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活动总结范文

2023-07-12

答题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一)归纳概括题

(1)概括全部内容题型.包括两类:一类是全部材料地内容,一类是概括一则或者数则材料地全部内容.考生要遵循材料内在逻辑,按照“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逻辑顺序,详略得当地安排各部分. (2)概括部分内容.主要表现就是概括问题、原因等等.对于概括部分内容地试题,考生要注意在概括题干地主要要求时,要注意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不要乱添铺垫,要视字数而定.这种题型地答案内容,主要主要是并列地,因此,考生要全面概括出来,不要落掉任何一点.

(二)综合分析题

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地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密地逻辑思维,把材料所反映地要点合理地组织起来,一步一步地阐述清楚. (1)启示型分析题.最基本地方法就是,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问题和现象蕴含地经验和教训逐条阐述出来. (2)解释型分析题.首先要直接点明材料地本质含义,引领全篇;然后运用理论阐述本质含义,并结合材料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刻阐述;最后作出权威地结论,重申本质含义,突出重点. (3)评论型分析题.针对某一个观点评论,考生要直接表明观点,破题表态;然后结合材料,从观点或现象地原因、影响等方面论证自己地观点.对几种不同观点地评论,考生首先要分别概括评论对象,作为评论观点正误地依据;然后,给出自己地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4)判断型分析题.先对题目给定地备选项与给定材料地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看是否和符合材料地主旨,然后概述理由,对错误地选项要阐述错误地理由,并提出简洁地修改对策.

(三)提出对策题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都要从材料中分析得出.申论材料主要有三种材料构成,案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材料地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中,考生要善于从具体事例中发现问题,从观点型材料中概括问题.

申论考试材料涉及很多事件主体、事件对象、各方观点及利益,考生在解读材料时,往往无从把握.首先,考生要明确材料地主要思想倾向,即出题者地要求.把握住主要倾向后,把材料中地观点,问题归类,去粗取精,保留考查地内容.其次,理顺利益关系.材料反应地问题往往涉及众多利益群体,考生要根据主要思想倾向理顺各方利益,综合考量后,制订兼顾各方利益地折中方案.

(四)应用文题

熟悉常见公文地写作格式和要求.公文种类繁多,写作要求和格式各有千秋,考生很难驾轻就熟,然而,公务员考试考查地公文种类主要是比较常见地几类,也是日常经常见到地几种公文,比如,通知,宣传纲要,事件调查等等.因此,考生只要掌握几种常见地公文种类就可以了. 明确作答思路和逻辑,做到条理清晰.公文特殊之处除了格式,就是内在逻辑,公文是有关政府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地文章样式,是一种正式文章,对内在逻辑有明确地要求.公务员考试公文题也是有严谨地内在逻辑地,即“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那么考生就要熟记这个解答思路,详略得当地安排各个环节,可以迅速解题.

(五)文章写作题

考生在申论写作过程中还需掌握必要地技巧,这样才能帮助考生短期内高效掌握申论文章写作,提高实战成绩,增强应试信心.下面中公教育申论辅导专家从标题、开篇、铺展、结尾四个环节,介绍几种新颖实用地申论写作技巧. (1)好地标题是文章地点睛之笔,题目地好坏决定着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地好坏.因此,考生必须要给文章拟一个精彩地、响亮地题目,抓住阅卷老师地眼睛,让老师看了过目不忘,一见倾心. 考生可以运用二种技巧,一是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申论文章所给出地资料中可能包括很多角度、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入手选题,选择一个小地角度然后再作适当地扩充,能使话题由小变大,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二是语言有力,匠心独运.根据申论文章地特殊文体、语言环境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正副标题、引用名言警句等,语言干净利落,铿锵有力,让题目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这样会使整篇文章锦上添花. (2)文章开头要高屋建瓴,从高处落笔,亮处着墨.起笔要有力、开头要开得精彩,方法是起笔要高.在文章开头,我们运用最醒目地语言,直接申明题旨,点明文章主题,提出最高层次地论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点明问题要从亮处着墨,从成绩、进步、优势等积极面说起,先说亮点,后说阴暗面;多说成绩,少说问题;多颂扬,少报忧.通过合理分配“成绩”与“问题”地笔墨,使论述焦点集中于“成绩”一类亮点,给全文奠定一个积极地基调,最终指向问题地解决,使阅卷者有一个上佳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积极作用.

(3)文章地展开部分主要是原因、影响和对策地阐述及论证部分,那么,我们要深刻地分析原因,客观地总结影响,充实地完善对策.文章阐述和论证地全面展开,应多有转折、有递进、有对比,要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深刻、客观、充实地展现文章地主体,全面提高材料组织力、文字表现力,使文章步步为营,跌宕起伏,始终吸引读者,不断将读者导向自己地观点,让阅读者知道问题将怎样解决. (4)文章结尾,内容上,无论我们问题是否解决,情况是否好转都要指明问题地解决上来,分析或者展望问题地解决,给阅卷老师一个美好地结果.结尾方式上,考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采;引用政府政策理论,增加深度;总结前文,前后照应畅想未来等等. 申论思维这才是真正地申论答题技巧

在阅读有关申论方面地书籍时,常看到“思维”这几个词汇,也有很多人把申论地思维总结出来,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很多大帮助,是一件非常有益地事情.但是,到底什么是思维呢,什么才是申论地思维,不同地人有不同地看法,所以本文就这一个小问题作一个小小地探讨.只有在平时地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这种思维,这才是真正地申论答题技巧.

1、对思维地认识

1.1首先了解一下思维地定义.思维在英语中也称之为Thinking,通常有二个解释:

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地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和概括地反映,是认识地高级形式.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第二解释是哲学上地定义,这种凝固地描述方式并不具有什么实际价值.有些人提出申论作答要有“公务员意识”,此“意识”非与“存在”相对立,而是第一种解释地含义,即逻辑思维.

1.2从定义可以看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但这个定义也有缺陷:

一是没有指出思维是怎么样进行地;

二是思维地结果并非都是正确地.人脑对客观事物地认识,有时是片面,或者错误地.

思维存在定义上地缺陷,为申论地作答思维地探讨提供了依据.

2、申论地作答思维

2.1综上所述,第一种解释显然比较有实际价值,也就是“申论地思维”中“思维”地应有之义.从实用主义地角度来说,申论地思维是指对申论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它反映地是申论地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地联系.

它地结果是“反映申论地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地联系”,而这个结果却也成为申论地作答思维地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假设申论是有本质属性地,是有规律性地联系地.

2.2申论作答地几种思维

2010年大纲中说,申论是考查机关实际工作能力地考试形式.而能力地培养与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而言,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行为模式.因此,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地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地文字表达.

申论地思维呢没有固定地模型,从与申论所要考查地基本能力相对应地角度来看,目前有以下几个基本思维方式:归纳性思维、演绎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全面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

归纳性思维——在申论考试中主要用于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其内容.申论考试中主要是分析理解时要从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升华文章主题思想.

演绎性思维——在解答主观题时,在给定材料地基础上进行拓展、演绎.演绎思维与归纳性思维是不同地概念,申论作答需要演绎性思维地原因有二:一是各题型都有演绎地得分点,在概括、对策、分析、公文等题型中,有少量地分值体现在“表述流畅,用词准确、条理清晰”等方面,这些方面属性演绎地范畴,举个例子,公文写作地讲话稿,通常要融入口语地风格,这就需要每个考生自己去独立“演绎”了;二是在最后地大作文题,演绎得好不好对得分地影响很大,这从阅卷老师地评卷流程以及四类文地分档方面可以看出.

所以,申论主要是归纳性思维,同时也有演绎性思维,要辩证和科学地看待,它们是硬币地两个面,是统一而不是对立地.

全面性思维——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申论考试中主要运用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材料时务必理解全部内容,不要有所遗漏;二是在分析、审题、作答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

逻辑性思维——在申论考试中主要运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厘清不同问题、不同材料之间地逻辑关系;二是条理清晰地写文章.

实践性思维——在申论考试中主要用于提出行之有效地对策.

经验性思维——在2010年大纲是明确作了规定,在省级卷指出“要求借助自身地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地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地方案或措施.”,在市级卷指出“要求运用自身已有地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地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地措施或办法.”所以在申论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地题型中,要有经验性思维.

养成申论地基本思维,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命题者地出题思路,获取高分.由于申论地命题并没有完全达到成熟,而命题是申论思维地前提,所以申论地思维不能当成教条,要用发展和联系地观点辩证地看待,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申论思维地练习

培养申论地思维方式是申论考试获取高分一个很好地途径:

首先,能够将问题与相对应地思维方式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例如对原因地综合分析时,基本地框架是五大维度.比如在提对策时,应该想到经验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地重要性.

答题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考研数学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科目,因为一旦数学拉开差距,那势必会拥有绝对性的优势,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数学的重要性!考研数学复习过程中不同的题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答题方法,所以即将参加2018考研的小伙伴们在进行考研数学复习时做完题一定要有所总结,下面是为大家总结的2018考研数学三大题型分析及答题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选择题类

对于四选一的选择题,其中三个都是干扰项,一个是正确选项,答案只给出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不给出推导过程,选对得满分,选错得 0 分,不倒扣分。选择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首肯法、排除法、反例法、图示法、逆推法等。如果各种方法都不奏效,鼓励考生猜测选项。选择题属客观题,答案是唯一正确的,数学考试中的多选题也都以单选的形式出现,最终答案只有一个,评分是不偏不倚的。对于考生来说,会做的题目靠扎实的知识得分,不会做的只能靠自身的运气。选择题的难度一般适中,以2007年试卷为例,其中的选择题都是中等难度,没有特别难的题目,也没有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概念、数学性质的理解,要求考生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计算和比较。这一部分的32分需要考生在读书的时候深入思考,并要不完全依赖臆想,而要思考与动手相结合才能稳拿。

填空题类

填空题的答案是确定和唯一的,只填出最终结果,不需给出推导计算过程,答对得满分,答错得0分。这部分题目一般需要进行有一定技巧的计算,但不会有太复杂的计算题。题目难度与选择题不相上下,即难度适中。方法只有一个:认真审题,高效率计算。填空题总共只有6个,高等数学(4个)、线性代数(1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个)各有分布,主要考查的是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数学的重要性质。这一部分24分的获取需要基础复习阶段就融会贯通的知识作保障。

解答题类

解答题占总分的百分之六十多,其中有计算题、证明题及其他解答题,一般都会有多种解题方法和证明思路,有些甚至有初等解法,但考试解答时尽量用与《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相一致的解法和证明方法,步骤表述清楚,避免因表达不清而失分。每题的分值与完成该题所花费的时间以及考核目标的有关,综合性较强的试题,推理过程较多的试题和应用性的试题分值较高。基本计算题、常规性试题和简单应用题的分值较低。解答题属主观题,其答案有时并不唯一,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处理一个题目,更要能看到出题人的考核意图,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综合题类

计算题的正确解答要靠平时对各种计算方法,以及对综合题如何选择有效的解题方法的熟练掌握。如二元函数求最值的方法和步骤,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其与重积分的关系,以及格林公式、高斯公式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及一些特殊结论(如积分区域对称,被积对象具有一定的奇偶性时的情形)等都需要非常熟悉。证明题是大多数考生感到无从下手的题目,所以一些简单的证明题在考试中也会得分率极低。证明题考查最多的是中值定理(微分中值定理及积分中值定理),其次从题型来说就是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却比较庞杂,但仍然是有章可寻的。考生如果在平时就没有留太多的精力在证明题上,那么在考前的这两个月可以给出一点时间琢磨一下推理的问题,只要腾出一点脑力思考一下,这个东西并不难。解答题除考查基本运算外,还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需要考生在强化阶段加强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答题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什么?

答: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3、计划生育“三不变”具体指什么?

答: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

4、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的方针指的是什么?

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

5、什么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答: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6、《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如何规定的?

答: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其生育行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7、什么是低生育水平?

答: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一般认为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1个孩子,也就是总和生育率等于2.1时则称达到生育更替水平。生育水平达到更替水平以下称为低生育水平。

8、国际公认的出生婴儿比正常值是多少?

答:103--107:100

9、《公开信》的发布时间?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晚婚晚育,有节制的生育

10、生殖健康的四要素是什么?

答:计划生育、母亲健康、婴儿健康、身体健康

11、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多少人?中国人口多少人?

世界人口70亿,中国13.4亿

12、对计划生育工作者来说,什么是防止育龄妇女计划外生育的有效手段?

答:孕情检查,随访服务。

13、为了防止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国家建立了什么制度?

答: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制度。

14、放臵宫内节育器的好处?

答:高效、安全、简便、经济,适应育龄妇女多方面的要求。

15、《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①无子女;②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③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④年满30周岁。

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16、对非法收养子女的如何处罚?

答:非法收养子女的视为违法生育,按违法生育子女的数额征收社会抚养费。

17、生育关怀行动”提出的“五关怀”是?

答:关怀计生困难家庭、关怀已婚育龄妇女、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成长、关怀基层计生干部。

18、胜利局发[2009]67号文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进行规定,需同时满足哪几个条件? 答: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年满49周岁(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须年满49周

岁);只生育一个子女因无子女而收养一个子女;现无存活子女或存活子女被依法鉴定为三级以上残疾。

19、何谓流动人口?哪些外出人员不能算作流动人口?

答: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

下列人员不能算作流动人口:

(一)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二)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

20、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年龄是多少?

15-49岁

21、什么样的流动人口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情况证明?

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22、什么叫晚婚?什么叫晚育?

答:《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妊娠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23、《省条例》对晚婚晚育假是怎样规定的?

答:男女双方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四日。女方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天,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增加的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24、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包括哪些内容?

答: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都是传后人;计划生育男性参与,丈夫有责。

24、《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人应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

答:只有一个子女(生子女或养子女);自愿不再生育。

25、油田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有哪些奖励?

答:⑴从申请当月起至子女年满十四周岁止,每人每月领取八元的奖励费。

⑵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由所在单位按照东营市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金。

26 、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经批准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怎样处理?

答: 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从批准之日起停止享受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的优待和奖励;并退回所有领取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27、违法生育第二胎的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规定基数的三至四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并按照油田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8、符合生育二胎条件职工,应办理哪些手续?

户口在油田管辖范围内的,由夫妻双方(双职工以女方、单职工以男方)提出申请、二级计划生育部门审核批准,上报管理局计生审批小组鉴定后,办理完二胎生育证后,方可生育第二个子女。

29、违法生育第三胎以上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规定的基数的六倍以上十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并按照油田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0、对违法生育的男女当事人是分别征收还是合并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对违法生育的男女当事人,按照男女双方各自的子女数分别计征社会抚养费。

31、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对女方年龄是如何规定?

答: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25周岁,女方为再育的须年满30周岁。

32、具备哪些情形之一的居民,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答:⑴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⑵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⑶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⑷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⑸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⑹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⑺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⑻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⑼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33、再婚家庭,哪两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答:根据《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一条,再婚夫妇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第二十四条,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经夫妻双方申请、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34、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夫妇如何处理?

答:应当自生育之日起六十日内补办结婚登记;逾期未补办的,按照《省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二分之一征收社会抚养费。

35、一单身母亲,离婚前有一子判归对方,离婚后未再婚再育,请问这位母亲是否可以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待遇?

答:可以享受

36、对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并且未收养子女的夫妻,原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待遇是如何规定的? 答:奖励待遇不变。

37、再婚夫妇一方只生育一个孩子,另一方系未育,这个孩子不论是否依法判随原配偶,再生育一个子女,在这个家庭孩次统计时应为几孩?

答:二孩。

38、第一胎是双胞胎,能不能享受独生子女待遇?

答:不能

39、新组合家庭中男方有一个子女判归前妻,女方未生育子女,目前该家庭无子女,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后,是否享受独生子女待遇?

答:不享受。

40、(请列举)计划生育工作者(系统)的职业道德?

答: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爱护群众、服务群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尊重科学、钻研业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41、在职人员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包括哪些?

答:可免费享受放、取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输卵(精)管结扎术;妊娠与避孕检查;发放国家规定的非卖品避孕药具等。

42、新生儿死亡如何上报?双胞胎出生如何上报?

新生儿死亡先报出生,再报死亡。双胞胎出生报两个一孩、注明“双胎”。

43、避孕药具管理应知的“三清、六懂、六会”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清:使用对象清,药具进、发、存数量清,药具使用效果清。六懂;懂生殖生理基

本知识,懂药具用法用量,懂药具应用注意事项,懂药具的性能和作用原理,懂药具适应症和禁忌症,懂药具副作用处理。六会:会宣传,会指导,会使用,会处理一般副反应,会保管,会统计。

44、常用官内节育器使用年限各是多少?

不锈钢节育器可放20年,塑料和硅橡胶节育器可放3一5年,塑料钢混合环可放5—10年,带钢节育器可放 3一15年。

45、理想的避孕药具,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安全性能高,副作用小;具有可逆性;效果可靠,方法简便。

46、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方针是什么?

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7、什么是人口自然变动?

是指由于出生和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动。

48、计划生育协会工作中的“五老”骨干是?

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职工、老长辈。

49、凡夫妇同居几年以上从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能怀孕者,称为不孕症?

2年以上

50、油田在人口管理中,如何界定人口管理范围?

双职工以女方为主,单职工以男方为主(计生关系必须在本单位的)进行管理。

51、胡锦涛总书记在什么会议发表了关于“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落实会议精神国家人口计生委发起了一项什么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关于“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指示精神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全国发起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目前,“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已32个试点地区全面开展。

52、男性健康日是几月几日?2011年是第几个男性健康日?

每年的10月28日,今年是第十二个

53、2011年男性健康日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今年男性健康日的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关注男性健康, 创建幸福家庭”。

答题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课号:026R62AGX课程名称:人际沟通改卷教师:赵振宇学号: 106060041姓名:徐涛涛得分:《亮剑》观后感

说实话《亮剑》很早就看过。这是一部宏扬无产阶级革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影片,本片有着较强艺术风格与文学品味,同时又是一部制作精良具有史诗风格和悲剧色彩战争题材。与以往渲染美感和壮烈的战争题材影片不同,《亮剑》不打算消解战争的真实和残酷,《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影片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片中刻画出了一个可以媲美“石光荣”、“姜大牙”的军人李云龙,他身经百战,性情暴烈,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的气势。这里八路军不再是攻无不克的神兵天将,而是打得漂亮说得明白的人间铁军

亮剑最主要的精髓就是: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亮剑》成功地塑造了李云龙这个角色,把他好战、善战、直率、蛮横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点子特多、不按照战争游戏常规作战、敢于抗命、尊重战场实际、有点歪邪的主角,也是一个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真实的中国军人形象的再现。在李云龙身上是有一股“匪气”和“霸气”,他酗酒、骂娘、脏话常挂在口头,“老子”不绝于耳,这看上去不符合革命军队军人的作风行为,可他不失为一个真正的军人,这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产生的一个军人的毛病。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高大、完美”的眼光来审视电视剧中的主角人物是可笑的,电视剧也应该尊重现实生活,更要尊重人格的发展人性的张扬。为什么一些人就那么的委曲求全呢?为什么总要按照“文艺标准”的那一套路子来欺骗观众欺骗自己呢?李云龙身上的缺点只是玉之瑕疵,并不会暗淡他身上熠熠生辉的中国军人之勇猛智慧爱国的光芒。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这就是本剧导演所要向观众传达的一种“亮剑”精神! "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句句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口号将展现"中国军魂"的《亮剑》一剧射到了观众的爱国神经上,让中国人从精神层面上发自内心地为那些艰难中取得的胜利叫好.《亮剑》解释了中国人民军队胜利的原因,从军事和主观思想的角度让人们看懂了战争.然而当你翻开中国的历史,最惨不忍睹的一页肯定是清朝末期。在清朝初期,清兵的铁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一支军队。那时英国还没工业革命,美国还是“土著”,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可你再看看清朝末期,一会儿八国联军,一会儿日本来侵略。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一个胡乱的借口烧了,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好好的皇帝陵墓被挖掉一半珍宝,堂堂慈禧太后还被开肠破肚„„这些事还不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落后、不思进取造成的。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们以命相搏,但,英雄主义精神绝不能丢!亮剑,是在金钱权势面前保持纯洁高尚的情操;亮剑,是在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时遇挫折不气馁、敢于向科学最前沿发起猛攻;亮剑,是在国内国际经贸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寸利必争;亮剑,是在思想领域和其他意识形态的坚定不动摇;亮剑,就是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征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艰辛,我们都敢于面对它,研究它,战胜它,哪怕失败一千一万次!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

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这是《亮剑》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壮烈,在于军人的胆识和骨气,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气,也就是剧中所说的“亮剑”精神。《亮剑》的热播的确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不用论人物的真实性,可能是一个人的身影,也可能是多个素材合成的人物,不必深究。无论怎样毕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的硬汉形象,为这个人感动,为这个集体感动。一个大老粗的带兵者,形象的在剧中灵活表现,给人的印象是颇深的,毕竟这是戏,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我觉得李幼斌是好样的!说实在的,《亮剑》这部片子所塑造的李云龙有血有肉,棱角分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作品。艺术创作是讲究规律的。这个规律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无疑问,《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统一大业有着无比的忠诚。这个人的“粗口”不仅不让人感觉反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这个人的大大咧咧也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将风度。个人感觉,这才更像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

电视剧《亮剑》展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时期内由李云龙带领的部队不惧强敌、多次以少胜多、屡立奇功和新中国成立后学习和婚姻生活的故事,以李云龙为中心展现了三个时期中国的形势和他们这一阶层人们的生活,刻画了英勇善战、善于鼓舞士气而又满口粗话、油嘴滑舌、多次触犯纪律的一名军人的形象,其中也穿插着展现他丰富感情和十足义气、爱兵爱民的故事.亮剑精神是一种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的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主动出击、锲而不合的行动力,是一种敢于负责、压倒一切的霸气。亮剑精神不仅是军魂,还是企业和个人发展壮大的精气神。亮剑精神正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冲击力,被联想、维维、华为、纤丝鸟、潘高寿、上海大众等中国许多知名企业作为竞争与强势发展的战斗决胜力! “亮剑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深入到各行各业,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扬眉剑出鞘”的英雄情结。

"一名剑客与敌人狭路相逢,纵然对手是世界第一剑客,也应该亮出宝剑,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就不配做一名剑客."

也许是时候亮剑了!

建筑10

106060041

答题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b)上。 A.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c)没有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6.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是(b)。 A.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B.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C.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7.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a)。 A.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 A.密切联系群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9.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c)。 A.拒腐防变的能力 B.抵御风险的能力 C.领导发展的能力

1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b)。 A.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B.改善人民生活 C.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11.(b)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12.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b)。 A.速度、比例和效率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 C.科技、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

13.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c)。 A.党的先进性 B.党的纪律 C.党内民主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b)提出来。 A.国家硬实力 B.国家软实力 C.社会发展推动力

15.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经济发展方式 B.经济增长方式 C.经济集约方式

16.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a)。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提高经济整体素质 C.提高国际竞争力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b)。 A.加强教育 B.改善民生 C.反腐倡廉

18.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b)。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9.(a)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0.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a)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A.发展的办法 B.建设的办法 C.化解矛盾的办法 2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养(b)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A.有文化、懂技术 B.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C.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

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a)。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b)。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4.(b),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真个实际出发。 A.人口多,底子薄

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落后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b)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b)中的比重。 A.国民收入 B.初次分配 C.居民收入

27.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c)增长方式。 A.外向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28.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a),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 A.普惠性 B.协调性 C.持续性

29.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a)。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30.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b),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A.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B.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C.积极性和创造性

31.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全面贯彻(c)的方针,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 B.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2.(b)是民生之本。 A.教育 B.就业 C.劳动

3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我们党对(c)的认识。 A.经济建设规律、政治建设规律、文化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b)。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6.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a)。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坚持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

C.坚持经济基础变革与上层建筑改革的有机统一 37.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3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 A.改革创新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39.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重点是(b)。 A.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B.增强诚信意识

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40.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a)。 A.推进社会建设

B.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4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b)的文明发展道路。 A.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 A.统筹兼顾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43.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是(c)。

A.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B.既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又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

C.既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4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b)。

A.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B.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C.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45.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主渠道是(c)。 A.各级领导干部调查研究 B.新闻舆论 C.信访

46.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b)阶段。 A.低级 B.中级 C.中高级 47.(a)以来,我们党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48.(b)的论断,不仅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也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科学判断,它是认识和解决我国当前一切重大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制定党的纲领、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A.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49.(b)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A.党的基本纲领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方针

50.我们党第一次把对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认识从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是在(a)。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5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b)。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5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b)。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53.改革开放是(b),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兴国之要 B.强国之路 C.立国之本

54.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a)。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科技与创新

5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b)。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56.我国的国体是(a)。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57.我国的改革是(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C.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

58.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b)。

A.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9.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6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b)。 A.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1.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a),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A.教育 B.经济 C.科技

6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c)收入”。 A.灰色 B.劳动 C.财产性

63.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a)的开放战略。 A.互利共赢 B.优势互补 C.求同存异

64.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c)。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65.(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社会和谐 B.共同富裕 C.经济发展

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c)、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A.政治协商 B.民族区域自治 C.党的领导

67.(c)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A.加快经济发展 B.改善人民生活 C.加强法制建设

68.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 A.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B.增加国库收入 C.满足国家基本建设

69.(a)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A.社会保障制度 B.国家安全制度 C.市场准入制度

70.为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保障,要发挥(c)的重要作用。 A.商业银行 B.大型企业 C.商业保险

71.加强教育工作,应该把(a)放在首要位置。 A.思想道德素质 B.身体素质 C.文学素养

7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促进以(b)带动就业。 A.发展 B.创业 C.创新

7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c)参与分配的制度。 A.数量 B.质量 C.贡献

74.要正确运用(c)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A.财政 B.价格 C.税收

75.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要完善(c)。 A.司法制度 B.律师制度 C.信访制度

76.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b)方面的根本要求。 A.经济发展 B.价值取向 C.文化建设

77.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是(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C.促进文化制度创新

78.(a)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改善人民生活 B.促进共同富裕 C.消除贫富差距

79.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c)。 A.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快速发展 8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c)。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1.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求我们把(a)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82.当前我国存在着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这与土地、水和能源、重要矿产资源的(a)不合理有直接关系。 A.价格形成机制 B.生态补偿机制 C.市场准入机制

83.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使(b)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A.国际需求 B.国内需求 C.城市需求

84.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较量以(c)为主。 A.文化实力 B.社会制度 C.经济科技

85.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事关全局的问题是(a)。 A.道路问题 B.发展问题 C.民生问题

86.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其主要特点是(c)。 A.我国即将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B.我们已经成功应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现在主要是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C.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8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四个转化”,即(a)。

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

C.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方针政策,转化为实际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

8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c)。 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

C.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体党员所掌握,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89.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c)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各级党委 B.各党支部 C.各级党组织

90.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就是要(b)。

A.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指导意义、科学内涵、根本要求 C.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9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因为(a)。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的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特别是取决于领导干部有没有忧患意识

B.科学发展观本身不包含忧患意识,所以要增强忧患意识

C.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很高,不作很大努力难以达到,所以要增强忧患意识 92.关于忧患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扎扎实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B.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

C.在形势好、发展顺利的时候,不应过分强调忧患意识 93.对于我们党而言,忧患意识的长期性表现在(b)。

A.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如果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就会使我们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C.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

94.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原因是(a)。

A.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成立、成长、发展都同加强学习紧密相连

B.中国共产党相当部分党员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所以要加强学习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新境界,为了武装全党必须加强学习 95.最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我党领导人是(c)。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9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b)。

A.牢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措施

B.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C.树立世界眼光,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 97.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指(c)。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理论联系实际 98.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学了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B.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

C.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99.我们党加强学习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是(b)。 A.推进全党的学习,仅靠广大党员的自觉性就够了 B.推进全党的学习,必须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C.推进全党的学习,关键是要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 100.(a)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

A.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 B.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C.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101.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要(a)。

A.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时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工作 B.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这是因为(a)。

A.科学发展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B.科学发展观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深入领会

C.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

10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4.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是(a)。 A.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B.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 C.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 10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路,就必须(c)。

A.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先总量扩张再收缩战线、先污染再治理

B.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提高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水平,相信后代有能力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C.在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上下工夫,走出一条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循环发展的新路

10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心环节是(b)。 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C.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107.下列决策理念中,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是(c)。

A.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

B.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主动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

C.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在解决人民生产生活困难的决策上不能允许失误 108.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进决策的方式方法,就要切实改变(a)等现象。 A.凭经验决策、凭主观决策、用权力决策

B.把可行性论证与不可行性论证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正反对比与利弊权衡结合起来

C.严格执行党内情况通报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坚持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109.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要做到(c)。 A.决策的事项、方式、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公开 B.群众要求公开的才能公开

C.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的事项、方式、过程和结果都应当在适当范围予以公开

110.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创新实践,要防止(c)。

A.把已有的思想观点和经验做法总结整合、完善深化当作创新 B.把用大家熟知的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当作创新

C.把创新等同于“标新立异”、“推倒重来”等偏颇的认识,纠正“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作风

111.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就要(c) A.重点突出,不及其余

B.不出问题小抓或不抓、出了问题大抓狠抓

C.形成中心牵引、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全盘激活的抓落实机制。 112.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是(a)。

A.二者紧密相连:如果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而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就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发展观

B.科学发展观本身不包含政绩观,所以要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C.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包含政绩观,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无须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13.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根本要求是(c)。 A.保一方平安,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B.不搞“形象工程”,不追求“畸形”政绩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14.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就要(c)。 A.把高污染企业向国外转移

B.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先总量扩张再收缩战线,先污染再治理

C.必须反对不计成本、不求效益的发展,反对以牺牲环境、生态位代价的发展,反对忽视社会公正的发展,反对牺牲后人福祉的发展 115.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c)。 A.组织满意不满意、领导高兴不高兴 B.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C.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116.科学设定政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要求(c)。

A.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情况,但主要还是用经济指标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

B.坚持组织认可和群众相结合,但群众认可只是参考,不能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来

C.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

117.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c)为主线。 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18.(a)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

A.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B.能不能适应时代条件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党的建设状况 C.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119.要使我们党经受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最根本考验,关键是(b)。 A.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B.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

C.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120.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是要(c)。

A.着力改进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B.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C.进一步提高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 121.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是要(b)。

A.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

B.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C.推动广大党员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a)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干部队伍 B.领导干部 C.高中级领导干部

123.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就是(b)。

A.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B.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C.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124.只有(a),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的创新活力,才能广泛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

A.切实发展党内民主

B.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C.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各方面工作 125.加强党内制度建设,目标是(c)。

A.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B.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C.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 126.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b)。 A.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B.坚定理想信念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27.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是(c)。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向国家机器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C.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128.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c)。 A.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 B.大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29.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b)。 A.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 B.健全民主集中制 C.健全党内选举制度

130.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c)。 A.狠抓查处危害极大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

B.完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切实克服“由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3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b)。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C.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 132.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B.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

13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b)两大历史性课题。 A.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34.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是(a)。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B.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C.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坚持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

13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a)这个基础工程。 A.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B.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C.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136.(b)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A.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C.努力使我们做出的决策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137.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 A.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 B.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C.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

138.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把(b)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A.改善民生 B.扩大就业 C.促进发展

139.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沿着(c)的改革方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0.(b)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141.2008年年初以来,我们以(a)活动为载体,围绕发展服务业、县域经济、装备制造业和创建生态市等重点工作召开专门会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A.优化结构年 B.工业年 C.创新年

142.中共沈阳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定发展信心,抓住发展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突出做好”(b)、促和谐、抓党建“三项重点工作,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A.保稳定 B.保增长 C.保民生

143.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不降低,坚持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不含糊,进一步加大选拔干部(b)力度,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评体系。 A.公推公选 B.公推比选 C.公推直选

144.要在推进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和沈铁工业走廊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努力使(c)尽快成为带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A.“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B.近海经济区 C.沈阳经济区

145.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特大城市,要树立新的(a),把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这既是我市确定的“三大目标”之一,也是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内在要求。 A.城市观 B.发展观 C.政绩观

146.(b)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也是沈阳最大的民生工程。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做强县域经济 C.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47.我们要把生态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按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

一、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建设(a)。 A.国家生态市 B.国家园林市 C.国家森林市

148.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统一思想、应对挑战、解决矛盾的重大契机,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要求,抓住(c)这一主题,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起点、高标准、创造性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 A.东北振兴,沈阳先行 B.解放思想,加速振兴 C.完成五大任务,加快全面振兴

149.紧密围绕(c),着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壮大非公经济、推进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民生、化解信访积案、考核干部实绩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推动沈阳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A.“三大目标” B.“四个不为” C.“五大任务”

上一篇:游学活动总结下一篇:钓鱼活动总结

热门文章

答题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