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2023-05-12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1篇

一、摸清现状, 及时开展疏导干预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与一般儿童具有明显的区别, 尤其是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孩子而言。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 留守儿童因为自己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无法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 加上父爱、母爱的阶段性缺失, 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我封闭心理, 不愿意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也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其他学生受到父母的关心, 而自己的父母远离自己, 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必须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沼泽”, 迅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记得有一次作文练习, 写“我的妈妈”, 邵铖同学写好题目后, 望着教室外面, 两行眼泪唰唰的滴在作业本上。我马上走过去给他擦干眼泪, 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 轻轻的安慰他, 让他感到妈妈的温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我非常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发现他情绪低落时就找他聊天, 或者让别的学生跟他玩, 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这种例子, 班上还很多。所以, 在教学之余, 经常开展和留守儿童谈心的活动, 让他们明白, 自己的父母远离自己外出务工, 目的是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父母也在无时无刻的想念自己, 自己拥有的爱并不残缺。还引导留守儿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在百里、千里之外辛勤工作的父母, 理解他们, 感恩他们。

二、结合实际,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我所任教班级实际情况调查, 我们班外出打工的家长有15人, 其中父亲外出打工有14人, 母亲外出打工有4人。在留守儿童中, 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1人, 母亲在家照顾的有11人, 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1人, 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人。从调查情况看, 父母外出打工,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 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同时, 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 自制力差, 脾气暴躁, 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矛盾。李讯同学也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 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的习惯。刚转到我们班时, 有同学惹他, 他要么不做声要么拣起石头就打。针对这种情况, 每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我就把他叫到身边来, 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同学。他先是不回答, 问了几遍后就冒出一句“谁让他惹我了。”我弄清楚了原因, 于是, 耐心地对她说:“你的牙齿咬过舌头没有?”他说:“咬过。”“这就对了, 我们同学间就像牙齿和舌头一样, 有时不小心牙齿会咬一下舌头, 我们没有把咬舌头的那颗牙齿拔了。过一会就好了。同学间要相互原谅, 要是你一石头把别人打伤了怎么办?要是别人把你打伤了又怎么办?你想过这些吗?”听了我的话, 李讯说:“我错了。”这个回答是简单了, 我在他的行动中却看到了他的变化, 我又趁此机会给他讲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和睦相处。在以后的学习中, 老师的提醒和鼓励, 李讯同学的品行在发生着变化, 没有再和同学发生矛盾了。老师既要做学生思想道路的引路人, 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 生活的保护者。因此, 我认为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 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和家长联系, 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时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 保持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针对措施, 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和学习环境。

三、建立长效机制, 关爱从我做起

(一)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 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 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 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 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二) 建立“代管家长”队伍, 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退休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 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 发动全体退休教师, 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 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 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 学习的引路人, 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 (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 和“四掌握” (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 , 当好“五员” (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做到“三个一”, 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 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 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 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 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 与学生沟通情感, 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 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 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转化“问题孩子”。

(三)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 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 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 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同时, 为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论坛活动, 交流经验, 探索新路,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 经常深入学生家庭, 进行学习辅导, 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会, 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 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 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 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活动, 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 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 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专门配备了专业教师,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

摘要: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 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2篇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3篇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各年级都实行任课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制度,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全校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班主任和领导组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授课教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主题征文、作业辅导等。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对其结果进行评比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考核表》,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7、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小山坡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4篇

XXX村共有1760人,496户,6岁以下的幼儿120人,6岁以上的儿童144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儿童的7%,共计19人。

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的现状与问题。

1、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经理,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

2、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刘叟儿童孤僻、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从而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较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示范行为失控。

3、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医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上进心不强。

2011年在县团委的领导和关怀下,XXX村XXX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站,并配备了一台电脑,一部固定电话,每天星期天,XXX同志带领这些留守儿童到留守儿童占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或是打电话那种。很多天没见,骨肉亲情相见的场面确实让人感动。家长从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身体情况、道德规范情况、健康成长情况,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可以请教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题目和一些开心的事情与家人分享,使得他们学习更有动力,生活充满着希望。

XXX同志除了帮助孩子们与其父母进行视频聊天,孩纸孩子们唱歌、跳舞、朗诵古诗、玩游戏,并且他自己也融入进去,与他们一起活动,有个村民路过聊侃地说你整天和一些孩子玩,也玩得有什么"劲"吗?XXX回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祖国的希望还靠下一代,哪一家没有孩子,大人都是从小孩子走过来的,跟孩子们在一起玩,孩子们的快乐,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不信你也来试一试"。从那以后,参加这些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本村的小学教师等。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5篇

——记实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对在校留守儿童的关爱,促进在校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快乐度过成长的每一天,我校按照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于3月9日下午在四楼电教室开展了以“春风送暖,爱满校园”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活动,会议由许丹阳老师主持,校长张建生、徐静及政教处相关领导和部分教师志愿者及近百名留守儿童代表共同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共有三项议程,先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汪贝贝为活动做了激情洋溢的开幕式致辞。她首先向关心和牵挂留守儿童成长的各级领导和教师志愿者表达谢意,同时也指出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责任,呼吁人人献出一点爱,大手拉小手,爱心传递,共创温暖校园。随后,她又热情的鼓励留守儿童要一路朝阳,健康快乐成长!紧接着会议进行第二项,邀请校长张建生、徐静,年级主任陈凤、吴沛颖为留守儿童赠送新年礼物。新年新气象,学校在活动举行前调查了孩子们的新年心愿,精心为他们准备了新年礼物并表达新年的祝福和期望。孩子们收到心爱的礼物,各个都露出了欢乐的笑脸,承诺会好好学习,争做积极健康的好学生。

最后,张校长为这次活动做了总结讲话。他强调:“关爱留守儿童”是关爱青少年重点工作的具体行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拿出实实在在的细化工作实施方案,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分工明确,有序组织,确保全校留守儿童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组织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让爱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的展开,相信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也能够感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爱,也能懂得感恩,学会敬老,学会表达对亲人的爱;也能在党和政府、在学校、在老师共同的关心与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强、自立,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回报学校!

供稿者:刘锐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师论文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