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

2023-09-15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1篇

沪农委[2010]115号

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增强本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农科教发

[2008]5号)要求,结合本市农业生产实际,市农委、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2010年6月7日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推进本市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制定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农科教发〔2007〕12号)和《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农科教发〔2008〕5号)的总体要求,制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原则

根据本市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和区域特色农产品布局,依托本市科研、技术推广、教育等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或优势的相关产业技术体系,开展相关研究、试验示范、培训与推广、收集和提供产业相关信息等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坚持以下原则:

(一)服务产业需求。按照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草害防治、土壤肥料与饲料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各类科技资源,加强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企业等研发力量的整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强化制度管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从各个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出发,在内容设计、任务分解、协作方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好系统化、制度化设计;通过基地、人才和任务相结合,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三)稳定资金投入。按照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渠道,稳定资金投入。

(四)服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补充。要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本市的相关任务。

(五)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先选择部分农产品作为试点,探索经验,再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扩大,分批建设。

二、任务、结构和职责

基本任务是:围绕本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集聚科技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注重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直接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收集、分析农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和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和技术示范点三个层级构成。

针对每一个农产品,设置一个首席专家负责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内根据农产品产业链设置若干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设一个组长岗位。其主要职能是:开展产业技术发展中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集成,解决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收集、监测和分析产业发展动态与信息等;指导综合试验站和技术示范点的运作。

结合每一个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在主产区设立若干个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一个试验站站长岗位。综合试验站主要依托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其主要职责是: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提供应急技术服务。

在本主产区内设立若干个技术示范点,示范应用综合试验站的应用成果,主要起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管理体制

市农委会同市财政局成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协调指导委员会),由产业主管部门、产业界、科技教育界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市农委有关领导任委员会主任。

协调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规划制定和计划的制定;对各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业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对体系中有关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估;综合评估各产业技术体系发展状况及其贡献。

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协助负责日常工作,建立管理平台,动态监管各体系运行和管理情况。

四、运行机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实施周期,实行“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

(一)任务确定

每五年周期开始的前一年,围绕本产业发展的五年目标,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由首席专家牵头组织本团队内的人员提出本产业技术体系未来五年研究和试验示范任务规划与分计划(标书),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经审议后,由市农委审批下达。

(二)组织实施

创新团队根据审批下达的五年研究和试验示范任务规划与分计划(标书),制定本体系五年研究和试验示范任务分解方案(计划任务书),在考虑产品特色、区域优势与代表性、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和工作基础等情况,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综合试验站和技术示范点的建议名单,经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议通过后,首席专家、各专业组、综合试验站和技术示范点分别根据相应职责签订任务委托协议。

实施过程中,创新团队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立项建议,促使相关基础研究成果与体系内的研究相互衔接。综合试验站收集、分析和整理的本区域生产实际问题、技术需求信息和疫情、灾情等动态信息,必须及时反馈到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应当予以解决。

(三)考核评估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标考评制度。每,由首席专家根据委托协议内容指标,组织对专业组及组长、综合试验站和站长以及技术示范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合同书内容指标,对创新团队和首席专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审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未完成任务指标的,提出整改要求或进行人员调整。

每五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综合考核不合格的,根据不同情况,全面或局部调整首席专家、专业组和组长、综合试验站和站长、技术示范点。

五、遴选方式

(一)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依托现有本市研究、技术推广和教育机构择优产生,不作为法人单位。依托单位必须具备较好的研发基础条件、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经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产业相关主管部门、有关专家进行评选,提出候选名单,经协调指导委员会审批后确定。

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根据本产业的技术需求、各研究领域优势特点等情况,确定创新团队中各专业组、组长的候选名单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由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议后,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审批确定。首席专家必须兼任其中一个专业组组长岗位。

专业组中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由首席专家和专业组组长提名,经征求待聘人员所在单位意见后,提出名单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同一专业组可由不同单位的人员组成。

(二)综合试验站和技术示范点

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产业农产品区域布局,考虑产品特色、区域优势与代表性和工作基础等情况,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综合试验站和技术示范点的建议名单,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备案。

六、保障措施

(一)资金来源

对列入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计划的项目,其基本研发费和示范推广费由市财政给予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大型仪器设备添置等由依托单位按现有渠道解决。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本市实施的内容,本市按照有关规定,在资金上给予配套支持。市科技兴农项目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倾斜。

(二)人员保障

体系中聘用人员的党政关系、人事管理、工资福利等均按原有关系不变。体系内全部岗位和人员实行五年聘任制,在被聘期间,仍可承担所在单位的岗位和职责,以及相关工作任务。依托单位要保证聘用人员的科研及试验示范时间,提供必要的研究辅助人员,为聘用人员开展业务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所有聘任人员应自觉接受体系内相关制度的管理,享受体系内相关政策,保证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生的技术成果优先交给体系及相关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部门使用。

(三)生产、科研、示范设施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应依托现有农业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设备等条件建设。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2篇

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三位一体”农民合作是构建新兴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内涵。所谓“三位一体”源于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构想,后来逐步完善与发展,已经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很多农村都已经开始落实,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即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与家庭的分散经营相结合。一些农民让出土地经营权给新型经营主体。自1978年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中国一直都是这种小农小户的分散经营,面对市场化、信息化的今天,这种经营模式已经不能让小农创收增收,所以有计划地进行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可以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三位一体”的构想,是在商业化程度高、信息流通便捷的浙江,所以成效很大,但是我国相当多的农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商业程度低,所以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要修路,“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我过很早就提出的口号,这口号依然适用于今天,只有路畅通了,信息才能灵通,农产品才能方便外销,资金也方便进入。同时 ,修路这一明显的表象特征也能让农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自己就能感觉到新时代就要来了。其次,对农民进行再教育也很有必要。现在很多农村因为消息闭塞,广大农民的视野狭隘,所以一定要有配套的教育,才能保证农户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让农民富裕起来。“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教育,农民不懂得筛选信息,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党和国家的决策,只是盲从,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当然,教育不是喊口号,仅仅喊口号的话,万一遇到失败,反而会造成农民思想上的混乱,从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要保证农民真正深入到再教育中,比如可以分批次地让农民代表去试点学习。其次,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最主要的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管是个体经营也好,规模经营也好,什么能让自己的收入翻番,什么就是好的。所以,国家也要有政策的保护,首先要解决让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民的出路。他们把土地经营权让出来了,就等于把生计也让出来了,怎么让他们有比种地收益大的出路,是极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需要国家提供有效的信息,或者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不然土地规模经营了,产销问题怎么解决,仅仅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我国推行的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模式。还要教导农民正确地筛选信息,防止投机倒把的机构进行欺诈。还有就是,国家的政策要保证“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不可冒进,毕竟我国的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是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冒进的话有可能重蹈五六十年代的覆辙。

总体来说,自“三位一体”实施以来,我国一些农村已经出现了新的风貌,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也许出现了一些挫折,比如由于政府指导和监管不到位,农户主体地位不能保障,农民利益没能充分实现,所以有关政策得不到多数农户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但是必须认识到,任何一项改革或新措施的实施都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新措施的实施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就像前面提到的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而且一定要全方位全方面地区落实,让农民真正理解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当然只有让农民看到真切的利益,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所以可以用资金补贴、信息提供的方式鼓励那些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民搞多种化经营。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3篇

近日, 农业部启动“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 2007年起, 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先后启动建设了水稻、油菜、生猪、大宗淡水鱼等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以农产品为单元, 以产业为主线, 以问题为导向, 集聚中央和地方优势科技资源, 围绕农业产业开展联合攻关、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政策咨询和应急服务, 在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桃林表示,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和产业技术供给能力, 在动植物种业、规模化种养业、绿色生产模式、重大病虫害与疫病防控、农业设施与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等领域, 共取得了130项标志性成果和328项重大成果;建立了主要农产品的科技基础数据库和产业经济基础数据库, 摸清了产业家底, 为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服务生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连年丰产、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 研发了一批产量、质量和抗性突出的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和高产高效、优质、智能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模式, 有效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4篇

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1.市场化的道路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即以经济的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节省交易费用,其实质就是农业的市场化。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决定了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即通过市场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的问题。商品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获得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就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降低劳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会自觉地去搜集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自己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这样就使企业真正地起到了国民经济细胞的作用。如果全社会的商品生产者都努力这样做,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5篇

莲花镇党委书记 王翊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莲花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做一简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镇现有行政村26个,建有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6个,实现了100%全覆盖。农家书屋内书柜桌椅和读书音像等相关资料较为齐全,借阅登记和读书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配有投影机、音响等设备。2009年按照市县安排,镇上建成了建筑面积310平方米的标准化综合文化站一处,内设多功能厅、文体活动室等6个功能室,并配备了音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站点设备1套,全镇基础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我镇文化产业已初见端倪,组建了冯沟、吴湾等村业余秦腔演出团体3个,演职人员60余人,年均演出20场以上;有秦腔自乐班8个,利用农闲时间开展秦腔演唱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 1众文化需求。

3、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成为文化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过实施“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分配政策,将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至乡镇基层文化站工作,但由于艺术类专业人才较少,分配至乡镇的文化专干均为非艺术专业,严重影响着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此外,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受经济利益驱动,已有部分人员退出文化队伍,严重制约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

4、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进展不够平衡。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欠账较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十七大召开之后,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的倾斜,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但进展还不够平衡。

三、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供给和政府筹措。但建成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和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拓宽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希望上级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经费投入力度,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投入一定的运行经费,确保乡镇文化站及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的正常运行。并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将农家书屋管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或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为其发放一定的报

上一篇:农业产业化下一篇:农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