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2023-04-08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一、 工作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甘棠镇北面,距甘棠镇8公里,距县城20公里,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全村共502户1838人,人均粮食500斤,人均纯收入3816元。

现有精准扶贫户66户209人,其中2014年脱贫8户36人,2015年脱贫15户63人,2016年脱贫5户22人,2017年计划脱贫32户72人,2017年新增精准扶贫户6户16人;民政兜底18户25人(包括五保户13户,低保户5户12人)。

(二)工作部署情况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县镇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我村成立了镇村领导和县教育局驻村干部参与的脱贫攻坚工作大队,召开了脱贫攻坚动员会议、帮扶责任人工作部署会议。建立和完善了定期走访、帮扶协调、长效管理等一系列扶贫帮扶机制。

(三)建档立卡工作情况

1

针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对全村的贫困户建立了帮扶档案。产业脱贫户人,劳动力转移户人,教育资助人,医疗救助户人,保障兜底18户25人。

(四)帮扶方案制定情况

按照县镇的指示精神2017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的要求,帮扶工作组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通过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为尽快解决贫困户脱贫特制定帮扶方案:一是镇、村落实帮扶责任人,镇领导干部人共帮扶户,村干部人共帮扶户;二是农业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1-2门农业种植技术;三是向用人单位推荐劳动力输出;四是争取产业扶贫项目以及贴息贷款。通过以上帮扶措施,达到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的。

二、主要经验做法及脱贫成效

(一)办好脱贫攻坚讲习所

我村紧紧围绕“由谁讲”、“怎么讲”、“讲什么”、“四讲四干”扎实抓好讲习所工作:一是组建由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教师、农民讲师、技术专家等人员为主的讲师队伍,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讲解。二是按照集中分散原则,定期不定期在村级办公场所集中讲;同时,利用板凳会、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在各小组、集中寨子讲。三是明确讲解内容。围绕讲思想,让群众干有方向。突出向群众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讲政策,让群众干有目标。向贫困群众讲清楚产业帮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的脱贫政策,引导群众知晓

2 政策、用好政策;讲思路,让群众干有激情。向贫困群众讲清楚“直接发钱不是扶贫,发展产业才是根本”的道理,帮助他们算好 “经济账”、“亲情账”,鼓励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讲方法,让群众干有思路。向贫困群众讲述脱贫攻坚方式方法,特别是讲解农村实用技术,讲解发展教育才能拔掉致贫的“穷根”,鼓励贫困家庭通过扶持子女读书改变贫困命运,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截至目前,我村已开展政策讲习培训8余场,种植技术培训20余场,养殖技术20余场,培训农民群众5000余人次。

(二)结合实际开展脱贫攻坚

我村结合实际对帮扶的每个贫困户按照致贫原因进行了分类,目前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劳动力(含年纪大、残疾等丧失劳动能力);二是因病;三是因学,四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还有其他原因致贫。根据致贫原因来制定帮扶计划,采取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通过走访摸底,全面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量身制定脱贫计划,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目前,我村种植秋季蔬菜500亩,贫困户种植100余亩;伊拉兔养殖场2000平方米,涉及精准扶贫户16户61人;养殖能繁母牛57头,涉及精准扶贫户户人;商品猪45头、后备母猪14头,涉及精准扶贫户 户 人;养鸡1250羽,涉及精准扶贫户 户 人。

基础设施方面:2016年前的项目已全部实施,2017年已完成8户1158.41平方米连户路,12户444.45平方米院坝硬化,通组路硬化8.7公里,危房改造5户,已完成4户,剩余项目预计11月15日

3 前可以全面完工。

三、存在的问题

我村帮扶工作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与县镇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不愿改变;二是贫困户因病、因残、劳动力缺乏,脱贫路径窄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大力营造氛围。利用会议、宣传栏、板报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讲,使大家充分认识开展脱贫攻坚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从而自觉响应号召,积极主动参与。

二是注重实际效果。帮扶过程,要抓住重点,培养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档案齐全,要建立帮扶对象档案,每次活动要作好详细记录,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

三是进一步完善帮扶措施。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反思,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户脱贫全面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现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一)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攻坚战。精准聚焦 302 户、659 名未脱贫人口脱贫和 8644 户、20818 名不稳定脱贫人口年收入超过5000 元任务目标,实行周调度、周统计、月报告。艾民同志每周召开调度会议,听取各县区和相关行业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二)精准落实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2.6亿元,确定实施的 174 个产业扶贫项目中,已开工项目 66 个,可带动贫困人口 53258 人。目前,已有 52 个扶贫车间实现复工投产,吸纳贫困劳动力 341 人。

(三)精准帮扶贫困劳动力优先就业。已安置 9650 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其中,未脱贫人口和不稳定脱贫人口中有就业意愿的1682 人全部就业。落实以工代赈资金 526 万元和稳岗就业资金1700 万元。目前,安排贫困劳动力公益岗 990 人。

(四)精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一是推进大病定点医院与 3966 名患大病的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工作,12 家慢病定点医院和 1193 名乡村医生为 33404 名患慢病的贫困人口开展签

约服务;二是协调住建部门对年初排查出的 777 户危房户全部完成等级鉴定,已开工 209 户。三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加大对 5876 名建档立卡学生扶持力度。四是未脱贫人口和已脱贫人口低保兜底率已分别达到 50.8%和 21.1%。

(五)精准谋划脱贫质量提标验收工作。对通过脱贫质量问题排查发现的 12 类、27 个方面和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出 2019年我市存在的 3 个方面、16 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六)精准规范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完善已脱贫户扶贫档案,全市统一标准、统一样式。建立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台账,加强日常工作考核和年度考核。为全市 44196 户贫困户每户印制一个“二维码”,全部完成张贴入户。

(七)精准组织各方脱贫力量。一是协调组织部门共同督促全市 217 支驻村工作队、601 名驻村干部、684 名“第一书记”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工作;二是推进“集团帮村”工程,协调各市级领导先后到所分包的县区和乡镇,对接推进 2020年扶贫工作。启动历年“集团帮村”工程项目村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三是主动协调省直单位定点扶贫。积极对接省对口定点帮扶单位,帮助主动争取持续加大对所帮扶乡村的项目、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

(八)精准梳理脱贫攻坚政策。梳理汇总 2020 年争取的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措施,并按照要求形成了争取政策、项目清单,共11 类、31 个。

(九)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日常督查调度、专项督查、

行业部门问题大排查大整改等多项机制,确保各项脱贫措施精准得力、落实有效。4 月 14 日—16 日,市扶贫办联合“两办”督查室分成 5 个督导督查组,对两县五区 20 个乡镇开展脱贫质量排查问题和 2019 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对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行周调度、周统计,对脱贫进度实施月报告,力争 5 月底 659 名未脱贫人口脱贫、20818 名不稳定脱贫人口年收入超过 5000 元。二是对行业部门和县区“五个一批”脱贫政策落实进展进行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三是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开工建设,今年计划实施的 174 个产业扶贫项目 6 月底前全部开工,国家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提早拨付到位,采取倒逼机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落实。四是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确保 5 月中旬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五是加快推进“扶贫车间”开工运营,全市 152 个“扶贫车间”4 月底前 90%以上要实现开工运营,5 月中旬实现所有“扶贫车间”全部开工运营。六是加快推进危房改造进度。确保 777 户贫困户危房 6 月 1 日前完成改造任务,并与农村改厕工作相结合,打好“组合拳”,切实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七是七是梳理历年来“集团帮村”工程所帮扶项目村脱贫质量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所帮扶村开展“回头看”,目前方案已完成,报政府领导审定。八是协调金融部门,加大贫困户发展产业小额信贷支持力度。九是完成 44196 户贫困户纸质档案全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作为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向世界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重大任务,举全市之力攻坚决战。

一、加强战略谋划,以全局思维统筹脱贫攻坚工作。在总体把握上,紧紧围绕建设好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坚持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绿色产业“四位一体”统筹推进,以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脱贫。在战略选择上,强力实施“中心村建设战略”,集约建设基础设施,全市撤并村庄1515个,撤并比例达36.3%,其中坝上达54.7%。在工作推进上,围绕打造北京后花园,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突破口,谋划建设国家草原公园和国家牧场,连片开发,整体推进。

二、坚持靶向定位,把精准要求落实到脱贫全过程。全面掌握贫困村户资源状况、产业基础、脱贫意愿等基本情况,建立台账、靶向定位。特别是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截至6月底,全市共清退农村低保18312人,剔除贫困人口2.3万人,新补录25035人。把精准发展产业作为核心工程。培强壮大特

益联结机制,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今年建设特色农业园区6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230个、村级电站264个。把精准落实政策作为兜底工程。对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严格落实到位。

三、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攻坚之势。集中帮扶力量。市、县选派4377名干部组成1459个工作组驻村帮扶。同时,筛选市域民营企业180家,联系廊坊民营企业69家,结对帮扶贫困村257个。强化金融撬动。市本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766万元,重点用于支持贫困县建设投融资平台。市县两级共筹集资本金4亿元,已融资30多亿元。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4篇

2020年x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协作实现全学段全覆盖

参与结对的x学校xx所,被帮扶的x学校xxx所,投入资金xxxx余万元,累计助x.x万人摆脱贫困

实现为贫困县教育努力打造一支留得下、带不走的人才师资队伍“x”个目标,提高贫困县乡村师资专业素养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x”个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市级统筹、县级主体、对口区县充分对接的“x”个长效工作机制,实施“x”项教育扶贫工程——近年来,x市教育系统在x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精准对接x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以“xxxx”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扶贫协作新模式,补齐教育短板,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参与x教育扶贫协作结对的x学校有xx所,被帮扶的x学校有xxx所,投入资金xxxx余万元,逐步实现了全学段全覆盖,累计助力受援地区x.x万人摆脱贫困。

一、精准定位,按需全力帮扶

要从提高师资和学校管理水平的薄弱环节入手,精准识别受援地教育帮扶的需求,实现为贫困县教育打造一支留得下、带不走的人才师资队伍的目标。以按需扶贫的思路,x教育扶贫要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帮扶。

聚焦学生的真需求,实施贫困学生身心健康关爱工程,利用京冀扶贫协作资金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体检和大病救治,撬动社会资本为学生提供营养餐支持。

聚焦学校的真需求,实施校际协作促进计划,采取学校间结对帮扶的方法,一对一制定帮扶方案,目前x两地共建立结对帮扶关系xx个,联合办学xx所。

聚焦地方的真需求,把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作为两地教育扶贫协作资金的重点投入方向,自xxxx年以来,共投入xxxx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为xxx余所学校购置了教育教学设备。

聚焦教师的真需求,实施贫困县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门针对贫困县学校校长、特级教师、青年教师、徳育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特教老师,分门别类开展培训。

以助力保障义务教育、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近年来x的优质帮扶资源精准对接到x贫困地区最薄弱的地方,x教育扶贫协作实现了从“给什么要什么”到“需什么送什么”的转变。

二、精准施策,强化市级统筹

统筹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完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加强x教育领域的深度对接,切实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围绕x教育扶贫协作落地,两市确定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出台了《x教育扶贫协作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完善x教育扶贫协作体制机制。

横向抓统筹。在市级层面建立了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研究机制和重点工作调度机制。对帮扶x的市级项目,x市教委每年都会印发教育扶贫协作与支援合作项目任务表,由专人精心谋划每个项目,协调x各类资源落地落实。截至目前,x两地教育部门累计对接近xx次,其中x市教委领导到x调研考察x次。

纵向抓落实。推动建立了在x市x扶贫协作办公室统一领导下,市县教育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专门处(股)室负责实施,校长履行主体责任亲自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形成了顶层设计、市级统筹、县为主体、对口区县充分对接的长效工作机制。

动态抓项目。按照对接充分、工作精准、务实高效原则,统筹结对区县对接,精准提出需求和帮扶项目。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台账式管理,逐项跟踪工作进展情况,每月xx日统计一次各项工作情况。

两地强化统筹分配x教育扶贫协作帮扶资金,科学编制下达帮扶计划,将帮扶资金的xx%以上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学生和深度贫困地区,让贫困人口持续受益。

三、精准发力,激活内生动力

实施名校长工作室工程。在x教育学院的指导下,先后成立了“吴甡校长工作室”“x初中校长工作室”“x幼儿园园长工作室”等x个工作室。x年来,组织了xx次活动,xxxx余名干部教师受到了培训,累计使用x对口帮扶资金xxx.x万元,为x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带动了x基础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各个方面提升了x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

实施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x师范大学、x林业大学、x教育学院和对口支援区的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在x市共组织了xx期培训活动,x个贫困县参与培训交流的教师达xxxx人,其中参与x送教下乡培训教师xxxx人,x参加培训交流教师xxx人。x各区还组织了xxx名教师赴各对口帮扶县开展教学对接帮扶工作,并对xxxx名x贫困中小学生以精准帮扶、结对帮扶等形式进行资助,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差距。

实施区域职教协作“拔穷根”工程。依托x县职教中心,联合x市x个贫困县和x等地区,共同发起成立x贫困地区职教协作区,引入了x等国内x家知名汽车企业,成立x汽车培训基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岗位实践的高度融合。截至目前,该培训基地面向协作区贫困县安置实习、就业x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xxxx人,目前他们年均收入x万至x万元,实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扶贫目标。

实施“老校长下乡”、大学生支教工程。自xxxx年以来,在x县开展了两次“老校长下乡”活动,老校长们共听课xxx节,授课xx次,主持教研活动xxx次,组织课外活动xx次。xxxx年,教育部在x召开了

“老校长下乡”工作推进现场会,该项目成为x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同时,x师范大学、x林业大学等一批x高校累计选派优秀大学生xxx余人赴贫困县中小学、职教等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第5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就业

1.组织输送促就业。成立县级公益劳务公司1个、81家镇、村劳务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需要就业人口12929人,其中2735人已经实行岗位推送,有1977人实现了县内就业、省内、国内的劳务输出。组织输送上海53人(其中中职学校输送28人),完成22人任务的240%。

2.筑巢引凤促就业。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1个,扶贫基地1个,扶贫驿站2个,吸纳劳动力就业56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73人。全县实现就近就业752人完成440人任务的171%。

3.岗位开发促就业。全县新开发劳务就业扶贫岗位4182个已使用3286个。其中:人社局创建公共就业服务岗500个使用564个,就业援助岗300个使用323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60个使用

个,乡村公益性岗位100个。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公益性岗位在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民生社会事务保障、服务城乡社会各项公益性建设事业、弥补用工单位工作人员偏少的现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精神,2020累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255人次710.04万元,目前在册公益性岗位人员432人。

4.搭建平台促就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1场,其中专场招聘会12场(扶贫工厂、退役军人、东西部协作、劳务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参与企业1368家,提供7212个岗位需求48922人,其中适合贫困劳动力岗位3123个需求27237人;83个“沪遵劳务直通车**站”继续坚持每月到61个村居、10个乡镇、10个安置点采取张贴海报方式发布岗位和就业政策信息,实现就业创业政策全覆盖。

(二)帮扶其他重点群体就业

做好失业人员帮扶,积极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工作,成立就业失业登记证对外窗口,全天侯接待服务群众,认真细致解读政策细节,严格细致审核申办人资料,就业失业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一律不予办理,严格把关,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截止9月已经办理的就失业证有221人,已就业的自主创业有8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有107人、因其他就业方式有13人、因其他原因未就业和正在推荐就业93人。

(三)提升就业能力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民综合素质培训36277人次,完成35000人次任务的103.65%。完成53期2205人次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其他培训完成1632人次,总计完成3837人次,完成2397人任务的160.08%(其中SYB创业和网创培训16期438人、焊工、电工、中式烹调师和种养殖等技能培训班37期1767人、农村青年职业学历教育643人完成549人任务的117%、烟草种植培训989人完成402人任务的246%)。完成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6期235人,其中岗前培训2期84人,在岗职工培训4期151人。

2.拓宽培训补贴范围。实施以工代训,按企业或经营主体吸纳就业人数和不超过每月支付给职工工资收入的30%,给予一定标准的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月不超过5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目前已兑现补贴已兑付申请企业2家劳动力364人次,支付以工代训补贴41363.45元。

(四)落实就业政策

1.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截止目前,兑现“三支一扶”工资及补贴46人次34.16万元、企业吸纳社会保险补贴13人9.99万元、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1人5.84万元、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14人10.92万元、2020年就业见习生活补贴1人1.07万元、2020年第一批68人自主创业补贴和创业场所租赁补贴57.3963万元、49人市外务工一次性生活补贴4.9万元、企业吸纳50名贫困人员稳定就业补贴5.84万元、企业以工代训补贴168人21.1万元。

2.实施就业援助范围。一是本着应发尽发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做好社保补贴发放工作,共兑付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36.7万元;二是兑付扶贫援助补贴323人岗位补贴74.2万元;三是创设公共服务岗,全县目前依托沪遵劳务协作创设公共服务岗562个,支付劳务补贴170.85万元。

(五)积极落实扶贫数据信息核实工作

一是确保专人负责。

各乡镇(街道)人社中心主任为数据核实工作负责人,各村(居)干部配合;二是确保信息精准。通过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核实贫困人员基本信息和参保情况,对已参保人员要核实清楚缴费状态和待遇领取情况,未参保人员要核实清楚未参保原因。三是多形式核对基本信息。与本人身份证件进行核对,摸清贫困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基础信息,对长期在外的人员采取电话、微信、与辖区派出所联系沟通等方式进行核对;四是多部门核对参保信息。进一步强化协作沟通,加强社保信息系统数据库信息对比,核准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等信息,同时加强与教育局沟通协作,与在校生数据库进行比对,核准在校生名册,提高核对效率和信息准确性。2020年,完成贫困人员信息核对工作,共计录入社保扶贫信息7116条。

(六)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兜底扶贫工作

一是建立贫困人员参保信息数据库。

将县扶贫办与社保扶贫信息进行比对筛选,核实人员名单,我局主动与扶贫办对接,通过扶贫系统中全面筛查出2020年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名单,摸清全县贫困人口应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底数,建立全县贫困人口参保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当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22536人。二是强化宣传影响。为使贫困人员全面了解政府代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我局进一步借助县内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相关政策,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将养老保险惠民政策印制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单、小册子发给广大人民群众,引导贫困人口科学参保,变“政府动员”为“主动参保”,张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海报112张,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

(七)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脱贫攻坚部署会精神,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100%。两个100%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率100%和年满60周岁贫困人口领取城乡养老待遇100%。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科将县扶贫办与社保扶贫信息进行比对筛选,核实人员名单。截至当前,我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22556人,符合城乡居民养老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15887人,已参加养老保险15887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380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96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1人;发放60周岁以上贫困人员待遇3664人,其中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615人,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9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60周岁以上贫困人员待遇发放两个100%。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社保扶贫

1.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惠民政策宣传。通过发放政策宣传单、举办社保政策培训,为参保人员现场答疑解惑,提高城乡居民参保意识,大力推广使用“遵义社保”微信公众号,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社保法律法规,进一步巩固社保扶贫成果。

2.积极贯彻落实社保扶贫政策文件精神。根据国家、省、市社保扶贫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保部门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履行社保部门职责,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脱贫攻坚政策文件精神。

(二)就业扶贫

1.进一步精准底数。及时掌握县内企业吸纳返乡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用工台账,帮扶干部至少一个月要入户或电话了解掌握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全面摸排,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培训需求等。录入“遵义市精准就业脱贫信息管理系统”并报全员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动态更新管理。

2.进一步加大政策知晓宣传力度。通过电视、“今日**”“人事人才”网大力宣传就业扶贫,挂帮干部并将纸质宣传资料宣传到建档立卡户家中就行宣传,提升其对就业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同步依托“沪遵直通车**站”建立劳务输送联络站点83个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发布县内、县外的岗位信息和就业扶贫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在岗培训,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在确保防疲安全情况下,在停工期、恢复期组织职工参加线上职业培训的,可按规定纳入补贴类培训范围。

3.进一步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有关鼓励奖励政策的兑现。为建档立卡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贫困劳动力有组织输出就业兑现就业补助资金和沪遵劳务协作资金补贴,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兑现跟踪服务补贴,积极构建营造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4.大力推广线上招聘服务。推行“线上+线下”同时服务,集中开展互联网招聘,推广远程面试服务,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服务,要将岗位发布情况及时反馈给务工人员。

5.进一步加强网络培训。大力推广远程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组织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村(居)、培训机构和企业发动广大城乡劳动者通过中国职业培训在线、贵州广电网络“农民培训视频点播系统”等平台参加培训。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村级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下一篇:脱贫攻坚集体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