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课程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09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于项目;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实践课,该课程总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编程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库项目实践能力,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本文对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详细教学方案。

1.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知识和技术储备不够。

(2)学生重编程实现而轻分析和设计。

(3)课程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不太合理,任务设计和要求偏低。

(4)课程考核方式、评价体系和管理过程不够科学。

2.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

本文提出的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是指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难易适中、选题丰富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的项目设計任务,参照软件公司分析、设计、编程实现应用软件的基本步骤和人员组织形式来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其重点在于把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到软件工程项目的高度,并通过模拟实训加以实施。按照软件工程传统方法学的思想,结合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将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简单划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项目组成员通力协作、自主完成。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采用项目评审的方法,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具体工作进行阶段性评审,学生分组汇报工作成果,并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提交阶段性技术文档。项目模拟实训根据课程设计选题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项目规模和难度由指导老师和项目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协商决定。每个项目小组由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组长,项目组长可以根据小组内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工作中,项目小组的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

2.2.1 课程设计的选题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设计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适当的项目,是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能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较好的结合在一起;(2)所选项目数量要足够多,涉及面要广而且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的难易程度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4)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要规范,以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程序编程知识、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理论应用到软件开发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整个开发流程,具备项目开发的实战经历。

2.2.2 课程设计的人员组织

按照开发流程,参照软件公司的人员组织形式,将班级的学生分组,每组5至6人,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编程水平、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进行调整。每个同学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等。

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产生一名项目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工作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监督实施等工作。在组长的指挥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同学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美工好的同学负责界面设计,编程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程序调试,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教师要负责帮助把握进度,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等。

按小组形式开发项目,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更接近工作实际。

2.2.3 综合设计过程

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运用已学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思想和数据库设计理念、C#或C++等编程语言,具体设计实现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自选课程设计课题,调查用户需求,总结归纳数据流程,分析性能,书写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报告(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系统功能模块),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进行系统整合和测试,功能完善,汇报设计成果(包括撰写设计报告、系统验收、结果汇报)。主要分为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

(1)需求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返工重做。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背景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或相应的组织、部门、企业去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据和处理进行分析,画出各层数据流图,做好详细地需求分析。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指导和评价。

(2)项目设计是关键。本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并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定义主键、外键、视图、索引等。此外学生还应该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教师通过检查学生设计的E-R图、关系模型和功能模块图,对每个组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

(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即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阶段,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适时组织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4)成果展示。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了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开发后,各个小组将在课程设计末期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2.4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针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问题,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增加教学计划中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2周改变为4周,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设任务。其次,提前讓学生进入分组和选题环节,并将每个人要完成的任何合理分配,让学生提前进入做好项目的知识储备、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

2.2.5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细化评价指标。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分组汇报。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lO%,平时抽查1O%,答辩20%,课程设计报告30%,系统演示30%。其中前四项由教师评分,系统演示由学生评分,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给大家演示系统并介绍基本情况,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并公布成绩。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和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

通过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实际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而且在一系列的开发设计过程工作中能够树立学生的项目开发管理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应有的团队协作、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动手实践等能力。使数据库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场”,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实战能力的“战场”,成为体验项目开发过程的“运动场”。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章小莉,姜湘岗.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

[2]杜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2,5.

[3]赵慧敏,杨鑫华,等.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作者简介:汪利琴(1982—),女,湖北仙桃人,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矿井通风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码:0440033

课程英文名称:Mine Ventilation theory course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适用年级:二年级

适用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 总学时:60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安全人机工程、防爆电器设备 编写人:关键、李诚玉 审定人:丁永明、陆卫东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是在高年级学生基本学完《矿山通风与安全学》课程时的一次集中式的综合设计,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新建矿井或改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具有初步设计和计算的能力,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矿井通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主要应完成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已知的基础资料,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的矿井通风系统。

2、设计要求

(1)了解矿井通风的基本理论。

(2) 熟悉矿井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 (3)掌握压力的两种测算基准。

(4)了解离心式通风机、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5)了解局部通风机的种类和性能、掘进安全技术装备系列化。 (6)熟悉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二、课程设计方式

(1)讲课; (2)习题课; (3)讨论课; (4)实验课; (5)其它;

三、课程设计内容

第一章 矿井空气

1、矿井空气成分

2、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

3、矿井气候

重点:矿井通风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作用,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矿井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矿井气候。重点掌握矿井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我国矿山气候条件的安全标准。

第二章 矿井空气流动基本理论

1、空气主要物理参数

2、风流能量与压力

3、能量方程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大纲

重点:空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压力的两种测算基准、风流点压力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井巷通风阻力

1、井巷断面上的风速分布

2、摩擦风阻与阻力

3、局部风阻与阻力

4、矿井总风阻与矿井等积孔

5、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的措施 重点:井巷断面上的风速分布。

第四章 矿井通风动力

1、自然风压

2、通风机类型及构造

3、主要通风机附属装置

4、通风机实际特性曲线

5、通风机工况点及其经济运行

6、通风机联合运转

7、矿井通风设备选型

重点:矿井通风动力的类型、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表示通风机性能的主要参数。

第五章 局部通风

1、局部通风方法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3、局部通风装备

4、局部通风系统设计

5、掘进安全技术装备系列化

重点:局部通风方法、局部通风机的种类和性能、局部通风机的选型、掘进安全技术装备系列化。

第六章 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

2、采区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

4、矿井通风构筑物 重点: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采区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构筑物的种类。

四、课程设计时间、地点

1、时间安排:

(1)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为两周。

(2)指导教师要提前布置设计任务,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进行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3)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进行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每天进行巡回指导。

(4)课程设计最后三天每位学生都要进行课程答辩,由指导老师提问,学生对设计问题进行回答。

2、地 点:实验室与实训基地。

五、课程设计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依据课程设计答辩情况、说明书编写质量、设计图纸绘制质量,综合考核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设计成绩计入课程综合成绩,单独列入学生各门课程成绩内。

2、成绩评定:

设计结束时,由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分按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评分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2)独立工作能力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质量

(4)学习态度,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

(1)黄元平主编,《矿井通风》,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 (2)王省身主编,《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2、教学参考书

1、王英敏,《矿井通风与安全》,冶金工业出版社,1979年12月.

2、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对每个学生的设计都要严格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1、优秀:设计计算正确、方案选择合理、工作量饱满、书写工整、图面整洁且完全符合制图规范、结构分析设计合理、计算结果准确、善于独立思考,并有独到之处,允许有微小的毛病和不足存在。

2、良好:设计计算正确,方案选择合理,书写工整,图面整洁且完全符合制图规范,工作量饱满,设计计算正确,方案分析设计合理,计算结果较准确,在计算与制图方面留存一定不足,但不是主要问题。

3、中:设计计算基本正确,方案选择基本合理,但存在某些缺点,图面质量一般,工作量达到要求,基本符合制图规范,计算结果基本准确,设计方面留存某些问题。

4、及格:设计计算基本正确,方案选择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问题,图面质量一般,基本符合制图规范,工作量达到要求,计算结果基本准确,设计方面留存某些问题。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课程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培养基本的对基本数据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编码及调试程序技能的能力,为整个专业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每位学生可以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备选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自行完成。要求每班中题目不能重复。

三、设计要求

1.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认真主动完成课设的要求。有问题及时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

2.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设的时间计划,并在课设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时向教师汇报。

3.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需要两周时间完成,学院安排设计时

间学生不得缺席。

4、每位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发现抄袭者或雷同者,一律按零分处理。

5、程序设计语言可选择C或C++ 。

6、程序要正确且具有一定的健壮性,不会因为用户的输入错误引起程序运行错误而中断执行,对输入值的类型、大小范围、字符串的长度等,进行正确性检查,对不合法的输入值给出出错信息,指出错误类型,等待重新输入。

四、上交相关内容要求

上交的成果的内容必须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1. 上交源程序:学生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所开发的所有源程序(应该放到一个文件夹中);

2. 上交程序的说明文件:(保存在.txt中)在说明文档中应该写明上交程序所在的目录,上交程序的主程序文件名,如果需要安装,要有程序的安装使用说明;

3. 课程设计报告:(保存在word 文档中,文件名要求按照"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起名,如文件名为"001_张三_二叉树动态演示".doc )。报告要求文字工整通顺、图表规范、思路清楚、内容正确。设计报告必须按照规定格式规范,A4纸双面打印、装订。

将以上三个部分放在一个文件夹里,文件夹名要求按照"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报告题目”.zip命名。每个班将所有学生的文件夹收集起来刻成光盘上交。

五、时间安排

设计时间为两周(7.07—7.18),7月16日—7月18日答辩。 考核方式

成绩按五分制,包括课程设计过程、课程设计结果、课程设计报告三部分。其中:

课程设计过程:20%

包括设计态度(10分)、出勤(10分)

课程设计结果:40%

其中:程序正确性:30分,运行效果:10分,答辩:10分。 课程设计报告:40%

其中:正确性:20分,完整性:10分,规范性:10分。

六、设计报告格式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阶段:指导教师按班级填写《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选题,并汇总选题及分组清单。

第二阶段:组织学生撰写需求分析报告,并组织学生自述。

第三阶段:指导学生编写代码,并调试、试运行。

第四阶段:指导学生填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第五阶段:组织学生演示系统。

第六阶段:收集本学期课程设计资料,以班级为单位填写《课程设计总结与成绩统计分析报告》。

收集的资料要求包括:

1、《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每个班级一份

2、学生选题分组一览表,每个班级一份

3、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程序代码(提交源代码到教师指定的文件夹)、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在期末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排序,将相关资料刻成光盘。

4、《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每个班级一份

注:⑴《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均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填写,用A4纸打印。

⑵《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由教师填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由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每人填写一份。

⑶打印文档规范:1)统一用A4纸打印;

2)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

3)若文档或表格多于1页,请标注页码。

附表1:《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表2:《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

附表3:《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附表4:《数据库课程设计选题与分组一览表》

附表5:07-08上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一览表

附表6:《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样例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第一阶段:指导教师按班级填写《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选题,并汇总选题及分组清单。

第二阶段:组织学生撰写需求分析报告,并组织学生自述。

第三阶段:指导学生编写代码,并调试、试运行。

第四阶段:指导学生填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第五阶段:组织学生演示系统。

第六阶段:收集本学期课程设计资料,以班级为单位填写《课程设计总结与成绩统计分析报告》。

收集的资料要求包括:

1、《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每个班级一份

2、学生选题分组一览表,每个班级一份

3、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程序代码(提交源代码到教师指定的文件夹)、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在期末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排序,将相关资料刻成光盘。

4、《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每个班级一份

注:⑴《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均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填写,用A4纸打印。

⑵《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由教师填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由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每人填写一份。

⑶打印文档规范:1)统一用A4纸打印;

2)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

3)若文档或表格多于1页,请标注页码。

附表1:《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表2:《课程设计总结及成绩统计分析报告》

附表3:《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附表4:《数据库课程设计选题与分组一览表》

附表5:07-08上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一览表

附表6:《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样例

上一篇:数据分析软件设计下一篇:数据挖掘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