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2023-03-18

初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

对于德育的定义,历来观点各异。大德育观认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即德育,这是社会学的德育观;小德育观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这是伦理学的德育观;教育界认为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本文采用第三种定义。

现行初中德育体系强调班主任单兵作战,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不断弱化。此处,非班主任教师就是指班主任以外的科任教师。笔者从十几年的德育实践出发,总结了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的表现、成因及破解策略。

一、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一)教学过程重智轻德

很多非班主任教师已经从传统的教育轨道上跑偏,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分数、成绩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德育已经从课堂教学中被人为地分离出来,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淡出了非班主任教师的视线。

(二)时间投入严重不足

大凡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的人都明白,非班主任教师除了上课时间外,一般都不去或很少去教室。偶尔去教室,基本上也是布置或催要作业。真正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德育的非班主任教师,为数不多。从这一点上来看,在学生德育时间的投入方面,非班主任教师显然无法与班主任相提并论。

(三)处理问题瞻前顾后

稍作留意就会发现,工作中,面对同样的德育问题,不同的人反应不同。班主任一般都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对策,并切实调动一切有利于德育问题解决的资源,及时而深刻地开展德育工作。非班主任教师则可能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甚至会“冷处理”到“化为乌有”。

二、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的成因

(一)德育地位遭到削弱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德育为先的主张也为广大师生所认可,但由于高考制度还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唯分数论仍占绝对市场,中考制度也就无法完全摆脱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致使德育在初中教育实践中的地位遭到事实上的削弱。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虽然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分,甚至校本课程还一度成了各校“特色”,但潜下身去,我们就不难发现,国家课程的绝对权威地位不容更改,其设置统一、类别单一、要求划一的特点就必然形成“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格局,并最终导致升学模式的整齐划一。这也就必然带来教学理念的偏颇——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升学轻生活,学校演化成了只注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中考实战训练营”。

现在,衡量学校好坏的一个核心指标仍然是升学率,现实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倡导教师认真搞课改,但最终考核的是教师的教学成绩。这种与名利息息相关的考核机制,必然使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必然使教师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方面思考问题、组织教学。久而久之,流变为考试考什么,上课就上什么。就连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也难抵应试压力,最终加入应试洪流而置德育于不顾。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的德育方向迷失了,教师的德育观念淡化了,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也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二)制度执行步入误区

德育问题历来都是教育界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过一系列的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必须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这表明我们国家和政府对德育问题相当重视,同时也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工作真正到了学校操作的层面,往往就会出现制度理解上的误区,特别是德育的承担主体。一般学校在制定德育制度的时候,往往会把担子主要压给班主任,使班主任几乎发挥德育的全部职能,而非班主任教师在制度上主要被界定为承担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这样就会促使他们不能主动承担德育教化职能。

(三)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思想认识决定行为结果。绝大部分班主任,都会主观地认为自己是班级的核心管理者,是德育工作的首席,凡事必须亲力亲为。于是,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下意识地排斥非班主任教师的参与。非班主任教师则集中力量去抓学科成绩,认为自己在德育方面没有责任,把德育职能从自己的教育职能中抹杀了,结果造成学校德育与智育“两张皮”的现象。非班主任对自己德育职能定位的偏差,直接导致生活中出现了“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纯粹的“教师”。

教师思想认识的偏差,导致德育职能履行的偏颇,形成错误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必然产生思想认识的偏差。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潜意识里“只认班主任,不认科任教师”。他们认为只有班主任和德育处才有权利教育他们,科任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查作业,别的事与他们无关。假如有非班主任教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也会表面接受教育,事后仍我行我素。

学生认识如此,家长的认识又如何呢?家长的思想认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家长都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特别是子女思想品德的发展,但由于家长文化素养、岗位职业、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方面,水平难免参差不齐。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家长与教师交流首选班主任而非科任教师,因为他们一致认为班主任才是孩子在校园里的“家长”,科任教师只管教学。

教师、学生、家长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更使非班主任教师主观上轻视德育工作。

(四)专业技能亟待加强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做好相应的专业工作。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师范院校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在校师范生除学习本专业学科知识以外,接受到的更多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教育。经过几年的学习,师范生也认识到学校教育中德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真正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训,还是一块短板。师范生毕业后,上岗前通常都会参加一些新教师岗前培训,但培训形式有一定的局限,大多数是采用讲座的形式,内容上也偏重理论,缺少模拟训练,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能培训,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上岗后,部分新教师有幸被选中担任班主任,才在现实的德育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再经过三年五载的历练,才具备一定的德育技能。而大部分的新教师则步入了非班主任教师的行列,从此基本上与德育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无缘。单位在安排德育技能培训时,更多的是考虑向一线班主任和德育管理人员倾斜。这也是导致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的重要原因。面向全员的德育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模式亟待形成,德育资源共享体系亟须构建。

三、强化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的策略

(一)正本清源提高德育地位

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的弱化是与德育地位遭到削弱这个大背景密不可分的,所以提高德育地位是当务之急。

高考制度的改革将成为德育地位提升的核心要素,只有高考指挥棒变了,中考才能跳出藩篱,唯分至上的理论才能从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回复到应有的权重和份额,德育在初中教育实践中的地位才会有所改观。笔者认为改革应该更多地关注全人的发展,而不能把人物化,变成得分的机器和升学的工具,变成千人一面的工业产品。

除了高考制度的改革外,评价机制也应该改革。评价一所学校,不能把分数与升学率作为唯一指标,而应该通盘考虑构成质量体系的诸要素,德、智、体、美都应该得到观照。不是说你考了多少个重点、多少个状元,你就是名校,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评价教师也应该如此,不是说你的均分高、优秀率高、合格率高、低分率低,你就是优秀的教师。关键是看你培养了多少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学校才能静下心来做真教育,教师才能潜下身去搞真教改,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真切切的落实,德育的地位才能得到正名。

(二)回归本真走出制度误区

无论是制度的制定者还是执行者,都应该抱着一颗尊重规律的心,努力回归本真。从制度层面为班主任减压、松绑,为非班主任教师参与德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他们德育职能的正常发挥提供制度保障。

笔者从自己的班级实验和德育实践出发,认为学校在制定德育制度的时候,应注重体现全员德育的思想,不能把德育定位为班主任的专门工作,非班主任教师的德育职责也应该有明确的要求,使他们能主动承担起德育教化的职能,而不能扮演“只会教书,不管育人”的角色。笔者所在学校为每个班级专门设置了助理班主任一职,为各年级部增设了辅导员岗位,努力壮大德育管理团队,旨在引导非班主任教师增强德育职能意识。

此外,德育导师制的建立,也使师生关系从传统的“人—物”关系向“人—人”关系转变。全体教师和班级德育之间的“捆绑式”评价制度业已形成,班级德育工作也已从班主任负责制向全体科任教师团队负责制转变。非班主任教师的德育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员德育的氛围也日趋形成。

(三)多措并举实现思想纠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拨正了,德育工作的难题将迎刃而解。首先应该对班主任的思想进行纠偏,他们之所以会主观地认为自己是班级德育的唯一责任人,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学校可以利用各类德育平台,引导班主任明确自己是班级德育的“头羊”“首席”,而非“一把手”“家长”。其次,可以通过读书、讲坛等方式,把非班主任教师从异化的德育观念中解放出来,使之明确,德育不是教学的附带品,德育与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德育不只是班主任与德育处的事,非班主任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应发挥自己应有的德育职能。笔者所在学校实行的“首见责任制”对于非班主任教师的思想纠偏有显著的效果。再次,对于学生,学校可以利用德育管理制度来提升非班主任教师的德育管理威信,用制度让学生理解所有科任老师都有德育管理的权利与义务。笔者所在学校每年举行的教师节感谢师恩系列德育活动,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所有科任老师的感恩意识,这也为非班主任教师发挥德育职能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最后,对于家长,可以利用家长会、家校通以及家教讲坛等形式,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和信息互换,让家长理解学校德育是全员负责制。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千师进万家”活动,全员参与,让家长改变传统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非班主任教师也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力量。

(四)双管齐下强化专业技能

从事一个领域的专业工作,就必须有该领域的专业技能,德育也不例外。鉴于师范院校学生培养“厚师德,薄师能”的现状,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在注重师德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强化学生德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世界观很重要,方法论也不可偏废。因为师范毕业后,工作职责中本身就有对德育技能的要求,而且对班主任的要求更高。如果大学期间学过、训练过,工作后还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大学期间学得很少,而且还缺乏训练,工作后恐怕“摸着石头也过不了河”。

针对科任教师德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先天不足的现状,笔者根据本单位的实践和个人思考,认为要想强化非班主任教师的德育职能并最终达到全员德育的境界,必须消除德育管理过程中的短板现象,通过不同层级与范围的德育培训来补充营养。要实现德育培训资源的全员化、最大化和共享化,让非班主任教师也能享受以往只有班主任和德育管理人员独享的德育资源,让他们在“后天”的学习、培训中增加知识、增强技能、增长才干,并最终为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期望通过所在学校对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的研究,为现行的德育管理制度调整提供第一手素材,对非班主任教师的德育心理进行纠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育实践,改变当下初中德育教育的高耗低效、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的局面。在这些方面我们研究团队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此项工作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还需要更彻底的实践与更深刻的思考。当然,现状的改变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相信通过广大教育人的共同努力,全员德育的美好理想一定会实现。

责任编辑:丁伟红

初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与质量会完全受到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的影响,这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较为深刻、长久的影响。数学观是指教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观点、态度、看法的综合,也是决定数学教师如何认识数学,其中包括什么是数学、数学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数学这门学科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能够为其它学科提供方法、思想、语言,所以教师要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观;教育观

初中数学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才能够在数学工作中不断地突破自己、创新教学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创设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樹立正确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需要站在数学教育工作的前沿,成为数学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观念决定着行动,笔者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积极接受家长、学校、新课程的不同要求,树立积极地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望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初中生数学教师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数学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还存在很多不足,很多教师认为自身的工作职责就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没有意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人生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教师需要拥有宏观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比如,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要让学生拥有数学应用意识,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当前初中教师对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的认知程度不同,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是围绕数学知识、升学考试来展开教学,很少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但是这样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知与学习的态度。

二、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教学数学观的相关建议

1.拥有正确的数学教学活动观点。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拥有良好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首先需要拥有正确的数学教学活动观点与看法,其中包括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而这些都是初中生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需要倡导与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数学教学观点,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双基”与“三大能力”的数学教学目标,其中“双基”指的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基本技能,“三大能力”指的是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双基”与“三大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掌握重点数学知识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必要技能等,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看待社会、分析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让自然、社会、数学之间拥有密切的联系,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数学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2.正确对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关系。

很多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善于把自己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导致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针对以上教学问题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合理对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对学生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时候,很多数学教师都认为这堂客主要是技能训练课,采用“教、记、练”的形势来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虽然教学效果不错,但是学生却对所学数学知识没有深刻的理解与记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融思想方法、知识技能、实际生活案例为一体来开展《有理数加法》的相关教学,比如,设定以下教学情境:用刘翔的案例来启发学生,刘翔在东西方向的跑道中训练,假设东向是正,西向是负,提出问题刘翔第一次向着东面的方向跑20米,第二次向着东面的方向跑60米,回答刘翔最终的位置。这倒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列式的方式来回答,并且运用数轴来求得数学结果,把同号与异号两个数之间的加法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的形势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并且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

3.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

初中数学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能够升华学生的数学思维,长久地坚持把数学知识作为背景,拥有优秀的数学思想与能力,走入数学的殿堂,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比如,在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分类数学思想、化归思想方法来寻找解题思路,帮助自己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可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此时学生的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为算术中的加法与减法,而有理数的加法需要在负数的基础上开展运算,可以分为两步展开学习,首选需要确定数学符号,然后再相加减绝对值,这实际上是把初中数学知识转化成小学的算术运算,让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来完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加深对新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其中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是相互联系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能够充分展现出自我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机会,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反思、学习,与学生之间共同构建智慧、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艳.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彭艳贵.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的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

初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阶段;有效策略

引言

初中教师要想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实际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授课,推动整个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展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当然,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要及时地去引导,从而让其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丰富物理教学活动形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讲解的內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和被动参与相比,主动学习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容易令人满意。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且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初步掌握何为运动,并知道如何去测量平均速度等。当然,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够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快乐且健康地成长。领悟到物理学科的奥妙之处才会热爱物理,也才会主动配合教师积极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既能够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也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且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

物理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知识点过于抽象化和复杂化,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作用,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倘若教学方向偏离学生实际生活,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还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正所谓“物理往往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更应该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来推动教学活动有序展开。现如今,生活化教学也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主要是指列举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里的资源来辅助教学,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将知识点具象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吃力,反而觉得简单,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本章节内容,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温度、融化以及凝固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掌握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物理成绩,让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进一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为其后续物理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三、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点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及思维方式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更加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来进行教育指导,以便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它有助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其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探讨,能够快速掌握质量与密度相关的知识点,也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都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不断提高其物理学习自信心,让其能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掌握重难点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推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三、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具体包括:(1)教师在原有初中物理教材、纸质复习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互联网+”的相关图片或微视频等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内容,达到文字、图、声音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2)由于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短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及内容方面,除了原有的理论课堂授课、语言描述的“黑板实验”、演示实验外,增加国内知名中学制作的模拟仿真实验、实验动画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内容,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地补充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学习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3)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标准方面,除了正常的纸质考试、小测验外,增加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测评方式,方便教师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以便教师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4)建设基于5G技术的计算机网络设施,提高师生计算机配比并适当增加学校多媒体教室,方便学生使用。(5)建设包含学习资源上传/下载、在线学习、学习互动、知识测评、成绩评定、友情链接等多个模块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育平台管理系统,为初中物理的教学改革提供信息化保障。

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仍旧隐藏着一些问题,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丰富教学活动形式,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成绩,为其后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安铭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9):53.

[2]郑秀玲.巧用微课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刍探[J].成才之路,2019(24):64.

初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问卷调查以积分的方式来分析倦怠度(A、1分;B、2分;C、3分;)。总分在15分以下属于心态平和积极进取的有5人,教龄1~5年;总分在15~30分的有24人,教龄6~15年,有较轻的倦怠倾向;总分在30分、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10人,倦怠倾向较严重。教龄6~15年这一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上有足够的技巧和能力,渴望干出点成绩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往往事与愿违,因此,他们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沮丧感。教龄15年以上的美术教师,不再显露出激情与活力,总爱把过去与现在对比,抱怨自己的工资待遇,教学开始转向机械的反应。

通过总结分析,我认为美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工作负荷因素。农村初中多数是寄宿制学校,教师面临的工作负荷很高。学校把没当班主任的教师都分派到具体的班级当跟班教师,负责坐班、晚自习、值日巡逻等。教师在校每天工作时间达到平均9小时。除管理和教育学生之外,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职称评定及晋级的需要,各类参评活动资料的撰写、继续教育培训也使他们在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承担了额外的工作。美术老师也不例外。

2 待遇问题。美术科是非中考科目,一课时的计量是语文、数学的1/10,周工作时数偏低,所计工作量远远低于其他科目,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师参加各项荣誉的评比;绩效工资的发放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因为大多数美术教师的职称不高,年底也挣不回被扣除的一部分,他们的月收入一般在1500元左右。

3 学生因素。学生因素对所有的教师职业倦息都有显著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大都是处在青春期的独生子女,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脆弱、敏感、逆反心理严重。尤其是学生群体中如早恋、网络成瘾等问题经常使教师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另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给初中教育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对教师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其他工作更易让他感到疲倦。管理学生也成为教师职业压力和倦怠的主要因素。

1 你的学校有多少位教职工?

A 有——位

B 大约——位

C 我不知道

2 你的学校共有多少个学生?

A,有——个

B 大约有——个

C 我不清楚

3 现在的学生相比五年前的学生表现得更:

A 勤奋刻苦

B 一年不如一年

C 自由散漫

4 学生喜欢画画吗?

A 大多数很喜欢

B 大多数不喜欢

C 我不清楚

5 你是如何解决学生学具短缺这一问题的?

A 积极帮助学生解决

B 用其他工具代替

C 没有就不教

6 你现在仍旧热爱美术教师这个职业吗?

A 是

B 不如以前

C 我不想干了

7 你是否觉得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A 不是

B 有时是这样

C 是

8 你有没有觉得组织对你不公?

A 公正

B 有时难免

C 不公

9 领导觉得你美术教学工作意义重大吗?

A 重大

B 可有可无

C 完全多余

10 你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吗?

A 经常有

B 很少有

C 从来没有

11 在评优评先时,你很自信地参与竞争吗?

A 积极参与

B 很少参与

C 没指望干脆不参评

12 在领导批评你时,你是否常常感到难以承受并觉得委屈?

A 从来不会

B 有时会有

C 是

13 你对现行的绩效工资满意吗?

A 满意

B 不太满意

C 非常不满意

14 课余时间我尽量避免和学生接触。

A 从来没有

B 很少如此

C 经常如此

15 你对竞争上岗感到紧张吗?

A 不紧张

B 紧张

C 慌乱

4 美术教师的人际关系因素。同事之间由于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沟通而带来的不良人际关系,正在日益影响着美术教师的情感和工作的进程,成为职业倦怠的另一因素。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分数的追求和以学生分数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并不是在引导我们去学会合作。学校教育中引进的竞争机制、量化管理等,使美术教师聊以自慰的职业稳定性受到威胁,同事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孤立和封闭,美术教师的危机感和无助感日益加剧。

我对缓解美术教师职业倦怠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 立足于本校的人文建设,创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是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才充当社会角色,担当社会职能的。然而。社会往往把教师的职能看得高于其生命发展,习惯于以职业牺牲精神作为教师职业活动的弘扬点,缺少对教师个人利益和生命个体的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美术教师所做的成绩和贡献,组织应给予肯定和绩效兑现,而不应该拿中考成绩去衡量美术教师的业绩,也不应把美术科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如果绩效制度与素质教育匹配不当,将严重地影响美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努力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个人心理问题与其理想、道德有很大关系。一个教师道德高尚,在工作中有理想、有追求,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中就会情绪饱满、乐观。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才能更好地顺应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抓好美术教师自身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理想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才能提高他们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3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作过程就是人际互动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体系,可以降低教师的压力感,缓解职业倦怠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教师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使其工作顺利展开。美术老师也要正确地进行人际比较,多想想别人的处境和困难,这也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4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学校要经常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有益的比赛。如教师乒乓球比赛,以各组为单位的排球、足球比赛等,让教师既强身健体,又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丰富教师们的课余生活。有些老师虽然不会唱歌跳舞,但跟着一起喊喊跳跳,心情也会好起来。

总之,农村美术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多方位、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逐步提升、全方位发展的过程。我们应寻找教师发展的新增长点,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不断“完成”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没有终点的教育之路。

责编 马超勤

初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立“361课堂教学模式”即是“三环(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训练反馈)六步(编导学案——吃透教材,课改的基础;课前预习——打开通道,自主学习;互动展示——还课堂于学生,课改的核心;老师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课后训练——堂清日清,巩固双基;及时反馈——周清月清,不留盲区)一贯穿(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竞争)”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使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让学生分享快乐。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

一是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二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

三是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數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四是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认识到如下几点:

1.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2.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

4.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5.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6.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7.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

8.学生对所学知识未能完全的了解,考试时出现知识盲点;

9.对要求掌握的数学思想不能很好的理解;

10.运算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去括号时的符号问题,正负有理数乘除法的符号问题漏现象严重,运算法则不够熟练。

11.数学思想、识图能力有待加强;

12.答题的规范性需要加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我们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我们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我们,家长就会信任我们,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上一篇:教师示范教育论文下一篇:历史教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