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论文范文

2023-03-07

高三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三 语文复习 反思

进入高三,师生都到了奋力冲刺的时期。学生要进行多批次的复习训练,教师要潜心研究考试说明及其各地新题。检测之后评讲,评讲过后再次强化。抓紧高三的所有考前时间,考点夯实再夯实,每个人都忘却了疲惫和休息。深入思考,我们能否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实现减少练习次数而提高效率来践行高三语文教学。而这似乎又回到了近来呼声渐高的“管理”二字上来。教学中的管理,切不可认定为粗放的“管教”。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师引导,是在学习中为学生指明方向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切实提升高三学生语文的应试水平?如何使学生最优化地复习语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语文学习的长线学科性常常使得学生学习语文没有成就感,感觉学了没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学生对学习语文感觉无所谓,似乎学与不学,分数都差不多。这种异论固然是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但更多的是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重难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的学习意识在起着直接作用。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基础知识薄弱。其实,究其根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僵硬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大量的训练导致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巩固的时间丧失,难度失衡的训练导致师生的热情和信念消减。长此以往,损耗的是进取的动力,衍生的是无力的状态,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所以,我们首先要掌控好语文训练的难易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而难度适中的训练同样能暴露问题。在这样的语文复习与训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巩固他们的复习信心,也有利于暴露、反思、解决存在问题,更有助于针对性地展开复习计划。再者我们还要控制好语文训练的频率,使师生能对做过的讲义进行反思修正,从而更好地规划复习时间,补全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度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而不是丧失在大量的、重复的、毫无价值的考试之中。

二、回归高中语文教材

学生到了高三除了背诵外就很少去看语文教材,这实际上背离了语文复习迎考的方向。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涵盖了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思想往往与课本结合紧密,尤其是在写作方面更是考查学生能否吃透教材中所涉及板块与专题内涵。

在平时的写作中,很多学生总是苦于素材单薄,下笔难言。殊不知,被学生忽略的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历年的高考作文题不会在教材中直接出现,但是我们往往可以从教材各个板块中找到相关的写作材料,在写作专题里找到行文的方法。2014年高考作文“青春的腐朽与不朽”这一话题在必修一的“吟诵青春”板块,必修二的“珍爱生命”板块,必修五的“直面人生”板块里就能找到相关材料。所以说,教材是一处丰富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本中的材料,既能避免写作时苦寻素材无果的尴尬,又能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强化语文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点和基础题型

根据考试说明,对语文的各个考点知识要做到全面梳理与归纳。在这里除了每天的语文正课之外,还要加强早晚读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早晚读的时间教师要预先布置好复习的基础知识要点,在课堂上要具体落实检查措施。学生在完成教师的要求外,还可以利用剩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补差。比如诗歌鉴赏的复习,不仅要掌握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步骤,还要针对常考题型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填补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突破复习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由于语文知识点多而杂,再加上复习疲劳期容易遗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做好重难点和错误题型的归纳整理,并时常翻看强化。

五、重视平时的训练和讲评

学生的复习情况如何,归根结底要经过考试来检验。笔者在前面强调了要控制语文训练的难易度和频率,在这里仅强调几条要求:1.控制好时间,尤其是作文要留足一个小时的时间。2.审清楚题目要求,尤其是隐性的要求。比如句子的仿写题,仿写的例句本身可能隐藏着对句式、修辞、语境等要素的考查。3.规范答题,分条书写。根据不同题型来确定答题方向,结合文本内容来确定具体答案,注意分值的限制。4.书写要工整清晰,尤其是默写和作文。

讲评具体题目时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力求提高学生的拿分能力。讲评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错题进行反思,分析错误原因,结合相关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对该题进行归纳落实,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另外,作文方面要进行升格训练和二次作文。

高考不仅是对高三学生的考查,也是对高三教师教学的考查。它审视着教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也鞭策着我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 陈剑平)

高三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一、对于基本操作的复习

在该部分考纲有如下要求: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4、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考纲推行“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思想。为了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具体到化学实验上要求学生熟练、规范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基本操作进行实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点归纳和近三年高考示例如下:

所以我们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在复习中一定要对基本操作做到规范演示、准确的讲解。通常為了达到此目的一般采取让学生直接操作的方法,也可以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多媒体或观看实验视频。教师将每一步细致分析,最终形成规范的基本操作语言教给学生,形成笔记,强化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基本实验全局性复习训练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实验的考查逐渐趋于整体性考查。如:2018年课标I第26题,不仅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而且考查实验各步过程中的一些小知识点(包括仪器名称、物质分离、装置缺陷等),从这种趋势来看,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对实验的全局性进行整体复习。近三年高考示例如下:

所以复习实验必须注意以下三步:

1、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并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每个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 性讲解。便于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全局性的思考。

2、实验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随时提出问题以引出各步注意事项和操作细节,便于学生缜密思考而不遗漏细节知识。

3、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及时归纳小结实验(包括现象解释和结果分析)有助于学生完整理解整个实验,以养成对实验整体思考的习惯。最后使学生对每个实验都有一个完整、细致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对基本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准确表达能力

无论什么考试反应到卷面才是硬道理,我们在模拟考试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结果、现象表达不准确、意思不清晰而失分感到惋惜,背后了解后发现这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了然于心而讷于表达,原因何在?其主要是对化学的专业术语掌握不够,从而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所以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解决这一问题,反思我们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们的表达意思,通常我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现象、总结结果,而忽视了专业术语的运用,因此造成学生的以上现象。要解决此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复习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教会应用化学专业术语表达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课堂教学中还要穿插通过观看实验视频运用多媒体软件等手段以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术语,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反应现象和实验结果的精确表达。最终达到了然于心更了然于笔的目的。

综上所述,2019化学备考实验复习中应做到更全面、更细致、更标准,最终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高三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 ——极容易加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

②《百年孤独》堪称奇书,艰涩婉转,高深莫测,初读感觉或许 ,深读才知寓意深邃,曲径通幽。

③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虽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

A. 忽略 不知所云 殊途同归 B. 忽视 云里雾里 殊途同归 C. 忽视 云里雾里 异曲同工 D. 忽略 不知所云 异曲同工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3. 下面这首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原诗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 只道林间无人至 B. 门巷深深过客稀 C. 小院地偏人不到 D. 寒气偏归我一家

4. 清代《四库全书》分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记事,故列于史部。 B. 屈原作品收录于《楚辞》,故《渔父》须查集部。 C. 《道德经》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可在经部查阅。 D. 孟子为先秦诸子之一,故《孟子》一书列于子部。

5.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这是互联网创建的初衷,▲,▲ 。 ▲ ,▲,▲,▲,那音乐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①正是在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下

②公平享有互联网成长所带来的便利与福祉 ③好音乐不能公开传摺、无法披此分享 ④也是互联网生命力之所在

⑤全球几十亿网民不分人种、国籍、语言 ⑥而独家版权模式却无视互联网精神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⑤①②③⑥ D.④①⑤②⑥③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温公行状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文集》)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籍请公按视 按:巡视 .B. 未除,丁天章公忧 除:巡视 .C. 乞独坐其事,不报 报:回复 .D.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 喻:告知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及第者。 B. 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必须停职守丧。 C. 巡狩:天子巡行视察诸侯所守的疆土,“巡视”“视察”之义。 D. 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8.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 ②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9. 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②。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注:①京洛:河南洛阳,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②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0. 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试简要概括。(5分) 11. 赏析“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的艺术特色。(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顾亭怀古》) (4)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5)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6)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8)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孤 独 者 ——自传之六 郁达夫

里外湖的荷叶荷花,已经到了凋落的初期,堤边的杨柳,影子也淡起来了。几只残蝉,刚在告人以秋至的七月里的一个下午,我又带了行李,到了杭州。

因为是中途插班进去的学生,所以在宿舍里,在课堂上,都和同班的老学生们,仿佛是两个国家的国民。从嘉兴府中,转到了杭州府中,离家的路程,虽则是近了百余里,但精神上的孤独,反而更加深了!不得已,我只好把热情收敛,转向了内,固守着我自己的壁垒。

当时的学堂里的课程,英文虽也是重要的科目,但究竟还是旧习难除,中国文依旧是分别等第的最大标准。教国文的那一位桐城派的老将王老先生,于几次作文之后,对我有点注意起来了,所以进校后将近一个月光景的时候,同学们居然赠了我一个“怪物”的绰号;因为由他们眼里看来,这一个不善交际,衣装朴素,说话也不大会说的乡下蠢才,做起文章来,竟也会得压倒侪辈,当然是一份非怪物不能的天大的奇事,

杭州终于是一个省会,同学之中,大半是锦衣肉食的乡宦人家的子弟。因而同班中衣饰美好,肉色细白,举止娴雅,谈吐温存的同学,不知道有多少。而最使我惊异的,是每一个这样的同学,总有一个比他年长一点的同学,附随在一道的那一种现象。在小学里,在嘉兴府中里,这一种风气,并不是说没有,可是决没有象当时杭州府中那么的风行普遍。而有几个这样的同学,非但不以被视作女性为可耻,竟也有熏香傅粉,故意在装腔作怪,卖弄富有的。我对这一种情形看得真有点气,向那一批所谓Faoe的同学,当然是很明显地表示了恶感,就是向那些年长一点的同学,也时时露出了敌意;这么一来,我的“怪物”之名,就愈传愈广,我与他们之间的一条墙壁,自然也愈筑愈高了。

在学校里既然成了一个不入伙的孤独的游离分子,我的情感,我的时间与精力,当然只有钻向书本子去的一条出路。于是几个由零用钱里节省下来的仅少的金钱,就做了我的唯一娱乐积买旧书的源头活水。

那时候的杭州的旧书铺,都聚集在丰乐桥、梅花碑的两条直角形的街上。每当星期假日的早晨,我仰卧在床上,计算计算在这一礼拜里可以省下来的金钱,和能够买到的最经济最有用的册籍,就先可以得着一种快乐的预感。有时候在书店门前徘徊往复,稽延得久了,赶不上回宿舍来吃午饭,手里夹了书籍上大街羊汤饭店间壁的小面馆去吃一碗清面,心里可以同时感到十分的懊恨与无限的快慰。恨的是一碗清面的几个铜子的浪费,快慰的是一边吃面一边翻阅书本时的那一刹那的恍惚;这恍惚之情,大约是和哥伦布当发见新大陆的时候所感到的一样。

在外面的学堂里住足了一年,又在各报上登载了几次诗歌之后,我自以为学问早就超出了和我同时代的同年辈者,觉得接步就班的和他们在一道读死书,是不上算也是不必要的事情。所以到了宣统二年(一九一0)的春期始业的时候,我的书桌上竟收集起了一大堆大学中学招考新生的简章!比较着,研究着,我真想一口气就读完了当时学部所定的大学及中学的学程。

中文呢,自己以为总可以对付的了;科学呢,在前面也曾经说过,为大家所不重视的;算来算去,只有英文是顶重要而也是我所最欠缺的一门。“好!就专门去读英文罢!英文一通,万事就好办了!”这一个幼稚可笑的想头,就是使我离开了正规的中学,去走教会学堂那一条捷径的原动力。

头脑简单,只知道祟拜大学这一个名字的我这毛头小子,自然是以进大学为最上的光荣,另外更还有什么奢望哩?但是一进去之后,我的失望,却比在省立的中学里读死书更加大了。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是祷告,吃饭又是祷告;平时九点到十点是最重要的礼拜仪式,末了又是一篇祷告。《圣经》,是每年级都有的必修重要课目;礼拜天的上午,除出了重病,不能行动者外,谁也要去做半天礼拜。礼拜完后,自然又是祷告,又是杳经。这一种信神的强迫,祷告的叠来,以及校内校节细目的窒塞,想是在清朝末年曾进过教会学校的人,谁都晓得的事实,我在此地落得可以不说。

这种叩头虫似的学校生活,过上两月,一位解放的福音宣传者,竟从免费读书的候补牧师中间,揭起叛旗来了;原因是为了校长偏护厨子,竟被厨子殴打了学膳费全纳的不信教的学生。

学校风潮的发生,经过,和结局,大抵都是一样的;起始总是全体学生的罢课退校,中间是背盟者的出来复课,结果便是几个强硬者的开除。不知是幸呢还是不幸,在这一次的风潮里,我也算是强硬者的一个。

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九日

(选自郁达夫的散文《孤独者》有删减)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我与他们之间的一条墙壁,自然也愈筑愈高了”,请简要概括原因。(4分) 15. 文章结尾说“不知是幸呢还是不幸,在这一次的风潮里,我也算是强硬者的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6. 作者为什么以“孤独者”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态度 朱良志

①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

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③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④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消费的客体、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

⑤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幽深的山林中,泉水淙淙流淌,溪涧边芙蓉花自在地开放,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落,这是一片寂静幽深的世界。又如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⑥中国艺术创造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它是浑全的,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吴历“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后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 17.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高三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本次乌鲁木齐一模试卷是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试卷的结构保持了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的一贯风格,试题设计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的稳健、成熟设计理念.今年试卷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在坚持对五个能力、两个意识考查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为考点来挑选合理背景,善于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融合构建试卷的主体结构,在新课程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的结合处寻找创新点,考查更加科学.试卷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我们认为这份试卷,它有利于指导我们高三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灵活度的可圈可点的试卷.

二、试卷特点评析

1.注重基础考查 试题区分度明显

选择题简洁平稳,填空题难度适中,解答题层次分明.选择、填空题考查知识点单一,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稳定考生情绪,也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理想的水平.而在解答题中,每道题均以多问形式出现,其中第一问相对容易,大多数考生能顺利完成;而第二问难度逐渐加大,灵活性渐强,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给个性品质优秀、数学成绩良好的考生留有较大的展示空间. 2.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能力立意强化思维

试题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试卷突出对五个能力和两个意识的考查.综合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3.诠释考试说明内涵 运算能力决定成败

试题以高中内容为主,但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的内容,例如在立体几何中考查平面几何的性质和数值的运算,在解三角形和解析几何中包含着方程思想,试题表述比较常规,运算能力与运算手段决定了考试的成败. 这份数学试卷的学科知识结构、题目的设计,都做得较好,难度设置较为合理。它紧扣数学考试大纲,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而且试题又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区分度也不错,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通过对这份试题的分析以及学生的得、失分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常规题型依然是试卷的主流,考查的几乎都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高三复习应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灵活运用知识处理分析问题。

2.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主干知识支撑了整个试卷;分值设置固定;题型固定,命题方式几乎固定;对知识的考查角度、深度相差无几;对热点知识的考查也是年年都有等等。故此,研究高考以及模拟试题,以这些试题为范例展开发散思维,变式演练,以主干知识复习为核心,突出重点,目标明确,通法通解,狠抓实练。

3.这次一模,我们学生会做的题失分现象严重,在今后的每一次小测验甚至..是平时的每一次练习,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会做的题不出错。

4、对整个试卷的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考试时间不够,会做的题没时间做。今后拿到一份试卷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应该首先明确朝多少分的目标努力,做题的时候先把这些题做完后再考虑其它的题。

5、从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后我们每套试题重点做前10个选择题(1-10题),前3个填空题(13-15题),前三个解答题(17-19题)及“三选一”大题(第22题)。第20题是解析几何题,第21题是导数题,这两个大题只考虑第1小题,第2小题果断放弃。

6.本次一模数学试题总体较易,我们认为平时训练特别是进入高三复习还是要注重课本练习题的变形与应用。

高三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孙记红

高三语文复习课知识密集度高,训练强度大,有些知识枯燥乏味;并且学生进入高三后,由于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也失去了高一高二时的活跃。于是,老师们普遍感觉高三的课堂比较沉闷。高三语文复习课,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成了老师们备感困惑的问题。那么,高三语文复习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认为活跃课堂气氛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现在的时代日新月异,学习也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语文教学更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今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即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观念。让学生养成时时处处皆语文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人生,洞察明白世事,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语文教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

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所讲课的内容,让同学们讨论生活中的此类现象,或者只对社会热点展开讨论。如三鹿奶粉事件,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十分热烈。有的同学表达了对唯利是图的生产商的愤慨,有的同学表达了对受害婴儿的深深同情,有的同学更是进行了深入的思索,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知道课堂气氛的活跃得益于课堂内容的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将同学们的视野由课本引向课外,让同学们在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二.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

讨论法是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的运用,是适合现代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培养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如果它在课堂上运用得好,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作用。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并且,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启示人们,通过合作大家群策群力就能过解决单独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合作所交给同学们的是让大家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是学习,以后的生活中也应该具有合作精神。所以,尽管是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我也总是大胆的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而且高三课堂的沉闷气氛一扫而光。 三.以 “情”“境”激趣,掀起课堂波澜。

在情境中教学,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运用情感教育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寓情感于语文教育教学之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是双边的活动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互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中去。对于在情境中教学,很多的老师也知道其重要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到了高三之后,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能力,这一点渐渐被忽略。 其实,为了避免高三课堂的乏味,更需要老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扮演角色,播放音乐,实物展现,语言描绘,图画再现,联系生活等。同时教态表情,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教学热情等,它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它应该是感性和理性兼备的,它应该是富于美感的,它应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也应该是情感丰富的。它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殿堂,不要让应试的阴影笼罩我们的语文课堂,还高三语文课堂一片阳光。

四、展示个人魅力,用小故事带动整个课堂 。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妙趣横生的人文学科,里面包含着大量的逸闻趣事、典故等,语文老师在课堂中若能恰当的穿插,定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当然,这需要建立在语文老师展现个人魅力知识广博的基础之上。

如在讲授文言文片段时,文段中涉及到伍子胥之死的一段史实。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伍子胥逃亡的一段史实。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我就顺势启发学生伍子胥可以用在什么样的作文话题中,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坚强,有的学生说磨难,有的同学说果敢、坚毅,还有同学说眼光深远有洞察力等等。一则历史故事不仅使一节习题课妙趣横生,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素材,又增添了课堂的活力。

当然,除了历史小故事之外,一些成语典故、字词来历、 寓言故事都可以为课堂增添情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只要老师们坚持做学问的有心人,每个语文老师都能成为受学生欢迎、让学生敬佩的人。

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以“情”、“境” 激趣,掀起课堂波澜;展示个人魅力,用小故事带动整个课堂。这只是我的一点尝试与心得。当然,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手段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在天印高中听 高燕子老师高三语文复习课

上课预备提示铃声响起时,学生已全部就位,拿着书本或复习资料,伴随着2—3分钟舒缓的轻音乐放声朗读该熟记或背诵的内容,老师在巡视着。音乐结束,朗读声也戛然而止。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开始默写,一是解释3个成语;二是解释7个文言虚词的含义;三是默写2个课外名句。默写好后,学生把默写本反扣在桌上,待课后组长收齐交给老师批改。接着,老师开始进行练习讲评。我发现练习卷上既有学生用黑笔写的答案,也有老师用红笔进行的批注,课上,百分之百的学生手里拿的都是双色笔。(注:双色笔、活页夹、纠错本是高效课堂三件宝)这是今天上午,我在天印高中听的启东市大江中学高燕子老师上的一节高三语文复习课开始时的一个场景。

整堂练习讲评课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过程略) 听完课,我有这么五点感受。

一是教风朴实无华。整节课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疑惑教师心中有数,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实用、实效。

二是老师非常敬业。每一份学生的练习都经过批改,各题答得怎样和学生答得如何都有统计。

三是教师功底扎实。每一道题的讲解,老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串联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老师点评简练准确到位。

四是特别注意规范训练。文章开头描写的景象,以及课堂中学生全部使用双色笔及时修正答案,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整节课上学生都精神饱满、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给我的感觉坐在教室里的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战士。

五是课堂容量大。既有课堂开始的几分钟默写,又有课中多种题型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以及大量的思维训练。

和我一道听课的王必闩老师在交流时说,高老师的课做到了“心中有标”、“心中有人”、“心中有法”,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建议:配合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利用展示台,效果可能会更好)

高三语文教学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把笑声带进高三复习课堂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其实高三复习课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为了把愉快学习带进高三的复习课堂,我做过这样的尝试:

1、幽默风趣

高三学生大都习惯于埋头苦读,很多人连课间休息也懒得走出教室。当下一堂课开始时,好些人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回味中没回过神来。这时,较普遍的做法是让学生唱一首歌。我也试过,感到效果不明显,学生们只是轻松了一下神经,注意力仍较松散。后来我改在开场白上做文章,用幽默的方法吸引学生。例如,在一次县级公开课上,我指导习作夹叙夹议。其时已是上午第四节课,学生已很疲劳了。我走进教室,一言未发,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再在上端大书课题“夹叙夹议”。这才转身说:“寺人孟子虽是个阉人,本质上还是个男的;司马懿虽有不臣之举,毕竟只是个臣子。夹叙夹议也不是属骡子的,它本质上还是记叙文,其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要注意,不能为议而议。”从我开始板书起,教室里就泛起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开场白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讲课中要做到幽默风趣,就要靠老师自己有扎实的语言功夫。我上的每节复习课都要有几次笑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过,幽默不等于滑稽,切忌用低级廉价的笑料或过于夸张的滑稽动作、语调来引发笑声。注意师表形象,随和而不失端庄,幽默所引发的笑应是会心的微笑。

2、旧知新讲

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有几个学生老是搞不清“既”和“即”的用法,我就写出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形状,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不同形状所包含的不同意义;“执”有一个义项是“逮捕”,有的学生记不住,我也写出其甲骨文并解释;对一些难写的或形近易混的字,如“盥、爨、夔”或“戊、戌、戍”等,也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们记忆。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自然,印象也就特别深刻。

有一次做习题,一道题是欣赏杜甫《江汉》这首诗,学生们不理解诗中“落日”是比喻诗人暮年的,做错了。我就让一个学生口述杜甫生平,我自己则随着学生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地图,用红线标出杜甫在各阶段的活动区域,指出杜甫是在江汉一带病终的。学生们看出杜甫在生活各阶段的活动区域都不重复,懂得了可以利用杜诗中的地名来理解其诗的背景等,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3、寓习于乐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们成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

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学生自己也制一些,互相猜。

我曾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方法,让学生出题互相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我,我要是做不出就唱个歌。学生为了让我唱歌,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总的说来,高三复习是辛苦的,有时也难免是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多想出些办法,多变换些形式,让笑声充满高三复习课堂是完全可能的,其复习效果也定会是好的。

二、让琅琅的读书声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短短的45分钟,考试、讲评、练习还来不及,哪来时间朗读?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哪用得上朗读?没有了新课文,又拿什么来朗读?而且很多人认为,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晨读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抓综合科目的背诵记忆, 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目见效大。 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那也可能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 怪圈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我们要寻找一切朗读机会 。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当然加强朗读方法指导也同样是必要的。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我特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朗朗,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三、重视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讲评,做到一练有一得,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首先,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第

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病的方法之一,是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另外,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四、要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分专题选讲,强化基础知识;第三阶段,查漏补缺,综合训练。实践中我发现,将

二、三阶段截然分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尤其是将教师讲和学生记分开进行,不利于学生及时总结和反馈,特别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整齐划一的复习模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复习效果。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后期复习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复习中侧重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三学生经历近三年的高中学习,再加上前一阶段的复习,面对高考的挑战,他们已经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愿望,适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面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专题、展开研究、检测调控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带着书本走向老师”,但老师并不是被动地等待,更不能当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老师的指导、点拨、督促和检查是整个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上一篇:高中语文论文下一篇:高一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