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理论论文范文

2024-03-18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专门用途英语 (ESP) 是指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ESP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它把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两者相结合, 把英语教学建立在与学习者相关的职业方向和周围环境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为一体, 职业生活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ESP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1作为专业英语公共课程, 通过《海军英语》课程的学习, 海军学员掌握海军通用术语和专门表达方式, 进一步巩固和拓宽英语知识与技能, 提高用英语从事海军通用职业信息的口语和笔语交流能力, 为更深层次的专业英语学习打好基础。从《海军英语》课程的课程标准来看, 用ESP外语教学理论指导, 可以为当代海军军官开辟更加实用和高效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海军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海军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海军学员在海军职业领域内具备较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特别是听力和口笔语沟通能力, 养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成为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海军军事装备、业务沟通、文献阅读、文件处理等知识) 、又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听、说、读、写、译) 和较好的军事英语素养 (前两者的结合) 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讲, 海军学员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要求

沿用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型的思路, 首先界定专业人士在专业交际情境中所需调用的各种能力。这

些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ESP语言能力、语境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在专业交际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海军英语》课程在这几个方面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以英语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 因此基本的语言功底训练便首当其冲。首先, 在听力理解能力方面, 要求学员能听懂英语授课, 能基本听懂与课文内容相近, 篇幅较长的, 用英语正常语速讲授的海军专业讲座或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 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第二, 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 要求学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展开讨论, 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 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 表达思想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第三, 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 要求学员能读懂英文版海军一般题材文章, 能基本读懂海军综述性文献。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第四, 在书面表达能力上, 要求学员能写海军一般性题材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海军职业相关的英语摘要、报告和论文, 结构基本完整、内容较为丰富, 文理通顺。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能。第五, 翻译能力方面要求学员能借助词典对海军一般题材文章进行英汉互译, 译文基本通顺、达意。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除此之外, 在词汇量的积累上, 推荐海军学员在巩固基础阶段所学词汇量的基础上, 掌握海军职业通用术语1000个以上 (含复合词) 。

(二) 知识技能获得的方法层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的确定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拟采用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个体参与、小组协作和实践演练三方面。第一, 通过完成课前预留研究课题、讨论题、思考题, 参与课堂互动, 完成练习等教学活动, 掌握海军军兵种知识、武器技术装备及主要学科常识, 并提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该部分属于个体参与课堂活动范畴。第二, 通过参与小组活动, 搜集与查阅资料, 讨论解决方案, 写出小组研究小结、发言提纲 (或发言稿) , 并进行课堂发言与辩论等教学活动, 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 并分享协作学习效果此类活动属于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第三, 通过参加外事活动、与外军学员座谈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体验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项活动属于更高要求的内容, 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应用能力, 可谓是输出驱动学习法的实践演练验证。最后, 通过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学习过程, 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课外的活动固化为海军学员自身的学习习惯养成, 为海军培养具有国际化综合素养的现代军事人才。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层面

该层面是从人文精神的升华角度提出的更改要求, 也是任何一门人文学科, 包括大学英语和军事专业英语等知识传递的最高境界。具体来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拓宽眼界, 了解先进国家海军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有选择地吸收外军的先进理念和战术技术知识, 增强对我海军的理解和热爱, 坚定为海军事业无私奉献的信念。同时通过对不符合我国国情的理念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形成鉴别能力,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ESP教学理论中, 强调专门用途英语的社会性, 因此培养海军军官的军人核心价值观也是必修科目之一。

三、ESP理论与《海军英语》课程的交集

(一) 《海军英语》与通用英语的衔接

根据《海军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该课程安排在生长军官大学第五学期开课。海军生长军官同地方大学的学制设置一样, 四年完成本科学业。成为海军院校的大一新生后, 开始接触大学英语课程, 第一至第三学期, 学习通用英语, 学时安排为50, 60, 50。第四学期开始学习通用军事英语, 第五学期学习《海军英语》。通过前三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 学员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储备, 具备了学期军事英语的能力。第四学期开设通用军事英语, 一方面为了让学员能够逐渐适应大学英语与军事英语的过渡, 另一方面, 通用的军事英语在词汇、知识等方面, 不是非常专业或者生僻, 会让学员有平稳而有序地过渡到《海军英语》的学习。

作为海军学员, 一定要了解有关海军军事方面的知识, 并且能够用英语去传递知识。而ESP正是以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目标, 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ESP与通用英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需求的认识上, 普通语言学家们重视语言描述, 而ESP专家们则强调实际使用语言的知识范围和能力, 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有规则的符号系统, 也是一个动态的资源,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不仅有对语言系统的认知行为, 也有对语言使用的实践行为。从理论基础上看, 专门用途英语 (ESP) 是应用语言学项下的重要分支, 以服务于不同职业活动内容为目标, 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目的性于一身, 为广大从业人员所认同和接受, 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3 (同1)

(二) 信息的传递与语言技能的培养

信息的传递可以说是ESP教学理论的最终目的, 在此过程中强调以信息传授为目的, 以语言技能的培养和使用 (通用英语的教学目标) 为手段, 有效地将两者结合, 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海军英语》课程的第一章《海军组织编制与使命》 (Navy, Organizations and Missions) 为例, 具体分析传递信息和培养语言技能。该章节的特点是以英语说明文形式概述海军组织编制及使命等基本知识。

重点要求学员了解上述主要内容的英文表达, 各个部分的关键词汇, 在表达方式、词汇选择、句式选取上与通用英语的异同。此外训练学员通过选择专业领域的词义, 达到准确翻译相关专业表达。此外在写作方面, 要求学员仔细观察课文中句型的选取, 知道军事英语语言的特点是简洁、严谨、正式, 避免口语化和非正式问题的使用。难点是术语的记忆, 常见编制机构的名称, 并能熟练流利地使用英语语言介绍海军组织编制与使命的概况。表达定义的表达、分类说明、职责目的、时间顺序、能力要求、发展过程、体系与层次、辖区与使命等功能意念的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 便是本章节学习的关键点。为了达到以上要求, 教学活动的安排、方法及具体实施步骤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 要求课前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环环相扣, 统筹协调, 互为补充。课前老师需要布置单元重点学习内容和研讨课题, 学员学习小组分工合作, 查找资料、阅读和讨论、拟定课堂报告提纲和内容;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 学员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组织课堂讨论, 老师适时点评反馈, 并通过补充、归纳、提升等方法加大语言输入与输出量;课后要求学员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巩固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同时可以选取语法翻译法、听说领先法、认知法、交际法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科根据情况选择任务式、功能式、情景式、交际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三) 考核评价

为充分体现ESP教学理论的实践, 《海军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各个章节中与主题、功能意念和海军术语相关的词汇、听说读写译能力, 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考核, 还有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根据学员平时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小组研讨、课堂发言、期中考试与完成作业任务的情况, 评定出他们的平时成绩, 也是对整个《海军英语》课程学习过程的鉴定。学期末课程结束时, 组织学员参加期末闭卷考试, 一方面检测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测试读、写、译的功底。

四、实践中的挑战

有学者提出ESP教学研究存在几个亟待关注的领域, 在《海军英语》课程中同样不容忽视。首先要处理好《海军英语》教学中的军事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技能培养的关系。在ESP教学中, 究竟是学科知识传授比语言技能培养重要, 还是正好相反, 或者能不能笼统地说二者同等重要。4这些问题如果在《海军英语》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选用、课堂教学的开展都需要提前预计可能面临的挑战。海军学员在第五学期已经接受了语言基本技能提高的授课, 根据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的观察与询问, 他们期待能够接触到与他们职业相关的军事知识, 因此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 主观学习的意愿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 《海军英语》以传授专业军事知识为主要目的, 开展课堂活动, 同时兼顾语言技能的培养。

在职业需求与学习者渴望的基础上, 获得专业学科知识, 在成就感的滋养下培养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提高综合的军事英语语言使用能力。

第二大挑战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问题 (军校的师生称呼为教员和学员) 。《海军英语》的课堂采用“双主联动”的教学模式, 即教员处于主导地位, 学员是学习的主体。整个课堂活动就像一个“旅游团”的行程安排, 教员是“导游”, 引导“游客” (学员) “参观” (参与各种课堂活动) , 必要时做详细的介绍, 需要时让学员欣赏、吸收、学习。教员处于中心地位, 有绝对的权威。学员可以在“旅途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沿途风景美不美, 虽然需要导游引导, 但真正体验美的, 是游客自己, 而不在于导游是否讲的天花乱坠。

因此在《海军英语》课堂教学中, 作为“导游”的教员应是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激励者、参与者, 课后的研究者和评价者。作为“游客”的学员则应是课堂的主角、合作者、信息吸收者、知识欣赏者、真正的受益者。这是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也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 教员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能力, 还要具备丰满的军事知识储备, 才能在预期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结语

目前国内的ESP研究虽然存在很多问题, 如三重三轻的极端化倾向:重综合性的宏观研究, 轻ESP教学中某一专题的研究;重经验介绍, 轻理论研究;重思辨式的争鸣, 轻实证研究。理论上存在的层层障碍, 让ESP在实践中成为颇有争议的聚焦。但《海军英语》课程在定位高、任务重的背景下, 承担着培养海军军官综合军事应用能力的责任, 教员与学员都在较高的平台上朝着身负的使命努力前行。因此, ESP教学理论的高标准, 与《海军英语》课程产生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方面的共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困难肯定在所难免, 但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 《海军英语》课程将会成为ESP教学理论实践的领域。

摘要: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 结合《海军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该课程的开课时机, 分析了《海军英语》与通用英语的恰当衔接, 以及在授课过程中同步培养海军学员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 为了较高的教学目标预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 教员与学员的角色分配等问题, 会为课堂实践带来诸多挑战, 因此在挑战中制定应对方案, 让ESP教学理论在《海军英语》课堂上曲折前行。

关键词:ESP,《海军英语》,教员与海军学员,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坚承, 陈恒汉.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群建构:以ESP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 (4) :154-156.

[2] 严玲, 侯福莉.论ESP评估中的争议问题[J].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27 (5) :64-68.

[3] 沈小涛.ESP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理论, 2006 (9) :46-59.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1 ESP需求分析理论

国外著名语言学家汤姆·哈钦森和艾伦·沃特斯 (Hutchinson&Waters) 将英语划分为EGP (一般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和ESP (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GP指在学校教授的基本英语知识, 它强调学生理解英语的基本语言结构, 包括词汇和语法。在EGP教学法的训练下, 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和应付普通语言水平测试。但是当他们需要用英语处理特定领域的事务或是翻译与特定领域的相关的文章时, 常常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感到手足无措。在处理这些问题是, ESP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具体来说, ESP是指与某种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 如旅游英语、外贸英语、财经英语、工程英语等。

“需求分析”ESP教学领域的重要理论, 也是ESP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需求分析”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 , 即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另一层是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 , 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需要着眼于起点和结果, 而学习需要着眼于教学过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ESP提出了以语言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三大课程设计模式。由此可见, ESP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它为教学提供了一整套教学方案、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方法及评估方式。

2 ESP需求分析理论在酒店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ESP需求分析理论, 需要对酒店英语课程进行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 由此来确定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估。

高职高专的酒店英语课程教学的对象主要是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这些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是酒店业和旅游业, 并且会成为这些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因此在酒店英语教学应设计成职业英语 (ES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 而不是学术英语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

在确定了酒店英语课程定位为职业型教育之后, 就进行目标需求分析。正如上文所提到的, 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就是星级酒店和各级旅行社进行涉外旅游服务工作。因此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在客房预订、酒店入住、介绍当地景点、处理投诉等工作中顺利地用英语提供各项服务。

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 以职业英语为主导, 找准酒店管理和英语的切合点, 同时还要关注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 可以采用一些以行业部门目标任务为基础, 情景为主的酒店专门用途英语教材, 如Grahame T.Bilbow, PHD和John Sutton编著的《朗文现代酒店业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 胡扬政主编的《现代酒店服务英语》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等。

酒店英语是既是一门知识性课程, 更是实践性、能力性课程, 因此针对该门课程的性质, 情境教学法在酒店英语课程中更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学校环境, 使教学在优化的环境和积极的情绪中展开,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仿真教学组织形式。情境教学将教学内容、角色和场景高度融合,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 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进而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同时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不能够只局限于卷面测试, 可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评估, 如人机对话软件进行模拟情景对话, 或是在学生实习的酒店进行实景操作考核。

3 结语

酒店英语是英语语言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结合, 具有跨学科性, 同时它也有很强的实践性, 将ESP需求分析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使得英语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贯穿整个课程的定位、设计和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估, 必将提高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酒店英语课程的特点, 阐述在酒店英语教学实践中ESP需求分析理论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探讨了如何运用该理论对酒店英语教学设计课程定位、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方法及评估方式。

关键词:酒店英语,ESP,需求分析,课程定位,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om, Waters Ala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 Nicolescu.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SP:Select Reading[M].Bucharest:Bucharest University Press, 1982.

[3] 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了ESP课程教学,将其定位为公共基础课,授课老师为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还要合理设置课程时间,选择课程内容并构建完善的多元化课程评估体系。

关键词: ESP教学策略 课程定位 课程设置 课程评估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各领域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对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为此,高校的英语教学必须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英语知识。ESP(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这种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学的重心应转向ESP教学。

一、ESP教学研究现状

ESP教学最早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首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ESP在教学上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在罗马尼亚和新加坡等国,大学中的EGP(普通英语)课程只针对那些英语较差的学生,其他学生则在整个大学阶段只学习ESP课程,而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大学共同建立了探讨ESP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业电子期刊。国内ESP教学研究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从事ESP教学领域研究的是杨惠中。20世纪90年代,梁俭,程世禄等向国内介绍推广了ESP教学理念。汪家丽、瞿云华等开始关注ESP教学中的方法问题。进入新世纪,ESP教学实践广泛开展,推动了ESP教学研究的全面扩展和深入。但国内ESP教学研究仍较少对ESP教学的个案进行研究,而ESP教学又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材使用混乱、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组织松散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ESP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直接关系ESP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及任课教师的安排。目前,各大高校关于ESP课程的定位存在很大不同。有的院校将其定位为公共基础课,有的定位为专业课。如果将其定位为专业课,则通常安排各院系的专业教师来上课。笔者认为,ESP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因此,教学内容应以英语语言学习为主,以传授专业知识为辅,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实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ESP课程应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由英语教师授课。

三、课程教学策略

1.教学时间设置

由于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一般,大部分尚未达到全国英语四级水平,因此该类院校不可能大一时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当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即达到大学英语的“一般要求”后,可以对他们进行较高要求的教学,即ESP教学。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ESP教学放在第三、四学期进行。

2.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因此ESP课程设置应结合专业与语言两方面来分级别、分层次进行。ESP教学可分为必选课和选修课,其中第三学期开设的ESP课程为必修课,第四学期开设的则为选修课。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ESP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组,即经管文组、水土木组、机电信组。ESP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自身的需求为依据,开设一些适合面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程,如经管文组可开设中级口译、经贸英语阅读、新闻广告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水土木组可开设工程英语翻译与技巧、环境工程英语阅读、土木工程英语阅读、水利工程英语阅读、实用英语写作等,而机电信组则可开设工程英语翻译与技巧、计算机英语阅读、电子英语阅读、机械英语阅读、实用英语写作等。学习一些ESP课程,可为学生自然过渡到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模式

ESP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在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应如何运用其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完成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领域的新专家。因此,ESP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但传统语言课的ESP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很难做到与实际专业场景的一致。这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手段贯彻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ESP课程应采取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其掌握其工作岗位需具备的语言技能和职业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建设翻译工作实验室,通过引进翻译软件和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录入翻译资料,形成丰富的翻译资料库,为ESP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为ESP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轨的翻译实践平台,同时也为教师开展翻译教学研究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此外,翻译工作实验室还可承接翻译任务,以最直接的形式与市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4.课程评价体系

由于各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的设置不尽相同,因此还未建立起完整的ESP评估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在考核方式上,各院校、各专业甚至各教师都各自为政,考试内容有些以翻译为主,有些以阅读理解,考试形式有些闭卷,有些开卷,基本采取一些较为简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构建注重过程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通过评价改进教师教学。形成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第二课堂活动记录、自主学习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出勤等纳入考评范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有效进行ESP学习。终结性评价可采用与课程相关的笔试、与岗位相关的情景口试、听力测试等形式,将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平时成绩可占30%,听力与口语考试占30%,期末笔试占40%,这样有助于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力度。

5.师资培训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ESP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目前,高校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以前的普通英语授课教师。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是在转向ESP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存在着对学生的专业领域缺乏了解,专业水平不高,对该专业的语体特点不熟悉等问题,很难将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使ESP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效提升ESP师资水平成了当下的紧迫任务。学校应定期安排ESP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旁听专业课程;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ESP教学经验;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讲课;组织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认证培训,获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利用寒暑假,安排ESP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积累教学需要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不断促进ESP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结语

ESP教学与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ESP在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ESP课程教学,将其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由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合理设置课程时间,选择课程内容,并制定完善的多元化课程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

[3]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4]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5]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0年度课题“水利土木类专门用途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编号:JXJG-10-1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以ESP为理论基础,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岗位实习及酒店对人才需求状况为数据支持,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整合、考核评价方式的革新及ESP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模式的建设。

【关键词】ESP;酒店英语;教学模式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所以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它强调以行业工作内容为基础,把英语作为职业能力的手段和工具来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用英语来处理工作任务的能力,从而满足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需要。“酒店英语”正是这样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课程,本文以ESP教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基于ESP 的“酒店英语”教学的模式,为高职院校ESP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ESP理论的教学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Coffey B 早在1984年ESP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中就提出“真实的语篇”加上“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体现 ESP教学的特色。这里“真实的语篇”可以理解为给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在“酒店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越多真实的阅读材料,越能帮助他们在工作中熟练迅速地读懂英文,从而有效地做出回应,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因此,这里所说的真实的语篇,除了课本提供的相关酒店管理方面的英文文章外,更重要的资料是来源于酒店前台、客房、餐厅等部门的相关英文入住登记表、客房指南、菜单等实用性文体。此外,在进行口语操练时,也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口语练习的话题、常用表达语及功能语句的选择都应在尽可能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甚至可以将口语教学搬到酒店实地演练或者在相关的实训室进行。教师在设计教学及布置任务时应注重“真实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本专业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成竹在胸,依据真实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和帮助学生学习和操练。

2. 需求分析原则

需求分析是ESP理论中重要的原则之一。需求分析既是对岗位所需能力的分析,也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技能的分析。这两方面的分析越透彻,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就越有针对性。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一方面,我们通过对酒店人事管理部门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酒店各岗位英语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设计问卷调查询问了参加岗位实习的学生,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最亟待提高的项目。

3.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ESP教学的必然结果。ESP教学本身就是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参加过岗位实习的学生非常清楚自己在工作中运用英语的状况,在英语学习中才能围绕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此外,以学习者为中心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者,一方面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精心设计和安排学习。

二、基于ESP的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模式

1. 课程设置

2010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ESP教学可以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这一新要求明确指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可以分为基础阶段和ESP阶段,从而把英语在岗位的运用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中。

目前,学校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三个学期,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课堂教学时数为208学时,第一、第二学期为基础英语,第三学期为行业英语。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在基础英语阶段的同时,学院开设了“酒店服务英语”课程,以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ESP教学理论及对酒店管理专业ESP教学调查报告,提出将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成三个阶段、四个学期,即基础英语阶段、行业英语阶段和英语选修课阶段。

基础英语阶段:主要课程为综合英语、听力和口语。开设时间为2学年,第一到第四学期,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积累和技能的训练上,其目的是夯实语言基础,从而为语言运用做好准备。此阶段的主导思想是凸显高职以就业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环节要实现全方位更新与创新,更新教学观念,不以掌握英语知识多少,而是以英语在求职、就业环境中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为目标。

行业英语阶段:第一、第二学期开设,主要课程为“酒店服务英語”,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的实习实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比如,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酒店岗位情景英语为顾客提供服务;有熟练应用英语处理酒店日常事务的能力。此阶段的主导思想是凸显高职以就业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环节凸显就业实用的原则。教学活动基于任务型,强调实践和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提高其岗位的适应能力。

英语选修课阶段:第三、第四学期开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此阶段由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和文化欣赏类课程构成。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专项技能,进一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应用英语口语、应用英语写作、英语面试技巧、英语报刊阅读、应用文翻译等。文化欣赏类课程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扩充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如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英语文学作品欣赏、英语影视、戏剧与表演欣赏等。选修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职业岗位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语言的欣赏水平,扩充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鉴于酒店管理专业对英语实用能力的要求,从课堂教学、合作与自主学习及实践教学三个方面优化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來讲,课堂教学仍占据至少50%的课时,基本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还应在课堂上完成。正如调查报告中显示的,学生希望营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操练听说。教学中强调英语基础知识、综合应用技能与英语职业能力的协同培养。

(2)合作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对话表演、情景描述、故事复述、小组讨论等。每个小组围绕职场英语的某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选出代表陈述或班级展示等合作式、探究式语言听说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智慧得以共享,个性得以张扬,英语技能得以发展。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掌握一门外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仅靠记忆语言规则也是不行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目标,选择相应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介绍一些知名的英语学习网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开展英语听、说、读、写、译专项训练。同时,教师应经常了解和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及时指导,进行合理的评价。

(3)实践和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在每学期的教学时数中占到50%的比例,与课堂教学可以交互进行。利用旅游学院已有的实训室,在课堂教学讲授和学生操练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室,模拟前台接待、客房服务等现场活动。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带学生前往酒店,由酒店培训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岗位角色。听说能力的考核可以在实训室进行,以督促学生重视岗位能力的要求,加强训练,为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3. 整合教材,注重职业性和趣味性

教材是教学的手段之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行业英语阶段,我们使用的是《酒店服务英语》,此教材基本涵盖了酒店各个部门和服务领域,如预订、前台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以及投诉处理与商务中心服务等,与实践结合较紧密。所有的情景对话均与酒店服务的实际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酒店各岗位的实用英语时,也能对酒店服务的全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根据目前酒店岗位的实际需要,删减教材中较少使用的内容,对如前台接待、收银、问询等岗位的情景对话加以补充。在教学进度中也重新编排和组合各章节内容。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我们拟从目标岗位出发来设计课程,兼顾“职业性”,突出“实用性”,注意“趣味性”。还将与酒店保持联系,了解第一手资料,随时更新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内容,增加市场迫切要求的新知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适合企业的要求。这些材料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格式上都是教学中一手的真实范例,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

4. 考核与评价

改变传统的学期末进行一次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改革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主动参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学习情况、背诵课文以及完成项目的成绩纳入平时成绩。期末考核以口试为主,结合笔试和听力测试。分阶段多次测试,学习完一个项目模块,进行一次考核。例如,学习完前厅部分的酒店英语知识点,即进行一次考核。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进行毫无意义的突击学习,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5. ESP教师队伍建设

ESP 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既能从事英语教学的语言老师,有能教授本课程的专业老师。而目前这样的教师非常缺乏。因此,可以建立专门的ESP教学教研团队,由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课老师共同组成,共同研究授课。可以从教学和实践内容出发,分模块和按项目来教学。当然,ESP教师队伍的培训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2] 程世禄,张国扬.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2):76-80.

[3] 许敏.基于 ESP 理论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和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秦俊嫄)

esp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加入WTO后, 高等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综合化、人才复合化和培养融合化。特殊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课程) 的设置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需要。刘润清教授说“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 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要坚持“以应用为目的, 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E S P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职业交际中运用E S P的能力, 因而E S P教师的素质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2 学生问卷调查

我院开设了环保英语、商务英语、物流英语、物业英语、饭店英语、涉外英语、文秘英语等多门E S P课程。这项研究是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 从E S P角度调查高职高专的E S P教学情况, 我们随意选择了2007级和2008级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环境监测、环境艺术、环境工程四个专业系八个班的3 5 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由教师在上课前1 0分钟发放调查问卷, 在学生作答后迅速收回, 有效试卷为3 0 0份, 试卷包括3 0道选择题, 每题设有A, B, C, D四个选项。本问卷主要为学生对E S P课程及教师素质的建议,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 学生都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开设十分必要, 也非常关注E S P教师素质和能力。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ESP授课内容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听说交际能力和专业词汇的掌握比较重要 (分别占3 7%和3 0%) , 翻译和阅读能力占2 7%, 而写作能力仅占7%。 (见表1) E S P教师最常采用的“翻译+阅读”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高职学生现在更关注的是适应职业需求的交际能力提升。

高职学生ESP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能看懂简单的英文技术资料, 而不是利用英语来撰写研究性学术论文。对于高职专业英语课的实施, 已不是以传授语言知识点为中心的“精读型”的模式, 而应该围绕语言交互活动为中心来开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设计不同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如以会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为主要形式的听说能力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学生还十分重视专业词汇的学习 (90%) , 专业词汇的掌握是发展E S P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基础。

3.2 ESP授课语言

从表2可以看出, 希望教师全部用英语和全部用汉语上课的学生比较少, 分别为1 3%和3%, 希望教师主要使用英语授课的占4 7%, 希望主要用汉语授课的占33%。全部用英语授课将等同于双语教学, 全部是汉语授课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英国学者Pauline Robinson认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 S P的终结, 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专门用途英语不同于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 两者的课程属性不同。它的教学重点在语言特点和规律, 以传授与某专业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而并不过深、过细地探究某专业的系统知识。E S P教师要促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以英语为媒介的课堂活动,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有效锻炼学生的E S P交际能力。高职E S P授课语言主要使用英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3.3 ESP授课方式

大部分的学生希望上E S P课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和进行专业背景下的情景对话, 从表3中可见愿意分组讨论的和情景对话训练的各占4 0%, 希望只由老师讲解的学生不到1 0%。可见分组讨论和情景对话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参与课堂, 培养应用能力的高职英语有效教学形式, 传统的E S P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按传统方法侧重知识内容的传授, 课堂缺乏交际训练, 不能帮助学生巩固并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学生缺少英语语言文化素质并且口语水平不尽人意, 达不到培养目标。E S P教学毕竟不同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 它要求教学者应传授基于专业背景的语言应用和学习能力, 语言学特征是其不可或缺的本质特征之一。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学生的愿望与我们实际的课程安排有一定的差距,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文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受到学生的认可, 而“以语言实践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已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课堂上使用互动法、交际法、研究性学习方法增加了学生对语言的实践机会,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使教师意识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3.4 ESP授课教师的选择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希望E S P教师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深厚的英语基础和ESP教学技巧 (50%) (见表4) , 而且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在E S P教学中专业的重要性胜过英语技能, 可见高职学生在E S P课程中十分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这主要是因为在E S P教学中英语教师精通英语但是基本没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对学生专业的了解只限于皮毛, 英语老师的E S P教学只能局限于书本, 因为缺少专业实践经验, 往往不能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而专业课老师精通专业但是缺乏基本的教授语言的技能, 没有受过正规的语言训练、也没有语言教学经验, 听说能力比较弱, 发音不够准确, 也不能有效地组织语言课堂教学, 由专业课老师上的E S P课程往往变成了一堂专业课。许多高职E S P课堂的英语综合技能和专业知识还是没有很好的结合。所以很多学生希望在现有条件下, E S P课程由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 (3 0%) , 共同协作编写教学大纲, 完成E S P教学。

4 E S P课堂教师素质的发展

ESP英语教师要提高专业知识, 就要探索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方式:Jordan将ESP合作教学中专业人员或专家的角色进一步定位为:协助进行目的语言情境描述, 提供学习难点的信息;提供阅读清单, 包括推荐专业杂志和图表等;协助编写教材;为教学和学生自学录制短小的涉及教学内容的录像带或录音带等;为学生开设专业知识讲座, 组织小型学术讨论会并承担教学职责。E S P英语教师需要整合这些专业课教师提供的这些专业信息资源使之应用于英语语言课堂。

通过调查表可见E S P课堂教学中, 学生倾向于情景教学、侧重听说等交际能力的提高, E S P教师要在授课内容、授课语言和授课方式满足来自学生的需求, 就要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上要自觉转变观念。通过组织任务型、互动型、自主型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进行平等、频繁的交流,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坦然面对来自学生的挑战, 不断更新那专业知识和技能,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总之, E S P教学既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 又不同于专业课教学, E S P教师应该结合专业课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语言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既具有专业能力又掌握语言交际工具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作贡献。

摘要:本文从授课内容、授课语言、授课方式和授课教师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对我院ESP的教学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如何提高高职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素质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ESP课堂,教师素质,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蔡基刚.E S 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 (2) .

[3] 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

[4] 王蓓蕾.同济大学E S 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 2004 (1) .

[5] 童生海.专门用途英语的职业功能及教学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 (5) .

上一篇:教学效率论文下一篇:高尔夫专业论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