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论文范文

2023-03-03

党建工作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对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更好的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入手,针对当前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党建;重要性;对策

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与时俱进的作风,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们要尽量引导员工的积极性,注重党建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以此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将更多精力放在党建工作上是必须的。但是,企业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将党建工作服务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1 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党建工作是一个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企业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的本质,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良好的员工队伍也是企业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党建工作也面临挑战。陈旧的企业文化,落后的员工思想教育模式,这些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经被时代远远抛在了后面。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是现如今企业需要着重关注的课题。

2 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对企业党建工作缺乏重视

企业党政领导对党建工作在思想上的忽视是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问题。新时期,在企业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领导没有主动认识到经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而是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用经济效益促党建,忽视党建工作对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一心只想抓生产,完全把企业党建工作抛在了脑后,结果打消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党建工作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党建机构形同虚设,失去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

2.2 企业党建工作方法滞后

在新形势下,工作方法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要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是势在必行的。长久以来,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的是陈旧的、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落后,这使得企业党建工作墨守成规,产生了严重的滞后性,使得很多企业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结果逐渐失去竞争的能力,最终被社会淘汰。

2.3 企业党建体制有待健全

企业党建体制是否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形势下,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企业的党建机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的地位有待提升;领导阶层的领导功能需强化。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企业的党建体制不够健全。因此,加强新时期企业党建体制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3 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策略

3.1 提升企业党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提高企业党建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实现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开展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企业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党建工作人员的年龄和知识层面来做好企业党务人员的工作分配。另外,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党组织。其次,要想提高企业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必须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工作制度的同时创新党务干部的工作方式。最后,通过加强对企业党建干部的培训来提高企业党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3.2 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与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企业才会向前发展,只有创新,党建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在旧的体制中注入了新的元素,才能使生命力更加顽强,才会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赢得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才能更加有所作为。胡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在实践中检验,掌握其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为实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前行的,因此,企业党建工作要体现时代性,适应企业变革的新形势,就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新永无止境,没有创新,就不能能保证企业党建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如何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方法?例如,可以大力实施送温暖活动,组织建设,出谋献策等,还可以通过思想沟通、谈心交心等形势,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陶冶企业员工情操,达到启发员工思想觉悟的目的。使企业党建成为凝聚员工的载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增强制度保障

加强监督管理和制度保障对企业党建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企业党建工作的工作机制比较落后,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改变以往落后的机制,落实新的机制。一是,我们要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动摇。二是要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实现党建工作的长足发展,企业要立足自身的实际状况,全面完善和改进企业党建各方面的制度,以此能快速适应党建组织的发展。三是要制定工作标准,并将工作标准细化,推行责任制,指定责任人,还要定期进行绩效考核,为企业党组织筛选最优秀的人才,以此,更好地促进党组织的发展。

3.4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方式的多样化

在开展企业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党建工作人员要依照企业党建工作的特征,通过对工作方式和思路的改善和发展,来使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式多样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目前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企业党建工作人员需要在继承和创新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有效的开展企业党务工作。其次,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容需要继续加强,应着眼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把生产、改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从而能为企业提高强大的精神支持。

4 总结

总之,依据企业党建工作复杂性和长远性的特点,我们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在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有利时机,使企业党建工作在转变中适应,在改进中加强,在继承中创新,使企业党建工作快速提升。企业要依据党建工作的方法,采用先进的方式和手法,结合党建工作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加强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这样,我们才能把企业党建工作做活、做细,进而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率,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子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城市燃气,2011(03).

[2]陈满成.浅谈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珠江水运,2011(12).

党建工作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优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路径,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

优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路径,必须做好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综合培养创新型党员队伍,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线,这样方能树立全体党员的政治信仰,净化党员思想,增强党员队伍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修养。要注重培养全体党员的文化自信。从辩证视角来分析,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坚信自身文化理念的正确性,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尊重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守和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包容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而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培养党员群体的文化自信心,必须引导全体党员坚持走“双百方针”路线与“三个面向”理念,继承、弘扬和大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用优秀文化武装头脑。在中国,“双百方针”是先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动力,坚持双百方针符合文化发展基本规律。对于国企党建工作来讲,推崇“双百方针”有助于构建和谐、民主的组织环境,形成正派的企业作风,培养优秀企业文化。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思想和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国企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国有企业在社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柱。因此,国有企业在推崇“双百方针”的过程中,必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母体,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为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文化修养,引导他们坚守政治立场。“三个面向”顺应先进文化发展潮流,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来说,如果与先进文化发展潮流相悖,就无法长久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不仅来源于辉煌的发展史和当代中国的蓬勃生机,而且来源于党建工作发展的光明前景。国企在深化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准确分析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内市场特征,加强本组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控制好本企业文化发展局面,从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潮流趋势中把握组织文化发展前景,秉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方针,让企业文化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作用,创新党建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的文化软实力和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是政治生活中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政党性质的根本表现。从整体结构来分析,国有企业党内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党建工作为之奋斗的价值理想、党员行为方式的价值标准和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原则等。深化国企党建工作,培养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不仅有利于创新党建文化,保持和发展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体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度,促进党建工作蓬勃发展。从微观层次来分析,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推进企业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国企党建工作水平。国企党内政治文化直接体现着本企业的政治倾向与本质属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企的政治倾向是党性自觉的集中表现,党的本质属性的根本表现是党内政治文化。而且,党内政治文化先进与否、纯洁与否关系着党建工作质量。加强企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文化创新活动,而且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反思、文化自省、深层文化觉悟与深厚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深化国企党建工作,必须注重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播,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与文化建党的完美融合。从发展历程来看,党内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保持党建工作先进性、纯洁性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支撑。国企党内政治文化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也来源于本企业的实践活动。因而,企业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建工作关系紧密,对党建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创新党建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领导,党建工作才能有进步。另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政治生态,促进企业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深度融合。从根本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党内政治文化从精神上主导着企业政治生态,而文化与生态互为因果。党建工作实践结果证明先进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立场,确保党建制度的顺利落实。发挥国企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作用,创新党建文化,有助于为本企业培养创新型党员队伍。党内政治文化汇聚着党员干部的精神血脉,反映了全体党员的精神追求,是党员队伍先锋意识与党章党风的必然体现。对于企业党员来说,党内政治文化不仅是一种评判标准,而且是党员行为规范。党内政治文化决定了企业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为党建文化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创新国有企业党建文化,必须走中国共产党特色发展路线,在实践创新过程中,不仅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性质,而且要充分融入中国特色文化理念、风格与气派,在传承中持续创新。这是因为传承与创新是党建文化的生命力,无根源文化没有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中孕育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脉,所以创新企业党建文化,必须努力传承党内政治文化的根脉与底色。

三、秉承廉政方针,坚持从严治党

深化国企党建工作,必须秉承廉政方针,坚持从严治党,切实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依法打击贪污腐败行为。首先,企业党支部应教导全体党员依法做好本职工作,规范个人行为,遵守党建制度,依法履行个人职责,对本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进行全面净化,塑造廉洁的企业管理环境。与此同时,党支部应着重构建有秩序的企业文化生态,健全党建制度,准确把握“从严”基调,依法落实管党、治党的职责,肃清散漫无为、消极怠工的颓废风气,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保持健康、廉洁、规范的政治作风。其次,国有企业应履行“求实”理念,对待所有贪污腐败事件进行依法惩处,绝不隐瞒和包庇,以此确保企业党建工作的公正性与廉洁性。再其次,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政治主导方针,构建清正廉洁的反贪反腐机制,积极扶正祛邪,落实激浊扬清政策,教导全体党员恪守道德底线,抵御贪腐思想与各种不良诱惑,坚守廉洁的作风。最后,企业组织在日常党建工作中应坚持走中央“扫黑除恶”路线,落实“打虎”、“拍蝇”、“猎狐”、“反四风”政策,努力转作风,确保本企业的正气,培养全体党员干部的廉洁思想,不断加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依法監督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在政治立场、工作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道路上与党的领导保持一致。另外,企业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本机构的政治功能,不断深化党建工作。目前,企业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治传导功能。基层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人力资源优势、物质资源优势和空间资源优势,全体党员干部和培训教师组成了一支高素质骨干队伍,为落实政治传导工作,宣传党的政策以及加强党建凝聚力奠定了优厚的人力资源。第二,政治组织功能。企业党组织为做好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各种物质载体、活动平台与空间,同时,具备组织功能,在党建工作中,特别是党员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组织宣传优势,教导全体党员干部恪守政治立场,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并组织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政治监督功能。企业党组织必须发挥监督作用,对各项党建工作环节以及全体党员行为进行严格监督,以此避免某一工作环节出现差错与失误,规范党员的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深化国企党建工作,必须全面优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路径,做好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党员的文化自信意识;培养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大力创新党建文化,保持和发展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秉承廉政方针,坚持从严治党,培养廉洁的做法,依法打击贪污腐败行为,构建反腐倡廉机制,做好党员群体的政治监督工作。

(作者单位: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党建工作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社区党建是在社区范围内所开展的建立党组织并开展党的工作的一种基层党建新兴领域。社区党建是伴随着我国社区的发展逐步形成确立起来的。但当前社区党建的状况并不完全令人满意,还存在着一系列的棘手问题。突破和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科学设计和谋划社区党建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改革创新精神;社区;党建;

文献标识码:A

社区党建是指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党的工作通过覆盖和渗透进社区内全体党员、全体群众、各个群体、各个机关事业单位、各个新经济社会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各项事业,从而将社区内所有党的基层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构筑起社区区域性党建格局的基层党建模式。目前,推进社区党建的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和贯穿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建,就必须在全面剖析社区党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社区党建的发展路径。这也就是本文要着重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

一、社区党建的形成确立过程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城市传统单位制的式微和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更多的人从单位中游离到社会上,其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都在社区领域展开,这就使“社区”凸显出来。1986年民政部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这一来自西方社会的概念引入我国。何谓社区呢?民政部对此的定义是: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的社区主要是指城市社区,城市社区的范围通常是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辖区。1988年民政部成立了社区服务工作管理委员会,1991年5月又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对社区建设的内容框架作了明确界定。为了搞好社区建设,必须发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必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社区的渗透。于是,伴随着社区建设,社区党建应运而生。社区党建最早在上海、浙江这些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经济比较发达、党建工作基础比较扎实的地方进行了初步的试点尝试,然后迅速推向城市社区中。

1996年9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街道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提出了高度重视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和搞好社区党支部建设的要求。1999年10月和2000年11月中组部先后在上海、北京召开全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研讨会,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全面研究部署并开始实行分类指导。2000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其中对社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其地位明确阐述为:“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001年济南会议和青岛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城市社区建设活动由试点转入全面铺开,民政部为此发布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和《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基本标准》,2002年9月召开的四平会议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指明了方向。社区党建伴随着社区建设在新世纪的逐步展开深化过程,也同步展开和向前推进。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党章第一次规定了社区党建的内容。强调社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2004年10月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的“五个好”目标要求、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和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对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作出了全面规划设计。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几年来全国城市社区在实践中开展了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创建活动,总结形成了关于社区党建的一系列新鲜经验。如进行了“楼宇建党”、“商业街建党”、“自由市场建党”等社区党建模式的探索,组建了社区党建工作队、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互助队等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活动载体,创造了“客厅里的组织生活会”、“庭院里的民主恳谈会”、“活动室里的心得交流会”、“楼层里的意见建议会”等充满生机活力而又为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党支部活动方式,采取了互联网、社区党务公开栏、发放学习资料、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手段,初步构筑起健全完善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二、当前社区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社区党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在实践中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一片坦途。实际上,在推进社区党建的思想观念、人员素质、体制机制、服务群众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棘手问题。

(一)社区党建在思想观念上不被看好。社区党建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兴领域,还有一个大家对此统一思想认识、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旧过程。但实际上,党内和社会上许多人在思想观念上对社区党建并不看好,存在着一些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其一,领导同志认识上的偏差。许多领导同志认为社区党建可有可无,抓社区党建太务虚,不容易出政绩,因而对社区党建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社区党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仅仅“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停在纸上”,甚至“说起来不重要,做起来更不重要”。其二,党员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人群一样,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群体也要去追求更多的自身利益,但社区党组织自身掌握的资源非常贫乏,对党员职业和地位的提升都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一些社区党员不愿意参与到社区党建中去,不去积极找组织,甘做“口袋党员”、“隐性党员”。一些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纯粹是为了完成社区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参与状态。一些下岗失业党员的组织关系虽然放到了社区党组织,但他们从来都是把社区当作暂时的栖身之所,一旦找到了新工作,立即将组织关系迁出。驻社区的单位党组织认为参与社区党建不是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不愿意与社区党组织纠缠在一起,缺乏自觉的共驻共建意识。相当多的驻社区的单位党组织,认为自己与社区党组织是两种类型的组织,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不应插手别人的事。其三,一些社区群众认为,在社区中生活就是图个自由,社区党组织组建起来,还要开展活动,就等于给自由的生活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其四,社区物业管理和业主委员会认为,在社区建立党组织就是给它们的工作找麻烦,等于多了一双“电子眼”,自然也不乐意。所以,党员和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对社区党建的不看好,就使社区党建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二)社区党组织设置滞后。社区党组织是开展社区党建的基本载体。因此,搞好社区党建首先要抓好社区党组织的设置与组建工作。一方面,应该承认在大部分城市社区,社区党组织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社区党组织的设置还很不到位,还远远没有达到“一社区一党组织”的目标,更没有实现在居民楼都建立党支部,实现社区党组织网格化覆盖的目标;一些社区在具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内还没有及时组建党组织;企业改制和机构改革后,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但党组织设置没有同步调整,出现了究竟由社区管理还是由原上级主管单位管理的“扯皮”问题等等。此外,就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党组织,巩固起来也很难。在一些社区“两新”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可能会因为党员的流动和“两新”组织的解体或流动而宣布撤销。

(三)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加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社区党员队伍构成日益庞杂。通常包括了社区在职党员、退职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驻区单位党员、下岗失业党员、退伍党员、待业大学生党员等等。这些党员有的组织关系在社区,有的组织关系不在社区;有的组织关系今天在社区,明天就不在社区;有的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有的根本就不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有的支持社区党组织工作,有的则不管不问等等。例如由于对在职党员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明确、监督不到位,许多在职党员没有自觉自愿地到社区党组织去登记报到,已经报到的也不愿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管理。这一切都使得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大、头绪多、问题杂、范围广,不像单位党员管理那样纯粹和单一。二是社区党员管理方式陈旧。社区党员管理难度加大的另一个表现是社区党员的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很多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还是在沿用传统的已经过时的方式。如还是以开会的次数、发展党员的数量、组建党支部的个数、开展活动的次数、制定制度的多少等“数量型”衡量标准去评价管理成效,而不是更多地去关注管理质量;还是单纯地以党员是否按时交纳党费、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作为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而不去重点关注党员思想认识的提高、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是习惯于被动地对党员进行管理、等党员上门,让党员有事“找组织”,不能主动地有事登门“找党员”,主动与党员谈心交流不够。形势是发展的,党员是变化的,对党员的管理方式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如果管理方式过于守旧,就会在无形中增加管理难度、制约管理成效。

(四)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相当多的社区党务工作者来自街道机关党员和下岗退休党员,其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社区党务工作水平的提升。其一,专业素质不高。搞好社区党务工作必须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基本的党史知识、党建知识、党章知识、党务知识。但有相当多的党务工作者,对这些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知之不多,甚至一片空白。其二,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社区党务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热爱,遇到社区工作中的难事往后躲、遇到社区工作中的大事怕担责、遇到社区工作中的烦事乱吆喝,不具备“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的奉献精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其三,讲政治不够。许多社区党务工作者讲政治不够,头脑中没有绷紧政治这根弦,对一些有可能出问题的现象没有敏锐地把握其本质,结果对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法轮功之类的问题不能洞察到。其四,开拓创新意识和宏观思维不强。许多社区党务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领导和管理社区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没有新意。他们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知道如何围绕社区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协调沟通”的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只知道开会、下通知、盖章。

(五)社区工作的繁杂性导致“党不管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管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管理的许多职能都交给社区去承担,社区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头绪日益繁多、任务更加繁重。许多政府部门的工作触角都延伸到社区,通过下达任务、明确指标、奖优罚劣等形式将计划生育、纠纷调解、安全保卫、防火防盗、卫生清洁、园林绿化、法律服务、民政咨询、经济调查、数据统计等名目繁多的工作都压到社区头上。除此以外,社区还要做好由政府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应急性工作。社区真正成为穿插上面千条线的一根针。由于很多城市社区实行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交叉任职,两个班子一套人马,所以繁重的社区工作任务使得社区党组织淹没其中,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对上负责”和“行政性事务”中。自然,社区党组织真正静下心来研究和主抓自身建设的时间就既少又难以保证,这就在一些地方造成了“党不管党”的奇怪现象。

(六)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不到位。有效开展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完备的保障机制,但从目前来看社区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很不到位,甚至在有些方面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费无比紧张。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开展活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培训、建立完善工作设施、开展慰问救助、加强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员的分类管理以及做好社区其他工作都要有充足的财力作支撑,必须切实保证必要的经费供应。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社区党组织都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上级下拨的经费大部分仅够维持社区党组织的电话费、水电费、办公费等日常开支,可支配的党费少得可怜,往往陷入有心为群众办事而又无钱办事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一是城市化和机构改革中,许多社会职能从单位和部门手中转到社区,但与这些社会职能捆绑在一起的财力、物力却没有移交过来,这样就使得社区的社会职能加重了、复杂了,但相应的物力、财力保障却没有同步到位,造成了社区“吃的饭没有增加、干的活却增加了好多”,经费自然就紧张起来。二是出于更好地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需要,许多政府部门的职能都延伸到社区,它们“又让马儿跑,却又不让马儿吃草”——向社区下达工作任务却不提供经费,而这些工作任务社区党组织又不能拒绝,于是进一步加重了社区党组织的经费紧张状况。三是由于掌握的经济资源短缺,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党组织本身的创收空间十分有限,有的可以靠对外出租房屋获得一些收入,有的则没有任何创收。

第二,人才无比匮乏。人才是工作成功的杠杆和砝码,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需要大批优秀的人才。但现实的问题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较低,许多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当地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而且政治上进步缓慢。这就使得高素质的人才都不愿意到社区工作,造成了社

区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的提升。

第三,党建合力难形成。社区党建工作要搞好,必须将社区内的各种党建资源都整合起来、各个方面的党建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构建起区域性党建新格局,形成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有些地方也在尝试通过建立党建工作协调机构和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去做这项工作,但由于没有一个各方都认可的整合理由,没有探索出一个各方都乐意接受的整合方案,社区内的党建资源和党建力量仍然处于各自为战的分离状态。

(七)社区党组织整合群众利益的难度增大。社区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服务社区群众。要服务好社区群众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善于代表和整合社区群众的利益诉求。但由于当前社区群众利益格局和特点的新变化,使得社区党组织代表和整合群众利益的难度增大。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群众的利益要求不再具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一性,而是越来越具有多样性,不再仅仅满足于经济生活的要求,还涉及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社区群众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显著增强,强制性地让群众去接受和喜欢一样东西越来越不可能;群众对自己利益的实现途径有了更多的选择性,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党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不能作为群众实现其利益的途径;不同人群在社区的聚集,使社区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其群体性特征非常明显;由于居民的复杂性,导致社区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甚至相互冲突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党组织整合群众利益的难度增大,相应的,其为社区群众提供高质量、各方都满意的服务的难度也增大了。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建的基本思路

推进社区党建应该在着力研究和分析上述棘手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出台新举措、设计新路径,切实提高社区党建的整体水平。

(一)创新社区党的组织设置。要按照实现党的工作向有群众的地方延伸、向有社会组织的地方拓展和在人员居住地、聚集地、活动地建立党组织的要求,从有利于加强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有利于对社区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社区党的工作的需要出发,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和形势及时创新社区党的组织设置,做到“社区建设推进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哪里就要相应地建立党组织”。第一,按照“一社区一党组织”的要求,在社区的建立和调整、在城郊村改居的过程中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及时将党员增加后的社区党支部扩建为党总支、社区党总支扩建为社区党委。同时,还要着力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一体化设置的模式。第二,推行社区党的组织网络化设置,完善“一栋楼一个党支部、一个单元一个党小组”的楼宇党建模式,支持社区内的“两新”组织、改制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依托居民楼、商务楼、自由市场、工业园区、商业街、各种商会、在社区进行的工程施工项目等载体探索“支部建在楼里、支部建在自由市场上、支部建在园区内、支部建在商业街上、支部建在工程项目上”的党组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的设置模式。对于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设立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员联络服务站等形式,先期开展党的工作。

(二)探索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模式。社区中的党员在构成上包括了在职党员、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应该采取不同的模式。第一,在职党员。对在职党员应坚持党员所在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组织管理依托条、活动管理依托块”,建立社区和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双接纳、双管理、双考评”的双向管理制度。建立社区在职党员服务中心、联络站,引导在职党员自觉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定期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展志愿服务。实行在职党员个人身份、专长爱好、服务承诺和为民办事公开公示制度,在职党员单位对其民主评议结果、提拔重用决定、先进模范认定都要在社区党员群众中征求意见。第二,退休党员。退休党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助手。社区党组织要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对他们实行规范化的直接管理,在思想上、生活上多关心爱护。同时,社区党组织要引导退休党员根据各自爱好专长和身体状况参加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体育和科普活动,引导他们发挥余热关心帮助下一代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资源和社会关系为社区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使他们真正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值。第三,流动党员。对社区流动党员要建立“流出地党组织为主组建、流入地党组织为主管理”的双向管理模式,加强党员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沟通协调,明确社区党组织、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入社区管辖区域内流动党员的管理权限。要通过在社区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流动党员联络站、流动党员之家等机构为流动党员安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形式建立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机制,使他们“政治思想不掉队、组织活动不断线、理论学习不断档”。要通过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我为社区作贡献”、“社区是我第二故乡”等活动,探索社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第四,下岗失业党员。对社区下岗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要依托在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建立的下岗失业党员临时党支部进行。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对下岗失业党员进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和创业等形式,支持鼓励下岗失业党员自强自立,为他们走出困境助一臂之力。第五,“两新”组织党员。对社区“两新”组织中的党员要依托“两新”组织及其上级挂靠单位,探索实行多层次的联合管理,让他们切实增强归属感和党员主体意识,自觉投身于“两新”组织的发展中。

此外,还应该做到:其一,在进行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设岗定责、党员认岗、公示明岗、考核评岗”等程序步骤,确定社区党员的工作岗位、创立社区党员示范岗,对社区党员进行岗位管理。其二,切实做到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党组织引导帮助服务党员、党员帮助服务群众作为管理的基点,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衡量党员教育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

(三)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搞好社区党建离不开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其他驻区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为此,必须将社区内的各种党建资源都充分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第一,确立共建理念。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驻社区各种党组织真正做到“驻在社区、融入社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充分认识到参与社区党建的重要性。第二,探索共建载体。要从社区实际出发,探索符合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特点而又与社区党建要求相契合的共建载体。重点是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

参加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采取小事通报、大事协商等形式共同谋划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第三,开展共建活动。要积极开展以“共谋发展、共同受益、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活动,特别是要重点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搞联合、在党员活动上搞联谊、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搞联抓、在社区公益事业上搞联办、在社区改革发展上搞联建,推动社区党建资源的整合和发挥更大效益。第四,创设共建制度。要从制度安排上建立驻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具体办法、渠道和测评体系,构筑驻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体制机制。第五,构筑共建格局。党章规定: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推进社区党建的新发展,应该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着力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

(四)构建社区党建支持保障系统。这里从人才支持保障、经费支持保障、领导支持保障三个方面谈一下社区党建的支持保障系统构建问题。

1.人才支持保障。社区党建开展离不开人才支持保障。为此,必须创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改革社区选人用人机制,按照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结构优的要求,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社区党建工作。一是扩大选人用人渠道。要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从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党员中选聘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热爱社区工作的人才充实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将那些政治思想水平高、群众满意认可、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优秀同志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着力解决社区党组织成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年龄偏大的问题。同时,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把其中一些比较优秀的干部通过分流、下派、挂职、兼职等渠道,充实到社区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聘请一些从领导岗位、学术岗位、技术岗位上退下来的、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担任兼职党务干部,实行专职党务干部挂牌上岗,推进社区党务干部的职业化建设。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党校干校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国家出资、定向培养的办法建立对社区党务干部的省、市、区、街四级培训网络,通过“走出去”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亲身体验、“请进来”传经颂道、开展研讨等形式加大对社区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四是抓好班子建设。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两推直选”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成员和社区居委会委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办法。对于没有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社区,也可以在上级党委的主持下面向社会公开考选社区党组织书记。

2.经费支持保障。保障社区党建工作必要的经费支持,可以采取上级财政拨一点、社区所在街道出一点、社区自己筹一点、驻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来解决。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也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在不损害公益原则的前提下自力更生地搞好创收。

3.领导支持保障。各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同志要全力支持社区党建,把社区党建当作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大事来抓,树立“不抓社区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的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把社区党建纳入基层党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之中,科学决策、统筹谋划、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五)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质量。社区党建的实质是要打牢党在城市工作中的群众基础。这就必须突出服务功能,着眼于为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使社区党建切实做到服务群众、融入社会、凝聚人心。为此,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质量。

第一,整合群众需求。城市社区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群众需求、社情民意、社会矛盾集中反映的地方,是群众脉搏跳动剧烈的地方。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好服务功能,就必须在社区公共利益的框架内,整合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协调不同的利益矛盾、寻找各个利益群体的共同点,将社区全体群众凝结成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切实了解社区群众究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有效把握、协调和整合社区群众和利益群体的需求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将群众需要的满足融入社区党建之中,并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社区党组织服务质量和建设成效的尺度,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第二,拓展服务内容。社区党组织在把握社区群众利益需要的基础上,要根据时代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服务群众的内容。基本的方向是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表面向深层推进。具体说来:要从提供单一的经济帮扶向同时提供思想帮扶、政治引导、文化引领、精神提升、社会融入的方向发展,要从单一的进行纠纷解决向建立根除纠纷长效机制和构建和谐社区的方向发展,要从单一的面向全体居民的宏观服务同时向进楼入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向弱势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特别服务的方向发展,要从单纯的提供一时帮助转向提供致富门路,从单纯地“送白菜”到“送白菜种子”。

第三,创新服务体系。应从社区实际出发,构建起囊括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医疗、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劳动就业、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在内的覆盖社区生活各个领域的服务网络;构筑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救助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导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支持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各个群体通过政府资助、企业赞助、自愿有偿和无偿服务的形式开展面向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困难群众、流动人员的便民服务、福利服务、维权服务、互利双赢服务。

第四,转变服务作风。切实改变“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的机关化、官僚化服务作风,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做到理解人、看重人、尊重人、温暖人,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以社区群众“希望而来、满意而归”作为服务作风建设的尺度。

第五,建立服务群众考评机制。有效的考核评价是推动社区党组织提升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要切实建立上级党组织考核、社区群众考核、驻区单位考核、社会舆论评价等相结合的服务考核评价机制,使社区群众从周到的服务中去判定党组织的工作业绩,真正从内心接纳和认可社区党建工作。

(六)着力推进新兴农村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发展由城市向乡村延伸,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重要趋向。在新兴农村社区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新兴农村社区党建已经成为社区党建的重要范畴。新兴农村社区党建在模式选择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一是在以原有村庄为基础、将村庄改造成为社区的,社区党建延续原有的农村党建模式;二是在地缘相邻、产业相近的强村兼并弱村基础上组建的农村社区,其社区党建模式由以强村为主组建的联合社区党组织领导协调开展党建工作;三是在以乡镇原有“管区”为基础组建的大型农村社区中,成立由原管区书记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管区各个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的联合党组织,对辖区村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辖区村党组织书记要按照分组排班顺序到社区驻地定点办公。

总之,虽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棘手问题,但应该肯定社区党建空间广阔、前景光明、潜力巨大,推进社区党建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坚定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建的基本态势,从总体上认清形势、吃准问题、规划设计好发展蓝图,继续有领导、有步骤地将社区党建推向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王 慧

党建工作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党建;创新;高职院校;党员发展;时代性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科技文化的不断提升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的职责。而党员发展以及培养工作是高校的重点工作,高职院校的党政要点都对高校基础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党员队伍新鲜血液的主要来源,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对于党的建设永葆青春、具有先进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是工作发展的新生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力量来源,是改革发展的星星之火,因此基层党建创新工作迫在眉睫。

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的精神,切实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道德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促使大学生能够“成人、成长、成才”,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充实党员新鲜血液。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也应适应时代特点,弘扬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各项创新工作,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党员先进人才,这对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创新要求。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体制,但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改革工作呢?针对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创新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一下关于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

一、时代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挑战

1.发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的大部分成员是在校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都是青年一代,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特定情况,一般在校期间只有二到三年,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只有以及早发现与注重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发展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才能提升青年学生党员的思想,塑造全面发展的党员人才,为党组织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另一个特点是学生党员在大二时才会进入发展阶段,大三阶段又面临实习、就业、毕业等问题,因此学生党员转正后再教育也是一个问题。

2.发展新党员,确保党员质量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深入贯彻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党员发展的要求,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党员质量,不得“带病入党”。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更应该贯彻中央方针,做好发展的正常有序,严把质量观,是在为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继承人,唯有新鲜正能量的血液加入,才能提高整个党的发展以及确保高度的党性。保持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的纯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更加重要。这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做好基层党组织的认识以及检查工作,时刻做好各项基层组织工作,防微杜渐。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不良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完整性。

3.做好基层党组织的三严三实工作

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上,切实结合中央提出的“三严三实”工作,确实做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从而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发展。在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中吸收新成员,发展和培养党员,起到地基工程的作用。因此,应遵循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完善工作机制,以学生支部为主体,以党员培训教育为重点,培养和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优秀党员,充实党建发展,使党的队伍扩大,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二、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属于最后批次的录取学生,大部分学生存在主动性不够的问题,在学习上没有自觉性,总体来说素质不高,因此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需要严格把握“入口关”。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很多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沾染上不正之风,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行为、心理上不再单纯,存在社会化因素。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党动机上,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深入考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端正其入党动机。对于考察中发现的党员和党的干部中存在问题的人进行教育,并定期进行观察考核,对仍不悔悟和改正的人,则要按照党章严肃处理,切实整治好党的基层党组织的内部问题,把好入口关、教育关、考察关、处理关等。

2.基层党组织的示范作用较弱

基层党组织具有着先锋作用,而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员是广大的学生党员,而由于学生的党性较弱,有些学生会认为入了党就完成了自我价值的体现,开始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因此就存在示范作用差、榜样性弱的特点。

在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期发展中,存在着很多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缺乏党建工作的创新精神,也促使很多党员存在自我满足的状态,因此不能发挥示范作用,意识淡薄,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

3.党员发展的数量减少

结合中央文件,高职院校的党员发展数量也开始减少,从原有的“优秀化”到如今的“精英化”,学生党员的规模发展趋于高要求、高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的迫切性就更加急切,容易出现入党动机不纯、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基层党组织更要做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引导学生,用实践培养学生,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建设,开展创新活动方式

1.利用网络新技术,创新党建活动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一轮科技浪潮。如今,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主流动向,体现着传播方式多样、快速、覆盖面广、自由开放、言论广开等特点,网络传播的出现与推崇,标志着时代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因此,基层党建工作也应该大力发展网络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建立起QQ群、微博、博客、微信等交流主流群体,使得党建工作从原有的“纸质化”“书面化”转化为“信息化”“科技化”。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着的,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也正面临着这一严峻情况,其中包括网络信息真实性的过滤、网络发言的自由性、舆论导向等问题。因此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建立起一支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具有较强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的网络党建工作人员,有效引导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

全力推进“网络党建”,为党建工作打造新平台,为党建工作拓展新阵地。党建工作要能够随时掌握党员的学习工作、思想动态等情况,并针对党员的问题及时作答,做到有的放矢。这要求发挥网络新阵地的有效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灌输”向“交流”的转变。

2.发挥创新思维,有效推进基层党建活动的发展

面对原有一成不变的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创新才是出路。为了更好地加强党员工作,发展更优秀的党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就要不断创新,不断交流,学习先进,不断进取。

党员活动是党建工作的形象代言人和活名片,是对党的政策方针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因此,每次党建活动的开展,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加强活动能力,做好党的代言人,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奉献自我。在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的活动上,可发挥年轻党员的聪明才智,比如可开展党员团队性素质建设、革命路线的再次探索、下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等各式各样的创新活动,使其真正参与到其中,使活动办得更有创意、有新意,从以往单一的开会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展更多创新的学习方式,发挥每位党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使党建工作的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力求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并能做到以老带新,形成优良传承。

3.树立模范典型事例,弘扬正能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可用人才,是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榜样力量。这需要通过典型事例的弘扬学习,来巩固党员的思想觉悟,加强道德建设,促使基层党建工作从根本上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榜样作用。在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中,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发展模式,给学生党员树立典型榜样,是为了让学生党员更加了解党员的职责,有助于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所在,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而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担都迫使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实现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青春,也为党输送优秀的党员来开展党的事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针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特点,高职院校要创新党建体制,使基层党建组织更加系统化、有序化、正常化,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培养党员的沃土。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要求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者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进取的精神,敢于尝试,勇于探索,找到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康民.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08(18).

[2]陈丹.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1).

[3]尹春艳,刘海娟,温颖娜.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党史文苑,2010(8).

[4]普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5]庄秋琴.关于创建民办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

[6]唐佳海,宋元林.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特点、现状与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7]甘燕玲.高校党建工作中先进性建设的挑战和思考[J].经济师,2012(5).

[8]夏本翠,郑喜姣.办好学院二级党校的探索研究——基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党建工作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办学内涵、领导体制和教师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以及目前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点要加强院系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服务理念、深化凝聚力工程、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注重兼职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完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师党建;有效途径

章编号:1008-4096(2009)03-0092-0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时期推进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当前,受经济社会转型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教师党员和院系党组织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和教师党员的特点,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进教师党建工作,发扬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高校院系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新时期高校教师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办学内涵、领导体制和教师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

1.高校办学内涵的变化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并且高校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政府、企业等向高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丰富的物质资源。这就要求高校既能适应高科技前沿领域的需要开展原创性研究,又能提供人民大众需要的应用性成果;既能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求学期望,又能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领导体制的变化

为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需要,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实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校长负责制,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转变,院系基层组织也实现了党的直接领导——院长负责制,到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体制变化。

3.教师党员队伍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教师党员大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和学校的建设发展,关爱学生,有事业的更高追求,是教学科研管理岗位的骨干;他们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和学科背景更高,他们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有的在国外著名大学留学过,有的与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和其他高校有着广泛的联系,有的集教授、博导、公司经理、法人代表和党员于一身。在信息网络时代,受国内外文化思潮的影响,教师党员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二、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1.对院系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体制认识的误区

有的院系书记认为既然行政工作是由院长负责,对本单位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主动参与精神不强,不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决定的执行情况,不加强监督和检查,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心中无数,发言的质量不高,长此以往,党组织在院系核心作用不突出。有的没有处理好主动参与讨论、决定和一切说了算的关系,认为院长(系主任)和书记都是院系的主要负责人,是同级关系,书记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诚心诚意的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的开展工作,造成无原则的纠纷和内耗,党政之间的不团结,没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了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

2.教师党支部设置单一,支部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支部书记积极性差

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都建在教研室,没有把党的工作向学科团队、重大项目组、重点实验室等最活跃、最具创新力的组织单元拓展;由于高校党费留存较少,向院系党总支下拔的党费更少,党支部活动经费严重缺乏,不足以满足党总支、党支部活动开销,支部活动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高校院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多数由教师或教研室主任兼任,没有相应的政策待遇,如工作量减免或补贴,本人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及行政工作,无心顾及党支部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

3.党员个人目标要求与党组织的向心力之间出现了落差

一方面,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主要以宣读或学习党的文件精神为主,内容单调,形式较为呆板,互动性不强,对教师党员来说缺乏吸引力,学习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学校采取以业绩考核为主体的岗位聘任工作制,管理重心下移,把若干任务目标细化到学院、教研室和教师个人,教师党员必须具备岗位技能、创新意识和为人师表的素质,又要完成自己对应的工作量,并要更多地在公益和群体工作中付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师党员工作压力大增;还有一方面,在开放的社会和变革的机制,使党员教师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理性,部分教师党员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不只是简单接受,对组织的信赖和对权威的服从意识明显减弱;这三方面因素使党员个人目标要求与党组织的向心力之间出现了落差。

4.对青年教师党员发展重视不够

院系党组织对在校学生的培养教育非常重视,但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吸收“新鲜血液”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认为青年教师都是高学历,硕士或博士毕业,在长期的学历教育过程中都没有入党的愿望或愿望不强,那么在政治追求上也再很难改进和提高了,不主动与青年教师谈心、交流,在培养与教育工作方面力度不大。各种民主党派逐渐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做为发展的重点,民主党派不但吸收青年教师入党程度比较简单,培养考察过程比较短,而且民主党派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这些因素对青年教师吸引力较大。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1.观念创新是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发展和完善的前提

没有观念的创新,就没有改革30年伟大建设成就的取得。就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来说,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内容、机制等方面真正的创新和进步。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创新,首先应体现在观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大胆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同时善于从多角度、深层次考虑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2.机制创新是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发展和完善的关键

教师党建工作中的机制创新包括健全考查机制,健全培训机制,健全责任机制。创新载体,寻找突破口,从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合理设置党支部、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发挥教师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内容创新是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内容创新是指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高校培养人才的实际,不断给教师党建充实新内容,使之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必须贯彻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战略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加强院系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组织服务理念、深化凝聚力工程、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注重兼职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完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关系,抓住关键,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教师党建建设,为促进高校党建又好又快发展,为努力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加强院系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一是学校党委要把院系领导班子配强配好。按照科学发展观体系,制定符合高校特点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法,真正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人选拔到院系班子领导岗位。二是发挥院系“中心组”学习功能。院系领导班子要通过中心组学习,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理论素养,为开展重大事件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思想保障。三是加强班子民主建设,形成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班子成员在思想上沟通,工作上商量,在具体职能分工上,要主次分明,做到分工不分家,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密切配合,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工作。党总支要正确处理好与院(系)行政的关系,要从思想上明确,党与行政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党总支是院(系)的政治核心和团结核心,院(系)行政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等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工作。党与院(系)行政在实际工作中应有分有合,在“体制”上分,在“关系”上合。四是加强班子议事制度建设。院系党政一把手带头要讲制度,班子内的大事,要通过党政联席会解决。上会前,党政一把手要做到“三个沟通”:一是研究重大问题与班子成员沟通,取得共识;二是决策前与班子主要成员先沟通,确定基调;三是一时拿不准的问题与有关方面反复沟通,全面权衡。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认识,增强班子整体民主意识,使党政班子团结战斗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2.强化党组织服务理念,深化凝聚力工程

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当前,在强调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提倡服务和关怀,一是有利于党的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树立新型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二是有利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凝聚党心、民心,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优化发展环境;三是通过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把方方面面的人才聚集起来,把上上下下的积极性调动真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来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作为院系党总支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就是坚持为党支部服务、为党员服务、为师生服务的“三个服务”制度。为党支部服务的主要方向、指导工作、整合资源、提供信息和物质支持,了解基层,倾听基层,体谅基层,帮助基层,积极探索建立为党支部活动“造血”和“供血”的机制和途径;为党员服务主要是关心党员,特别是青年教师党员的思想进步、成长成才和生活状况搭建参与党的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舞台,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为师生服务主要是创造一个和谐、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使广大教师在亲身的体验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感受到在大家庭的温暖。

结合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针对工作实际,把党管干部与党管人才有机结合。加强和改进中青年在教师特别是学科代头人和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深入中青年教师中,采取政治上正确引导、业务上热情指导、生活上热心关照的方式,激发中青年教师的政治热情,促使他们向党靠拢,及早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把人才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教学型、科研型、管理型的多面手,用“成就感”凝聚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学有所成,事有所成,业有所成。

3.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注重兼职党支部书记的培养

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一是要改进教师党支部设置,在教研室党支部的基础上,把教师党支部建设向学科团队、重大项目组、重点实验室等最活跃、最具创新力的组织单元拓展;二是明确党总支、党支部的职责分工,根据职责要求积极参与本党支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重要事项讨论决定,把党支部“虚”岗做实,有助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

注重兼职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选配到岗位上来,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我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一方面应对他们加强正面引导,提倡无私奉献,以期做好党务工作;另一方面还注意加强兼职教师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领导艺术;还有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对基层一线的党务工作者给予相应的经济收入的关注或政策倾斜,以减轻他们的的后顾之忧,这不仅体现组织的关心,而且是真真切切的服务。这样的结果必然是鼓励中青年同志重视党务工作,热心党务工作,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起到强化责任心,促进工作的作用,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党建工作的发展。4.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必须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党员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需要专、兼职党务干部结合本单位实际,改进组织生活内容和工作方式,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宣传或讲解,也可以在网上设置党建专栏,开办学习园地、宣传表彰先进典型等栏目,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开展组织生活中,一定要改变过去单纯的学文件、读报纸的习惯作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把活动做“活”。“走出去”就是走出校门参观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伟大成就,从参观中体验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大好形势,从考察中感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绩;“请进来”就是邀请与院系专业对口的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讲座,介绍本学科、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研究,使广大教师党员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党的教育和领导。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使教师党支部前进有方向、团结有核心、和谐有基础。

5.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

一要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把本单位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融入支部的目标管理体系,以教学、科研、体制改革和业务工作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支部的工作。二要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用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体系对党支部建设做出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分析,达到党支部评估和建设的目的。三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年度考核直接与支部书记工作挂钩,通过表彰、进修、给予物质奖励等激励形式,给支部书记一个良性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必须明确的是,给书记以待遇,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刺激,而是对支部书记工作的承认,也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强化。还必须在进行严格考核的基础上予以兑现。

参考文献:

[1] 韩建民,张玲.创新发展思路,增强高校院系党组织的服务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

[2] 田道敏.论高校党的执教兴校能力建设的发展及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

[3] 李玲娣,张琦.关于新时期高校教师党建的深层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

[4] 王利福.高校院(系)党政班子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

(责任编辑:兰桂杰)

上一篇:学校党建论文下一篇: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