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设计范文

2024-04-12

模块化设计范文第1篇

86 学习目标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您要努力达到如下目标:

◆ 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特点,能够结合案例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评 价理念(《标准》2.2.5,3.3.2) ◆ 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方法,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评价的优势,设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并添加到教学设计方案中(《标准》1.3.3,2.2.5, 3.1.4) ◆ 能利用系统的观点对教学设计过程和设计要素进行评价与修改(《标准》2.1.1,2.2.3, 3.3.2) ◆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标准》1.3.3,3.4.3.3.4.6) 您的学习成果

本模块的一个真实任务是根据有关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前面各个模块所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演示型课件”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和完善上述教学设计成果。

本模块学习结束时,您将会获得如下学习成果: ◆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的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 ◆ 本模块的学习记录

活动1:了解教学评价的新理念(60分钟) 说明:本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您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分类和理解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师生互动1: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30分钟) 小组活动1:了解新课程评价理念(30分钟) 活动2: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40分钟) 说明:本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您了解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 师生互动2:讨论教学评价结合到教学活动中的方法(20分钟) 小组活动2:讨论基于技术的教学评价(20分钟) 活动3:为选题设计教学评价的内容(70分钟) 说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单一评价主体、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

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多元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具体的学习失误。

自主活动1:设计选题的教学评价方案(40分钟) 自主活动2:修改多媒体教学课件(10分钟) 小组活动3:分享与修改选题教学评价方案(20分钟) 活动4:整理和提交教学设计成果(30分钟) 说明:现在您已经完成了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所需的教学课件,本活动将在全班

范围内共享您在教学设计中的经验和收获。 自主活动3:整理并提交教学设计成果(10分钟) 小组活动4:分享教学设计中的经验和收获(20分钟) 活动5:填写评价量表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 电子档案袋评价

二、简述题

1.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2.教学评价有哪些种类? 3.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理念有哪些变化? 4.形成性教学评价、总结性教学评价有哪些特点? 5.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6.利用技术支持教学评价的优势有哪些?

三、实践项目

为您的选题设计教学评价活动,并把它融入教学设计方案中。 。

课外延伸 1.回忆和反思本模块的学习过程。如果对哪些培训内容仍有疑问,您可以记录下来,在后续培训中向主讲教师咨询,或者在网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培训平台的答疑区解惑。

2.自助阅读配套光盘一“模块7”一“阅读资料”一“新课程评价理念”下的文章,了解有哪些指导理论影响着新课程评价的发展,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课程评价理念。

参考文献

模块化设计范文第2篇

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笔者所在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成立之初至今已经历了十年。在这十年发展过程中,学院积极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整合并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多门基础必修课程已成为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唯独高职英语精品课程仍在建设当中。我院的高职英语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项目化为导向”的职教理念的统一指导选用统一的教材执行统一的教学模式,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学情不一,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充分提高语用能力...于是高职英语课上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教师越教越疲倦,英语等级通过率越来越低,高职英语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需求分析,创新教学模式,从而端正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分项教学,让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

2.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理论曾被欧洲学者第一次运用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课程教学,而高职英语课程应该是ESP课程中的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课程。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切入点。需求分析旨在搞清楚学习者需要什么,期望什么,缺乏什么,必须或应该学些什么(余小川,2011)。Hutchison和Waters(1987)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类.根据他们的理解.为了目标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学习者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属于目标需求,而学习者为了学会这些知识和技能而要做的一切则属于学习需求。并且他们在此基础上对目标需求进行了细分,即必学的、欠缺的和想学的知识能力素质。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必学的是指直接决定着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完成工作的实用英语和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行业英语;学习者目前的英语水平与未来职业岗位中需求的目标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则属于欠缺的;想学的是指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特定情景而感到需要学习的英语。

Dudley-Evans和St. John (1998)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需求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首先是目标情景分析法(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它从课程设计者的视角出发,用来宏观分析一个社会或某些行业对EOP教学的需求。其次是学习情境分析法(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它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着眼于学生,分析了解他们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再次是现状情境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这种分析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现有语言基础,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以此为依据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3.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革新前的需求分析

笔者运用Hutchinson和Waters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框架,参考Dudley-Evans和St.John(1998)的目标情景分析法,现状情境分析法以及学习情境分析法,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分院非英语专业为实证研究个案,主要通过教学反思、企业走访调研、访谈师生等研究方法,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需求、服务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高职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初步探索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方向。本章的需求分析主要程序有三:一是通过网络搜索与对实习生进行的走访,分析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英语需求,即行业目标需求分析;二是通过分析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审视高职英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需求,即现状情景需求分析;三是在参考Hutchinson和Waters等提出的需求分析框架基础上对授课对象就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即教学需求分析。

3.1行业目标需求分析

首先,英语是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的需要。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的许多行业都与国外的相关行业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中国许多建筑企业走向世界,不仅在国内承揽建筑业务,还中标了不少国外的项目,比如浙江广厦建设集团在阿联酋就有施工项目,每年都会从我院毕业生中优选部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赴迪拜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目前而言,国际上通用的语言仍然是英语,自然,国外的施工项目资料都是英文材料。因此,这些远赴迪拜等地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实习生必须学会英语交际用语,与施工管理一线的其他相关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质量监督部分等)的工作人员进行简单交流。境外毕业生需要领会建设单位的建设意图,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英文版)完成相应的施工项目;需要看懂英文图纸,体会设计意图,弄清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保证施工项目符合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日前国际交往的深入,许多建筑类企业都引入了大量进口的材料、设备等,而这些材料设备的说明书基本上都是用英语描绘的,为了正确使用进口机械设备、恰当使用进口材料,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看懂材料、设备的英文说明,并深刻领会英文说明的注意事项,即便他们是在国内从事建筑相关工作的。由此可见,要想更好的从事建筑相关工作,不论行业英语教学或是基础英语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英语是我国职称评审必备要求之一。我院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了顺利晋级职称或者提高学历加快职业发展,必需学习必要的英语学习技巧,积极参加并通过高职高专英语等级考试。再者,通过网络搜索2012年浙江省12家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招聘广告并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个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职业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200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惠普,西门子等30家知名跨国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中排名前五的是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忠诚度与工作兴趣。刘俊彦在2004年对百家著名企业用人标准研究中用人要素的统计中显示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中排名前五的是职业素质、团队精神、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200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企业用人标准的调查结果显示最为用人单位所关注的能力为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种种统计结果表明,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必要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教育,尤其是要培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处理未来职业工作与生活的综合素质。

3.2现状情景需求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2012年最新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尽管我院以建筑技术操作类、工程造价预算类、机电一体化等手工制造类专业为办学重点,而我院处于经济出口强省—浙江境内的甬金高速路口,交通便利,进出口业务交往频繁。因此,我院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将英语纳入可持续发展基本知识,将外文的阅读及翻译能力作为岗位基础能力之一,将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作为必考的外语证书。培养方案规定了如下必须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方案在开发适合行业发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中规定了41%课内实践比例的620学时基本素质能力训练课程,其中高职英语高达78学时,排名第二。自2008年以来选用的听、说、读、写、译训练材料折中的《走出牛津综合实用英语》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传统的通用综合英语大班授课已不能满足最新《高职英语》课程大纲的需求。目前,学院众多非英语专业班级的平均人数为45人次,在有限的不到100学时的大班授课环境下教师无法给予每位高职学生充足的英语课内实践。我院各专业一刀切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我院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急需创新。

3.3教学需求分析

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是教学需求分析的重点。通过问卷调查任教班级并由EXCEL进行统计,得出结论如下: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最想要学习的内容也不同,他们对英语学习是极其重视的,但同时又极其缺乏学好的信心,学习积极性被挫伤的主要原因是反感于陈旧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在办学层次上,我院学生属于高职高专,入校英语成绩比第三批本科生的成绩还要低一个档次。多数高职生不仅英语基础差,而且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足。比起枯燥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信息时代的大专学生更关注的是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既不注重理解也不注重记忆。

目前,高职英语教研组14位教师追求上进,积极进取,不断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在职进修等方法来提高业务综合素质和教学、管理、科研能力,并努力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多年的教材内容一层不变、教学工作量只增不减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毕业于英语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逐年下降,口语水平日落千丈,无缘加强对非英语专业相关行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双师之路漫长,精品课程建设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在学院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更高职称、更高学历的英语教师以及有行业从业经验的专职教师被不断引进,而能力较突出的专业课程教师不断下企业实践锻炼,结果对任教基础必修课程的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说,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必然需求。

4.高职英语分项教学设计思路

在以上需求分析基础上笔者从学院实际出发构思高职英语分项教学模式:分项目整合第一学期高职英语基础必修课内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四大模块:侧重生活英语认知的基础模块(如感谢与问候),侧重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行业模块(如求职信与开发信),侧重语言交际能力训练的课内实践模块(如简历制作与谈判情景演示)与旨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课外专业拓展模块(如设备说明书与行业合同)。所有模块中选取的教学材料必须迎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职业需求,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第二学期以选修形式尝试开设英语类选项课,诸如《生活美语》、《等级辅导英语》、《外文影视视听说》、《物流行业英语》、《房产行业英语》、《物业行业英语》、《建筑行业英语》、《室内艺术设计英语》、《道路桥梁英语》、《计算机英语》等,旨在提高高职英语课堂参与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终身学习习惯。选项课要求每生必选且限选一门课程,每位高职英语老师任教一门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T.& M.St.John,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

ach.Cambrid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吴兵.建立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1,2(2).

[4]余小川.职业英语课程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外国语文,2011,27(4).

模块化设计范文第3篇

摘   要:根据现阶段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中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中职院校毕业学生属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才,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目前国家对于中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是必须较快的适应社会,能够直接和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学不适用的问题,还要保证学生的专业水平达到相应的标准。根据这些要求,对现阶段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究相关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教学  学生  改革

为了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国家教育机构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无论是在中职院校还是在高等院校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专业,选择此专业的学生都梦想成为科技的创造者,因此中职院校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时,需要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进行科技创造的梦想。同时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进行改革时要注意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和社会顺利的衔接。

1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方面

现阶段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时,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完全按照常规的教学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懂得对教学内容进行变通。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的学生需要的是实际的就业机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需求,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通过合理的备课,让书本知识能够与企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传感器应用的教学中,首先要对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的应用原理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不同企业和行业中对于传感器的选择标准,教会学生选择不同的产品需要的传感器类型。让学生不仅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为他们在企业中成为技术型人才提供帮助。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做出足够的思考和改变,避免受到中小学应试教学内容的影响。

1.2 教学模式方面

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出现的问题是:没有认清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现状,不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中走出去,即使是中职院校也依旧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没有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完成对学生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工程实现模块中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教学中,如果只进行加工工艺流程的课本讲解,不让学生进入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加工过程的难度及有可能遇到的实操问题,非常不利于相关知识的应用。中职院校在学业考核方面大部分采用书面考核的方式,对实验考核和论文考核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中职院校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因为没有足够的技术研发能力,只能就任在普通的操作工岗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满足国家对于中职院校扶持的前提要求。

1.3 学习和教学方面

首先从学生方面分析,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有学习能力较差、學习态度不太端正的特点,中职院校如果不加强管理,会让学生不珍惜第二次入学的机会,改变不了自身对于学习的问题。但是学生本身的智力没有问题,可能只是对于课本知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以选择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中职院校不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依然按照中小学的课堂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就不能够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在教学方面,教师不能够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片面的认为学生对于教学知识不认真学习,针对教学也只是走形式。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学习失去原有的兴趣,回到中学时期的学习状态。教师对学生不够关心和关注,会让很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学生不能够正常的毕业和进入社会工作。

2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2.1 对课程教学的改革

课程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教学内容上,中职院校不同于普通知识教育学校,它注重的就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制定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求,尽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具有更多实践意义的课本,这样即使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们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善,也会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根据机电工程方面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这一节来选择,相比之下要选择故障诊断实例较多的,并且有相关企业实际应用案例的课本,这样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中具体对于本专业知识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教学模式方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需要与其他理论知识型专业区分开,对于会计学、统计学、教育教学等只需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的专业,通过合理的课堂备课授课,就能够让中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是机械类专业属于理工类专业和实操类专业相结合的综合专业,它需要学生有更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这就决定了中职院校的教师必须针对这一专业,做出实质性专业性的改革。对于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进行相应的改革就需要增加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会,掌握好本专业的操作技能,通过不断地实操练习,提升技术型操作能力。通过对于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加强学生本专业应用能力。

2.2 社会实践方面改革

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生产过程。中职院校属于基础型技能院校,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社会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中职院校显然不能从学历程度上占据优势,因此只能从专业技能上获得自己的优势,从而能够让学校持续地发展下去。这样就要求学校找到合适的企业,能够安排本校的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让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他们离开学校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学校要尽量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增加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共赢的局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学生需要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努力的学习,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学校方面要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让本校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强的专业能力;从社会和企业方面,要加强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包容性,尽量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对企业、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倩倩,张新刚.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48-249.

[2] 魏效玲,宋明晟,侯自敬.“3+4”中职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9-101.

[3] 许泽银,徐强,蒙争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8-81.

模块化设计范文第4篇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这门课程被安排在电算化实训室,借助专业工具进行教、学、做,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操作技能。同时,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取得资格证书、顺利就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

课程的设计理念应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三方面来设定。

1.学生的基本特征

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性格文静、耐心、认真、细致、遵守纪律,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素养。我们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势、树立学习信心。

2.课程的培养目标

确定培养目标首先要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技能为重的教育理念。一是要确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严谨细致、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德技并重。二是培养学生具有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会计岗位以及相关业务岗位的工作。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的确立,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是课程和职业证书相结合,这种结合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更好地服务就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二是仿真实训,就是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把教室搬到实训室,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从以上三方面内容可以设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以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业务流程为辅线,服务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1.模块化教学设计

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要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T3企业管理信息化教学软件就是根据这两条线来设计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同时,按企业内部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分工,不同的操作人员分管不同模块。这种设计使会计电算化岗位与职业岗位相对接,而且使学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是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块的进一步细化,先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然后在模块下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下再设计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教师每节课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做。这种设计思路使每一节课的任务明确,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相对接,学生在完成工作内容的同时锻炼了职业技能,提高了职业素质。

三、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少讲多练,技能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教师先进行课堂演示,然后由学生练习,教师演示一个任务,学生练习一个任务,有问题教师可即时指导解决,令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组练习法

首先让全班学生自由结合,六人一组;然后进行组内分工,每个人扮演不同角色,如电算主管、审核记账、软件操作、采购主管、仓库主管、销售主管等;任务完成后,再进行角色互换。这种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会计电算化岗位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3.逆向操作法

会计电算化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处理一笔经济业务要经历多个步骤,操作者如果到最后发现第一步出现错误,就要一步一步取消操作,然后重新开始。如果学生只知道正向顺序,不会逆向操作,在实训和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小错误,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一步步纠正错误。

4.“小老师”辅导法

技能课上,教师辅导学生量很大,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师感到疲于应付,辅导效果也很差。“小老师”辅导法就是每组选一名技能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本组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再由教师辅导。

5.展示激励法

展示激励法是学生完成每节课的工作任务后,每组派代表通过软件平台展示作业,其他小组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综合打分。通过这个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四、课程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采取模块评价、项目评价和任务评价相结合,情感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平时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过程评价应占整个评价的80%。过程评价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操作能力、课堂讨论、团结互助、工作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的评价。期末评价是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地位举足轻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分析该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法,对于中职财会专业的课程建设将有积极的意义。

(责编 陈 颖)

模块化设计范文第5篇

一、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包括养老机构与自行赡养两种模式,高端养老机构的费用较高,普通养老机构存在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子女担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自行赡养模式下大都为保姆看管老年人,或者老年人独自在家。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自行赡养,均存在年轻人压力大、老年人心理状态得不到重视、老年人危险事故易发等问题,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针对传统养老模式的问题,出现了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优化老年人的住宅与家用电器,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总的来说,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智能设计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2)实时监控老年人的身体状态,避免老年人出现意外事故,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3)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利用智能设备的娱乐功能,为独居老人提供欢乐,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二、智能居家养老数字模块化空间设计

(一)数字模块化空间设计的可行性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室内空间为基础,通过空间模块调节,优化空间结构,使其更符合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需求。就智能居家养老模式而言,设计人员需利用智能设计手段,构建智慧室内空间,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在模块化设计中,设计者需以室内空间的应用需求为基础,可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生活空间设计方案,使室内电器、橱柜与门窗等模块的设计,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应用需求,避免老年人出现触电、磕碰等事故。数字化智慧空间设计可提高模块化设计的智能水平,引进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老年人的具体表现,为其提供针对性空间服务,深化老年人与空间的交互,减少衰老对老年人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数字模块化空间设计方法

基于数字模块化空间设计的应用可行性,技术人员需采用合理方案设计智能家居空间。

1. 基于老年人健康的设计

技术人员可对老年人的床进行数字模块化设计,在床下安装感应器,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状态。在老年人夜间起夜时,感应器将老年人起立的信号传输到照明系统,开启墙壁的夜灯,释放柔和光线,为老年人提供明亮的视线,避免老年人出现磕碰现象。同时,技术人员可对家中的电源、煤气等设备进行数字模块化设计,安装感应器与远程控制系统,在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年轻人可掌握家中电器电源与煤气的使用情况,在老年人忘记电源或煤气时,远程关闭,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目前我国独居老年人占比较大,极易出现老年人在家晕倒或发病现象,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技术人员可设计健康手环,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老年人出现心跳过快、晕倒等现象时,手环可向与其连接的年轻人手机发送警告,并发布定位,为年轻人通知120并及时赶往现场提供指导。

2. 基于老年人娱乐的设计

老年人的娱乐较为单一,如看电视、玩牌等。但由于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弱,难以操纵遥控器选择自己喜爱的频道或打开网络电视。就此,基于老年人的电视娱乐需求,技术人员可在电视中开展数字模块化设计,安装语音播报系统,可通过老年人的语言操作,调节电视按钮,调换到老年人期望的电视频道,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同时,技术人员可利用数字模块化设计理念,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机器人。以妙伴智能机器人为例,具备诊疗、家庭KTV、多频互动、生活服务等功能,支持语音输入,老年人可通过语音指令与子女、其他拥有妙伴机器人的老年人视频,还可查询当天天气情况,要求机器人播报当天新闻等,拓展老年人的交流空间,缓解老年人的孤单感,使老年人在没有孩子陪伴的情况下,享受多彩生活。

3.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设计

老年人的记忆力较差,易出现出门忘带钥匙的现象。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技术人员可通过数字模块化设计,设计远程开锁或指纹开锁功能,确保老年人可在不使用钥匙的情况下,顺利进门。同时,大部分老年人都有午睡的习惯,而为营造舒适的午睡环境,部分老年人会关闭门窗、拉上窗帘,这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过于复杂。技术人员可通过数字模块化设计,实现门窗、窗帘与照明系统的自动控制,在床边安装控制按钮与语音系统,老年人可通过手动按钮或语音控制,调整门窗、窗帘与照明系统,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可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减轻青年人的负担,可推广应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数字模块化空间设计可强化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技术人员可将老年人健康、娱乐和需求为基础,设计智能居家空间功能,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摘要: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关注热点,养老环境的创设是改善养老现状的关键。本文将智能居家养老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化模块设计的应用可行性与实践要点,在老年人生活中渗透智能家居与模块化设计,发挥其人性化、便捷优势。

关键词:智能居家,养老,模块化

参考文献

[1] 周健,朱艺丰,范姜阳等.基于KANO与QFD的镇江智能化居家养老需求调研[J].中国商论,2018(13):122-123.

上一篇:宏观经济政策下一篇:宏观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