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范文

2024-04-25

教师教育范文第1篇

拓宽职教教师培养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编者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推动职教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总体而言,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师资来源和培养途径单一,专业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这远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辟一章,并罕见地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为了配合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本刊特别组织了“拓宽职教教师培养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题,邀请付雪凌、贺文瑾两位博士分别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后、职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前者着重探讨了课程变革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后者通过剖析现行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设想。其中若干观点不乏新意,可望引发人们对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的思考。

摘要:现行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主要存在教师教育定位“泛专业化”、教育教学改革“去师范化”和教师教育制度“非整合化”三大问题。为了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亟待采取如下对策:促进专业化的职教教师发展;培养“双师型”的复合专业人才;推进整合型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制度。

关键词: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贺文瑾(1970-),女,江苏丹阳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职教教师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三元共生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CJA070190),主持人:贺文瑾。

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承担着为职业教育培养专业课教师的重任。二十多年来,职技高师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有特色的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职教教师培养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然而,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师资需求的变化,以及非师范院校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大学涉入职教教师教育领域,我国现行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难以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亟待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

一、现行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问题

现实中,一方面职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学历水平总体上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现行职技高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职教教师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却又严重滞后,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现行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可以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职技高师教师教育定位呈现“泛专业化”倾向

职技高师教师教育定位“泛专业化”,是现行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突出问题。职教教师教育应是一种集学术、技术、师范教育于一身的“双专业”教育,而一些职技高师一直以来试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同时完成两种专业的教学目标,因此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导致培养的职校教师在学术性上“先天不足”,在技术性、师范性上“后天失调”,结果两者都不能充分到位,形成了“两个小半桶水相加”的尴尬局面。从总体上看,职教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较低,专业口径过窄,导致培养的职校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局限和创新意识的欠缺;技术师范教育特色不鲜明,学术性的专业课程比重偏高,职业教育学科课程比重较低,教育专业见习、实习落实力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更新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水准。这些方面,无疑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着职教教师教育模式构建的专业化前景,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的质量也因此不断受到挑战、质疑和更多的批评。

(二)职技高师教育教学改革出现“去师范化”趋势

职技高师教育教学改革“去师范化”,是职技高师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职技高师的改革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感和目标定位。由于缺乏国家顶层设计和应有的政策支持,缺少必要的规范和指导,使整个职技高师系统处于无奈又无序的发展状态。事实上,一些职技高师在不断提高其非师范专业比例,以扩展其生存空间,在学术水平上极力追赶综合类院校的同时,对于为教师提供科学化的教育学科训练热情不高、力度不大,给人的感觉是在主动放弃承担职教教师教育的办学使命。一些不具备充足条件的职技高师院校不顾校情,盲目“跟风”,一味追求综合性发展目标定位,甚至急于更换校名,脱掉或甩掉“师范”的帽子,淡化或削弱了原有的职教教师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一些有实力的职技高师纷纷“改弦易辙”,谋求转型,虽然表面上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办学方向变革,但其“合法性”似乎从未被正式认可过。转型发展所需政府教育政策支持的缺失,使致力于转型的职技高师更加步履维艰;对职技高师的诸多评估,又无不以综合性大学(院校)为标准,这对于职技高师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这些本身就反映了我国职技高师生存的尴尬与无奈。若职技高师的改革发展处于无助又无序状态,职技高师院校自身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甚至萎缩了,“被非师范彻底绑架了”,“被综合类改造革命了”,职教教师教育的边缘化和被削弱,也就难以避免,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三)职技高师教师教育制度呈现“非整合化”局限

职技高师教师教育制度“非整合化”,使得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先天不足。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基本上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定向式、分割式和以终结型教育为主的体系,职教专业教师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局限在职前阶段和学历教育,职校教师的职后培训事业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目前状况来看,不少职技高师的职教教学资源分散,行政隶属关系错综复杂,体制分割使得职教教师的培养、培训与在职进修受到很大限制和牵制。职技高师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种“终结性”的教育,职前与职后脱节、条块分割、机制机构分离各自为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低水平重复,内容重叠交叉。由于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衔接,缺乏相应的协调与配合,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突出,使有限的职教教师教育专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1]职校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长期隔离,违背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教师教育需求和职业教育供给的协调。

二、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对策

因应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国家不仅要确立起职教教师教育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而且也迫切要求推动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变革,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2]

(一)促进专业化的职教教师发展

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必须以促进专业化的职教教师发展为基本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结合分析职业教育的特点及要求,在理想层面,职业教育教师既应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要是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

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不仅取决于职教教师教育专门化程度的提升和职教教育学科的科学化,而且依赖于职教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职教教师专业化,是职校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职技高师必须创新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推动传统师范教育向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职教教师教育新体系转型。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确立职校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规范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训练标准;三是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四是培养职校教师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学科的科研能力。职教教师教育走向专业化是必然趋势,必须着力提高教师发展的专业水平。鉴于目前我国职校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就要求职技高师从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完善、教师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等诸多方面,进一步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逐步使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走向专业化。

(二)培养“双师型”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要以培养“双师型”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职教教师教育应该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技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能与教育专业知能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整合。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的主要区别在于,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有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当的专业实践技能,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成为“双师型”教师才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人数比例不高,“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培养力度不够,这些已成为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正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提出的。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在相关专业、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背景、经验及表征其水平的专业技术职务,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课教师。不难理解,理想的职教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

职教教师教育要培养出具有这种“双师型”素质的专业复合人才,就必须实现向新型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型。职技高师实现转型的根本标志,不在于学科专业是否齐全,而在于建立起职教教师教育的新范式,将专业教育与教师养成教育相对分离,实现专业学士后的教师教育,实现职教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化,从而完成深层次结构的转换。学科型学院只承担学科专业教育,其学科水平应向综合大学看齐。技术师范教育则从各学院中剥离,在“职教教师教育学院”的框架下进行资源重组,形成“第二专业”教育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将给学生以充分的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空间,使教师专业教育成为在3—4年学科专业厚实学习基础上的二次选择,以便培养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三)推进整合型的课程体系建设

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改革要以推进整合型的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课程是职技高师教师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育人的重要载体。职技高师课程的育人目标是“以育师为本”,即通过职技高师课程体系的实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能胜任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职校教师。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考虑教师专业的“双专业”性质,把普通文化知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职业教育学科课程、职业教育技能课程和职业教育实践课程合理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以及所占的比重,并逐步把定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开放型课程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职校教师。[3]职技高师课程改革要培养教师成为自主发展型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决策能力、反思批判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创新研究能力、探究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特征。

职技高师的职教教师教育能否获得社会认同、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它能否适应并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技高师教育与职业教育是血和肉的关系。职技高师教育要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职技高师课程建设尤其要关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为职业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这是职技高师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职技高师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全方位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必须针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急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之所难,想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所虑,谋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之所求,主动适应职业教育的新需要,研究职业教育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为职校教师的自主成长提供动力支持。

(四)创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制度

创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制度是实现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全过程,一体化是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4]这是符合职教教师终身教育发展规律的。学术性、技术性与师范性,封闭定向型与开放非定向型,这两对矛盾是可以协调的,建立职教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制度,无疑有利于使这两对矛盾达到“和谐”。一体化教师教育制度的建立,将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整合为完全意义上的职校教师终身教育,为职校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条件。作为职教师资重点建设基地的职技高师要发挥骨干示范作用,逐步形成以培养、培训研究生层次职校教师为主的新型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同时建设高水平、一体化的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推进职教教师教育的终身化。

一体化的职教教师教育制度应该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三段一体”,即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三个教师教育阶段的一体化,一体化将这三个阶段视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互相联系、全面沟通、连续统一的整体系统,形成上下结合、内外融通的职教教师教育网络。二是“三位一体”,即职教教师教育培养主体的一体化,建立由职技高师、综合大学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建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综合型大学与职业院校的伙伴关系,建立一支既各有侧重又有合作、相互融通合一的职教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而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走职教教师教育协作化、联盟化之路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三是“三教一体”,即学历教师教育与非学历教师教育相互补充、本科与研究生层次教师教育相互贯通、脱产继续教育与在岗在职教育相互衔接的职教教师教育结构体系,实现职教教师教育的理论教学、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

(五)实现三性和谐统一的核心战略

走向开放、探究卓越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走向。[5]职技高师的职教教师教育应以“加强学术性,突出师范性,提高技术性”为战略举措,促进“学术性”、“技术性”与“师范性”的和谐统一,追求“综合性”、“服务性”与“适应性”的完美结合,实现“让每个教室都拥有最优秀的教师”的职业教育理想。职技高师构建三性和谐统一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并非封闭式关门办学,而希望在开放竞争中充分体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特色化并不是单一化,职技高师可以是多元化职教教师培养模式中的主体,但不应该也不可能垄断职教教师教育。因此,特色化可以看作是与开放化同步进行的两个互促互进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建构特色化过程中,建立开放化职教教师教育之路将更加灵活多样和富有活力。

伴随我国教师教育的迅速转型,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成为历史必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职技高师需要依据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理念与方法,把握中国职教教师教育制度的特点与特色,全面建构指向中国职教教师教育实践的知识体系、科学路径和操作模式。

参考文献:

[1][3]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2]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4]杨天平,王宪平.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特征和趋势述要[J].当代教师教育,2009,(1).

[5]顾明远.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特约编辑 董仁忠

教师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幼儿教师教育责任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责任教育的行为。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对实现责任的矛盾总是存在,因此责任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提升幼儿教师教育责任能力、提升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化解能力等策略实现教师教育责任。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对幼儿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出现冲突时,如何实现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的化解在其中有重要的意义。

一、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的内涵及其意义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责任教育的行为。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在这种意义上,幼儿园教育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的内涵

1.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的主体

教育责任主体是负责教育的人,也是履行教育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即教师。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一类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一名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园的要求,按照学校的标准、内容、方法进行教学,如果幼儿教师自己自由选择,由此会影响教育责任的承担。

2.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的客体

任何责任不仅主体有责任,客体也有责任。幼儿教师责任的客体即对谁负责,即幼儿教师对幼儿负责。从责任的本质属性来看,它是对事与人的责任心。我们在这里讨论后两种形式的责任,即学生和教师。其中,幼儿的责任是对学习负责,教师的责任是对幼儿负责。幼儿教师对幼儿责任心的多少关系到了幼儿未来习惯的养成和发展。对幼儿负责是幼儿老师的责任,若幼儿教师不能尽职尽责,则承担不了幼儿教师教育的责任。

3.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幼儿教师教育的责任赋予了新的内容,幼儿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也承担着为社会培育身心健康的公民的责任。可以看出,教师的责任是幼儿和教师共同配合完成的。培育和保护幼儿,可以培养幼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新一代的接班人。

二、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的冲突及成因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对实现责任的矛盾总是存在。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的成因有:教师的责任心、环境的影响、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的内涵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对实现责任的矛盾总是存在,在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社会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实际上代表不同的利益。父母则不然,父母和教师的愿望产生了冲突,然而内部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资本存量由家庭的资本存量决定。因此,研究与家庭资本的研究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弱势群体进行代际资本积累实现阶层流动的最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家庭资本反过来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而且这种影响多是负面的)。按阶段划分,在起点公平阶段,家庭资本可能干预教育的获得,引起入学机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过程公平阶段,家庭资本可能影响学业成就;在结果公平阶段,家庭资本则有可能改变客观市场性就业评价标准(注重人际关系)。家庭文化资本是家庭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家庭文化资本的多元化日益成为决定子女受教育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教育面临选择或困境的时候,家庭文化资本优越的学生,往往更有优势接受优秀教育或选择教育机会。为此,笔者会从教育公平的阶段划分入手,阐述家庭文化资本对教育公平影响的有限。

(二)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类型

责任主体面临冲突,责任的选择是痛苦的选择,是痛苦的根源。必须面对责任冲突,没有人能代替。在当代社会,价值标准的差异有很多不同。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责任沖突问题上,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利益冲突是多方面的,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的类型也是多方面的,有儿童和父母的利益、幼儿园利益与社会利益。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更多背诵几首诗,掌握音乐、绘画、舞蹈等几种技巧等等,在幼儿园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以健康的方式成长。

(三)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的成因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冲突的过程有助于教师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影响幼儿产生冲突的因素有:教师的责任心、环境的影响、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在解决幼儿的冲突行为时,应该从培养幼儿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教学活动化解冲突行为及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为等方面入手。为了使子女在获得继承性的家庭文化资本时不落后于人,父母为此需要做好应有准备,尽其所能,拥有一定的学历或文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经济能力范围内给孩子购买学习所需要的工具、书籍等。最重要的是努力营造一个有品位的家庭文化氛围,以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每一个重要时期。与此同时,家长还需更努力:首先,家长在工作之余,尽量带孩子去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其次,在教育子女时,家长要善于利用学校和其他家庭的文化资源;最后,与年龄相仿、年级相通的学生和家长,建立长期互助交流的联盟团体模式,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一来,对于平衡家庭文化资本大有裨益。

三、 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化解的策略

幼儿园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的化解影响其教学责任的实现。幼儿园教师教育责任冲突是多方面的,从根源化解幼儿教师教育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学前教育督导工作

在负责任意识中,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的化解取决于社会,必须进行教育督导。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有助于幼儿教师教育责任冲突的化解。

2. 加强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有助于教师教育责任的化解。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儒家文化的思想根源,诸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3. 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

教学责任可以充分享受教学的自主性。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负责,这是实现教学责任的前提。教师应该与幼儿文化氛围相互支持和配合,幼儿教师的教学自由更体现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如教学如何教、如何评价、教学任务的分配,只有在这样教学自由的环境下,教师才能充分地实现教师的教学责任,幼儿才能更好地成长。

4. 提升幼儿教师教育责任能力

教学责任能力也是教师履行教学职责所需的主观条件。教师教育责任能力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积淀而形成的能力。幼儿教师的教育责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同化到内化的发展。

5. 增强幼儿教师的教学责任感

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体强烈渴望履行责任的生活中的積极情感态度。提高幼儿教师履行和承担意志和爱的责任,意志自由是责任的先决条件,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情感在责任意识中发挥作用,它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责任归于一种责任范畴。特别是在幼儿教师中,这无疑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教学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定仁.教学论研究二十年[J]学前教育研究,2001,(5):64-65.

[2]叶澜.教育概论[J].教育科研.2004,3(7):28.

[3]汉斯.什么是责任[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8):116-118.

[4]顾红亮.为他责任[J].中华少年,2011,2(5):127-128.

[5]杨国荣.伦理与存在[J].教育理论研究,2011,3(10):202-203.

[6]刘万海.“有效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责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7]徐青,农村幼儿园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5,3(1):84-88.

[8]罗国杰.伦理学[J].科技论坛,2012,1(1):67.

[9]鲁洁.道德教育的期待[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1,30(6):40-41.

[10]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J].课程教育究,2012,27(8):116-118.

作者简介:

徐娇,陕西省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范文第3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一所学校的重大意义,创新首先应该是理念的创新,理念决定思路,理念决定成败。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是创新教学理念。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一种“民主、开放、人本、个性”的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在学校逐步确立起来。

其次是创新育人理念。要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学生的“五育”尤其是“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而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只有创建和谐校园,才能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是创新管理理念。要以“开拓学校发展空间、丰富学校特色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管理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跳出旧模式,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改进管理方法和教法,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我校凭借自身优势,大胆借鉴企业文化的特点,发展关爱、和谐的校园文化,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教育理念的变革为核心,以行为方式的转变为落脚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寻找策略,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积聚校园文化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教育理念的创新开辟了学校发展的新天地,也为创造学校教育特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是抓好特色课堂教育。蔡元培先生说过:“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开设了“以创新为主题,课堂为主轴,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动,问题为主线”的智慧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演(多媒体演示)为教师的民主教学、开放教学和学生的个性教学。通过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师生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展现课堂教学的特有魅力。同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我校充分发挥设施精良的优势,常年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启迪新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抓好特色现代教育。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2006年8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制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课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普及,降低了教学难度,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实施新课程注入了活力,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三是抓好特色实践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逐渐走向了新、活、实,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学生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在体验、实践中得以提升。

四是抓好特色环境教育。学校的百米绿化长廊与“飞向明天”雕塑构成了校园环境的主色调,北面围墙上的百米画廊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走廊里悬挂的不仅有领袖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头像和名言,还有学生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各种文明用语和安全警示语也让校园增添了几分温馨。学生置身校园,处处享受美育的熏陶。

五是抓好特色艺术教育。第一,以音乐、美术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体系。让乐器走进音乐课堂,三、五年级的学生人手一支口琴,四、六年级的学生人手一支口风琴;美术课上,开展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学,学生在完成美术课学习任务的同时,每月至少完成一份绘画、书法、摄影、手工、小制作等作品。第二,组建艺术特长班,培养特长生。根据学生个体的素质、天赋的差异,我们组建了二胡、笛子、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特长班。为加强学校的艺教师资,我们还从校外聘请了多名有艺术专长的老师担任艺术特长班的辅导老师。学校开设的书法、剪纸、手工制作、科技活动、演讲、管乐、舞蹈、鼓号、计算机和英语等30多个兴趣特长班,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各种展示和演出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兴趣特长班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地方。第三,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构建美育立体网络。各学科都结合本学科特点,渗透相关的艺术教育并开展相关活动,每班教室外面都有“艺术教育橱窗”,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校园、教室布置也注重艺教特色文化,走廊上贴有音乐家、美术家的名人名言,教室内贴有学生的艺术作品。由本校教师自编自导的校园舞和哑铃操是学生人人必会的技能。(作者单位:德兴市铜矿二小)

教师教育范文第4篇

亚林一小 张秀兰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担任教师工作近三十年了,作为一名老教师,在工作中虽然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是,还是跟不上现代教育形式的步伐。回顾这几年,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和不足,但无论怎样,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

本,我担任四年五班数学和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做为一名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经验缺乏是我的不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多学习,多请教。在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我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请教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尽量做到每次作业都以三个等级对学生表扬鼓励。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有所得。 3.多看书,多上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的这一桶水不会陈旧、不会用竭,我努力学习,给自己充电。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四年多的学习,使我收获不少,无论是在和学生相处的技巧,还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上,我都很大的进步。

1.在教育教学的思想上,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理念,与时俱进。 2.在业务技能上,继续夯实基本功,力争在两年之内,使个人的教育教学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加强学习,除了向书中学习外,还要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课题探究。 4.继续坚持及时撰写好相关的文章和总结,为学校和自己的课题作好准备。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打动家长。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篇二:个人教学风格的总结

个人教学风格的总结

辽源市实验中学 吴艳玲

教师形成个人风格的途径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宜的。其基本途径主要有:

(1)实践升华

所谓实践升华,是指教师对教学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抽象升华,取其典型特征转化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这种方法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形式: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勤于探索、善于总结,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教学实验经验;通过归纳整理、认真筛选,获得能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个性的典型经验;将典型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抽象升华,揭示其本质特点;将本质特点发扬光大,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所有这些,教体现着实践经验的价值和经验筛选的特点。

(2)理论渗透

理论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以先进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多方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表现在明显的教学特点,从而最终形成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这种方法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形式:教师如饥似渴地学习、研讨教育教学理论,思考其实践价值;将所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全面渗透,促使教学活动呈现出相应的特色;将教学特点培育发展,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所有这些,都体现着理论指导的价值和演绎的特点。

(3)扬长避短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长和优势,通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从而逐步形成个人别其特色的教学风格。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形式:教师经过教学实践的认真探索和多方尝试,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发挥的教学方式;将这种教学方式加以有意识地培育,使之成为个人的教学优势;再将这种个人优势在教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逐步形成独特而鲜明的风格。所有这些,都是教师意在通过对个人优势的着意培育和发挥,最终塑造个人教学风格的做法。

(4)重点突破

重点突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结合个人特长或教学需要选择突破口,重点攻关,从而以点带面达到创立教学风格之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形式,教师注重研究教学效果,吸收反馈信息;注重研究教学动态,了解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个人特长和教学需要选择其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在教学中重点攻关,以求解决;寻找有效措施,形成教学特色;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到整个教学之中,从而形成独特而鲜明的的教学风格。所有这些,都紧紧围绕主攻目标——教学突破口而展开,其结果是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5)兼容并蓄

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格式

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格式

一、师德表现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认真负责集体备课记录的整理工作,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本学全勤。

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记得王校长曾经对我们说过:虽然你面对的是

五、六十个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唯一的,是完美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孩子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说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完全是良心活,没有办法去准确地衡量!我认同王校长的话,所以我用爱心浇灌稚嫩的花朵,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经常听孩子们说:赵老师,如果能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是你给我们上课那该多好呀!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二、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学校每次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本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了百花奖的赛课活动,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虚心向组内、组外教师请教,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拿出了一节符合自身风格、深受学生喜欢的公开课《跳起舞》,为本的教学工作添上了一个美丽的音符。 学校的论坛也是我经常驻足的地方,在那里我认真学习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同时也把自己好的做法、想法跟大家分享,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我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撰写的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值周教师的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学生,我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并且能够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让我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

我负责的校舞蹈队可谓是本的一个工作亮点,今年编排的舞蹈《好运来》获得了南岗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的一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和南岗区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活动的优秀组织工作者。在代表学校参加黑龙江省督导评估检查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所有领导,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赞扬。在南岗区教育局的新年联欢会上,舞蹈《好运来》代表南岗区的中小学生为参加联欢的领导们作精彩的表演,迎来了阵阵掌声。

为了庆祝建队55周年,团省委在黑龙江省电视台筹备了一场题为:民族精神代代传的晚会,我校舞蹈队也光荣地被邀请表演创作歌舞《美丽的鲜花献给你》,整个舞蹈从排练到演出只有七天时间,而且恰巧赶上十一长假,我和孩子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早早来到学校进行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节目预检的时候我们就受到了团省委领导和电视台导演的高度赞扬,说我们的节目是放心节目、效果好、符合晚会气 氛......10月22日晚会在黑龙江省电视台播出,效果非常好,坐在家里,通过电视当看到我们复华小学的名字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复华人的心情都会无

比的激动。

为了让舞蹈队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我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外出进修,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又在今年拿到了澳大利亚踢踏舞和爵士舞的教师任教资格证书,这时的我站在课堂上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孩子,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的舞蹈不会是过时的,我也不是在吃自己的老底儿,而是把新鲜的果实摘给孩子们,让活力和激情在舞蹈的课堂上涌动。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使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2004年是幸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即将到来的2005年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事业。篇四:教师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光荣地踏入了教师的行列中。转眼间我步入教师行列已一学期了,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回顾这一学期,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有满意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半年多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与快乐。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感受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被学校的文化深深感染着,来到了新校,我收获了,也进步了,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对自己在这半年多的工作进行一下工作总结。

一、在思想道德认识上,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写下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笔记,听后及时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教学理念的熏陶下,我不断学习学校文化,并在实践中践行学校的文化理念。同时,我坚持听课学习,学习教师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认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做到关心热爱学生,平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并且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

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做为一名新教师,经验缺乏是我的不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

2、多学习,多请教

作为新教师,刚开始确实有些盲目,不知如何下手,但在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我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请教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3、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找准重点难点,虚心向其他老

师学习请教。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学有所得。

4、多看书,多上网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的这一桶水不会陈旧、不会用竭,我努力学习,给自己充电。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一年的学习,无论是在和学生相处的技巧,还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上,都使我收获不少。 4.及时写教学反思

我坚持记录教学及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从中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进步。

当然,在这一学期中,有收获,也有遗憾:对教材驾驭不够到位;教师用语不够精炼,缺乏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能灵活、多变的运用课堂教学机智;缺乏将教育落实到细微之处的能力;控班能力仍待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到了解决对策: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精练教案,备学生,找准重点,抓好难点。多看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书籍,增强自己的教学理论积淀。通过经验的累积,不时的精练自身的教学语言。课下及时反思,及时调整。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学习。我会继续努力,以一种饱满向上的精神,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尽职尽责的完成学校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上都能更上一个台阶,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篇五:数学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总结

数学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总结

个人教学风格总结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十三年的教学经历,培养了我理智型的教学风格 。

一、平实中见思维的严密

平实也是一种美,不需要华丽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必设置热闹的讨论场面,只需要引导学生认真的听、静静的想,师生间、生生间有着平等的互动,清晰的争论。我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效、实用,更关注学生的发展。

二、简约中显课堂的高效 我的数学课堂追求简约。简约不同于简单,是摒弃一切不需要的奢华与作秀,从而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深刻,进而达到优质和高效。 要想使课堂简约高效,课前准备充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教材是承载课程标准理念的主要载体,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教与学的主要凭借。在感悟教法的基础上,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的某些不足,大胆地改进、补充和重组,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课程资源都用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这样才使我的数学教学“活”起来,“实”起来。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我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课堂气氛,尽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处于最佳状态下的交流,有利于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一个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三、理性中促能力的提升 数学课堂是需要实效的,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理性的数学课堂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去观察、去思考、去推导、去计算、去验证。这样让数学的“张力”引导学生去追求更高的数学境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形

成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这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运用创造性教学原则,不断地追求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把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创新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发前程,有赖于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或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世界的动荡。事实上,“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这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课堂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对创造性问题

产生兴趣时,就会不畏艰难,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创新氛围,使课堂处于活跃之中,从而使学生轻松的获取到本节的知识,也拓宽了他们的思考范围。

二、 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这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喜欢对许多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这种好奇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课堂教学中,新颗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序课时,准备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演示实验先展示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主动探讨去自觉发掘知识点。这种提前设置神秘色彩能吸引学生独立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探究的精神。

三、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要让学生多进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完善,从而使发散创造思维得以肯定和完善,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课堂上除了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也应注意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运用创造性教学原则,不断地追求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把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

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的多变,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来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要辩证接收传统知识,也要继续完善现代教育,不断创新。实施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要面临更多的知识性挑战,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获取新知识,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创新教育,创新课堂。要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教学,拓宽知识面,增大课堂容量,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创新,不断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给学生树立创新榜样

教师首先不应墨守成规,要有应变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同时还要在教育观念上做到四新:新德育观、新人才观、新价值观、新知识观。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先决条件。没有教育新观念的萌动,没有教育新要求的压力,没有变革现实的要求,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就不能付诸实践。

三、课堂上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必须有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如在课堂练习中,开

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的语言,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

四、掌握解题策略,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要重视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抽象问题,设置一定的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事实证明,学生时代养成了创新性格,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会不断的表现出自己的创新性格和创新能力。他总会发现身边和周围那些可利用、可创造,自己感兴趣又有利于他人的新事物。他们总跃跃欲试与这些新事物之中,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勇于挑战,乐于拼搏。正因为有了这种性格,他们才能在各种困难和打击中发出强大的抗击力和创造力。

所以我认为,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当代教师重要任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将侧重点应多放在创新教育、创新课堂上,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不要空喊口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创新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上一篇:体验式教学下一篇:饭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