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25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音乐评论是一种从理论角度对音乐现象进行研究的社会实践活动,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是音乐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音乐评论的本质与属性、对象与内容、目的与作用、原理与依据等。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后,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追求。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具有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等作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对音乐现象的科学解读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音乐,欣赏音乐,最大化的发挥音乐的艺术价值。本文在介绍音乐评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评论的本质与属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评论;本质;属性

前言

音乐现象是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音乐的创作、演奏、传播、欣赏和评价。其中,音乐评价即音乐评论,其理论研究伴随着音乐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由于音乐艺术本身具有较高抽象度的艺术形象,所以音乐评论相对于其他艺术评论也更加复杂,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等。如果不能从本质出发,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容易使音乐评价出现片面化和极端化的现象,阻碍音乐艺术的更好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音乐评论的本质和属性进行深入探讨,建立完备的音乐评论体系,对音乐艺术作出正确的解读。

一、音乐评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音乐评论与音乐艺术并存,是音乐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艺术评论的主要类型。在研究音乐评论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评论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确定研究对象。商品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闻现象是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相应的,音乐评论的研究对象就是音乐现象。更具体的说,音乐评论学就是研究音乐评论的原则、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研究音乐现象的特征与基本规律。在研究过程中,要从音乐评论的本质、属性、原则、依据、目的、作用、类型、方法等全方位着手。音乐评论现象是音乐现象的特定类型,其研究范围相比于音乐现象要小很多,所以可以将音乐评论当做音乐学的分支[1]。

音乐评论在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广度和深度也随着音乐学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音乐评论的范围覆盖了音乐现象的方方面面,对音乐艺术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音乐评论在众多类型的艺术评论中具有较高的复杂性,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对音乐评论本质和属性的认识。如果对其本质与属性认知不足,就会导致音乐评论片面化或极端化,容易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误导和影响,打消艺术家的音乐创作积极性,对音乐艺术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应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对音乐评论的本质和属性建立正确的认识,真正发挥音乐评论对音乐艺术的促进作用[2]。

二、音乐评论的本质

在进行音乐评论的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即音乐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音乐评论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的问题。作为音乐评论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音乐评论的本质和属性是指一般意义上的音乐评论本质与属性,而不是某个特定类型的音乐评论所关注的本质和属性。因此,从这一研究角度出发,对音乐评论本质和属性的认识要通过与音乐活动中其他环节的比对进行。即区别于音乐创作、演奏、传播、欣赏等环节的音乐评论本质和属性。

探讨音乐评论的本质,相当于对音乐评论进行概念界定,即什么是音乐评论。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因为评论是对音乐刺激的反映,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心理活动,这种反映即是对音乐艺术的评价。也有学者认为,音乐评论的本质就是音乐评价,是对研究对象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的评判。《艺术概论》中关于艺术评论的定义为“从一定的阶级立场、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文艺家的成败得失、是非功过作出评价,便是艺术批评,也可以叫做艺术评价。”这些对音乐评论本质的探索都局限在音乐评价的范围之内,但是对音乐的评价不能完全概括音乐评论的全部,在音乐评论过程中,还包括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和总结,研究与创新[3]。

《全方位音乐教育实践》中贺绿汀先生对音乐教育实践的评论,是对其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述评》中对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评论则侧重于分析研究的层次。因此,音乐评论的本质包括但不局限于音乐评价,应将其理解为对音乐现象的理论研究,是音乐评论、分析、研究、总结与评价的总和。在进行音乐评论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只有有所侧重即可[4]。

音乐评论的研究对象与音乐学相同,都是从音乐现象出发,进行相关的研究活动,但音乐评论学作为音乐学的分支,其研究范围更具有针对性,观察角度和研究目的都有一定的侧重点。音乐现象属于艺术现象的一种,音乐学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音乐的本质、属性、作用、功能、产生、发展等各方面的艺术规律。如果把音乐学的研究看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那么音乐评論学则是从微观角度对音乐现象进行解读。把音乐现象作为艺术活动中的具体环节,不直接研究其艺术规律,而是通过对音乐现象的分析、评价、总结等行为,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弘扬时代主旋律,避免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音乐评论对于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音乐艺术的把关人和引导者[5]。

三、音乐评论的属性

(一)创造与继承属性

关于音乐评论属性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因为音乐评论的属性有较高的复杂性,包含多重内涵。首先音乐评论具有创造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为一门与音乐艺术共同发展的社会学科,音乐评论的内容和内涵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在不断丰富与改变,经常需要对位置的领域进行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音乐评价。因此音乐评论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评论者不断地提出对音乐现象的新认识和新观点。但是这种创造性不同于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评论虽然包括对音乐作品创作的评论研究,对音乐作品创作有一定影响,但不直接参与音乐创作。其创造性表现为对音乐现象理论认知的创新性。音乐评论创造性属性的根本形成原因是音乐评论的具体化要求,不能简单地对音乐现象进行“好”与“不好”的定性评判,而是要具体阐明其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所以音乐评论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表现出新的观点与看法[6]。

音乐评论的继承性则是指对已经存在的音乐现象的再认识,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已经建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观点和看法上的创新,这就是音乐评论继承性的集中体现。音乐评论的创新性往往建立在继承性的基础之上,只有先建立对音乐现象相关评论的了解和掌握,才能从中吸取、借鉴,形成更有价值的新的观点。在进行音乐评论时,评论者还需要对评论对象进行深刻了解,经常需要与音乐作品的作者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音乐评论继承性对评论者的基本要求,没有音乐评论的继承性,也就谈不上创作,或者说只是无意义的创造。

(二)独立与附加属性

音乐评论的附加性是指音乐评论活动依托于音乐活动和音乐现象而存在,音乐评论随音乐活动而产生,也会随着音乐现象的消失而消失。在音乐艺术和音乐评论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音乐评论活动的繁荣总是随着音乐艺术的繁荣而出现,如果音乐艺术处于低迷时期,音乐评论活动也会非常萧条。这是音乐评论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其重要的内在属性。因此,音乐评论要找准自身的定位,超出音乐艺术活动范围的音乐评论是没有意义的。同时,音乐评论活动的进行要紧紧围绕音乐艺术实践,以发展的观点进行音乐评论[7]。

音乐评论的独立性是指音乐评论是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与其他音乐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音乐评论具有独立的本质和属性、原则和依据以及独立的音乐评论方法。这与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等其他领域的运作规律和研究内容都有明显的不同。应正确理解音乐评论的独立性与附加性,即音乐评论附加于音乐艺术而存在,又独立于音乐学领域内的其他研究内容[8]。

(三)主观与客观属性

音乐评论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评论结果是根据音乐评论的方法原则得出的客观结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与音乐作品创作有本质的区别,音乐艺术作品可以是虚构的,采用夸张的表现形式,但音乐评论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要有理有据。因此,评论者在进行音乐评论活动时要采取严谨认真的态度,避免评论的片面性和极端化。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客观地进行评论。

音乐评论的主观性是从评论者的角度出发,是评论者主观理性思维活动的结果。音乐评论结果的形成与评论者自身的评论经验、生活经验、音乐素养、评论角度、评论方法等都有密切联系,这些都属于音乐评论的主观性影响因素。所以音乐评论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同时存在的,应尽量消除主观因素对音乐评论的负面影响,使音乐评论结果更加客观。同时,在看待音乐评论结果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将其主观性和客观性一分为二,避免以偏概全[9]。

(四)历史与时代属性

音乐评论的时代性是指音乐评论与音乐现象共同发展,与音乐现象一样具有时代特征。在进行音乐评论活动时,也必须与时代思想紧密结合,不能脱离时代对音乐现象进行片面的评价。这也是发挥音乐评论对音乐艺术引导作用的关键,只有具备时代性,音乐评论才能与音乐艺术和谐发展,并促进音乐艺术的更好发展。音乐评论的历史性主要是相对于音乐艺术的其他环节,音乐评论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受音乐评论附加性的影响,音乐评论活动在时间上发生在音乐创作、演奏、欣赏等活动滞后,这是音乐评论重要的客观规律之一[10]。

(五)批判与指导属性

音乐评论要想发挥对音乐艺术的引导作用,不可避免地要对音乐现象进行批判,指出音乐现象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促使音乐艺术的更好发展。艺术创作灵感源于生活,随着现代生活形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复杂性的提升,音乐现象也表现出较高的复杂性,既有生活中消极的一面,传递出消极、颓废的思想情感,也有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可以通过音乐现象向人们传递正面能量。每个音乐现象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某方面的缺陷,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完美的音乐作品,所以在进行音乐评论时,不能一味的评论音乐现象的优点,也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并勇敢指出。只有敢于对音乐现象进行批判,才能促使音乐艺术获得更好的发展。但这种批判应有理有据,不能进行盲目的批判,否则只会打消音乐艺术家的积极性,甚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错误的引导。

指导性既是音乐评论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音乐评论的重要属性之一。对音乐现象的指导作用具有两个完全对立的方向。健康的音乐评论可以促进音乐艺术的积极发展,使音乐艺术活动表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形态。而病态的音乐评论则会对音乐艺术产生消极影响。所以音乐评价发挥对音乐艺术的健康引导作用,需要建立在批判性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音乐评论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既依托于音乐艺术而存在,又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每一名音乐评论者都应该深刻认识音乐评论的本质和属性,将创造性与继承性结合,将批判性与指导性结合,采取客观的评价态度,对音乐现象做出公允的评论,促进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宗权.中国音乐评论:何作何为与何去何从——“第九届上海当代音乐周·乐评高峰论坛”综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04):151-157.

[2]欒皎钰. 张若谷的生平、音乐评论及文论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3]智凯聪. 从《琴声中的朝圣》看杨燕迪的音乐评论[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01):113-118.

[4]谈音.论舒曼音乐评论的个性特征与表现方式[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05):57-59.

[5]王安潮.基于学科建构语境下的“音乐评论”现状反思[J].皖西学院学报,2011(06):147-152.

[6]金凯.试论音乐评论的本质与属性[J].肇庆学院学报,2009(01):63-65,78.

[7]杨燕迪.音乐评论实践的方法论札记 从陈宏宽独奏会乐评谈起[J].音乐爱好者,2005(07):11-15.

[8]何舒曼.科普兰的音乐评论及其特点[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9]陈志音.关于音乐评论个性化与类型化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1):100-105.

[10]陈虎.论音乐评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J].甘肃高师学报,1999(01):113-116.

作者简介:杨莉莉(1976—),女,湖北荆门,本科,湖北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音乐教师,研究方向:声乐和视唱练耳教学。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对于小学的教育来说,音乐赏析课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音乐必备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学生美感和韵律的很好的途径。通过不断对新课改的研究和解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实践和总结,我认为音乐的展示和凸显,是需要在具体的课程中实现的,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会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课;小学教学;音乐魅力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魅力,需要用心去聆听

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也不是为了去培养歌唱家和音乐家,最主要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可以听懂并欣赏音乐的人群。听,是赏析音乐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唯有听懂一首歌,一片曲,才能融入音乐的殿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到听这一点,让他们用心聆听积极并积极加入这个环节是十分关键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并从中拓宽了他们的事业,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所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参与到听音乐这一环节中,对于一名音乐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聆听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认真仔细的品味。现如今的音乐表达方式中,听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唱一首歌还是识一篇谱,都离不开听。音乐的音律、节奏也均需要用听来感受。所以当我们静下心来去认真聆听一首音乐,这对于小学音乐赏析课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当你静下心来,你所有的感觉才会更加清晰。

二、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需要认真去的感知

在我国,新课标指出,小学音乐赏析课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的互动,来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并将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活动等内容放在这节课堂的中心位置。音乐对于一节赏析课来说,应该被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学生便是音乐的承载者,是有他们对于一首音乐的独特见解的,这时候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变化,了解他们所想的内容,要充分掌握他们的所感和所想,从而将他们的个性充分的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激起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感知这一过程是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注意力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细心的去指导,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解决他们所产生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投入更高的精力去听讲,因为他们想知道自己所遇到困难的解决方式。还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住课堂氛围,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意见,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聚焦在音乐当中。由于每位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文化素养,难免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音乐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感受,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想法和创造。每位学生都应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共同讨论,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能力。

三、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舒适的体验感受

音乐是一种摸不着的东西,它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学生的积极谈论以及参与程度却是有型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仅仅要积极谈论,还应该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且表达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高度集中,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亮点,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音乐。如何更好的去体验一首音乐,需要我们有舒适的心情。将一些通过多媒体或者是课本中的乐器等搬到现实生活中比如钢琴、笛子、小提琴等,或者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乐器带到课堂中并向同学们进行展示,这样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提高他们的专注度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视听效果,也可以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引导语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要对一首音乐进行赏析时,将学生引入这首歌的背景当中来,让学生对于这首音乐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共情,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所学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使得音乐真正进去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得到最真实的体验。

四、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音乐中的审美指的是对于音乐所感、所想、以及自身与音乐之间的沟通和认知。小学音乐赏析课就应该具有这种美的体验。我国千年的传统文化就奠定了我们所要培养的音乐审美能力,我们国家的教育也传递了对于赏析音乐美的这一过程的培养,进一步展现出学生优良的美德。由于小学生的表现欲十分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扮演一些音乐剧中的角色,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这部音乐剧其中的角色来理解这部音乐剧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对于音乐的利用和创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动是学生传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演,从而提高了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产生丰富的联想,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以及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素养的很好的一条途径。

总结:小学音乐赏析课的创建,充分提高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我国,音乐课是教育中一个关键的内容,但也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受到太多重视的环节,还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并且从这些问题中进行总结,并加以改正,赏析课的开设是一个很值得去推广的课程,值得教育界去重视,对于小学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积极探索那些在音乐过程中的未知领域,就一定会在音乐教育事业中取得很大的效果和成就。

参考文献:

[1]陳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09).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王夏.《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和“放”》[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10.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音乐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掌握音乐的节奏,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的方法。体态律动在音乐教育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要重视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音乐教学是小学阶段实施美育的关键所在,如何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与众不同,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力得以均衡发展。体态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及肢体动作方面的训练,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体态律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实践运用

新课程改革程度日益加深,音乐教师也在积极地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适应新的音乐教学形势,更好地满足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的需求。体态律动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它注重学生自身的感知,促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的方法。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也即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其有意识地做出各种动作,使其将从音乐当中获得的感受内化为自身认知。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体态律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帮助学生将听觉方面的感知与身体方面的感知融合为一体,使听觉、与思想情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感。音乐教师要注重体态律动在教学实践当中的意义,要结合课堂情况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协调能力及音乐感知能力。

一、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关键,学生只有真正感觉到音乐学习的魅力,才会自觉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课堂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利用能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来强化教学效果。大多数小学生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与游戏相互结合,设计出更多新颖有趣的音乐游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教学当中适当地安排体态律动游戏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音乐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当中合理地应用体态律动,更好地展现教学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师在实践当中运用体态律动,可以让原本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显著地增强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二)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尽管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在听到动感的音乐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但音乐理论本身存在一定学习难度,小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有限,在学习时会感觉困难重重,这也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最突出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进行反复的探索,要积极地寻找真正合适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体态律动可以显著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很多学生在欣赏完作品之后无法指出不同歌曲之间的差别,就是因为其自身能力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的具体需求,有目的地设计律动,然后引导学生模仿,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不同的律动所展现的音乐风格也完全不同,在音乐教学当中发挥的功能也不同,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合理地选择,才能让体态律动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增强学生合作能力是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在音乐教学当中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是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首歌曲都由不同部分组合而成,歌曲的表演同样也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合作,这意味着很多歌曲不能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演唱歌曲,也可以让两个或者多个小组合作演唱,上述过程具体包括理解歌曲、分析歌曲、设计体态律动,进行反复的练习,应设计练习体态律动的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的具体运用

(一) 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需要借助声音来抒发情感,不同风格的作品情感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欢乐的歌曲节奏较为轻快,抒情性强的歌曲大部分都是中速,而基调较为忧伤的音乐速度也比较缓慢。从本质上讲,如果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音乐的律动,这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比较好动,即使是在课堂上,也无法长时间保持安静,但大多数学生对音乐都有着强烈的兴趣,因为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极为活跃,学生愿意配合教师。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设法维持这种轻松的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合理地加入体态律动。

以《幸福拍手歌》为例,由于歌曲本身的节奏极为轻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可以试着运用体态律动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做出各种动作,在轻松的音乐旋律当中体会幸福的感觉。还可以通过体态律动体会歌曲本身的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进而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动作幅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熟悉体态律动的方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音乐的旋律,通过体态律动来更好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的过程当中,如果学生的动作力度比较小,就难以体会歌曲本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音乐的力度,通过欢快的音乐感染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来表达自己的体会,从而强化音乐教学的效果。

(二) 通过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

就音乐的具体表达方式而言,节奏是体现音乐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所以,部分音乐家认为,节奏就如同音乐的骨髓一般不可或缺。音高虽然也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但要想通过音乐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只依靠音高显然不够,唯有节奏与音高相互组合,才能充分体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功能在于感染人的心灵,当富有节奏的音乐响起时,人的身体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节奏做出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可以体现音乐的节奏特征,进而加强人们对音乐节奏的感受。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客观规律。比如,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音乐的美妙,表现其丰富的情感,大部分音乐都会通过节拍的变化,来展现音乐旋律的多样性,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出各种动作。比如,在强拍处,可以引导学生拍手,当音乐处于中拍时,可以引导学生做拍腿的动作,当音乐处于弱拍时,可以引导学生交叉双手,然后拍击自己的双肩。通过鲜明的节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歌曲当中包含的情感,从而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当学生沉浸在让自己感觉快乐的音乐中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动作。在学习音乐时,学生既可以运用自己的双手拍打,也可以运用双脚踏出节奏。当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做出各類肢体动作时,对音乐的感悟也会随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会不由自主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通过学习音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身体和心灵也会在音乐当中逐渐放松。

(三) 通过体态律动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在聆听音乐时,学生的身体也会下意识地做出某些动作,究其本质而言,学生所做的动作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在学习音乐时,学生不仅会关注音乐材料及音乐结构方面的特征,还十分重视情感方面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身的体会。小学生自身感知能力不足,经验也不够丰富,所以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在欣赏音乐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体验,并通过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如果想开展好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将音乐欣赏与体态律动融为一体,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以《友谊地久天长》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适合采用哪种乐器进行演奏;如果采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歌曲的情感是否会出现变化。很多学生都认为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不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友谊,还表达了分别时的不舍。在演奏乐曲时,可以采用钢琴,也可以采用大提琴,但钢琴本身的音色较为明亮,容易让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听觉体验,大提琴的音色显得浑厚而低沉,容易将人带入一种特殊的意境当中,学生体验也会变得更强。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先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再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运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再要求学生依据音乐进行体态律动。在倾听钢琴版歌曲时,学生的动作显得较为轻快,而在倾听大提琴版本的音乐时,学生的动作速度较为缓慢,但情感性更强。教师一面为学生播放乐曲,一面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变化进行体态律动,在播放乐曲时借助多媒体灵活地切换声部,通过不同声部的相互交织,来引导学生更加灵活地进行体态律动,让学生试着将自身情感与音乐情感进行融合,使音乐欣赏教学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四) 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还不成熟,需要外界的良好引导,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更喜欢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游戏,在他们的心里,所有让他们快乐的事物,都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音乐本身具有比较突出的娱乐性,所以,很多学生都十分喜欢音乐课,与音乐教师之间也比较容易保持融洽的关系。但小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有限,对音乐的理解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难以形成整体的感知,也无法根据音乐进行大胆的联想,深刻理解音乐的含义。之所以出现类似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限制。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教师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的手法,要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体态律动的新方法,一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时的能动性,二则可以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引入体态律动,既能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还能强化学生对音乐课程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的方法,从而解决学生学习音乐时仅停留在浅层面的问题,让学生从音乐当中获得更多独特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使外在的情感得以内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确保音乐教学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五) 通过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很多都是由前辈音乐家们结合自身体验,融合自身情感创作而成,有些则需要长期的反复思索和酝酿,有些则是源于突然闪现的灵感。所以,即兴创作也是小学音乐教学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即兴创作与即兴表演都能充分地增强儿童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因此,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即兴表演,同时加入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将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节奏的律动,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来把握两者间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结合自身情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小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积极地理解音乐的情境,以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等。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关心学生思想层面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而不能一味机械地进行灌输。唯有结合学生需求开展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其体会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就感,为学生将来的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三、结语

在音乐教学当中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及情感,从更深层面理解音乐,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音乐理论,掌握音乐知识,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转换为自身的动作,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才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而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音乐教师要正视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并根据音乐教学的需求灵活地加以运用,改变过去机械、固化的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并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为学生未来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於萍.巧用体态律动 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2):18-19.

[2]林明燕.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0(5):147-148.

[3]李茉.一场动起来的音乐教学革命——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之\"动\"[J].中国音乐,2019,No.159(05):128-133+187.

[4]穆田恬.体态律动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16(10):2.

作者简介:柳明清(1991-),女,河南商丘市梁园区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音乐)。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国历史比较悠久,文化也比较丰富,少数民族中的音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音乐宇宙中,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忽略了文化的传播,忽略了社会多元化的传播。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快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所以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淡了,人们对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的青睐更多,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樂面临濒临消失的危险,所以我们要更多的专注于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将我国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发扬光大。接下来文章就以佤族传统音乐为例进行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重点分析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本土化与现代性。

关键词: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本土化;现代化

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除了在我国有分布之外,在缅甸也有部分分布,其民族语言就是佤语,但是他们并没有通用的文字,主要用实物或者木刻进行消息记录、传递和数字计算。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是我国的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些县,其中沧源是最重要的聚居地。佤族在过去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称呼,而且其他民族对佤族的称呼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对才统一改成佤族的称呼。佤族的音乐比较优秀,其主要特点是原始、优美、健康、朴素,而且音调也比较质朴,通常会有比较粗犷而且独具一格的风格。在佤族音乐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歌,包括劳动歌、情歌、宗教歌、悼念歌、儿歌等等,主要使用的乐器是口篾、短笛、葫芦笙、独弦琴、木鼓、象脚鼓、铜铓、钗等。传统音乐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对其发展都非常重要,本土化指的就是基于佤族的特点和一些风俗民情进行音乐的创作,是佤族传统音乐继承的基础,而现代化指的是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并且将其运用在音乐创作中,是佤族传统音乐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所以说本土化和现代化对于佤族音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佤族音乐

(一)佤族音乐的基本介绍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流传在民间,这其中也有很多民族民间音乐,并且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喜爱。其中有一首关于佤族的歌曲叫做《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唱遍了大江南北,从而让大部分中国人了解到在我国遥远的边区还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佤族。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佤族人民从古至今有着能歌善舞的称号,比较擅长用歌声来传述历史。佤族人天生擅长音乐,音乐灵感就来源于日常生活和一些生产劳动自己宗教活动中。佤族音乐主要分为三种,民间歌曲、民间乐器和民间舞蹈。因为佤族人民一般情况下都是隐居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下,生产和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佤族人民在相对恶劣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从劳动中出发的劳动号子节奏铿锵有力、韵律也比较强劲。通过动人的歌舞和嘹亮的歌喉,将佤族人民充沛的经济充分的展示出来。在传统的社会活动中,将佤族音乐和文化进行传播。现代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扩张都在逐渐改善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佤族中青少年有更多的的机会接触到现代化的流行音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佤族传统民间音乐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

(二)佤族音乐的分类

佤族民间音乐的种类比较多,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有山歌、习俗歌、宗教歌和劳动歌。这其中山歌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山歌的演唱形式比较随便,充分的表达了咏唱的含义,而且能够在山野中随意的合唱。山歌的曲调也比较简单,节奏相对自由,内容反应了劳动和爱情,从结构来看,通常是一个高亢引腔,歌词长短变化不一,而且演唱是不需要使用乐器进行伴奏,深受佤族男女的深爱。习俗歌是有比较重的仪式感,比如说佤族人民在婚礼、葬礼、盖新房、狩猎等等的活动中都要进行风俗歌的演唱,这些充分体现了佤族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婚礼中有《结婚调》,葬礼中有《哭调》,盖新房的时候有《贺新房调》,狩猎的时候有《狩猎歌》,这些风俗歌的演唱形式一般都是通过专业的歌手进行领唱,群众们进行合唱。劳动歌曲的风格则相对粗犷而且趋势,想砍柴歌,薅秧歌等,这些劳动歌一般是在野外进行一些集体活动时候的调味品,通过对唱的形式将劳动的气氛带动起来,从而可以缓解劳动人民身体中的劳累,提高劳动效率。佤族宗教歌一般是在宗教活动和祭祀活动中进行演唱的,主要形式是朗诵的形式,而且在朗诵的过程中带有咒语和一定的吆喝声,一般的祭祀活动都要进行祭祀歌的吟唱。除了山歌、劳动歌和习俗歌,佤族地区音乐中玩调也比较流行,玩调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唱调,就是只进行唱,单纯的唱,还有一种是分跳调,也就是边唱边跳的形式,参加分跳调的人分为两排,他手拉着手,肩靠着肩,气氛比较热烈而且相当有趣。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情歌、儿童歌曲等等。

在佤族中,民歌的整体风格都是比较粗犷的,但是粗犷中还有一些质朴,最重要的是这些歌曲都源于生活,紧贴生活,将生活显示的淋漓尽致,到现在为止,在佤族的很多场合中依然能够听到佤族的音乐,佤族人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这些音乐传递了下去。

二、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从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佤族传统的音乐,对其分类和具体的形式也已经基本掌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正在受一些现代化的音乐影响,面临消失的危险,所以首先必须对佤族文化进行传承。那么如何对佤族文化进行传承呢?首先应该深入了解佤族传统音乐文化,唤醒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进而找到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

(一)深入佤族充分了解佤族传统音乐

深入了解佤族的传统音乐是进行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基础,所以为了能够将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做好,首先应该进去佤族,从而充分了解佤族的传统音乐。虽然从网络中可以查阅到关于佤族音乐的一些信息,也可以听到佤族的一些音乐,但是总会感觉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而且对陌生的佤族传统音乐并不说可以完全接受,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佤族,对佤族的传统音乐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佤族传统音乐的那种氛围和人们在其中寄托的情感,通过亲身感受佤族传统音乐的氛围,解读经典佤族传统音乐背后的故事,了解整首歌曲制作、吟唱、传播的过程,从而产生一定的民族音乐成就感,有了这种感情,才能够更好对佤族传统音乐进行继承。

(二)寻找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可以说民间音乐源于民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所为了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方法,首先需要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和培养,这样才能将佤族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首先应该重视佤族传统音乐的挖掘,把现有的传统音乐进行系统的整理,整体其发展的过程,从而找到适合这些音乐发展的生长点,进而就能够對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进行搭建,从而保护和培养传承人,将佤族传统音乐进行最大程度的传承。从古至今佤族传统音乐主要的传承方式就是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传承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现状,所以需要找寻一个新的出路。

(三)唤醒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

现如今社会,传统的民族音乐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是能够保持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从而进行新鲜血液得罪注入,将传统的佤族音乐和现代的元素向结合,找到适合佤族传统音乐发展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将佤族传统音乐中的魅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进行更好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佤族传统音乐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在佤族传统音乐继承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生活、复合大众审美,深入佤族内部,充分了解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将民间的一些采风制度进行完善,并且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吸取营养,汲取素材,进而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将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唤醒,从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三、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上文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进下来这一部分将讲述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应该挖掘具有音乐天分的佤族少年对其进行培养,然后需要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最后可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一)挖掘具有音乐天分的青少年对其进行培养

要进行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首先应该从佤族内部或者是比较了解佤族文化的汉族人民中挖掘出具有音乐天分的青少年。因为具备这些条件的青少年首先可以对佤族传统音乐进行继承。而且他们大多会受现代流行音乐的熏陶,对就行音乐也会相对比较了解,所以在进行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些现代比较流行的音乐元素加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在对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创新,这样佤族传统音乐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

为了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现代流行音乐是一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而且发展的很好的一种音乐形式,为了能够促进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可以借鉴流行音乐中的一些新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佤族传统音乐中,从而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热爱佤族传统音乐,这样佤族传统音乐文化就可以得到发展。比如说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歌曲类型,我们用这种类型的歌调进行佤族音乐的改变,从而冷让很多的人了解到佤族音乐文化。而且也可以在佤族音乐中加入一些放下非常流行的rap,用脍炙人口的语调将佤族传统音乐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表达,等等。总之尽可能的将现代流行的一些音乐元素融入到佤族传统音乐文化中,促进佤族音乐文化更快很好的发展。

(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首先需要一定的传播,所以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阵地,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讨论,学校教育应该成为首选。在学校教师得罪引导下,青少年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而有利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为了能够将这一项目进行的更好,首先应该和相关部门沟通将这些内容写入学生的教材中,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地域特色,给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从青少年抓起,对佤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对整个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项目的进行中,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能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给一些民间艺人提供更好的待遇,加强相关法律的保护政策,同时全力支持这些民间艺的一切合理的艺术活动,为其带徒授业创造条件。

因为现代的年轻人对流行音乐大多偏爱,通常情况下对民间音乐缺乏兴趣和热情,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将佤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载体进行搭建,将培养工作做充分,让我国青年一代可以接受佤族传统音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工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这些大众传媒可以让人民群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佤族传统音乐,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积极的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分为从而增强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认同感。

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继承佤族传统音乐

通过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本土化,从本土化方面研究了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进行佤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从而促进了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继承佤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冲动了解音乐的创造背景、传播方式、显示的意义等等,这样对佤族传统文化进行透彻的剖析,从而更快更好的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

(二)促进佤族音乐的发展

研究佤族音乐的现代性主要是分析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从传承人的培养、现代化元素的寻找以及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这几个方面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确实得到了更好的创新。

五、结束语

本文以佤族传统音乐的简单介绍和具体分类开题,通过对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这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佤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让各族人民对佤族文化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从而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文化认同视野下佤族音乐传承机制研究;魏征;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03期 核心;

[2]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因素;张宗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校音乐教学是高等本科院校中的一项教学工作,在高等本科院校音乐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校音乐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加强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两者要做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仅政治和经济要发展,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要加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为此,我们应该做到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由此,笔者论述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如何发展的问题,无论是民族音乐文化,还是高校音乐,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学;传承实践

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的部分不多,我国高等本科音乐教学模式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没有做到两者相统一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学应该把涉及国家、社会、人民音乐文化价值要求融合在一起。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民族音乐文化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的音乐老师要认识到在教学中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做到重点讲解,在创新和传承中发展,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如何被广泛地传播发展,高校教学如何更有效率和目的地运用在学生身上。高校教学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西化,那么如何充分高效发挥高校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性呢?是目前高校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效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学成为主要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转化和发展

(一)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和阐发

任何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民族音乐文化要结合时代要求,高校教学要赋予民族音乐文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首先,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要做到教与学相统一,从而保障教学的量与质。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有机结合教学,不仅改变高校音乐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且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这样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高校音乐教学首先以本民族音乐的发展为目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其次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更好地进行授课,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校音乐教学滋养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吸收有益文化成果

在对待我国民族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上,要弘扬自己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不能全部接纳外来的音乐文化,要找到外来音乐文化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部分,去除不良的外来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该吸收、学习世界一切优秀音乐文化,因为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与众不同的,要吸收有益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对待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受到外国音乐的碰撞冲击,很长时间发展速度慢,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许多青少年对我国一些民族乐器比较陌生,出现偏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受限,这不仅仅需要在高校课堂教学上聘请民间传统艺人讲座到学校宣传,让学生们认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这样才能培养音乐人才,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正确理解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关系

(一)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的矛盾

高校音乐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民族音乐带来了好处,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对知识的认知,但高校音乐教学也有弊端。老师传递音樂知识信息大,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这样做很难将知识吸收,这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是对立统一的,因为在高校音乐文化中,它主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逐渐形成现在的高校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常常会感到两个文化相互冲击产生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颖的高校音乐文化,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比较少,也容易在学习高校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时的矛盾产生困惑,这就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及时引导和教学,做到正确理解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承是长期的、艰巨的

在高校文化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文化,首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目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一味地追求统一音乐文化,缺乏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与思维的扩展,没有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传授人们如何抓鱼,还不如传授人们抓鱼的方法。而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只让学生知道表面知识,存在着传播途径单一的现象。高校音乐文化教学实践是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传承必须走的道路。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各族人民的精神粮食,滋养着五十六个民族,滋养着华夏儿女,民族音乐文化的流传和发展我们不能急于一时,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它的传播是长期的、艰巨的,不仅需要高校教育来传播普及,也需要民间艺人来传播,这样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和传承。

(三)音乐教学在高校中发展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条件

高校音乐教学是成就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高校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学习文化的过程,学校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影响着学生的学校生活。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大学生也要肩负起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任。

三、结语

总之,传播民族音乐文化要做到三点:第一,加强学生和大众对本民族音乐的普及,对我国具有民族特色乐器的学习和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扬近千年,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魅力,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学生和大众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程度。第二,高校音乐教学应该成立自己的本民族音乐社团。高校教师应该发现培养一些优秀学生,成立自己学校的民族乐队并组织比赛,还需要在一些中小学培育零基础的学生,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对本民族音乐的乐趣,喜欢热爱,这样我国民族音乐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第三,高校音乐文化教学的发展需要理论与现实共存,教师与学生并进,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实践。

参考文献

[1]佟鑫.关于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2011:11-15.

[2]周丽娟.刍议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2(22).

[3]朴永春.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高校教学应用中的体现[J].延边大学艺术学院,2013(5):27-30.

[4]刘舒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7).

作者简介:李雨昕(199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与表演。

上一篇:西方音乐史论文下一篇:音乐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