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学科论文范文

2024-02-12

技术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进行的工作,它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是课堂正常进行的保证。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管理的若干注意点,并针对新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课堂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课堂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微型社会,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环境这三者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使得课堂得以进行,但是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是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课堂管理尤为重要。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内的有关教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课堂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不良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则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使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

1.学生方面。

(1)学生玩游戏,玩QQ,聊天,却不喜欢听课。

(2)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讨论、辩论演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

(3)小组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完成所有的事。

(4)课堂不安静,比较吵,比较乱,学生随意下座位。

(5)学生互评自评,出现敷衍现象,比如全是一个分数,或是全是满分等。

(6)学生终止广播进程,脱离教师机的监控和管理。

(7)学生迟到现象比较突出。

(8)计算机机房卫生、设备的整齐度均不够理想。

2.机器方面。

(1)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不能一人一机。

(2)机器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影响正常使用。

(3)机器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

(4)没有投影设备,影响演示效果。

3.教师方面。

(1)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任务不明确。

(2)对学生要求不严格,课堂掌控不力。

以上所列出的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的一部分“问题”。

二、信息技术学科课堂管理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常规对策。

(1)针对由教学内容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基础等相关情况。比如在开学初,笔者建议教师可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等,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其次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

(2)针对教学软硬件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教师应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二是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保证学生的正常用机。如果因为条件有限,确实不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分组上机的制度,比如每节课评选出若干最佳小组,下节课首先保证最佳小组成员的用机,鼓励了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轮流上机的制度,所有小组轮流上机,轮到的小组成员保证一人一机,其他小组成员合用机器。三是没有投影机的时候,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可安装电子教室软件以方便对学生的广播、监控及发送文件等。

(3)针对教学方式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从教学方式入手,一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师要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处理;三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地讲解与演示。此外,教师在采用某些教学方法(如讨论、辨论等)时,应注意在活动开展之前,必须把活动的规则告诉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把活动的规则告知全体学生,而且要把违反规则的处罚告知全体学生,使学生明白在活动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出现失控现象。为了保证学生遵守这些活动规则,笔者建议教师在制订的过程中,参考学生的意见,或者动员学生参与。如果教师选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笔者建议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应使每位学生明确分组协作学习的每一步骤,明白如何分组,如何确定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如何合作完成主題,以及完成的作品需满足什么样的标准。

(4)针对学生起点不同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比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设计若干个层次不同的任务,由学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或者,教师可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在分组时建议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并在每个小组中,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充当教师的助手,负责自己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这样既发挥了组长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协作学习,既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一举三得。

(5)针对课程地位和观念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改变“信息技术课=轻松课,信息技术课=玩的课”的错误观念,树立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其次,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了解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再次,教师要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最后,教师要保证制度的执行,不能让制度成为墙上的装饰。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终将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对自己的意义。

2.依靠技术设置门禁门槛,建造纯净的课堂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效、合适的技术管理,可以使课堂变得纯净、健全,使学生的某些不良课堂行为无处施展,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课堂的技术管理主要是设置门禁门槛,对学生进行技术管制,包括监控、禁用、禁上网或限制上网等。

(1)监控。一般的多媒体教室软件都有广播教学和监控功能。教师讲完课后,在学生作业或自由活动时,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对学生从事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活动,进行黑屏、短讯警告甚至远程关机的处理。这样几次后,学生自然就会越来越认真了。

当然,教师的监控除了在教师机前监控外,还要多下去走动,多巡视。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监控,而且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禁游戏。一些学生通过切换帐户或终止进程的办法来中途逃避教师机的广播教学和监控,然后玩单机游戏或U盘拷贝的游戏。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氛围,要靠信息技术教师去营造。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监督、管理和督促,并不断完善教学常规,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感受网络德育的熏陶,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2]任永东.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具有人文内涵的人机环境.江苏教育技术,2004-4.

技术学科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作者立足课程理念,在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从重构教学内容、学科深度融合、精设项目化任务、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四个方面入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探索,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生为本;项目;核心素养

● 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内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经历了三个阶段,学科核心素养是第三阶段目标。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

●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教学实践。

1.重构教材内容,以主题设计活动

以教材为基础,是指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校以及新科技发展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加深或者融入最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知识点的适当加深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信息技术并进行探究和展望。

例如,在讲授《用仿制图章工具修饰图片》一课时,教师不仅应明确教材中用仿制图章工具直接设置仿点,进行图片合成的教学目标,还可深挖教材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鼓励创新。所以,笔者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为:①掌握仿制图章的使用方法;②能够使用自定形状工具创建选区;③了解图层的基本用法。同时,笔者结合2021年暑假中的热点事件(东京奥运会、新冠疫情防控、河南郑州暴雨),以“不同的赛场,中国人都在拼”为主题,设计课堂活动,要求学生用仿制图章工具合成图片表达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深度学科融合,创设真实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科的融合还可以贴近真实的生活,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在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意识,在任务探索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在不断思考、改进、交流以及探究过程中迸发新思维,培养计算思维。这种将信息技术与多学科有效融合的教学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

例如,在讲解《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一课时,笔者将演示文稿与古诗结合,融合“诗意”设计“想一想”“试一试”等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意境,设置古诗在演示文稿中的动画效果,然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信息技术让古诗更加有趣、生动、丰富,在技术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中培养了学科核心素养。

3.精设项目化任务,用任务驱动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通过联系论、结构论和结果论三大理念来实施和应用。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使用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因为项目化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通过对知识与技能的感悟、理解、内化,最终形成自身的能力;同时,项目化教学在项目的策划和分工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树立了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捕获相关信息,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探索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设计与制作应用文档》这一章时,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构,将本章知识与作文教学相融合,确定项目名称为“钟萃集”,计划5课时,并将制作应用文档这个总任务分解为5个子任务:①分类并整理素材;②编辑美化正文;③设计与制作封面;④设计与制作目录;⑤整合与美化。通过将知识点融合在子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并最终完成项目目标。

4.搭建网络平台,跨时空界限学习

网络教学不仅是教学素材的网络发布,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实现,这种依托网络平台的教学能实现资源共享、实时互动。信息技术教师搭建和開发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不仅能有效地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而且能有力地推动如项目化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新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养成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笔者基于Moodle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Moodle平台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具有快速安装、界面简单、功能强大等特点,平台提供了网站管理、课程管理和学习管理三大功能管理模块,其中包含资源管理、聊天室、论坛、投票、问卷调查、测试和作业管理等模块。课前,教师上传资源和素材包至教学平台的资源中心,在课程管理模块建立新课程,将项目上传至课程中心,做好教学中的活动设计(讨论区、问卷调查、测试等),设置分组。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任务。这个跨时空界限的网络平台,激发了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数字化学习培养了其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明确信息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规则,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信息社会责任感。

● 结语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校情和学情需要,创建合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注重学科的深度融合,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聪聪.项目化教学中面向绩效的教学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周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21(21):2.

作者简介:朱云(1983.03—)女,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

技术学科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中物理除了满足应试教育要求,还要注重实用性。既要掌握文本知识及内容,又要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验等。物理教师要结合课程背景及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物理学科中,二者相互融合,实现课程创新。文章简要论述现代教育技术特点,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融合方法,以期提高高中物理课程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物理学科;实验教学

前言

物理课程实用性强,旨在引导中学生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及原理,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物理学科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和知识比较多,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电、磁、力学等现象。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及时反馈信息。这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物理教师要结合课程背景和学科特点,对各类教学资源、方法等进行整合,明确现代教育优缺点,将其作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辅助,提高高中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现代教育技术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多元信息环境下各类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统称。依托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等,优化教学过程和各类实践活动。该背景下,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不具备适用性,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实现物理教学创新。具体而言,现代教育技术把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统一起来,使知识信息来源渠道非常广,内容丰富,形象而直观,课堂吸引力强。这一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框架,而是借助图文并茂的视频、图片及音频资源,营造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该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教材知识和内容剥离出来,以多元立体的组合方式,便于高中生接受,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能够实现物理课程目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1]。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融合方法

物理学科强调实用性,其通过实验和思维的结合,指导高中生学习相关知识和内容。该学科教学中,概念、规律、定理的形成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能够检验相关理论是否真实、准確。高中物理课程相对比较复杂,由力与运动、机械能和能源、圆周运动等相关知识点构成,借助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对各类物理现象、定理等进行验证,还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等,帮助他们学会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增强实验意识和学科思维。课程背景下,对各类现代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选最佳方法,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使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方式更加灵活。

1.现代教育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多媒体背景下,视频、音频等现代技术存在局限性,很难对物理实验进行替代,可以此为载体,对该实验过程进行验证。有时候,无法直接得出物理实验结果,需要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才能够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2]。例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这一章节时,将天体运动、天体质量计算等相关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以直观的动图、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其思考相关知识点。课上,还要向学生展示完整的“万有引力”实验过程,鼓励高中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操作,达到良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2.区分教学内容,善用现代教育技术。

首先,展示微观和宏观世界。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非常关键。但因受时间、空间、设备仪器等显示,很难达到良好的物理实验效果。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物理实验教学加以优化。例如,学习电场强度时,因其无法用肉眼观察,不能够借助实验,把各类微观内容展示出来,这便增加了物理课程教学难度。该背景下,发挥现代教育优势,以网络多媒体为载体,对以上实验进行模拟,让高中生直观感受到电场,了解与电场强度相关的各类知识点,降低课程学习难度。

其次,呈现生活场景,再现科技成果。尽管物理教学中,相关概念和规律比较多,但还要关注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故而,课堂教学之余,还要向学生普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科技知识等。诸如,磁悬浮列车、行车记录仪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示出来,配上图片、视频等,使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降低高中生的课程理解难度[3]。例如,学习“示波器的奥秘”时,预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处于工作状态的带电离子加速、偏转视频,让高中生直观感受到示波器工作情况,继而为其讲解相关工作原理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激发高中生的物理学科探究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物理课堂质量和效率。再比如,现代教育技术还能够实现课程延展,教师可引导高中生借助所学的电路、力学知识等,在课余时间动手制作电动汽车玩具,自制电动马达火车头,把旧鼠标改造成电动玩具车等。

第三,依据课程要求,及时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优选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课程教学。例如,学习“静电力”时,以往会借助PPT向学生展示点电荷、库伦定律等相关内容,引导高中生进行学习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很难激发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如果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静电力,在该背景下,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章节内容,效果非常好,便于强化高中生的记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在物理课堂中的参与度,相较于文本知识学习,更加有趣,课堂效率高,还能够激发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在高中物理课堂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能够使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对高中生物理学习非常有帮助。物理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思路中跳脱出来,把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凸显出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向高中生展示宏观和微观物理知识,借助生活场景,降低物理学习难度,帮助他们灵活掌握各类实验操作技巧和方法,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增强课程趣味性,提高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宏玲.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6,26(1):51-52.

[2]马洪尧.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7(4):15-15.

[3]夏学顺,陈士高.现代教育术与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143-144.

技术学科论文范文第4篇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就成了历史教学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梦想。历史知识特征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性是对应的。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是历史知识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对历史新课程的要求是:“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才的教学时间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板书篇幅,不可能揭示的淋漓尽致,而通过信息技术来制作历史课件,在各个历史知识结构层次中的具体内容如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在历史知识框架中包含具体内容,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联系形象清晰,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根据\"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促者,是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者。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学生还从其它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网上资源并获取大量知识。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 网络为学生的实践和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网络可以当作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了网络,研究性学习才能真正开展起来。网络让学习面临海量的资料或信息,让学生真正感受了历史的丰富性。网络引起历史教学的变化。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对资料的依赖是历史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历史是根据史料来说话的,详尽地占有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每一个历史工作者或学习者都会面临着海量的资料。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信息技术大有用武之地。计算机主要是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网络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环境,多媒体则使信息能以更多的形式或样式进行交流和传播,所有这些技术都可以应用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本人认为利用信息教学有以下好处:

一、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上面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网络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有许多中文的历史网站开辟了外国历史专栏,有文字材料,还有历史图片。也可以进入一些免费的历史博物馆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换的世界历史。 只要知道它的网址,就可以随时访问,获取资料。各大网站都设有专门的“历史”栏目。以“搜狐”为例,其历史栏目包括中国史、世界史、地方史志、民族史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物考古、专门史、家谱等数十个项目。内容十分丰富。它们不但提供了大量史料,同时也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经常访问历史网站,会觉得历史研究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生动的历史教学,这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三、信息技术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环境和历史学习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成为学生获新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存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加。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料,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递交学习成果,利用个人电脑整理、组织、保存资料,形成学习的文字成果。他们可能在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某一历史问题,也可能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继续钻研,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又为学生学习构建了一个学习的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必将融合在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中。

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进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的一些基本的科学性原则:

(1)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应该与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具体目标一致,体现教学和学习历史新课程的新特点。

(2)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要以生为本,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3)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要满足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避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不了”和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还要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过高形成的心理压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应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和空间。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有信心、也有义务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新课程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技术学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校园渗透到高职院校教育、生活、科研等众多活动当中。对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抓住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点,重点解释了智慧校园含义,了解了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说明我国高职院校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策略,旨在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引言:关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在2013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明确要求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这些政策可以发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的概况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也需要随之发生改变。当下在线课程和微课是学科教学中新型的课程教学方法。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依托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多元网络授课平台,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在这里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以有效的辅助活动突出重点,打破教学中的难点,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而在线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微课带入到课程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准确定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位置

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时,要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思维,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往往在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依赖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占据了过高的比例,这样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一个准确地把握,避免在学科教學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既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起到辅助的作用,又不会让信息技术过多的侵占学科教学。

三、在学科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也需要教师对学科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巧妙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使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会过于生硬,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信息技术的融合方式。而之所以重视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能,去弥补以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学科教学的过程,从而提高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幼儿园开展《蜂蜜和小熊》的主题艺术课的时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一阶段的幼儿爱模仿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先为幼儿播放一段有关的动画视频,使幼儿对于乐曲《蜜蜂和小熊》有较强的学习意愿。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幼儿教师需要提前用音频处理软件对乐曲进行变速的剪辑,将三种不同速度的曲子进行整合,乐曲速度的变化带来的欣赏体验也有所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幼儿感受到蜜蜂和小熊不同的音乐形象,使得幼儿对于后续开展的角色游戏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四、学科教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在进行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如果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运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了是否与教学内容具有高度融合的可能性。那么其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在以往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很多学习课程的教学比较扁平化,不够直观和立体。学生不仅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进行的拓展性学习的内容也较少,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不仅如此,在以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方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这也间接地影响到课程教学的质量。而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以上的缺点,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更多的延伸性教学,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五、借助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地深度融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来提升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程度。而且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需要学生对课程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而且教学开展设计的时候也需要遵循这个阶段学生的认识规律。信息技术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优越性能调动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示自我。

比如幼儿园在开展《好看的石拱桥》这一美术课的时候,由于儿童认知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幼儿对于石拱桥的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教师则需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学科教学,先利用摄像机拍摄视频来勾起幼儿对于石拱桥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科教学中。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自主发挥的空间,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创造。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优势,所以需要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途径进行不间断的探究。教师需要挖掘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师优势,以此来丰富学科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科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雪娟.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研究[J].信息化建设,2021,4(08):28-30.

[2]左晓薇,何大齐,王瑞娜.基于智慧校园下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J].兰台内外,2020,15(23):19-21.

[3]李燕.基于智慧校园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探讨[J].智库时代,2019,12(42):63+65.

[4]吴晖.基于智慧校园环境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0,12(04):250-251.

[5]张兆红.基于智慧校园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3(02):194-196.

上一篇:激光原理论文下一篇:开放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