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路及规划范文

2023-03-28

工作思路及规划范文第1篇

环境影响评价 (EIA) 也称环境预断评价或环境未来评价, 是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之一, 它有时也与“环境评价”, 或“环评”交替使用。自2003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一章第二条给出了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即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目前所讲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Strategic Enviroment Impact Assessment, 简称SEA)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通过把对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去, 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因此,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决定了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 政策性。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 有必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政府行为, 是为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服务的。这就要求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达到从源头上防止环境问题发生的目的。 (2) 整体性。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与土地需求增长性, 要求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角度在全部土地资源的层面上选择规划方案,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这块蛋糕的分配者, 各个用地部门只能是蛋糕的消费者。各部门要进行持续、合理用地, 必先考虑环境条件是否允许。 (3) 兼容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维的, 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和环境的目标, 也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等, 其中生态环境目标对于维护多维目标之间的协调, 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4) 折衷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致使土地资源分配方案具有折衷性, 是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 个人目的和公共目的调和的结果。所以,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质上是各部门各业用地的满意方案, 当然对环境保护也应当兼顾。

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从现在开展的环境评价来看, 环境评价方法学的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以及一些经过修正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叠图法等。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可持续性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设立、替代方案的优化选择、环境承载力分析、选址与适宜度分析等。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加权比较法、逼近理想状态排列法、费用效益分析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法、对比评价法。其他方法:包括累积评价方法、系统综合集成方法、主观评价法等。

4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不仅为该工作展开提供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理论向实际应用转化的中间环节。因此, 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对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开展和推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较规范的决策过程, 因此我们可从规范决策过程的角度来分析规划的编制过程。从前述思路来考虑, 需要在决策过程中贯穿规划环评的相关评价活动, 这样才能使研究与规划编制程序紧密结合、协调规划环评的编制程序和工作内容。

4.1 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规划及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确定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 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 以及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2) 规划及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包括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与计划等, 以了解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 包括识别规划目标、指标、方案 (包括替代方案) 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 (4) 确定评价因子, 选择评价方法:以环境影响识别为基础, 结合规划及环境背景值调查情况, 规划所涉及部门或区域环境保护目标。

4.2 正式工作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的工作为:收集评价信息、研究区的环境现状分析及评价、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及评价以及评价结果分析。

(1) 收集评价信息:根据上面确定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利用多种调查手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全面收集有关评价因子的第一手资料。 (2) 规划区的现状分析及评价:根据前面收集的资料, 对规划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及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确定规划区的环境本底值, 找出规划实施前存在的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以期在本次规划中加以改善。 (3) 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价:这部分是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预测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其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 特别是规划的累积影响, 通过相关分析预测规划期末环境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对规划方案进行预测、评价, 找出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最有利的规划方案。 (4) 评价结果分析:对选择的方案进行修正或补救, 然后将评价结论反馈给规划决策者, 从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引导。

4.3 评价报告书编写阶段

这是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成果体现, 因此, 这个阶段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全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两个: (1)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该报告书既是对整个评价工作过程的总结和成果体现, 又是决策者进行战略决策的环境依据。所以该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结:主要是从本次评价工作的成功经验、不足之处及一些问题的思考等方面进行总结。

5 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作了不少研究。但是, 到目前为止, 中国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多是围绕建设项目、区域开发活动进行的,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开展较少, 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 由于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理论体系, 也缺乏系统、有效、通用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加上法律和制度上的制约因素, 因此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程序, 国内也没有形成公认的范例。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经验, 以土地利用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为研究对象, 论文分别论述了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体系及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思路和实施程序。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要性,程序

参考文献

[1] 罗宏.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演变[J].重庆环境科学, 2000, 22 (6) :12~13.

工作思路及规划范文第2篇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

(一) 自上而下传达指标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省—市—县—乡五级。每一级在执行工作前, 都需要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 包括耕地规模、城建占地规模、城建占农用地尺寸、新增城建第、城镇工矿地、城乡建设地、城建规模、农地面积、耕地保有量等数据指标严格规划当级土地。

(二) 指标控制土地利用

国、省级别土地规划, 包括用地布局及土地控制指标为国家宏观性土地规划。而到了市级别的土地规划, 由于需要严格按照省级制定的标准落实, 因此市级规划为中观规划。县、乡级别的土地规划是在市级下达的中观规划标准下, 对各项指标做的层层规划, 用于落实各类土地的使用与布局重新调整与优化土地使用结构, 并根据土地规划需求建立规划数据库, 因此县、乡级土地规划为微观规划。

(三) 三界四区控制城乡用地

城乡土地规划工作一般通过占地边界划分土地使用类别。如允许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这四种建设区依靠三种占地边界划分不同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的目的是, 防止出现建设地大肆蔓延, 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规划凸显问题

(一) 土地资源数据不准确

目前国内土地规划编制使用的是二次国土调查数据库数据。由于数据库年久失修, 一些土地资源出现了较大的变更, 而数据库却没有对土地资源项目中的耕地以及建设区进行补充。导致在实际规划时, 经常出现数据矛盾和冲突的问题, 影响了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

此外由于土地规划数据来源不一, 同样会导致土地规划部无法得到准确的当地人口基数。这所带来的影响是城市规划时, 城镇工矿地、建设地、总规划地、农业用地数据不相符时常出现出入, 无法满足城乡人口用地需求。

(二) 规划研究不深

土地规划时, 由于缺少土地能力评价包括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适应性评价等, 导致土地资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并不合理, 出现随意性布局土地的问题, 农田、耕地的布局不合理情况。此外在评价土地规划时, 仅仅将数据指标作为依据, 很容易导致土地无法合理的规划, 编制有效的土地规划指标。

(三) 土地分类不合理

根据土地的使用功能划分, 可以将土地分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其他用地三种。将上述用地细分, 又能够得出若干小的土地使用类别, 主要包括交通用地、水利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畜牧业用地等。

乡政府用地被归纳为农村居民用地, 而我们知道这显然是与实际情况不同的。此外土地利用包括采矿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都被划分为城乡建筑用地, 不过却没有明确的设计划分。另外水库水面被划为交通水利占地, 属建设用地的一种, 这和我国水库面用地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被归为非建筑用地定义相冲突。

(四) 用途分区不严格

土地用途包括牧业用地、林业用地、文化遗址保护区、生态安全控制区、旅游景区、独立矿区、城乡建设区、农地区、农田保护区等。一直以来旅游景区单独列出在我国就有很大的争议, 此外文化遗址保护区和生态安全控制去的具体内涵也并不明确, 缺少土地实际用途分区和划分, 导致一些地区的分区方式较为随意, 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 缺少公众参与

虽然土地规划有听证环节,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 地方部门并没有寻求群众意见。只是单纯的按照流程完成国家规定的法定程序。

(六) 缺乏保障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区的土地规划虽然做好了前提准备, 但在实际操作时, 却因为缺乏后续保障, 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土地规划效果。

三、改进建议

(一) 更新土地规划理念

为确保土地规划有效, 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土地规划合理、科学的研究。针对农田基本布局、耕地实际情况、建设用地需求等深入研究, 从而明确土地使用定位, 了解区域发展方向。保障获得的土地数据更加准确, 以便土地规划更具权威性价值。

(二) 加强公众参与

为提高土地规划质量, 地方政府有必要汲取本土群众意见。要将公众参与贯穿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将科学决策、公众参与、部门协调、专家领衔作为土地规划基础原则。将共享、开发、绿色、协调、创新作为土地规划理念, 接受社会监督, 听取群众意见。这样的土地规划才能够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为土地规划合理性, 提供顺利的推广基础。

(三) 提供保障措施

为确保土地规划执行有效性, 政府部门必须为土地规划提供技术、经济、政策、制度以及法律的保障, 为土地规划提供完善性的保障措施。确立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同等地位,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 分析土地规划问题, 调整土地规划方向, 以便土地规划顺利实施。

结语:土地资源的妥善管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合理科学的分区能够帮助区域正确使用土地, 从而推动区域与社会之间经济关系的协调建设。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当前国内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问题的基础, 分析出目前国内土地资源问题主要包括数据不准确、分区不合理、缺少公众参与和相关保障措施, 对此笔者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当然仅通过土地资源的重新规划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 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外在要素的影响, 出现突发性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 不断探究新的模式研究新的思路, 将保护环境、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作为土地规划根本方向。

摘要:本文以国内土地使用与规划的特点为基础, 围绕规划存在的问题, 分析我国的土地规划实情得出, 为实现国内土地资源优化, 必须做好基础项目的研究, 对规划理念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创新, 确定分区的优势和分区的依据, 加强对公众建议的分析和采纳, 确保土地资源的优化分配可以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的权益, 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改进思路

参考文献

[1] 靳取货.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 (02) :192-194.

[2] 李进华.当前城镇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 2017 (08) :194.

工作思路及规划范文第3篇

1、试验室日常工作简要总结为,在于如何保证和监控产品的“内在”质量:做好日常的常规试验,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日常抽检、失效分析等,做到及时准确,目的在于指导和监控生产。

2、计量室日常工作简要总结为,在于做好两本台账:《监视和测量装置台账》和《周期检定和校准计划》。做好通用量具和专用检具的周期检定和校准工作,避免不合格和超期量具在工作现场使用。

3、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实验室相关操作规程和试验操作指导书:以文字加图片形式,强化细节,尽可能做到非专业人士也可看懂。这项工作在进行中。

下面我着重谈谈一些薄弱环节和需加强的工作:

4、进一步增强失效模式分析的能力:目前经验还不足,是薄弱环节。常规失效模式分析是:一看断口解理纹样、二打硬度、三化验、四看金相。但往往在硬度合格、成分符合、金相(回火)屈氏体没有问题时,找不出真正原因。

我有类似经验:福特稳定杆的国外样件疲劳试验6件中有两件差别很大,1件23万多次断裂,1件8万多次断裂。通过硬度、金相(回火索氏体)分析差别不大,找不出产生差别的真正原因。再进一步做晶粒度分析可找出原因:疲劳试验次数多的晶粒度9级且均匀;疲劳试验次数少的晶粒度7级且不均匀有带状,分析在棒料轧制(热轧)时有带状组织存在。

因此,我对失效模式分析增加两点:1)、常规分析找不出原因时,增加晶粒度大小及均匀性分析。2)、对疲劳点裂纹处做分析,如果是先期就存在的裂纹(淬火或回

第 1 页 共 1 页 火开裂)会看到脱碳层;后期产生的(疲劳裂纹)则看不到脱碳层。但正确找到裂纹源需要经验。

5、加强和关注热处理工艺的分析和研究:目前,我公司没有专门的热处理工程师来牵头做这方面的工作;试验员金相分析只是判断合格与否,没有对热处理方面起到指导作用。我们的步进式淬火加热炉和回火炉本身存在设计缺陷,如加热温度不均匀、有效保温时间短、温度波动大,使产品一致性差。

1)、加强对淬火金相(淬火马氏体)组织的分析:例如对马氏体粗细分级、有无残余奥氏体、有无贝氏体等有害组织的分析,来判断淬火过程是否有效:如淬火前加热保温时间是否足够;有无过热过烧;入油温度是否过低;淬火油冷却有无问题。这些在金相中都会有体现,可对淬火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2)、增加对淬火柴油的定期外检:特别是对冷却曲线的分析。在《热处理淬火油管理办法》中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定,只不过一直没有做,要切实执行并常态化。经沟通,采购部联系要做淬火柴油的检测。目前,对PAG水基淬火液管控的很好,日常检测和季度外检。

3)、加强对回火炉炉温的研究:

实验室对同一炉的炉温均匀性做了两次试验,差别很大:

试验条件:同一步进速度22Hz;炉子共分1-4区,为加快加入簧片的升温速度,

1、2区温度设定为560℃,

3、4区设定为正常回火温度470℃。

结果:在1区大约只能升到200℃,2区能够升到300℃左右,实际有效保温时间(470℃)在3-4区间,但差别很大:一次约为30-35分钟;一次约为60分钟。而不同板簧的操作工艺要求笼统规定为保温时间不少于120分钟。

结论:回火有效保温时间差异大且时间是否过短。我们回火屈氏体一般要求为1-4级,我们的为4级(最粗)且有时有少量贝氏体有害组织,还达不到最好1级(最细)。

第 2 页 共 2 页 因此,需与技术部门探讨进一步分析。

6、加强对金属学和热处理知识的培训:不仅只限于实验员,对于检验员和操作工也要进行培训。特别对于我们关系密切的弹簧钢和淬火、回火这两把火重点培训。对实验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训和实践操作;对于检验员和操作工培训其了解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及后果。在员工有时间时,我可以作为一名培训员进行培训。

7、进行实验室资质认证,规范和提高实验室水平:

通过认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提高计量员和试验员的能力,提升社会和顾客对我们试验结果的认可度。

首先从人员上,必须取得资格证书:计量员有计量证,但只限于长度测量检定,如需开展温度、压力检定还需取证;理化试验员现有化学分析和金相分析证书。我有二级化学分析和金相分析证书,有中级材料工程师职称,具备对出具试验报告的审核资格;可以弥补人员的不足。

其次在硬件设施上,添加一些必要的试验设备,为资格认证和配合我们三期工程做准备。

再次在咨询和文件准备上,联系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部门,进行相关政策和文件咨询。也可向行业协会省机械工业理化协会咨询。相关文件有《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办法》、ISO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很多文件需要修改和制定,例如山东省认定办法规定要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目录。我们TS16949程序文件中没有关于实验室的控制程序,只在三级作业文件中有体现,必须加入程序文件中。省级实验室认定可能我们欠缺的地方多,市级的要容易些,争取一步到位。

工作思路及规划范文第4篇

德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芒市、瑞丽市和梁河、盈江、陇川三县,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总人口121万人,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德宏州除梁河县外其余县市都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德宏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的地方,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为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要求,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关于下达2010-2012年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到2012年年底完成全省13.3万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达到村庄规划100%全覆盖。德宏州完成全州319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其中行政村253个,自然村2937个。德宏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扎实推进我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010年10月11日全省村庄规划工作会后,我们立即将会议精神向州委、州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州委常委会和州政府常务会专门对村庄规划工作进行了研究,并对尽快启动全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作了指示。2010年11月3日,我们召开了全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上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和工作部署,深刻认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对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扎实推进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到2012年全面完成我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标。州级成立由州长任组长的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做到机构健全、保障有力,同时,州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德宏州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组织完成了行政村、自然村收资和说明书样版,为各县市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之后,各县市

结合实际,组建 “三结合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组,全面协调并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扎实推进,打造特色

在我州村庄规划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州委州政府提出,结合此次村庄规划编制,着力打造我州重要交通沿线村庄建设,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交通沿线的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便捷的交通优势和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打造一批视觉效果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景观线、景观带,进一步凸显我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特色,促进我州新农村建设工作上档次、上水平,提升我州对外形象,扩大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果,增强辐射带动力。根据州委州政府的指示精神,我们对我州辖区内,位于杭瑞高速公路(德宏段)、320国道(德宏段)、S233省道、潞梁路两侧的村庄进行调查统计后,向州委州政府作了汇报请示。

四、真抓实干,初见成效

各县市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州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由州级组织设计单位,就我州主体少数民族傣族、景颇族民居,进行民居建筑方案设计。并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设计了11个傣族民居方案和6个景颇族民居方案,为自然村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二是各县市在资金困难,技术人员的紧缺的情况下,充分用好现

有资源,采用数字化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图的方式,全面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我州共完成了行政村规划27个,自然村建设规划339个,州补助规划资金175.4万元,省补助资金175.4万元,其余村庄正在组织规划编制的前期收资和地形图测量工作。三是组织县市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到省上进行培训,对提高我州村庄规划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是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情况列入年终检查考核内容进行通报表彰或批评,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未有考核。

工作思路及规划范文第5篇

调研目的:通过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调研,了解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过程和内容,熟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以及对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

调研对象:荆州新加坡城 碧桂园等 调研时间:2018年3月19日 提纲:

一、区位及环境条件

二、社区的人口与用地

三、基地交通环境现状分析

四、景观分析

五、居住建筑现状

六、市政公用设施

七、总结 内容:

一、区位及环境条件

位于武德路与张居正路交汇处,与之相距不远的江津西路和荆沙大道,是荆州市区横贯东西的城市交通主干道,两条大道与新加坡城国际小区由武德路相连,使小区毗邻交通要道,又与主干道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

二、社区的人口与用地

1、人口规模与构成 “脱离了社会关系的人是不存在的”。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区从规划到建成都离不开和谐社会。项目规划户数850户。这是除去补偿给原住民的房产的规划户数。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服务宗旨,首先是要明确应该服务群体的社会特征,从而做出恰当的服务定位。据调查了解,新加坡现代城城已入住的业主的年龄组成主要集中于25-45岁这一年龄段,这将新加坡现代城定位成为一个中青年居住小区。这一年龄段的人们通常工作上已小有所成,精力较为充足,开始更多地关注于生活的品质,且绝大多数业主属于有车族,因此类似于新加坡现代城这种选址稍为偏僻但注重于主题概念设计和生态绿化的小区,就很对他们的胃口。另外,从职业组成来看,小区业主主要由企业中高级白领、中小企业主等收入处于中等偏高的人群组成。这些业主很多有着相似的学习背景、工作背景乃至个人爱好,他们形成了一个作息规律较为集中的人群,并主导着这个社区公共设施、交通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的使用趋势。

新加坡现代城虽然没有完全脱离目前普遍开发的“花园小区”模式,但仍具有代表城市生活丰富性和开放性的“复合功能社区”特征。规划建设中的新加坡国际BLOCK街区,是以新加坡人文精神与理想人居的全新构想,创建的一种符合国际文明居住标准的新型居住模式,是一个超大型开放式综合国际街区。它提供了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和活动内容,强调开放与共享,富有商业人气,同时也为城市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娱乐场所。

2、用地性质与结构

新加坡现代城用地性质属于居住用地,其结构如下: (1)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居住建筑基底占地及前后左右附属空地,包括宅前小路和宅前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各类公建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地及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 道路用地:道路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 公共绿地:居民共享的绿地和小游园

(2)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外的各种用地

三、基地交通环境现状分析

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区四周道路情况为:新加坡现代城的道路系统也分为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道路和宅间小路。道路人车分流方面不再强调绝对的人车分流,更多的强调的是人与车的和谐共处,通过道路的深化设计,限制车的行驶速度,减少对人的过分干扰。该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干道,结合地形分布穿行,分别连结了由怀宁路划分的两大居住区内的三个居住小区,居住区道路不仅满足了进出居住区的人行和车行交通需要,还保证了各种基础设施(如市政管线、照明灯柱)和绿化的合理布置。小区级道

路是居住区的次干道,也是居住小区的主干道,其围绕居住小区布置,将居住小区的交通贯通起来。并且居住小区 (基地周围环境示意) 新加坡现代城充分利用了坡地的地形优势,各组团空间错落有致,层次丰富形成半围合式布局,保证了小区整体的南北朝向和自然通风采。

五、居住建筑现状

1、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新加坡现代城住宅组合整体采用混合式布置,其中一期行列式沿道路周边布置,中心采用点式分布若干独立别墅及高层形成低密舒适区,二期高层结合地形分布行列式,三期低密度采用行列式与点式相结合。每一期住宅组团各自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范围明确,组团间用绿地、道路、水域、公共建筑形成分割,也产生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大社区共享相融,又控制组团住户数量,尊重私密独立。点式椭圆高层的存在,无疑是这个住宅群体里耀眼的一笔设计。 住宅建筑群平面排列较为规整,空间组合上则采用了高低、长短、疏密的对比手法,特别的处理了沿街建筑群的构图手法,彰显节奏和韵律。

从日照方面分析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建筑的布局,可以看出,结合地形采用不同的分布方式,长短高低建筑结合布置,不仅确保家家户户的私密性,也是为更多的居住房间提供了更宝贵的阳光资源,也可以有效的引导自然通风。区域内绿化布置也可以引导气流,改变气流流动状况,做到防风防尘。

然而,新加坡居住区存在容积率较高的问题。这是由于存在着拆迁 2(建筑设计

社区单体建筑富有特色,整体建筑和谐统一。

强大的开发团队赋予建筑外立面稳重、明快的特色,建筑立面俊朗,沉稳大气,在周围同类小区中脱颖而出。采用分段式设计,丰富立面效果,使立面结构与轮廓呈现几何变化,建筑线条疏朗大方,从轮廓、线条、细部三个层次强调对比与和谐。建筑体块完整,通过局部处理进行变化,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建筑材料选用品质感及使用时效较强的石材与瓷砖,立面颜色运用含蓄内敛的深色调暖色系,营造出简约的欧式现代风格。在技术、节能方面,据售楼处负责人介绍,新加坡现代城内的建筑外墙采用外保温处理,从而满足建筑的保温及隔热要求;窗户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作用,同时降低了建筑物自重;临怀宁路外墙上的窗户则采用三层中空玻璃,更为有效的减小了外界环境对居住区内部的噪音污染。

3平面户型

户型设计灵活多样,既注重户型的品种丰富,又注重大中小套型的齐全。在确定套型比例的时,考虑到现在核心家庭比重呈上升趋势,应适当提高中小套型比例。此外,在平面和结构上使房型具有可变性,即将部分墙体设计为可拆除的非承重墙,以适应未来各种用户的需要。 户型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出大面宽的户型,加大了阳光照射,使整个户型方正通透。加强居住空间的南北对流设计,更把室外景观引入室内。更好地延续了活性空间的理念,突出强烈的空间感。且大部分户型都为南北通透且多开间朝南,功能分区十分人性化,户型使用率也较高,在居住面积上也较为符合大众消费人群。

4(空间设计与利用

在结构与空间布局上,建筑大胆吸收了深圳、香港乃至当代国际都市人居的新元素。首先,新加坡现代城的内部空间十分宽大,没有丝毫压抑之感,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布局。保证居住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住宅入口空间及套型入口空间设计开敞,作为楼体中积极的缓冲空间,不仅保障了人们生活上的便捷性及私密性,同时也促进了住户交往。另一方面由于分摊面积较大,相应的提高了套型标准;建筑层高2.9m,远远满足国家对居住建筑层高不低于2.7m的要求,提升住户居住舒适度。

此外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上,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区利用绿地及公共活动场地下的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库,不仅节省了土地增加了地面绿地面积还或多或少的达到了人车分流的效果。另一方面,地下空间的运用也满足了国家对一类人防重点城市中高层建筑须以地面建筑面积2%配建防空地下室的人防要求。

六、市政公用设施

居住区的市政工程系统由居住区的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防灾等工程组成。

1(给水:新加坡现代城为住户提供了集中供应的冷热水,住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使用集中供应的热水或是安装热水器,减少资源的浪费。由于合肥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合理的选择居住区的供水方式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新加坡现代城是一个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混合的居住区,因此可以推测居住区的供水方式是分压供水方式,这样可以节省动力消耗。并且,居住区还可能采用了生活饮用水和中水分质供水的方式。

2(排水:根据调研,新加坡现代城内设计有独立的水系,因此其水体可能作为雨洪调蓄池收集雨水,将其与消防、景观用途结合。在调研中不难发现该居住区区内在步道上是看不到井盖的,部分是井盖上面作和步道一样装饰性上覆,其他则是合理的布置了井盖的位置,说明设计者在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到了细节问题,将居住区的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美观大方。

3(供电:在售楼处的楼层平面图上能发现有强、弱电室,这样的布置使强弱电线之间不会相互干扰,非常合理。并且,居住区的配电线路均走地下管道,增加了居住区的安全性,同时也不会美观影响。

4(供暖: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区采用城市集中供暖系统。在管道设置时,应当注意将管道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并合理考虑到景观、社区交通组织等因素,新加坡现代城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

5(环卫:在垃圾处理上,楼内设垃圾收集转运站,采用封闭式设施对居民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减小了服务半径,符合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居住区的规划中,我们应当明确垃圾的收集方式和垃圾收集点(如垃圾箱、垃圾站)的布置。在居住区中也应当设有一定数量的公共厕所。

6(防灾:居住区规划应当注意规划布局结构要有力于防、抗各种灾害。新加坡现代城因为配套了步行街体育场等,因此在设置紧急避难场所时具有一定的便利。不过,由于居住区内植被较多,因此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

七、总结

通过这次对居住小区的实地调研,我认识到了一种与平常熟悉的小区规划不同设计。新加坡现代城的通体规划很有特点,它将人文精神建筑、综合商业建筑与居住小区共同建设。艺术馆、游乐中心为居住区提供精神生活、为综合商业提供人气,而综合商业服务于小区居民和游客,基本实现了文化、商业、居住区三者互利共赢的关系。新加坡现代城小区的这一设计模板虽然不能在别的小区规划中完全复制,但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一个区域小环境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来学习。

此外,新加坡现代城作为较为成功的项目,做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三者的统一。首先是和谐社会,旧改项目应兼顾人与自然、政府与开发商、开发上与原住民之间和谐的利益关系;其次是满足地产开发的经济性要求,通过合理规划,在适宜的容积率下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还有就是富有活力,强调社区的开放与共享。

上一篇: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篇:半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