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发言范文

2023-05-13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发言范文第1篇

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作风建设空前重要,各方面工作正是最需上劲的时候。越到此时,越要防止歇歇脚的思想、松口气的情绪,必须做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开展作风建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存在过关思想和松劲情绪,觉得主要规定动作已经完成,后面的工作差不多、过得去就行;一些部门存在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有走形、变味的倾向;一些同志存在拖着不改、等待观望的现象,对应该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这些问题警醒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松动。必须保持锲而不舍的劲头,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善始善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扎扎实实做好。一方面,全面整改落实实际工作,如果思想上懈怠、行动上疲软、措施上不力,就无法取得实效、取信于民。

还应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旧问题尚未根除,新问题又会产生。会所中的歪风、奢华浪费,这些都是突出的问题,倘若不能出重拳、下狠劲、有恒心,是无法从根本上铲除“四风”的。保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警觉,涵养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耐性,才能防止“四风”反弹。才能永远保持优良的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永远不会收场,我们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真正生根落地。 “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快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把每一环节抓细抓牢,把每一步走好走实,作风建设的效果就会不断显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能逐渐形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杨兵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

转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当县委书记仅一年多时间,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他在群众心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文体工作者就是要学习焦裕禄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感情,一方面把服务群众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体现文体惠民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汲取文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以更多的优秀作品回报群众、回馈社会。

转作风,根子在思想上。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模糊认识厘清了、把各种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动上有方向和目标、在作风上有改进和完善、在灵魂深处有信仰和坚持。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群众、为了群众是目的和关键。活动有时限,但文体系统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惠民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群众满意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发言范文第2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入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地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书中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出了一些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纪检监察干部是反腐败的生力军,反腐败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总书记说过“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自我监督,防止出现‘灯下黑’”。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就要努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到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铸造一支作风过硬的执纪铁军。

一、严以修身,坚守“底线”

“底线”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行为操守,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称职的下线指标。作为党员干部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始终坚守做人底线、党员底线和从政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

(一)培养高尚人格,守住做人“底线”。古人云:“ 百行以德为首”。习总书记在山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风”决定民风,

1 “官德”影响民德。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高尚的品行操守作保障,思想就容易出错、道路就容易走偏、行为就容易失范。因此,党员干部首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讲道德,知廉耻,一身正气,在“底线”之上堂堂正正的先做好人。首先,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情趣低下,必然贪图物欲享乐。大量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追求物质享受开始的。其次,要保持和谐的心理状态。就是要常怀感恩之心,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认识自己;常怀平常之心,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常怀自励之心,始终以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态开展工作、投入生活。在家做一名好儿女、好父母和好丈夫、好妻子,在社会上做一名好公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二)坚定理想信念,守住党员“底线”。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担任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没有为妻儿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退休后,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放弃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的扎进大山里,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创造林场价值3亿多元无偿移交国家。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做,这就是信念问题,就是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仰。因此,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的指路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党性修养,政治上清醒坚定、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践行为民宗旨,守住从政“底线”。“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这里的“根”和“源”就是“群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到今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近年来,个别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维护好群众利益、没有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二、严以用权,不越“红线”

党的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红线”之内做事,一是要严以用权,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二是要严格按照八项规定要求,持之以恒改作风反“四风”。

(一)严以用权,不越纪律“红线”。严以用权就是要在党纪政纪“红线”范围内按程序用权、公权公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不越“决策”红线、“用人”红线和“财经”红线。不越“决策”红线就是要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注重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和作用,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尤其是在“三重一大”事项等方面,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

3 定,决不能搞“一言堂”。不越“用人”红线就是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带头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努力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越“财经”红线就是要过好金钱关和利益关,不为物欲所惑,对凡是有碍公平、公正和廉洁的事,要做到不打招呼、不批条子、不插手干预、不徇私情,管好自己,管好亲属和身边人。要像习总书记所说那样,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事事出于公心;就是要遵循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二)改作风反“四风”,在“红线”之内担当履职。一是谋事要实,反对形式主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实际,反对形式主义。当前,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贯彻文件,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照搬照套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一定要以“三严三实”活动为契机认真纠正,坚决整改。反腐败工作不是一句空话,不能因为面子情、心软,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应该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二是创业要实,反对官僚主义。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根据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不是以我为中心,凭经验办事,主观臆断,坐在办公室想当然下命令作主张。无数事实证明,官僚主义误事误政,是工作落实的大敌,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的寄生虫。官僚主义如果不及时解决,就有踩“红线”,越“红线”的

4 危险,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是做人要实,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人要实必须要克服浮躁心理,赖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艰苦奋斗。花天酒地、大吃大喝、比阔气讲排场,铺张浪费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充斥人们的眼球,腐蚀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风气,长此以往,其发展的结果是失民心、遭民怨、激民愤,导致干群之间的尖锐对立。

三、严以律己,不碰“高压线”

“高压线”,就是国法,是不可触犯的。违法了、甚至犯罪,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坚决不碰高压线,就必须要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

(一)敬畏权力,心中要有“高压线”。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每一个干部都只是权力的行使者,而不是权力的拥有者,权力只能用来为老百姓服务,而不能用来为自己服务。有权必有责,掌握了权力,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只要你掌握了权力,一些不法分子就会千方百计地收买你,如果放松警惕,把握不好,就会触碰“高压线”、栽跟头。

(二)敬畏法纪,坚决不碰“高压线”。敬畏不是害怕, 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表现。法纪既是对个人的约束,也是对个人的保护,如果缺乏对法纪的敬畏感,就会轻视法纪,心存侥幸,放纵自我。很多踩越纪律“红线”和碰触法律“高压线”的腐败案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法纪缺乏敬畏、知行不一的结果。山西落马人

5 大副主任金道铭长期在纪检监察系统工作,担任领导职务,也是非常精通法纪的,但最终还是走向违纪违法犯罪的道路。这说明,如果没有对法纪的敬畏之心,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即使你再懂法,再懂得纪律条规,最终也会受到法纪的惩处。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发言范文第3篇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看了这些案例,我感到我们应该要时刻警醒自己,警钟长鸣。我们在思想上既要筑起纪律的防线,也要筑起法律的底线。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廉、德、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古人曰:“公生明、廉生威”。真正做到慎独、慎欲、慎权、慎微。慎独就是要求在个人隐处、独处、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政治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欲就是要求控制好个人的各种欲望,不贪婪,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慎权就是要求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不损公肥私,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属,自觉接受党组织、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做到“思考问题应换位,履行职责要到位,相互配合去补位,找准坐标不越位”。慎微就是要求在细微之处表现出应有的品德和风格,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他人不说的自己坚决不说,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他人干的自己带头干。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是一个国家干部的人格尊严的体现。一是要忠贞爱民。要有一个爱民之心,怜民之情,要始终牢记: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二是要坚守气节。要不断加强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绝不能为了个那点蝇头小利、蜗角虚名而丧失党性、丧失人格。三是要修身养性。一定要志存高远,严于律己,高标准严要求。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告诚的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俭朴、宽容的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坚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是要忠实,为人正派,忠诚老实,忠实党和人民的事业,踏实工作。二是要落实。做到言行一致。工作中做到既有安排部置、又有检查督办,既人有事做、又事有人做,不打官腔,不只炼“嘴功”。改变工作作风,把落实放在第一位,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要实干。要有争创一流的精神,争当第一的勇气。讲求实际,力求实效,有先有后,有急有缓,勇于攻难点,善于解难题,推动工作的不断深入。

中纪委推出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意义深远。整部专题片恢弘大气、脉络清晰,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片中周永康、蒋洁敏、周本顺等“大老虎”受审的画面出现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风反腐的空前力度。观看专题片后我感悟到: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思想防线寸步不能退,纪律规矩寸步不可逾,要以案为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以案为鉴,严守纪律规矩。“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片中周本顺生动描述的背后,是一番悔恨之情,更是一种警示之意。通过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及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分析,不难看出,他们的堕落主要原因是权欲膨胀、金钱诱惑、道德沦丧、信仰缺失。而当看到李春城面对镜头声泪俱下的忏悔“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时,我们不禁要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些典型案例带给我们的警示教育作用是深刻的,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案为鉴,反思自身,吸取教训,做到修德、拒腐、律己。要不断加强德的厉练,注重德的修养,以良好的道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要把腐败分子的忏悔心声作为警钟,长鸣于耳畔,把腐败分子的悔恨之言作为警醒,长记于心间,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防微杜渐。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必须带头遵守纪律规矩,做到律己正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专题片中周永康、白培恩、周本顺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曾有过坚定的理想信念,都为党的事业做出过不朽的贡献,但最终还是忘了初心,背弃了少年华发时许下的入党誓词,放弃了理想信念的坚守,背离了初衷和信仰,结果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触碰了腐败的“高压线”,悔之晚矣。是什么让这些曾经根正苗红的干部滑下腐败的深渊?是什么让坚定的马列主义者陷入迷信的怪圈?是理想信念的动摇,是贪念私欲的膨胀,让他们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党性,成为人民的罪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重温党的历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强化党章意识、忠诚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识,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不忘初心,思纪而行、量纪而为,保持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和浩然正气。

砥砺前行,重拳惩治腐败。“我真心诚意地认罪悔罪,真心诚意地接受法律对我的惩处”。专题片中高官们的一句句悔过何其惨痛和沉重!他们的落马,也更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来维护政治的清明。作为区县一级纪委,必须要与上级纪委保持同频共震,跟着干、照着办,踩着不变的步伐,坚持立场不动摇、目标不改变、重点不转移、职能不发散,始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责主业,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定不移纠正“四风”和惩治腐败。作为一名纪委书记,更须牢记这一历史使命,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及中纪委和省市纪委的各项部署要求,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以“六大纪律”为戒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践行“四种形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西湖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巡察,认真查纠“四风”,紧盯问题线索,从严查处违纪行为,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升基层群众的反腐获得感,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为深入推进“勤廉西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年10月17日至25日,连续8天晚上观看完中纪委大型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后,作为一名普通群众的我来说,真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该片由中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共分8集,分别是《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每一集都以落马贪官的具体贪腐细节、惊人的犯罪事实和直白的认罪反思,令观众触目惊心、感慨万千,生动形象地传递出强烈的反腐信号,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和了解。看完最后一集《标本兼治》后,我身边的许多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发出“给力”、“震撼”和意犹未尽的感觉,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对天下百姓,对名利财富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念,那就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尤其不如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的廉政心杯。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名基层职工,我自始至终观看了《永远在路上》。观看完每一集后,我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撼,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触动,那就是: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扫清前进道路上的腐败分子的决心!再大的“老虎”,只要违纪违法,都没有护身符,都只有一个结局:落马!

“敬畏天道,修德于身,民心为心,尚俭戒奢。”正像总书记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说的那样:“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绝不是一场运动式的反腐,而是保持自身肌体健康的长期建设,是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不懈努力。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当好标杆,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一个良好的“风向标”,使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

“淡如秋菊何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篇就以“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解读“永远在路上”的本源,以十八大以后落马的知名“老虎”“苍蝇”为例,形象深刻阐明了“永远在路上”的必要性。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多位“老虎式腐败”代表,以及还有多位“苍蝇式腐败”代表,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那些曾经手握权利、春风得意的大官小官们,而如今在镜头前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把腐败的悲惨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对党员干部有震慑力和教育意义,这比发文件、开会宣讲更有效果,这表明中央反腐是全面坚决的,这部片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利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发言范文第4篇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已成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灵魂所在,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利器。基于党的执政地位,贯彻落实党内监督已然成为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源泉动力,带动其他形式的监督与体系完善,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等各项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为推进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凝聚人心、营造正风反腐氛围,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名制作了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充分说明党中央将从严治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着力构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作风改进,力求以压倒性姿态对待腐败作风问题。重视政治生态环境,从高处把握,在实处着力,向深处推进。全面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面精神,建立健全从严治党的新高度、新姿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发言范文第5篇

腐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利剑高悬

反腐永远在路上

最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的八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正在央视热播,迅速掀起了全民观看的热潮。在茶余饭后无不在谈论在朋友圈的竞相转发,无不表明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关注和期盼。作风建设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绝不能输的新时代长征。

反腐之路悠久而又漫长。我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伴随着历史发展历朝历代都有反腐工作者的身影。腐败基本上是每个朝代没落的根本原因。每一个王朝的覆灭无不伴随着腐败。大官大贪,小官小贪,可以说反腐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客观地讲,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具有了还算完备的反腐败法律,也很重视对权力的制约、对官员的监督,但是历朝历代还是没能走出从王朝初年的狠抓反腐,到王朝中叶反腐的有名无实,再到王朝末年的贪腐成风直至王朝灭亡的历史轮回,这也深刻说明了古代的反腐败并不成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些经验,还有更多的是教训。

所谓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尽管古代的反腐败本质上是一种以皇权为核心,实行高度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自上而下开展的反腐败,有的朝代反腐力度之大,惩治贪污官吏用刑之重皆比我国现在更为严厉,但是一直没有获得成功。都没有彻底解决腐败问题。与我们当前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是具有本质上差别的。

首先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紧密团结在习总书记周围,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零容忍”态度彻底反腐败,不断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其次要切实加强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着力解决执法办案不文明、不规范问题,严肃查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确保执纪执法权依法规范行使,违纪必惩、违法必究,权益得到保护,正义得到伸张。

增强惩治腐败的必然性,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增强惩治腐败的及时性,对“出笼”行为露头就打,快速处理,及时纠正。

片中多个案例,如谷春立、万庆良之类口口声声为了协调工作、沟通感情,暗地里却贪图享受,结交不洁干着钱权勾当,最终由不注重小节酿成大错,身陷牢狱。个人以为,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以上率下,树立标杆意识,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总书记就是这么做的。从参观考察沿途不封路,到河北农村踏雪访真贫;从倡导短实新文风新会风,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彰显出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正能量。

上一篇:作风建设情况汇报下一篇:医院作风建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