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范文

2023-09-15

高血压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间的100 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处方资料, 主要分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药物利用指数、用药频度及联合用药情况。 其中有35 例男患者,65 例女患者,患者年龄52~78 岁,平均年龄(59.3±2.5)岁。 在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世卫组织制定的药物利用日限定剂量作为药物利用单位, 对临床医师用药合理性采用药物利用指数进行评价,日限定剂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临床用量进行确定, 用药频度为药物总用量与其日限定剂量之比值, 药物利用指数为用药频度与用药时间之比。

2 结果

在收集的100 例患者处方中,有62 例患者处方为单用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有16 例患者)、血管紧张Ⅱ受体阻滞剂(有15 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16 例患者)及钙通道阻滞剂类(有15 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 占62%;31 例患者处方为联合用药方法,占31%,其中14 例患者联合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所占比例最高。 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如果采用单一用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主要还是采用联合用药方法。 全部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都接近1,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最多,都获得良好效果。

3 讨论

该研究收集的患者有关数据表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类用药比例分别达到37.5%、17.2%,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用药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临床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目前还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类用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具有预防水钠潴留作用,相对于其它药物而言,可使尿蛋白显著降低, 进而对产生终末期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延缓和阻止作用, 并有效降低产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对糖脂代谢不具有任何不利影响,使胰岛素抵抗作用有效降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2]。 钙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地结合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对抗AngⅡ的药理作用,继而实现降压效果。

血管紧张Ⅱ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中的优势比较明显, 一是可通过完全阻断受体途径产生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不产生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成分的逃逸;二是对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具有反作用,不会对血管紧张素Ⅱ2 型、血管紧张素Ⅱ3 型、血管紧张素Ⅱ4 型受体介导的有益作用产生影响;三是不影响激肽系统,也不会产生咳嗽等不良反应; 四是其中的氯沙坦成分具有对尿酸的排泄功效。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比较独特且有效, 可使患者产生糖尿病蛋白尿等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缓,使糖尿病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降低产生终末期肾病的额可能性。 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 在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关注其应用剂量, 以免产生低血糖症状[3]。 此外,还要对患者血钾和肾功能进行定期检查。

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膜具有选择性作用,阻止钙离子内流,使外周脉阻力降低,实现良好的降压效果。 因交感神经不会被新的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所激活,对糖脂代谢的异常影响较小,对心血管通常不会产生较明显的不良反应, 对于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比较适宜。 在临床中的普遍观点是, 钙通道阻滞剂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禁忌因素相对较少。 该研究收集的患者资料显示,钙通道阻滞剂类用药构成比约占三分之一, 仅低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位居第二位, 尤其是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用药频度排序处于第3、5 位,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

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对于患者糖原分解及异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患者低血糖时产生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予以掩盖,进而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对于患者胰岛素抵抗作用加重。 该研究采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作为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 并应用剂量较小或采取联合方式用药,其对血脂几乎不产生较大影响,并对且胰岛素诱导不产生延迟导致的低血糖症状具有恢复作用。 传统医学观点表明,利尿剂可导致患者血钾水平降低,对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及尿酸代谢等指标产生影响,进而使胰岛素抵抗作用增加,引发糖尿病并使其病情加重。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应谨慎使用或尽可能避免应用。 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利尿剂的小剂量应用不会使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症状加重, 高血压患者如具有正常肾功能不只是对降压具有良好效果,还能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且不具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 在临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利尿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都是采取较小剂量或联合方式进行用药。 应特别注意利尿剂的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患者出现低钾、低镁、脂代谢紊乱甚至加重胰岛素抵抗作用。 在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逐渐认识到血压控制的作用高于血糖控制。 及时发现患者高血压症状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有利于对产生脑卒中、冠心病及糖尿病肾病及其发展进行有效防范, 使产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及病死率明显降低, 对于肾脏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国外对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其血压的严格控制可明显降低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率约25%, 也能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约45%。

为明显提高降压效果而降低产生的不良反应,可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 单一用药通常只能达到50%的控制水平,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超过2/3 患者的血压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其优势主要表现降压效果提高,不良反应减少,使保护靶器官作用得到增强,患者依从性得到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上述对收集患者的相关研究发现,在总体上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科学合理, 充分表明临床用药的针对性水平较高。 但因该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对患者处方上中的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反映的现象还比较片面。 在统计患者全面实际用药状况及个体之间的差异等方面不够全面, 因此结果具有局限性, 只对于临床患者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间接指导作用。 而在临床实际中应充分结合患者实际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并进行联合用药, 尽可能预防药物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 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 针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研究分析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特点,提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合理性。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处方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采用不同治疗药物的效果。结果 全部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都接近1,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最多,都获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用于治疗的抗高血压药都能做到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抗高血药物,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虹谌,贻璞,杜兆鹏,等.氯沙坦不依赖血压的降尿蛋白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13,8(11):99-102.

[2] 黄树松.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15,2(10):76-81.

[3] 周齐娜,付青梅.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14,5(18):153-156.

[4] 薛临萍,柳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4(17):122-126.

高血压范文第2篇

10月8号我社区在自2活动站举行大型的主题宣传活动,为了使更多群众更多的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我们现场发放高血压防治宣传册和宣传页,现场义务开展咨询,为群众讲解高血压的相关防治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同时现场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病悬挂条幅。本次宣传共发放资料300余份,现场免费为群众测量血压67人,接受义务咨询50人,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高血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强化了群众的高血压防治意识,提高了社会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健康饮食、保持理想体重,充分认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对人体危害。我们的目的在于努力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水平,逐步将高血压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本次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自由路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范文第3篇

1 心理保健

首先要有正确对待疾病的心理准备,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 不能错误地认为血压偏高点无关紧要或是血压升高十分紧张, 应当认真与医生配合,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2 饮食指导

(1) 控制热能, 限制脂肪的摄入。宜食复合糖类如淀粉、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 利于胆固醇的排泄。限制动物脂肪, 食用植物油。海鱼能降低血浆中胆固醇, 增加微血管的弹性, 防止高血压并发症, 亦应多食。

(2) 适量摄入蛋白质, 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物, 如土豆、芋头、牛奶、芝麻酱等。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1g为宜, 其中植物蛋白占50%, 最好用大豆蛋白。每周2~3次鱼类蛋白质, 如合并肾功能不全, 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高盐饮食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每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g, 这些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隐形盐, 比如酱油、咸菜、腌制品等, 其中3m L的酱油就相当于1g盐。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吃含铁的食物, 不仅可以降血压, 还可以预防老年人贫血。

(3) 新鲜果蔬、少食多餐。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400g, 水果100~200g。芹菜茎叶中含挥发性甘露醇有降低血压, 预防血管硬化等保健作用, 但其性凉, 脾胃虚寒、腹泻和血压偏低的人不要多吃。可以帮助降血压的水果有苹果、香薰、猕猴桃、山楂、火龙果等, 每天吃2根香蕉可有效降低10%血压。晚餐应少而清淡, 避免暴饮暴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 少吃低热能食物, 避免吃甜食, 多食含酪氨酸丰富的食物, 如去脂奶。减少浓茶、咖啡等刺激性

3 改善生活行为

(1)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促使肾上腺素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 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酒精可以减弱降压药物的效果, 男性每日乙醇量不超过20~30g, 女性不超过10~20g。

(2) 增加运动, 控制体重。身体脂肪过多是促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和增加体育锻炼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体重超标者每减轻1 0 k g体重可以降低收缩压5~10mm Hg。多运动能帮助预防和降低已有的高血压, 参加一定的运动不仅使患者心胸开阔, 而且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 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 一般每周3~5次, 每次30~60min。

(3) 心情舒畅, 生活规律。压力会使血压上升, 留些时间放松, 避免受到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尽可能保持平静的心态, 避免紧张的生活和工作, 尽可能坚持有规律、较宽松的生活方式, 注意劳逸结合。

4 健康指导 (家庭护理方法)

(1) 定期监测血压一般每2~3天应测量1次血压, 并对测得血压数值及时间作好记录, 做为观察治疗效果, 及增减更换药物的依据; (2) 长期规律按时服药, 不可随意停用或添加药物; (3)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服缓泻剂; (4) 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 应立刻就医。

高血压的自我保健方法有很多方面, 必须长期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地在生活中注意, 自觉去遵守, 才能早日摆脱高血压的困扰, 延缓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延长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疾病, 常可引起猝死等严重后果。在生活中长期坚持做好自我保健, 可延缓因血压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延长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改善生活行为,饮食,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淑迦, 巩玉秀.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J].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

[2]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

[3] 陈筠, 杨辉, 王宝珠.临床护理告知程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高血压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和可行性。方法:纳入本社区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结果:研究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干预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

高血压是较为常见且多发的慢性疾病,随着疾病进展可对心、肾等重要脏器产生严重损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由于高血压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加大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力度,对于抑制高血压患者疾病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1]。本研究以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1月本社区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9.05±2.36)岁。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9.02±2.41)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开展为期6个月的常规化干预工作,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提供相关健康检查等服务,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进展,严格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与患者保持联络,按时提醒患者入院复查。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管理。建立社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予以个体化以及专业化的综合性管理。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于社区醒目位置悬挂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海报、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向患者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集中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座谈会等[2]。(2)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行为。饮食指导方面,严格督促患者遵循健康膳食食谱进食,以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以及丰富维生素等食物为主,杜绝暴饮暴食;戒烟戒酒,与患者家属共同督促患者尽快改正吸烟以及饮酒等不良习性;运动锻炼,向患者提供科学化的运动训练建议,如散步、跑步、登山、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身体肥胖,强化自身免疫力功能;用药指导,嘱咐轻度病情患者持续性服用小剂量降压药物,告知中度以及高度高血压患者应选用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类药物,充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3]。(3)保持良好的心态:告知患者合理且科学地安排日常生活以及饮食起居对自身病情控制产生的作用,从而使其提高警惕;嘱咐患者尽量避免过度劳累,通过读书、看报或听音乐等途径转移注意力,对负性情绪严重者予以人性化的心理开导,保持情绪稳定。(4)指导自测血压。集中化示范测量血压的正确方式,对未掌握的患者需展开“一对一”式指导,向患者普及每日测量血压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告知患者血压指数发生异样时即刻入院就诊。(5)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包括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病因、危害、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加强自我能力,增强血压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为一种长期且慢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若长时间无法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会大大增加疾病危险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型较强的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掌握控制病情的应对措施,纠正疾病知识相关误区,帮助患者塑造良性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饮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健康意识;此外,还可使患者熟悉用药方面的知识,重视各类注意事项,进而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干预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左苗苗,衡东辉.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及对防治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5):159-161.

[2]刘军華.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1):1503-1504.

[3]景海峰.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8):28-29.

高血压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应用于眼科临床见习每一类疾病的小课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情景互动教学方法,设立模拟进入临床实践的场景,采用问题式、讨论式的方法进行单一疾病、横向联系的小课教学。结果:模拟患者临床就诊的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锻炼学生提炼病史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意识。结论:模拟进入临床实践的情景教学法为眼科学临床见习每一类疾病的小课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小课授课;情景教学法;临床见习;眼科学;课前准备;教学步骤;应用体会

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的重要过渡期,见习课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由学生到医生角色转换的第一步。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见习小课教学中先在模拟进入临床实践之前首先师生互动,设课堂提问,与学生一起复习巩固相关的重要知识运用情景教学法,即采取学生模拟接诊的临床医生,小课授课老师模拟患者的就诊情景的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以临床医生接诊患者的诊疗思路为线索,对现有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穿插见习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并与疾病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讲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鉴别与诊断的能力,并帮助学生解决早期接触临床面临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课前准备

1.临床病例准备

小课授课老师在备课阶段,根据眼科临床见习大纲的要求,选择眼科临床常见的、典型的病例作为情景教学的重点病,例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挫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合理设计场景进行模拟。

2.小课课件准备

小课的临床病例由授课老师自己挑选和整理,全面阅读整份病历,熟悉临床病案尤其是病史,然后摘取病史要点、归纳,设计讲授方法,使病例与理论知识结合能恰到好处。

二、小课教学步骤

1.巩固相关的基本知识点

在模拟进入临床实践之前要师生互动,设课堂提问,与学生一起复习巩固相关的重要知识。例如:讲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首先提问学生“青光眼”、“眼压”的定义、正常的眼压值的特点、眼压影响有哪些因素、房水循环途径等基本的知识点,以老师课堂提问、学生抢答的方式,登记次数作为平时分记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复习巩固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2.结合临床典型病例,模拟进入临床实践,进行病例分析

例如:一例临床典型的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昨夜与邻居吵架后情绪激动,突感右眼胀痛,伴视力下降,看灯光时有彩色光环。深夜症状加重,有眼红、畏光、流泪,伴同侧头痛并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今日上午急诊来我院。结合病例,模拟进入临床,首先请一位学生模拟临床接诊医生,授课老师模拟该病例的患者,要求“患者”表现出该病史的特点,要求“医生”进行规范的病史采集,用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病史询问,获得相应的主诉、现病史和检查等。每次指定一位学生作为主诊医生进行现场的病史询问,其他同学补充询问病史。再请另外一位学生汇报患者的主诉及现病史,老师提炼病史,并对学生病史完整性的描述进行点评分析。

(1)病史分析

如上面介绍的这个病例,通过病史询问和老师的引导,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造成一种深刻的印象或悬念:这是什么病,这些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哪些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结合患者全身症状体征,要与全身哪些病进行鉴别,“急性胃肠炎”?“颅内高压”?进一步要进行眼科的哪些检查,众多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带着众多的问题进入见习小课的学习。

(2)体格检查,明确诊断的相关分析

查体中患者的眼部体征模拟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裂隙灯分析系统辅助教学演示采集图片,而该病例则由授课老师事先准备相关的阳性典型体征和有临床意义的阴性体征的图片和检查资料,学生通过感官刺激获得临床信息,使得原来比较抽象的内容和体征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病例分析的过程是学生对疾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判断能力,如上面病例,通过眼部检查,结合病例的发生、经过及临床表现和检查的体征去进行临床分析,采用排除法,与其他的全身病,如:“急性胃肠炎”“颅内高压”进行鉴别,逐步明确诊断,然后紧接着让学生接触到了临床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本病例有何特点,应与眼科哪些疾病相鉴别,该患者进一步应做哪些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如何制订治疗方案等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去提问、去分析,授课老师也有机会根据学生的反应再进一步穿插相关的知识点,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同时改进随堂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与掌握,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分析和讨论病例后,老师及时进行总结,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及时纠正,同时指出询问病史要点和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学生的警惕性,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误诊和漏诊。

三、小课教学体会

1.模拟患者临床就诊的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会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不愿意被医生当作活教材,拒绝配合教学工作,使临床教学陷入两难境地。由真实病人进行教学引起的医疗纠纷也有不少报道,使医学院在临床见习带教非常慎重,能不接触病人的就尽量避免,这使学生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21世纪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当看作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已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纠纷的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钟南山院士曾在前二年的“两会”期间说:在中华医学会处理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引起的。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对病人有关爱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现在我们在见习小课授课中采取老师模拟患者就诊,学生模拟进入临床接診的医生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使抽象的理论感性化,而且还可增加了学生直接接触“患者”并与“患者”的沟通的机会,不断地加强训练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对学生很自然地进行“医者父母心”等医德教育和医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日后缓解医患矛盾奠定基础,增强医学生日后从医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学习知识,同时在见习过程中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2.模拟患者临床就诊的情景教学法有利于不断地提高学生提炼病史、完整书写病历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正规的诊疗思维框架和基本诊疗能力。临床见习的三基训练是医学生进一步提高的基础,而刚开始接触临床的见习医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在见习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采取学生模拟接诊的临床医生,小课授课老师模拟患者的就诊时,每次让一名学生作为主诊医生进行现场的病史询问,其他同学补充询问病史。再请另外一位学生汇报患者的主诉及现病史,然后其余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如:问诊缺乏条理、出现遗漏、针对性不强、体格检查不全面不规范等,最后带教老师进行提炼病史总结,肯定正确部分,对其不规范的病史的描述进行纠正,并对学生病史完整性的描述进行点评分析,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病人如何采集病史,如何重点检查体征,如何全面分析病人的“第一手”病情资料,诊断和治疗方案,这样,在小课授课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提炼病史、正规的诊疗思维框架和基本诊疗的综合能力。

3.模拟患者临床就诊的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来源于学习动机,还来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授课技巧和风格。从小课课堂效果来看,由于在简单巩固相关理论的基本知识点后即结合临床典型病例,模拟进入临床实践,采取学生模拟接诊的临床医生,小课授课老师模拟患者的就诊情景教学法,理論联系实际,把书本上枯燥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实际患者有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以临床医生接诊患者的诊疗思路为线索,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达到了“教”与“学”良好的互动,使得学生由被动性地“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寻找”式学习。

4.模拟患者临床就诊的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既往见习小课采用的方式为在小课过程中穿插典型病例,同时进行病例分析,但还是多以授课老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老师授课内容可能依旧重复大课内容,与病例的结合欠灵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而且由于学生对病例的思考时间有限,认识不深,缺乏主动性分析思维过程,这对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利。现在采用启发性教学,少系统讲授,多纵横联系。我们模拟进入临床实践,采取学生模拟接诊的临床医生,小课授课老师模拟患者的就诊情景,从病史询问采集开始,教学生如何做到既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又重点突出,接着指导学生如何针对这些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归纳分析,最后得出相对准确的诊断,并由此引出若干个与本诊断相关的鉴别诊断,由此及彼、由单一到多元化,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答和讨论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疾病横向联系分析,并认识到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表现,而同一症状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使学生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正确的疾病诊断程序和方法,不断地训练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此教学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深深感受和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诊疗的全过程,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模拟患者临床就诊的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应用模拟患者临床就诊的情景教学法,更多的体现是一种见习小课课堂上的互动,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通过“患者’表现出疾病的诱因和典型的症状,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进行病史采集和病例讨论时,学生参与意识较强,能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体现了教与学的充分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通过角色扮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内容。在见习小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关系转换医患关系的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洪涛.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9).

[2]孙强,张聪,袁小丽.教员模拟标准化病人用于眼科临床教学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9.

[3]王希玉.浅谈如何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27-28.

[4]金建生,王小众.以问题为中心式思维训练在临床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

[5]李青,孙桦,周礼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妇科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

(作者单位 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誗编辑 代敏丽

上一篇:行政审批下一篇:篮球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