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职称论文范文

2023-03-24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科研管理、职称

1 前言

科研管理系统是集成果申报、审核、管理、奖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1]。目前,学院的职称评审已经划分为教师系列和教师外系列。其中,教师系列的高级职称按教学型、科研与技术服务型、行政管理型、学生管理型等教师分别量化赋分。教师外系列包含工程、卫生、经济、实验技术等系列。原有的科研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设计开发一个能够适应的新要求的、公平公正的科研管理系统已经提上日程。

2 系统分析

根据学院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新的需求如下:与现有办公系统能够集成并完成同步登录验证;普通老师能够在新系统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各类科研成果信息,能够按照新的科研管理办法自动计算个人的科研得分,并按照教师类别统计科研完成情况;参与职称评审的老师可以遴选已经通过二级审核的科研成果,按照教师类别汇总职称评审材料。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角色设计

科研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四类用户:普通用户、初审员、终审员和管理员[2]。

普通用户可以在系统中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各类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著作、专利、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科研平台、科研奖励、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在科研成果添加、修改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当前考核年度的所有科研得分。在参加职称评审时,可以按照科研成果的类别和数量要求,从通过终审的科研成果列表中选择添加到本年度职称评审的库中。

初审员可以对普通用户录入论文、著作、专利、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科研平台、科研奖励、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科研成果信息进行审核,查看信息是否准确,提出初审意见。初审不通过,科研成果回退到普通用户进行修改;初审通过,科研成果推送给终审元处理,此时,普通用户不能修改该成果。

终审员可以对通过初审的论文、著作、专利、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科研平台、科研奖励、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科研成果进行二次审核,提出终审意见;终审通过的科研成果能够被用户查询到,可以进入职称评审库中作为职称评审材料;终审不通过,科研成果直接回退给普通用户进行修改完善。

管理员主要完成人员管理、人员权限管理、科研信息发布、科研规章制度上传,设置年度考核起止时间等操作。

另外,初审员和终审员都可以导出本年度全院的科研成果,能够按照老师、教学部和院系进行分类汇总科研得分;还可以导出当年职称评审的老师遴选出来的科研成果,并汇总职称评审客样成果的科研得分。

3.2 系统功能划分与设计

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管理需求,将科研管理系统共划分了13个模块。

在身份认证模块中,将科研管理系统加入到统一认证体系中,在办公系统点击科研管理系统链接,跳过登录界面直接进入科研管理系统;在论文管理模块中,设置期刊级别科研分值表,能够按照发表期刊级别和作者排名等计算论文的科研得分;在著作管理模块中,设置著作类别系数表,可以根据著作的类别、作者的排名和完成著作字数等计算著作得分;在縱向课题管理模块中,设置常见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来源表,可以根据选择的课题来源确定课题的级别、作者的排名、项目的立结项状态等计算纵向课题得分;在横向课题管理模块,设置课题级别分支表,可以根据横向课题的级别、到账经费和作者排名等计算横向课题得分;在专利发明模块中,设置了专利类别表,涵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和软件著作权等,可以根据授权专利的类别、作者的排名等计算专利得分;在美术作品管理模块中,设置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会展平台科研分值表,可以根据美术作品发表的级别、获奖等级和作者排名等计算美术作品得分;在音乐作品管理模块中,设置国家级、省级、市级等收录平台科研分值表,可以根据音乐作品发表的级别、获奖等级和作者排名等计算音乐作品得分;在科研奖励模块中,新增或已获得的科研成果参加评奖,可以按照获得奖励的级别和作者排名自动计算科研奖励得分;在科研平台管理模块中,可以根据建设的科研平台或研究中心的级别和作者排名计算科研平台得分;在职称评审模块中,可以在通过终审的科研成果列表中遴选并添加到年度职称评审科研成果总库中,系统能够按照教师类别汇总入选职称评审的科研成果得分;在成果导出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全部或本考核年度通过终审的所有科研成果进行汇总输出,能够按照老师、教学部和院系汇总科研得分;在系统管理模块中,可以发布科研公告、项目申请等信息,可以上传科研规章制度资料,可以设置年度考核起止时间,可以进行人员权限设置等。

4 系统特色

(1)建立统一身份认证。在新的科研管理系统中,加入统一身份认证,与现有的办公平台集成,登陆办公系统之后点击科研管理系统链接,跳过登录界面直接进入科研管理系统。

(2)适应职称评审新办法。根据最新的职称评审办法,在新的科研管理系统中,设置课程成果级别分值表适应不断变化的评审办法;增加了职称工作量表,汇总年度考核科研成果,能够统计教师的科研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完善了职称评审科研成果遴选机制,对科研成果的类别和数量选择进行约束,能够确保职称评审科研成果符合定制的要求。

(3)统计科研分。在新的科研管理系统中,可以设置考核年度的起止时间,能够汇总统计该时间段内的所有科研成果,能够分别计算老师、教学部和院系的科研总得分,减轻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提高了科研统计效率。

(4)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在新的科研管理系统中,增加了数据加密与解密模块。敏感信息传输过程中都进行加密,确保信息不泄密,提升系统安全性。

5 结语

本文按照学院最新的职称评审办法,在原有科研管理系统基础上,采用ASP.NET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重新进行了设计与分析,能够与现有的办公平台集成,适应新的职称评审办法,自动统计得分、分教学部、分院统计计算科研得分,解决了按照不同类别进行人员职称自动算分以及科研成果审核等实际问题,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孙伟,段艳超,孙卓.科研管理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2):48-49.

[2]李锋.基于.NET平台的高职二级审核科研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4:176.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孕育民族性格的同时也在当代社会的现代艺术发展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室内设计是现代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室内设计中,除了可以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外,还能提升室内设计的文化感,更好地表达情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为其后续进步夯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室内设计;表達情感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遵循科学的发展原则,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室内设计情感表达,全面提升室内设计的丰富性与美观性,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一、室内设计当中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分析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效果多取决于设计理念与设计元素,在某种角度上,室内设计理念属于最为主要的指导思想,有着较为重要的情感表达意义。目前,在室内设计理念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要素,成为了设计工作的必然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室内设计中应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并非简单地进行机械性的拼凑,而是要深入进行各类理念分析,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正确对传统文化要素进行选择,营造较为良好的设计氛围,更好地将设计情感传达出来。

(一)和而不同

室内设计的工作当中,和而不同理念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重视,具体而言,就是在传统文化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保证室内审美的统一性,兼顾着不同设计思想以及理念,对主体的差异给予一定尊重,采用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创建不同风格与类型的室内环境体系,以便于将不同情感表达与传达出来。因此,在室内设计的工作中,应正确并且灵活地应用我国传统文化要素,整合不同的文化要素,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以免出现单调性的问题。

(二)形神兼备

在室内设计的工作当中,设计人员除了要重点关注形似之外,还需考虑到神似的要求,尤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其中时,应当重视各类元素的选择与空间合理搭配,提升整体搭配效果,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要素的精神内涵,使得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可以与室内设计环境形成相互协调的的关系,保证可以与室内设计的理念相互契合,对室内设计理念与情感进行正确传达与表达[1]。

(三)将传统文化符号作为装饰要素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已经涵括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艺术风格,加之很我国的民族很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与风格,即使是天空中的星辰日月、水底当中的虾鱼荷花等等,都得到了古人的借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已经应用了人物符号、植物符号以及动物符号等等,还有一些民族的图腾,从远古流传的传说等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刻画并且记录在石壁上面,也应用在以往的建筑设计当中。此类传统的设计符号,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继承到了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利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可以将传统的文化要素转变成为个性化的艺术风格设计内容。在现代室内设计尤其是复古风格的设计工作中,随处可见各类传统文化符号与要素,例如:室内横梁上面较为生动的纹饰、床沿边上雕刻的瑞兽等等,有助于构思独特的室内设计模式与思想,更好地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思想,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2]。

(四)重建以及模仿

我国有很多具备一定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物,最为典型的就是故宫,此类古建筑物已经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其中含括着很多传统文化气息与要素。当前,设计者在研究与分析此类建筑物的设计之后,提取其中的净化部分,重视各类模仿,创建出具有一定传统文化气息的设计结构,在设计成果当中,除了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要素,还有着一定的现代设计艺术表现力,例如:在四川绵阳越王楼设计的过程中,外部复原了被毁坏的建筑物,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古老文化气息,有着一定怀旧感觉。但是,在设计当中又应用了现代化的装饰元素,在传统文化符号合理使用的情况下,除了可以保留传统建筑物的文化韵味之外,还能体现出现代化建筑物的舒适度与美观性。在当前的室内设计当中,已经开始对传统建筑物进行模仿以及重建,总结各类与现代艺术风格相互符合的设计观念,以此促使传统建筑物的重建,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3]。对于重建与模仿而言,主要就是根据传统文化特点及规律,针对建筑物的室内设计工作进行合理的协调控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合理地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室内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在现代化的室内设计当中,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正确对情感进行表达,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全面提升整体室内设计效果与水平,充分表达出各类设计情感,以此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一)传统文化符号的情感表达

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具备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而传统文化符号是我国优秀文化高度提炼以及荟萃要素。花卉符号、虫鱼符号、中国结符号等,都被赋予了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此类符号的应用,已经超过了自身所蕴含的意象,提升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度,所以,在室内设计期间,传统文化符号除了可以表达其本体以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表达。例如,在使用蝙蝠符号的过程中,可以凸显出我国传统文化中“蝠”与“福”的谐音内涵,所以,多数设计者在室内设计期间,会应用蝙蝠图案雕刻艺术元素,以此表达出吉祥福气的相关情感。再如,设计者应用“梅兰竹菊”的相关文化符号进行室内设计,可以凸显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这些植物独特品格,表达出高尚的精神文化内涵,对文化符号进行人格化的处理,将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情感内涵。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总结丰富经验,灵活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机整合现代室内设计以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预期的设计工作目的[4]。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还需根据目前的实际工作特点与标准等,编制完善的传统文化符号情感表达方案,遵循科学与合理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相关传统文化符号在其中的积极作用,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地完成目前工作任务。

(二)色彩要素在室内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色彩当中蕴含着感染人情感以及情绪的要素,所以在室内设计期间,应正确进行主基调色彩的选择,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室内设计当中情感表达重要意义。色彩可以为人们带来较为明显的情感冲击,例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要素当中,红色主要代表着吉祥与热情,黄色代表着权威与希望,绿色主要代表着清新自然,此类元素中所蕴含的情感要素,有助于直接针对室内设计当中的情感进行展现。因此,现代室内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色彩的应用,利用优化整合的方式,创建出较为和谐的室内艺术效果。与此同时,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应给予我国传统文化一定尊重,选择较为适合的装饰颜色,以此形成一定的激发作用,使得人们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在对客厅壁纸颜色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温暖并且开放的色调,营造温馨氛围,形成一定的情感表达作用[5]。另外在应用色彩要素的过程中,应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全面提升室内设计工作效果与水平,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实际工作要求。

(三)陈设艺术在现代化室内设计当中的情感表达

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重视陈设艺术的作用,通过高艺术水平的陈设艺术,有助于使室内设计得到创新与改革,增加其中的生机以及活力[6]。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观念意识,不再简单地对室内的物品进行摆放,而是在传统文化艺术理念的引导之下,有机整合不同的物品,保证可以营造出较为良好的室内氛围与环境,表达设计情感,使人们获得良好的精神享受。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陈设艺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最为典型的就是故宫,其中陈设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感,例如,屏风陈设、座椅陈设等等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原则与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文化感染力,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內涵与精神充分展现出来。

(四)在材料方面进行室内设计的情感表达

除了以上几种情感表达要素之外,现代室内设计中还应当合理应用传统文化的材料因素,通过不同材料对不同的艺术理念与情感进行表达,根据材料机理与纹路等,正确进行不同情感基调的辨别,以此提升整体室内设计工作水平。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其属于室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而材料的选择是室内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相关室内设计人员应合理地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合理地选择材料以此表达出传统文化情感。在我国的传统建筑物当中,多数都采用带有纹饰的木质材料,其中雕刻不同图案,表达出来的情感不同,例如: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中的瑞兽图案,栩栩如生地对其进行雕刻,可以展现出祥和地生活情感,而腾云翔龙图案,能够展现出室内设计人员与室内空间主人积极进取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室内设计人员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针对传统文化中的材料与文化进行合理分析,把握各类材料精神,通过传统文化中的材料合理展现出室内设计艺术情感。

三、结语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较为重要,只有合理地在其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颜色要素、材料要素与其他要素,才能真正地凸显出设计人员艺术情感。因此,在室内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全面提升整体设计工作效果与水平,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要素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晓.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探讨室内设计情感的表达[J].大众文艺,2018(1):110-111.

[2]王玲.探析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107-133.

[3]张洪涛.刍议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市场周刊,2018(3):2477.

[4]孙明,张玉苗.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室内设计情感的表达[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7(4):80-81.

[5]陈从林.以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探讨室内设计情感的表达[J].大观,2016(10):71-87.

[6]朱磊.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室内设计情感的表达[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3):84-12.

作者单位: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所在学校地方性大学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用及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实践证明,经过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网站设计与开发;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应用实践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实践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的山西大同大学也不例外。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网站设计与开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各大企业、公司及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的开发以及基于B/S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都需要这门课程相关技术的支持。作为笔者所在学校网络工程、教育技术学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与专业基础教育平台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具体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能熟练应用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及相关艺术设计的实践操作,掌握网站开发流程,具备Web应用系统的综合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够胜任Web前端后端开发、企业网站维护等工作。由此可见,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集知识和技能为一体是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理想状态。

笔者从2012年开始担任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在五年的教学中不断发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摒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实施教学改革,以期最大化改善教学效果。2016年笔者所在课题组承担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综合教学改革任务,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推进,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上都提出了较好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 教学内容改革

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虽然包括多个层面,但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知识点的合理组织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加强与前导课程的紧密衔接;重构教学知识点。

1.加强与前导课程的紧密衔接

网站设计与开发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具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平面设计的艺术素养及比较扎实的数据库应用与开发能力。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C++程序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合理地安排到该课程之前,以便为该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各门课程主讲教师都是各自为营,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只关注本门课程的教学,不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至于到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学习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1)具备较强的图像处理能力,但是对网页色彩搭配及版式布局的设计能力较弱。(2)数据库理论知识较扎实,但案例分析、设计与应用能力不高。(3)编程更注重基础理论(如概念及语法结构),实际编程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质量。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并深入探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最终实现了课程之间的高度融合和紧密衔接。具体表现在:(1)平面艺术课程增加了综合实训系列项目,其中“网页平面设计”实训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网页设计能力与素养,具体要求为:掌握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理解网页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所学设计理论和设计软件进行网站首页设计,网页元素完整、版式结构合理、色彩搭配与主题相符。(2)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环节中,采取案例鉴赏的模式让学生分享数据库设计案例并实现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以此有效提高学生数据库开发与应用实践能力。(3)C++程序设计课程除了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外,更注重对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实验环节减少了验证型实验,增加了综合型实验,重点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立编程工作室,鼓励学生加入,组建兴趣小组,参加各类程序设计大赛,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2.重构教学知识点

网站设计与开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囊括的知识点非常多,开发技术涉及HTML、CSS、JS、C#、ADO.NET、ASP.NET、数据库相关知识、VS2010开发软件等。如果采取常规教学,按照教材中“知识点+举例”的讲解方式,有限的学时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需要对知识点进行重构。笔者把教学内容总体分为两大板块——静态网页开发技术和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整体采用项目贯穿、案例驱动、知识点穿插的划分方式,把各个重要知识点合理地分散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例中,力求做到深入重点,以点带面。其中静态网页开发技术摒弃了静态网页开发工具DW的详解,把标签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在设计实现静态网页时,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典型网站案例分析对比,让学生了解一般网站功能模块的组成,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划分方式把知识点融合到网站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过程中。知识点划分如下页图所示。
● 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以前采用传统的“讲授+实验”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上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再把知识点应用到各个分散的小案例中。实验课上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验证知识点并完成相关实例。[1]这使得学生获取知识比较片面,前后衔接不够紧密,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合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项目开发能力不足。为此,笔者提出“项目贯穿、案例驱动、知识点穿插”的教學方法。精选典型网站项目,把完整的网站项目分解成若干前后紧密衔接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嵌入不同的知识点,通过案例驱动教学并把知识点贯穿到一个系统完整的网站项目开发中,以实际项目贯穿整个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在“项目贯穿、案例驱动、知识点穿插”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学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项目要大小适中,具有代表性。项目太大,功能模块太多,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项目太小,不能囊括关键知识点,满足不了实际开发需求。(2)项目要紧贴教学内容,保持与教学目标一致。(3)项目要具有层次性,保证项目在划分为若干案例后,能够对应到教学的不同教学时段。(4)项目要具有可扩展性,保证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后,能够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基于以上原则,经分析对比,笔者选择“网上书城系统”作为教学实施项目。并从前台和后台的角度把整个系统划分为网站首页的设计与制作、用户登录注册及找回密码、网站访问量和在线人数统计、图书信息展示与查询、购物车、订单查询、图书管理(包含图书新增、修改和删除)、订单管理、会员管理等九个教学案例,各案例之间紧密衔接,前后呼应,富有层次性,保障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接受知识。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该课程知识点很多,囊括了静态网页开发技术HTML、CSS和JS,动态网页开发技术C#、ADO.NET、ASP.NET,数据库相关知识和VS2010开发软件,有限的课堂理论教学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

(2)该课程实践性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与他人的互动交流,配合教师的指导才能有效掌握。但实验课时有限,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较多,有限的课上交流辅导时间无法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3)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

基于以上三点,本课程有必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多自主时间和教师一起参与关键学习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课程微视频可以保障学生能够反复观看,巩固薄弱知识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该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依托超星学习通。超星学习通是一款既面向PC又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综合学习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可以灵活创建教学课程学习空间,实施班级教学管理,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并实现对学习数据的统计分析。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观看教学视频、交流互动、发起讨论、上传下载作业等。[3]

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4]课前:教师结合教学项目精心制作教学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并记录在观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学习通平台提出疑问。每段视频后附有教师所提问题和任务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点,如果未完成任务,记录存在的问题准备课堂解决。课中:针对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给出解答;以分组形式让学生展示并讲解任务完成情况,如果任务完成存在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现场解决;现场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例;补充未尽知识点,并归纳总结。课后:验收学生完善后的作品,依据量规进行评价;进行教学反思,改善不足之处。

目前,该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应用到笔者所在学校2015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一、二班,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与未实施翻转课堂的班级相比,实施了翻转课堂的班级的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明显要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目标,把成绩的评估分为三部分——三个综合性作业(60%)+学习通学习记录(20%)+拓展知识作品展示(20%)。其中,三个作业的布置分布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时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通学习记录分为三部分:课程视频完成率+课堂互动情况+讨论活跃度,分别用来考查学生课前完成学习视频情况、课堂实时讨论参与度及课下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的频度;拓展知识作品展示重点考查学生自学能力,针对教学未尽之处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查阅材料自行解决并展示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结语

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行为更连贯,学习兴趣更浓,作业显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反映某些课时课下自学时间偏长、任务偏重,有些教学视频录制时间偏长,观看容易失去耐心,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会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以期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徐胜舟.项目驱动法在Java We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2(24):116-119.

[2]任平红,陈矗,郑秋梅.贯穿案例教学法在Java We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14):64-69.

[3]张丽君.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英语阅读移动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2):91-93.

[4]丁智國.翻转课堂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3):68-71.

基金项目:山西大同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XJG2016212);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H-13091)。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从绿色制造的理念内涵,及在课程设计中的贯彻实施方面作了有益探讨,将绿色制造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际结合做了系统叙述。引导学生从绿色设计开始,考虑产品的再回收再利用,最终实现产品的绿色制造。

关键词: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绿色制造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基础设计训练,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学生的要求更多强调按照设计对象的基本属性指标进行设计,其设计指导原则侧重于产品的功能性、制造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而很少考虑设计与环境间的协调以及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将绿色制造的理念贯穿到整个设计过程中去。

1 明确绿色制造理念内涵

绿色制造的概念是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在1996年提出的。它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先进制造模式,其内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均具有绿色性[1]。高校应走在时代前列,充当新科学、新技术发展的先导。在高校课程中应充分体现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反应。将绿色理念引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来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传统制造与绿色制造概念间的区别,理解绿色制造的理念。传统的制造过程是: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报废。它的弊端在于不重视制造过程的资源消耗和污染问题,不考虑报废后的回收处理问题。而绿色制造强调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是将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加以同等重视的一种生态和谐的制造模式。绿色制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问题、环保问题、资源优化利用问题,它是这三部分的交叉和集成[2]。如图1所示。

2 在设计过程中强化绿色理念

传统制造模式是一个开环系统,而绿色制造过程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绿色设计处于绿色制造系统的上端,是实现绿色制造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品质。绿色设计包含的要素有:整机设计模式确定;绿色材料和润滑的选取;各零部件连接关系的设计;机器的拆卸设计;采用新型制造技术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环节的工作,实现整机的绿色设计。

2.1 整机设计模式确定

在课程设计中引导学生突破传统串行设计模式的框框,在整机设计模式上采用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绿色并行设计和模块化设计。并行设计(Concurrent Design)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在设计之初就考虑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各项因素,以提高产品设计、制造的一次成功率;模块化设计是以模块作为其构成单元,通过现有通用模块的不同组合,形成新品种,或者对产品中某个或几个模块改型,形成新品种。使产品开发速度和市场响应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极大降低成本,延长产品寿命。符合绿色制造的节约性原则。绿色设计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在设计过程中倡导学生采用CAD软件或Solidworks软件。建立CAD或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库,整合常用的通用模块,实现模块化设计。

2.2 绿色设计材料和润滑的选取

材料选择是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设计选材只注重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工工艺性能和经济性能,而忽略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因素。绿色设计选材重视材料与环境间的关系,并将资源的优化利用纳入重要考虑。绿色设计选择材料的原则应为:(1)优先选用储量丰富、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2)尽量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3)尽量选用无毒、无害和低辐射特性的材料;(4)为便于回收,材料上要标注出其型号、种类、等级等。节约材料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产品加工时采用成型制造技术可以直接或者稍加处理即可用于组成产品,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机器的绿色润滑也是绿色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的内容。传统课程设计多采用矿物基润滑油。由于运输、泄漏、溅射、自然更换等原因,润滑油不可避免地被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矿物基润滑油在自然环境中可生物降解能力又很差,滞留时间长,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500万吨石油基化学品进入生物圈[3]。因此在绿色课程设计中应让学生尽量选择干式加工或环境友好型的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干式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4]。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采用干车削、干磨削、干镗削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有待学生毕业后的研究与探讨。

2.3 绿色设计中的可拆卸设计

在课程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产品中各种不同连接关系和类型的拆卸特点,将可拆卸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之一。拆卸性好的产品,在产品的装配、维修、检查过程中不易造成意外损坏;也不会因拆卸过程而导致损坏;可以回收利用报废机器中可以直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同时使不同材质零部件的能顺利分类,为回炉重炼提供方便。CAD软件或Solidworks软件可以学生实现在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和外形,组成产品的零部件材料种类尽可能少,采用易于拆卸的联结方法,拆卸部位的紧固件数量尽量减少。

3 将产品回收再利用纳入设计之中

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是绿色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在课程设计中帮助学生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按照封闭循环的原则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产品报废后的零部件及材料回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回收价值分析、回收结构工艺性与回收处理方法及回收经济性等有关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的充分有效利用[5]。在设计中建立产品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再利用的信息清单,对所设计的全部内容做出绿色度等级标识;提供回收再利用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实用信息;让学生参与建立回收再利用信息平台和回收再利用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信息服务。

4 结语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特征,它的快速发展是以过度的能源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模式给国家的能源和资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也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推行绿色制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因此,将绿色制造理念渗透于本科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张秀棉.绿色再制造—资源环境与经济效益巨大的工程[J].轻工机械,2006,24(2):1~3.

[2] Zhang Hua,Jiang Zhi gang.A study ofprocess route selection for green manufacturing.Proceedings of the l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ile Manufacturing,Advances in Agile Manufacturing,ICAM2003,523~527.

[3] 王德岩,徐连芸,常明华.绿色润滑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润滑油,2004(4):6~7.

[4] 何春燕,林朝平,机械制造中绿色工艺技术的应用[J].轻工机械,2005(2):72~73.

[5] 林朝平.机电制造业回收再制造系统[J].轻工机械,2007(7):114~116.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现代汽车工业设计中引入CATIA技术,可以解决汽车工

业设计中重复性设计,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难题,缩短汽车产品开发周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现代建模技术 CATIA技术 汽车工业 发展优势

1 三维CAD技术的发展

汽车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产品的设计工作决定着产品75%的成本。

三维CAD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的设计与分析,达到理想的目的,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技术。自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诞生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化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产品的设计效率飞速地提高。现已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和产品数据管理与协同技术(PDM)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集于一体即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PLM)。

目前应用比较主流的三维CAD软件有:UGNX、PRO/E、CATIA、CAXA、SOLIDEWORKS等。

2 CATIA的先进技术内核

2.1 图形交互技术

CAD软件是产品创新的工具,务求易学好用,得心应手。一个友好的、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可以开拓设计师的思路,解放大脑,让他把精力集中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因此,智能化图标菜单、“拖放式”造型、动态导航器等一系列人性化的功能,为设计师提供了方便。此外,笔输入法草图识别、语言识别和特征手势建模等新技术也正在研究之中。

2.2 智能CAD技术

CAD/CAM系统应用逐步深入,逐渐提出智能化需求.设计是一个含有高度智能的人类创造性活动。智能CAD/CAM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设计在运用知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知识的设计仓库,及时准确地向设计师提供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和帮助,智能地支持设计人员,同时捕获和理解设计人员意图、自动检测失误,回答问题、提出建议方案等。并具有推理功能,使设计新手也能做出好的设计来,现代设计的核心是创新设计,人们正试图把创新技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应用到CAD技术中,用智能设计、智能制造系统去创造性指导解决新产品、新工程和新系统的设计制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工程和系统有创造性。

2.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CAD中已开始应用,设计人员在虚拟世界中创造新产品,可以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检查设计效果,可直接操作模拟对象,检验操作是否舒适、方便,及早发现产品结构空间布局中的干涉和运动机构的碰撞等问题,及早看到新产品的外形,从多方面评价所设计的产品.虚拟产品建模就是指建立产品虚拟原理或虚拟样机的过程.虚拟制造用虚拟原型取代物理原型进行加工、测试、仿真和分析,以评价其性能,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和成本、外观等,基于虚拟样机的试验仿真分析,可以在真实产品制造之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产品成本.虚拟制造、虚拟工厂、动态企业联盟将成为CAD技术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随着协同技术、网络技术、概念设计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利用基于网络的CAD/CAPP/CAM/PDM/ERP集成技术,实现真正的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已成为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3 CATIA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3.1 汽车的零件设计更加方便

使用CATIA系统,可以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设计零件。即可以装配环境中设计新零件,也可以利用相邻零件的位置及形状来设计新零件,既方便又快捷,避免了单独设计零件导致装配的失败。资源查找器中的零件回放还可以把零件造型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3.2 汽车的装配零件更加直观

在装配过程中,资源查找器中的装配路径查找器记录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若装配不正确即予以显示,另外,零件还可以隐藏,在隐藏了外部零件的时候,可清楚地看到内部的装配结构。整个机器装配模型完成后还能进行运动演示,对于有一定运动行程要求的,可检验行程是否达到要求,及时对设计进行更改,避免了产品生产后才发现需要修改甚至报废。

3.3 设计过程以功能为导向缩短了汽车产品的设计周期

采用CATIA技术的参数化设计方法,使得汽车工业设计时间缩短了近2/3,大幅度地提高了设计和生产效率。在用CATIA进行新机械的开发设计时,只需对其中部分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而大部分零部件的设计都将继承以往的信息,使机械设计的效率提高了3-5倍。CATIA具有高度变型设计能力,能够通过快速重构,得到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

3.4 提高了汽车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由于机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同时采用CAD 、CIMS组织生产,机械产品设计有了新发展。三维CAD技术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如优化、有限元受力分析、产品的虚拟设计、运动方式和优化设计等,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同时,大型企业数控加工手段完善,再采用CAD/CAPP/CAM进行机械零件加工,一致性很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结论

汽车工业设计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设计技术只有跟上发展先进设计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森彬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荣涵锐.新编机械设计CAD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CAD/CAM设计与制造业信息化,北京:CAD/CAM设计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社,2013

[4]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13

上一篇:助理职称论文下一篇:公路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