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论文范文

2023-03-18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育方法

一、了解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心理已经发育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作为美育教师,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及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在事物的认识表达过程中需要具有画面描述的冲动。

举例:在学习到“印象派的画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让学生画自己的父母和同学,采用自创的印象派画法,突破思维,创造感觉。把熟悉的印象感觉画出来,引导学生,激发创作激情。

2、让学生欣赏印象派大师的画作,比如梵高的《自画像》,接受有感染力作品的鼓舞。

3、印象派的画法可以自己选择主体,但是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是最熟悉的,也拥有绘制他们的自信,而且这样的互动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有爱互动。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有助于教师加强教学设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艺术的认可,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青少年是国家民族复兴的主要载体,在初中阶段,正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在新课改后有了新的标准要求,倡导要拓展学生思维,打开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注重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教学目标。而学习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悟能力和认知度,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内心情感,因此,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创造性教育势不可挡。

举例:在学习到“铅笔淡彩”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让学生自主创新,给彩铅图制作模糊画风的粒子效果;

2.学生在进行尝试后,组织大家进行探讨交流;

3.教师提出自己的方法,把彩铅削下来的碎末和清水混合,用毛笔蘸写。

三、传播绿色观念,善用信息技术

美术是初中阶段艺术教育的支柱科目,在培养初中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紧跟时代潮流,善用最新科技,传播绿色观念。美术本身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既是对客观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二次创作,既然是再创造,它的灵魂里就注满了改变和创新的魅力。

举例:在学习到“我设计的服装”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用多媒体播放当今各种制作服装的面料和技巧;

2.介绍什么是环保纳米材料、什么是可回收可分解材料服装;

3.要求学生“变废为宝”,使用家中闲置物品设计一件服装,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

四、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课下训练层次分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写生多绘画,教学内容适中,适配班内大多数学生的美术水平。在课下,需要要求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让本身基础好的同学从临摹中延伸出去,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而基础不好的同学则要加强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描摹心中所想、目中所视,大家共同提升美术素养。面对初中的三个年级,低年级的同学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初一的同学可以从简单的造型画开始,让学生从简单的线条开始学习。高年级的学生要采用考核记忆和想象的方式來促进学生对事物特征记忆强度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举例:在学习到“中国书法”的课时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首先让大家欣赏中国书法的魅力;

2.让大家进行临摹和分析;

3.从简单的字开始,让学生打好基础,不同的学生配套不同的练习策略。

综上:教师的创新型教学,能打破学生独立学习的枯燥和局限,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观点的碰撞,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给传统的美术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美术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课堂组织智慧,营造理想的美术课堂环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乐学,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扎实训练,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多元的感触和认知能够在美术课堂中给予学生无线的遐想和快乐,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拓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并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启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美术课堂教学,丰富学生课程资源,扩展教学授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要对学生综合绘画能力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深入训练,使学生无论在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戚燕萍.浅谈引导初中生深度参与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导学,2020,(12):96-97.

[2]孙海云.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20,(12):27-28.

[3]刘秋娜.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改革[J].中国新通信,2020,22(6):187.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

学校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初中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自然美、社会美, 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我们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 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構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2.审美情趣的培养

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3.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 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象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 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为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参考文献:

[1]高壮壮.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浅谈[J].新课程(中学) 2015年01期

[2]曾艺玲.试论新课程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 2015年07期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初中美术素描课程作为发展学生观察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也作为绘画和进行设计的基础课程,素描是初中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巧。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为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重视起素描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对于教学方法探索,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性,从而提升素描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就提升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引言: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是练习规划基本功的最佳途径。素描通常指的是单纯且朴素的单色画,它通过单色的线条或是明暗来对物体造型进行体现,主要对造型的基本法则进行探究。然而相当一部分美术教师,都认为素描只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途径,而对于它的艺术形式和画种方面有所忽略,对素描教学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初中美术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以及措施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对于素描的学习和训练当中,对基本绘画技巧有所掌握。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依据,在本文中对提升初中美术素描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做出了分析。

1.发展学生对于素描学习的兴趣性

在初中美术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了解,从而更好进行因材施教,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开展教学,且教师在对学生认知水平有一定了解的同时,也要掌握学生个人的表现能力。比如说,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且有一定素描基础,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在素描方面更好进行发展,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的期待带人到对于素描学习当中去。对于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从身边较为简单的物象,给学生开展教学,让他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能够作为自己的绘画的对象存在,学生对于素描的学习就不至于摸不着头脑,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总而言之,学习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异常重要的,在初中素描教学当中,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发展,不但要注重进行因材施教,还要让自身教学评价方式更为多元化,多去鼓励学生,让其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得到进步,且让他们对素描学习的兴趣得以保持。

2.注重学生整体意识的形成

整体观察作为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法则,它可以更好进行比较,学生能否把规划物体控制在自身视域的范围,在局部处理时必须重视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进行着重强调。然而并不代表我们只重视整体,而对细节的刻画就忽视,整体和局部处于对立统一状态,“整体”是不能单独构成的,它是相对于局部来说的,局部作为整体的构成,且存在整体当中,而整体又需要在局部的细化当中得到突显。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仅要着重理解整体意识,还要观察以及表现中重视整体关系,不能把仅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点上,从而局限自身思维。错误的观察方法通常只注重一点而对全局有所忽略,学生为了把要画的局部看清,就不作全面地考虑,只重视局部的细枝末节,而对于整体的情节气势视而不见。而绘画时,仔细深入地观察物体,不但可以更好对物体有所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物体进行更好地表现。所以,在初中美术素描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用观察法去发展学生整体意识,让他们通过观察,进行比较,从而对事物间的关系做到明确,最终把握整体。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作画的不同时期都要对整体进行考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帮助学生完成一张形象生动的画作。

3.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的,也作为美术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从而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美术较其他课程分析,它的形象直观、形象性作为该课程主要特征。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认真进行观察,深入进行分析,再仔细进行刻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造型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所以,在初中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把那些结构简单的物体进行作画,再逐渐给学生提升作画难度;也可以让学生先对单个的物体进行练习,再对多个组合物体进行练习,在构图和整体关系上提升难度。在这种训练过程当中,学生素描能力可以有效得到提升,还可以发展学生造型能力。

4.发展学生分析能力及创新精神

4.1 发展学生分析能力

在初中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结构分析方面的能力。素描艺术结构主要包括自然物象的内部构造以及艺术效果的具体状态。素描画的不仅仅是形体,对于形体的观察是主要的。这里的观察是具备理性特征的。比如说,我们喝水的水杯是由柱体和锥体等几何形体所构成,这些几何形体和它存在相对应的比例关系以及空间关系等。所以,用几何形体对形体内部构造进行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物体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对于物象的形态进行准确描绘。

4.2 发展学生创造精神

第一,在初中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优秀素描作品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的眼界得以拓展,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情趣进行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创作动机。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去感受生活,丰富绘画素材,为素描创作提供前提。最后,教师要发展学生开放性观念,用美学理论作为基本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个性的美术作品。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素描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一定時间之内,学会对型体结构和明暗变化等进行表现。所以,怎样让枯燥无趣的初中素描教学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是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必须重视起来的。中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掌握技能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升教学效率,根据素质教育的中的相关要求推进教学工作。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进行提升,努力给初中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率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付成洁.浅谈初中美术素描课教学[Nj.贵州民族报,2018-04-04(B03).

[2]陆千珍.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02):221.

[3]薛佃刚.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47.

[4]李慧.初中美术素描课教学感悟[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183.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健全的人格对初中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中学教育中对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要渗透到初中的各个学科教学中。初中美术是一门以欣赏和创作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具有人文性较强,直观可视性以及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对于初中生的认知、情感、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健全人格;有效途径

一、初中美术欣赏与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关系

美术这门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能够流传至今的美术作品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后留下来的,都是各个时代的上乘之作。在作品中传递了一种真善美,初中美术欣赏的目的就是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在美术作品中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这都是作品所在时代的道德品质的反应,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抱负。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视觉的传递,能够在作品中读出一种或宁谧平静或热情奔放的情感。

1.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家的情感一般都较为细腻,能够发现别人不易看到的那些真善美,作者在作画的时候,也往往将他们的情感融入画作里面。

例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作的时候,学生在欣赏画作里面纤夫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之中也将这样一种坚韧的精神渗透进自己的思想里面。通过欣赏画作,学生对色彩、光线以及搭配都能够得到直观的感受,提升了学生感悟美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够用发现美的眼光感悟这个世界。

2.通过感悟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现在的生活节奏过快,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了浮躁的情绪,在美术课上,教师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在做事的时候也能够三思而后行,不冲动行事。这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中国画的过程中来提升自控能力。中国画往往是用一种中庸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因此作画的时候采用的也往往是一种很圆润的画法,教师让学生通过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使得学生的心境也能够平静下来,对待事物也不会那么极端。

3.通过体会美术作品中的内涵,促进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

初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正处于养成的阶段,不正确引导的话,就容易产生极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美术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去欣赏表现对生活热爱的画作,使得学生能够对生活充满感激。要多去欣赏一些能够拓展视野的大山大水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的眼界也变得开阔。

例如,讲解《苏州园林》這一课的时候,苏州园林的美轮美奂的亭台楼榭是人们都喜爱的,通过一些油画或者照片的欣赏,使得学生能够爱上这个具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园林。

二、初中美术创作与初中生学生健全人格的关系

1.通过美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正在逐渐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通过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美术课又是一个注重动手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经常走入户外去写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面具、道具,或者到社区进行一次墙报的书画等。采用多变的美术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用自己的笔去勾勒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和风景,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和平静,使得性格能够逐渐健全。

例如学完《笔情墨意抒情怀》这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周末的时候去进行一次写生,取材根据自己的喜好,学生能够用课堂中学到的绘画笔法,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手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一次绘画。此外,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材中的主题如雕塑、制作版画以及立体装饰都可以安排用来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周末的时间到陶瓷坊做一个陶罐并且自己上釉色,通过这样的一种动手动脑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美术的魅丽,还能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

2.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初中学生的情感往往过于细腻和敏感,希望得到老师和周围人的认可。美术是一门比较多元化的学科,评判标准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没有所谓的对错,它容许各种风格、各种创意的存在,给予学生广阔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在进行批改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作品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要给予肯定,对于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要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肯定。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以后,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会表现出自信。因此美术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例如在学习《最亲近的家具》这课进行绘画的时候,每个学生表现出的家具都不一样,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真程度和美术技巧的应用程度进行评价,有的学生绘画出来的家具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是教师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对学生进行肯定,并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表扬,不能因为学生过于发散的思维就给予否定,否则会严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卜元林.初中美术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4(11).

编辑 郭小琴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推进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的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进行教改,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其中,关于“美”的方面长期受到忽视,初中美术教学较为欠缺。民间美术来源于大众生活,贴近大众生活,有着独特的风格与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美学素养,探索出一条新的美术教学之路,还能够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纵然有许多好处,但不可否认,当今将两者融合起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拓宽思路、加强探究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受益。

关键词:民间美术;初中美术;有效结合;路径探思

一、 为什么要将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

(一)利用民间美术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独特优势

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贴近大众生活、具有独特风格、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传播的艺术。在提高学生素养方面,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民间美术贴近大众生活,学生较为熟悉。比起西方各个流派的美术,民间美术更容易被初中学生接受。大多数初中生对于西方美术知之甚少,也缺乏一定的兴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过分强调西方美术难以吸引学生,而民间美术则不同,民间美术无处不在,学生接触较多,有着较好的基础,而且,民间美术来源于大众生活,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审美,更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并且,民间美术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民间美术起源较早,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华民族祖先在生活实践中留下了丰富的民间美术,无论是哪个时期,都有着属于时代的独特风格与丰富内涵,因此,利用民间美术开拓学生眼界,增强美学素养是十分合适的。另外,教师利用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学较为方便。民间美术无处不在,教师取材较为方便,对于教师来说,民间美术也是其较为熟悉的,因此,在备课时也是较为便捷的。这些独特优势使民间美术成为丰富初中美术课堂的首选。

(二)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相结合的意义是双向的。一方面,在初中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对于民间美术的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时代进步,民间美术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冲击越来越大,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影响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引入民间美术,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认识,提升民间美术的影响力,使民间美术获得持续化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中华文化杰出代表的民间美术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美学素养得到提升,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其独特优势协助初中美术教师完成教學目标。因此,民间美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是十分可取的。

(三)当今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当今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也是为什么引入民间美术进课堂的重要原因。美术作为一门辅助性学科长期受到忽视,缺乏先进的教学模式。不少美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介绍课本上的内容,并未考虑学生实际。课本上的一些内容涉及东西文化差异以及审美标准差异,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宜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素养提高的作用有限。

二、 如何将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教学有效融合

(一)加强对民间美术氛围的营造

想要使学生增强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就要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在浓厚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提高学习民间美术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意识到良好氛围的重要性,注重民间美术氛围的营造。民间美术的形式多样,教师可以选取适宜学校的形式来营造氛围。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装饰上下功夫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剪纸是重要的民间美术形式,当地的漳州剪纸更是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小小的剪纸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吸引力,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贴上相应的剪纸。在过春节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门口张贴对联、年画来营造艺术氛围。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现

多媒体可以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呈现事物,其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工具已经相当普及,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初中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们展现民间艺术。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使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民间美术。多媒体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使得一些珍贵的、经典的、无法直接接触的民间美术作品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多媒体的独特优势,使得民间美术在课堂上生动起来。另一方面,对于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来说,比起枯燥的讲解,多媒体的吸引力还是较大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来呈现民间美术,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因此,初中美术教师一定要增强运用多媒体的意识,使其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视频来介绍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历史以及主要表现形式与风格都有更深的理解。对于一些特殊地区独特的民间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与视频进行展现,使千里之外的民间美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三)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民间美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想要使学生更深地了解民间美术,仅仅靠单纯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民间美术,体会其魅力。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民间美术受到冲击,不少民间美术消失在大众视野之内,在平常的生活中难以见到,更不用说去了解制作过程了。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与学校商议,贯彻综合发展的理念,邀请民间美术大师进校园,为学生讲解民间美术,表演一些技巧。还可以组织学生外出拜访当地民间美术大师,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如此,学生的眼界扩宽,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漳州本地就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民间美术,像漳州八宝印泥是古代贡品,是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更是闻名中外的“漳州三宝”之一,素有“文房五宝”之称,十八世纪清乾隆时曾供皇家采购使用。2008年,漳州八宝印泥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漳州八宝印泥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美术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拜访当地的印泥工坊,观看制作过程,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邀请当地名家来校讲解,使民间美术入校园。如果不便组织,也可以借助现代手段,通过视频连线为学生进行介绍。

(四)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教学

传统美术课堂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上的内容难以吸引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西方艺术流派与一些高雅艺术陌生且难以理解,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久而久之,就对美术这门课程丧失了兴趣。所以,美术教师一定要吸取教训,选取民间美术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部分来进行教学。在这之前,教师可以进行调研,了解学生所想,依据调查结果选取教学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分发调查问卷,不仅仅调查学生喜欢的民间美术形式,还可以调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初中美术教学,使其受益。初中学生尚处于发展、学习时期,对于色彩鲜艳、形象独特的东西尚保持一颗好奇心,教师就可以从这方面进行考虑选材。

(五)对民间美术进行相应拓展

只是单纯介绍民间美术,忽略对其的拓展,同样也不能达到目的。初中生尚处于一个不断学习的状态,对于一些民间美术中出现的内容缺乏认识,如果初中美术教师并不对这些内容加以補充,学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这一民间美术形式,其对学生的作用也会有所折扣。因此,在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补充,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创作目的,了解其内涵。

比如,在介绍风筝时,教师就可以介绍其起源及历程。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东汉末年改进造纸术后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被用来传递信息,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一项重要的户外活动,直至今日。还可以介绍“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这些关于风筝的诗句。不仅仅使学生去了解风筝的图案,更要理解其内涵与历程,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性。

(六)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民间美术

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要想使学生形成对民间美术的正确认识,还要组织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印象。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于制作过程的印象,还可以发挥创造力,加入自己的设想,全面提高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组织实践,使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动手,手脑结合,实现加强。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

比如,在教授剪纸时,教师可以使学生提前准备纸张与剪刀,使其跟随讲解过程进行剪纸创作。并且布置作业,使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剪纸创作,在实践中领略艺术之美。

三、 结束语

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是高考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将两者融合,使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学素质,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今,受到传统思路的影响,推进其进行有效结合必然有一定困难,但无论如何,初中学校的美术教师必须清楚意识到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在授课时进行创新,克服种种困难,实现学生美学素养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应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杜林娟.弘扬民族精神开发与传承民间艺术:浅谈如何把潮州本土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到中学美术教育中[J].艺术科技,2019,32(13):53,55.

[2]龚学青.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策略研究[J].艺术品鉴,2019(2Z):332-333.

[3]黄永明.浅析民间美术开发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37.

[4]李雷莉.馆校结合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探究:以对广西地区民间美术元素观摩研探活动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14):82-83.

[5]洪丹乔雨.浅谈如何将民间艺术引入中小学课堂:以娄底双峰农民画为例[J].艺术大观,2019(12):1-2.

[6]方毅.本土民间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路径探究:以常州堆花团糕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3):36-37.

作者简介:黄荆煌,一级教师,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城关中学。

上一篇:幼儿绘画论文下一篇:幼儿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