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论文范文

2023-03-18

中国通信论文范文第1篇

(1)作者投稿时,文章字数(包括图、表所占的相应字数)控制在5 000字左右为宜,并提供中、英文的题名、摘要、关键词、工作单位;同时还要提供作者简介(指第一作者概况,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从事的主要工作或研究方向),每篇文章的最后要附有参考文献。

(2)对于获得各类基金资助项目的科技类论文,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论文,《中国电力》杂志将优先录用发表。并请作者在文章上注明项目编号,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此外,为了加强国际交流,本刊欢迎海外作者踊跃投稿。

(3)作者尽可能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本刊投稿,本刊的电子邮件地址为E-mail:xx_zzs@sgcc.com.cn请在稿件的word文档上注明联系方式,如通信地址、邮编、手机号码、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地址等,便于编辑与作者间的联系。

(4)对于邮寄至杂志社的稿件,作者需自留底稿,恕不退稿。将在收到稿件启动处理流程的3 个月内,答复稿件的处理结果。

附件:论文样例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及其应用

范建斌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92)

要: 我国输电线路多经过地理和气象条件复杂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线路走廊的选择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具有输送容量大、布置灵活、与环境相互影响小以及不受灰尘、湿度和覆冰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等优点,适用于恶劣气象环境或廊道选择受限制的电力输送场合。分析比较了GIL与架空线路和常规高压电缆相比所具有的技术优点;介绍了GIL绝缘结构设计步骤、现场模块单元组装方式、结构发生位移时的补偿方法以及绝缘气体气压和密度监测方法;给出了国外主要GIL制造厂商及其产品的应用实例。随着GIL的设计、安装、气体监测技术日趋成熟,可以成为电能输送的一种有效选择方案。

关键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架空输电线路;恶劣环境;微粒陷阱;气体密度监测 中图分类号:TM726;TM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649(2008)08-0000-00 0引言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作为一种新型的输电线路,具有输电容量大、占地少、布置灵活、可靠性高、免维护、寿命长、与环境相互影响小等优点,采用GIL可解决特殊气象环境或特殊地段的输电线路架设问题,通过合

[1-3]理规划和设计,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系统造价,而且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自美国High Voltage Power Corporation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研制的GIL在1972年投入应用以来,这种新型的输电方式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73~1200 kV电压等级的GIL在全世界范 收稿日期:2008-04-23;修回日期:2008-05-29 作者简介:范建斌(1967-),男,山西长治人,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输变电设备外绝缘及高压试验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 fanjb@epri.ac.cn

1 围内投入应用的总长度近200 km。

我国大容量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大都处于高海拔或气象条件复杂的山区,各种恶劣的天气环境成为威胁我国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的大面积长时间雨雪冰冻天气,使架空输电线路由于严重覆冰遭受了巨大损失,据初步统计,仅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的输电线路累计停运15284条,杆塔损毁十多万基,给人民生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输电线路如何抵抗极端天气的影响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求新的输电方式也成为电力研究和运行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GIL输送容量大,不受灰尘、湿度及覆冰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可靠性高,可以成为替代架空输电线路的一种有效方案。

[4]1 GIL技术优点

1.1 适合远距离大容量输电

与充油电缆和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相比,由于采用介电常数和空气接近的SF6气体(或SF6混合气体),接地外壳与高压导体的内径比值大于自然常数e,GIL的电容量(C=50~70pF/m)小,仅为相同电压等级充油电缆的1/4。因此,GIL的充电电流低于常规高压电缆,临界传输距离长,即使长距离输电,也不需要无功补偿和冷却系统[5]。

与架空输电线路相比,GIL高压导体和接地外壳截面积大、电阻小、损耗低。例如,同样将1400MW的电力输送至 32km 距离处,架空线路的总损耗为18.56MW,而GIL的总损耗仅为 5.76 MW,还不到架空线路的1/3,当输送距离和容量更大时GIL损耗上的优势更加明显。架空线路、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GIL线路的单位长度损耗与额定电流和输送容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

600500400300200100050035010007001500100020001400XLPE 电缆GIL2500额定电流/A1800输送容量/MVA 单位长度损耗/W/m架空输电线路图1 架空输电线路、XLPE电缆和GIL线路损耗比较

Fig.1 Losses comparison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XLPE cable and GIL

1.2与环境相互影响小

由于GIL采用高压导体和接地外壳同轴布置的全封闭式结构,管道内部的SF6气体(或SF6混合气体)间隙和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和盆式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不受外界环境中各类污秽、雨雪和覆冰的影响,不存在发生污闪和覆冰闪络的可能,可以替代高寒、多雨雪、重污秽地区的架空输电线路。

在对电磁环境要求严格的区域,如机场和计算中心,架空输电线路和常规高压电缆产生的电磁场能对各类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使控制信号出错。而对于GIL,因为中间高压导体上输送的电流与外壳上感应的电流等值反向,外部空间的电磁场几乎可忽略不计。对于额定电压400kV的GIL,当通过的电流为2.5 kA时,在距中间相4m的范围外时,磁感应强度不到2μT,而对于相同电压等级和电流的电缆在此范围的磁感应强度是该值的25倍,架空线路对外产生磁感应强度数值与电缆相当。此外,采用直埋或隧道安装的GIL,与架空线路相比,对周围景观影响小,适用于自然和人文景观需要保护的地区。

2

……………………………………………………………………………………….. ……………………………………………………………………………………….. 4 结语

与架空输电线路相比,GIL具有占地空间小、受大气环境影响小、对外不产生电磁干扰的优势;而同常规高压电缆相比,GIL又具有输送容量大、损耗小、无绝缘老化、适用用于垂直落差大场合的优势。随着电力系统对输电线路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布置灵活的GIL可以替代架空输电线路,成为一种在极端气象环境下或廊道空间受限情况下安全可靠的电能输送方式。

经过近40a的发展,GIL的设计、安装、气体监测技术日趋成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我国也有成功应用的例子。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见在西电东送途径地理和气象环境复杂的区域,这种新型的输电方式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BENATO B, MARIO C Di, KOCH H. High-capability applications of long gas-insulated lines in structures[J].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2007, 1 (22):619-626. [2] KOCH H, HOPKINS M. Overview of gas insulated lines[C]//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June 2005:940-944. [3] BENATO R, CARLINI E M, MARIO C Di, et al.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 in railway galleries [J].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2005, 4 (20):704-709. [4] Compressed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system[R]. CGIT Westhoro Company of USA, 2004. [5] 邱毓昌,李六零,夏明通. 气体绝缘管道电缆的绝缘设计[J]. 电线电缆, 2001(4):10-13.

QIU Yu-chang , LI Liu-ling, XIA Ming-tong. The insulation design of gas insulation duct cable[J]. Wire & Cable, 2001 ( 4 ): 10-13. [6] KUROYANAGI Y, TOYA A, HAYASHI T, et al. Construction of 8000A class 275 kV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J].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1990, 1(5):14-20. [7] VOLCKER O, KOCH H.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gas-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 (GIL)[J].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2001, 1(16):122-130.

[8] KOCH H. Tutorial on gas-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 (GIL) technology[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voltage equipments; diagnosis, maintenance and renewal technologies. Japan, April 28, 2008. [9] WATANABE Y, MORI S, Ninomiya K, et al. Construction of first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 in Japan[J].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 1981, PAS-100(10):4319-4329. [10] TAKINAMI N, KOBAYASHI S, MIYAZAKI A. Application of the world’s longest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 in Japan [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Dielectric Materials, June, 2003:19-22. [11] CHAKIR A, KOCH H. Long term test of buried gas-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 (GIL) [C]//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Winter Meeting, Jan, 2002:1326-1331. [12] KOCH H, HILLERS T. Second generation gas-insulated line[J]. IEE On Power Engineering Journal, 2002, 6(16):111-116. [13] KOBAYASHI T, MORI S, KOSHIISHI M, et al. Development of compact 500 kV 8000 A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J]. IEEE Trans. on Apparatus and Systems, 1984, PAS-103(11):3154-3164.

(责任编辑

张重实)

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 (GIL)

and its application

FAN Jian-bin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 Transmission lines always pass through areas with complex ge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the corridor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choo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 (GIL) with the merit of bulk power transmission, flexible layout, low impact on or of environment, can be used in those situations which the ambient conditions such as pollution, ice accretion etc. are very serious or the corridor is limited. Firstly, the advantages of the GIL, compared with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and conventional high voltage electric cable,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n the methods of dielectric design, on-site assembly of the modules, compensation of structure displacement and insulated gas pressure and density monitoring method are introduced. Lastly, the foreign GIL manufactures and their products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With the matureness of technology on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gas-monitoring, GIL could be an effective selection scheme of power transmission. Key words: 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severe environmental; particle trap; gas density monitoring.

联系方式(不会刊登,仅供编辑用)

手机号:

中国通信论文范文第2篇

一、填空:

1、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 通信质量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中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 工程造价 )。

2、工程设计应与通信( 发展规划 )相结合,合理利用( 已有 )网络设施和装备器材。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网络发展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 中远期 )发展。

3、在特殊情况下执行规范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阐述理由,并提出采用相应措施的报告,呈( 主管部门 )审批。

4、CPN代表( 用户驻地网 )、DP表示( 分配点 )、SN则代表( 业务节点 )。

5、通信线路网应包括( 长途 )线路、( 本地 )线路和( 接入 )线路。

6、光缆网络结构是可分为:骨干层、汇聚层和( 接入层 )。

7、长途线路是连接长途节点与( 长途节点之间 )的通信线路。

8、本地网光缆线路是一个本地(城域)交换区域内的光缆线路,提供业务节点之间、业务节点与( 长途节点 )之间的光纤通道。

9、接入网线路是提供业务节点与( 用户终端

)之间的传输通道,它包括( 光缆 )线路和( 电缆 )线路。

10、根据工程需要,在雷害或强电危害严重地段可选用( 非金属构件 )的光缆,在蚁害严重地段可选用( 防蚁 )光缆。

11、直埋光缆在( 市郊、村镇 )埋设时,其埋深不小于1.2m;在( 市区人行道 )埋设时,其埋深不小于1.0m。

12、直埋光缆在石质、半石质地段挖沟敷设时,应在( 沟底 )和光缆( 上面 )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光缆的埋深相应减少。

13、架空光缆线路应根据不同的负荷区.采取不同的建筑强度等级。线路负荷区的划分可分为(

轻负荷 )区、( 中负荷 )区、( 重负荷 )区和( 超重负荷 )区。

14、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光缆时,必须优先考虑共享( 原有杆路 )。

15、架空光(电)缆在杆路上有( 挂钩式 )、( 捆扎式 )和( 自承式 )三种安装方式。

16、架空光(电)缆线路的光缆距一般地区地面最小净高为( 3.0 )米,架空光(电)缆在市内街道架设,线路与街道( 平行 )时,最低缆线到地面的高度不低于4.5m;线路与街道( 交越 )时,最低缆线到地面的高度不低于5.5m;

17、墙壁上不宜敷设铠装光缆,其离地面高度应不小于( 3m )。

18、吊线可以在电杆上两侧同一高度位置或上下交替安装,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同侧两条相邻吊线的间隔应为( 400 )mm。

19、架空光(电)缆必须从其它电气设施上方交越时,跨越档两侧电杆及吊线应做( 加强保护装置 ),同时,二者之间的最小静距离还应符合规范要求。 20、光缆接头盒应设置在安全和便于( 维护抢修 )的地点。人井内光缆接头盒应设置在( 积水最高水位线 )以上。

21、具有金属护层的室外光缆进入机楼(房)时,应在光缆进线室对光缆金属护层做( 接地 )处理。

22、引上光缆应采用( 钢管 )保护。架空光缆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应对交越处作( 绝缘 )处理。

23、人(手)孔内的光缆应固定牢靠,宜采用( 塑料软管 )保护,并有醒目的( 识别标志 )或( 光缆标牌 )。

24、室内布线一般分为:明管式布放、( 暗管式布放 )、桥架式布放三大类。

二、选择:

1、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 A ),节约( B ),重视( C )、( D )的保护。

A、资源 B、建设用地 C、历史文物 D、自然环境和景观

2、干线光缆芯数按( B )取定,本地网和接入网按( D )配置,并( A )冗余。

A、留有足够 B、远期需求 C、留有少量 D、中期需求

3、光(电)缆的敷设方式(建筑方式)都有哪些:( A、B、C、D ) A、管道内敷设 B、电杆上敷设 C、墙上卡钉敷设 D、槽道内敷设

4、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或电缆同沟敷设,但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 B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5、直埋光(电)缆与埋式电力电缆(交流35kv以下)平行敷设时,二者之间的最小静距离为( B );与该电力电缆交越时,二者之间的最小静距离为( B )。

A、1.0m B、0.5m C、1.5m D、0.75m

6、直埋光缆在( A、B、C、D )等地点应埋设光缆标石。 A、光缆接头、转弯点、预留处

B、适于气流法敷设的硅芯塑料管的开断点及接续点,埋式人(手)孔的位置 C、穿越障碍物或直线段落较长,利用前后两个标石或其他参照物寻找光缆有困难的地方

D、装有监测装置的地点及敷设防雷线、同沟敷设光(电)缆的起止地点

7、直埋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0 m 的斜坡地段,宜采用( B )敷设。

A、直线型 B、“S”形 C、折线形 D、直线结合折线形

8、架空光(电)缆与其它道路交越时,光(电)缆的架设高度分别为:交越市内街道不低于( A )、交越铁路不低于( B )、交越公路不低于( A )和交越土路不低于( C )。

A、5.5m B、7.5m C、5.0m D、6.0m

9、光缆吊线应每隔300~500 m 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 B )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

A、0.8km B、1km C、2km D、2.5km

10、架空光(电)缆与架空10kv以下电力线(有防雷保护设备)交越时,二者之间最小垂直静距离为( A B(43) );如果此电力线没有防雷保护设备时,二者之间最小垂直静距离为( D )。

A、1.0m B、2.0m C、3.0m D、4.0m

11、室外光缆的接续、分歧使用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盒采用密封防水结构,并具有防腐蚀和一定的抗( A )、( B )和( C )的能力。

A、压力 B、张力 C、冲击力 D、电磁干扰

12、光缆交接箱(间)必须设置地线,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C )。

A、3Ω B、5Ω C、10Ω D、12Ω

13、规范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三种写法:( A、B、D )。 A、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B、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C、正面词采用“允许”反面词采用“不准”; D、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三、判断

1、长途线路网是由连接多个长途交换节点的长途线路形成的网络,为长途节点与本地节点之间提供传输通道。( × )

2、本地线路是连接本地节点(业务接点)与本地节点、本地节点与驻地网之间的通信线路(中继线路)。( × )

3、同一路由上的光缆容量应综合考虑,不宜分散设置多条小芯数光缆。原有多条小芯数光缆时,也不宜再增加新的小芯数光缆。( √ )

4、在长距离直埋光缆的局部地段采用架空方式时,必须改变光缆程式。( × )

5、光缆线路不应在水坝上或坝基下敷设,只能在该地段通过时,必须报请工程主管单位和水坝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 )

6、接入线路是连接本地节点业务接点与通道终端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线路。( √ )

7、直埋光缆线路应避免敷设在将来会建筑道路、房屋和挖掘取土的地点,且不宜敷设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长期积水的地点。( √ )

8、直埋光缆的接头处应设置监测标石,同时还应设置普通标石。( × )

9、利用固定的标志来标示直埋光缆位置时,可不埋设标石。( √ )

10、光缆标石宜埋设在直埋光缆的正上方。接头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的路由上;转弯处的标石,埋设在距光缆线路转弯交点的50cm处。( × )

11、直埋光缆接头盒可采用水泥盖板或其他适宜的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 √ )

12、直埋光缆在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从管线的上方通过。( × )

13、光缆接头盒不能安装在吊线上,但可以安装在电杆上并固定牢靠。( × )

14、架空光缆宜采用附加吊线架挂方式,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根据工程要求也可采用自承式。光缆在吊线上可采用电缆挂钩安装,也可采用螺旋线绑扎。( √ )

15、室外落地式光交接箱应采用混凝土底座,底座与人(手)孔间可采用管道连通,也可采用通道连通。底座与管道、箱体间应有密封防潮措施。( × )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编号:YD 5148-2007)

一、填空:

1、新建杆路应考虑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需求,统筹规划、联合建设、( 资源共用 )。不宜在同一路由上( 重复建设 )。

2、野外杆路一般应沿交通线,杆路定线应在交通线用地( 之外 ),并保持一定的水平隔距,距公路不宜超过( 200 )m。

3、杆路与铁路、高等级公路交越,应首选( 地下 )通过方式,可采用顶管、埋管或在( 涵洞 )中穿越。

4、、杆路与35KV以上电力线应( 垂直 )交越,不能垂直交越时,其最小交越角度不得小于( 45度 )。

5、在架空线路路由改变走向的地点应设立( 角 )杆,终结的地点应设立( 终端 )杆,线路中间有光(电)缆分出的地点应设立( 分线 )杆。

6、角杆、终端杆、分线杆及抗风杆/防凌杆等需加装( 拉线或撑杆 ),电杆测定应考虑其安装位置。

7、当线路转角角深超过25m时,可以分测为两个角杆,两个角杆的角深和角杆前后的杆距宜( 相等或相近 )。

8、双方拉线装设方向为杆路直线方向左右两侧的( 垂直线 )上;四方拉线为双方拉线加两个顺线拉线,地形地势限制时,可以均偏转( 45度 )装设。

9、电杆上装拉线点与电形成的夹角通常用( 距高比 )来表示,其数值通常取( 1:1 )。

10、终端杆无法做顶头拉线时,可以在线路顺线侧做( 撑杆 ),它的距高比一般取( 0.6 )。

11、架空光缆线路的杆距超过标准杆距的25%~100%时,应采用( 长杆档 )建筑方式,超过标准杆距100%时,应采用( 飞线 )装置。长杆距采用的加强措施一般为加装( 拉线 )或根部加固。

12、拉线在电杆上的安装及与地锚的连接可用( 夹板法 )其材料为( 三眼双槽夹板 )、( 卡固法 )其材料为( U型卡子 )或( 另缠法 )其材料为( 3.0mm镀锌钢线 )。

13、一般情况下,角深不大于( 13m )的角杆,可安装1根与光(电)缆吊线( 相同 )的钢绞线作为拉线。

14、跨越铁路的两侧电杆应装设一层( 三方 )拉线,其中( 双方拉线 )可采用7/2.2mm钢绞线,( 顺线拉线 )为7/3.0mm钢绞线。

15、终端杆前一档可设立( 辅助终端杆也称泄力杆 ),安装1根7/3.0mm钢绞线顺线拉线。

16、电杆两侧同一位置安装吊线时,所用抱箍应为( 双吊线 )抱箍,若用穿钉则应为( 无头 )穿钉。

17、( ODF(光缆配线架) )是安装在机房内,具有光缆固定和保护功能、光缆终接功能、调线功能、缆纤芯和尾纤保护功能的一种设备。

二、选择:

1、 标准杆高的确定,主要依据( A、B、C、E )等。

A、电杆的埋深 B、杆上最大垂度离地面高度 C、最大垂度

D、本次工程吊线安装位置 E、光(电)缆架挂层数

2、电杆的埋深与( B、C、D )相关。

A、安装位置 B、杆高 C、土质 D、电杆类别

3、人行道上无法按正常“距高比”选定拉线入地点时,可以视情况采用( B )或( C )拉线方式。

A、落地 B、吊板 C、墙壁 D、撑杆

4、在杆路中( A、B、C、D )电杆应安装拉线来增加杆路建筑强度。

A、角杆、终端杆、分线杆

B、长杆档两侧的电杆、坡度变更大于20%的吊档杆 C、抗风杆及防凌杆、杆高大于12m的电杆 D、其它杆位不够稳定的电杆

5、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2.0m以下的部位用( B )或( D )包封。

A、塑料管 B、涂有红白相间色的塑料管 C、毛竹筒 D、涂有红白相间色的毛竹筒

三、判断

1、杆路建设中,如必须在土壤不够稳定的地点立杆时,应考虑杆根加固及杆位保护措施。(  )

2、架空线路跨越其它建筑物或障碍物,或者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需要减小光(电)缆及吊线的坡度变更时,应根据需要配置吊线程式。( × )

3、角杆拉线应装设在内角角平分线上,撑杆应装在角杆内侧的角平分线反侧。( × )

4、拉线入地(即地锚入土)位置依照拉线方向可以左、右改变,还可依照地势采取不同“距高比”作前后移动。( × )

5、当角杆的杆高较高时,应设置高桩拉线。( × )

6、拉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电杆在各方向上的受力平衡。(  )

7、直线杆不需要安装拉线。( × )

8、架空杆路中的常用的钢绞线规格:7/2.2 、 7/2.8 和 7/3.0 。( × )

9、吊档杆两侧相邻电杆的埋设位置比它低,抬档杆两侧相邻电杆的埋设位置比它高。( × )

10、终端杆上有多条吊线时,可以只装设一根顶头拉线,此时,比顶头拉线采用比杆上最大吊线程式高一级的钢绞线。( × )

11、分线杆在分线光(电)缆方向的反侧加顶头拉线,该拉线采用比分支吊线大一级的钢绞线作拉线。(  )

12、挂钩式、捆扎式的1条吊线只能挂1条光(电)缆。( × )

13、规范规定,不允许在电力杆路上架挂光(电)缆。( × )

14、管线专业的终端设备有电缆交接箱、光缆交接箱、ODF架、综合机柜、楼层机柜、分纤箱等。(  )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编号:GB 50373-2006)

一、填空:

1、根据通信管道建设的特点,通信管道应( 超前 )建设,使工程尽早形成生产力,尽快产生经济效益。

2、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 同步进行 ),应与公用通信管道相( 连通 )。

3、城市的桥梁、隧道、高等级公路等建筑应同步建设( 通信管道 )或留有( 通信管道 )的位置。必要时,应进行管道特殊设计。

4、在城市道路范围内修建通信管道与通道时,其建筑位置宜首选在( 人行道 )下,其次可选在( 慢车道 )下,不宜建筑在( 快车道 )下。

5、通信管道与铁道及有轨电车道的交越角不宜小于( 60度 )。

6、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 0.4m ),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应小于( 0.3m )。

7、管道铺设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渗入管内的地下水流向人孔。管道坡度应为( 3‰~4‰ ),不得小于( 2.5‰ );如道路本身有坡度,可利用地势获得坡度。

8、塑料管道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10m ),同一段管道不应有“S”形弯曲和“U” 形弯曲。

9、铺设塑料管道遇到土质较差(如松软不稳定),挖好沟槽后应做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上回填( 50mm )细沙或细土。必要时对管道进行( 混凝土包封 )。

10、塑料管道进入人孔或建筑物时,靠近人孔或建筑物侧应做不小于( 2m )长度的钢筋混凝土( 基础 )和( 包封 )。

11、塑料管道管孔口径大的管材应放在管群的( 下边 )和( 外侧 ),管孔口径小的管材应放在管群的( 上边 )和( 内侧 )。

12、通信管道工程中的混凝土基础、包封、上覆及人孔壁、盖板等,均应按设计图纸的规格要求支架( 模板 )。

二、选择:

1、在终期管孔容量较大的宽阔道路上,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 B )时,应在道路( D )修建通信管道或通道;当小于( B )时,通信管道应建在( C )的一侧,并预留过街管道,或根据具体情况建设。

A、60m B、40m C、用户较多 D、两侧

2、高等级公路上的通信管道建筑位置选择依次为( B、A、C )。

A、路肩及边坡 B、中央分隔带 C、路侧隔离栅以内 D、路侧隔离栅以外

3、塑料管道多根多孔塑料管组成管群时,应首选( B )或( D )。

A、微型硅芯管 B、栅格管 C、聚乙稀实壁管 D、蜂窝管

4、人(手)孔位置应设置在以下地点( A、B、C、D )。

A、光(电)缆分支点 B、引上光(电)缆汇接点 C、坡度较大的管线拐弯处 D、道路交叉路口、拟建地下引入线路的建筑物旁

三、判断

1、通信管道与通道规划应以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通信管道建设规划必须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 )

2、通信管道与通道的路由与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的间距应不小于10m。( × )

3、应避免在已有规划而尚未成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砂、翻浆地带修建管道与通道。(  )

4、通信管道与通道应避免与燃气管道、高压电力电缆在道路同侧建设,不可避免时,它与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 )

5、人孔内不得有其它管线穿越。(  )

6、在通信管道铺设过程和施工完后,应将进入人孔的管口封堵严密。(  )

7、塑料管道多层塑料管之间的管间空隙可以忽略、无需分层填实。( × )

8、管道是通信线路在地面下的主要载体,用于敷设通信光电缆及线路的附属设施。(  )

中国通信论文范文第3篇

一、投资决策中心

集团控制主要体现在三大权力控制,则资产经营权控制、人事任免权控制和投资决策权控制,作为决定集团未来发展方向的投资决策,是集团财务参与的主要职责之一。集团总部对其所属企业投资拥有决策控制权,集团所有投资必须置于集团总部的掌控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集团能将有限资金投到集团战略需求上,才能保证集团的发展方向附合集团战略,集团总部财务全面掌握集团财务资源,是集团投资决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成为集团的投资决策财务控制中心。

二、资源配置中心

按集团战略需要,每年对内部各单位下达任务,集团总部掌握着集团内人、财、物等方面资源配置权,要完成任务,接受任务的下属企业就往往向总部要资源,人力、财务、物力资源需要在集团内部进行有效配置,以保证集团内各公司有足够的条件来完成其预算,这个资源配置中心不能由集团各成员自行完成,也不能由市场来决定,需要集团总部根据集团战略、集团资源保有量及各成员企业的具体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决定集团资源如何在各成员企业间配置,集团总

部是集团各企业的资源配置中心,作为掌管集团财务资源集团财务,是集团资金的配置中心。

三、信息中心

集团成员的各种信息都得按集团的规定定期汇集到集团总部,经集团总部汇总筛选后向外发布,作为集团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信息,是由各集团成员将各自的财务信息汇集而来,集团成员各自的信息只能代表其自身的情况,无法反映集团的全貌,只有汇集好各成员的单个信息才能反映集团的全貌,集团财务部是集团的财务信息中心。

四、制度中心

对一个集团来说统一各项制度非常重要,特别是作为集团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财务制度,集团财务部负责制定与修订集团内部统一的财务规章与制度,并督促各集团成员执行这些制度,统一制度是集团步调一至的根本保证,也是集团对各成员单位进行监控与考评的依据,集团财务部是集团的财务制度中心。

五、监控与考评中心

监控与考评是集团对成员单位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集团预算执行保证手段之一,监控与考评自然离不开财务,集团监控与

考评大部分是通过财务数据来进行,财务承担着集团大量的监控与考评工作,是集团对成员单位的监控考评中心。

集团所属各企业,是集团经营业务的基础,集团的收入、成本、利润主要来自下属成员,战略、制度主要由成员单来实施,因此集团分部主要为:

一、收入利润中心

集团业务大都分散在集团各成员单之间,作为集团公司的各分部是集团公司的利润源之所在,完成集团预算的收入和利润计划是各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集团分部成为集团的收入利润中心。

二、成本费用中心

作为集团分部的既是集团的利润中心,当然也是集团的成本费用中心,收入、成本、利润是企业不可分割的三要素,集团的大部分收入由各个分部实现,成本也由各个分部支出,自然成本费用中心与收入利润中心一样,都在各分部。

三、制度执行中心

集团总部统一制定相关制度,但制度具体还是要由各分部实施,制度的执行是贯穿于各项实务之中,因此分部在实际事务中,形成了制度的执行中心。

四、信息反馈中心

中国通信论文范文第4篇

国内美容行业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步发展至今已经二十多个年头,这一时期以来,美容行业经历了从初级阶段的摸索性成长到中级阶段的思考性发展。市场规模从小到大,从业人员由少到多,生产企业和专业美容化妆品品牌已经一大批地涌现。中国美容产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元,90年代初上升到人均5元钱,到2000年底已达到人均25元,可以说我国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很快的。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已达到80-100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为35-70美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仍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年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 2003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全年销售额达到517 亿元左右,与前年相比,同比增长15%左右。到2007年,全国约有200万家各类美容美发机构,3200余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其中2100家在广东省,600余家美容美发培训机构,形成了约2600亿元人民币的美容美发服务产值和约960亿元人民币的化妆品产值。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每年以50%以上的增长率迅猛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美容业带来了彻骨的寒冷,导致大多数主要依赖欧美市场的化妆品公司销售业绩下滑。不过,中国市场却“风景这边独好”。2008年中国美容市场以23.8%的速度高歌猛进,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200亿元,行业利润以37.9%的速度增长,在各行业中保持了最高的增长率,市场容量逐年放大。

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谈美容是“赶时髦”,90年代是“随大流”,到了21世纪,美容成了青年女性的“生活必需”。美容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搭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

2004年,由何帆等四位经济学家推出的《中国美容经济报告》就指出:中国的“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之后的中国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

据《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张晓梅透露,2005年中国涉足美容消费的人数已达3亿,城镇人口平均每月消费达29.3元。中国行业咨询网的《2009-2012年中国美容市场预测与产业投资咨询研究报告》则指出,2007年美容服务业实现产值就达到3000亿元左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200万。行业年平均发展速度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更是以每年5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

亚洲是全球美容消费普及率最高的区域,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其中最可观的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成长,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人们的尚美追求日愈强烈,全国美容业获得天然和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我国美容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二:美容行业现状分析以及行业问题的概述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加上中国经济在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人生活水平也产生了飞跃,特别在一些现代化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人们在美容方面的的消费水平及消费意识正逐渐与国际先进国家接轨,并将这种消费意识及方式辐射到周边乃至全国各大中城市,因此美容业市场在中国正在逐步壮大,美容业的消费也日趋成熟。中国的美容业可谓是如火如荼,巨大的商机让每年投向美容业的资金额高达600亿元,据统计,目前国内美容业从业人员达到1100万,而每年美容行业总产值高达1600亿,这个巨大的市场所蕴藏的商机是每一个投资者所瞩目的焦点。

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五年,美容业作为服务业的一支最有竞争力的行业,留给投资者的市场空间每年将高达5000亿,然而从国外美容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综合性俱乐部式美容场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国内投资这样的俱乐部无疑是目前进军美容业的最好途径。

作为从传统服务项目中生发而来的美容产业,其服务的深度和附加价值具有极大的拓展和想象空间。也正是其深刻的服务背景,使得其在现代新消费者人群中具有极大的关注度,从而对其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和期望值。一般来说,期望值愈高消费者对起不满意率也会愈高,这就要求美容行业要高起点,高姿态的面对挑战。 然而现实却并不如人意。问题急需解决。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美容业运行状况良好,从业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收入较高,与餐饮、娱乐、保健等第三产业相比,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较之

一、二产业个人收入要好。从业人员数量、美容机构规模、服务性收入和消费人群数量等各项指标均朝好的方向发展。

从业人员增加。美容服务性机构的从业人员约为1600万人,其中女性占据绝大多数,比例为78.58%,平均从业人员的年龄为25.7岁。

美容机构增加。美容机构的保有量约为172万家,年增长率约为5.84%,其中近51%左右的机构是近五年开业的,化妆品企业和美容教育机构呈下降状态,分别为3140家左右和600余家。

服务性收入增加。美容业分为服务业和生产业及流通和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其中服务性收入达2200亿元人民币;化妆品生产企业销售额约为850亿元人民币,为服务性收入为产业的主体。

受教育人数增加。美容教育培训机构的保有量为600余家,较之两年前的670余家,年下降5.83%,累计为行业输送了800余万专业人才,并且成为专业技术培训的主渠道(占受培训者的53.92%)。

美容机构规模增大。美容机构总体仍以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20万元人民币以下者占63.31%,实际投资30万元以下者占72.31%。但相比以前,规模有所扩大。

赢利水平增加。美容机构每店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1.63万元人民币/年,其中

一、二级城市的大型店收入超过60万元人民币者达43.84%,较之2002年一级城市为27.33万元人民币和二级城市为12.64万元人民币有较大提高。盈利者为52.6%,持平者为38.5%,亏损者为8.9%,较之2002年49.6%、38.6%、10.6%略有提高。

从业人员收入增加。美容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1050元人民币,年均为1.26万元人民币,但增长幅度不高,相比上约增长3%。

消费人群增加。美容消费的人群涉及各行各业,其中公职人员、公务员、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企业管理层人员是主要的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区间,以女性为主,约70%的人对美容业发展及美容持乐观态度。

从美容机构主要业态看,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92.73%),并且国外资本机构已成为仅次于个体和民营有限责任企业,位居第三的企业形态(4.11%)。

美容机构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

个体经营59.21%

民营公司30.32%

民营股份公司2.06%

民营无限公司1.14%

外贸公司4.11%

国有公司1.11%

其他1.96%

事业法人0.09%

美容机构的平均营业年限5年以上者占70.29%。

连锁、加盟管理比例增加,而且已经渐成趋势。目前我国大多数美容美发企业主要由家族式占主导地位;就经营来看,正由单一走向综合,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强势机构的连锁经营、加盟经营占87.98%;就经营规模来看,中小型美容机构,包括连锁的中小型机构占大多数,说明整个产业模式的提升和改造还远远没有完成,同时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在被业界所认识。美容机构的经营有连锁加盟(直营连锁、特许加盟)、直销介入、电脑网络式经营等。

美容院表现为发廊型、沙龙型、治疗型、休闲型、享受型、专门型、会员型等业态。80.25%的美容美发机构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机构则100%以不同形式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

二、美容行业员工的特征分析

从从业人员年龄及性别分布看,美容业是一个青春行业,更是一个女性就业的优势产业。她们大多学历不高,年龄偏小,同时主要通过内部的职业培训来完成技能教育。

从业者学历分布-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

小学学历3.57%

初中31.53%

高中31.61%

中专技校21.92%

大专7.44%

本科3.81%

研究生以上0.13%

从业者培训状况-仍处于就业前培训阶段

有国外培训经历2.48%

经过国内系统培训53.92%

机构自行组织培训34.25%

店内师带徒培训9.13%

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分布看,在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的分布已成正态,但高级者较少,为美容机构开业和分等定级标准的实施已奠定基础。

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分布已成正态

美容高级技师2.62%

美容技师18.17%

高级美容师28.85%

中级美容师28.16%

初级美容师22.2%

美发高级技师2.6%

美发技师13.31%

高级美发师25.7%

中级美发师31.88%

初级美发师26.5%

三、美容市场消费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美容主要群体集中在年轻群体和中年群体,特别是31-40岁群体,他们的美容需求最为强烈,所占比例为40%。

美容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分布

20岁以下9.83%

21-30岁31.43%

31-40岁40.01%

41-60岁12.61%

60岁以上6.12%

在职业分布上,公务员群体比较突出,其次是白领群体,工人和农民群体所占比例不高。

美容主要消费群体的职业分布

公务员占28.58%

教师占7.03%

医务工作者占6.73%

企业管理层人员占9.89%

工人占10.2%

企业职员占9.89%

自由职业者占14.15%

农民工占5.13%

农民占1.75%;

美容主要消费方式

顾客进行美容消费时,大多数还是在商业流动区进行消费,另外31.32%的消费群体为为随机选择进行消费;还有将近40%的群体会采取会员卡方式进行消费。

使用月卡者占19.28%;

使用年卡者占23.08%;

在商业流动区消费者占34.05%;

在写字楼者占15.38%;

在住宅区者占20.62%,余为其他区域。

美容总体消费量

调查发现:主要城市群体每人每次平均的美容费用为人民币118.31元,其中每人每月消费2--3次者30.66%,每月消费一次者占40.26%。80%以上的被访者对目前的价格持接受态度。

三、从美容美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化妆品生产企业来分析

1、行业企业相对数量缩水,规模扩大,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①、一方面美容行业大企业都在不断扩大规模,从生产基地到写字楼,从人才扩张到企业营运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实行规模化经营。

②、另一方面许多小企业,靠OEM加工,几个人拼凑起来,想出几个产品概念,胡乱急忙推出市场,终不能被市场信赖而一个个退出市场,使行业企业相对数量缩水。

③、但是,这对一些意识超前、营销手段优良的企业必然是一次机遇,乘机挤占市场空间;相反使得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④、所以说现今的美容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也正如序言所讲:这是个让人失望的冬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真是大浪淘沙啊!洗牌了。

2、美容专业线企业都在试水转型日化行业

①、日化企业的市场容量、销售额我们是都看得到的,动不动就是销售过亿,能不让他们动心吗?

②、一方面现在许多大企业的生产基地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其自身的专业线产品生产是不能吃饱的,因此,日化线的规模销售对专业线生产不能不说是个刺激。

③、另一方面日化线的市场需求容量,所表现出的供求关系,也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在利润和社会效益双重制导下,刺激更多的专业线企业试水日化。

④、还有一点必须承认,日化线品牌大规模广告运作快速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对长期广告运作保守的专业线来说也具有强的诱惑力。

⑤、但转型并百非哪么简单,隔行如隔山啊,从李医生、白大夫等,几多春秋几多愁。

⑥、但无论从哪一角度讲,说明了专业线经营者都在不断的进步,知道了品牌运作的无限潜力。

总结: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的美容化妆品市场已步入品牌运作阶段,经销法则由销售产品转变为销售品牌。

二、从经销商角度来分析

1、终端美容从业企业都在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运作,迟早在区域内会代替传统的专业美容代理商

①、以广东省为例:宝娜已有50几家连锁店,网络几呼遍布粤西及珠三角;江氏也有20来家店,网络主要以广州为中心向周边发展;还有佛山的伊丽莎白现也有近20家店了。

②、这说明了连锁规模经营在中国已日益增长,他们从电器行业、日化超市看到了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的意义所在,他们可以集团化向厂家进货,获取最大化的经营利益。

③、因此,一方面这些连锁美容机构以集团化的规模优势向厂家索取利益,从市代到省代,一步一步向厂家压低进货折扣(因为他们没有做过代理,不知道厂家代理的游戏规则,一个正规长线运作的公司是不可能在进货折扣上不统一的)。

④、另一方面,这些连锁美容企业,目前也还只是在区域市场形成连锁优势,暂不能做到全省市场,但他们一定会逐步向全省发展扩张,这给厂家在代理策略上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给不给他代理?是在全省只给一家代理?还是全部的连锁机构都尽可能的授权代理?

只给一家代理必定市场面不大,不能遍及全省;全部的连锁机构都尽可能的授权代理,又可能造成市场混乱。这真是一个新课题。

⑤、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到,这些连锁企业许多也是只一种松散联合体,各连锁店老板经营素质原因,都各有自已的利益,很难形成真正的战略体。所以很有可能表面上看,厂家找了一家连锁代理商,只需要服务培训好一家企业就行了,但实际上可能会面临全部店家老板(培训、服务、促销 )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⑥、从上可以说明,这就要求现有的连锁企业具有战略眼光,有品牌经营意识,敢于大胆启用营销管理人才。因为只有这些具有品牌经营意识的营销管理人才,才有可能跟品牌公司形成真正的战略体。

⑦、可是厂家又不得不承认,连锁经营是今后美容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现有的连锁企业,其中必定有一些经营发展得好的连锁公司网络会遍布全省,也有向省外发展的可能。因此,他们迟早在区域内会代替传统的专业美容代理商。

2、传统的代理商已开始从单一的产品代理型转为集教育培训、营销咨询、店务管理,产品代理为一体的综合型顾问咨询公司

①、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传统代理商也不甘心退出市场,他们一方面在保存原有利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生成空间,变单一产品代理到教育培训、营销咨询、店务管理多方面的服务,尽可能的抓住现有网络,让他们紧跟自已走。

②、而最有可能的是,这些代理商会逐步向日化转型,或者摇身一变成为专业功能美容品牌连锁店的区域营运商。

3、中小型美容店都有可能向日化店转型,或者向更细分化的专业功能美容店发展,要不就被淘汰出局

①、一方面大型连锁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专业线有限的市场客源都集中在这些连锁大店,她们的生意将越来越难做,因此,市场逼迫他们寻找生成空间。

②、另一方面随着专业美容化妆品市场向日化产品的渗透、转型,许多转型公司的加盟优惠政策也在不断的诱惑着他们向日化店转型。

③、随着美容院消费档次更高,功能性、技术性要求将更强,美容服务功能也将更细分化或者更加精细专一,这给中小型美容店又有了一条生成出路,向更细分化的专业功能美容品牌店发展。

④、当然,如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脚步只有被淘汰出局,因此保持下来的店必定是具有连锁规模的大店,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品牌优势的大店还有存在的空间。

正如上面所讲这是个淘汰灭亡的年头,这是个智者生成的时代。

中国通信论文范文第5篇

1、带领学生漫游奇妙的数字王国,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和向往。

2、通过欣赏数字塔感受数学奇妙的美感,通过学习奇妙的《周易》数字金字塔感受我们古代数学家的智慧,通过了解金字塔里的神奇数字,感受数学的神秘。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数字塔规律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数字塔

1、给出第一个数字塔,让学生感受他的奇妙,老师问:这是什么?你的心灵有什么感受?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老师给出数字塔的概念:数字塔是运用整数间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成有趣的数字宝塔。在许多的数学计算题中,运用数字的特殊规律,使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从而达到速算、巧算的目的。

2、你会构建数字塔吗 给出下列算式: (1)

1×9+1=10……………„①

11×9+1=100………..„② 111×9+1=1000…..…..③ 你知道第④个式子是什么吗? (2)

2×9+2=20

22×9+2=200

222×9+2=2000 你还能往下继续写吗?….2222×9+2=20000„ 你能构建类似的数字塔吗?学生猜想尝试: 3×9+3=30

33×9+3=300

333×9+3=3000 ………………………………. 9×9+9=90

99×9+9=900 999×9+9=9000

1 ……………. 运用整数间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成有趣的数字宝塔。还有很多:想不想再来看一些。 (3)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仔细看看这些算式间有什么联系?相同点在哪不同点在哪?你能不能往下建下去? (4)

1×9+1=10 2×99+2=200 3×999+3=3000 你能接着写吗?

2、数字塔欣赏

如果你想把左边的“1”放到右边则有: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123456×9+7=1111111

1234567×9+8=11111111

12345678×9+9=111111111

123456789×9+10=1111111111 如果你想等式的两边都有1~9构成宝塔,则有:

1×8+1=9

12×8+2=98

123×8+3=987

1234×8+4=9876

12345×8+5=98765

123456×8+6=987654

1234567×8+7=9876543

12345678×8+8=98765432 123456789×8+9=987654321 当然,我们还可以变化一下数字宝塔的形状,真是壮观又和谐。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

12345679×81=999999999

3、这些数字塔好看吗?你还有有趣的数字塔吗?

学生尝试构造数字塔,老师进行鼓励性的评判。当学生回报交流后,老师继续让学生欣赏更加复杂的数字塔。

1=1×1÷1 121=22×22÷(1+2+1)

12321=333×333÷(1+2+3+2+1)

1234321=4444×4444÷(1+2+3+4+3+2+1)

123454321=55555×55555÷(1+2+3+4+5+4+3+2+1) 怎么样?够复杂吧!再来一道? 12÷4=3 1122÷34=33 111222÷334=333 11112222÷3334=3333 1111122222÷33334=33333 111111222222÷333334=333333 „„

下面的这些数字小宝塔,你觉得可爱吗?

819×37=3030

819×74=6060

819×111=9090

819×148=121212

819×185=151515

819×222=181818

819×259=212121

819×296=242424

819×333=272727

819×370=303030

37×3=111

37×6=222

37×9=333

37×12=444

37×15=555

37×18=666

37×21=777

37×24=888 37×27=999 “142857”

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 它是一组神奇数字, 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 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 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 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 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 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 也许,它就是宇宙的密码, 如果您发现了它的真正神奇秘密┅┅ 请与大家分享!

142857×1=142857(原数字) 142857×2=285714(轮值)

142857×3=428571(轮值) 142857×4=571428(轮值) 142857×5=714285(轮值) 142857×6=857142(轮值)

142857×7=999999(放假由9代班)

142857×8=1142856(7分身,即分为头一个数字1与尾数6,数列内少了7) 142857×9=1285713(4分身) 142857×10=1428570(1分身) 142857×11=1571427(8分身) 142857×12=1714284(5分身) 142857×13=1857141(2分身)

142857×14=1999998(9也需要分身变大)

继续算下去„„

以上各数的单数和都是“9”。有可能藏着一个大秘密。

以上面的金字塔神秘数字举例:1+4+2+8+5+7=27=2+7=9;您瞧瞧,它们的单数和竟然都是“9”。依此类推,上面各个神秘数,它们的单数和都是“9”;怪也不怪!(它的双数和27还是3的三次方)无数巧合中必有概率,无数吻合中必有规律。 何谓规律?大自然规定的纪律!科学就是总结事实,从中找出规律。 神奇的数字142857

142857

这个看似再平凡不过的六位数由什么神奇的呢?

那我们现在开始做一个游戏...

我们把这个142857从1到6按顺序乘一下,就会出现如下6组数字:

142857x1=142857

142857x2=258714

142857x3=428571

142857x4=571428

142857x5=714825

148257x6=857142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这6组数字神奇在什么地方,仔细看的朋友也许发现了,对,这6组 4 数字竟然是同一个142857,

只是数字之间位置改变了而已...

继续...

142857这个数字乘上7,142857x7=999999,你是否很惊讶?

再把142857这个数字分解成两组数字,142,857

这两个数字之和得出142+857=999

再把142857分解成三组数字,14,28,57

这三组数字之和得出,14+28+57=99

最后我们把142857再乘于142857,结果是142857x142857=20408122449

再把20408122449分解两组数字,20408和122449

它们之和是:20408+122449=142857

游戏结束!是不是觉得这些数字很神奇啊?也不知道谁发现的,真的了不起啊...

关于其中神奇的解答:

142857

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

它是一组神奇数字,

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

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

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

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

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

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

5 也许,它就是宇宙的密码,

如果您发现了它的真正神奇秘密┅┅

请与大家分享!

142857×1=142857(原数字)

142857×2=285714(轮值)

142857×3=428571(轮值)

142857×4=571428(轮值)

142857×5=714285(轮值)

142857×6=857142(轮值)

142857×7=999999(放假由9代班)

142857×8=1142856(7分身,即分为头一个数字1与尾数6,数列内少了7)

142857×9=1285713(4分身)

142857×10=1428570(1分身)

142857×11=1571427(8分身)

142857×12=1714284(5分身)

142857×13=1857141(2分身)

142857×14=1999998(9也需要分身变大)

继续算下去„„

以上各数的单数和都是“9”。有可能藏着一个大秘密。

以上面的金字塔神秘数字举例:1+4+2+8+5+7=27=2+7=9;您瞧瞧,它们的单数和竟然都是“9”。依此类推,上面各个神秘数,它们的单数和都是“9”;怪也不怪!(它的双数和27还是3的三次方)

无数巧合中必有概率,无数吻合中必有规律。 何谓规律?大自然规定的纪律!科学就是总结事实,从中找出规律。

6

二、奇妙的《周易》数字塔

中国古代的道教始祖老子看了《易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看了《易经》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大业”;毛泽东看了《周易》后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那么,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的汉字文化,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毛泽东在创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党支部时,必须是三人以上才能建立党支部;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是有三人以上股东才能成立;世界上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有父亲、母亲、孩子三人以上组成。三人为众就形成了组织,组织的结构是用数字表述的,其形象结构就是“众”,一人在上,二人在下,就是一个小金字塔。这一自然规律体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法制。

《易经》上的太极就是一,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八变六十四,六十四变三百八十四。从天文历法角度,就是一年变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半年变为春夏秋冬四季,四季变立春、春雨、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节,八节为八卦变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六气变为三百八十四天,恰好是农历闰年的一年天数。我们从上向下看,从一到三百八十四,完全就是一个数字金字塔。

世界上任何一个家族的延续和发展,其家族组织结构都是一个数字金字塔,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组织结构也都是一个数字金字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组织结构同样也都是一个数字金字塔,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团体组织结构也完全是一个数字金字塔。再看地理上有高山,建筑有高塔、电塔、电视塔、佛塔、金字塔房屋、塔桥等等,都是数字金字塔的结构。特别是在一个军事组织中,科学合理,结构严密,管理幅度,组织层次,级别高低,人员配备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从而形成了高度集权,指挥高效,反映快速,行动迅猛的强大战斗力的军事组织指挥系统。

社会的分工不同,就会有差别,任何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总统,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一个总裁,任何一个军队只有一个总司令,任何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家长,任何一个地区只有一个行政长官,任何一个事情只有一个第一。上面有一,下面才有

二、

四、八等等级别,最后,也是最低层才是老百姓、当兵的、干活的,也是为数最多的群体。由于社会级别的差别不同,所拥有的资源就会不同,享受的政治、财富、福利、教育、公共服务等等,就会有天壤之别。在社会这个大数字金字塔里,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寻找着机会,随时准备着向上爬,人们就会向第一的目标拼搏。熙熙攘攘为利而来,必然形成竞争之风,谁能逃出这个《周易》数字金字塔啊。八卦相荡,乾坤定矣!

作为一个预测工作者,真正要全面理解《周易》的原理,才能掌握预测要领,把握事情的发展趋势,准确预测事情的要点。比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就是一个事情都有俩个方面,俩个方面就会有四个发展趋势,有可能形成八个结果。这就是《周易》的思维模式,就是《周易》的数字金字塔。

《周易》数字金字塔的自然结构规律不仅是在天文、历法、地理、建筑、社会组织上体现,而且在物理、化学、人体科学、数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军事科学、管理科学等等科学领域,都有体现和应用。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任何事物只要建立在数学模型上,都是科学的。”

在双休日的练习中有一个题目:先算一算,再找一找规律然后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1)

1×9+1=10

11×9+1=100

111×9+1=1000 (2)

2×9+2=20

22×9+2=200

222×9+2=2000 翻看着学生练习中千奇百怪的错误,我下意识地翻看教材,教材中有个题目和这题如出一辙:教材82页的第6题先算一算再找一找规律。我印象中没有对这个题目细致的处理。我暗自说声抱歉。

今天上课,要补上这堂课。

我先在黑板上写下第一组的三个算式,集体口答出得数后,我说你们知道第四个算式该怎么写吗?学生中很快有人说到是1111×9+1=10000,这个结果对不对,我们来列竖式算算。大家一致认同后,我抽查一个学生问他的推测的根据:请给我一个相信你的理由。学生先围绕算式的结构说到乘加结构,乘数都是9,一个加数都是1,并且第一个乘数和后面的加数相同。细心观察还有一个女孩发现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零的个数和第一个乘数的位数相同,还有的发现算式都是有

1、0和9组成的。

你还能接着写下去么?学生答能。于是11111×9+1=100000。先写到这里。我们这里有五个算式了,你整体看看这些算式给你什么感觉?宝塔。一个男孩大声说道。大家也随即附和。我说这样的数字宝塔还可以建更多层,这样的数字宝塔还有很多。再看2×9+2=20、22×9+2=200,学生渐渐大声向下说着222×9+2=2000,谁来写出第四个算式呢?一个男孩上来后几乎是在大家的齐答里完成的。

我指着这两个数字宝塔,你还能找到一个类似的宝塔吗?学生小组讨论一下就立刻有了答案:

3×9+3=30、33×9+3=300„ 4×9+4=40、44×9+4=400„

运用整数间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成有趣的数字宝塔。还有很多:想不想再来看一些。 (3)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仔细看看这些算式间有什么联系?相同点在哪不同点在哪?你能不能往下建下去? (4)

1×9+1=10 2×99+2=200 3×999+3=3000

我不问了,你来接着写吧。

不知不觉下课了,我边板书课题:奇妙的数字塔,边说:这样的数字塔,当然还有很多,课后让我们分小组找找看。我们一起找到的数字塔,你愿意把他记在作业本上两组吗? 数学美的感悟应是数学教学一个常规目标。数学美是善,相对于计算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来说,只是小善,古人一句话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切记切记。

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 142857

看似平凡的数字,为什么说他最神奇呢?

8

我们把它从1乘到6看看

142857 X 1 = 142857

142857 X 2 = 285714

142857 X 3 = 428571

142857 X 4 = 571428

142857 X 5 = 714285

142857 X 6 = 857142

同样的数字,只是调换了位置,反复的出现。

那么把它乘与7是多少呢? 我们会惊人的发现是 999999

142 + 857 = 999 14 + 28 + 57 = 99

最后,我们用 142857 乘与 142857 答案是:20408122449 前五位+上后五位的得数是多少呢? 20408 + 122449 = 142857

关于其中神奇的解答

“142857”

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 它是一组神奇数字, 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 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 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 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 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 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 也许,它就是宇宙的密码, 如果您发现了它的真正神奇秘密┅┅ 请与大家分享!

142857×1=142857(原数字) 142857×2=285714(轮值) 142857×3=428571(轮值) 142857×4=571428(轮值) 142857×5=714285(轮值)

9 142857×6=857142(轮值)

142857×7=999999(放假由9代班)

142857×8=1142856(7分身,即分为头一个数字1与尾数6,数列内少了7) 142857×9=1285713(4分身) 142857×10=1428570(1分身) 142857×11=1571427(8分身) 142857×12=1714284(5分身) 142857×13=1857141(2分身)

142857×14=1999998(9也需要分身变大)

继续算下去„„

以上各数的单数和都是“9”。有可能藏着一个大秘密。

以上面的金字塔神秘数字举例:1+4+2+8+5+7=27=2+7=9;您瞧瞧,它们的单数和竟然都是“9”。依此类推,上面各个神秘数,它们的单数和都是“9”;怪也不怪!(它的双数和27还是3的三次方)无数巧合中必有概率,无数吻合中必有规律。 何谓规律?大自然规定的纪律!科学就是总结事实,从中找出规律。 神奇的数字142857

142857

这个看似再平凡不过的六位数由什么神奇的呢?

那我们现在开始做一个游戏...

我们把这个142857从1到6按顺序乘一下,就会出现如下6组数字:

142857x1=142857

142857x2=258714

142857x3=428571

142857x4=571428

142857x5=714825

148257x6=857142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这6组数字神奇在什么地方,仔细看的朋友也许发现了,对,这6组数字竟然是同一个142857,

只是数字之间位置改变了而已...

10

继续...

142857这个数字乘上7,142857x7=999999,你是否很惊讶?

再把142857这个数字分解成两组数字,142,857

这两个数字之和得出142+857=999

再把142857分解成三组数字,14,28,57

这三组数字之和得出,14+28+57=99

最后我们把142857再乘于142857,结果是142857x142857=20408122449

再把20408122449分解两组数字,20408和122449

它们之和是:20408+122449=142857

游戏结束!是不是觉得这些数字很神奇啊?也不知道谁发现的,真的了不起啊...

关于其中神奇的解答:

142857

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

它是一组神奇数字,

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

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

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

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

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

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

也许,它就是宇宙的密码,

如果您发现了它的真正神奇秘密┅┅

11

请与大家分享!

142857×1=142857(原数字)

142857×2=285714(轮值)

142857×3=428571(轮值)

142857×4=571428(轮值)

142857×5=714285(轮值)

142857×6=857142(轮值)

142857×7=999999(放假由9代班)

142857×8=1142856(7分身,即分为头一个数字1与尾数6,数列内少了7)

142857×9=1285713(4分身)

142857×10=1428570(1分身)

142857×11=1571427(8分身)

142857×12=1714284(5分身)

142857×13=1857141(2分身)

142857×14=1999998(9也需要分身变大)

继续算下去„„

以上各数的单数和都是“9”。有可能藏着一个大秘密。

以上面的金字塔神秘数字举例:1+4+2+8+5+7=27=2+7=9;您瞧瞧,它们的单数和竟然都是“9”。依此类推,上面各个神秘数,它们的单数和都是“9”;怪也不怪!(它的双数和27还是3的三次方)

无数巧合中必有概率,无数吻合中必有规律。 何谓规律?大自然规定的纪律!科学就是总结事实,从中找出规律。

但是,以上理论没有一种完美到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将金字塔解释清楚。(是否就意味着先前的金字塔研究者在思维的大方向上存在着误区?)

12 2000年前“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但是,近年来考古人员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匠居住的村落,那儿住过几千名工匠,食宿条件有充分保证。并且,还在金字塔所埋葬死者的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这表明这些死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他们不可能是奴隶,因为奴隶死后不会被安葬。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墓穴中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生活区内发现了劳工们的集体宿舍等生活设施的遗迹。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只有大约25000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这就意味着希罗多德有关金字塔由百万名工匠建造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然而,疑问仍旧存在: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唯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因此,另一种解释就更具有合理性了。2000年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由人工将破碎的石灰石掺和一种矿物质粘结剂浇铸而成的。此理论的依据之一是他在一石料中发现了一英寸长的人发。之二是他发现石料中夹有矿物质和气泡。就采石场的岩石取样化验对比得知:天然石块是不会含有这两种物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利用木模逐层浇灌造石得来的。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戴维杜维斯的人造石说只不过解决了金字塔的石块搬运与垒砌问题,至于金字塔的真实建筑目的,所隐含中的大量的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以及超高度文明迹象对于尚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古埃及王国来说的确显得难以至信。

大金字塔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由其建筑技术上的高超、定位技术的精确,一直以来使世人惊叹不已:在平均边长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1%;现代建筑的一大难题“正直角技术”甚至被古建筑大师们游刃有余应用于金字塔的转角建构上,达到令人惊呀的“2秒之微”的误差;金字塔虽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在线,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细微的误差是有意加上去的。(假设原始设计者希望以肉眼,而非心眼,从大金字塔的底边看到太空的极点的话,将大气中光线的 13 曲折方式也计算在内后,大金字塔所在的位置一定要在29度58分22秒,而非30 度的位置不可。58分22秒与实际位置所在的58分51秒之间的差距还不到1分的一半。)

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还有人试图通过X光透视大金字塔的内部构造,却发现根本无法得到影像。难道说大金字塔的设计者已经懂得了X光的透视原理,拥有防X光透视的技术与意识?

在胡夫金字塔中,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进行,应是在利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灯下才能完成。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这。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5000多年之久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由此可见,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来照明,而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它能够发光亮的电气装置。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难道已掌握有类似于现代电灯的技术么?

20世纪40年代,法国人布菲尔发现在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内,产生着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能量,称之为“金字塔能”。这种无形的、特殊能量,能使塔内的动物尸体变成了木乃伊,食物不易腐烂,刀片保持锋利,鲜花能常开不谢,等等。

天狼星是一颗不寻常的星星,它具有双重星球系统的身分:天狼星A便是我们看到的部分。另外还有天狼星B,围绕在天狼星A的周围,但因体积小,无法以肉眼看到,一直到1862年,美国天文学家艾尔文•克拉克(Alvin Clark)用当时最大、最新的天体望远镜,才发现了它的存在。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天狼星B。然而,金字塔经文中的作者却早已具备了天狼星为双重星球系统的知识。他们又是如何知道的? „„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就连传统上对于吉萨古建筑群在建筑时间的判定上都非常值得怀疑。

首先,狮身人面像(Sphinx)很有可能并非是在卡夫拉统治期间修建的。之所以传统上的考古观点都认为它是由卡夫拉修建的,主要是因为公元前1400年法老图特摩斯四世在其脚爪之间放置的一块石雕上仅存的一行文字涉及到了“卡夫”这两个字,后人推测“卡夫”指的就是法老卡夫拉。另一方面,当初位于其附近的河岸神殿在出土时发现里面就有一座雕像将卡夫拉本人描绘成一个狮身人面像的神灵。可是,到了1905年,有关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之间的直接关系就显得站不住脚了。考古发现在古文献记载中古埃及所有统治者的姓名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现在称为“徽印”的长方形外框。但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教授J•H•布瑞斯蒂的德注意到,在“卡夫”这两个字外部没有古埃及用来圈住统治者名字的长方形或椭圆的图形,因此“卡夫”可能并非指一个法老的名字。而“卡夫”这两个字在古埃及文字中仅仅是“升起”的意思。1992年纽约法医学专家弗兰克•多明哥对埃及法老卡夫拉雕像的头部及狮身人面像的“人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证明两者差别之大不可能是同一人,即“人面”不是卡夫拉。因此,先前考古学家对于它面部进行的主观诠释显然是错误的。另外,1992年8月来自波士顿大学地质学修奇博士(Robert M Sehoch)根据狮身人面像所受腐蚀的特点与程度同样也得出了一个惊人而又严谨的结论:狮身人面像至少在埃及历史上最后一次雨季的早期,也就是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000年就已建成。狮身人面像的侵蚀边缘比较圆钝,呈蜿蜒弯曲向下的波浪状,有的侵蚀痕迹很深,最深达2米。另外上部侵蚀的比较厉害,下部侵蚀程度没这么高。这是典型的雨水侵蚀痕迹。而狮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多年,其余时间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于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风沙侵蚀的话,那么同时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筑,也应该受到同样程度的侵蚀,然而古王朝时代的建筑中没有一个有狮身人面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而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吉 14 萨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造成狮身人面像侵蚀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释这些痕迹是很久远以前、吉萨高原上雨水多、温度高时的时代残留下来的。修奇博士的论点,在当年美国地质学会年度大会上,获得了3000名同行的一致支持。而事实上,它是由几乎一整块重达2000多吨的巨石所造,据埃及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其在修建技术方面甚至要比其它已确定年代晚几千年的建筑都要高超的多。在埃及古王国建朝之前古埃及人难道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来动员足够的人力从事此类大规模建筑工程吗?

并且,在1998年的世界金字塔研究大会上,世界金字塔研究学者们普遍接受了一个新的推断。胡夫金字塔大石块间的纱浆经过C-14的检测,证明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远远超过胡夫国王的第四王朝,完全可以断定,后人所说的胡夫金字塔在胡夫执政之前就已存在。(只是不知为何法老胡夫偏偏要将其作为自己的圣地?)

从种种迹象表明:传统上对于埃及金字塔的认识与真实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古埃及人能够独立完成此奇迹的建造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就有人把金字塔与神秘学联系起来,认为金字塔是地球前一次高度文明社会灭亡后的遗产,或者是诸如大西洲之类已经毁灭的人类文物的遗留物。亚特兰蒂斯(Atlantis)曾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Timaeus)和《格利迪亚斯》(Critions)中记载过。大西国军队曾经征服过埃及。也就是说是大西国人将金字塔文明带到了埃及。还有某些生物考古学家甚至认为,地球的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能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史前文明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是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周期性出现的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

然而,事实上此论断是根本经不住严谨的科学分析论证的。

从埃及金字塔所表现出来的众多超高度文明迹象表明:其建造设计者所拥有的科技文明程度甚至远高于当今人类文明。但是,我们根据人类史学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个独立发展的文明,其发展程度与其社会制度、人口数量、文明所影响的区域面积、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状况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地球上曾经存在过超越当今人类文明的史前文明,那么此类文明势必会在全球范围发挥出相当大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都应该留下由此类文明所创造的城市遗迹、大量已开发过的矿产遗迹、由高度文明所产生的垃圾、以及人类骸骨化石„„可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无论任何一个地质层中都没有找到相关充足的证据。更何况,此类论断也违背了达尔文的生物演化理论,地球上所有物种的演化均是由低等到高等循序渐进缓慢发展的,并且唯有现代人类才具备发展出高度文明的生理条件。此外,根据史料记载所谓的亚特兰提斯帝国就其发展状况只不过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罢了,一个由君主奴隶制作为统治方式的古代文明怎么可能发展出甚至超越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呢?仅凭一次岛屿沉没或是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怎么可能就能够轻易将拥有超越现代文明的远古文明彻底毁灭呢?

由于建造金字塔之说尚有许多难以解释之处,所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以瑞士人埃里奇•冯•丹尼肯(ErichvonDaniken)为代表的一些人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几千年前,人类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这样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有。有人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作为飞碟导航的地标,是外星人到地球上来的一个降落地点,是停留站;是外星人的发电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秘密庙宇,一个仓库储藏着开大辟地以来直到世界末日的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天文台,用以观察苍穹,了解星辰的运行,占补未来;是多功能的计量器可用于测绘大量土地,可计算时间,确定一年月有365.2422天„„

但是,即便是“外星说”,同样也存在着种种疑问无法做出合理性解释。

研究外星人的学者一直相信,远古的高度文明,是由外星人传来的。类似传言,在阿特兰提 15 斯与玛雅文明等,都不绝于耳。古埃及人是否曾经接触过外星人,以古埃及这个重历史与教育的民族而言,如果真的接触过外星文明,断无可能在相关数据中找不到任何记载。随着埃及考古学家经过多年挖掘考证工作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古埃及人确确实实参与了金字塔的建造。在吉萨高原发掘出大规模的金字塔建造劳工的生活区遗迹,同时也发掘出相当数量的建造工具。如果是地外人造金字塔为何还要古人参与其中?

那么,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有哪一类超高度文明具有对此奇迹的创造施之以影响的可能性呢?以我们现有的知识领域来找寻,唯一真正值得考虑的就只有未来文明。要想证明未来文明与埃及金字塔有关,首先需要论证的就是“时间倒流”(Time-going-backwards)是否可以成为可能。

有大量的事实证据可以证明的确存在“时间倒流”现象。近代考古学家在史前地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人造工具及人类遗迹,并测定了它们的年代,这些考古发现的年代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来自于远古世界的神秘物体其历史要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要古远得多。

1817年,考古学家HenryR.Schoolcraft和ThomasH.Benton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块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类似人类(Phenanthropus Mirabilis)的脚印,长约10.5英寸,脚趾较分散,脚掌平展,与长期习惯于不穿鞋走路的脚印相近。脚步强健有力,脚印自然,各种迹象均表明:其压痕是在岩石很软时踩上去的。据鉴定,这块石灰岩石板有2亿7000万年的历史。一位美国业余地质学家在美国内华达州的Fisher峡谷内,发现了一块带鞋印的化石。这个化石是由于鞋跟离开地面时所带起的泥土造成的,鞋印的保存出奇的好,并且这块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2.25亿年前的三叠纪石灰石。化石被发现的时间是1927年,不过当近期的科学家以显微摄影重现这个遗迹时,才发现鞋跟的皮革由双线缝合而成,两线相距1/3寸平行延伸,而这样的制鞋技术在1927年是没有的。加州奥克兰考古博物馆荣誉馆长Samuel Hubbard针对这个化石下了这样的结论:“地球上今天的人类尚不能缝制那样的鞋。面对这样的证据,即在类人猿尚未开化的亿万年前,地球上已存在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而中国一位著名的化石专家海涛在新疆的红山也发现了奇特的类似人类鞋印的化石,距今约二亿七千万年。鞋印的印迹全长26厘米,前宽后窄,并有双重缝印。鞋印左侧较右侧清晰,印迹凹陷内呈中间浅两端深,形态酷似人类左脚鞋印。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与人类完全相同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三叶虫是5.4至2.5亿年前的生物,早已绝迹。最为奇特的是业余化石爱好者麦斯特(William J.Meister,)于1968年6月在犹他州羚羊泉(AntelopeSprings)的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就在一只三叶虫的化石上面竟然发现一只成人的穿着便鞋踩上去的的脚印和一个小孩的脚印,长约10.25英寸,宽约0.5英寸,嵌在岩层中。经犹他(Utah)大学著名的化学家MelvinA.Cook鉴定这的确是人的脚印。他叙述说,“当我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1972年,在美国内华达州菲夏峡谷的三迭纪(1.9-1.6亿年前)石灰岩层中,发现了鞋印,且是双重缝印的皮底鞋印。1983年,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的阿莫尼亚佐夫教授也在距今1.5亿年的岩石中发现了似人类的脚印化石。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 16 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象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 。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OOPARTS)。16世纪,秘鲁的西班牙总督弗朗西斯哥•德•托列多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块从里面露出18厘米长铁钉的岩石,是某采石场亲自送来请教于他的。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科学美洲》(第七卷,p.298-299)誉为“精美绝伦”。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1852年6月5日《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以“过去时代的遗物(A Relic of a BygoneAge)”为题报道,在马萨诸塞州Dorchester地区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层中发现了金属花瓶,是一种呈锌白色的合金,经测定,含有大量的银成份。1880年,地质学家J.D惠特尼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波山(TableMountain)的地下300英尺的地方挖出的各种石器工具作鉴定,发现有类似现代的杵一样的工具。据测定,发现这些工具的地层年代是在五千五百万年前。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1887年考古学家 FlorentinoAmeghino在阿根廷的海滨、一个叫MonteHermoso的地方,发现了350万年前的燧石、雕刻的骨头化石及古代壁炉等。1891年,伊利诺伊州摩里逊维尔镇一村妇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 ,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1928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个采煤矿井发生爆炸,之后在现场发现一整面用方形混凝土块砌好的墙。从这个矿井所采到的煤属石炭纪,也就是说其年龄至少也得有2.86亿年。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 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强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 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 人类懂得穿上衣服的历史至今不过4600年,世界各地发现并证实了2万年前的铁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GlenRose的拉克西河(R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指恐龙脚印上。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法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手柄还紧紧留在铁锤的头上。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96.6%的铁,0.74%的硫和2.6%的氯。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现在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难道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矿工们发现了几百个金属球,而这些球所 17 处的地层据考证有大约28亿年的历史。环绕铁球的凹槽十分精致,制铁技术专家认为很难解释成是自然过程形成的。1966年夏,美国地质勘探学家维吉尼亚•麦金泰尔博士在墨西哥鉴定了一批在麦阿科勒克出土的铁矛。起先估计这些铁矛的历史不到两万年。但测试结果表明是25万年。1968年,考古学家Y.Druet和H.Salfati在法国的一个叫Saint-JeandeLivet的地方,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一根金属管。1871年考古学家WilliamE.Dubois在美国伊利诺斯州(Illinois)的LawnRidge旁钻井时,在距地表114英尺深处发现了一枚类似于钱币的东西,据伊利诺斯州地质勘探局(IllinoisStateGeologicalSurvey)鉴定,其所处地层属于更新世(20~40万年前)。这些比成岩期还要早的人造金属物的清单还可以开很长很长„„

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了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而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7万年。当时的人类,才刚刚学会使用石斧! 并且还曾经发现过4万前的牛羊骸骨中赫然的子弹穿过的痕迹。在秘鲁国立大学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人像,穿着衣服,鞋子,戴着帽子,双手举着一个望远镜正在观察天体。完全是一副现代人的作派,可据考察却是30000年以前的作品。在南非的布兰堡,有一幅名为“白妇人”的壁画。画中妇人身着短袖套衫,紧身裤,戴手套,穿吊袜,脚穿便鞋。看过此画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一幅现代画。人类发明衣服才只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但这幅古代墓画据考证至少有上万年的历史。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一些机密档不断面世,科学家查阅到其中也有时光倒流的内容。1971年8月,前苏联飞行员亚历山大•斯诺夫驾驶米格21型飞机在做例行飞行时,无意中“闯入”了古埃及。于是,他看到了金字塔建造的场面: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一座金字塔巍然矗立,而另一座金字塔刚刚奠起塔基„„

来自北约的绝密报告,报告中所描述的事实,同样令人匪夷所思:1982年,一位北约飞行员在一次从北欧起飞的飞行训练中,他的视野里,竟然出现了数百只恐龙,飞机竟然来到了史前非洲大陆。一位北约飞行员在飞行途中,“误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战场。盟军和德军战机的飞行员都看见了他,他也看见了他们,仅仅1分钟后,他又回到了现实。

1986年,一位美国飞行员驾驶SR71型高空侦察机飞越佛罗里达州中心城区时,突破“时空屏障”,来到了中世纪的欧洲上空。他在递交给军方有关部门的报告中这样说,飞机掠过树梢,可以感受到巨大的篝火发出的热浪,成堆的尸体令人触目惊心。专家们调查后指出:这位空军飞行员看到的是欧洲历史上发生著名的“黑死病”的情景。由鼠疫引发的瘟疫波及整个欧洲大陆,成千上万的人倒毙街头。

事实上,在对于“UFO”的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按以往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1957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人看到过从飞碟里走出来的与东方地球人一模一样的人,且表情丰富。在1973年11月3日晚的哥伦比亚长途电讯工程师卡斯蒂略看到两个酷似地球人中欧洲人的飞碟人。1976年1月12日贝洛奥里藏特市一对夫妇在一架飞碟上见过外形与地球人无异的人。上世纪80年代,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的Feliks Zigel博士在整理了约2万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i贴吧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豆瓣MSN 对我有帮助

496回答时间:2006-5-3 21:42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1105899 | 五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18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3-28 关于金字塔之谜,你还了解哪些 18 2011-4-2 金字塔之谜

2011-3-17 埃及金字塔之谜

2011-1-18 金字塔之谜.金字塔内有啥 27

2011-1-10 古埃及文明及金字塔之谜的论文 11 更多关于金字塔之谜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1回答运动会校旗队的前导词怎么写?.0回答求一个运动会口号.2回答我爱的人在吉林,我想考研到那边,教育学和历史哪个好考点,有好考点...cell.0回答10说明 神州轩辕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0回答写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1回答10梦到骨灰盒,梦到自己有好多个骨灰盒,在安静的往上面贴家人的照片.0回答八年九班运动会前导词.1回答100运动会入场式的编排以及口号.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5条

历史上金字塔建造之谜至少有三种猜测:

百万奴隶劳作的结果

地外文明的杰作

失落文明部落的遗产

今年9月埃及将打开世界最古老石棺,有助于揭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今年9月,埃及考古学家将打开不久前在吉萨高地金字塔群附近地区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棺,相信石棺里的秘密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揭开金字塔的建造之谜,进一步证实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自己建造的,并非外星人或者“失落的文明部落”的杰作。

■世界最古老石棺赫然显身大金字塔区

不久前,埃及文物最高委员会主席扎西 哈瓦斯证实了一条当时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惊人消息:埃及考古学家确实在吉萨高地金字塔区内发现了一具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的石棺,有4500年历史的石棺。更惊人的是,石棺里可能还有一具同样古老的木乃伊,这具木乃伊对揭开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或许大有帮助。

这具4500年来没有被人动过的石棺长2米,宽1米,埋在吉萨高地金字塔区的东南角。石棺的主人名叫纳尼 苏特 威扎特,是一座金字塔的监工。他生活的时代是埃及的第四王朝时代(公元前2613年至公元前2494年)。这个时间到底有多古老呢?那就拿它跟1922年发现的法老图坦卡门墓葬比一比,图坦卡门墓葬修建于公元前1350年,这具古棺比图坦卡门墓葬早了千余年。

■石棺的主人不是国王而是金字塔建造者

哈瓦斯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棺。这具有4500年历史的古棺的主人

19 不是国王,而是金字塔的建造者。”实际上,埃及考古人员先后在吉萨地区三座金字塔附近发现过大约150座金字塔建造者的坟墓,但却从来没有发现过像这样没有被打开仍密封的古棺。除了这具石棺外,装盛石棺的坟墓内还有一条石块砌的走廊,与吉萨高地的金字塔内部结构相吻合。墓葬室是用整块的石头刻出来的,并且有两扇门,像是供死者的灵魂出入墓室用。这一结构与胡夫金字塔的墓葬室结构一样。

■吉萨地区首次发现金字塔建造者的尸体

埃及文物最高委员会主席哈瓦斯起先在石棺里究竟装着什么这个问题上卖了一个关子。他告诉记者说,要想知道石棺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就再耐心地等上两个多月,埃及文物专家准备在今年9月份开棺。

但仍有埃及考古专家后来透露说,墓葬室里共有5个下葬坑,其中一个装着这具石棺,而其他四个下葬坑据推断应该是其亲属的,这具石棺里面装的是金字塔监工的木乃伊。这是吉萨地区首次发现金字塔建造者的尸体。用哈瓦斯猜测的话说是,尽管石棺里隶劳作的结果.

人称“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那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古代埃及人是将石头装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为此需要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修建运输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猜测二:地外文明的杰作

由于建造金字塔之说尚有许多难以解释之处,所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几千年前,人类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这样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有。他们经过推算还发现,通过开罗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经线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它们的陆地面积是相等的。这种“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选择金字塔建造地点的用意。再加上有关金字塔真真假假的神力传说,所以这一说法也日渐盛行起来。

■猜测三:失落文明部落的遗产

还有人说得更玄,把金字塔与神秘学联系起来,认为金字塔是地球前一次高度文明社会灭亡后的遗产,或者是诸如大西洲之类已经毁灭的人类文物的遗留物。对于这两种说法,埃及人深感内心受到伤害,因为这等于把埃及祖先的文明与智慧一古脑儿全都否定了。

■猜测四:混凝土浇灌的结果

20

2000年,法国人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他惊人的见解,声称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十分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更多的学者则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

不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金字塔确确实实是古埃及人建造的,当时一定集中了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肯定是很多的。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金字塔修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所以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http://news.china.com/zh_cn/social/1007/20020705/11285916.html 回答者: hsy_5501 | 七级 | 2006-5-3 21:45

埃及金字塔之谜

埃及金字塔之谜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谜。

它的神奇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想象。在埃及共计大约11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Pyramid of Khafre、Pyramid of Menkare),其中胡夫金字塔(奇阿普斯)又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占地13.1英亩,由至少重2.5吨的近260万块巨石建造,共重625多万吨。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工程,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主要有如下四种解释:

猜测一:百万奴隶血汗的结晶

猜测二:混凝土浇灌的结果

猜测三:失落文明的遗产

猜测四:地外文明的杰作

但是,以上理论没有一种完美到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将金字塔解释清楚。(是否就意味着先前的金字塔研究者在思维的大方向上存在着误区?)

2000年前“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但是,近年来考古人员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匠居住的村落,那儿住过几千名工匠,食宿条件有充分保证。并且,还在金字塔所埋葬死者的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这表明这些死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他们不可能是奴隶,因为奴隶死后不会被安葬。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墓穴中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 21 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生活区内发现了劳工们的集体宿舍等生活设施的遗迹。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只有大约25000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这就意味着希罗多德有关金字塔由百万名工匠建造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然而,疑问仍旧存在: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唯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因此,另一种解释就更具有合理性了。2000年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由人工将破碎的石灰石掺和一种矿物质粘结剂浇铸而成的。此理论的依据之一是他在一石料中发现了一英寸长的人发。之二是他发现石料中夹有矿物质和气泡。就采石场的岩石取样化验对比得知:天然石块是不会含有这两种物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利用木模逐层浇灌造石得来的。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戴维杜维斯的人造石说只不过解决了金字塔的石块搬运与垒砌问题,至于金字塔的真实建筑目的,所隐含中的大量的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以及超高度文明迹象对于尚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古埃及王国来说的确显得难以至信。

大金字塔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由其建筑技术上的高超、定位技术的精确,一直以来使世人惊叹不已:在平均边长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1%;现代建筑的一大难题“正直角技术”甚至被古建筑大师们游刃有余应用于金字塔的转角建构上,达到令人惊呀的“2秒之微”的误差;金字塔虽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在线,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细微的误差是有意加上去的。(假设原始设计者希望以肉眼,而非心眼,从大金字塔的底边看到太空的极点的话,将大气中光线的曲折方式也计算在内后,大金字塔所在的位置一定要在29度58分22秒,而非30 度的位置不可。58分22秒与实际位置所在的58分51秒之间的差距还不到1分的一半。)

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还有人试图通过X光透视大金字塔的内部构造,却发现根本无法得到影像。难道说大金字塔的设计者已经懂得了X光的透视原理,拥有防X光透视的技术与意识?

在胡夫金字塔中,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进行,应是在利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灯下才能完成。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这。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5000多年之久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 22 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由此可见,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来照明,而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它能够发光亮的电气装置。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难道已掌握有类似于现代电灯的技术么?

20世纪40年代,法国人布菲尔发现在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内,产生着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能量,称之为“金字塔能”。这种无形的、特殊能量,能使塔内的动物尸体变成了木乃伊,食物不易腐烂,刀片保持锋利,鲜花能常开不谢,等等。

天狼星是一颗不寻常的星星,它具有双重星球系统的身分:天狼星A便是我们看到的部分。另外还有天狼星B,围绕在天狼星A的周围,但因体积小,无法以肉眼看到,一直到1862年,美国天文学家艾尔文•克拉克(Alvin Clark)用当时最大、最新的天体望远镜,才发现了它的存在。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天狼星B。然而,金字塔经文中的作者却早已具备了天狼星为双重星球系统的知识。他们又是如何知道的? „„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就连传统上对于吉萨古建筑群在建筑时间的判定上都非常值得怀疑。

首先,狮身人面像(Sphinx)很有可能并非是在卡夫拉统治期间修建的。之所以传统上的考古观点都认为它是由卡夫拉修建的,主要是因为公元前1400年法老图特摩斯四世在其脚爪之间放置的一块石雕上仅存的一行文字涉及到了“卡夫”这两个字,后人推测“卡夫”指的就是法老卡夫拉。另一方面,当初位于其附近的河岸神殿在出土时发现里面就有一座雕像将卡夫拉本人描绘成一个狮身人面像的神灵。可是,到了1905年,有关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之间的直接关系就显得站不住脚了。考古发现在古文献记载中古埃及所有统治者的姓名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现在称为“徽印”的长方形外框。但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教授J•H•布瑞斯蒂的德注意到,在“卡夫”这两个字外部没有古埃及用来圈住统治者名字的长方形或椭圆的图形,因此“卡夫”可能并非指一个法老的名字。而“卡夫”这两个字在古埃及文字中仅仅是“升起”的意思。1992年纽约法医学专家弗兰克•多明哥对埃及法老卡夫拉雕像的头部及狮身人面像的“人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证明两者差别之大不可能是同一人,即“人面”不是卡夫拉。因此,先前考古学家对于它面部进行的主观诠释显然是错误的。另外,1992年8月来自波士顿大学地质学修奇博士(Robert M Sehoch)根据狮身人面像所受腐蚀的特点与程度同样也得出了一个惊人而又严谨的结论:狮身人面像至少在埃及历史上最后一次雨季的早期,也就是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000年就已建成。狮身人面像的侵蚀边缘比较圆钝,呈蜿蜒弯曲向下的波浪状,有的侵蚀痕迹很深,最深达2米。另外上部侵蚀的比较厉害,下部侵蚀程度没这么高。这是典型的雨水侵蚀痕迹。而狮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多年,其余时间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于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风沙侵蚀的话,那么同时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筑,也应该受到同样程度的侵蚀,然而古王朝时代的建筑中没有一个有狮身人面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而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吉萨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造成狮身人面像侵蚀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释这些痕迹是很久远以前、吉萨高原上雨水多、温度高时的时代残留下来的。修奇博士的论点,在当年美国地质学会年度大会上,获得了3000名同行的一致支持。而事实上,它是由几乎一整块重达2000多吨的巨石所造,据埃及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其在修建技术方面甚至要比其它已确定年代晚几千年的建筑都要高超的多。在埃及古王国建朝之前古埃及人难道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来动员足够的人力从事此类大规模建筑工程吗?

并且,在1998年的世界金字塔研究大会上,世界金字塔研究学者们普遍接受了一个新的推断。胡夫金字塔大石块间的纱浆经过C-14的检测,证明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远远超过胡夫国王的第四王朝,完全可以断定,后人所说的胡夫金字塔在胡夫执政之前就已存在。(只 23 是不知为何法老胡夫偏偏要将其作为自己的圣地?)

从种种迹象表明:传统上对于埃及金字塔的认识与真实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古埃及人能够独立完成此奇迹的建造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就有人把金字塔与神秘学联系起来,认为金字塔是地球前一次高度文明社会灭亡后的遗产,或者是诸如大西洲之类已经毁灭的人类文物的遗留物。亚特兰蒂斯(Atlantis)曾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Timaeus)和《格利迪亚斯》(Critions)中记载过。大西国军队曾经征服过埃及。也就是说是大西国人将金字塔文明带到了埃及。还有某些生物考古学家甚至认为,地球的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能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史前文明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是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周期性出现的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

然而,事实上此论断是根本经不住严谨的科学分析论证的。

从埃及金字塔所表现出来的众多超高度文明迹象表明:其建造设计者所拥有的科技文明程度甚至远高于当今人类文明。但是,我们根据人类史学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个独立发展的文明,其发展程度与其社会制度、人口数量、文明所影响的区域面积、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状况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地球上曾经存在过超越当今人类文明的史前文明,那么此类文明势必会在全球范围发挥出相当大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都应该留下由此类文明所创造的城市遗迹、大量已开发过的矿产遗迹、由高度文明所产生的垃圾、以及人类骸骨化石„„可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无论任何一个地质层中都没有找到相关充足的证据。更何况,此类论断也违背了达尔文的生物演化理论,地球上所有物种的演化均是由低等到高等循序渐进缓慢发展的,并且唯有现代人类才具备发展出高度文明的生理条件。此外,根据史料记载所谓的亚特兰提斯帝国就其发展状况只不过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罢了,一个由君主奴隶制作为统治方式的古代文明怎么可能发展出甚至超越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呢?仅凭一次岛屿沉没或是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怎么可能就能够轻易将拥有超越现代文明的远古文明彻底毁灭呢?

由于建造金字塔之说尚有许多难以解释之处,所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以瑞士人埃里奇•冯•丹尼肯(ErichvonDaniken)为代表的一些人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几千年前,人类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这样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有。有人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作为飞碟导航的地标,是外星人到地球上来的一个降落地点,是停留站;是外星人的发电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秘密庙宇,一个仓库储藏着开大辟地以来直到世界末日的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天文台,用以观察苍穹,了解星辰的运行,占补未来;是多功能的计量器可用于测绘大量土地,可计算时间,确定一年月有365.2422天„„

但是,即便是“外星说”,同样也存在着种种疑问无法做出合理性解释。

研究外星人的学者一直相信,远古的高度文明,是由外星人传来的。类似传言,在阿特兰提斯与玛雅文明等,都不绝于耳。古埃及人是否曾经接触过外星人,以古埃及这个重历史与教育的民族而言,如果真的接触过外星文明,断无可能在相关数据中找不到任何记载。随着埃及考古学家经过多年挖掘考证工作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古埃及人确确实实参与了金字塔的建造。在吉萨高原发掘出大规模的金字塔建造劳工的生活区遗迹,同时也发掘出相当数量的建造工具。如果是地外人造金字塔为何还要古人参与其中?

那么,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有哪一类超高度文明具有对此奇迹的创造施之以影响的可能性呢?以我们现有的知识领域来找寻,唯一真正值得考虑的就只有未来文明。要想证明未来文明与埃及金字塔有关,首先需要论证的就是“时间倒流”(Time-going-backwards)是否可以成为可能。

24 有大量的事实证据可以证明的确存在“时间倒流”现象。近代考古学家在史前地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人造工具及人类遗迹,并测定了它们的年代,这些考古发现的年代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来自于远古世界的神秘物体其历史要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要古远得多。

1817年,考古学家HenryR.Schoolcraft和ThomasH.Benton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块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类似人类(Phenanthropus Mirabilis)的脚印,长约10.5英寸,脚趾较分散,脚掌平展,与长期习惯于不穿鞋走路的脚印相近。脚步强健有力,脚印自然,各种迹象均表明:其压痕是在岩石很软时踩上去的。据鉴定,这块石灰岩石板有2亿7000万年的历史。一位美国业余地质学家在美国内华达州的Fisher峡谷内,发现了一块带鞋印的化石。这个化石是由于鞋跟离开地面时所带起的泥土造成的,鞋印的保存出奇的好,并且这块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2.25亿年前的三叠纪石灰石。化石被发现的时间是1927年,不过当近期的科学家以显微摄影重现这个遗迹时,才发现鞋跟的皮革由双线缝合而成,两线相距1/3寸平行延伸,而这样的制鞋技术在1927年是没有的。加州奥克兰考古博物馆荣誉馆长Samuel Hubbard针对这个化石下了这样的结论:“地球上今天的人类尚不能缝制那样的鞋。面对这样的证据,即在类人猿尚未开化的亿万年前,地球上已存在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而中国一位著名的化石专家海涛在新疆的红山也发现了奇特的类似人类鞋印的化石,距今约二亿七千万年。鞋印的印迹全长26厘米,前宽后窄,并有双重缝印。鞋印左侧较右侧清晰,印迹凹陷内呈中间浅两端深,形态酷似人类左脚鞋印。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与人类完全相同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三叶虫是5.4至2.5亿年前的生物,早已绝迹。最为奇特的是业余化石爱好者麦斯特(William J.Meister,)于1968年6月在犹他州羚羊泉(AntelopeSprings)的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就在一只三叶虫的化石上面竟然发现一只成人的穿着便鞋踩上去的的脚印和一个小孩的脚印,长约10.25英寸,宽约0.5英寸,嵌在岩层中。经犹他(Utah)大学著名的化学家MelvinA.Cook鉴定这的确是人的脚印。他叙述说,“当我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1972年,在美国内华达州菲夏峡谷的三迭纪(1.9-1.6亿年前)石灰岩层中,发现了鞋印,且是双重缝印的皮底鞋印。1983年,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的阿莫尼亚佐夫教授也在距今1.5亿年的岩石中发现了似人类的脚印化石。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象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 。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OOPARTS)。16世纪,秘鲁的西班牙总督弗朗西斯哥•德•托列多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块从里面露出18厘米长铁钉的岩石,是某采石场亲自送来请教于他的。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 25 中。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科学美洲》(第七卷,p.298-299)誉为“精美绝伦”。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1852年6月5日《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以“过去时代的遗物(A Relic of a BygoneAge)”为题报道,在马萨诸塞州Dorchester地区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层中发现了金属花瓶,是一种呈锌白色的合金,经测定,含有大量的银成份。1880年,地质学家J.D惠特尼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波山(TableMountain)的地下300英尺的地方挖出的各种石器工具作鉴定,发现有类似现代的杵一样的工具。据测定,发现这些工具的地层年代是在五千五百万年前。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1887年考古学家 FlorentinoAmeghino在阿根廷的海滨、一个叫MonteHermoso的地方,发现了350万年前的燧石、雕刻的骨头化石及古代壁炉等。1891年,伊利诺伊州摩里逊维尔镇一村妇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 ,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1928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个采煤矿井发生爆炸,之后在现场发现一整面用方形混凝土块砌好的墙。从这个矿井所采到的煤属石炭纪,也就是说其年龄至少也得有2.86亿年。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 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强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 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 人类懂得穿上衣服的历史至今不过4600年,世界各地发现并证实了2万年前的铁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GlenRose的拉克西河(R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指恐龙脚印上。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法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手柄还紧紧留在铁锤的头上。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96.6%的铁,0.74%的硫和2.6%的氯。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现在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难道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矿工们发现了几百个金属球,而这些球所处的地层据考证有大约28亿年的历史。环绕铁球的凹槽十分精致,制铁技术专家认为很难解释成是自然过程形成的。1966年夏,美国地质勘探学家维吉尼亚•麦金泰尔博士在墨西哥鉴定了一批在麦阿科勒克出土的铁矛。起先估计这些铁矛的历史不到两万年。但测试结果表明是25万年。1968年,考古学家Y.Druet和H.Salfati在法国的一个叫Saint-JeandeLivet的地方,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一根金属管。1871年考古学家WilliamE.Dubois在美国伊利诺斯州(Illinois)的LawnRidge旁钻井时,在距地表114英尺深处发现了一枚类似于钱币的东西,据伊利诺斯州地质勘探局(IllinoisStateGeologicalSurvey)鉴定,其所处地层属于更新世(20~40万年前)。这些比成岩期还要早的人造金属物的清单还可以开很长很长„„

26 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了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而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7万年。当时的人类,才刚刚学会使用石斧! 并且还曾经发现过4万前的牛羊骸骨中赫然的子弹穿过的痕迹。在秘鲁国立大学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人像,穿着衣服,鞋子,戴着帽子,双手举着一个望远镜正在观察天体。完全是一副现代人的作派,可据考察却是30000年以前的作品。在南非的布兰堡,有一幅名为“白妇人”的壁画。画中妇人身着短袖套衫,紧身裤,戴手套,穿吊袜,脚穿便鞋。看过此画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一幅现代画。人类发明衣服才只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但这幅古代墓画据考证至少有上万年的历史。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一些机密档不断面世,科学家查阅到其中也有时光倒流的内容。1971年8月,前苏联飞行员亚历山大•斯诺夫驾驶米格21型飞机在做例行飞行时,无意中“闯入”了古埃及。于是,他看到了金字塔建造的场面: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一座金字塔巍然矗立,而另一座金字塔刚刚奠起塔基„„

来自北约的绝密报告,报告中所描述的事实,同样令人匪夷所思:1982年,一位北约飞行员在一次从北欧起飞的飞行训练中,他的视野里,竟然出现了数百只恐龙,飞机竟然来到了史前非洲大陆。一位北约飞行员在飞行途中,“误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战场。盟军和德军战机的飞行员都看见了他,他也看见了他们,仅仅1分钟后,他又回到了现实。

1986年,一位美国飞行员驾驶SR71型高空侦察机飞越佛罗里达州中心城区时,突破“时空屏障”,来到了中世纪的欧洲上空。他在递交给军方有关部门的报告中这样说,飞机掠过树梢,可以感受到巨大的篝火发出的热浪,成堆的尸体令人触目惊心。专家们调查后指出:这位空军飞行员看到的是欧洲历史上发生著名的“黑死病”的情景。由鼠疫引发的瘟疫波及整个欧洲大陆,成千上万的人倒毙街头。

上一篇:数字通信论文下一篇:通信作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