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灌溉范文

2023-10-28

园林灌溉范文第1篇

摘 要:以国家《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B/T28284-2012)为评价依据,结合北京水务规划任务目标及主要考核指标,评价“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节水农业灌溉发展的状况,探讨未来北京市节水农业发展趋势,得出两个判断:一是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会做很多工作且任重道远。

关键词:节水农业;“十三五”评价;发展趋势;北京市

2019年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与《郊区“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执行的第四年,农业节水进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研判形势、寻找问题,以更好地完成规划制定的目标与任务。本文评价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状况,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一、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状况评价指标的选择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二十多年评价节水灌溉效果,主要采用国家《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B/T28284-2012)提出的农业节水评价的两个指标:一个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即评价年作物净灌溉需水量占灌溉水量的比例系数;另一个是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控制比例,即评价年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百分比。节水灌溉工程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滴灌、微灌和其他节水工程。还采用《“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提出的农业生产用水量指标分析,评价主要采用生产用水、农业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指标进行评价。

二、农业生产用水量评价

(一)2018年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幅度下降,实现了总量负增长,提前完成《“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考核指标

北京市农业生产用水近年来持续下降,2018年为4.18亿m3,达到了历史最低点,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提出的农业用水在2020年控制在5.0亿m3内的要求。《北京市推进“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7]32号)(以下简称《“两田一园”节水工作》)提出,2020年时,每年的农业生产用水量要降至4.5亿m3左右,这一新增加的目标也实现了。

(二)农业生产用水中的耕地灌溉用水量下降但其中的设施农业用水量上升

耕地灌溉用水是农业生产用水最大量者,也是用水大幅下降的最大贡献者。耕地灌溉用水量从2011—2017年的6.9亿吨下降到3.2亿吨,2017年较2011年下降率为54%。耕地灌溉用水量的减少为压缩农业生产用水做出了突出贡献。

耕地灌溉用水量中,水浇地和露地菜田在耕地灌溉用水中所占份额最大,降幅也最大,两者2017年较2011年的用水下降率均是62%。耕地灌溉用水量巨大的、急剧的减少,反映出农业用水结构调整背后政策因素的深刻影响。有两份重要政策文件需要提及,一是2014年,委市政府印發的《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以下简称《调结构意见》)提出2020年时,粮食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25万亩减少到80万亩,退出高耗水作物;发展籽种田30万亩、旱作农田30万亩、生态景观田20万亩;菜田由59万亩增加到70万亩;果园种植稳定在100万亩;总计耕地面积330万亩。二是2017年,《“两田一园”节水工作》提出,收缩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加强设施农业建设。这两份文件进一步促进了北京市农业生产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对农业生产用水结构的改变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耕地灌溉用水量中,设施农业的用水量降幅最小,且用水的绝对量2017年排在了第一的位置,占到了42%的份额。北京市自1998年开始发展设施农业,连续二十年把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建设平台常抓不懈。国民经济统计公报自2008年开始统计设施农业数据;2008年设施农业面积25.6万亩,实现收入28.2亿元;2018年,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8万亩,设施产值51.7亿元。设施农业的大发展是用水量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同时,设施农业也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平台,值得深入研究。

(三)农业生产用水中的林果、鱼塘和畜禽用水都呈上升趋势

农业生产用水中的非耕地用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内部结构实际呈现“一降三升”的特点,仅因为草地用水下降幅度巨大带动了整体下降态势,实际上林果、鱼塘和畜禽用水都呈上升状态。

三、农业灌溉面积评价

(一)农业灌溉面积特别是耕地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已成定局

农业灌溉面积锐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密切相关。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北京市2016年实有耕地面积324万亩,较1978年的643.5万亩减少了319.5万亩。耕地逐年递减导致农业灌溉总面积逐年减少且呈不断下降趋势,2017年较2011年灌溉面积减少了183万亩,下降率为37%。一是耕地灌溉面积占农业灌溉面积比重最大,下降幅度也最大,2011—2017年减少了142万亩,下降率为45%。二是有效实灌面积(水田+水浇地)从2011年的287万亩减少到2017年的148万亩,2017年较2011年下降率为48%。三是林地灌溉面积总体增加,2017年较2011年总体增加了20万亩,上升率为36%。

(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评价

1.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控制比例稳步提升,接近达到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目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控制比例平稳增加,2017年占灌溉面积的比例为95.9%。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提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控制比例要达到98%的水平。目前,距离这一要求还有细微的差距,仅差2.1个百分点,接近完成“十三五”98%的规划目标。考虑到2018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出来,加上还有一年的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时间,应该不难完成规划考核指标的任务。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还以传统的低压管灌为主。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还以传统的低压管灌技术为主,占到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六成以上,喷灌和微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占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重不到三成。

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即将达到《“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限定目标。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的通知》(水资源司[2016]379号)提出,北京市在2020年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必须达到0.75%的标准。因此,《“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需要达到0.75%的约束性指标;《“两田一园”节水工作》提出,2020年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达到0.75%以上,具体到多少还没有明示。十年来,北京市为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不懈努力,2018年达到0.739,距离“十三五”时期规划的约束性指标0.75还差0.011。这个差距的背后是工程配套措施的差距,包括田间工程配套措施、节水灌溉新型技术的应用及普及的差距,需要继续努力才能达到。

四、农业节水灌溉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取得了巨大成就,为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北京市对农业节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寻找差距与不足;节水农业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都有继续挖掘潜力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上述的节水农业灌溉统计数据也反映出了一部分问题,而北京市农业未来要解决节水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这也是节水灌溉今后的发展趋势点。

(一)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是以采用现代工业、生物和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并利用其他能源,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它从优化的设施结构和完善的配套技术,到强化的生产标准,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经营和装备制造体系,把节水灌溉装备与农艺相结合、节水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节水用水。

设施农业将设施、农艺、科技融为一体,构成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市统计局公布,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8亿元,其中设施农业产值51.7亿元,占总产值的17.4%;设施亩均效益实现2.5万元/亩,比上年提高2.2%。从设施类型来看,效益较高的温室和大棚产值占比有所增加,由上年的96.6%提高到96.9%。近年来,耕地用水量中设施农业用水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17年排在42%的第一位。

《“两田一园”节水工作》把设施农业的节水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中,提出设施作物每年用水量不超过500立方米/亩;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骨干基础设施、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开展高效节水设备研发、技术攻关、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灌溉试验。市农研中心统计,北京市从文件印发至今一直在持续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提升了 26 个蔬菜精品园区,改造提升了 11 个重点设施园。

北京市的設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有很大部分是以低压管灌为主,微灌主要在示范区和基地,农户就更少了;投资主要是政府投资。科技投入和水肥一体化做得也不够好,特别是农户投入产出比效益低,也限制了先进设备的采用。2017年前生产成本中水的费用很低,主要是电费,造成了用水浪费。节水灌溉设备也存在着问题,输水管材质量差、不能防老化防虫咬和寿命短,这些问题都会随着设施农业建设的力度加大及配套措施的完善加以解决。

近年来,北京市“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组开展了高效灌水技术和智能用水监控技术的推广工作。它以“大型高精度称重式蒸渗仪”为技术手段,掌握了设施蔬菜、西甜瓜和草莓等十数种常见农作物的耗水规律,调控了这些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水次数、灌水频率,建立了这些作物的节水灌溉体系与灌溉方法。这项研究建立了设施农业微灌管网“30式逆向布置模式”,解决了设施作物平播、垄作倒茬导致滴灌系统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还开发出了适合农户使用的价格便宜的便携式土壤墒情监测仪,可以完成灌溉定时控制、定量控制和用水记录的工作。目前,相关推广工作在进行中。

未来设施农业节水灌溉还会有一个突破。就是以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微灌的方式包括滴灌、微喷、渗灌和小管流出的方式施行水肥一体化。这样做的好处是节水、节肥和节药,省时、省工、省费。

(二)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重道远

农业节水灌溉难以为继的难点之一在于用水无偿,投资无以回报。《“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村用水收费制度、节水激励机制,实行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结构意见》《“两田一园”节水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三个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水价改革任务。北京市建立了由市领导牵头,水务、农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明确责任分工、层层抓落实、共同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工作机制。

2015年全市水价改革率先在房山区试点,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施经验,随后水价改革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一是建立健全计量设施,这是水价改革的第一步。全市包括房山在内的13个涉农区范围内“两田一园”2 000个村,3.2万眼机井除关停了0.4万眼外,有两万眼机井均安装了农业灌溉智能计量设施,实现了以水计量收取水费。二是实行限额用水、建立水权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全年定额设施农业500m3/亩、大田作物200m3/亩、果树100m3/亩的标准每户限额用水,这个用水指标分解到到各区、乡(镇)的农户。全市用水限额内的指导价(政府制定)0.251元/m3,各村“一事一议”确定本村的农业水价。超过限额部分的用水,粮食作物加收0.08元/m3,其他作物加收0.16元/m3。三是建立财政奖补机制。市财政对灌排骨干基础设施、田间节水设施和农业用水智能计量设施实行补助,管水员每月补助500元。市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各区考核指标。水价改革促进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农业生产用水大幅下降外,也强化了农村水务队伍建设。

农业水价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一是还有8千眼机井没有完成计量设施的安装,二是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还没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目前,全市主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全部由政府投入,田间节水工程也是政府补助,农业水价主要还是动力费、人工费、日常维修费等运营成本。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每亩补助标准是50元,市财政支持25元,各区自筹25元。如何发挥阶梯水价、水权交易的市场化手段的作用,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怀柔、密云等10个涉及“两田一园”的农区相继出台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各区政府负责制定本区农业水价政府指导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执行中的问题。

现在距2020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农业水价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今后还有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要做,比如要继续总结各区的经验,加强指导,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出台更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政策来。还有一条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需要督导检查,完善政府多部门的配合机制。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继续推进,需要政策支持,需要科技支撑,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农民群众把“要我节水”转化为“我要节水”,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16]26号)[Z].2016.

[2]  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水务统计年鉴(2010—2017)[K].

[3]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推进“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7]32号)[Z].2017.

[4]  北京市“两田一园”范围内已安装机井计量设施村全部实现用水计量收取水费[EB/OL].中国水利网北京专区,2019-01-09.

[5]  北京河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议[EB/OL].财政部网站,2018-06-20.

[6]  北京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北京市统计局—國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网站,2019-03-20.

[7]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2018)[K].2019.

[8]  北京市农研中心.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报告(2017年)[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园林灌溉范文第2篇

摘 要:对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应重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改造,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推动灌溉技术进步,借助有效节水措施,配套相关节水设施,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得以优化,实现以较少的水量能够灌溉大面积农田。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改造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解决了特殊地区农业生产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改造对策。

一、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现状

节水灌溉,是指用最低限度的用水量,灌溉最大面积的农作物,从而实现增加农业产量和农业种植收益的目的。目前,可采用的农田节水灌溉方法有很多,如大田沟畦灌、喷灌、滴灌等,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节约农业种植时间和成本。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如绞盘式喷灌机及管道移动喷管、滴管在我国农田灌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不够合理,如违背了渠道规划顺序,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跌水设计,不仅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使用寿命大大缩减,还增加了施工建设成本。其次,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时没有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造成水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最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相对落后,同时农民不会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严重影响了灌溉效率和灌溉效益[1]。

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对策

(一)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系统复杂,为了能够保障节水灌溉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以灌溉标准为依据,合理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改造策略。第一,在灌区设置固定渠道时,要依照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的顺序进行规划设计,切记不可越级设置渠道。同时,若是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灌区面积超过2万hm2,那么可以适当减少渠道级数;若是灌区面积不足2万hm2,那么要依照上述顺序进行规划设计[2]。第二,充分重视跌水规划设计,如续灌渠道设计流量可以采用Qs=Q(1+θL)的计算方法,具体加大流量的加大百分数见表1。同时,确保续灌渠道最小流量≥设计流量的40%,而最小水深≥设计水深的70%,这样的规划设计方法可以保障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保障灌溉效率和灌溉效益。

(二)因地制宜,科学配合理置水资源

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时,必须考虑当地的水资源配置问题,采用更为合理的供水方案进行农田灌溉。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水资源的配置应因地制宜,要对当地水质、土壤、植被进行综合分析,还应根据农田、农作物的不同区别对待,做到因田而异、因植而异,这样才能保障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例如,在一些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可以考虑把雨水储存起来,采用补充灌溉的方式改造水利工程;而在一些水资源稍加富裕的地区,可以选择自压喷灌或者微灌方式,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时,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深入基层,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确定当地农田灌溉用水量的具体指标,以此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不浪费每一滴水。此外,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过程中,还应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保障。

(三)使用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时,应使用更多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提高我国的农田灌溉率。针对此,笔者认为以3S为基础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软件及遥控定位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农作物生产数据,同时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分析,可大大提高农作物灌溉的准确性,因此值得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农业管理部门投入研发[4]。此外,相关部门应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提升他们对先进灌溉技术的使用操作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改造实效,从而稳固我国农业生产,确保农民的种植收入不断提升。

三、结语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越发重视增强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解决了特殊地区农业生产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为农作物增产提供了保障。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谢博.关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节水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設计,2016(26):90-92.

[2]赵丽萍.浅析藁城市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J].统计与管理,2016(3):10-12.

园林灌溉范文第3篇

水稻灌溉通常分为秧田灌溉和本田灌溉两部分, 本田灌溉又包括了泡田灌溉和生育期灌溉。在先进的旱育稀植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 湿润育秧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水稻本田插秧整地时, 习惯上多采用深水或浅水泡田, 需要较多的泡田灌溉水量, 一般泡田定额在1500m3/hm 2左右。目前, 正在示范或推广的抛秧技术、水稻旱栽技术, 改变了水稻移栽对泡田的要求, 节水效果较为显著。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稻苗移栽本田后, 田间保持5mm~25mm薄水返青复苗, 在返青和以后的各个生育阶段, 田面不建立灌溉水层, 以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 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 下限则是水稻不同生育阶段, 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70%, 水稻控制灌溉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技术, 控制灌溉技术在显著减少水稻棵间蒸发和田间渗漏耗水的同时, 有效地减少了水稻蒸腾耗水, 使水稻蒸腾和光合作用处于一种新的协调状态。对水稻根系生长和株型形成具有显著的促控作用, 可消除或减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 具有良好的保肥改土作用, 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率高, 既节水又增产。

因此,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保肥、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优点。

控制灌溉技术显著地减少了水稻生理生态耗水, 增加了天然降雨的有效利用率, 水稻全生育期灌溉用水量大幅度降低。薄露灌溉、薄浅湿晒灌溉及叶龄模式灌溉等是这类技术的典型代表, 它们的主要原因是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和要求, 确定各次灌水、湿润、排水、晒田的起讫时间及强度, 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排水, 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1 水稻薄露灌溉

薄露灌溉是一种稻田灌薄水层, 适时落干露田的灌水技术。每次灌溉20mm以下的薄水层, 灌水后要自然落干露田, 露田程度和历时则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要求而定。连续降雨期, 稻田积水层超过5d时, 要排水落干露田。薄露灌溉改变了稻田长期淹水的状态, 有效地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 促使水稻生长发育, 形成高产基础上的增产。能减少水稻腾发和田间渗漏, 显著地减少灌溉水量。

根据水稻的生育期, 露田程度略有差异, 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 见表1。

2 水稻“薄、浅、湿、晒”灌溉

进行薄浅晒科学灌溉, 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具体田间水分控制标准为: (1) 薄水插秧、浅水返青:插秧时为15mm~20mm的薄水层, 插秧后田间保持20mm~40mm的浅水层。 (2) 分蘖前期湿润:每3d~5d灌一次10mm以下的薄水, 保持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 (3) 分蘖后期晒田。 (4) 拔节孕穗、抽穗、扬花期薄水;拔节孕穗期保持10mm~20mm薄水层, 抽穗扬花期保持5mm~15mm薄水层。 (5) 乳熟期湿润:隔3d~5d灌水约10mm。 (6) 黄熟期先湿润后落干:水稻穗部勾头后自然落干。

在北方辽宁等省, 所采用浅湿灌溉的田间水分控制标准为: (1) 插秧和返青期浅水保持30mm~50mm浅水层。 (2) 分蘖前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浅湿交替:每次灌水30mm~5 0 m m, 田面落干至无水层时再灌水。 (3) 分蘖后晒田。 (4) 乳熟期浅、湿、干、晒交替;灌水后水深为10mm~20mm至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左右再灌水。 (5) 黄熟期停水, 自然落干。

“薄、浅、湿、晒”模式中, 分蘖后期晒田是一项有利于高产、节水的重要措施。对于晒田的程度, 一般低垄田、黏土田、肥田、禾苗生长旺盛的田要重晒, 可晒5d~8d, 晒至圭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70%~80%为止, 若是遇上阴雨连绵, 可利用职权雨水蓄水灌深水控蘖, 随苗体长高, 水层加深, 以不浸没主茎最上面叶枕为度, 当在50%主茎倒二叶露尖时放浅田水;对烂泥田、冷渍田, 则要重晒或多晒。地势高、土壤透水性强、肥力低、禾苗生长差的稻田, 要轻晒, 晴天晒3d~5d, 遇阴雨则延长, 土壤含水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90%即可。

3 水稻叶龄模式灌溉

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叶龄模式而进行的灌溉, 称之为水稻叶龄模式灌溉技术。即根据水稻不同叶龄期与抽穗至成熟的生理生态耗水规律, 以叶龄进程为主轴, 产量形成为目标, 调节器官协调生长为依据, 实行高产灌溉, 准确掌握各次灌水、湿润、排水、搁田 (晒田) 的起讫时间与强度, 在不同生育期将稻田水分控制在高产所需的适宜范围。既可以以水有效地调控水稻氮碳代谢与生育, 使其沿着茎蘖动态的叶龄模式与叶色变化叶龄模式指示的生育轨道发展, 又能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其关键为按叶龄诊断进程和各部位器官的生长状况, 制定高产的水肥运筹策略。

4 水稻旱育稀植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项旱育秧、本田稀植及对稻田水层管理有一定要求的水稻栽培新技术, 其重点是旱育秧及稀植。秧田水分管理是旱育秧区别于其他育秧方法的主要环节, 创造接近旱地条件的育秧环境是其主要目标。水稻旱育秧稀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地、省时、省水、高产、低投入、高产出等优点。就全国范围而言, 这项技术分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暖地旱育稀植及暖地水稻应用寒地型旱育稀植等3种类型。

5 蓄雨型节水灌溉模式

为了充分地利用降雨, 在不影响水稻高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蓄雨水以提高降雨利用率。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正是根据不同生育阶段, 水稻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 在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 适时适量地科学供水的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通过灌溉技术的革新, 大幅度地减少灌溉水量地浪费, 减轻农民负担, 促进农民增收, 这对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战略意义。

目前在我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让我们期待更多更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新世纪里诞生, 使地球上的生命不断延续下去。

摘要: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的地位以及阐述了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水稻的控制灌溉、薄露灌溉、“薄、浅、湿、晒”灌溉、叶龄模式灌溉等。

园林灌溉范文第4篇

水资源短缺是困扰世界各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难题。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可以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世界贫水国之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园林灌溉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对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水土流失進行预测,提出了该工程水土流失的预测结论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抗旱灌溉 引水工程 水土流失 预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灌溉定额下一篇:灌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