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论文范文

2023-03-01

无线通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自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给通信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是基于通信技术为支持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积极影响。但在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重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针对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促使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就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关问题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地铁无线通信 系统引入问题 措施

一、地铁无线通信多系统存在问题

无线通信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技术产物,无线通信技术为地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但是无线通信技术促使地铁交通事业发展的同时,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就地铁运行环境要求而言,不允许多种无线通信信号无限制地进入。对于地铁无线通信多种系统设备而言,会限制移动无线信号、联通无线信号以及电信无线信号的在地铁运行环境中无限制的传播[1]。针对以上问题,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分析无线通信设备信息及信号传输问题,对无线通信系统进行全新设计。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通讯设备频带超出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需求,致使各种信息泄露,信息安全难以得以保障。此外,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是信息的传输冲突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在分路和合路过程中功率不合理或者是受到不同种类的干扰造成。

二、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干扰类型及产生的后果

2.1 地铁无线通讯系统干扰类型

据有关技术分析,信息干扰是造成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干扰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干扰类型有以下几种:

1)信息对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同频干扰,该干扰类型主要是对地铁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过程中的移动无线通信信息、联通通讯信息及电信无线通信系统所出现的同频率信号的输出、输出及同频率的输入和输出同时出现的通讯干扰,这类无线通信干扰力比较强,对无线通信信息产生极大影响。

2)对地铁无线通讯调频产生的干扰。这类干扰会造成上行和下行调频无法处在同一数值上,阻碍了信息的正常传播。

2.2 地铁无线通讯系统干扰后果

就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干扰类型来看,主要是因为无线通信同频干扰和无线通信调频干扰,不管是无线通信同频干扰还是无线通信调频干扰都会对地铁的无线通信系统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后果。地铁无线通信同频干扰会造成用户信息的泄露,使用户收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调频干扰一般体现在对当地铁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调频同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调频处在相同数值时,地铁内的移动用户和联通用户就无法使用通讯设备正常通信或者存在通讯安全问题,如用户信息的外泄,信息的流失,进而造成通讯信息无法正常的传输。地铁无线通信系统调频相同时给无线通讯系统产生的干扰后果更为严重。基于地铁空间有限,无线通讯信息受地铁通道限制,也将会对无线通讯系统造成影响。当两种或者是多种无线调频共同作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时,无线通信信息系统受到的干扰将会更为严重。会造成整个地铁空间环境内用户的通讯设备处于瘫痪状态。综上所述,不管是同频无线通信系统或调频无线通信系统干扰,都会影响无线通讯用户通讯的正常使用。

三、解决地铁无线通信系统问题的措施

3.1 制度严格执行制度

地铁空间环境内出现的同频干扰及调频干扰给地铁内的使用用户带来极大的麻烦,影响了地铁用户正常通讯需求。为此,建议相关的地铁通信管理单位制定相关的规章的通讯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保证地铁无线通讯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通讯环境。基于地铁无线通信设备种类较多,涉及专业领域多,利益冲突严重,所以就地铁使用同一无线配置范围内,相关的地铁无线通讯管理单位应对各种移动无线通讯设备的使用指定严格的规范标准,并以文字的形式发放到各级管理机构,并落实责任,做到责任个人。为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制度支持。

3.2 制定科学的频率

在地铁内的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分管部门机遇利益关系,会更多地制定利于自身发展,获益最大的频率。通常而言,地铁内的无线通讯系统是由多种无线通讯设备按照一定的组合形式组合而成。地铁无线通讯系统中子系统分管部门对频率的调高或者调低都会对地铁内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比如,多种不同频率同时存在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中,会对地铁通讯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使通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产生不安全因素致使通讯系统中断。所以,为了能确保地铁无线通讯系统的有效运行,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同地铁通讯设备的不同功能特点,本着通讯畅通无阻,安全性、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 ,科学制定地铁无线通讯频率,使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下畅通运行。为无线通讯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3.3 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

为了能够保证地铁内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地铁内无线通信系统管理部门对各种无线通信设备以及系统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此外,各种无线通讯运营商应按照规定的调频范围调将调频值设置在一定范围内,不得随意地对地铁内的调频频率改动。始终保持无线通信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四、结语

总之,就目前的地铁无线通讯系统而言,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诸如通讯干扰问题仍需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积极探索出利于地铁无线通讯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促使地铁交通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无线通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5G无线通信大规模MIMO 技术全双工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

引言: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由于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使得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量极具增长。可以预测到,移动通信网络将在2020年增长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连接数,众多的用户接入以及很低的营运成本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因此,对5G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5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5G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5G无线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其覆盖性能、传输时延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间有效的结合将贵构成一个全新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促进其进一步扩展。当前国内外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深入时期,如2013年欧盟建立的5G研研发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中国和韩国共同建立的5G技术论坛以及我国的813计划研发工程的启动。

由此可以看出5G无线通信是移动互联网在外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将对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当前在互联网進行的各种业务大多都是通过无线传播的方式进行,而5G技术对这种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5G通信系统和其它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及无缝的对接是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因此,在5G无线蓬勃发展的今天,其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5G通信技术系统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而良好的用户体验主要是以传输时延、3D交互游戏为主要支撑来实现。

其次,5G无线通信系统以多点和多用户协作的网络组织是其与与其它通信系统相比最为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这种网络组织系统使得系统整体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再次,5G无线通信系统和其它通信系统相比应用到了较多的高端频谱,但是高端频谱无线电波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是系统采取的最为普遍的组成形式。

二、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一)大规模MIMO 技术

1技术分析

在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多天线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例如,3G系统、LTE、LTE-A、WLAN 等.频谱效率是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多而效率随之提高。MIMO信道容量的增加和收发天线的数量呈现出近似线性的关系,因此在5G无线系统内采取较多数量的天线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系统容量。但是当前系统收发终端配备的收发天线数量不多,这是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多使得系统的空间容量会被压缩,并且多数量天线技术复杂所造成的。

但是,大规模MIMO 技术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规模MIMO分辨率更强,能够更加深入挖掘到空间维度资源,从而使得多个用户能够在大规模MIMO的基站平台上实现同一频率资源的同时通信,因此,使得能够实现小规模数量基站的前提下高频谱的信息传输。其次,大规模 MIMO抗干扰性能强,这是由于其能够将波束进行集中。再次,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发射功率,提高发射效率。

2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我国对大规模MIMO 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信道模、信道容量以及传输技术等方面,在理论模型和实测模型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公认的信道模型当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传输方案都是采用TTD系统,用户数量少于基站数量使得导频数和用户数呈现出线性增长的关系。除此之外采用矩阵运算等非常复杂的运算技术来进行信号检测和信息编码。因此,我国要充分挖掘MIMO 技术的内在优势,结合实际来对通信信道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频谱效率、无线传输方法、合资源调配方法等方面应当进行更多的有效分析和研究。

(二)全双工技术

所谓全双工技术就是指信息的同时传输和同频率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由于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传输终端和接受终端存在一种固有的信号自干扰。全双工计划苏能够充分的提高频率利用率,以实现多频率的信息的信息传输,从而改变了一般通信系统不能够实现同频率和双向传输的技术现状,因此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这种技术应用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实现无线频谱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当前5G无线通信系统由于接受信号的终端和发射信号的终端频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其产生自干扰的现象比较突出,是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全双工技术在5G无线通信系统内有效的应用使得信号自干扰的问题能够通过相互抵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模拟端干扰抵消、对已知的干扰信号的数字端干扰抵消等各种新的干扰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极大多数信号之间的自干扰现象都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抵消。

(三)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

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不仅包括无线传输技术,而且也包括后续演化的无线接入技术,因此,5G网络系统就是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5G,4G,LTE,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以及wireless fidelity等技术共同组成的通信系统,在系统内部,宏站和小站共同存在,例如,Micro,Pico,Relay以及Femot等多层覆盖的异构网络。在异构网络内部,运营商和用户共同部署基站,而用户部署的主要是一些功率较低的小站,并且节点的类型也比较多使得网络拓扑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异构网络网络基站的密集程度较高,因此其网络节点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就更为接近,使得功率的效率和频谱的效率以及网络系统容量等方面比一般通信网络系统更为优良。

虽然这种技术应用于5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节点之间比较密集使得节点之间的距离相应就比较短,这样就会造成系统内会存在同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同频干扰的现象以及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在共享频谱之间分层干扰的现象,这种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5G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由于系统内存在着大量的用户部署的节点,使得拓扑以及干扰图样呈现出范围较大的动态变化。因此,要加强应对这种动态变化的相关技术的研究。

结束语

5G无线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建立在现有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研发的基础之上,通过5G无线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在未来极大的拓展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石炯.5G移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06)

[2]尤肖虎.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2014(05).

[3]杨绿溪.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2015(09).

无线通信论文范文第3篇

美国计划在2018年向国内超过12个城市推出5G无线通信服务,可见,5G时代已经到来。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对于机器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更快的传输速度,还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能和更高的服务水平。

4G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即将到来的5G技术,又会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服务机器人会有怎样的升级?作为驶上5G高速公路的“第一家”机器人公司,云迹科技旗下的机器人“老司机”云帆和润有话说。

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3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北京邮电大学等五家单位共建。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5G移动通信系统及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针对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面临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围绕我国移动互联网在传输安全、溯源技术、控制技术、安全管理、加固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进行攻关。

目前,云迹科技已与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达成了合作关系,就服务机器人如何利用5G通信技术进行迭代和升级进行研究。

5G是什么?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理论下行速度为10Gb/s,是4G的100倍以上,是从连接人到连接物的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5G网络一旦应用,目前仍停留在构想阶段的车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概念将会变为现实。现在,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在进行5G网络的基本设施建设,我们基本可以在2020年之前,看到“万物互联”的初步模样了。

机器人可以用5G做什么?

5G通信技术所具备的强大数据传输能力,极大地优化了接入互联网的机器人的工作能力。例如,对于通过屏幕显示媒体内容的机器人,基于4G网络的媒体播放速率或时延的无保障导致花屏(UDP)或卡顿(TCP)现象频频发生,影响用户体验,而利用5G技术,则会极大地优化用户观看体验,让高清不再“马赛克”。

D2D是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基于蜂窝系统的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技术。D2D会话的数据直接在终端之间进行传输,不需要通过基站转发,减轻基站负担,降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提升频谱效率,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当无线通信基础设施损坏,或者在无线网络的覆盖盲区,终端可借助 D2D 实现端到端通信甚至接入蜂窝网络。

5G通信技术还可以提升机器人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傳输安全、接入安全、终端安全、芯片安全等安全管理会变得更容易,安全检测、网络入侵检测、防窃密、隐私保护等,都会变得更高效。

利用了5G通信技术的机器人,将如虎添翼,它会为智慧城市做哪些贡献?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云迹科技的服务机器人将会向您持续展示。

无线通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自动化监控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县某煤矿企业为例,详细阐述了煤矿通信设备的组成及煤矿企业对通信设备的要求,基于此引入了隔离式CAN网络通信系统设计。隔离式CAN网络系统能够减少信号失真和误差,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有效降低了系统和元件受系统电压的影响,使煤矿通信设备避免受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关键词】煤矿通信;CAN总线网络;功能分析

1、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自动化监控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传统的煤矿设备由于体积大、质量高、故障率高、信号差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于新时代煤矿企业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作者以陕西省神木县某煤矿企业为例进行阐述,主要是在现有通信设备上引入了隔离式CAN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本文针对通信电缆系统容易受过压瞬变和接地环路的干扰和破坏等不利影响,基于隔离式CAN总线网络设计了煤矿设备与工业以太环网的接入通信系统,在此基础上对隔离式CAN网络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能,实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煤矿通信设备的组成及要求

2.1煤矿通信设备的组成

众所周知,煤矿通信设备在煤矿企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及经营的需要。因此,一个现代化的煤矿企业在通信方面必须要做到行政与调度的有利互补,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的相互配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通信设备的利用率。具体来说,煤矿通信设备主要由行政交换机、生产调度交换机和监控系统三部分组成。行政通信系统:主要为煤矿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提供通信保障,行政通信系统在煤矿通信网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行政通信不能仅仅满足于接打电话的现状,更要站在大通信、可运营的高度,重点考虑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增值业务的开发能力、综合计费能力等,不断满足煤矿通信走向市场的需要,使得煤矿通信朝着可运营的方向迈进。生产调度通信系统:该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煤矿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面它是行政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部分,而且在煤矿生产规程中明确规定,在地面一些重点部位必须要安装行政、生产两套通信设备,保证在一个系统出现故障时,另一个系统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井下,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则是主要的通信手段,井下各生产环节的信息都是通过该系统来传递的。计算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矿井计算机、安全监测、监控等配套系统种类繁多,传输的信号也各有不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会要求系统内的各种信息要及时传递到主调度室,同时部分信息要进入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以供有关部门掌握,所以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兼容性。

2.2煤矿通信设备的要求

煤矿生产主要在地下作业,而地下的工作环境又比较恶劣,不安全因素较多,人员、设备的流动性较大。受上述诸多因素影响,煤矿企业必须要对通信设备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煤矿生产受诸多特殊因素影响,我们必须要保证信息的传输通道顺畅,传输的信息及时、准确。这就需要我们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把专业调度系统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使通信设备既能满足井下的安全、生产需要,又能满足地面的指挥、管理等需求。另外,我们还要建立生产、洗煤专业调度通信系统,并使其与专业调度系统相互成网,进而实现信息的相互传递。其次,煤矿通信设备必须要满足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对通信信息量的需求。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矿企业与外部的通信信息量较小,到了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煤矿企业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各煤矿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多。因此,我们在进行通信系统的建设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信息量的变化,使网络设计既能满足煤矿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需要,又能够满足对外沟通的需要。最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倍受多方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完善井下的通信网络,提高通信技术水平,尤其是井下应急通信系统。

3、网络通信在煤矿通信中的应用

煤矿通信系统具有数字式语音双向无阻塞通信,一键到位,组呼、全呼、选呼、强拆、强插、监|听,紧呼(紧急声灯告警),调度台中文名称显示及位置,自动录音功能(可保荐1年以上),通话历史记录查询等煤矿调度通信系统行业基本功能(国家验收标准功能),还具有内外线多方电话会议,IP融合通信,一键外呼直拨电话、集团彩铃、语音留言等等功能。随着煤炭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通信手段、系统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保证通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快速的传递对于煤炭生产、经营来说极为重要。光缆、数字微波、数字程控交换机应该在矿井通信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宽带上网、无线通信、图像传输等在矿井也要得到基本的普及。

3.1隔离式CAN网络通信系统设计

1000M工业以太环网是现代化煤矿通信的骨干网络,我们可以在该网络中接入各种监测和监控系统,进而对井下的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等进行有效的监控。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有线IP电话和无线移动电话,数字视频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接入到该网络中,充分发挥以太环网在煤矿通信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工业级交换机给工业以太环网提供接口,使得全矿地面及井下各子系统与主干网之间实现方便灵活的连接;而地面调度控制中心则是通过服务器实现对矿山各个系统的监控,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安全状况和设备的工作状态等。

CAN总线网络分别被分布在地面和井下,为了完成对地面及井下主要工作区域的网络覆盖,我们必须通过网关将其分段接入骨干网。CAN总线网络的应用范围比较广、适应性比较强,不但可以实现对移动变电站、采煤机等关键设备的分布式移动进行监测,还可以对矿山的自然环境、灾害等进行监测,甚至可以成为语音及视频的传输通道。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我们将多个不同的子系统与CAN总线系统进行连接,而且线缆铺设距离很长,所以我们必须将CAN总线和所有接入的系统之间做好有效的隔离,只有这样才能分散CAN总线电缆网络与接入各子系统的电压,防止过压瞬间给整个网络造成破坏。另外,有效的隔离还能减少信号的失真与误差,有效消除网络中的接地环路,防止电压多大对整个电路造成的影响,因此,采用隔离式CAN总线网络对整个煤矿通信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对CAN总线网络进行电路设计时,必须要通过连接电阻使其达到隐性的状态,然后通过CANH及CANL的有效组合再使其达到显性的状态。但是,由于数字隔离器不支持这种信号标准,所以我们无法在CAN总线收发器和电缆之间应用数字隔离器。基于此,科技人员就在数字隔离器的基础上研究出了ADM3052,它既是一种隔离式控制器也是一种区域网络物理层的收发器,更是集成隔离DC/DC的转换器,而且符合ISO 11898标准。ADM3052主要是应用ADI公司的iCoupler数字隔离技术,在CAN总线配置与各子系统之间提供5KVrms隔离,而且ADM3052具有CAN总线网络所要求的物理层特性,通过在CAN协议控制器与物理层总线之间创建一个接口来实现CAN总线与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效隔离。具体如图1所示。

3.2隔离式CAN网络通信参数分析

总体来说,隔离式CAN网络的传播延迟要大于非隔离式CAN网络的传播延迟,但ADM3052却能以最高1Mbps的数据速率进行工作,它的传播延迟要明显小于光耦。传播延迟越短意味着CAN总线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号响应时间越快,工作效率越高,而且这在系统的仲裁期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节点必须自行判断哪一条消息享有优先权,进而控制总线。所以,数据的传播速率和CAN总线的线路最大值均依据传播延迟时间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一个CAN比特由四个相互独立的时间段组成,分别为同步段、传播段、相位段1和相位段2,这些独立的时间段就可以在CAN总线中实现独立编程。但是,不同的子系统都可以对总线进行访问,它们为了争夺访问权会同时传输数据,而此时的CAN就会采用逐位仲裁的方式进行判断。传输节点则是通过对CAN总线上的数据进行采样来判断自己是否赢得仲裁,所以为了规避系统的传播延迟,CAN总线控制器必须对各位的采样时间进行补偿,补偿的途径就是在控制器中设置PROP—SEG。下面我们进行如下假设,假如此时的电缆长度为20m,数据速率或比特率为1Mbps,电缆传播延迟为5ns/m,CAN控制器振荡器的频率为36MHz。但是对于ADM3052来说,从TxD到RxD的传播延迟为250ns,是延迟中的最大值,而电缆的物理延迟等于5ns/m,电缆长度为20m,5ns/m*20m=100ns。根据计算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系统并返回到总控制器的总传播时间为:2(传播延迟+收发器传播延迟)=2×(100+250)=700ns。

我们为了实现对控制器的编程,就必须将寄存器设置为“时间量子”的整数倍。一般时间量子的时长与CAN系统时钟的时间周期相等,被设置为28ns。我们对28ns的时间量子进行分析,其中每位都包括36(1000/28=36)个时间量子。PROP_SEG=ROUND_UP(700ns/28 ns)=25个时间量子。接下来,我们从每位的36个时间量子中减去用于PROP_SEG的25个时间量子和用于SYNC_SEG的1个时间量子,然后将剩余的时间量子分配给PHASE_SEGl和PHASE—SEG2,每段5个。但是,由于CAN系统时钟存在容差,所以会出现累积相位的误差,这就要求系统必须通过再同步跳跃(RJW)同步,使得RJw为4和PHASE_SEGl二者中的较小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控制器的编程。

3.3通信协议

在具体的CAN2.0规范中,我们只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定义,并未对ISO参考模型中的其他层结构进行定义。因此,为了提高CAN总线网络的兼容性,使得不同生产厂家的电气设备都能在网络中实现通信,我们还应该在系统的应用层采用CANopen作为CAN的网络通信协议,这有这样才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有无,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及使用效率,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一般来说,系统通常会采用CANopen作为CAN的网络通信协议,然后通过网关使多个CANopen在网络中实现相互通信。网关在EtherNet网络中是TCP Server,而在CANopen网络中则是CANopen的主站,因此可以使多个CANopen在站与具有TCP Client设备之间实现数据通信。因此,CANopen在CAL基础上继承了CAL的通讯和服务协议子集,所以,CANopen标准也包括了通讯和设备子协定、寻址方案,而且它不但支持设备监控及网络管理还能够实现节点间的通讯。

一般来说,一个CANopen设备至少由对象字典、通信接口和应用程序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其中,CANopen通过通信协议接口实现对总线上通信信息的收发,通过交换通信对象来完成不同CANopen设备间的通信。通常我们会在CANopen协议中定义4种通信对象(通信模式),主要用于对不同作用的信息进行处理,这4种通信对象分别为:NMT对象(网络管理对象)、SDO对象(服务数据对象)、PDO对象(过程数据对象)、特殊功能对象。四种通信对象的主要功能如下:对象字典主要用来设定设备的组态,并实现非即时通讯,对象字典通常由16位元索引变量阵列构成,然后通过变量对设备的组态进行调整。为了支持必要的网络管理服务,在CANopen设备中至少需要一个服务数据对象SDO(Service Da_ta Object)。CANopen可以采用master/slave、client/server和producer/consumer三种通信模型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其中,在SDO协定中对client/server模型进行定义,SDO client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对象字典的索引及子索引传送给SDO server,SDO封包就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producer/consumer通信模型设备则至少需要一个过程数据对象PDO(Process DataObject),系统通过PDO协议可以在多个节点对信息实现即时交换。为了提高CANopen设备的兼容性,我们在对CANopen设备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满足各子系统的一致性、互用性和互换性的需求,使CANopen设备通过状态机(state machine)的控制实现设备的启动和重置。状态机一般包括如下几个状态:初始化,预操作,操作和停止四个状态。当CANopen设备接收到网络管理(NMT)通讯对象时就会根据状态变更命令,此时状态机也会转换到对应的状态。

4、结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企业正在向现代化的方向逐步推进,井下的通信设备及监控设备也越来越多,CAN总线网络凭借其较高的灵活性和高抗噪声干扰能力使得该协议更适用于煤矿各系统间的通信。本文针对通信电缆系统容易受过压瞬变和接地环路的干扰和破坏等不利影响,基于隔离式CAN总线网络设计了煤矿设备与工业以太环网的接入通信系统,并对隔离式CAN网络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尽可能使其以1Mbps的速度运行,对于CAN网络应用层的通信协议,我们仍然采用CANopen协议。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们将隔离式CAN网络用于不同系统间的煤矿长距离的串行通信,然后通过数字的方式将CAN总线及与其相连的各子系统隔离开来,进一步减少了信号失真和误差,有效降低了系统和元件受系统电压的影响。与此同时,CANopen在保证网络节点互用性的基础上能随意扩展节点的功能,充分保障了在煤矿恶劣的作业环境中提高矿井通信的实时性和物理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建全.煤矿通信设备的差动保护技术运用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3(8):131-132.

[2]邱田军.在中国计算机硬件维修市场中外包服务发展的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2008,40(20):12-14.

[3]高寿斌.国内通信行业发展与自动化设备的运用[J].兰州大学学报,2007,23(6):89-91.

无线通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的倡导无线通讯网的节能发展,其最终目的就在于有效的实现节能减排计划,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各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无线通讯网的所有管理工作当中,节能管理机制的建设极为重要,该项机制的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无线通讯网能够实现节能管理,进而影响到无线通讯网的整体发展速度。对于无线通讯网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的建设需要同步进行,但是在渐渐构建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较为显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此次研究主要就无线通讯网的节能管理机制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建设策略;问题

一、前言

现阶段,在我国国内诸多新型的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在社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而通讯网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该种技术主要作用就是提升人们的通讯便捷性,保证信息传递的效率以及精准性[1]。传统的有线通讯技术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逐渐的研发出了无线通讯技术,该种就似乎相较于有线通讯技术,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传递一些信息。但是该种技术的出现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无线通讯网的节能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该项管理是保证无线通讯网技术的应用不会浪费资源的必要保障性工作。

二、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的步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生活便捷性的要求正在逐年提升。社会群众渴求更加快速且精准的完成信息的传递,在当前无线通讯网技术的支持下,人们互相交流不再受到以往的空间限制以及时间限制,而该种技术也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技术[2]。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该种技术在应用期间消耗的能量以及资源也相对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努力的倡导无线通讯网企业及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大力研究无线通讯网节能技术,实现无线通讯网的节能管理目标,降低能源的消耗,保证每一种能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从本质上来讲,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该项工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关的主管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有效的把握当前实际状况,如果发现网元集合活跃度不足时,既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射率来实现节能目标。但是现阶段,诸多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没有兼顾节能与发展,节能只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没有彰显出社会责任感,没有兼顾节能与服务质量在实际进行节能管理期间会无原则的节省资源,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3]。因此,相关的节能管理机制建设人员需要有效的更正自身的工作理念,找准切入点有效兼顾节能与发展,在节能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树立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计划发展,保证各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环保工作。

三、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构建阻碍性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无线通讯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对于节能环保理念的科普力度不断提升,现阶段,诸多无线通讯网技术管理人员纷纷投入到了对于相关节能管理机制的研究工作当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要想保证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建成并发挥出应有的节能作用,必须要解决现存的阻碍性问题。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其一为,节能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诸多无线通讯网机构内部的节能管理综合素质水平并不能够支撑各项节能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节能管理意识相对较低,同时也没有找准节能管理机制建设的切入点,诸多节能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并没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其普遍认为节能就是为了效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管理意识,从而导致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的建设成效并不显著。其二为,缺乏健全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作为支持,在诸多无线通讯网机构当中,并没有设立具有针对性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没有将连带责任追究管理制度,节奖超罚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當中也没有将节能管理元素融入到其中,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员工并不重视节能管理,也没有对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其三为,没有有效的对无线通讯网络进行优化,相关的操作系统建设也并不完善,从而导致节能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问题,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四、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构建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组建专业化的节能管理团队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组织人员是各项节能管理机制建设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的第一执行者,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的建设成效,进而影响到无线通讯网行业能否实现既定节能发展目标。只有保证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高,才能够保证各项节能管理工作有必要的人才作为支持。基于这一情况,相关的企业领导者,需要重点管理专业化的节能管理团队组建工作发展情况[5]。为此,首先,在应聘阶段,需要面向全社会招收一些具有较强节能意识以及专业知识基础的人才,同时还要综合考察其创新意识的高低,另外,还要模拟出具体的工作情境,具体审查其是否具备节能环保意识以及创新管理能力,选择综合素质水平最高的人员,作为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内部的工作人员,保证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并不只会纸上谈兵。其次必须要构建出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积极努力的引导每一位工作人员参与到企业所开展的培训活动当中,但是要想提升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性,需要保证培训对其有所成效,因此,就需要健全培训内容,将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特点,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要点,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原则,生态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创新管理意识等归入到节能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体系当中,从而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接受到最为专业的培训,并满足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健全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制度

健全的节能管理制度是保证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工作能够持续有效进行下去并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同时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是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6]。基于这一情况,相关的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完善节能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工作。为此,首先,需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连带责任追究制度,由于节能管理机制建设工作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工作,会涉及到诸多工作环节,贯穿无线通讯网运行的全过程,因此,就需要有效都将节能管理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同时还要明确责任制的具体条例,一旦出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主体,然后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否属人为原因,如果确定,那么就需要追究责任主体相应的责任。其次,必须要落实节奖超罚制度,严格依照预算方案进行各项资源的分配,明确规定超出预算的部门,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原材料价格变动,公司并不会对其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惩罚,但是如果是因为一些主观因素,例如浪费资源行为,公司会适当的对其内部成员给予一定的惩处措施。如果部门在保证工作质量完成既定节能目标,并且有效的减少了资源的耗费量,那么公司将对其内部成员给予物质奖励以及精神鼓励。最后,必须要有效的将节能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有效的在企业内部宣传关于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的信息,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进而使其能够关注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建设工作[7]。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有效落实无线通讯网节能信息宣传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定期的宣传一些关于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制度信息,节能管理要点信息,节能管理重要性信息等,提升人们的认知度,同时还要与社会媒体部门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共同宣传关于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信息,在扩大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信息宣传范围的同时,保证地区内部的无线通讯网机构都能够参与到该项节能计划当中。

(三)有效优化无线通讯网络

从实际角度出发,在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当中,优化无线通讯网络是该项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无线通讯网络的优化工作质量是直接决定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建设质量以及节能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只有在科学合理且适用的无线通讯网络支持下,才能够有效的达到既定节能减排效果。基于这一情况,相关的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对于无线通讯网络的优化工作[8]。为了能够有效的优化无线通讯网络,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科学合理的选择无线通讯网优化方式,在实际选择优化方式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结合当前企业的现状进行选择,首先,相关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人员可以事先搜集一些关于无线通讯网络和各个主干线网络的数据信息,并依照这些信息有效的分析无线通讯网质量,细致的审查各个环节,找到其中耗能较高的环节,并对其进行局部重点优化。其次,要有效的运用数据信息技术对各项无线通讯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细致的整合,然后结合这些信息进行具体的优化方案制定,具体而言,可以制作出业务模型以及对比模型,有效评价或评估区域内业务的质量以及阻塞率[9]。具体优化流程为开始是数据采集,中期是性能分析,后期是方案的测试与实施。二是,要构建出完善的系统,设计系统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是影响无线通讯网是否节能的关键,基于这一情况,相关的网络优化节能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不具分析,并对各个设备进行无缝隙的监督管理,同时还要保证设备维修成本较低,避免不必要的的维护成本支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我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节能改革的浪潮,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努力的进行绿色化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就是降低能源的消耗,保證生产与环保工作的和谐性,避免对生态资源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无线通讯网技术的节能管理机制建设是无线通讯网行业绿色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该项工程相对较为繁琐复杂,需要全方位的进行绿色化管理改革。而无线通讯网行业有效的实现节能管理机制的建设目标,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该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整体社会效应,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因此,相关的无线通讯网行业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对于无线通讯网的节能管理机制研究,结合现存的建设阻碍性问题,无线通讯网行业特点及规范准则,构建出完善的无线通讯网节能管理机制,以此来有效的促进无线通讯网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雨晅.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9,21(21):64.

[2].节能环保稳定可靠的无线交通灯——评测法马太阳能无线过街一体式交通灯[J].中国公共安全, 2019(11):188-189.

[3]庄旭菲,高睿鹏,刘志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分布式软件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节能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9,16(19):153-155.

[4]朱一峰,袁华璐,刘淼,陈保豪,茹正辉.智能电网无线通信网中的级联潮汐排队模型[J].电子设计工程, 2018,6(19):107-111+117.

[5]郑超,许阳明.多无人机在协同压制无线通信网链路中的应用[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7,38(11):129-133+137.

[6]叶礼邦,郭新海,齐伟伟.基于节点度约束的无线通信网拓扑模型[J].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7,39(05):37-40.

[7]冯友宏,王启蒙,岳雪峰,杨志.无线通信网第m佳用户调度安全性能分析[J].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7,43(05):6-10.

[8]林陈莹.4G技术在城市无线通信网的应用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 2016,36(08):14-15+19.

[9]曾亚辉.基于智能电网无线通信网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 2016(07):101-104+108.

上一篇:节能降耗论文下一篇: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