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试总结

1. 园林: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为题材,遵循美学原理与科学规律,建造的可供人们

游憩和玩赏的地域。

2. 园林四要素:山水、地形、植物、建筑。掇山,理水,植物造景,建筑经营。

3. 囿:人们对一定的地域用篱笆或墙加以范围,让天然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也可在其中

空池筑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

4. 写意山水园:受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的活动,使园林融入诗情

画意,造出山水园,隋唐时达到最盛。

5.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瀛洲,方丈一池三山,其为创作池山的一种传统模式

6. 《园冶》:是明末造园家计成通过园林的创作把实践中丰富的经验结合传统进行总

结,并提高到理论的一本专著,是我国第一本专论园林艺术和创作的著作。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合性著作。

7.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张涟以画意叠山,将山的形象寓于山麓的意象之中的写意表现手法,被称为“巧艺直夺天工”。

8. 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 留园 拙政园 避暑山庄

江南四大名园: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 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元)沧浪亭(宋 内山外水)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蓬莱阁

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敦煌)云冈石窟(大同)龙门石窟(洛阳)麦积山石窟(天水)

9. 北京“三山五园”:1】玉泉山静明园 2】香山静宜园 3】畅春园4】圆明

园 5】万寿山清漪园

10. 园林规划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11. 园林可分为:皇家 私家 寺观 陵寝和公共游览胜地。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皇家 私

家 寺观。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生出一种新的园林形态,山水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

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普及到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

13. 辋川别业:中国唐代王维在蓝田县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别墅(今

已湮没)。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因以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题名,使山貌、水态、林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表现出来,在可歇、可观、可借景处,相地面筑宇屋亭馆,创作出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

14.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一, 生成期(商 周 秦 汉):皇家公苑,园林规模宏大

二, 转折期(魏 晋 南北朝):私家园林突起,寺庙园林兴盛

三, 全盛期(隋 唐):写意山水园兴盛,私家园林开始发展

四, 成熟期(两宋 元 明 清初)写意山水园,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处于兴

盛时期。

五, 成熟后期(清中末期):清末结束了中国古典园林史。

15. 中国皇家园林发展各时期的特点:(1)周代的灵囿,灵沼,灵台标志中国园林史

的真正开始(2)秦汉时期处于由囿向苑转变发展阶段,以显帝王的至高无上。园林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的功能依然有,但以转化为以游憩玩赏为主。园林概念比较模糊,园林总体规划较粗放,设计较原始。(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已成为主导。(4)隋唐时: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基本完成。规模宏大反映在总体布局和局部设计上。

16. 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各时期的特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

类型异军突起,庄园别墅随庄园经济的成熟而得到很大的发展。(2)隋唐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细致处理,以诗入园,因画成景,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的兴盛打下了基础。(3)两宋:某些私家园林定期向社会开放(4)元明:无大创意。(5)清代:江南,北方,岭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主要表现在各自选园要素及造园形象和技法上的不同。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不同。

17. 大运河: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

18. 世界造园体系: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

系三大体系.

19. 英国风景园林:在其固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受到各

种文学艺术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园林形式和风格。英国自然风景园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英国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20.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

统率作用。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重视水的处理。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跌水和喷泉是花园里很活跃的景观。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意大利园林常被称为“台地园”。代表作埃斯特别墅和朗特别墅。

21.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称为勒诺特式园林,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诺特。代表作维贡府邸

和凡尔赛宫。其特点也是很明显的,有一个宏伟的中轴,一般都有大运河,花坛、花园、林园依次排布,总体感觉清新明快而又雄伟壮丽。

22. 日本枯山水: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

深邃的禅宗寺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

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枯山水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庭院、银阁寺庭院、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

23. 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

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全园分割成四区。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伊斯兰园林通常配有主要的总体结构,这在泰姬•玛哈尔陵园中显露无遗。伊斯兰园林比中国的道家园林和日本的禅宗园林都更加系统化,其内的凉亭、树木、植物和灌木都经过认真设置。这类园林通常会将一块场地划分为四个正方形,以代表源于神力的、由四部分组成的宇宙;中世纪药草园则更具有结构性,因其对于瘟疫盛行的欧洲民众而言,原本就是临时的避难天堂

24.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5. 中央公园:1873年建成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大公园,是由景观设计

师奥姆斯特德(现代景观创始人)设计的。中央公园的构想和建设开创了园林建设的新概念,标志着现代公园开始产生。其特点是(1)与城市关系密切(2)保护自然的观点(3)视野开阔(4)隔离城市(5)曲路连贯。现代园林的诞生离不开奥姆斯特德和E·霍华德的开拓和实践。

26. 黄石公园成立于 1872 年,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它是世界上最壮

观的国家公园之一。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园。

第二篇:《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

一、娱乐第

二、雏形)

2、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 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 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

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

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 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

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 诗画的情趣

4、 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 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 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 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

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贵族园林”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

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 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

四、西汉的皇家园林

1、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

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5、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

6、兔园

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五、东汉的皇家园林——称之为“宫苑”

游赏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六、汉代的私家园林

1、王侯官僚的园林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 (1)梁孝王兔园

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 (2)梁冀苑囿 特点

A: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B: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2、富豪巨贾苑囿

以西汉时茂陵袁广汉为代表。

3、文人宅园

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

东汉梁翼园林假山的这种构筑方式,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录最早的例子

小结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殷、周;

二、秦、西汉;

三、东汉

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一、 以自然为主的园林手法产生,自然山水园的由来;木结构建筑完全代替了汉代的夯土台榭建筑

二、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三、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

1、 邺城

御苑——华林园

经度、纬度的出现,后世一直沿用;把重要的建筑放在中轴线上

2、 洛阳

大内御苑——华林园(芳林苑),其造园艺术成就占一定位置 确立城市中轴线规划体制

3、 建康(南方)

大内御苑——华林园、乐游苑 芳林苑(桃花园)、上林苑(皇家狩猎场)

规模较小,规划设计精密细致了;造园四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有神仙虚拟转为世俗;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

3 响,文人参与园林开始;开始筑山、理水的人工园林造景多了,写意加写实的创作方法

三、私家园林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从地理位置上私家园林有两种: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院、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同时也有南方与北方私家园林的差别。

1、北方的私家园林(以洛阳地区最为繁华) (1)城廓宅园

洛阳城东的“寿丘里”位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邙山,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地方,民间称之为“王子坊”。园、宅极华丽、考究。

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对洛阳私家园林的细致描述,同时私家造园活动不仅体现了园林的游赏场所,也是人们斗富的一种手段。

(2)郊野庄园别墅

当时北方著名的庄园别墅以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

石崇,晋武帝时为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卜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墅,即金谷园。 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吟咏的场所。

2、南方的私家园林

与北方一样,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满足奢侈糜烂的生活享受,同时也为了争奇斗富,也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近乎糜烂的园林景观。 ⑴城廓宅院

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林花药之美,皇家苑囿所不能及。”茹园既有辉煌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 南齐的文惠太子于建康开拓私园“玄圃”,园址地势较高。其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 ⑵郊野的庄园别墅

会稽谢家庄园是这一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 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①设计精致化;②规模小型化。

四、 寺观园林

1、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宅园

2、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和园林化

3、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五、其他园林

非主流园林类型——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这样的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公共园林,

曲水流觞 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洛阳

沿用了秦代开始的九经九纬规划格局,前宫后院的布局手法 隋的大兴宫,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水系 唐代正式建立“两京制”——长安、洛阳

二、皇家园林

1、 大内御苑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长安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

陶光园为洛阳宫(隋名紫微城)的大内御苑

2、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西苑——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

4 建筑技巧的提高。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上阳宫——建筑密度较大,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玉华宫(玄奘)、仙游宫(舍利塔、白居易《长恨歌》)——依山而建的行宫御苑, 翠微宫:太宗去世

华清宫——仿长安规划布局,最重要的离宫御苑,苑林区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 九成宫——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皇帝避暑的离宫御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

三、私家园林

唐代的私家园林更为兴盛,催生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士流园林,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著名一例

1、 城市私园

洛阳城内的私园多以水景取胜,长安大部分为宅园或游憩园 履道坊宅园——前宅后园的布局,白居易

2、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洛阳的平泉园、杜甫的浣花溪草堂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李泌的衡山别业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王维的辋川别业(借景于自然山水)、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四、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白居易为代表性人物,其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

五、寺观园林

长安城的佛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 唐代寺观园林出现一个新的表现形式——水庭

五、其他园林

衙署园林——建筑物体量小,以山池花木成景 公共园林——

二、其他园林

1、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

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

2、公共园林

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 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②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 ③街道的绿化

这个时期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

(一)——宋代

北宋的东京城、南宋的临安城

一、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 东京——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后苑——后周的旧苑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

艮岳——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左山右水”的格局,著名的人工山水园的园林景观十分丰富,有以建筑点景为主,有以山、水、花木成景的。造园艺术的成就,筑山、置石、理水(园内一整套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系形式)、植物配置、建筑。他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他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2、 临安——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后苑——唯一的大内御苑,一座山地园 德寿宫、集芳园

中国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的园林

二、私家园林

1、 中原 花园类:

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

2、宅园类: 富郑公园、

环溪——以水景和园外借景取胜 湖园:湖池是全园的构图中心

游憩园(别业类) :董氏(西园、东园)、独乐园

宅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为多,栽植花木著称,筑山仍以土为主

2、 江南

南园——别墅园

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南以山石之类见长,被以水景之秀取胜 沧浪亭——苏州名园 梦溪园——沈括

3、 文人园林的兴盛 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延伸 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

三、寺观园林

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界

灵隐寺、韬光庵

四、其他园林

西湖成为一座特大型的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楠溪江苍坡村——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总体景观构思: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南宋时,村上世族按“文房四宝”构思来重新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状似笔架的“笔架山”,以一条东西向铺砖石长街为“笔”,称为“笔街”,凿两条5米长的大青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构思奇特,独具风格。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

叠石、置石技艺高超,由写实、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景题、匾额的运用,赋予园林以“诗化”特征。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

(二)——元、明、清初

6 市民园林出现与士流园林分庭抗礼

叠山方面,使用的石材多样化,技法也趋于多样化 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

一、元、明的皇家园林

元代皇家园林都在皇城范围之内,金代大宁宫拓展的大内御苑 明代的大内御苑——西苑(规模最大的一处),形成中、北、南三海的布局,建筑疏朗

御花园(前宫后苑),建筑规整,左右对称,园路不设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

东苑(前宫后苑),天然野趣、以山水取胜的园林

兔园,布局比较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山、池、建筑均沿中轴配置

万岁山,对称均匀的布局

慈宁宫花园

明代的行宫御苑——上林苑、南苑(猎场、供应基地)

二、清初的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西苑,把南海分隔成一个独立的宫苑区

行宫御苑——香山为主体的香山行宫,玉泉山为主体的静明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苑林区(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

避暑山庄,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具备“避暑宫城”的性质;山庄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避暑山庄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圆明园,加上长春园、畅春园,又叫圆明三园,整个山水体系的布局,反映了勘舆风水学说,水系自西北而东南的流向

三座离宫御苑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著名皇家园林

三、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扬州私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

影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由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 扬州建筑融治南、北之特色,兼具南、北之长而独树一格

扬州八大名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 众多私园中,有士流园林和市民园林,也存在两者混合的

苏州私园——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无锡私园——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是中型的别墅园林,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南京私园——东园,规模较大的一处游憩园 上海私园——豫园

四、北京的私家园林 元代私园——万柳堂

明代私园——定国公园、英国公新,在什刹海附近

梁园

清华园,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花卉大片种植

勺园,简约、朴素

白石庄园

清初私园——怡园、万柳堂、半亩园

王府花园(北京私家园林中一个特殊的类别)

自怡园、澄怀园

五、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

7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大发展,文人园林的高峰在江南 造园家——张南坦,叠山作品突出

张然

计成

造园理论著作——《园治》,论述江南园林的著作

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

六、寺观园林

元代——大成天护圣寺

明代——香山寺、碧云寺、圆静寺

七、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什刹海(北京)、岩头村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

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后期园林历史上的两个高峰

一、皇家园林

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大内御苑

1、西苑(现在北海的规模一样)

明确的划分了北、中、南海三个相对独立的苑林区

团城、琼华岛,南坡的永安寺(一组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西坡地势陡峭,建筑依山就势;北坡叠石构成地形;东坡以植物之景为主

北海东面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主要体现山野景观

北岸新的建筑,静清斋,典型的园中之园,是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建筑庭院烘托山石主景区,山池景观突出,具有多层次、多空间的变化特点。

2、慈宁宫花园(颇有寺庙园林的色彩)

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园路纵横均齐的几何式,少见的规整式庭园。建福宫花园(乾隆皇太子时的住所)这座园林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比较高,总体布局比较灵活,虽非均齐对称,但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乾隆后期造园风格的主要特点

3、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花园布局

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 ⑵建筑布局

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相同

行宫御苑

1、静宜园(香山的东坡,大型的山地园)

内坦,为主景点,其中有著名的古刹香山寺,园内最宏大的一座寺院,东邻历史上最著名的景点“来青轩”外坦,为高山区别坦,两组大建筑群,昭庙中有一座静宜园最精致的小园林,见心斋,以建筑结合山石的庭院山景为主体

2、静明园(玉泉山为主体,天然山水园) 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建筑很少

玉泉山上的玉峰塔,为惜墨如金而又画龙点睛之笔

3、南苑(皇家猎场,人工挖湖建山) 苑内有一座精致的园林,团河行宫 离宫御苑

1、圆明园(平地人工挖湖的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三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成趣。圆明三园是集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建筑的群体组合极尽变化之能事,120多组建筑无一

8 雷同,把建筑院落布局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 长春园内欧式宫苑,西洋楼,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规划轴线控制、均齐对称。 圆明三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包含百余座小园林均各有主题,性格鲜明,堪称典型的“标题园”。

2、 避暑山庄(天然山水园)

山庄总体布局,前宫后苑

苑林区包括三大景区:

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引用的活水,面积不到全园的六分之一,集中了全园一半以上的建筑,整个山庄的精华所在,景区有三条游览线

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显示平原之开旷,与湖泊景区在一园之内,特殊的景观设计有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明显政治意图,在皇家园林中罕见的例子。

山岳景区,山地小园林,依山就势,巧于因借的设计,碧静堂、秀起堂

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乃是移山缩地、融冶荟萃南北风景于一园。

3、清漪园(颐和园,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总体规划以杭州的西湖为蓝本,宫廷区建置在园的东北端,主要建筑勤政殿,勤政殿以西就是苑林区,分为前山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十分突出明显,建筑的立面也是几何对位关系的经营,主体为佛香阁。 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也是硕果仅存的一座。

园林的借景手法出色,是清代皇家诸园中乃是名景模拟的最成功的一例。 后山后湖景区,最著名的园中之园——惠山园(谐趣园),模仿扬州名园寄畅园

考虑到“三山五园”的大环境整体,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之后,构成 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此三者,又构成了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有一园建成,全局皆活之说。

三座园林是北方造园艺术发展到高峰境地的标志。

二、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1、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与利用天然山水而施以局部加工改造的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园林的总体规划乃运用化整为零、集零成整的方式,这就形成了大园还小园、园中又有园的“集锦式”的规划方式,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一例。天然山水园,以自然景观之美兼具人文景观之胜的意趣再现,开创了清代皇家园林的一种规划方式——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2、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的外观、群体的平面和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

3、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通过三种方式: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几个园子多处再现江南名园狮子林;具体仿建名园

4、 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圆明园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避暑山庄体现了天朝的象征

三、江南的私家园林

扬州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隆誉,园林建筑之独具风格,内外檐装饰之精致,花木品类之丰富,叠石筑山则更臻新的造诣,所以有“扬州以园名,名园以叠石胜”。其中多处园子都在历史上著名的“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

苏州园林,留园(以石景取胜的名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号称苏州四大名园。 杭州也是私家园林集中之地,代表为郭庄、西冷印社

吴兴的安澜园,上海的豫园,南京的随园,江宁织造署(商园)

1、扬州

小盘谷,小型宅园,此园虽小,用地却十分紧凑,空间有障隔通透的变化,主次分明,显示了江南小型宅园的精致而幽深含蓄的典型性格。

9 个园,园内有多种竹子,所以取名“个园”,他以假山堆叠之精巧而名重一时,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个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独一无二的。

瘦西湖,一组以丁字河道为脉络的园林集群,在瘦西湖带状展开的湖上园林大集群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他的四座园林各具特色,而在总体布局上则又互为对比:卷石洞天之怪石古木之胜与其西邻的西园曲水的较密集的建筑恰成对比;湖西的冶春诗社、柳湖春泛建筑疏朗,富于山林野趣,与湖东的虹桥修碶建筑分量较重形成对比。

2、苏州

网师园,中型宅园,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周围安排若干的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在规划尺度上也颇有独到之处,网师园的建筑密度高达30%,但置身园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足见设计的独具匠心。

拙政园,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园,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建筑围和的封闭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空间组织上的开合变幻的趣味和小中见大的特色。

留园,园子分西、中、东三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收集了太湖石12峰置于园内。其中以东区东部,正厅院中的“冠云峰”、“瑞云”、“岫云”三峰为主景的庭院最为有名。留园的两个突出特点:丰富的石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

四、北方的私家园林

北京私园是北方私园的典型,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园的特殊类别。如余园、崇礼花园、索家花园、那桐花园、可园、醇亲王府园(宋庆龄故居)、郑亲王府园、礼亲王府园。

大体上北京北京西郊的私园比较著名,如乐善园(后改建成北京动物园);淑春园(园中的宽大的湖面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蔚秀园;鸣鹤园;朗润园;承泽园;集贤院;熙春园、近春园、礼王园(后为乐家花园);自得园,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别墅园林,宅与园合而为一,而且都是以山水取胜,因水成趣的水景园。

北京私园——半亩园,叠假山为京城之冠,利用屋顶平台拓展视野,充分发挥了小环境的借景条件。 萃锦园(恭王府后花园),总体格局为西、南部为自然山水景区,东、北部为建筑庭院景区,形成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对比,既突出了风景式园林的主旨,又不失王府气派的严肃规整。叠石用材及技法是北方的典型风格。

山东私园——十笏园,风格于北方的浑厚中又透出江南的柔媚。

五、岭南的私家园林

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粤中四大名园。 梁园——文人园林,总体规划特色在于住宅、祠堂、园林三者的巧妙合理的组合。 可园——纯建筑围合的庭院格式

余荫山房——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受西方园林影响。园中一些小品也为欧式风格

林本源园林——中型宅园,台湾名园,全园利用建筑划分为五个区域,各有特色。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三大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江南园林——叠石主要太湖石和黄石,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竹、花草等点缀;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主,兼驻皖南、北方的风格;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三大风格之首。

北方园林——建筑稳重、敦实,具有刚健之美;水资源匮乏,采用“旱园”的做法;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小,主要为北太湖石和青石;植物以常绿和春、秋、夏更迭不断的灌木构成植物造景。

岭南园林——园林规模比较小,庭院和庭园的组合;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植物品种繁多,以植物造景为主。

六、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具有群众性、开放性的特点,功能比较单一,具有公共园林的职能。 北方风格——大觉寺,水景和古树名木为整个寺院特点。

10 白云观,道教全真派的著名道观之一。

普宁寺,建筑为主的园林,完全对称的规整布局,具有政治目的。

法源寺,花之寺的美名,牡丹为寺之名花,由于这个原因,寺内还设有花圃。

潭柘寺,北京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此寺的独具特色是山岳风景的环绕之中。

西南风格——古常道观,把宗教活动、生活服务、风景建设、道路安排等通过园林处理而完美统一。

圆觉寺、乌尤寺

江南风格——黄龙洞,园林的气氛超过宗教建筑。

太素宫,名山风景区的宗教建筑与风景建设完美结合的一例。

七、其他园林

依托城市水系的公共园林

北京:依托城市水系的公共园林——什刹海

依托天然河湖、空旷荒地开辟略具公共园林性质的小型游览地——陶然亭 北京之外:济南的大明湖、南京的玄武湖、昆明的翠湖、扬州的瘦西湖

利用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物的名迹的基础上开辟的公共园林——杜甫草堂、桂湖、百泉 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水口园 书院园林——西云书院、竹山书院

八、少数民族园林

西藏园林——罗布林卡,原野风光为主调。

1 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 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

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11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 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 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2 ⑵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

⑶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⑷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 ⑸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 ⑹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

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

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

1、狩猎(或称围猎)

主要在郊野的皇室宫苑进行,供皇室成员观赏、兼有训练禁军的目的,还有在贵族的庄园或山林进行。

2、游玩(或称游戏) 中国人称为“游山玩水”。

3、观赏对园林及其内部各景区、景点进行观赏和欣赏,有静观和动观之分。

4、休憩古典园林中设有建筑、供园主宾朋居住或休息。

5、祭祀古代的陵园、庙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3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话的情趣

四、意境的蕴涵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第一节 总说(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

⑴ 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 ⑵ 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2、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⑴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 ⑵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3、园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2、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⑴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协和”思想。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

13 然及其生态。

⑵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德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⑶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 第三节 贵族、皇家园林

一、贵族园林——奴隶社会(殷、周)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 例:

1、商纣大修闻宫别馆,称朝歌。

2、西周宫室制度趋渐完备:⑴囿人分职定责:作为园林之囿,周人已有明确、具体的管理人员,《周人·囿人》记载了囿中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额;⑵囿、台、沼——山、水、植物的完美结合。

3、从囿到苑的发展——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二、皇家园林——始自秦始皇时代

1、秦代宫苑

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主要皇家园林建设:大咸阳规划

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 4 秦代有代表性的离宫、御苑

●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①上林苑内有专为圈养野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圈”、“狼圈”等,并在其旁修建馆、观等建筑以供皇帝观赏动物和狩猎之用。

②上林苑内森林覆盖,天然河、人工河等河流纵横。 ●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

2、西汉宫苑

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内容 ⑴山水

⑵植物、动物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丰富——是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 ⑶苑即园林《长安志》引《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即三十六处“园中之园”。 ⑷宫 宫殿建筑群 ⑸台

⑹观 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 ⑺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3、东汉宫苑

东汉建国初期,朝廷崇尚简约,反对奢华,宫苑兴造不多,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追求享乐,形成东汉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

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

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14 第四节 私家园林

两汉私家园林:非国库开支所建的为私人独家所有的苑囿。

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林未见端倪。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和文人的宅园。

一、王侯官僚的园林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

1、梁孝王兔园

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

2、梁冀苑囿 特点

1、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2、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二、富豪巨贾苑囿 5 以西汉时茂陵袁广汉为代表。

三、文人宅园

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 小结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殷、周;

二、秦、西汉;

三、东汉

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总说(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

一、社会动荡、民生凋蔽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3年,魏灭蜀。两年后司马氏篡魏,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史称西晋。

西晋之后,由于庄园经济和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并转化为门阀士族,士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世袭特权,足以跟皇室抗衡,导致皇家、外戚、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促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有权势的人争权夺利,贪婪奢侈。

二、思想解放、文化多元

与贪婪奢侈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玩世不恭。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

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

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流”。 例如比较有名的有:竹林七贤、白莲社等。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

三、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15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第二节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

一、邺都园林

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城池之一。

从城市规划上,结构严整,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有代表性的园林:铜雀园、华林园

1、铜雀园

在邺都城内西北,长3里,宽2里。园内修筑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铜雀园紧邻宫城,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 6

2、华林园(华林苑) 位于城北面。

二、洛阳园林

曹操时期的都城。代表园林有芳林园。

魏明帝时期在东汉旧苑基址上重新建芳林园。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因避齐王曹芳改名为华林园。

三、建康园林

建康即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各朝代的建都之地。 建康的皇家诸园中,比较著名的是“华林园”和“游乐园”

1、华林园

地理位置:位于宫城北面,玄武湖南岸。

华林园的景象: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时描述曰:“会心处不必在远,怡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2、乐游园在华林园的东面,又名北苑,始建于刘宋。园林基址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往东可远眺钟山借景,北临玄武湖。

第三节 私家园林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从地理位置上私家园林有两种: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院、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同时也有南方与北方私家园林的差别。

一、北方的私家园林(以洛阳地区最为繁华)

1、城廓宅园

洛阳城东的“寿丘里”位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邙山,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地方,民间称之为“王子坊”。园、宅极华丽、考究。

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对洛阳私家园林的细致描述,同时私家造园活动不仅体现了园林的游赏场所,也是人们斗富的一种手段。

2、郊野庄园别墅

当时北方著名的庄园别墅以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

石崇,晋武帝时为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卜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墅,即金谷园。 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吟咏的场所。

二、南方的私家园林

与北方一样,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满足奢侈糜烂的生活享受,同时也为了争奇斗富,也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近乎糜烂的园林景观。

1、城廓宅院

⑴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林花药之美,

16 皇家苑囿所不能及。”茹园既有辉煌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

⑵南齐的文惠太子于建康开拓私园“玄圃”,园址地势较高。其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

2、郊野的庄园别墅

会稽谢家庄园是这一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 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①设计精致化; ②规模小型化。 第四节 寺观园林

一、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

佛教早在东汉中期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制定洛阳白马寺藏佛经。“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

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其渊源为原始巫术、神仙、阴阳五行之说,奉老子为教主。

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7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寺观园林这个新型的园林类型,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的意味、显示宗教特点,而受时代园林艺术思潮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第一节 总说

一、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

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 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 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

17 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面积约45.3平方公里,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8 长安城与洛阳城之对比

对长安、洛阳遗址实测图进行研究发现,在规划中都以皇城、宫城之长宽为模数,划全城为若干大的区块,其内再分里坊。这两座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城,从规划到建成都不超过两年,在规划中运用模数控制,当是能快速完成规划的重要原因。

三、皇家园林

(一)长安皇家园林

1、唐城三大内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三大内”是唐代各个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是建筑宏伟壮丽,山水花木配置恰当,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园林胜区。

(1)西内太极宫

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为太极宫并加以扩建。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南与皇城相接,北抵西内苑,东临东宫,西界掖庭宫,据考古实测,面积约1.9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2.7倍。

建筑布局:依据周代“前朝后寝”的原则,把宫内划分为前朝与内庭前后两部分。

太极宫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等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建筑群,加以山池水榭构成宫内园林胜景。

(2)东内大明宫

东内大明宫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专修的“清暑”行宫,因地势比太极宫更利于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也更适合于居住,故,唐高宗以后即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

地理位置: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唐两京城坊考》记其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为长安城在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考古实测,面积为3.3平方千米。

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 (3)南内兴庆宫

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后,将于开元二年将兴庆坊扩建为兴庆宫,并移住兴庆宫听政。

建筑布局:是唐三大内中较为特殊的一处,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似于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2、大内三苑

唐朝皇帝“三大内”既有园林之胜,又专门辟地为苑,专供皇帝游观和狩猎。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亦称大内三苑,成为著名于世的皇家园林风景区。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属大内御苑。

禁苑

禁苑的范围辽阔,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据《唐两京城坊考》载:禁苑东界浐水、北枕渭河,西面包入汉长安故城,南接都城。东西27里,南北23里,方圆120里。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城墙,因此可以说,禁苑实际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

禁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地形地貌:高下参差,坡原起伏,林木葱郁。建有宫观、楼阁、殿院、台亭等20处。因此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区。

主要建筑有望春宫、鱼藻宫、梨园等。

(二)洛阳皇家园林

洛阳是唐朝的东京,洛阳山水甲天下,皇家园林素称发达。

18 洛阳宫(隋名紫微城),即洛阳之宫城。唐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隋唐东都洛阳是洛阳古城史上最鼎盛时期,也是东方世界大都市之一。(如图)

宫城四面有10个城门,正南门原名则天门,后名应天门。

二、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一)长安

长安的行宫、离宫御苑很多,有代表性的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等。

1、玉华宫 9 位于今西安北面的铜川市玉华乡,位于子午岭南端一条风景秀丽的山谷——凤凰谷中。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

2、仙游宫(避暑行宫)

仙游宫在今周至县城南15公里,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环境:青山环抱,碧水萦流,气候凉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临幸、避暑。

3、翠微宫(避暑离宫)

翠微宫在长安南25公里之终南山太和宫,唐武德八年始建,贞观十年废。

4、华清宫(唐代离宫御苑)

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骊山北麓。以温泉汤池著称。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

5、九成宫

九成宫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县新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竣工于开皇十五年,原名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

(二)洛阳园林

洛阳行宫、离宫御苑代表作有西苑、上阳宫等。

1、西苑(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

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 西苑园林特点:人工山水园。

总体布局: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尺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园内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2、上阳宫

园林特点:建筑密度较大,以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于“相地”独具慧眼,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盛唐以后,中国园林已由自然山水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即文人山水园。主要以长安、洛阳两地为盛。

一、城市私园

1、长安

长安城内大部分居住坊里均有宅院和游憩园,叫“山池院”——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多为皇亲和大官僚所建。

2、洛阳私园

洛阳城内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城内私园,纤丽和清雅两种格调并存。前者如宰相牛僧儒的归仁里宅园,后者多见于时人诗文的吟咏。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园。

履道坊宅园 10 位于履道坊之西北隅,洛水流经此处,被认为是城内“风土水木”最胜之地。 A:位置、规模和布局

《池上篇》云,园和宅共占地十五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布局:分南园、北园、西苑。

B、植物配置

宅院的绿化配置非常好,树合荫交户,池分水夹阶。”其中尤以竹取胜。南园有竹园,府第有竹院,“新篁千万竿。”乔木十数株均为老树。

白居易诗文中记述的植物有如下二十余种:有国槐、梧桐、榆树、杨树、柳树、桃、梨、杏、桂花、樱桃、藤萝、木槿花、芍药、牡丹、白牡丹、菊花、兰花、莲花、夜合花、迎春花、枣树等。

二、郊野别墅

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在唐代通称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者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据文献记载,唐代别墅园的建置,大致分三种: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拥有对象:⑴两京的贵戚、官僚。⑵一般文人官僚。

别墅特点:贵戚、官僚别墅,格调华丽纤秾;一般文人官僚别墅,朴素无华、富于村野意味的情调。

长安:作为首都,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贵族、大官僚多集中在东郊一带,如太平公主、长乐公主、安乐公主等;一般文人官僚的别墅多集中在南郊。

洛阳:南郊一带风景优美,引水方便,别墅园林尤为密集,同长安园林一样,多由达官显宦修造。例: ①平泉庄

园主人:李德裕

位 置:位于洛阳城南三十里。 园林特征:

园林用石的品类,怪石名品甚多。 树木花卉数量多,品种丰富、名贵。 “台榭百余所”,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西园、双碧潭、钓台等, 珍禽异兽 ②浣花溪草堂 园主人:杜甫 位 置:成都 园林特征:

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唐代,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陆续开发建设,其中尤以名山风景区居多。如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

庐山草堂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依附于庄园而建的别墅,与唐朝的制度有关。许多官员有城内的宅院、郊外的别墅,同时还拥有庄园别墅,成为

20 显示其财富和地位的标志。

唐代的庄园别墅,对唐代文坛中“田园诗”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和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三、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

11 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第四节 寺观及其他园林

佛教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13个宗派都已经完全确立。

一、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 主要表现在:

1、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2、由于世俗活动的参与,成为城市公共交往活动的中心,肃穆的环境与人间的愉悦相结合,促进了庭院的绿化与园林的经营;

3、寺观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

二、其他园林

1、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

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

2、公共园林

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 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②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 ③街道的绿化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

(一) ——宋代 第一节 总说

南北宋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 宋代历史成就

1、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例:建筑和园林方面的发展。

3、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4、中唐以后,诗词在内容和风格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5、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除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 第二节 宋代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其造园的规模和气魄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较精致。 东京:(现代的开封)

一、城规方面

规划模式沿袭北魏、隋唐的皇都模式。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二、皇家园林

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

(一)大内御苑代表作:后苑、延福宫、艮岳。 例:艮岳

21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① 筑山 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

12 筑山特点:

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②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

⑤建筑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2、根据各种文献记载:

①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用。

②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的庭园景色。

③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二)行宫御苑

代表作:景华苑、琼林苑、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牧苑等。著名的“东京四苑”指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

1、琼林苑

始建于宋太祖乾德二年,位于开封顺天门外。进入琼林苑大门,大道两旁是古松森列,怪柏成行,透了幽雅恬静的清香。园中朴亭曲树林立,更显出这座皇家御苑的风雅别致。

2、金明池

位于宋都开封顺天门外北街,建池原意:开凿水池训练水军之地。政和年间,兴建殿宇、进行绿化种植即成为一座一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

临安

一、城规方面

临安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二、皇家园林

与北宋的东京相似,均为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

(一)大内御苑代表作:宫城的园林区后苑。

园林特点:风景优美的山地园林。气候温和,植物茂盛,苑内植有各种花木、果树及茂密的丛林。

⑴亭结合植物环境命题而建:在海棠林中建有照妆亭,以赏海棠花;在紫笑丛中建有静侣亭;在幽雅的兰、竹林中建亭曰净香亭;

在梅花万树的梅岗建有冰花亭;在竹林曲径中建尝静亭;在松涛林中建松皮木亭曰天陵偃盖,有茅草亭曰昭俭亭;在溪流潆洄的水边建有清涟亭。亭大多以小巧玲珑的体态取胜,并结合环境特色题名,更显出文人的儒雅气质。

(二)行宫御苑

大部分分布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如:湖北岸的集芳园、玉壶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园等;外城的德寿宫、樱桃园。

22

1、德寿宫 景区分布:“四分地”即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

东区,以观赏各种名花为主;南区为各种文娱活动场所;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调;北区建置各式亭榭。 第三节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私家园林,中原以洛阳、东京两地为代表,江南有临安、吴兴、平江(苏州)等地。 13

一、中原的私家园林(以洛阳为例)

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如,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董氏西园、东园等。下以富郑公园为例。 富郑公园宋仁宗、神宗两朝宰相富弼的宅院。

⑴园林的总体布局:全园大致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区包括具有五个水洞的土山及其北的竹林,南区包括大水池、池东、西的平地和池南的土山。

⑵园林建筑:主体建筑物“四景堂”。

《洛阳名园记》中对洛阳19座私家园林景观特点的描述:①除依附于邸宅的宅院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如竹林、梅林、桃林、松柏林等,尤以竹林为多。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二、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临安私家园林分布特点:以西湖为中心,南北两山为环卫,随地形及景色的变化,借湖山为背景,采取分段聚集,或依山、或滨湖,起伏疏密,配合得宜,天然、人工混为一体,充分发挥了诸园的点景作用,扩展了观景的效果。各园的布局大体分三段:南段、中段和北段。

1、南段园林

大部分集中在湖南岸及南平山、方家峪一带。随山势的蜿蜒,呈高低错落的形式。

2、中段园林

主要是沿湖布景,有碧波环绕之势。

3、北段园林 多为山地小园。

三段园林布局,形成总体上结构上的起、承、转、合,疏密有致。

三、文人园林的兴盛

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

1、文人园林繁荣背景

宋代文人园林是唐代文人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①首先与科举制度有关;

②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例如“文人画”的兴起与繁荣,导致了文人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2、文人园林风格特征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⑴、简远

景象简约而已经深远。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主要创造一种意境,除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旨。

⑵疏朗

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⑶雅致

文人士流园林追求高蹈、雅趣,并把这种志趣寄托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并通过它们的拟人化而表现出来。 ⑷天然

表现为两方面:①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②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第四节 宋代的寺观园林及其他园林

23

一、宋代寺观园林的发展

宋代寺观园林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与唐代的不同之处,即出现了大量的“灯录”和“语录”。

1、“灯录”和“语录”的出现标志着佛教进一步汉化,从此,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标志着道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

2、随着宗教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寺观园林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一点烘托 14 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其他已基本消失。

3、城市寺观园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较详细。

①《洛阳名园记》中提到一处,洛阳城内的“天王院花园子”;

②北宋东京城内及附近的许多寺观都有各自的园林,其中大多数在节日或一定时期内向市民开放,任人游览。 ③城市寺观园林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如其公共活动除宗教法会和定期的庙会之外,游园活动也是一项主要内容。

二、宋代的其他园林

主要表现为公共园林的建设。以东京、临安为代表。

1、东京

①北宋的东京,地势较低湿,城内外散布着许多池沼,这些池沼大多数均由政府出资在池中建植菰、蒲、荷花,沿岸植柳树,成为东京居民的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

②进行城市街道绿化及行道树栽植。

2、临安

①以西湖景观为盛。西湖景观相当于一座特大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西湖景观的总体布局:小园林的分布以西湖为中心,南北两山为环卫,随地形及景色的变化,借广阔湖山为背景,采取分段聚集,天然人工混为一体,充分发挥了诸园的点景作用,扩展了景观效果。大体分三段:南段、中段和北段。

著名的“西湖十景”南宋时已经形成。

②个别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甚至农村也有公共园林的建置。如,浙江南溪江苍坡村。 ●苍坡村——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

●总体景观构思: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南宋时,村上世族按“文房四宝”构思来重新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状似笔架的“笔架山”,以一条东西向铺砖石长街为“笔”,称为“笔街”,凿两条5米长的大青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构思奇特,独具风格。(如平面图)

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 具体景点: ◆望兄亭

位于苍坡村南寨墙附近,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要的公共中心。

◆苍坡车门即苍坡村正门。是一座规整的礼制建筑,其结构为木造牌楼式,斗拱构件粗壮,两层屋顶各有两层下昂,木柱由下往上向内微倾,为“侧脚”作法。。“车门”属明清以前的建筑技法,风格可远溯宋代。

第五节 辽、金园林

都城:南京——北京外城之西。

都城建设:外城廓近方形,每面城墙设两门。

辽代皇家园林代表作,内果园、瑶池、柳庄、粟园、长春宫等。

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作,西苑、东苑、南苑、北苑、兴德宫等;其中,西苑是金代最大德一座御苑。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

(二) ——元、明、清初 第一节 总说

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个阶段。

一、商品经济长足发展、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24

1、元朝统一全国后,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商品生产逐渐兴盛;

2、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民文化及民间造园艺术的发展;其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江南地区,造园 15 活动最兴盛,园林的地方风格最突出。

二、园林分化显著,艺术高度成熟

1、建筑方面,木结构技术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装修装饰趋于精致,如《鲁班经》、《工段营造录》等;

2、叠山方面,园林使用石材多样化,技法也趋于多样化,还出现不同的地方风格和匠师的个人风格;

3、观赏植物方面,陆续刊行了许多经过文人整理的专著,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清初陈淏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等。《花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4、文人、画家参与造园活动,甚至成了专业造园家,造园工匠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对园林艺术的影响:⑴除了以往的全景山水缩移模拟之外,又出现以山水局部来象征山水整体的更为深化的写意创作方法。⑵景题、匾额、在园林中普遍使用。

5、造园出现地方风格。主要体现在艺术格调、审美意识、造园手法、和使用材料方面,也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百花争艳局面的到来。

第二节 元、明的皇家园林

一、元代的皇家园林

蒙古族的元王朝皇家园林建置不多,明代御苑建设的重点在大内御苑。与宋代皇家园林的不同点:⑴规模又趋于宏大;⑵突出皇家气派,著上更多的宫廷色彩。

元代皇家园林均在皇城范围内,主要一处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面积大,范围开阔。 大内御苑园林布局:

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屿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传统模式。最大的岛屿是金代的琼华岛,改名万岁山。

万岁山的总体布局设计:正中山顶是广寒殿,是岛上最大的建筑物,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主要宫殿;山南坡居中为仁智殿。

二、明代的皇家园林

明代的皇家园林重点在大内御苑。御苑的分布:少数建置在紫禁城的内廷,多数建置在紫禁城以外,皇城以内的地段。

明代的大内御苑共有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东苑。

1、西苑

元代太液池的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明初,西苑大体上保持着元代太液池的规模和格局。天顺年间进行扩建。

扩建工程包括三部分内容:⑴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圆坻由水中的岛屿变成了突出于东岸的半岛,把原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⑵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的布局;⑶在琼华岛和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改变了这一带的景观。

西苑水面大约占园林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西苑总体布局: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又富水乡田园之野趣,犹如城市中保留的一大片自然生态的环境。

2、御花园又名“后苑”

位置: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

时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

用途: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园林规划布局:

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

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建筑布局在保持中轴

25 对称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在体形、色彩、装饰、装修上予以变化,不像宫殿建筑群那样绝对的均齐对称。

16 园林特点:建筑密度较高,共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几乎占去全园三分之一的面积。

3、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在紫禁城内廷西路的北部,是皇太后、皇太妃的居所。

4、行宫御苑

作为猎场和供应基地而兼有园林性质的有两处行宫御苑——南苑、上林苑,分别在南郊和东郊。 第三节 清初的皇家园林

由于满清君主高度集权统治的封建大帝国政治制度,影响着皇家园林建造方向。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殿、坛庙、园林等,并没有多少皇家的建设活动。康熙中叶以后,逐渐兴起皇家园林的建设高潮。这个高潮奠基于康熙,完成于乾隆,乾、嘉年间,终于达到了全盛的局面。

一、大内御苑

紫禁城内除个别宫殿的增损和改易名称之外,其建筑及规划格局基本上保持着明代的原貌。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仍保留明代旧观。

二、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清朝统治者来自关外,很不习惯北京城内炎夏溽暑的气候,康熙以后,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便着手在风景优美的北京西北郊和塞外等地营建新的宫苑。

西北郊环境:山清水秀。

按其地貌景观的特色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包括附近的山系及东麓的平地;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大片多泉水的沼泽地。

(一)畅春园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对江南秀美的风景和精致的园林印象很深。归来后在北京西北郊的东区、明代皇亲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修建大型的人工山水园。

园林性质:离宫御苑。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命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

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规划布局: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院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

畅春园园林景观特点:

建筑及景点的安排按纵深三路布置。

1、理水利用“清华园”原有资源丰富水面,创建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着萦回的河道。

2、建筑 建筑密度小,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

3、植物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

整个园林景观崇尚简约,与康熙所提倡的简约精神有关。

(二)避暑山庄(离宫御苑)

选址此地的原因:康熙北巡避暑时从当地居民口中探听到一处蒙民牧场,人烟稀少,没有坟墓、蚊虫和蝎子,树木草地繁茂,泉水水质好。

缺点:没有大面积水域。

整理后的地貌环境:面积564公顷,开辟人工湖泊和水系,大致环境有一下特点:

1、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湖泊与平原纵横交错,地势由平缓趋向险要,此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

26

3、周边有奇峰异石,为山庄提供了良好的借景条件; 17

4、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5、山岭屏障于西北,阻挡了冬天的寒风;加上山峰、树木、湖泊等的有利条件,使该地具备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

(三)圆明园(离宫御苑)

雍正三年,雍正帝把其赐园圆明园改为离宫御苑,并大加扩建,扩建的内容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新建一个宫廷区;

第二部分:就原赐园的北、东、西三面往外拓展,利用多泉的沼泽地改造为河渠串缀着许多小型水体的水网地带; 第三部分:把原赐园东面的东湖开拓为福海,沿福海周围开凿河道; 第四部分:沿北宫墙的一条狭长地带。 扩建后的圆明园,面积扩大到200余公顷。

圆明园整体布局:整个山形水系的布列,出于对建园基址的自然地形的顺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堪舆风水学说的影响。

三、清初皇家园林发展的概貌以及与明代的区别

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这种园林观的变化与统治阶级的生活习尚和国家的政治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四节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等地。

江南地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江南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代表了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此也涌现了大批造园家和匠师及刊行于世的许多造园理论著作。

一、扬州私园

江南名园之四:明末扬州望族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影园、休园、嘉树园、五亩之园。其中规模较大、艺术水平较高的是休园和影园。

影园,由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

扬州八大名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

二、苏州

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地下水位浅,取水方便,附近的洞庭西山是著名的太湖石产地。 著名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另有,上海的豫园

第五节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

文人画进入明代已完全成熟,以致达到诗、书、画融为一体,因而人们赞誉一个画家常用“诗、书、画三绝”一类的词句。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第一节 总 说

一、时代背景

1、政治由盛变衰

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

二、文化艺术特点

1、艺术创作方面 ⑴守成多于创新;

⑵过分受到市民趣味的浸润而越来越表现为纤巧琐细、形式主意和程式化的倾向。 ⑵私家园林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其中,江南、北方、岭南造园风格比较成熟; ⑶园林功能方面娱乐、社交功能上升,“娱于园”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隐于园”的观点; ⑷造园思想方面造园思想逐渐追求世俗、技巧化,宋代文人园特点逐渐消失。 18

27 第二节皇家园林及其实例

一、乾隆时期的造园活动

清朝皇家园林建设达到高潮,规模非常宏大,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

1、从乾隆三年(1738年)到三十九年(1774年)三十多年间,皇家园林建设工程持续不断;

2、大内御苑比之明、清初改建工程较大;

3、行宫和离宫御苑建设尤为兴盛,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郊和承德两地;

二、道光时期,皇家园林趋于衰败。主要表现:

1、畅春园已呈破败状态,皇太后移居绮春园,改名为“万春园”;

2、为节约宫廷开支撤去清漪、静明、静宜三园的陈设;

3、其他行宫御苑、有的勉强维持现状,有的由于停止巡狩而常年废置不用,任其逐渐坍毁;

4、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占领海淀和圆明园,大肆抢掠园中珍宝等;

5、对皇家宫苑进行大规模焚烧。第一次在咸丰十(1860年)年八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二十五日,焚烧对象圆明三园;第二次焚烧在同年九月初五至十一日,焚烧对象,圆明园外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

6、光绪年间(1900年)北京皇家园林再次受到摧毁。

三、大内御苑

此时期有代表性的大内御苑有: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紫禁城四大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 ▲

(一)西苑

西苑的历史背景: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 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在北海。

1、北海景观:

⑴琼岛南坡: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景观特点:布局规整。(如图

1、2) ⑵琼岛西坡

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表现山地园林的气氛。 ⑶琼岛北坡

地势下缓上陡。建筑按地形特点分上下两部分。 ⑷琼岛东坡

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筑密度最小;东坡主要建筑物是建在半月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如图3) 总上可知:

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从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在水面上,岛的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琼华岛不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

2、北海周边景观 ⑴北海东岸

东岸景区包括自南向北的四部分:

◆第一部分,筑土为山,山上建云岫、崇淑二室与爬山廊相连。

◆第二部分,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水池用青石驳岸,纵跨九曲石平桥。(图4) ◆第三部分平地筑土山,以植物景观为主。

◆第四部分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作为皇帝读书的地方。既有北方庭院浑厚持重的建筑风格,又不失江南园林柔媚细腻的点景特色。(图5)

总上可知,北海东岸景区四个部分自南向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富于变化之趣,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

⑵北海北岸

新建和改建的共有六组建筑群:镜清斋、西天梵境、澄观堂、阐福寺、五龙亭、小西天。 各建筑因地形就势展开布置,利用其间穿插的土山堆筑和树木配置,将建筑作局部的隐蔽并联络为一个整体景观。(如图

6、7)

19

28

(二)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为历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 景观布局

⑴规整式布局,建筑布置按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 ⑵建筑密度较低,大小十一幢占全园面积不到五分之一;

⑶植物,古树参天,显示出一种严肃、清雅的气氛;另有松柏、槐、玉兰、海棠等。

(三)建福宫花园(又称西花园) 面积:约0.4公顷

建福宫花园布局(如图8)

⑴以一个高大建筑——延春阁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楼、堂、馆、亭、台等园林建筑,曲折环绕、高低错落,变化有致。

⑵全部楼房均沿宫墙建置,目的是掩障宫墙,以减少园林的封闭感 景观特点:建筑密度高,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 建福宫花园已全部毁于1922年的一场火灾。(如图9)

(四)宁寿宫花园

又叫乾隆花园。是乾隆预为其做满60年皇帝之后归政做太上皇时颐养休憩时而建。 地形地貌:地形狭长 花园布局(如图10)

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 ⑵建筑布局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相同 第三节 行宫及离宫御苑

一、行宫御苑:有代表性的行宫御苑有三座:静宜园、静明园、南苑。

(一)静宜园

性质:天然山水园

背景:香山静宜园是清康乾盛世京郊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一。始于金代,金代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以香山寺最为宏丽。清康熙年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加以扩建,第二年完工,改名“静宜园”。

京城西郊的“三山五园”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苑和清漪园。 景观布局:分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共有大小景点五十余处。

1、内垣:在园的东南部,是静宜园内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其中包括宫廷区和著名的古刹香山寺、宏光寺。 建筑特点及类型: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林庭院等都依山就势,作为天然风景的点缀。

2、外垣:占地最广,是静宜园的高山区。建筑物很少,以山林景观为主调;外垣的“西山晴雪”,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最大的一组建筑群是玉华寺。

3、别垣:有两座较大的建筑群,昭庙、正凝堂(见心斋) 见心斋,是静宜园内最精致的小园林,也是典型的园中园。

(二)静明园

性质:是一座以山景为主、河湖环绕的天然山水园。 景区布局:园大致分为南山区、东山区及西山区

南山区:是精华所在,有宫廷区、玉泉湖及一系列小景点。主要景点,玉泉山主峰之顶的香岩寺、普门观一组佛寺建筑群。

东山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的许多小湖泊,以构筑的小型水景园见长。最北部以北峰的妙高塔为结束。以观赏山泉景观为主。

西山区:为一片开阔平坦的地段,在此布置了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东岳庙,此外尚有圣缘寺、清凉禅窟等,形成西区以宗教建筑为主的景观特色。

(三)南苑

性质:人工山水园,是一座作为皇家猎场的特殊行宫御苑。

29 20 南苑中的四座行宫:旧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团河行宫,其中团河行宫是最大的一座。

二、离宫御苑

有代表性的三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一)圆明园

性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背景:最初为雍正做皇子时的赐园,称帝后对圆明园进行扩建,乾隆年间进行第二次扩建。

乾隆时期,在圆明园的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漪春园。圆明园、长春园、漪春园通称圆明园。各园景色各有不同,各有各自的宫门和殿堂。全园利用原有的沼泽地,挖河堆山,形成河流、堤岛。形成园中有园的景观布局,颇具江南水乡景观的特色。

乾隆时,根据各景点所形成的景观特色,定出有代表性的四十景,其中十二处是乾隆时新增的。并配有御制咏诗40首。

园明三园景观特点:

(1)以水景为主,因水而成趣。水面大、中、小有机结合。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 (2)建筑,总计一百二十余处,其中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形式多样。 (3)叠山理水,与建筑形成有机穿插嵌合。以求多样变化的形式。

(4)植物,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全部景点的六分之一。

(5)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例,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分别为,安澜园(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

1、圆明园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如图) 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即后称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1)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 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最大的一处是“九洲清晏”。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如图)

后湖的景观特点,幽静。布局于变化中略具均齐严谨。

(2)圆明园的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中央三个小岛上设置景点“蓬岛瑶台”,福海四周及外围,分布着近20处景点。其中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是模拟杭州西湖十景之三。(如图)

(3)圆明园的北面,呈狭长形地带,形成一个单独的景区,是一条从西到东蜿蜒流过的河道。共建置有十余组建筑群,显示水村野居风光,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如图)

圆明园规划设计特点:有许多新意和开创性成就,但建筑密度较高,同时某些地段景点过于密集,甚至有些景点的模拟过于矫揉造作之感。

2、长春园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

景点布局,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景区占全园的绝大部分,大水面以岛堤划分为若干水域。主体建筑群是淳化轩。

长春园的南景区,建筑比较疏朗,山水布局、水域划分均很得体,在造园艺术上,比圆明园要高出一筹。 北景区,即“西洋楼”,包括六栋西洋建筑物、三组大型喷泉、若干庭园和点景小品,沿长春园的北宫 21

30 墙成带状分布。

北景区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园林小品点景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

3、绮春园

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

园内共有景点29处,其中佛寺正觉寺是园明三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处景点。 园明三园的景观布局:

①模拟江南风景的意趣,有的甚至直接仿写某些著名的山水名胜; ②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

③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而加以变异,有些小园林甚至直接以江南某园为创作蓝本; ④再现道家传说中仙园琼阁、佛经所描绘的梵天乐土形象。

⑤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 ⑥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内容,或者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

(二)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又叫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规划形式进行规划。

1、宫廷区

宫廷区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东宫。

2、苑林区

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1)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 景观特点:

①整个湖泊由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域。其中最大的是如意洲4公顷; ②建筑:在全园中相对建筑密度比较集中。建筑布局与水域有机结合。 (2)平原景区

南临湖、东界院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 景观特点:①建筑密度较低; ②植物配置丰富。 (3)山岳景区

面积较大,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

景观特点:①以山体为主,各山峰形成起伏连绵的轮廓线。

②建筑布局,建筑密度低,起点缀作用,以突出山庄天然野趣的主调。

苑林区的总体布局: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

(三)清漪园(颐和园)

1、性质: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清代唯一一座整体规划并一次性连续施工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

2、乾隆修建清漪园的原因:①基址离乾隆居住的圆明园很近,又介于圆明园和静明园之间。三者形成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多种形式的庞大园林集群。

②西湖从元、明以来已是京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 ③园明、畅春、静宜诸园大抵都是因就于上代的基础而扩建,园林规划难免或多或少的受到以往既定格局的限制。而翁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几乎是一片空白,可以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加以规划建设。

3、清漪园历史概况

位于北京西北郊。1860年鸦片战争中遭破坏,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加以重修,改名为颐和园。

4、清漪园的景观布局:

⑴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如图

1、2)

31 ⑵园林布局特点: 22 以水取胜,宽广的昆明湖是布置景物的最好基础。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仅有四分之一,水面积之大在北京诸园中是仅有的。(如图

3、4)

总体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

(3)景点分布: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前山即万寿山南坡,前湖即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88%。

①前山前湖景区景观轴线突出。除中央建筑群构成的主轴线以外还在两侧设置了4条辅助的轴线。五条轴线的安排控制住了整个前山建筑布局从严整到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渡、衔接和展开,把散布在前山的所有建筑物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

5、6)

该区域主要建筑,佛香阁,全园的中心,平面八角形,通高36.44米,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如图7) ②昆明湖,水面广阔,由西堤及其支堤划分为三个水域。其中东水域最大,中心岛屿南湖岛以十七孔石拱桥连接东岸。(如图

8、9)

★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坡,山势起伏较大,后湖即界于山北麓与北宫墙之间的一条河道,称后溪河,占全园面积的12%。(如图11)

后山后湖景区主要景点:惠山园(谐趣园)、苏州街 ①惠山园,嘉靖十六年(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位于颐和园内东北角,是仿照江苏无锡著名的寄畅园而建的(如图12)。在园中自成一局,固有“园中之园”之称。

景观特点:声趣,因地势低洼,山泉汇入其中;楼趣,屋顶设计,所有建筑屋顶均采用“黑活”布瓦;桥趣,共有五座桥,以知鱼桥最为著名。

②苏州街又称“后溪河买卖街”,地处后湖中心地带。 第四节 皇家园林的成就

一、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二、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三、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四、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第五节 江南私家园林

一、总说:

江南私家园林是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但主要集中在扬州和苏州两地。

1、扬州园林

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的黄金时代。有代表性的有片石山房、个园、寄啸山庄、小盘谷、余园等。 瘦西湖是园林集群,既是私家园林荟萃之地,也是一处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水上游览区。

2、苏州园林

同治以后,江南地区的私家造园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太湖附近的苏州。 苏州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

3、其他地区园林

有代表性的有:海宁的安澜园;上海的豫园(保存着江南园林中最大的一座黄石假山)等。

二、园林实例

1、小盘谷

位置:位于扬州新城东南的大树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面积:约0.3公顷,为小型宅院

景观布局:总体分三部分:西部为平方住宅区,中部为一大厅,大厅右为一火巷,巷东即花园。入口处花厅将小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沿墙堆筑土石小型假山;花厅北半部为主要景观,假山水池互用,采用了收放对比的手法。

23

32

2、个园

位置:位于扬州新城的东关街。园主人爱竹,由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之句得之。 面积:0.6公顷,紧邻邸宅后面。

景观特点: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个园的假山堆叠精巧: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

春山:个园石额门前,竹间树以白果峰石,以“寸石生情”点出“雨后春笋”之意。 夏山:全由太湖石堆叠而成,制作中空外奇。

秋山:由黄石堆砌,高约7米,山岭为全园的至高点。

冬山:由宣石叠成,石白如雪,似一层未消的残雪覆盖,以示冬景。冬景假山南墙多留圆洞,称之为“音洞”,阵风掠过,发出箫箫鸣声,真可谓“北风呼啸雪光寒”。

3、瘦西湖

原名保障河,是扬州旧城北门外的冶春园直到蜀岗平山堂的一段河道。 瘦西湖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

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瘦西湖与西苑白塔的对比。

4、网师园

位置: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 面积:0.4公顷,是一座紧邻于邸宅西侧的中型宅院。 景观布局:住宅部分共四进院落

主景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围绕水面展开布置。

建筑,为使主景区开阔,采取大体量建筑退后的手法。

植物配置:由于空间不大,主景区以孤植为主,沿池边点缀数株古柏苍松,造型各异,或高耸亭立,或此枝蟠扎,树脚则隐没于山石花台中,射鸭廊前斜升入水池上空的黑松,更是自成一景,与黄山的迎客松有异曲同工之妙

5、拙政园

位置: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

面积: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院。

布局:分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其中以中园为主。

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中部景观: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

中部主要景观:

①远香堂: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 ②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

③香洲: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 ④和风四面亭: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

西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 主要景观:

与谁同坐轩,为临水构筑的扇面形的小亭

6、留园

面积:约2公顷

景观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其间由曲桥相连。三区各有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东区和中区是全园的精华。(如图)

中部景观:东南大部分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临池假山用太湖石兼以黄石堆筑为土石山。

24

33 东部景观:以建筑为主。东部又可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紧邻中部景观,主要建筑物是五峰仙馆;东区建筑密度较高,其规划设计利用灵活多变的一系列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满足了园主人以文会友和多样性园居生活的功能要求。

该区主要景点:冠云峰

高6.5米。是苏州最大的特置峰石,堪称江南园林中罕见的石景精品。 第六节 北方的私家园林 概说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北京私家造园活动兴盛的原因:一是在明代和清初汲取江南造园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北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问条件,所形成的地方风格已臻于成熟和定型的境地。二是继康、乾盛世之后,大量官僚、王公贵戚集聚北京,也大兴宅园。

私家园林的类型:王府花园、会馆园林

1、半亩园

位置:北京城内弓弦胡同,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相传为著名文人造园家李渔参与规划。

规划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西侧。园的南半部以一个狭长形的水池为中心,水中岛上建“玲珑池馆”。

2、萃锦园

即恭王府后花园。面积约2.7公顷(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70米)。花园呈坐北朝南方位。

景观布局:萃锦园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呈对称严整的布局,其南北中轴线与府邸中轴线对位重合。东路和西路的布局较自由灵活,东路以建筑位主体,西路景观以水池为中心。

中路,包括园门及其后的三进院落。中路的西洋式石雕拱券门是花园的正门。(如图) 东路,建筑较密集,大体由三个不同形式的院落组成。 西路,主景为大水池及其西侧的土山。

水池近长方形,叠石驳岸,池中小岛建畅厅“观鱼台”(即诗画舫) 第七节 岭南私家园林

概说: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古称南岳。汉代,岭南地区已出现民间的私家园林;清初,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又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清中叶以后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1、梁园

面积:两万多平方米。

总体规划特色:住宅、祠堂、园林三者的巧妙合理的组合,岭南式的庭院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 园林设计特色:以置石石景和水景见长,收罗英德、太湖等奇石。 景区布局:主要包括“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四部分。

2、东莞可园

始建于雍正年间,园主人张敬修。 面积约三亩三(2204平方米)。 “可园”德命名有“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三层意思。

景观特点:在有限德土地上,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等艺术的糅合在一起。(如图)

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园内最高建筑物为可楼,高15.6米。(如图)

================================ =======================

中外园林史试题集

34

一、填空

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

霍华德

于1898年发表的

《明日之田园城市》

论著中首先提出的. 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

巴比伦空中花园

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三种主要类型.

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

上林苑

,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

蓬莱山

,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天国”景象中的

水、乳、酒、蜜四条河流 。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

高远、 深远

和平远.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

凡尔赛宫苑

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它们都是

勒?诺特尔

设计的。

8.著名的

纽约中央公园

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 奥姆斯特德主持完成的。

9.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 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 、 香山的静宜园及

圆明园、畅春园 ,静宜园和静明园为行宫御园,而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则均为离宫御园。

10. 辋川别业

庐山草堂

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11.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12.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

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

。 13.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

囿 ,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

14.秦汉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

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池为

太液池、三山为方丈、蓬莱、瀛洲 。

15.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

平泉庄、庐山草堂

16.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其设计者是

奥姆斯特德

,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在1901年

哈佛

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

钱伯斯

。 18.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

离宫御园

类型。 19.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

园。 20.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

。 21.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 钱伯斯

_。

2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

东亚、西亚、欧洲园林体系

23.

狩猎

通神

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24.清皇家园林“三海”中

北海

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

为中心布置景观。 25.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

主张叠山造园应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26.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

城市私园

郊外别业

27.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菜园,药草园是

生产

庭园,而回廊式中庭属于装饰庭园。

28.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西郊的

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 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

29.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

规则式

,

自然式

,

混合式

30.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隋唐 时期。

31. 周定王

时期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

,还开创了" 一池三山

"造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宫中有观(馆)的风格。

32.秦汉

时期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 33. 京杭大运河

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

34.我国第一位文人造园家是 白居易

, 他的

《太湖石记》

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对”太湖石”的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的阐发. 35.北宋李明仲

的著名建筑工程典籍

《营造法式》

一书,总结了历代的建筑成果,是我国古代建筑营造史上最详尽,最科学,最系统的建筑学著作.

35 36.古典园林中,岭南四大名园是

顺德的清晖园

,

东莞的可园

,

番余的余荫山房

,

佛山的梁园

37.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38.中国古典园林按照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39.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可分为

大内御园

,

行宫御园

,

离宫御园

。 40. 艮岳

是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41. 沧浪亭

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42.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是指

方丈

, 蓬莱

,

瀛州

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乏众多叠石上乘佳做,比如扬州

个园

,苏州

环秀山庄

等。

43.中国文人山水园林由来已久,也因而确立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

外师造化、内法心源

。 44.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

避暑山庄

。 45.山石

,

水体

,

植物

,

建筑

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

46.衡量园林艺术作品品位高低优劣的重要标志”三美”分别指的是

自然美

, 艺术美

,

生活美

。 47.中国四大名园有

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48.计成在其著作 《园冶》

一书中提出了园林造园规划的两个原则,一是

景到随机,二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49.《一家言》又名

《闲情偶寄》

,其作者是著名的造园家

李渔

50.提出了”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意,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叠山理水原理的为文震亨

所著的

《长物志》

51.古罗马的别墅分

庄园

柱廊园

两种。

52.世界园林的四个阶段为

原始阶段

农业经济古典园林时期

工业经济时期

知识经济时代 。

53. 决定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是

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

君子比德

54.宋代文人园的风格大体归纳为

简远

、 疏朗

、 雅致

、天然

。 55.扬州画舫录记述了苏、杭州、扬州园林特点。杭州以

湖水

取胜,苏州以

市肆

取胜,扬州以

名园

取胜。

56.张南垣是

朝 叠山造园

57.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三大分支体系是

江南

北方

岭南

园林 。 58.古希腊公共园林的类型主要是

圣林

竞技场

59.英国园林史上比较杰出的三个设计师有

肯特

、 布朗

雷普敦

。 60.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

1872 年

国的 黄石

国家公园。

61.经济、政治是制约园林发展的根本因素,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运作也相应地成为园林演进的主要推动力量。 62.在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中,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乃是最为成熟因而也是最具个性的两个类型。 二

选择题。

1、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 C )时期。

A、秦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2、完整“西湖十景”至迟至( C

)时期形成 。

A 五代

B 北宋

C南宋

D 元

3、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公园是1868年建于上海的( A )公园。

A黄埔 B中山 C复兴 D虹口

4、魏晋南北朝( A )开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景观意义的名山出现。 A泰山 B黄山 C五台山

D嵩山

5、波波利园是( A )风格的园林。

A意大利文艺复兴 B法国古典 C英国自然风景 D波斯伊斯兰

6、在英国邱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 A )引入的。

36 A钱伯斯 B布朗 C 肯特 D 布里奇曼

三、名词解释(见答题要点案)

1、古罗马列柱中庭

2、榭

3、悬空园

4、古埃及园圃

5、 囿

6、隐垣

7、文人园林

8、波斯庭园

9、古巴比伦猎苑

10、枯山水

11、英中式园林

12、肯特

13、大内御苑

14、行宫御苑

15、离宫御苑

16、郎特花园

17、布朗

18、德。爱斯特花园

19、莱普顿

20、艮岳

21、 《园冶》 22 清漪园

23、黄山:

24、五岳

25、瀑布

26一池三山

27、金谷园(晋)、

28、隋西苑、

四、 简述题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答题要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给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

2国家公园的产生对现代园林学科发展的意义。

答题要点: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宗旨在于对未遭受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维持其固有面貌,并在些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是认识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

3、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的起止阶段及其至少三个代表作品?

答题要点:第一阶段:园林生成期夏商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代表作品为姑苏台、上林苑、建章宫。

第二阶段: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代表作品有华林园、金谷园、兰亭。 第三阶段:园林全盛期隋唐五代(公元589年—960年),代表作品有西苑、平泉庄、辋川别业。 第四阶段:园林成熟前期两宋(公元960年—1279年),代表作品有艮岳、富郑公园、西湖。 第五阶段:园林成熟中期元明清初(公元1279年—1736年),代表作品有西苑、拙政园、畅春园。 第六阶段: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公元1736—1911年),代表作品有颐和园、留园、余荫山房。

4、中国园林的起源形式和内容。

答题要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囿”便是王室专门中豢养这些离兽的场所,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囿起源于狩猎;“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5、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答题要点:1.由单纯的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开始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2.园林以游赏为主要目的,追求视觉景观式的感受,激发人们寓情于景的感受;

3.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6、清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及特点

答题要点:大内御苑:西苑,紫禁城的御花园,建福宫花园。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特点:皇家园林的规模又趋宏大,皇家气派观浓郁,反映了明以后绝对君权政治的日益发展,但另一方面尤以清初甚,它又能积极的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保持自然生态特色。

7、明朝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特点 答题要点:

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国,虽不划分为明确的景区,但景观变化较多,尚保存着宋园的简远疏朗的特点;

影园:是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各处建筑物之命名亦与周围环境相切贴,颇能诱发人们之意境联想;

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有简约、疏朗、雅致天然的格调。

寄畅园: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之文人园林。

8、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论著。

《园冶》是计成作于明崇祯四年,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部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由明末著名文人阮大铖、郑无勋作序,全书其分三卷,用四六骈体文写成。

37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记》,作者李渔,字笠翁,钱塘人,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9、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 答题要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糅合;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10、奥姆斯特德提出的”国家公园”的主要含义? 答题要点:

国家公园是以保护自然的思想,提出把乡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公园,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由国家建立并永久性加以保护。

11、古典园林中多融入了诗情画意,那么其中的诗情都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把诗人的某些境界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法对景园作趋势的点题; 2.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酷似文学艺术的构造。

12、与私家园林相比较,皇家园林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题要点:1.规模宏大,建筑类型多,形象华丽; 2.造景仍保留神仙境界的模拟;

3.山水气度开阔,但缺乏曲折幽致,植物配置精而不实。

13、寺观园林与帝王园囿,私家园林相比,其所独有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1.绝非私园,除了宗教活动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使寺庙包含着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价值; 2.园林寿命相对稳定,选址地域广阔;

3.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了很多设计手法。

14、比较分析欧洲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形成的原因。

答题要点: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地,欧洲一直以来的思想“以人为本”占上风;而中国则受孔孟之道,老子、庄子思想影响,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

2.从园林创始者认识论角度看,欧洲的造园者都来自建筑师、雕塑家、哲学家;崇尚自然,造园者出自于诗人画家仕官甚至皇帝参与、经营;

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欧洲园林具有明显的外延性;中国园林则具有强烈的内聚性。

15、周文王的灵囿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影响。

答题要点:周文王所建的灵囿是最早的园林形式,范围广阔,除有天然植被外,种树养菜,也有一些简单的建筑物,可以观赏自然风景,具备了园林的基本功能和格局,灵囿本身已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对于之后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7、《洛阳名园记》、《园冶》、《长物志》、《闲情偶记》 答题要点:《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著,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文献,具体详实地作者亲历的当时较为著名的19处园林的总体布局及园林景观;

《园冶》明,计成著,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长物志》明,文震亨著,共12卷,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家庭、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其余各卷也有涉及园林的片段议论;

《闲情偶记》—又名《一家言》,明,李渔著,共九卷,其中八卷讲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19、(ha_ha)隐垣:

答题要点:英国园林设计师布里奇曼在造园中还首创了称为“哈哈” ,即在园边不筑墙而挖一条宽沟,既可以起到区别园内外、限定园林范围的作用,又防止园外的牲畜进入园内。而在视线上,园内与外界却无隔离之感,极目

38 所至,远处的田野、丘陵、草地、羊群,均可成为园内的借景,从而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感。这种暗沟被称之为“哈哈”,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机在庆祝花园建成的盛会上,当设计者把客人一直带到隐垣旁时,人们才发现已到了园的边界,不觉哈哈大笑,隐垣因此得名“哈哈”。

20、邱园。

答题要点:邱园为英国皇家植物园,两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瞩目的植物园之一,其园林景观也体现了英国园林发展史上几个不同阶段特色,无论是科学性或艺术性上,邱园都是十分杰出的。其中有许多中国式建筑,尤以中国式塔最为著名。

21、简述波斯伊斯兰园林的主要特点。

答题要点:1.水是伊斯兰园林的重要造园要求,多处于两条垂直相交的园路中心; 2.植物种在巨大的有隔水层的种植池中; 3.园路为种植池的支撑墙,高出地面;

4.布局类型围合式中庭,植物尽量相同,以获得较高的效果。

22、简述法勒诺特尔造园思想。

答题要点:勒诺特尔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鲜明地反映出这个辉煌时代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在它的构图中,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作用,建在最高处,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23、英国风景园林产生的基础。(理论、自然、社会经济)

答题要点:理论基础:当时的诗人、画家、美学家中兴起了尊重自然的信念; 自然条件:英国多为丘陵,气候为多雨潮湿;

社会经济:纺织业、畜牧业发展,农业采用改革与农作物轮作制。

24、奥姆斯特德的设计原则:

答题要点:1.保护自然景观,在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

4.选用乡土树种,特别用于公园周边绸密的种植带中; 5.道路应呈流畅的曲线,所有道路均成环状布置; 6.全国以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25、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为何被研究所重视?

答题要点:作为古巴伦宫苑代表作品的空中花园,就是建造在数层平台上的屋顶花园,反映出当时的建筑承重结构,防水技术,引水灌溉设施和园艺水平等,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六、论述题(参照书本对答题要点分别详细阐述,并适当引申发挥)

1、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特点, 以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 答题要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然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风景式园林基本要素为依据,但它绝非一般地利用或简单地模拟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的、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这在人工山水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园林建筑形象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形式、功能上参照美学原理,而且还把传统建筑化整为零,由个体组合为建筑群体的可变性发挥到极致,它一返宫廷、坛庙、衙署、邸宅的严整、对称、均齐的格局,空气自由、因山就水、高低错落、以运动千变万化的手法强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系,同时,还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为了进一步把建筑协调,融糅于自然环境中,还创造性地营建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构造。

3.诗画的情趣。中国画最大特点是写意,写意与写实的区别在何处?简言之,写实是还自然的原貌,而不着种渗入的主观感受。写意也兼顾自然的原来原貌,但更多的是渗入了人的主观感受。两者比较,后者更能传自然之神。所以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情,表现在两个方面,以期达到止而后能观的静态景观。①把诗人的某些境界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景园作直接的点题。②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

39 使得规划设计颇似文学艺术的构造。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是把讴歌大自然美感的诗文以过渡空间形式复视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

4.意境的涵蕴。园林艺术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结下了不解之缘,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它的意境内涵的显现比之其它艺术门类就更为明晰,也更易于把捉,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它是一种精神环境、思想感悟的环境,所以运用园林中的意境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意念的环境。创造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可分为直接表达方式和间接表达方式二类,利用光影、色彩、音响、香气及气象因子等来生发空间意境。

5. 四大特点本身正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思维方法在园林领域的具体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历史反映了这四大特点的成长和成熟过程。

2、传统园林中世界造园三大系统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造园特点。 答题要点:

1. 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东亚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2.东亚体系以中国和日本为主要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写意自然山水型园林。它同中国的书画等艺术一样,“师法自然而高于然”。因而无论是在选址上、布局上,以及建筑细部的处理上,都能够同周围环境相和谐,都能获得如身处大自然的艺术效果,同时又能体现出造园者的思想情趣。中国古典园林以水为中心,尤其规模很大的皇家园林,常在水中造岛,以象征海上三山。通过巧妙的平面布局和种种构园手法,使园林的一切因素非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它避免了中国其他建筑程式化约束,充分体现出自由创造的艺术魅力。这也许是物极必反的结果。不过就总体而言,人工建筑物较多,有些园林略嫌拥挤,小园林尤其如此。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因而其园林风格同中国基本相似,但更讲究用石,尤其是用纯天然的巨石作为观赏重点,而用水较少,常利用“枯山水”的艺术手法。建筑物数量较少,林木也较稀疏,常点缀以石柱、石灯。从总体而言,更有朴野之趣。

3. 西亚体系以埃及和波斯等国为主要代表。埃及与中西亚国家干旱少雨。其园林完全是为了制造一个人为的美好空间,故只能采取封闭空间形式,四周围以建筑物。其内种植花木,布局呈规则形状,并以五色石铺地,构成抽象规则的图案,防止地面风蚀。特别重视水的利用,最常见的是在中心部位修正方形或长方形水池。最高级者还利用地势修建为台阶状多级跌水。

4.欧洲体系以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为主要代表。西方其他建筑受程式化约束较少,相对于中国古典建筑而言,比较自由。也许正因如此,其园林建筑反而不像中国古典园林那样具有个人的创造性,大多呈现几何图形。在壮丽的主体建筑前方,有突出的轴线。轴线上设很大的水池。水池亦呈几何图形,并多有大理石雕像和喷泉,有的利用地势差修建为多级小跌水,称台地园。轴线两侧布置大面积的花圃、草坪,亦呈几何图形,甚至将树木、绿篱都修剪成规则的形状,称为绿篱雕刻。大型园林除了花园部分外,常附有由稀树和林间草地组成的林园景观。吸收了中西亚地区对水的利用方法,比较讲究水法,即用水造景。建筑物相对较少。因而整个环境非常幽静、闲适。但一般不太注意同周围环境的关系,“好象他们没有发现周围的环境”。西方园林的这些特点同其气候湿润、草坪树木易于生长有关,更因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有在花园进行交际活动、举行宴会和舞会的传统。只有这种园林才适应他们的需要。

3、影响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题要点:

1、自文艺复兴末期以来,在欧洲普遍引起了对风景的兴趣。英国出现一批风景画家;

2、田园文学的兴盛使得讴歌自然美之声在英国公民中广泛传扬;

3、绘画与文学这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地倾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造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4、文人首创的自然式庭园逐步掀起了兴建风景式园林的热潮。

4、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园林文化对中国园林有何影响?原因是什么? 答题要点:

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在东南沿海地区,不少园林中掺杂有西洋的因素;二是西方造园艺术首次引进中国宫苑,比如圆明园里的西洋楼。不过这些作品均不够成功,且多局限于局部和细部,并未对中国园林产生总体上的变化,

原因在于随着中西方经济文化的逐步交流,西方的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以传教士为主体的传播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同时海外归侨处于赶时髦和猎奇心理而模拟西方的园林。

5、中国造园史上造园主体从皇家宫苑向私家园林转折是什么时期?这时的造园特点及对后期传统园林的影响是

40 什么?

答题要点:

1.该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2.该时期的造园特点有:(1)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方面的探索(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的活动已基本消失或保留其象征意,而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但毕竟处于简单、肤浅的状态。(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造园成绩。(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大内御园居于城市的中轴线上成为城市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5)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对风景区开发起到主导作用。

3.对后世园林的影响:(1)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中的两个——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已经初步形成。(2)私家园林也就分化了二种倾向——一种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另一是文人名士为代表的隐逸,追求山林泉石,怡性畅情,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3)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体系并行发展的局面。(4)作为园林体系的雏形,它是秦汉园林发展的转折升华,也是此后全面振兴的伏脉。中国风景式园林正是按这个脉络进入了隋唐全盛期。

6、中国传统园林布局的原则和常用手法有哪些? 答题要点:

1.布局:中国传统园林是一种自然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传统园林里,除去少数皇家园林采用建筑中轴对此布局之外,大多数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2.手法:框景、借景、漏景、夹景、障景等。具体可表现为(1)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2)破除园林边界规则、方整的生硬感觉,寻求自然的意趣;(3)突破自然条件上缺乏真山真水的先天不足,以人造的自然体现出真山真水的意境。

7、简述波斯伊斯兰园林主要特点

答题要点: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其内的凉亭、树木、植物和灌木都经过认真设置。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全园分割成四区。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8、从纽约中央公园看奥姆斯特德的公园设计思想

答题要点: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中,奥姆斯特德所提出的原则,后来被美国园林界归纳为“奥姆斯特德原则”。这些原则关于现在的城市公园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保护自然景观,在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中央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奥姆斯特德主张把乡村风景引进城市的中心,使市民能进入避开城市喧嚣的自然环境之中。为那些无法到达乡下去度假的人们提供相似的休息场所。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在中央公园设计中,要求尊重一切升命形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对场地和环境的现状十分重视,尽可能发挥场地的优点和特征,不轻易改变它们,使人工因素糅合到自然因素中去。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中央公园里沿湖区域保有大量的草坪和草地。

(4)选用乡土树种,特别用于公园周边稠密的种植带中。中央公园共有各类乡土树木6000株。

(5)道路应呈流畅的曲线,所以道路均成环状布置。中央公园中有总长93公里的步行道,9000张长椅,考虑到成人和儿童的不同乐趣和爱好,园内安排了各种活动设施,

(6)全园以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中央公园有各种独立的交通路线,有车行道、骑马道、步行道及穿越城市的公共交通路线。

9、举出3个清朝皇家园林中以江南园林为蓝本而模仿建造的园中园,并以其中一对加以比较分析。 答题要点:

1.三个实例:圆明园内的安澜园仿海宁陈氏园,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仿宁波天一阁,清漪园的惠山园是仿无锡寄

41 畅园;

2.清漪园的园中园惠山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模仿无锡寄畅园:(1)在万寿山东麓选择一处地貌、环境均与寄畅园相似的建园基址;(2)其园内本身的设计也以寄畅园为蓝本,许多景点相似或相仿;(3)其假山与园西侧的万寿山气脉相连,这与寄畅园假山宛如真山余脉的手法是一样的;(4)理水也模仿寄畅园,以水为中心,且水面的大小和形状差不多,四角都有跨水的廊、桥;(5)建筑疏朗,具备山水林木之美,和寄畅园一样具备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风格。

10、中国古典园林两千多年发展的主要演进脉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

1.园林的规模,由大到小;

2.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逐渐发展成为精致的微观为主;

3.园林的创作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4.园林的范山摹水,早期为单纯地“再现”大自然山水风景,两晋南北朝至宋代则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而“表现”大自然山水风景;

5.园林建筑早期是简单的散置在山水环境之中,两晋南北朝到到清初则自觉把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的经营联系起来,建筑始终是处在一个完整的山水环境之中,造园的自然诸要素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1、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家及其造园思想和作品特点? 答题要点:

1.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家主要出现在明末清初时期,主要有计成、李渔、文震亨等。

2. 计成,江苏吴江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该书是全面论述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规划、设计、施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园冶》共三卷,卷一的“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计成对好的园林的评价标准概括为“巧遇因借,精于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即我们常说的,要符合构备规律构景规律。为此计成提出了两个规划原则:一是景到随机,二是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是造景适宜于园林的地貌和地形,并尽量发挥长处,避之短处;后者意为要创作,仿佛是地造天设的秀堂,此建筑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3.《一家言》又名《闲情偶记》,作者李渔,生于万历年间,是多才多艺的造园学家,李渔在此书的居室部和器玩部中,对园林借景、装修、家具、山石等都有精辟的论述,是继《园冶》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述。他曾在北京弓弦胡同筑半亩园;自营别业,称伊园;晚年又自筑芥子园。他主张沿宋以来叠山以土石为宜,而反对全石山做法,认为用石过多往往违背天然山脉构成的规律而流于做作。用土石,以石代石,即减人工,有省物力,具有天然委曲之妙,混作是土处于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他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是宋以来文人园林叠山传统。

4.文震亭,出生于明末书香门第,晚年定居于北京,能诗善画,多才多艺,可推当时文人园林的代表。平生所著《长物志》共12卷,其中于造园有关的花木、室庐、水石、禽鱼四卷。列举42种观赏树木和花卉,详尽描写他们的姿态色彩、习性及载法。体现出植物配置的原则,同时认为水石是园林骨架。“石令人古 ,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5. 以上著作的内容涉及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叠山理论,建筑、植物配置的理论与技艺,也涉及园林美学的范畴,所以是私家园林专著中的代表,也是文人园林自宋到明末清初的理论总结。此外还有当时很多的著作,无不渗透对园林美学和造林艺术的论述。

12、影响园林发展演进的原因有哪些? 答题要点: 1. 政治、经济是制约园林发展的根本因素;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运作也相应地成为园林演进的主要推动力量; 2. 封建文化对园林也有着深刻影响。哲学是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终极概括,也是文化的核心。它影响、浸润于园林,成为园林创作的主导思想、造园实践的理论基础;天人合

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共同决定了中国园林向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

3. 科技对园林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植物、筑山、理水四大要素上。早在秦汉时期就能够自觉运用这四个要素作为造园的基本手段,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获得各自的长足发展;

4. 诗文、绘画对园林的影响至广至深,它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的民

42 族特色——诗情画意。

5. 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状况等因素,也促使园林在不同的地域,出现许多不同的风格流派,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13、阐述中国南北园林风格的异同。 答题要点:

1. 中国园林因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又称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南方园林又称私家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属于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以自然式造园手法,体现共同的文化内涵。

2. 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是北方的皇家园林,它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对称;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3. 南方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游览者不管站在何处,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精巧秀丽,色调素雅,一般是灰色屋瓦,白色墙壁,褐色的门窗,不施彩绘,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显得朴素清雅,玲珑精致;有独特的叠石造山手法,园林中往往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众多假山,给人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感觉;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

4. 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南北园林风格互相交流渗透,出现了一些融合南北风格的园林,如扬州的个园,楼阁仿照北京颐和园建筑风格,园内的回廊、漏窗、池泽、假山却体现了苏州私家园林的手法。

名词解释答题要点:

1. 古罗马列柱中庭——住宅采用四合院布局,一面为厅,周边为住宅,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当中则是中庭,以后发展成为四面环绕着外柱廊的庭院,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庭内种植花草,形成柱廊院. 2.榭——古时称高台上建有屋宇者为榭。多为临水建筑,又称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其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赏园林景色的建筑,建筑的临水面开敞,设有栏杆,建筑的基部部分在水中,部分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柱形式,较大的榭还设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3.悬空园——是巴比伦国王为取悦爱妃而修建的空中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4. 古埃及园圃——古埃及最早出现的以种植果木和蔬菜为主的实用园. 5. 囿——是王室专门豢养禽兽的地方,主要为帝王狩猎活动,也为宫廷提供食物和祭品. 6. 隐垣——即在园边不筑墙而挖一条宽沟,既可起到区别园内外,限定园林范围的作用,又可防止园外的牲畜进入园内,而在视线上,园内与外界却无隔离之感. 7. 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8.波斯庭园——波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吸收波斯文明,并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所形成建筑和园林. 是在气候、宗教、国民性这三个影响下产生并发展的。

9. 古巴比伦猎苑——古巴比伦以狩猎为目的的园林. 10. 枯山水——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 11. 英中式园林——某些风景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 12. 肯特——英国风景式园林最杰出的创始人之一,主张自然式造园,影响极大。

13.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14. 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足之用. 15. 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

43 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16、朗特花园——16世纪中叶所建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17、布朗——英国风景园的杰出三人物之一,设计的园林遍布全英国. 20. 艮岳——北宋宋徽宗在汴京所建的大型人工山水园,体现了宋朝皇家园林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造园史上的杰作。

21、《园冶》——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和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22、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是一座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24、五岳——公元571年,北齐王后主高纬于南邺城之西建仙建都苑,在苑内筑土象征五岳.

26、一池三山——是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从秦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由太液池,三岛即蓬莱、方丈、瀛洲所组成。

15、谈谈你对“空间SPACE”、“场所PLACE”“领域DOMAIN”理解? 三者都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但界定的严密精确度越来越松散。

Space——空间通过生理感受限定,20~25m见方的空间,可辨认脸部表情和声音,交流自由;

Place——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超过110m后,只能辨认大略的人行和大致的动作,有广阔感,这是形成景观场所感的尺度;

Domain——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领域感,390m左右,看不清东西,浑远,宏伟感。 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16、与空间、场所、领域相对应的景观尺度?(近景、中景、远景的尺度范围) 由上题回答

17、私交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隔绝距离的景观尺度? 私交距离——0~0.45m是一种比较亲昵的距离 0.45~1.3m为个人距离或私交距离,其中0.45~0.6一般出现在思想一致,感情融洽、热情交谈的情况之下,0.6~1.3m是一种不自觉的感官感受逐渐减少的距离;

社会距离——3~3.75m; 公共距离——3.75~8m; 隔绝距离——>30m。(P18)

28、绿地率的概念?

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城市六种绿地)/用地总面积*100%

29、绿化覆盖率的概念?

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总和(公顷)/市区面积(公顷)*100% 30、绿视率的概念?

指视线所到之处绿色比率。 风景区/旅游度假区

1、几个概念的辨析: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保护区、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点? (1)

国家公园(绝对保护,1872年国家公园署)相当于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区,始于美国黄石公园,是垄断性的经济与行政兼备的一种组织形式,以保护地形地貌、野生生物、自然风景为目的。美国最具有代表性。

(2)

森林公园(可利用,1982年林业部,313处)以森林及其组成要素所构成的各类景观、环境、气候为主的,供人们旅游观赏、疗养、科研、文化娱乐等活动,对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科研、文教、卫生等起重大作用的大型旅游区和室外空间,是以森林景观为主,融其他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生态型郊野公园

(3)

自然保护区(1956年,林、农、矿、水、海洋各部)以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珍惜濒危物及其生存环境为主,进行科研、宣传、开发利用的区域,分为多种类型,如国家级,77个;省级,319个)

(4)

旅游度假区:为扩大对外开放,利用资源促进旅游而在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基础好的地区设立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综合性旅游区。(早期定义—)

(5)

风景名胜区(1982年):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

44 域。由建设部主管,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6)

景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7)

景观、景色的具体位置(与景观观赏点区别)

7、在风景区、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中,通过哪些方法计算环境容量?

主要有面积法、卡口法、路线法等,也可以用用大气质量,对环境质量,噪声质量,放射标准,生态允许值等计算控制。(见题5)

8、在风景区、旅游区中怎样协调保护与开发?

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保育。要科学化,使其可继续发展保护与开发相辅相成,保护是人类对生物圈经营培养,保护潜能,以满足后代人们的需要与期望。合理开发能更好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带动旅游,经济文化及其它文化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在规划和管理设施上严格保护如植物、地貌、山石、水体、动物、自然、

(1)严禁在工业区开展工业项目; (2)服务设施集中; (3)建筑与环境相融; (4)上风相,上游保护; (5)工程设施隐蔽; (6)禁止采伐; (7)古建保护;

9、在风景区、旅游区规划设计中的主要采取哪些原则、方法? 风景区、旅游区的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有:

(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开发;保育、发展); (2)

最佳相地原则;

(3)

道路建设通而不达的原则; (4)

投入与产出相适宜的原则; (5)

发展与控制协调的原则; (6)

历史与现实相和谐的原则。 主要方法有:

(1)

分区组织与布局(游览区、旅游接待区、休疗养区、商业、娱乐、居民、管理、加工、园艺副食、农林)

(2)

交通与导游

(3)

景区绿化与景名

10、谈谈风景区、旅游区规划设计中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原则?

为符合疏密有致、资源保护与开发而进行增删处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加法:增加人工要素,强调人工景观;

减法:通过各种手段途径,来减少、降低对自然问资源的人为干扰,是保证风景旅游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减法原则”的研究对象是景观旅游规划设计,其研究的落脚点是自然原始型风景旅游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统筹规划。此类资源主要以风景名胜古迹、自然山水景观环境、森林区域为载体,由于自然田塍和历史积淀,其资源本身往往就已形成对旅游者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面向旅游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既无需移植荟萃各地自然人文景点,也不一定必须引入高科技的、代表时尚潮流的休闲娱乐项目,主题是根据现有资源特征,最大限度的为旅游者创造时空差异、文化差异的感受。通常,只要保持强化地方特色,并做好各类必要的旅游接待服务软硬设施,即可达到预期的旅游开发效果。

11、风景区、旅游区规划设计的过程及主要成果?

风景区、旅游区规划设计的主要过程大致相同,具体为:

1、

基础阶段:历史、地理、气象、地区、动植物资源、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资料的收集分析(现状)

2、

原则、指导思想、期限确定

45

3、

范围、规模、旅游市场(人口、发展估算)、游客、食宿、疗养等大致分区确定

4、

规划

5、

预算

6、

评审

风景区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包括现状图,景观评价与现状分析、规划设计总图、地理位置或区域分析图、风景游赏规划图、旅游设施配套规划图、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风景保护培育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基础工程规划图、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近期发展规划图)、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四个部分

旅游区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区规划的异同?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规划通则》)

核心差异为前者侧重在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后者侧重在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主角,景观建筑师负责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和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P208)

下面从各个方面具体阐述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规划的异同:

1、规划对象: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对象是各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区规划的对象是各旅游区;但两者大多都是风景优美之地;

2、在规划层次方面,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大型而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3、开发力度:旅游区的开发力度一般大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力度;

4规划的任务都是通过对规划对象(资源)的整合,达到地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5、规划操作过程:(上一题)

6、规划成果:(上一题)

46

第三篇: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读《园冶》有感

风园09-4

《园冶》大概是我接触这个专业知道的第一本中国专著了吧。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想看,可是一看全是古文就望而却步了。在这个学期,既然老师给推荐了此书,那我就勇敢地看下来吧。

老师推荐的是陈植先生的《园冶注释》,苦于我在图书馆只能找到1988年版的,里面文字是繁体且排版是竖幅,本来古文水平不高的我费力看了几页就觉得支撑不住,于是换成看《园冶图说》,虽然给了注释我还是有很多看不懂无法很好理解的地方,但坚持着看完此书,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依照我读书的习惯,先将书德前言概述等等读了一遍,发现此书的前言很好的交代了计成生活的时代特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书的流传影响状况。在计成的年代,正是大明帝国出于斜阳西下之时,而江南自古为富裕丰饶之地,江南私人园林艺术的兴盛,一方面是个人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个人行为的进步与国家政权的专制相互冲突的矛盾,出现了大量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结果。江南园林寄予着造园者的人文思想和生活意识,表达了园主人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观念。由此,我联想到在物质文化都不是很发达用地紧张的今天,我们见到的私人园林多是有钱的暴发户所为吧。而爆发户们多没有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与哲学修养,所以现代的私人园林体现的园主人个人思想就不是很有意味的。而现在入仕途的人也少有自己独善其身退隐的吧?这能不能说明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没有让广大入仕者失望到隐退?

让我觉得有所感悟的还有计成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明代的杰出“风景园林师”,他的经历对我们今天这些欲成为最起码称职的风景园林师有所启发。他《自序》中有“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的说法。推想少年计成有着一种相对富足的生活,良好的教养,对绘画的爱好,并在周围获得了一些最初的赞誉,同时,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等等。想到这里我都觉得惭愧,本来在小学的时候自己是很爱画画且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但学业的压力实在是令人无奈,我不得不把几乎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学业上,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且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随着岁月的流失而耗尽。虽然大学这两年在学校里学了不少有关美术的专业课,但还是觉得这点美术功底对于做好一名设计师是不够的。

青年的计成“游燕及楚”,可见他对祖国南北的大好河山有所跋涉,行万里路的作用显而易见,这形成了后期造园的丰富心理积淀。可见,走出去,以自然为师是必要的。

1 在园冶的写作中,作者用了鲁班、杨雄、诸葛亮、等等人的典故,例出《尚书》《左传》等典籍,可见他是一个极具文化水准的造园大师。我们相对于他在文学修养上也是很不够的,甚至我连古文都看的不太明白,所以以后在这方面也要加强。

他真正开始以造园为业实在中年以后,且造园起因看似偶然,实则为必然。“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成为“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在之前的丰富的绘画艺术熏陶和广泛的读书,游历名山大川的积淀才是他造园一鸣惊人的原因。相对于我们这些学生,很多是在大学里学4年就出去工作,即使是读了研究生,短短几年时间是根本没有底气来造园的。所以成为一个风景园林师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需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学习。

关于正文部分,我还是依照我的习惯拿着铅笔画自己觉得是“真理”的句子,可是到后来发现没有看了几页都被我画黑了。没有划线的句子不是我看不懂就是他引用的典故诗词。

那我就对其中一些句子观念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吧。在《兴造论》中,他讲得“三分匠七分主”的理论,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在做设计的时候最主要是也是要“主”,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做的合理而得体,否则再好的施工队对着一个烂规划图都是浮云。

在《园说》中,“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梧桐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等等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中国古典园林图景。各种植物的配置合理和天然又丰富多彩有层次,是对他的名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诠释。在今天,我们在做一些古典园林的时候完全可以依照他的描写来做,效果一定很不错,很中国风。

在《山林地》部分,“好鸟要朋,群麋偕侣”的画面让我觉得现在的有些所谓“森林公园”很惭愧。在《城市地》中,“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讲到了花与石的结合运用,正好前几天我们实习讲到过这个用法,看来在明朝人们就这么运用了。

在《厅堂基》中,“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凡立园林,必当如是。”厅堂的深被着重强调。《门楼基》中,更强调了“要依厅堂方向,合宜则立”的必须性。《书房基》择“偏僻处”,《亭榭基》“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假山基》“最忌居中,更宜散漫。”等等详细不罗嗦但实用的说明一针见血。

书中对于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卷、广、廊等等都做了简练的定义描述,但我还是古文水平有限吧,感觉还是不太区分的开。

2 里面对各式门窗有配图,大开眼界。对于各种石材也有描述,虽然自己见过的很少。 借景成为单独一篇,因“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书最后的《自识》看的人心酸。可想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自叹生人之时也,不遇时也!”而自己一辈的经验和智慧财富,想传给儿子,却无奈儿子“但觅梨栗”。我倒觉得他这样过一生是很有意义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还能以此谋生,真是太幸福的一件事。人们说风景园林师是天底下最美的职业,像计成这样,一生都在学习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而且在今天被我们后人景仰,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美,真是有意义。此书很好,虽然有很多看不懂和体会不到的地方,买一本放着,能看很多年。

第四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想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本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蕴涵。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其具体主要体现在: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而在艺术特色上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等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

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

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

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

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

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

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

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

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

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

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

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

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

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

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

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

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

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

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

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

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

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

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

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

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

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

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

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

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

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

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

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

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

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

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第五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景观规划所 黄威特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他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历

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园林造园的对比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做了一个概括。书中还运用了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就

中国南、北园林艺术风格差异做了详细的比较。而且书中除了有照片外还配置了大

量插图及分析图。简单通俗的语言文字,精美的钢笔画,清晰直观的分析图,让初

学景观设计的我读过这本书后受益匪浅。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分布特点、中国古典

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园特

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每一个章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其中“看与被看”、“藏与露”、“虚与实”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刻。

(1)看与被看

无论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的园林,都逃不过观景和景观两个字。同样的两个

字,仅仅因为顺序的颠倒便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观景指的是从某一点向别处看的意

思,而景观则是指作为对象从各个方面来被观赏,简单的讲就是看与被看。在古典

园林中,绝大多数风景点包括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都必须同时兼顾到这两个

方面的要求。

烟雨楼景观在如意洲建筑群后面,让自建筑群西部对山斋后院通过圆人感觉快要走到尽头时忽然又出现了洞门恰巧看到南山积雪亭。远处一个新的景观,就像“山穷水尽疑无看洞口就像一幅山水画,从洞口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洞口往里看又是另一番景象。

任何艺术作品想要向展现给世人看

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率直地、无保

留地和盘托出;另一种则是取含蓄、隐

晦的方法使其引而不发,显而不露。中

国古人就十分喜欢后者。中国古典园林

与诗词、绘画的关系及其密切,很多造

园设计师同时还是诗人。中国人对于一

些景观的表现更加偏向于含蓄的表达,

即所谓的藏。在园林中,不论高大的楼

阁或小巧的亭,全然地袒露总不如半藏

半露显得更含蓄、意境深远。其实藏的

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两种:一是正面地遮

挡,另一种是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显露

其主要部分。后者比较常见,一般多为(图为狮子林卧云室,深藏于石林丛四

穿过山石的峡谷、沟壑去看某一对象。周怪石林立,松柏蔽天,仅楼之一角不过从某种意义上将,藏是为了更好地间或丛缝隙中隐约可见,幽深莫测。) 露。瑞安明镜公园的入口处就使用了藏与露的手法。入口处一堵写着明镜公园的幕墙,把公园的大部分景观全部藏在了后面,但从不同的角度看,又能看到一小部分景观露了出来,十分的含蓄,

让看到这露出部分的人更想进去欣赏其中更多的景观。

瑞安明镜公园鸟瞰效果图

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畴,它涉及范围很广,大凡诗词、文学、绘画、雕塑等一些艺术领域,都会遇到虚实关系的处理。在造园手法中虚与实通常都是和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等手法相互联系,实现一种意境深远的景观表现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手法,对于景观的表现手法至今都让人惊叹不已,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些手法十分值得去学习与体会。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等等各种巧妙的手法,不单单只是普通的手法而已,更是赋予了古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由于中国的传统都是文人造园,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诗词是相生相长的。这两者都十分讲究韵味和意境的。诗与画是诗人把自然的山川灵秀概括、提炼到水墨之际、字里行间,而造园师、设计师则是在狭小而有限的空间里,融入最丰富的空间和意境。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涉及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不但运用在了一些皇家建筑中,而且更多是体现在了生活中。想要做出更好的设计,就必须充分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景观的表现手法,更要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古人对自然、生活、文化和美的思考。这种艺术经过了陈年累月的积累变得深沉又厚重,但是如果仔细研读却不难发现其中也不失灵动优雅。许多园林的定义都是侧重描述形式的精妙,却很少涉及到内涵,缺少了文化底蕴。这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背景,从造园手法到南北园林差异形象而又具体的讲解了古典园林中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的内涵。这种内涵深入到了园林中的每一个景观,让景观好像充满了生命。

当今中国园林的发展非常迅速,外来文化也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许多设计师更多的是向国外学习他们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往往忽视了自己身边就有如此丰富的设计楷模。彭一刚先生的这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十分全面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设计特点等等。读过这本书后,我感觉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丢掉自己本来的东西。历史和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古典园林的作用不仅仅只是拿来欣赏的,我们更要在观景的同时,想到这些景观背后的意境,现代园林设计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进步。作为刚入门设计的我来说,我会更加认真的研究这本著作,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下一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