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论文范文

2023-03-11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装置艺术;水墨;生活化;符号化

一、水墨介入装置艺术的发展

装置艺术被称为“现成品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时间、场所中,通过错位、增减、变形、解构、叠加等手段对物品进行改造和组装,并令其产生具有丰富精神文化底蕴的艺术形态。水墨画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绵延了几千年的历史,水墨精神早已根植在国人艺术家的心中。不论是笔法、墨与水之间的相互交融,还是对绘制线条的掌控,以及中锋、侧锋的用笔,顺锋和逆锋的变化,皴擦点染、泼墨挥毫,都能将墨水的变化完美地体现出来。当传统水墨与当代艺术不能很好地融合时,艺术家们开始考虑变革,让水墨介入极具当代意味的装置艺术,大胆创新,将平面空间转换为立体空间,这不仅显示了艺术家们对艺术勇往直前的追求,更突显了艺术家们“激扬笔墨”的决心,并使整个水墨界活跃起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杜尚的作品《泉》标志着水墨开始介入装置艺术,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艺术界开创了一批批独特的水墨装置视角。国内艺术家谷文达的作品《静则生灵》《他×她》,是改革开放以来立体水墨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水墨相关的装置艺术作品背后传递了更多文化性和批判性。徐冰的《天书》《鬼打墙》等作品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作品场面宏大,以书法为元素、以雕塑为呈现形式,标志着水墨正式进入了当代装置艺术,水墨装置艺术逐步形成体系,将中西艺术形式完美地融合起来。王天德的作品保留了水墨的“痕迹”,关于水墨“终结”问题的争论比原来更尖锐、更深刻。谷文达、徐冰、杨诘苍、王天德、张羽、胡又笨等,这一代艺术家自二十世纪以来,就一直活跃在水墨艺术大舞台,由“新文人画”到“实验水墨”,又由“实验水墨”切入当代艺术。可以说,他们这一代艺术家就是我们剖析“水墨与装置”与“当代”关系的一块块“活化石”。在他们身上,我们见证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水墨介入装置艺术的全过程。二十一世纪,人工智能应运而生,“数字水墨”进入人们的视野,又一次将艺术推向了新的阶段,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必将呈现又一番别致风景。

二、水墨介入装置艺术生活化语言分析

(一)题材形式的多样

水墨介入装置艺术的题材表现形式愈加丰富,无论是普通材料的表现形式还是新型工业材料的表达,甚至是抽象的情感材料表达,都能将水墨介入装置艺术,贴近生活,反映当下社会的艺术状态,阐述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小到图钉、别针,甚至是以木材、硬纸板、报纸书籍材料为载体,通过一定构思,将水墨作品通过粘贴、拓裱、重组等方式在三维空间中展现,将装置同水墨予以巧妙的融合,给予作品更丰富的寓意。

1991年,王天德的架上水墨作品展,赋予了中国画“气韵生动”新的诠释。1994年,王南溟的《字球组合》装置作品,将传统意义上的书写创作做成一个一个字球,通过吊挂、播散等方式重新组合,吸引了很多批评家的关注。王天德1996年的三件作品《园系列》《水墨菜单》《水墨橘子》只保留了水墨的“痕迹”。2004年,杨诘苍完成装置艺术《上海滩》,没有了“千层墨”的引子,是较早摆脱“水墨文化情结”的一位教育观念艺术家。2014年,张羽的作品《在马爹利干杯—水墨》,给880只高脚杯灌注了法国的干邑和中国的“一得阁”墨汁,让它们自然蒸发,他剔除了“水”“墨”“宣纸”身上负载的文化内涵,将它们与生活中的物品巧妙地建立联系,通过不同方式的巧妙结合,创造出了很多新奇的效果。

(二)绘画视角的创新

水墨介入装置艺术,将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合二为一,不仅拓宽了创作者的绘画视角,更激发了创作者的绘画激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前卫艺术家,借助装置、行为等形式与途径对水墨语言进行拓展,加上水墨颠覆了传统惯用的题材与构图、笔墨技法的手法,让水墨精神置于空间之中,体现了对三维艺术空间的欣赏。徐冰的《天书》是水墨介入装置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铺天盖地密密麻麻全都是汉字,可能你一个也不认识,这些汉字在徐冰眼里就像山一样,将文字化为工具,为人们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平衡与倾斜的对比,远小近大的视觉感受,带给人无限遐想的同时,更多的是提醒人们对文化保持警惕、审视与反思。谷文达的《静则生灵》《碑林》,把中国传统水墨加入装置艺术中,不同元素之间相互碰撞,更具有歷史感与文化气息。把不属于水墨范畴的元素融入水墨中,揭示了中国文化背景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联系,更具有古代文明和当代文明多重元素融合过程的奇特性和可期待性。

(三)认知思维的革新

水墨介入装置艺术,不仅是形式上的革新,更是认知思维的革新。向原本单调、平面的水墨画注入新的活力,出现了很多新的呈现形式,是认知思维一次又一次突破边界的表现。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冲击打破了圈层效应,诠释了更多的认知效应。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水墨也渐渐和科技融合,衍生出“科技水墨”一词。“科技水墨”概念是首届“水墨现场”台北展博会创办人兼主席许剑龙在介绍时特别提到的。在这个展览中,香港艺术家黄宏达与他发明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水墨艺术家A.I.Gemini联手创作的水墨作品《逸》系列高调亮相。这个水墨山水画系列是传统山水笔墨与计算机运算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将水墨艺术引入一个前所未见的境地。人工智能水墨山水画的正式面世,标志着东方和西方艺术在数位时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水墨文化已迈向全新里程。

现代科技下的人工智能介入艺术,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机械的输出,而是包含对科技的尊重、对笔墨关系深入骨髓的创新。水墨介入装置艺术,不仅提高了艺术生产力,更多的是艺术家通过科技呈现的作品不再是简单的照片滤镜,而是利用图像语义分析技术,通过辨别图像语义的风格使用将一种现有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达到再造系统的目的。它已经不再复制传统艺术风格,而是遵循艺术的“自然”发展逻辑,对未来的艺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很多新水墨作品还使用了动画影像与综合材料,来增加具有水墨特色的表达性和体验感,并且还可以看到很多水墨艺术与现代光电科技相结合的装置艺术作品。水墨装置艺术家大多立足于传统,以水墨为媒介,从全球化视角探索水墨走向当代的可能。科学是探索宇宙的奥秘,艺术是探索感情的奥秘,两者相互结合,不仅能展示当代水墨艺术丰富多彩的发展面貌,引发对中国绘画主体价值的思考研究,更能探索水墨艺术新发展的无限可能。

二十一世纪,人工智能让水墨创作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用新的工具和数字技术探索新的水墨形态,拓宽了水墨艺术的疆域,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体验。面对不同的技术,使用新的工具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更多的技法,让技法如同水一样去滋润和激发精神的显现。

三、水墨介入装置艺术符号化语言解析

艺术作品中每一个细节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传达,每一个符号都表示不一样的内涵。将水墨介入装置艺术中,作品呈现出更加抽象化的趋势,符号化语言的增多或多或少都体现在形式主义或个人主义两大方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任何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都存在对峙和冲突,同时也存在接纳和沟通,文化交流也是一个了解、接纳、兼容与渗透的过程。全球化的浪潮向我们袭来,我们面临着其他国家文化对我们的渗透,但是又不得不紧跟时代的潮流,在坚守我们本土文化的同时,加入新的创作元素,不断扩大水墨符号语言的影响力。具有超前意识的艺术家从面临的生存环境出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主动挖掘水墨装置的表现语言,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创造性地将中国精神注入水墨与装置并进行整合与升华。水墨装置不是拿来主义,也不是单纯的嫁接,既是表现型,又是抽象型,既是水墨精神的拓展,又是西方现代元素的为我所用,脱离了传统水墨的范式束缚,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拓宽了水墨的表现语言范围,为水墨走向当代探索了一条捷径,为水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

水墨介入装置艺术由于不同地域、种族、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颜色和形态所构成的人物和环境形态,以及它们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方式,为创造者提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合适的风格,并将它们融入其中,从而塑造自己的艺术特性。正是这种多重性在很大程度上为水墨装置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一个世界性镜头,使创作者能够看到民族主体的特殊性,以一种自我意识的方式来描绘作品。

四、结语

延绵至今的水墨不断发展,这强大的包容性令人感慨。当今社会不只是强调技法的娴熟、构图的均衡得当,更增加了對现实世界思考的要求。水墨介入装置艺术,拓宽了水墨的媒介和材料,丰富了水墨的表现语言,“数字水墨”的出现和人工智能强强联合,更是激发了水墨的活力,为水墨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也为艺术家建立了新导向、新思路、新内涵等多样的文化观念,使创作活动过程中的流程、表现方式、语言风格等发生了变迁与进步。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装置艺术是表达多种主题景观的重要艺术手段,既可补充又可融合于景观环境之中。为了增强景观装置在户外空间应用的艺术价值,深化所在区域的景观环境内涵。装置艺术设计师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工具和材料赋予景观新的吸引力。在创作过程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断提高装置艺术的各项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从而实现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装置艺术 美学 景观设计

引言

景观装置艺术是将创作者的思维理念融合了装置艺术与公共艺术的设计精蕴赋予在艺术作品中,在设计思想领域对传统的景观装饰进行了美化。装置艺术出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谓是一个新兴的、独特的、具有挑战性的尝试。新尝试下的景观装置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为人们提供交往互动的体验,和谐的融入到整个景观系统中。景观装置空间性、可操作性和参与性的特性是较于其他观赏性景观设备所独有的特点。许多公共区域适合与装置艺术形成交织点创造休闲娱乐空间,既能起到点缀美化环境,又能增强独特的艺术氛围,培养对景观空间的特殊感情。随着相关技术条件的不断提孔在城市环境中特色化的景观空间得到充分发挥,景观装置设计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走向新景观》一书中,俞孔坚教授认为当代艺术的许多流派和风格为创造新景观提供了创新的源泉。事实上,这样的设计视角和方法一直是景观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所注重的焦点他们在每一个艺术活动中汲取所需要的语言形式和创意灵感。在众多的艺术思想和当代流派中,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关注。别样的空间艺术性体验和创新性的景观设施材料为创造新形式的景观装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那些特色的景观装置在城市景观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为城市人们营造出更加多彩多姿的户外空间。

一、设计美学概述

从主观因素考虑,设计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利用创新手段调整对象,合理运用和把控材料及技术手段,符合良好的审美观,将其创造成一种优秀的形式。艺术设计是由人创造实现的,其核心从创造开始,出发点是“人”。设计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满足人的基本审美习惯,达到艺术和技术、实用与美观的统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不断深入,这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加深和丰富,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一)巧妙融合的美学

景观设计与美学的融合是从审美角度出发,具体目标包括:景观的设计理念和工艺制造;项目的具体设计和实际应用;对象的设计形式和创作思维等。这些都源于审美价值的研究。

(二)重视选择功能美

本质上讲,景观装置的实用功能和功能美本身并没有必然联系,但装置的审美评价却会受到实用功能的影响。在审美价值的本质和形态结构上,形态美能够做出明显界定,相对于功能美只能做到相应的界定。但有时功能美亦决定着对审美价值的评价,表现的载体是具有欣赏价值的。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内在功能的错误思想得到有效的纠正,一种关注功能和结构融合的设计风格应运而生。

(三)灵活运用材料美

在社会进步过程中,材料作为现代文明发展的支柱,现代艺术和设计行业都与其息息相关。选择景观装置的形状、颜色、纹理和质感等方面,无不显示出新型材料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特性的材料其本身的性能,采用合适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质的优势。

(四)注重打造装饰美

装饰艺术这种较早的艺术形态,在手工业时代,主要利用物质的自然形状进行小幅度的整改和设计做出装饰外形。工业革命时期,大部分艺术观念在视觉和功能美学上着重研究装饰和装饰物之间的关系。装饰艺术在不断进步,也逐渐在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景观装置设计的发展形式

景观装置艺术是景观艺术和装置艺术两者融合的产物,目的是为人们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即配置室外公共景观设施、提高户外空间利用率和增强使用者的精神体验。其主要侧重考虑空间的构成、情绪的实质化,材质选择的多样化,互动性功能以及可视化表达等方面。

(一)感知方式的融合发展变化

应用独到的方法让受众通过景观装置感知,自然而然地由三维向多维过渡,让设计作品充分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运用艺术手段形成的局面不应该是观众被动地观看,应该让观众主动体会、感觉和理解。不能只依靠观众主观想法和形体互动,应该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所有感官参与到景观装置设计中。那么这就要求设计师需要以特殊的设计手法实现其新的功能,使观众的看法通过装置主动地接受设计的本质想法。

“风神馆”是一座随风奏出美妙声音的声雕塑。设计师利用装置扩大天空变化,令人们可以置身其中听见无声的风。这个设计不需要电力和扩音系统的支持,通过仪器的管弦冲击就能够与风产生巨大的共呜,让人们体验到亲临风中的感觉。人们可以通过抛光不锈钢管感受到天空的變换,一边听着不断变化的风声,一边跟随着视觉的移动欣赏美丽的风景(图1)。

(二)新形式的使用材料与高新科技的结合

景观装置设计中对材料的使用已经从较早的现有实物结合发展到使用高科技材料进行设计展示。设计者运用多种先进材料进行创作,力图使用更加丰富的素材来表达个人思想。

利用新材料和新科技的景观装置设计中最具讨论性的是结构型装置。由于展示作品定位为三个月的临时性城市装置,整体造型是紧凑的网络结构支撑大跨度的轻盈设计,组装方式也比较方便快捷。空间构思源于传统的加泰罗尼亚黏土拱顶造型,将其抽象化改造,结构中使用的材料都是标准化十毫米的小竹片。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三百多年前发生在加泰罗尼亚的一场战争,设计师希望通过这个装置呼吁世界和平,尽量避免或减少战争对人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图2)。

(三)参与方式从关注到互动的转变

较早时期的艺术家一般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各种材料来表达或重现特定的空间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刺激视觉感受实现其自身价值。现阶段的设计师已经把设计重心从早期的视觉冲击力为主的思想转换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上,提高和加强景观的功能性设计逐渐成为打造一个优秀设计的立足点。

这个云朵造型的装置旨在打破单一的视觉观赏性,大胆地设计出互动体验功能,实现人与景观装置相互“交流”。参与者可以置身装置下方,将云朵造型中的众多灯泡安装或拆卸。这种动手参与的互动方式为景观环境创造了一个灯光闪耀的大型云朵装置。云朵的内部材料是由钢材、金属线绳和几千个好坏相间的灯泡组合构成,是将废旧材料运用艺术的手段和视角再利用的创造发明(图3)。

(四)积极创造与众不同的空间形态

艺术通过直观地表达设计主题来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装置艺术有机会出现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设计师的想象得以逐一实现。

一个位于巴塞罗那的海滨小镇有一处“葡萄叶”的景观装置。该設计有效利用地中海的自然光环境,为观赏者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装置整体造型利用仿生设计方法,抽象地设计出半片镂空造型的葡萄叶矗立在广场上。利用阳光投射出上半叶的形状,构成了一片完整的葡萄叶。装置营造的完美画面令人顿感设计师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优秀的景观装置足以改变人与空间的关系,打破人们对场地的认知,从四面八方感受融合一体的环境(图4)。

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整个装置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师关注不同文化和历史环境,不断提升装置艺术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景观装置艺术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结合各种要素和技术,从装置艺术的设计理念中汲取创作灵感,丰富景观空间的体验,提供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环境,满足公众使用和心理需求的景观环境。

三、景观装置艺术的特性

(一)表现性

装置艺术是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蕴含在设计之中,是对城市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及面临问题的体现,通常带有作者的主观思维。与普通的景观设施相比,景观装置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景观装置除了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外在特征,其内在特征更蕴含着深度的内涵。普通的景观造型是“以技咏物”,而景观装置艺术是“借物抒情”。

(二)时效性

由于景观装置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只能呈现出一种短期展览形式,并没有展现出艺术品收藏的长期性特点。在有效时间内实现最大的艺术价值,创造短期的、具有时效性的景观装置作品逐渐成为设计者的创作方向。

(三)创新性

景观装置艺术突破了以往的拿来主义理念,致力于新材料和新形体的探索与开发。从不锈钢材质的抽象雕塑到设计简单的大草坪再到单调的小品设计,人们逐步意识到设计中缺少对整个环境的历史文化继承和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关注。—方面,设计师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地域信息选择主题,有意识地运用以旧述新的表现方式对景观设施进行组合、堆叠和摆放。另—方面,在空间多样性的背景下人们不再局限于选择现有的物品,而是追求以新的材料表现旧的事物。这些都促使探索新型材料和形式得到发展,参与者也从中体验到全新的景观模式,更好地感受并融入环境。

(四)特殊性

景观装置艺术利用材料搭配、组合形式、造型体量等方面,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是令观者保留对公共空间印象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独特的景观设施往往最先令人感受到的是它自身存在的含义。很多景观设施多数注重美化形式却缺失功能性的融合,绿色植被的景观造型布置也呈现出单一化、普遍化、模块化等缺陷。景观装置设计的兴起也凸显出当前城市绿地环境的存在感较弱。一个优秀的景观装置作品会首先影响人们的思想,而后这种影响才会慢慢地融合到整体的环境中。

(五)互动性

景观装置的新媒体艺术形式改变了过去单调的观看模式,实现活跃现场气氛和增强表现效果等目标。有针对性地研发出众多体验性活动设施,主要在于使用者与作品之间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触摸、聆听、观察等不同的娱乐方式,为参与者提供欣赏风景的特殊视角,景观也由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象。景观装置中的交互式设施不仅可以美化装饰环境,也可以设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成为人们的主要活动方式。这种将大众娱乐与艺术作品相互融合的形式才是公共空间的真正价值所在。总结

景观装置是自然与人为交织的产物,是即时即地展现的形式,是艺术家不断创新改造环境的载体。但是,很多景观装置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缺乏新意,导致个性化的特点日渐衰退。未来的景观装置设计应该是更积极地与前沿艺术相融汇,结合先进的理念、新型的材料、特殊的造型等手段设计景观装置,将其引入到景观设计中,成为一个突破性的创新理念,创造双赢的合作局面。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装置艺术是当代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样式, 以“地点、材料、感情”融合表现。是现代人沟通、说话的方式之一, 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过程中, 找到自己不同的感觉。观众参与是装置艺术必须的要求。它所创造的空间, 是用来接纳观者的, 致使观者在指定的空间从被动观览变成主动体验, 让观者除了能够认真思考、身体参与外, 还要使用它所有视、听、触、嗅, 味觉等各种感官来体验。装置不受艺术门类的规范, 它可以用到美术、音乐等所有艺术中的各种门类所使用的全部手段。可以这样说, 装置是一种非常开放的艺术门类。为了和观者建立起关系, 有时会去扰乱观者的思考习惯, 往往会加重或者改变其中的刺激。

一般情况下, 装置只能提供短时间的展出, 不是可以收藏的艺术门类。它还是一种不确定的艺术。艺术家可以随意打乱组合的方式, 还可以在换用展览地点的时候增添或删减其内容。所以, 装置艺术的展出有一定的随机性。

随着中国国情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艺术创作也开始接受新西方国家新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对于作品的技法、题材还有创作手法都做了大量的改变, 就连表现样式, 都融入了新的文化观念。80年代, 中国的架上绘画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创作者都在作品的思想、表现样式上寻找新的突破点, 这时期是装置艺术参与到中国的架上绘画的阶段, 在许多观念艺术渗透下, 一些比较固守的艺术家毅然选择了装置。其他的艺术家对架上绘画的思想、创作对象、创作样式、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试验和改变。

装置能够在中国拥有这样大的影响, 得到了肯定和学习, 有着一定的内在原因。艺术发展的整体性和国际性是美术史发展的最终结果, 所以中国的艺术家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干扰。这是第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 随着国家的改革, 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结束以前落后不前状态, 很快有了特别大的进步, 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因此有了广泛的进步, 国家整体处于进步的状态之下, 社会中很多地方上的观念和看法有了不同的认识。所以, 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不间断的走进世界的视野, 西方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思想也被中国艺术家慢慢带入整个社会中去, 有的画家选择了装置艺术的观念, 有的画家学习了装置中的形式和创作观念, 还有的画家借用装置的空间、视觉的表现方式。总体而言, 装置艺术的样式、空间、理念、甚至颜色的使用都被画家不断的学习运用, 致使架上绘画的发展前景无限增大, 拥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这些都是艺术家所不断追求的东西。

石冲先生于90年代初创作出了一幅油画作品---《行走的人》, 这是一个融合装置和架上绘画的新型作品, 他先是用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制作出一个新的实体, 再根据这个实体进行二次创作。作品中人物表现出向前走的动态, 眼睛直视着他的前面, 手里面端着一条风干了的鱼。这种装置、绘画相互运用的作品, 运用写实的绘画方式, 让观众忘记了油画本身的二维平面感。

冷军和石冲一样, 他也是这时期新形式绘画至关重要的人物。受到装置艺术启发, 创作之前, 他也是用心挑选具有代表意义的东西组合在一起, 然后再以绘画的方式逼真再现, 在作品《新文物——新产品设计》中, 冷军造就了文物状的一台机器, 试图阐述工业对于我们所带来的一些影响。这可以体现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个体的一些期望。总的来说, 石冲和冷军的作品是装置和绘画柔和而来的新型艺术, 而且和我们当下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之下, 许许多多的青年艺术家不但对绘画有了他们自己新的理解, 而且还创造出来很多新的艺术体系。这些人中, 有一部分将装置艺术还有绘画这两个门类的艺术样式相结合, 致使中国的架上绘画有了很多新的展现方式, 而且从绘画的根本上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一定角度上来看, 中国的架上绘画因为装置艺术的介入, 在当今的艺术发展时代中有了全新的发展希望和发展前景。

通过一系列的浅析研究, 当代架上绘画它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时代赋予它对于当代绘画的重要意义, 它的表现题材与创作观点并不是一幅作品诞生, 而是创作过程本身的一种体现形式!假如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和眼光对他进行解读, 随着种类繁多的装置艺术, 为绘画艺术的发展进化, 架起沟通的桥梁。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许多艺术家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 它便是装置艺术, 也就是一种把装置艺术搬上了架上绘画。这种新鲜元素的注入, 使得绘画在当今艺术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色彩。艺术家们把它作为与壁画或者装饰插图有别的一种形式出现的。它的兴起和发展演化, 也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了架上绘画的不断发展。运用这种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段发展为当代艺术。它的视觉元素使得我们更加清晰的感受到了装置艺术对中国架上绘画的影响, 也使得中国架上绘画更好的融入当代艺术世界。

关键词:架上绘画,装置艺术,观念艺术

参考文献

[1] 国画家编辑部.国画家[J].国画家杂志社, 2011 (03) .

[2] 丁正耕.中国当代艺术[M].中国世界美术出版社, 2004.

[3] 石冲.石冲油画作品选[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02) .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装置艺术是一种在特定时空环境下, 艺术性地将人们生活中的物质进行选择、利用、重组、改造, 从而演绎出新的个体或群体, 表达一种精神内涵的艺术形态。简单来说, 装置艺术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1]。

1、装置艺术的发展

提到装置艺术, 人们总能不由地追溯到现代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 1917年, 他把从百货店购置的男用小便池签上自己的名字, 随后将这件作品送入法国蓬皮杜艺术馆展出, 并命名为《泉》, 令装置艺术拉开了序幕。

装置艺术最初由于其创作材料为“现成品”, 所以也被称之为“现成品艺术”。随后装置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新媒体和高科技元素逐渐融入到了装置艺术的领域, 使得装置艺术出现了更加新颖的形式。装置艺术从最初的单一形式颠覆成为一种多元、对社会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表达形式[2]。

2、装置艺术的特点

装置艺术的基本要素包括:现成品的运用、材料的结构重组、场地的灵活性以及受众的介入。所以, 装置艺术的主要特点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 空间性:空间作为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必然要根据艺术家设定的指定的空间环境来进行创作和展示[3]。2) 可变性:装置艺术通过“解构、重组”等艺术手法, 赋予现成品或现有材料全新的形态。3) 互动性:装置艺术强调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参与性。它利用特定的环境, 包容并带入受众的体验, 使得受众感官在短时间内受到刺激, 并产生共鸣[4]。4) 自由开放性:装置艺术的创作过程中, 相对自由随性, 可任意使用现有的材料、科学技术。5) 短暂性:装置艺术对于空间、环境、受众的依赖, 导致其很难作为收藏品, 不能永久摆放[5]。

二、装置艺术中材料的多样性

不论是现成品的运用还是现有材质的改造, 材料的选择是装置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6]。

1、物质性材料

装置艺术创作中物质性材料的运用可以简单分为:自然材料、工业材料、现成品。自然材料指的是非人为加工自然形成的材料, 例如树木、山石、土壤等。以大地艺术为例, 艺术家们通常介入性地将土地、石头、水等自然物质进行改造和运用, 形成新的景观艺术。举例著名的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 他于1971年-1972年,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大河谷之间, 搭起了巨大的桔红色帘幕, 蔚为壮观, 被称为“山谷帷幕[7]”。工业材料指的是自然材料加工之后的材料, 如玻璃、塑料、纤维、纸张、金属等。不同工业材料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和表征。现成品也可称之为实物材料, 是指工艺制品、日常生活用品、工业材料加工品或机械零件等。现成品拥有自己本身的独特语言和情感因素, 当现成品被艺术家作为材料进行二次创作和改造的时候, 现成品便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情感特征[8]。

2、非物质性材料

装置艺术中的非物质性材料的素材可包括光、声、风、气味、影像等。例如产生于20世纪的灯光装置, 戏剧性的灯光效果, 创造了新视觉意象。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 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使影像装置呈现出越来越新奇、震撼的效果[9]。

3、材料运用在装置艺术中的重要性

材料作为装置艺术传达精神内涵的媒介载体, 赋予了作品多样的情感表达。优秀的装置艺术作品是材料与形态的高度统一。

三、综合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

装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其中材料的运用与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技术和科学产业的发展, 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与新型材料互动创作的空间和机会, 使得新时代下的艺术语言更具有适应性和丰富性。

1、材料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综合材料的使用在艺术表现中的主要作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方面, 综合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学属性以及基本表征, 我们利用材料的自身特性, 来营造不同的感官体验和互动功能;二是视觉方面, 材料所表现出的肌理、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的视觉特性, 为创作带了丰富的美感和极强的表现力。

2、材料语言的表达形式

1) 生活化的表达: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种表达方式可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或生活中的某个场景, 然后将之放大或夸张, 使受众置身于巨大的生活场景之下, 引发共鸣和强烈的刺激体验。2) 工业感的表达:许多新兴材料是科技和工业发展下的产物。利用工业材料所创作的装置作品多了分人造的味道, 夹杂了时代变迁和发展的意味。艺术家利用工业材料或表现人类造物生产工业的发展, 或与自然形成对比, 表达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3) 情感化的表达:艺术家将材料情感化, 作为表达符号, 将人们的视觉感受转化成为精神思维空间, 从而引发受众的思考。

3、材料语言的商业表达

装置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配合给受众带来了震撼的感官体验。艺术与商业的跨界结合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可牵动消费者与商业的互动。例如设计师概念眼镜品牌Gentle monster的店面设计中, 结合了大量的装置艺术, 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为有趣的消费互动体验, 吸引了大量的消费群体, 也更加增强了品牌的设计理念和形象传递。

四、结语

综合材料是装置艺术创作中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视觉语言之一。不同材料的选择赋予了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更多的可能性。随着传统艺术观念的不断打破, 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得艺术家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领域更加宽广, 对于行业发展与学科跨界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装置艺术这门新兴学科起源于物品的起用, 从而, 这一特征进一步延续到了材料的运用。材料语言的选择、表达、质感肌理等特性, 对艺术思想的承载和精神内涵的传达起到了一定的媒介作用。本文将对当代艺术中装置艺术领域的材料运用与表达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装置艺术,综合材料,当代艺术,艺术表达

参考文献

[1] 周彤.《生活中的装置艺术》.中国校外教育.

[2] 姚学静.《综合材料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3] 李冰.《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艺术空间.

[4] 王珠珍, 陈耀明.《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

[5] 周长江.《解读材料》.

[6] 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1、课题研究背景

在目前的生活节奏中, 我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视觉, 因为视觉带给我们最真实也是最重要的感受。。视觉感知已经在我们人类社会活动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随着人们对自身精神视觉的更多的关注, 我们越来越注重设计在我们生活的比重。更多时候我们在人性化、情感化、多感体验方面有更高标准更高水平[1]。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课题研究的目的

较之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新媒体与旧媒体相比, 新媒体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消除作用, 消除作用就是可以消除界限。就比如说新媒体能够消除像电视报纸等这些传统媒体的界限, 也能够消除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和社群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 信息发送人和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所以, 我所要探究的目的就在于新媒体下的装置艺术的运用[2]。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媒体具有相互交换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 能够进一步与广大群众进行良好互动。新媒体中的新理念就是打造更专业的节目, 新方法是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新管理模式新媒体是利用微信、微博、H5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运营方式, 更多去了解在于我们可以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的运用装置艺术在生活中带来新的互动, 提升我们的审美趣味[3]。

二、新媒体赋予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新特征

1、多种媒介应用的多元性

新媒体背景下的互动装置艺术主动融合媒介, 与群众加强互动, 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 也在观众的感官上表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这可以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同时还可以多方面体验新媒体技术[4]。

例如, 情人节即将要到时, 丹麦著名建筑事务所设计了一个心形的互动装置, 该装置吸引广大游众的注意力, 它吸引广大游人上前进行触摸。该装置是和广场进行合作。这个透明的塑料管透出广场上的灯光, 也制造出一圈心形的光环。由于塑料管在风的作用下不断的摇摆, 也给悬浮的心营造了跳动的感觉。当有人触动这个心形的感应器时, 由于人的能量被转化为更多的灯光, 将心形装置折射的很美更甜, 跳动的频率也更快了[5]。

2、现实空间的虚拟性

互动装置艺术的表现为虚拟和现实相互交叉。艺术家通过采用一些比较流行的科技的技术手段例如VR眼镜和头盔显示器等立体看视频的设备, 不仅可以让观众体验虚拟世界的发展, 还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中发挥虚拟时空的发展。虚拟时空也给群众带来了心理和生理的享受[6]。

在图一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蓝色空间。声音和视觉一起进行波动。这是巴黎的新媒体工作室Nonotak装置“白日梦” (Daydream) 用几排半透明材料打造的一种感觉盛宴。将投影光线投在的透明材料上, 逐步散射开来, 几何形状逐步被投放出来, 人们一步步的感受“白日梦”[7]。

3、感官沉浸体验的互动性

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互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在艺术中具有互动性可以给作品提高吸引力, 创作艺术的专家可以通过投影, 影像等方式对作品进行处理, 而且可以第一时间把修改的结果反馈给观众, 让观众也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交流中。进行互动装置艺术最突出的特点不仅仅是表达作品表面的内容和理念, 而且让观众通过装置产生的氛围, 感受其装置并且融入作品, 不断的完善这个设置作品的[8]。

例:岩井俊雄在作品《钢琴》中通过用科技假装光来弹奏钢。观众能够利用操作台上的跟踪球, 在一个格子上, 画出亮点。闪烁的高光点跟着移动, 如果它们离钢琴比较近, 就可以加速, 继而敲击琴键。伴随着琴声, 一个动态的人就在琴键上跳动起来, 然后根据观众提出来的任务进行弹奏。伴随着琴声的改变, 新的颜色和人物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这是由电脑控制的声学钢琴产生的声音。电脑平面设计去掉了钢琴的沉重重量, 不但可以模拟身体, 还能带来了愉悦的声音。从这一点上讲, 很有创新精神, 作品可以加入互动音乐艺术的体验, 使其“趋向音乐的境界, 渗透了时间的节奏。”不仅仅只是装置的技术和框架, 更是可以进行发挥的创造性空间[9]。

三、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设计应用

1、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及材料研究

依据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 可以肯定地说, 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和审美群体的观众是最重要的, 艺术及可以发挥想象把身边一切有意义的材料变为艺术对象。而观众们可以根据艺术作品进行无穷联想[10]。

互动装置艺术所创造出来的环境中所包含的材料, 首先, 最常见的就是生活中, 把生活的一个个缩影进行无限的放大、夸张;其次, 随着科技和经济发达, 新兴工业材料的出现, 新型工业材料从事创作更具创新感官体验和富有现代感;还有就是抽象的情感材料表达, 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观察和感悟, 每个艺术家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对社会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可通过对材料做中介, 将思想意识转换为精神思维空间[11]。

2、营造动态互动体验环境

动态性, 参与性, 趣味性是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三大特性, 该装置能够帮助观察群众以及其作者创作的作品, 方便与设计者进行信息交流。如, 歌德学院在北京举办的“文化与气候变迁——歌德绿色行动”中, 设计人通过采用竹子搭建的装置, 并能促进现代科技和新环保材料的有机结合, 这样可以将参与到的一些作品, 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到空间中, 实现作品完成有观众的参与在其中[12]。

3、体现艺术作品价值

二零零九年的装置艺术作品“站着的人”在里昂灯光艺术时期展览, 从第一次被展出以后就使这一装置可以在很多场合、艺术节和展厅出现。这一作品还将人类的思考和对一个地方的记忆进行表达, 通过装置的参与设置, 首先是一种传达意义和表达意义的平台。模特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呈现出的精彩, 通过不一样的方法使路人, 使得所有的装置成为一种第三类的灯光舞蹈。如图2。

四、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 不断的促进艺术更生活和科技的联系。也给艺术发展提供了动力。科学技术推动互动装置艺术设计的发展。若是失去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因素, 有的装置艺术设计的领域或许丧失很多新的突破;同时无法打开创新思维。艺术作品的创新程度降低。

1、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深刻广泛的作用

艺术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生活给艺术创造提供灵感, 艺术家再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都是采用开采矿藏的方法和吸取营养的方式, 真真切切的折射出生活中的灵感和创新思维, 让艺术作品更具活力。如果没有创新的思维活力, 创作出来的也只是别人的复制品, 即使技术达到较高的水平, 从根本上说是苍白无力的, 也缺乏艺术价值。科学技术已经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 目前, 我们的生活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 装置艺术也依靠科学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品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传播媒介。

2、将在与展示设计更加密切融合

艺术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产物, 作为主观的审美接受对象的我们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后, 对精神世界审美趣味开始出现更高的要求。对传统艺术形式不同的各种的装置艺术, 不受限制的综合性手段去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带来的艺术作品, 我们做不到同时听明白两个人所表达的意见, 却可以能接受两种形式的艺术表现, 这时候装置艺术的优点就显现出来。可以结合利用装置艺术的特性去开发体现展示设计的娱乐性、虚拟性及多样性。采用比较科技化的用科技化的互动装置艺术增添一些趣味性, 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信息。及不久将来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各自带着不同的优势和特征, 为展示空间的过程创造丰富多样的媒介方向。

不论是与现代活力和契机的现代展示设计, 或是有一定的科技力量, 在新媒体的发展下装置艺术设计可以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使得装置艺术的设计更有活力。

五、总结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在新媒体技术的带动下装置艺术的发展也迈上一个新台阶。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也影响着装置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摘要:互动装置艺术现在已经发展成一种新的文艺形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 互动装置艺术不仅是新媒介艺术的一个新的分界点, 同时也是数字艺术领域中一股小清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互动驱动装置的艺术的发展, 装置艺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审美性。它无论在表现形式, 还是在与观众的生理心理上互动上, 贴近了群众和艺术的之间的联系, 同时也给予了观众新的认知感受, 增添了趣味性。是理性的满足和感官上的快适。消除之间的界限, 使审美接受群体享受这份自己也作为一份材料的艺术作品的互动装置作品中。

关键词:互动装置艺术,接受信息,审美趣味,理性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王杰, 廖国伟.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26一52.

[2] 张文俊.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M].北京:学林出版社, 2003.56一87.

[3] 王敏, 申晓红.两方世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5.16一37.

[4] 李睦.看见的不重要[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3.25一57.

[5] 汪大伟.新语言[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3.28一66.

[6] 包林.设计的视野[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3.38一59.

[7] 姜在新.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方法研究[J].电影评介, 2004}y:l一2.

[8] 马晓翔.互动装置艺术的独特形式[J].艺术理论, 2006 (1) :36一37.

[9] 王伟毅.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可能性[J].当代视野, 2007 (1) :65一66.

[10] 刘询.当下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语汇[J].美术天地, 2007 (3) :20一23.

[11] 姜在新.互动媒体装置艺术的创作方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06.

上一篇:插画艺术论文下一篇:西方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