现率,诱导商业银行增加支持发展的产业的货币供给,减少对限制发展的产业的货币供给。另一方面,进一步运用差别准备金制度。依据对国有商业银行用于优先或限制发展产业部门的信贷投放量或投资量确定低的或高的准备金参数等等。

(二)深化信贷政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中央银行信贷政策执行力。一是明确法律依据和部门监管职责,加强信贷政策监管协调。适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信贷政策制度建设和政策系统性设计;把信贷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政策及财税政策、政策性金融的定位与改革以及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个部门和多种政策工具的有机联动效应。二是抓住调控重点,加强总结评估和国际比较研究,创新信贷政策管理模式,拓宽信贷政策调控视野。三是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信贷政策产品化。没有信贷产品,信贷政策调控缺乏有效依托和支撑。不注重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信贷政策调控有可能损害金融效率,缺乏可持续性。四是加强政策宣传解释,提高信贷政策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通过加强灵活多样的政策宣传解释,建立中央银行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信息交流互信机制,使全社会在更大范围内理解央行的信贷政策导向,感受到央行信贷政策的调控效力,努力探索开创央行信贷政策管理新局面。

(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首先,优化产业结构,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推进工业化为突破口,增强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实体经济的附加值,提升信贷主体的竞争力,从而吸引资金投入。其次,是优化信用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加快金融安全区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尤其要进一步总结完善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统一的适合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信用较高的企业和个人,促进金融支持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和社会弱势群体贷款难的瓶颈问题。可以设立中小企业和社会弱势群体大额贷款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社会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1]曾宪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江曙霞等.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J].经济学动态,2000,(3).

[3]金永军 陈柳钦.货币政策结构调整的行业非对称效应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穆争社.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网络信贷范文第4篇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133号)的精神和总行的要求,我行对抵质押贷款进行逐笔排查,现将排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 贷款概况说明

我社截至2011年6月30日,表内留有余额的抵押贷款共计 422 笔,金额合计53965.43万元整,质押贷款3笔,金额合计75万元 。

二、 贷款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

根据文件要求,我社对抵质押贷款进行逐笔检查,情况如下:

1、我行的贷款均为应借款人本申请,贷款的手续齐全。权限内的贷款都通过本行审贷小组签字同意,权限外的贷款还上报了总行由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并到相关部门登记领取他项权证后办理。

2、我行的贷款抵押物为居民自用楼房商品房或土地抵押.房屋有房产手续并经房管局取得他项权证,土地有相关部门签署的建设用地批准书等并经国土资源部取得他项权证书,权属清楚,抵押物真实。

3、抵押物均通过总行认可的评估公司评估,且每笔贷款的抵押率都控制在70%以内,

4、贷款抵押物与贷款审批抵押物相一致,贷款均先登记后放款。合同到期日期均在他项权证书抵押存续期限范围内。

5、到2011年6月30日止抵押物均未有被挪用、处臵等情况。

我行按照文件要求,对辖区内抵、质押贷款进行了逐笔核查,未发现有工作人员违规进行虚假抵押,逆程序放款等情况,未发现假冒名贷款情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行将进一步加强业务技能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改进不足、引以为戒,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及催收等工作,把好每一道关口,加大监督及奖惩力度,对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坚决确保我社资产安全。

芙蓉合行火星支行20110630篇二:银行信贷自查报告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

银行家们心中有数,业务和风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于是乎,上半年冲在前面的是对公、个金、授信等前中台人员;而风水轮流转,下半年忙碌的则是银行稽核、内部审计等后台人员。

8月下旬,审计署的审计调查队伍入驻前,一家国有大行刚结束了一场长达三个月的专项稽核。稽核部的经办人员加了三天班,把该行所调查的5家分支行的情况进行了汇总。

此次稽核调查的是自2012年以来发生的公司授信业务,包括贷款、票据、国内信用证等。 9月10日,一家大型上市银行江苏省分行人士透露,该行正在开展内部审计;另一家大行上海分行人士称,该行内部的风险排查工作已于8月底完成,范围涉及项目资本金落实情况、票据业务等方面。

通过自查风暴,潜伏于信贷冲动下的各种问题浮出水面。如前述国有大行的专项稽核查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授后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流向监控存在不足、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够严格、会计核算不规范等。

而稽核结论中提出的两大关注事项:一则是关注委托开票业务的合规性,二则是项目资本金落实到位。

各行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如何在审计署到来之前,把有瑕疵的贷款落实到位。 8月底,一家大行信贷人员透露,他所做的工作中有一项就是,规范借款企业的股东借款问题,如果借款企业用股东借款来补充项目资本金的缺口,都需要重新来过,退回股东借款,重新落实项目资本金。

“过桥”项目资本金迷离银行自查锁定的均为关键环节。

8月以来,部分中小银行上海分行纷纷开展与案件防控相关的风险排查工作。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将单位账户、员工行为、票据业务列为重点排查对象;另一家上市中小银行的排查内容则包括公司条线授信真实性检查、重点客户 走访、担保真实性核查、贷后管理落实措施及票据业务合规性检查等方面。 天量信贷的背后可谓是“泥沙俱下”。在银行业掀起自查风暴中,违规行为自然无处遁形。上半年“信贷冲动”的故事里,银企的微妙关系,或可从以下两宗案例管窥一二。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2月到5月期间,一家国有大行南方某支行向广州一家热电有限公司发放了4.18亿元贷款,用于一期项目建设。

虽然银行放款审核人员审查贷款条件落实情况,并准备放款之时,项目自有资金尚未到位,但他们仍将这笔贷款进行了批出。

在此情况下,企业向银行承诺,将于2012年6月底前落实自有资金事项。 企业自有资金未能如期而至。这家企业的理由是,由于办理增资手续时间较长,所以,截至2012年6月末仍未能办妥。

信贷员自有辩护之词。据一位知情人士转述,该信贷员认为,事实上,这家企业的股东已于2012年6月11日汇入5.32亿港元,但由于其外汇增资手续没有完成,导致该笔资金一直挂账处理,无法进入验资户篇三:信贷业务自查报告 *****支行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2011年银监局对我市行信贷业务的专项治理工作。我行信贷人员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充分了解了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认识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危害性,并根据自身情况展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自查情况与总体评价

1、通过自查我行全体信贷人员都能够合规操作、顾全大局,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站在我行与客户的角度去想问题、做工作。

2、不计较个人得失,办理信贷业务时恪守原则,不怕吃苦,勇于奉献。

3、能够加强自身爱岗敬业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自觉接受广大客户监督,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一名合格的信贷人员。

2、恪守规章制度

能够按照国家金融法令,有关法规制度和我行信贷管理条例,具体办理信贷的相关业务,严格遵守信贷员“八不准”和“十严禁”。 在办理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无违规放贷行为。对于调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也认真分析加以讨论,尽可能规避风险。对于贷后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及时加以关注,防控不良。

二、 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1、学习信贷业务不够深入,因我行为新开办信贷业务网点,信贷员均为新培训上岗员工,实践经验不足,在信贷业务的发展和产品的认知方面不够深入,对客户的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2、工作还不够积极主动,有时候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3、工作缺乏创新,按部就班;许多工作只是照着别人学,不去钻研,不去研究,不去归纳,办事凭主观。

三、 案例分析

1、 我行自查为****,自发放贷款以来,客户还款意愿良好且还款正常,贷款确实用于经营,不存在借新还旧、以贷还贷、重组等延迟风险暴露的情况,信贷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发放贷款,无违规操作行为。

2、 经自查,客户经营情况稳定,资产状况良好,抵押物变现能力强,有按期偿还我行个商贷款的能力,授信额度保持不变,不存在贷款分类偏差的现象。

3、 信贷员整理档案过程中由于马虎粗心,同一抵押物下的合同号书写错误,部分资料未按银监局的规范要求整理。自查出的问题已按要求及时整改,做到档案的规范、整洁。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为鉴,认真做好信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四、 下一步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在以后的信贷工作中,我要兢兢业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通过这次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剖析,我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净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做好每一件事,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信贷员。 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始终坚持抓信贷业务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二是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警惕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三是坚持按章办事,努力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在发展贷款业务的同时,防控好贷款的不良和逾期。

网络信贷范文第5篇

《致富早班车》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早4∶30-4∶55播出;

《三农早报》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早5:30-6:00播出;

《乡村大讲堂》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晚21:30-22:00播出。

节目全文均可登录www.ngx.net.cn。

《瓜类蔬菜设施栽培技术》

蔬菜作为我们日常食物消费中必不可少的种类,可以给人体提供很多必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再加上蔬菜的经济效益,蔬菜的种植在现代农业种植业中也变得倍受青睐。另一方面,设施蔬菜栽培由于其对于蔬菜产量、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在蔬菜种植中也得到了推广应用。瓜类蔬菜多为喜温和耐热性蔬菜,只有借助设施栽培才能实现全年生产与供应。在不同区域所利用的设施类型不同,但设施栽培茬口主要以春提早、秋延迟栽培为主,在设施内环境条件能够满足瓜类蔬菜生长需求时,也可以进行越冬栽培。

—— 致富早班车

《鲜食葡萄优良品种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鲜食葡萄生产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鲜食葡萄是老百姓最为喜爱的水果之一,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葡萄浆果中含有15%~25%的葡萄糖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但我国的鲜食葡萄生产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品质欠佳,生产成本偏高,品种的耐贮性低造成运输难度大等等。要想提高鲜食葡萄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在加强管理措施的同时,选择优良的鲜食葡萄品种尤为重要。

—— 乡村大讲堂

《农发行部署新年度棉花收购信贷管理工作》

又到了棉花收购的关键时期,农发行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棉花收购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新年度棉花收购信贷管理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指出,2015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将继续推进,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将更加完善,对农发行棉花收购贷款业务实现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知》要求,各级行要从推进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大局出发,增强风险防控意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力做好2015年棉花收购信贷管理工作。

——  三农早报

《〈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解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和国家为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支队伍是服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队伍,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队伍,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队伍。“青年农场主”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年轻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计划之一。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育课程体系初步考虑有四个板块:一是政策理论;二是生产经营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拓展知识和实践实训;四是创业指导。

——  三农早报

《中科院与中国种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与中国种子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我国种业产业的发展。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牵头组建的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意在联合产学研相关机构,打通产业通道,推进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据了解,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以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将成为设计育种核心技术和品种创新的一流研发机构和战略力量,引领我国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中国种子集团是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种业集团,业务领域涵盖了我国主要的农业作物,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项目。二者的合作将有效推动我国种业发展。

——  三农早报

《苦瓜品种介绍及栽培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近年来兴起“吃苦风”,苦味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苦瓜因为具有消暑清热、解毒防衰老的功效而逐渐成为热销蔬菜。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幼嫩果实可供食用,因味苦得名。春夏之交开花,雌雄同株。果实是长椭圆形,表面具有多数不整齐瘤状突起。苦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原产热带亚洲,广泛分布亚热带、热带及温带地区,在我国广泛种植。本期节目主要介绍苦瓜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

——   致富早班车

《塑料薄膜拱棚的应用》

由于设施园艺在农业应用中的诸多好处,再加上它与我们国家实际国情十分贴切,设施园艺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塑料薄膜拱棚又根据棚体高度、跨度不同分为塑料薄膜小拱棚、塑料薄膜中拱棚和塑料薄膜大拱棚。单屋面温室根据屋面形状不同又分为一面坡温室、立窗式温室、二折式温室、三折式温室、半拱圆形温室;连接屋面温室又分为等屋面连栋温室、不等屋面连栋温室、拱圆屋面连栋温室等。本期节目主要介绍塑料薄膜拱棚应用的相关内容。

——  乡村大讲堂

《羊常见腹泻疾病诊断和防治》

腹泻是羊的一种常发病,其主要病因有以下三种:一是细菌感染。引起羊腹泻的细菌主要有B型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副结核菌。B型魏氏梭菌、大肠杆菌主要引起羔羊的腹泻,副结核菌主要引起成年羊腹泻。二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羊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是球虫,另外,消化道其他寄生虫也能引起腹泻。三是饲喂了发霉变质或不易消化的饲草料引起的腹泻,以及由营养不良、羊场卫生条件差、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诱发的腹泻。羊腹泻对养羊业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在饲养过程中,要早发现、早治疗、早防治,以免造成大的损失。

——  致富早班车

上一篇:信贷客户经理下一篇:民间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