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2023-03-18

教师专业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2、体育中考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改进对策

3、浅析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4、小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苏州市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6、制约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思考

7、乡村振兴与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8、广东省乡村体育教师提升行动活动在信宜市举行

9、浅谈体育课中学生意外事件的防范和责任划分

10、提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见

12、关于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13、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14、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15、云南印发方案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

16、广西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17、“以课促研”构建体育校本教研常态研修模式

18、新时代体育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路径

19、体育教学:在改革中不断突破

20、农村中学开展校园足球的思考与探索

21、新时代抓好体育教研工作的思考

22、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的有效表扬策略

23、山西省农村中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

24、从考试100分到健康“100”分,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25、当前我区初中体操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26、对体育课程改革误区的思考

27、“基于教学行为特质”下的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

28、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研究

29、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机遇与推进路径

30、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31、树立学习榜样 丰富教育内涵

32、探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33、构建高中、初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34、从管理视角论制约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因素与对策

35、精准帮扶下的昭觉县四开片区体育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36、浅谈农村小学体育现状

37、基于中学体育工作“大格局”构想的研究

38、小学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运用探讨

39、凉山州贫困县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40、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41、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42、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

43、浅谈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

44、构建研修共同体助推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成长

45、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46、现代成人教育的定位及发展现代成人教育的思考

47、依托乡村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传承龙狮非遗文化

48、乡村小学开展足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9、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教师专业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教师被誉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其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质量。“专业素养”是对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及教学实践工作的“专业性”的考量标准,它包括专业的理念、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职能需求变化进行专业性调整,确保为教育对象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教授服务。结合现状,我国中小学教师整体上的专业素养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归纳问题,进而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调研;策略研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89

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科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指出教育改革中教师身份转化的问题——由教育“管理者”转变为教育“组织者”、由教学“监督者”转变为教学“参与者”、由课堂“控制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旨在促进教师、学生在“教與学”层面的地位平等,以此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开发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和而不同”,对于质疑精神予以保护。这意味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进行整体转型,学会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拓宽、丰富,以专业精深、学识渊博为基础,不断更新专业教育理念、强化专业教学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内涵解读

关于“什么是教师专业素养”这一问题,结合国内外教育专著、文献、资料等研究成果整理,在解答上可谓见仁见智,至今尚无一个定论。但从“素养”这一词汇出发,可以窥得相关特征。《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它的内涵与常用的“素质”一词作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进行辨别——所谓“素质”强调人在“先天中的禀赋”,例如人们常说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很好”,其潜在内涵表明一个人自幼身体健康程度较高、体能指标优秀,这些不需要后期锻炼就已经得到了。而“素养”强调人在“后天中的习得”,例如形容一个人“文化素养很高”,这需要后天不断努力地学习、积累,才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水平。显而易见,“教师专业素养”属于教师在教育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范畴,属于个体通过学习、积累获得的“做教师”的资质,因此“素养”对这一问题是有意义的。

据此,教师专业素养内涵可以概括为“为支撑教师职能而进行的理念构建、为满足教学需要而进行的知识积累、为实现教育实效性而进行的能力强化”。进一步分析可知,教师专业素养与广义上的“专业性”要求是不同的,一般社会意义上的“专业性”强调的是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深度、广度,通常是“静态”呈现的。而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材资源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因此,教师专业素养也处于动态发展状态,由此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也要不断更新。

结合以上解读,就不难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在保持“教师专业素养”内涵的稳定性基础上,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其一,义务教育整体维度。“中小学教师”即中学、小学教师队伍,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可整体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中学之间的界限被进一步模糊了,在年级设置上将一至六年级(小学)、初一到初三年级(中学)统一划分为1-9年级,因此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其二,从具体学科维度出发。教师专业素养意味着教师在所执教学科领域的专业程度,如“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等。本课题所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从宏观角度出发,即整体上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取向

(一)理性知识取向

从教师基本价值判断出发,教师必须是一个拥有专业知识的人,且个体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与其他职业形成明显的价值区分,并且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独特的优势,这样才能确保教师身为一个“知识传授者”并胜任其具体工作。因此,“理性知识取向”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基本维度。由于专业领域的知识存在明显的界限,所以教师专业素养沿着理性知识取向的发展往往是客观的、定性的、准确的,所以这一视阈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只需要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积累即可,效果明显,直接简单,但所培养的教师存在一定局限性。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途径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二)实践反思取向

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来看,面对变数较大的学生、课程、环境等,具体实施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性知识”所描绘的剧本场景展开,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具备理性知识是必要的,但现实中教师的行为有些是不完全理性的,包括一些教学决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等,主观上也会意识到需要进行改变,这就涉及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另一个取向——实践反思。与“以专业为中心”的理性知识取向不同,实践反思注重的是“以人为中心”,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教育实践、反思的独立主体,即便对于相同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也会产生差异化的观点。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通过反思解决问题,在“实践反思”的不断反复、前进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素养特色。

(三)生态综合取向

教师作为“个体”与师资作为“整体”之间是统一的,这与一名教师接受过多少专业教育无关,因此生态综合取向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强调的是“教师群聚”,在保持教师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智慧汇集、共同创新,打造出超过任何一个个体专业素养水平的“教育生态系统”。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面临的问题调研

(一)容易出现教育生涯的职业懈怠感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对繁琐、复杂,且义务教育阶段是整个学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它延续的周期最长,是为进入高等教育“做准备”的时期,教师身上承载着家长、学生、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加上中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个性叛逆的阶段,管理难度很大,一些教师长期在高强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二)对教育理论、政策的敏感性不强

相对于高中及高等教育而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内容属于典型的“基础教育”,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不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教育实践改变。长此以往,容易使教师失去对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政策的敏感性,埋头于狭隘的教学空间,自我学习提升的意愿也会消退,从而导致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不擅于进行负面情绪的自我调节

从心理学层面分析,“负面情绪”的形成源自情绪双方共同的干预,其疏解既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调节,也需要双方各自提供消除负面的机制(如道歉、原谅)。但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教师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干预,而师生之间又大多处于不平等地位,外界介入主要是家长,所能够起到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因此长期负面情绪的积累容易导致教师素养的下降。

四、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策略的研究

(一)专业理念提升策略

所谓“专业理念”,可理解为教师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知,而身为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则源自对自身“教師职业”的认同。因此,面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机制的构建,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应给予教师这一职业充分的尊重、关怀和理解,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提升职业信心,形成全体国民“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强化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进而在专业理念方面不断深入。同时,结合前文所述,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是呈现“动态化”发展的,立足“终身学习”的角度,教师应自觉地展开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加速自身从“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而这一过程中,专业理念也随着自身积累的增加不断提升。

(二)专业知识提升策略

所谓“专业知识”,可理解为教师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准备。针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在专业素养提升的发展取向上,应该重点围绕着“生态综合”展开,立足自身所教学科,积极进行“跨学科”的接触,这样才能确保知识精深与渊博相统一。跨学科的柔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思维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在具体策略上,一方面应该强化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纵向深挖”,正所谓学无止境,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是一张“文凭”,而是在专业领域高度的专注与贡献。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应加强交流互动,以学校为组织主体加强各学科教研组之间的资源共享、智慧汇集,这样教师在专业素养提升方面可以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所谓“专业能力”,可理解为教师保障自身价值长效性的机制。能够提供保障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以教育部门、继续教育组织、中小学校等机构形式展开的教研活动,基于“实践反思取向”展开相关提升,例如说课、教学能力大赛等,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基础上的,能够直观地体验优劣,择其优者而学之、对其劣者而改之。其二是教师自我学习方式。事实上,无论何种外部力量的参与、促进,最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决策者都是教师个体,教师应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念,在日常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意识地对传统教学思维、行为进行创新。

综上所述,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也与教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角度出发,探索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玉旭.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路径探析——基于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12).

[2]李艳英.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以武都区农村教师为例[J].才智,2019(27).

教师专业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为了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特意举办了培训活动。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此次培训共邀请了我校校长与我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与历程。通过此次培训,我感受颇深。

一、让爱在坚守中绽放

“让爱在坚守中绽放”。在讲座过程中,老师告诉我们:

1.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因为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你必须至少要有一桶水。

2.做一个爱事业的教师。在讲座开始前,校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些人是为了生存而生活,而有些人是为了生活而生存。那么在座的各位属于那种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过。可是现在我不纠结了,通过这次培训我找到了答案:我要为我的生活、我的事业而生存!

3.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整理对他的神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教育者应该坚信苏格拉底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的名言。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4.做一个不易轻言放弃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曾经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最讨厌的一句话。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改变了我的想法。虽然“朽木不可雕”,但是我可以让这棵朽木成为不可雕的朽木中最有用的一棵。虽然不能点石成金,但是我可以让这块顽石成为最坚硬的石头。

二、万物有道、学海无涯

作为新时期的特岗教师,教育系统中的新鲜血液,我们既要拥有我们的特色,还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理性、感性、悟性和灵性。我们还要学会反思与创新。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要勇于反思、乐于反思、即时反思。让创新成为一种追求

另外,周建军老师在讲座中将工作态度分为三种:敷衍的状态、努力完成的状态和追求完美的状态。

教师专业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中学教师作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想要提升我国中学教育质量, 则必须及时对现有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提升。教师作为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发起者, 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 同时也是中学学校规范制度的执行者, 是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手现代科学技术影响, 我国居民的生活中科技信息技术早已成为其主要内容, 而现代教育的开展也离不开先进的科技理念与技术, 因此想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就必须及时对其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和思想不断对自身教育能力和专业能力进行优化和调整, 使其能够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思想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结构及内容, 满足现代教学方式的同时遵循现代教学理念, 促使教师不断城战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提升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

(一) 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认知, 优化自身知识与信息结构

(1) 作为新时代的人才教育工作者, 中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与较高的教育水平, 同时也必须具备“学无止境”的精神。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的作用与推动下, 各类专业知识结构与信息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发展, 而中学教师则需要在坚持保证中学教学结构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并保持渴求知识的初心, 对于与教育相关的新事物、新技术都应当进行主动学习和了解, 并保持不断学习的主动态度, 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2) 教师必须被能够对获得信息进行分解、判断的基本素养。在网络发达且开放的时代下, 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上, 各种信息类型汇聚, 不仅具有真实信息, 同时也包含一些虚假且具有负面影响的信心内容, 而教师在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汲取和使用时不仅需要能够做好对信息的分类与整理, 同时也必须具有对信息进行判别的能力和素养, 能够筛选中虚假信息并剔除, 从中选择具有教学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加工与优化, 确保能够运用其收集能力对自身信息处理能力进行提升, 进而提升教学专业水平。 (3) 教师必须具有对信息进行整合、精炼和使用的能力。从各处获得的相关信息无法直接运用与教学过程中, 且大多数信息较为分散化, 而中学教师想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的价值, 就必须具备将信息精炼、整合的能力, 通过将信息中的精华提取, 并切合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 将所有有用的信息与教学过程完美结合, 利用优化的信息技术充分支持教学活动, 并能够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在教学方面的交流, 提升自身优化信息能力的同时, 共同提升自身与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专业水平

开展教学活动是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基本形式,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学科素养的目的。但受现代社会及教育改革的推动及影响, 教师如果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不仅无法满足现代中学教育要求, 同时也极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等情况, 对学习过程失去兴趣, 反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结合现代手段, 充分借助信息时代的先进手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力进行提升。“一师一优课”平台的提出为我国中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学习与交谈的机会。所有教师通过在该平台中上传自己的教学活动开展视频、文字理论以及图片等, 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 并对其他人的经验进行汲取, 通过反复探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并不断在平台中对他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借鉴, 通过优化、整合, 对其他方式进行不断学习, 以这种互相促进的方式促使全国中学教师的素养水平得到提升。

(三) 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及工具的运用水平

现代教育理念中明确体现出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中心思想, 而中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需要及时对传统教学中的糟粕进行剔除, 同时必须坚持这一思想开展教学。现代社会中各类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不断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中, 移动电话、电脑现在已经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设备, 且设备中各类软件也是组成学生生活的关键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这一现象, 同时也必须掌握现代信息设备和技术的运用能力。一方面, 我国中学学校中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齐全, 而教师想要提升自身教学专业能力, 就必须加强对多媒体设备运用方法的学习, 并能够做到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利用现代手段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支持, 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过程, 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 教师必须具有对现代信息工具灵活运用的能力。现代教学活动中, 多数教师选择利用短视频、微视频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利用这种方法能够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 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等全面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必须能够利用视频剪辑工具等进行素材制作, 同时能够熟练使用检索工具、展示工具等, 同时能够熟练使用ppt等播放制作工具, 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成为优秀的现代教师。

三、结语

中学教师在义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建立良好的学习到教育再到学习的良性循环, 用学习来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 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使教师不断成长的目的。

摘要:我国自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我国经济及社会科学水平均得到飞速增长和提升, 而随着各类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 在“一带一路”现代丝绸之路新兴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 我国需要加快、加大对现代人才的培养力度, 因此在近年来我国不断对教育行业中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与调整, 并借助信息手段优化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基于此, 本文就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促使教师不断成长展开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林.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 (12) :57-58.

教师专业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树立创新的教育观。

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幼儿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教师要坚信“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不要老把按规定模式办事、少说少做、听话老实的幼儿定为“好孩子”,而把那些好奇、好问、好动、好驳的幼儿定为“坏孩子”。其实一旦压抑幼儿的这种“捣乱”行为往往幼儿的种种兴趣和好奇、尝试和探索不仅得不到赞赏,而且常常受到限制和训斥。在日益重视创造的今天,我们要把孩子的“捣乱“拿一种标准来衡量,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有理就行。孩子的好奇、好问是他们的思维在活跃;孩子的好动、好驳是他们自身的个性,只要他们有“新的发现“、有充分的理由,我们教师则要转变观念,“纪看事停”,鼓励并指导那些“捣乱”的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品质,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让他们正常、积极、主动地参加探索活动。如本班的黄治邦就是一个新时代的“捣乱”人才,是值得我转变教育观的很好例子。所以说新时代的教育观要面向整个社会,面向全体幼儿,要具有创新的教育作风。故教师应尽快转变教育观树立创新的教育观。

(二)、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树立创新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认为:对知识记得越牢越好。如背多几首儿歌、识多几几个字、会算多几条题为好。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变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积极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尝试来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由传统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性转变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底主动性。把原来教学程序中最后一步“呈现正确答案”去掉,变为只负责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随薏发散,借助“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尝一尝”去感知、认识。如改版后的整合教材中的教学法正是要求教师如此。总之创新型教学观把教师灌输结果转变为幼儿自己讨论的过程。面队这样,我们的教师要进行不段的反思,“着眼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把幼儿身上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把创新型教学观呈现出来。

(三)、教师要转变角色,树立创新型的教师观。

传统性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知识技能的灌输者,是幼儿生活中的爱护者,是处于一种至高无尚的地位。而幼儿呢,只有服从、只有义不容辞地接受教师的命令。而创新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幼儿生活学习的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去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去引导幼儿发现的一切问题;去合作幼儿解决一切疑难;去支持幼儿的大胆创新、自由探索。用全身心的爱去营造新的氛围、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这种平等的环境、友好的师生关系中自由地探索,健康、开心地成长。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剖析自己,要不断地回顾、假设、验证、总结自己的一切素养。只有这样,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经济知识人才。

(四)、幼儿教师应成为创造型、全能型和完整型的教师

所谓创造型教师,即热爱创造活动,创造欲望强烈;能创造性地组织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创造性、灵活性且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所谓全能型教师,就是即会教学,又会科研,还懂实践。

所谓完整型教师,即教师既是学习者,教学者、交往者,又是指路者。

(五)、幼儿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完善的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师德风范”、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忠诚于幼教事业,敬业爱岗,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具有广泛的爱好、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的能力。教师的不良情绪不要带到工作中,更不要转加到孩子身上,以免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心灵的伤害。总之,新时期的幼儿教师们应尽快全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而拼搏进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就必须有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和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因此,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努力造就一支综合素养高、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认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一)原来拥有的部分理论知识已经陈旧,与新的理论的剧增及知识爆炸性发展不相适应。

(二)教育思想更新速度缓慢,与幼教改革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

(三)习惯于现行教育方法、手段的心理定势,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四)单质、单项、平面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改革实践不相适应。

(五)原有的课程观念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育不相适应。

三、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不断更新幼教理念。要清醒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时刻意识到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拼搏、竞争、进取的时代精神。二是树立与国际接轨的理念。必须进一步强化“三个面向”意识,大胆地汲取他国的先进的经验,吸收先进的科研成果,树立与国际接轨的意识,不断推进幼教事业的发展。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不断掌握新理论、新思想、新科技才能持续进步,否则,知识就会老化,就会成为落伍者,就会被时代抛弃。

(二)必须牢固树立素质转型意识。一是牢固树立素质结构由知识型向智能复合型转化。二是牢固树立素质品位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三是牢固树立思维方式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化。四是牢固树立能力水平由适应型转化。

(三)注重群体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一是注重群体结构的和谐发展。全体幼教工作者在学历、业务、智能、职称、年龄、性别等诸多方面的比例、层次,都要达到最佳的组合,构成一个相互兼容、优势互补的集合系统。二是注重教师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具有正确的立场、观点,为人师表的品德修养,献身幼教的敬业精神和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在业务素质上,努力把握幼教工作的内在规律,掌握科学的幼教工作技能、方法

和先进的经验。在能力素质方面,要具有较高的引导教育活动和课程设计能力,要有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在心理素质上,要有拼搏制胜的坚强意志和较强的情感自控力等。例如,从某一方面讲,在班级组合中,要注重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使年长人的经验、中年人的稳重、青年人的激情得到和谐充分的释放。

(四)多参与各种师资培训。一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要同时并举。二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要相互结合。三是学历教育与教育要前后衔接。四是各种办学方式要相互融通、相互联接,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式的师资培训网络,为我们幼儿教师多起点地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条件,同时,也为不断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和更新教育观念等提供终身教育环境和机会。

(五)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不断强化实践活动。科研课题是针对幼教实际状况、发展趋势及工作症结而选择并开展研究的,往往涉及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者掌握多门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深入教育现象内部来探究教育的规律。幼教科研超越了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复杂程度,因此,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会进一步锤炼和提高教师的多方面素质,是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同时,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的转化靠实践,而且人永远不可能在学校里将所需要的东西学完学好再去工作。我们注意到,部分教师在观摩学习时,看到严格成功的教育活动后就迫不及待地加以模仿,结果是学到了外在的形式(如教具的制作、儿童故事的选用、提问的内容等等),而没有把握活动的实质内涵。从这一侧面看出,我们教师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多么欠缺。因此,教师应勇敢面对实践的大课堂,在真实鲜活的教育活动中,不断磨练、提高自己。

(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多年来,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喂”和“吃”,学生从幼儿园起便适应了服从与等待,服从教师支配,等待教师灌输,没有教给孩子如何“结网”,孩子怎能捕捉到知识的“鱼”?这种教育方式是机械的、死板的,培养的学生必然就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没有活力的。现在要求: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但是,在市价中出现了偏颇。例如,有的认为面向全体就是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标准使幼儿达到同等水平;幼儿认为教师面向全体幼儿授课就是面向全体了,等等。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那些能力强、胆子大的幼儿日常就深得教师的喜爱和赞赏。特别是到了元旦或“六一”等节日,这部分孩子更是大显身手了,教师下大力气不厌其烦反复为其排练,他们的成功表演是给教师脸上贴“金”。但是,这种注重个体而忽视整体的做法却使大多数幼儿失去了应有的参与和锻炼的机会,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应当受到的尊重,这显然不是面向全体,只能使幼儿之间的差距人为的加大,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的幼儿教师,应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勇于追求创新,转变教育行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严肃地对待新世纪的挑战。

上一篇: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下一篇:教师专业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