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1

公务接待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接待范围

⒈省、州级税务系统来我局检查调研和指导工作的人员。

⒉外县税务系统持公函来我局开展公务活动的人员。 ⒊其他因工作原因需要接待的公务人员。

(二)接待程序及要求

⒈县局办公室统一负责联系安排就餐、住宿、车辆等公务接待事宜。需安排会议时,会议资料由对应科室或有关部门准备,会场布置及服务由局办公室完成。

⒉局办公室要积极做好接待工作的协调及保障,并随时征求领导对接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⒊需使用车辆时,由局领导或办公室调配车辆参与接待,应当遵循集中乘车,严格控制随行车辆的原则。

⒋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要求,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三)接待标准

⒈餐饮。省级以上税务系统人员,原则上在指定的宾馆、酒店安排工作餐。安排菜单时,应供应家常菜,体现四明特色,不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上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州、县级税务系统人员,一律安排在县局食堂就餐。

⒉住宿。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⒊陪同。严格控制陪同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接待费用

⒈本着“有利公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原则,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控制好接待经费。

⒉接待经费由财务室提出全年预算,并严格执行。 ⒊每次接待任务结束后,办公室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接待费用实行一事一报,经办人在接待费用单据上签字,并附派出单位公函及接待清单,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销。

(五)接待要求

⒈接待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州、县的有关规定,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精心组织、优质服务,做到领导放心,来宾满意。 ⒉接待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熟悉掌握四明的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基本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⒊接待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做好接待保密工作,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纪律,不得泄露接待工作信息。

五、着装管理

(一)着装要求

⒈上班期间全体干部必须按照税务总局着装要求穿着税务制服。

⒉着装要保持服装整洁,标志齐全,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不得敞胸露怀。

⒊男同志一律不准蓄小胡子、留长发。 ⒋严禁着税服进歌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 ⒌税服不得转借、赠送他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收回税务标志 ⒈调离或者辞职人员。 ⒉离、退休人员。

⒊被开除、辞退或者其他不适宜穿着制式服装的人员。

(三)惩处

公务接待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酬,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得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其重要意义,绝对不在掌握外语、电脑、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之下。在此背景之下,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自然备受人们的青睐。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二)礼仪的内容

从内容上讲,礼仪是由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的客体——又叫礼仪的对象,它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礼仪的媒体——指的是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媒介。

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由上述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礼仪,依据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大致上可以被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下面,就最贴近我们实际的政务礼仪做详细介绍。

三、政务办公礼仪

(一)修饰礼仪

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行国家公务人员制度的进程之中,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广大国家公务人员自觉地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惟其如此,才能维护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人员的声誉,取信于民,让人民满意放心。

所谓内强素质,就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所谓外塑形象,则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努力使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给予自己以良好的评价。

修饰礼仪,在此主要是指有关国家公务人员塑造、维护个人形象的礼仪规范。根据修饰礼仪的规范,国家公务人员的理想形象,应当端庄、朴实、干练、整洁。以下,就分别介绍一下对国家公务人员在着装、装饰、仪表、举止、交谈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1、着装礼仪

人们的着装一直被视作传递着装者的思想、情感的“非语言信息”。用世界知名的服装心理学家高莱的话来讲:“着装是自我的镜子。”用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则是:“一个人的衣着就是其自身修养的最形象地说明。”

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着装礼仪,主要是要使自己的着装应时、应景、应己、应制。这就是着装礼仪的“五应原则”。

①.应时——不是说要追赶时髦,而是说国家公务人员着装无必要与穿着的具体时间

相吻合,切不可不分四季、不分早晚或是脱离时代的“乱穿衣”。

②.应景——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应当优先考虑到自己即将出现或主要活动的地点。 ③.应事——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应当根据自己所办理的公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具体有,在普通场合要求着装正规、干净、整洁、文明。会议、庆典、仪式等庄重场合力求高雅、庄重、严肃,如西服套装、西服套裙等。

④.应己——是要求公务人员在为自己执行公务而选择服装时,需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明确自身的条件是否与之相适应。在选择服装时,应注意性别、年龄、肤色、形体四个大问题。

⑤.应制——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必须要合乎服装的自身规律,做到制度化、系列化、标准化。

2、妆饰礼仪

从礼仪的角度上来说,装饰礼仪探讨的就是穿着打扮如何规范、如何得法的问题。在此,装饰礼仪,就是有关公务人员打扮的礼仪规范。对于公务人员来讲,在平日不必刻意将自己打扮得像“时尚先生”和“公关小姐”一样,但是也不宜对打扮毫不在意,随随便便过了头。

比如:在穿西装时,男士往往使用领带夹固定自己的领带。作为一种饰物,领带夹的用法是很讲究的。它应在穿西服时使用,也就是说仅仅单穿长袖衬衫时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要是在穿皮夹克时使用领带夹,那就更不必要了。穿西服时使用领带夹,应将其别在特定的位置,即从上往下数,在衬衫的第四与第五粒纽扣之间,将领带夹别上,然后扣上西服上衣的口子,从外面一般应当看不见领带夹。同时,应该把领带夹与衬衫的前襟夹住,不能只夹领带,否则领带夹固定领带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出来。不允许把领带夹别在西服上衣的衣领上,拿它当纪念章使用。在西服上衣内,若穿了西服背心或鸡心领羊毛衫的话,可以不使用领带夹。

仅从领带夹这一饰物的用法上,就可以由此及彼,对打扮的规范与得法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依照礼仪规范,公务人员对于装饰问题,总的要求是要区分场合,注意身份,以少为佳,以淡为宜。具体就是:既少又精,扬长避短,力戒怪异,遵守成规。

3、仪容礼仪

仪容,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它包括一个人的全部外观,诸如头发、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等。因为个人的仪容在人际往来中处于备受瞩目的位置,因此公务人员在平时必须时刻不忘对自己仪容进行必要的整理与修饰。要做到“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从具体规则上讲,公务人员在整理与修饰自己的仪容时,应当使之干净、整洁、卫生、简约、端庄。

①. 干净——是要求公务人员仪容应当干净,努力使之无异物、无异味。

坚持洗澡,至少每星期洗一次。

坚持洗头,至少要三天洗一次。

坚持洗脸,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要洗脸。

去除眼角分泌物、去除鼻孔分泌物、去除耳朵分泌物、去除口部的多余物。

②. 整洁——是尽可能的使仪容整整齐齐,清爽干净,绝不能杂乱无章,邋邋遢遢。 必须定时剃须,修剪鼻毛与耳毛,遮掩腋毛、掩饰腿毛。

③. 卫生——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健康,防止疾病,善待和爱护自己的仪容。 常洗手,常剪手指甲,常刷牙齿,防止面部伤残,“杂物”常清理。

④. 简约——是要求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力戒雕琢,不搞繁琐哲学,而是要使之

简练、明快、方便、朴素、实用。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公务人员都不准煞费心机地在自己头发上搞花样。比如,不准

留大鬓角,不准剃“阴阳头”,更不准在发型上不男不女,让人“安能辨我是雌雄”。 ⑤. 端庄——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必须要合乎服装的自身规律,做到制度化、系列

化、标准化。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使之端正、庄重、斯文、雅气,而不允许

把仪容搞得花哨、俏丽、轻浮、怪异、荒诞。

另外,公务人员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还须切记修饰避人的原则,以便更好的做到自律、自爱。

例如:不应当在他人面前咬牙切齿、津津有味地“挖掘”自己的“鼻牛”,或是大大方方、旁若无人地猛搔自己的头发,搞得发屑纷飞。男同志不宜在他人面前,尤其是女同志面前照镜子,剃胡须;女同志不宜在他人面前,尤其是男同志面前梳头发。

4、举止礼仪

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

举止得体,举止适度,保持风度,都是在礼仪上对于公务人员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具体来说,则要力求的规则、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和敬人的这八个方面。

比如规则,接待来访者时,一般情况下,在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中,公务人员都应当以自己的举止行动对其表示鼓励。合乎规则的做法,应当是双眼注视对方,聚精会神,并且不时的点头对其观点表示肯定。

再比如文明,虽然人们对女士处处优待,比较宽容,但是女性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出于自尊自爱,是不可以随意在人前人后双腿叉开而站、双腿叉开而蹲、双腿叉开而坐的。这三个动作世称“三大非淑女之举”,均有碍观瞻,有失体面。

5、交谈礼仪

所谓交谈,通常是指正在进行接触的人们之间,借助语言,口头上互相进行谈话。交谈礼仪,是对公务人员在一般场合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交谈所作的规范。进行正规谈话时,公务人员需要注意的礼仪问题,主要涉及谈话的态度、谈话的方式、谈话的内容、谈话的分寸等四个方面。

谈话态度,具体而言,公务人员在交谈时要使自己的态度显得既合乎礼貌,又与谈话的内容相适宜,就必须对自己谈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语气进行必要的规范。

谈话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与他人进行常规谈话时,可供公务人员选择运用的谈话方式主要有倾泻式、静听式、启发式、跳跃式、批判式、扩展式等六种。

谈话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在谈话之时所自行选择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的个人襟怀、品味、志趣、教养和阅历。人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有的时候,同别人在一起谈话,真的会感觉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相见恨晚,获益良多。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与别人所进行的谈话则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空耗时日,“话不投机半句多”。

谈话分寸,一般是指人们在总体上对谈话时的适当的限度所进行的把握。具体来说,公务人员谈话时要注意分寸问题,特别要做好以下六点:不要不发一言、不要喋喋不休、不要矫揉造作、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讽刺挖苦、不要四处诉苦。

(二)公务礼仪

行政礼仪,又称公务礼仪。它是指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执行公务时,所必须遵守到礼仪规范。行政礼仪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公务人员真正自觉地克尽职守,勤于政务,廉洁奉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提高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1、会议礼仪

所谓会议,亦称聚会,是指将人们组织起来,在一起研究、讨论有关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一般来讲,行政机关要想让自己组织的会议发挥作用,获得好评,公务人员要想在出席会议时至自己表现良好,不辱使命,那么严守基本的会议礼仪,无疑是最理智的选择。

① 端正会风

毫无疑问,举行会议,通常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政机关更好的沟通信息、上传下达、部署任务、宣传鼓动、协调咨询、调解矛盾、解决困难。

② 提高会议效率

行政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会议问题上,就要努力提高会议效率。

第一、要集中主题;假定要把几个内容并到一次会议上讲,亦须确保会议主题鲜明。 第

二、要压缩内容;如有可能,应围绕会议主题,将毫无意义的内容统统删去。 第

三、要限定时间;对会议的起止时间和发言时间要明确,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四、要改进方式;只要能解决问题,则会议举行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例如电话、计算机网络等,既节省时间、开支、人力、物力,又不会耽误工作。

③ 遵守会议纪律

公务人员在出席会议时应当严格遵守会议的有关纪律,一般而言,主要有规范着装、严守时间、维护秩序、专心听讲四项内容。

作为会议的出席者,每一名公务人员都应遵守会议的时间安排。按规定应当出席的会议,必须准时参加,不得有误。提倡正点开会,提倡限时发言。在会议进行中,不得到处走来走去,更不能私自中途退场。不能跑去找熟人“扎堆”,指望借机大摆一番“龙门阵”。在他人发言时不可破坏会场的安静,或是破坏发言人的情绪,不能摇头晃脑,指指点点,大打哈欠,猛皱眉头,怪相百出,反复看表,读书看报。作出这一类的举动,只能表明自己不尊重发言人,同时也说明自己心思不定,用心不专。

2、汇报礼仪

所谓汇报,一般是指向特定的对象报告工作。对于公务人员而言,它的确切含义是,将工作中的有关咨讯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综合、归纳、概括和总结。然后根据实际的需要和有关的规定,就此向有关的单位、部门及其负责人,进行专门的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准确而全面地进行工作汇报,是下级单位与上级单位、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下级公务人员与上级公务人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保持联络,以便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一个常规而重要的渠道。

汇报,既是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时的例行公事之一,又肩负着下情上达,反映情况、问题,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任务。

(1)汇报方式

口头汇报:优点是可以突出要点,相互配合,可长可短,节省时间。缺点是受到时间、地点和当事人情绪的限制,往往会丢三落四,不容易全面而深入的反映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它多用于例行的述职和面临特殊情况时的请示工作。

书面汇报:它的长处是可以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反映情况,说理充分,材料周全。而时效性差,则是其主要的短处。书面汇报多用于政策性工作。

电话汇报:它的最大优点是时效性强,不会耽误工作。它的不足,则主要是不易深入展开,不利于双向交流。所以它仅适用于临时就某些必须办理的重要的事务性问题向上级进行请示或反映。

(2)汇报的时机

总的方针是:例行汇报必须按部就班,持之以恒,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汇报则宜少不宜多,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要动辄将矛盾上交,妨碍别人的正常工作。

(3)汇报的内容

①.准备汇报,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像个别人那样,“坐在家里定盘子,关起门来想点子,走到下面找例子,回到机关写稿子”,不仅做不好工作,而且汇报起来还会误导上级或有关部门,甚至由此产生一连串不良的连锁反应。

②.内容要精炼。准备汇报,必须充分而细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准备汇报,就要洋洋万言、滔滔不绝,非搞长篇大论不可。汇报的内容要准备得充分,不仅是要求反映问题要全面,介绍情况要详尽,而且也要求一个“精”字。使之既言之有物,少讲大话、空话、假话、费话,又要简洁、凝练,要长话短说,无话不说。

具体而言,要使汇报的内容准备得充分而精炼,就要求汇报者在进行汇报前,下功夫,花力气,有的放矢的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第一、 要认真确定汇报的主题。

第二、 在准备汇报的具体内容时,务必要客观、公正、确切。

第三、 考虑到在进行汇报时,汇报对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很有可能就汇报的某些

具体内容进行提问或质疑。

第四、 准备口头汇报与电话汇报时,一定要提前列好提纲,并且将其熟记于心。那么,

在汇报时,就能够节省时间,言简意赅,抓住中心。

四、结束语

公务接待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酬,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得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其重要意义,绝对不在掌握外语、电脑、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之下。在此背景之下,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自然备受人们的青睐。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二)礼仪的内容

从内容上讲,礼仪是由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的客体——又叫礼仪的对象,它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礼仪的媒体——指的是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媒介。

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由上述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礼仪,依据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大致上可以被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下面,就最贴近我们实际的政务礼仪做详细介绍。

三、政务办公礼仪

(一)修饰礼仪

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行国家公务人员制度的进程之中,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广大国家公务人员自觉地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惟其如此,才能维护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人员的声誉,取信于民,让人民满意放心。

所谓内强素质,就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所谓外塑形象,则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努力使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给予自己以良好的评价。

修饰礼仪,在此主要是指有关国家公务人员塑造、维护个人形象的礼仪规范。根据修饰礼仪的规范,国家公务人员的理想形象,应当端庄、朴实、干练、整洁。以下,就分别介绍一下对国家公务人员在着装、装饰、仪表、举止、交谈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1、着装礼仪

人们的着装一直被视作传递着装者的思想、情感的“非语言信息”。用世界知名的服装心理学家高莱的话来讲:“着装是自我的镜子。”用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则是:“一个人的衣着就是其自身修养的最形象地说明。”

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着装礼仪,主要是要使自己的着装应时、应景、应己、应制。这就是着装礼仪的“五应原则”。

①.应时——不是说要追赶时髦,而是说国家公务人员着装无必要与穿着的具体时间

相吻合,切不可不分四季、不分早晚或是脱离时代的“乱穿衣”。

②.应景——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应当优先考虑到自己即将出现或主要活动的地点。 ③.应事——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应当根据自己所办理的公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具体有,在普通场合要求着装正规、干净、整洁、文明。会议、庆典、仪式等庄重场合力求高雅、庄重、严肃,如西服套装、西服套裙等。

④.应己——是要求公务人员在为自己执行公务而选择服装时,需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明确自身的条件是否与之相适应。在选择服装时,应注意性别、年龄、肤色、形体四个大问题。

⑤.应制——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必须要合乎服装的自身规律,做到制度化、系列化、标准化。

2、妆饰礼仪

从礼仪的角度上来说,装饰礼仪探讨的就是穿着打扮如何规范、如何得法的问题。在此,装饰礼仪,就是有关公务人员打扮的礼仪规范。对于公务人员来讲,在平日不必刻意将自己打扮得像“时尚先生”和“公关小姐”一样,但是也不宜对打扮毫不在意,随随便便过了头。

比如:在穿西装时,男士往往使用领带夹固定自己的领带。作为一种饰物,领带夹的用法是很讲究的。它应在穿西服时使用,也就是说仅仅单穿长袖衬衫时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要是在穿皮夹克时使用领带夹,那就更不必要了。穿西服时使用领带夹,应将其别在特定的位置,即从上往下数,在衬衫的第四与第五粒纽扣之间,将领带夹别上,然后扣上西服上衣的口子,从外面一般应当看不见领带夹。同时,应该把领带夹与衬衫的前襟夹住,不能只夹领带,否则领带夹固定领带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出来。不允许把领带夹别在西服上衣的衣领上,拿它当纪念章使用。在西服上衣内,若穿了西服背心或鸡心领羊毛衫的话,可以不使用领带夹。

仅从领带夹这一饰物的用法上,就可以由此及彼,对打扮的规范与得法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依照礼仪规范,公务人员对于装饰问题,总的要求是要区分场合,注意身份,以少为佳,以淡为宜。具体就是:既少又精,扬长避短,力戒怪异,遵守成规。

3、仪容礼仪

仪容,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它包括一个人的全部外观,诸如头发、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等。因为个人的仪容在人际往来中处于备受瞩目的位置,因此公务人员在平时必须时刻不忘对自己仪容进行必要的整理与修饰。要做到“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从具体规则上讲,公务人员在整理与修饰自己的仪容时,应当使之干净、整洁、卫生、简约、端庄。

①. 干净——是要求公务人员仪容应当干净,努力使之无异物、无异味。

坚持洗澡,至少每星期洗一次。

坚持洗头,至少要三天洗一次。

坚持洗脸,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要洗脸。

去除眼角分泌物、去除鼻孔分泌物、去除耳朵分泌物、去除口部的多余物。

②. 整洁——是尽可能的使仪容整整齐齐,清爽干净,绝不能杂乱无章,邋邋遢遢。 必须定时剃须,修剪鼻毛与耳毛,遮掩腋毛、掩饰腿毛。

③. 卫生——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健康,防止疾病,善待和爱护自己的仪容。 常洗手,常剪手指甲,常刷牙齿,防止面部伤残,“杂物”常清理。

④. 简约——是要求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力戒雕琢,不搞繁琐哲学,而是要使之

简练、明快、方便、朴素、实用。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公务人员都不准煞费心机地在自己头发上搞花样。比如,不准

留大鬓角,不准剃“阴阳头”,更不准在发型上不男不女,让人“安能辨我是雌雄”。 ⑤. 端庄——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必须要合乎服装的自身规律,做到制度化、系列

化、标准化。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使之端正、庄重、斯文、雅气,而不允许

把仪容搞得花哨、俏丽、轻浮、怪异、荒诞。

另外,公务人员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还须切记修饰避人的原则,以便更好的做到自律、自爱。

例如:不应当在他人面前咬牙切齿、津津有味地“挖掘”自己的“鼻牛”,或是大大方方、旁若无人地猛搔自己的头发,搞得发屑纷飞。男同志不宜在他人面前,尤其是女同志面前照镜子,剃胡须;女同志不宜在他人面前,尤其是男同志面前梳头发。

4、举止礼仪

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

举止得体,举止适度,保持风度,都是在礼仪上对于公务人员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具体来说,则要力求的规则、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和敬人的这八个方面。

比如规则,接待来访者时,一般情况下,在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中,公务人员都应当以自己的举止行动对其表示鼓励。合乎规则的做法,应当是双眼注视对方,聚精会神,并且不时的点头对其观点表示肯定。

再比如文明,虽然人们对女士处处优待,比较宽容,但是女性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出于自尊自爱,是不可以随意在人前人后双腿叉开而站、双腿叉开而蹲、双腿叉开而坐的。这三个动作世称“三大非淑女之举”,均有碍观瞻,有失体面。

5、交谈礼仪

所谓交谈,通常是指正在进行接触的人们之间,借助语言,口头上互相进行谈话。交谈礼仪,是对公务人员在一般场合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交谈所作的规范。进行正规谈话时,公务人员需要注意的礼仪问题,主要涉及谈话的态度、谈话的方式、谈话的内容、谈话的分寸等四个方面。

谈话态度,具体而言,公务人员在交谈时要使自己的态度显得既合乎礼貌,又与谈话的内容相适宜,就必须对自己谈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语气进行必要的规范。

谈话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与他人进行常规谈话时,可供公务人员选择运用的谈话方式主要有倾泻式、静听式、启发式、跳跃式、批判式、扩展式等六种。

谈话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在谈话之时所自行选择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的个人襟怀、品味、志趣、教养和阅历。人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有的时候,同别人在一起谈话,真的会感觉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相见恨晚,获益良多。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与别人所进行的谈话则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空耗时日,“话不投机半句多”。

谈话分寸,一般是指人们在总体上对谈话时的适当的限度所进行的把握。具体来说,公务人员谈话时要注意分寸问题,特别要做好以下六点:不要不发一言、不要喋喋不休、不要矫揉造作、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讽刺挖苦、不要四处诉苦。

(二)公务礼仪

行政礼仪,又称公务礼仪。它是指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执行公务时,所必须遵守到礼仪规范。行政礼仪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公务人员真正自觉地克尽职守,勤于政务,廉洁奉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提高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1、会议礼仪

所谓会议,亦称聚会,是指将人们组织起来,在一起研究、讨论有关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一般来讲,行政机关要想让自己组织的会议发挥作用,获得好评,公务人员要想在出席会议时至自己表现良好,不辱使命,那么严守基本的会议礼仪,无疑是最理智的选择。

① 端正会风

毫无疑问,举行会议,通常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政机关更好的沟通信息、上传下达、部署任务、宣传鼓动、协调咨询、调解矛盾、解决困难。

② 提高会议效率

行政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会议问题上,就要努力提高会议效率。

第一、要集中主题;假定要把几个内容并到一次会议上讲,亦须确保会议主题鲜明。 第

二、要压缩内容;如有可能,应围绕会议主题,将毫无意义的内容统统删去。 第

三、要限定时间;对会议的起止时间和发言时间要明确,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四、要改进方式;只要能解决问题,则会议举行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例如电话、计算机网络等,既节省时间、开支、人力、物力,又不会耽误工作。

③ 遵守会议纪律

公务人员在出席会议时应当严格遵守会议的有关纪律,一般而言,主要有规范着装、严守时间、维护秩序、专心听讲四项内容。

作为会议的出席者,每一名公务人员都应遵守会议的时间安排。按规定应当出席的会议,必须准时参加,不得有误。提倡正点开会,提倡限时发言。在会议进行中,不得到处走来走去,更不能私自中途退场。不能跑去找熟人“扎堆”,指望借机大摆一番“龙门阵”。在他人发言时不可破坏会场的安静,或是破坏发言人的情绪,不能摇头晃脑,指指点点,大打哈欠,猛皱眉头,怪相百出,反复看表,读书看报。作出这一类的举动,只能表明自己不尊重发言人,同时也说明自己心思不定,用心不专。

2、汇报礼仪

所谓汇报,一般是指向特定的对象报告工作。对于公务人员而言,它的确切含义是,将工作中的有关咨讯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综合、归纳、概括和总结。然后根据实际的需要和有关的规定,就此向有关的单位、部门及其负责人,进行专门的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准确而全面地进行工作汇报,是下级单位与上级单位、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下级公务人员与上级公务人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保持联络,以便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一个常规而重要的渠道。

汇报,既是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时的例行公事之一,又肩负着下情上达,反映情况、问题,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任务。

(1)汇报方式

口头汇报:优点是可以突出要点,相互配合,可长可短,节省时间。缺点是受到时间、地点和当事人情绪的限制,往往会丢三落四,不容易全面而深入的反映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它多用于例行的述职和面临特殊情况时的请示工作。

书面汇报:它的长处是可以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反映情况,说理充分,材料周全。而时效性差,则是其主要的短处。书面汇报多用于政策性工作。

电话汇报:它的最大优点是时效性强,不会耽误工作。它的不足,则主要是不易深入展开,不利于双向交流。所以它仅适用于临时就某些必须办理的重要的事务性问题向上级进行请示或反映。

(2)汇报的时机

总的方针是:例行汇报必须按部就班,持之以恒,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汇报则宜少不宜多,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要动辄将矛盾上交,妨碍别人的正常工作。

(3)汇报的内容

①.准备汇报,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像个别人那样,“坐在家里定盘子,关起门来想点子,走到下面找例子,回到机关写稿子”,不仅做不好工作,而且汇报起来还会误导上级或有关部门,甚至由此产生一连串不良的连锁反应。

②.内容要精炼。准备汇报,必须充分而细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准备汇报,就要洋洋万言、滔滔不绝,非搞长篇大论不可。汇报的内容要准备得充分,不仅是要求反映问题要全面,介绍情况要详尽,而且也要求一个“精”字。使之既言之有物,少讲大话、空话、假话、费话,又要简洁、凝练,要长话短说,无话不说。

具体而言,要使汇报的内容准备得充分而精炼,就要求汇报者在进行汇报前,下功夫,花力气,有的放矢的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第一、 要认真确定汇报的主题。

第二、 在准备汇报的具体内容时,务必要客观、公正、确切。

第三、 考虑到在进行汇报时,汇报对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很有可能就汇报的某些

具体内容进行提问或质疑。

第四、 准备口头汇报与电话汇报时,一定要提前列好提纲,并且将其熟记于心。那么,

在汇报时,就能够节省时间,言简意赅,抓住中心。

四、结束语

公务接待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说到热情,也许有人会讲,这是老生常谈,一些秘书工作的教科书上早已写明:接待客人要热情,要做到起立迎接,笑脸相待,问声您好,送上茶水,亲切交谈,圆满答复。不错,这些程序是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完全可行,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些每个人都会做,每个人都做了,但是,这些固定的程序,很容易使我们接待时不假思索地,机械地为完成这些程序做一系列动作。(如大的酒店宾馆的礼仪服务员,那种欢迎光临,请慢走等礼仪是必要的,也是很机械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接待的人员除了上述的接待程序,接待礼仪外,还必须用一颗诚挚的心,很热情,很和谐地接待客人。要把这些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程序与接待工作人员的素质、效率、文明礼仪、服务技巧结合,很自然地完成。使来访者丝毫不感到做作,不感到有接待程序在,使客人感到家庭的温暖,有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客人风尘仆仆可先洗脸)。(第一印象)

二、接待客人要周到

做好接待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精心安排,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所谓精心安排,就是要事先制订出详细的接待计划,而服务周到则是以满腔的热忱,高效的工作将接待计划付诸实施。

1、在制订接待计划时,要做到情况清楚。

首先要了解客人来访的目的和要求,如学习、座谈的内容,参观、拜访的具体地点和人物。

二是要掌握来访客人的基本情况。(如来访的人数、职务、性别、年龄、民族、逗留的时间以及来访的客人与本部门的人员有无联系。对于这些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底,这是制订好接待计划的基础)。

2、在制订接待计划时,要做到精心安排。

一是要安排好迎送人员。要按照对等的原则进行,可根据对方主要领导的职务及来访的人数,安排本单位1-2位对等或略高于对方级别的领导同志及具体负责此项接待工作的同志迎送,也可由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办公室负责人作为全权代表参加迎送。

二是要安排好迎送车辆,要考虑到来访客人的职务,人数及所携物品的情况,适当安排车辆,要注意留有余地。

三是要安排好学习,参观的活动。这是接待计划的主要部份。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习座谈活动。二是参观、考察活动。

关于学习座谈活动的安排,可从以下因素考虑:

a、确定座谈会的次数,主要内容,如需准备材料,要事先通知有关部门准备好。b、根据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及对方参加的人员,确定本单位参加人员,并事先协调好。c、安排出每次座谈会的确切时间,并根据参加的人数,确定每次座谈会的地点。

关于参观、考察活动,可从五个方面考虑:a、确定参观、考察点和陪同人员,并要事先予以协调好。b、参观、考察一般安排为:介绍情况、简要座谈、实地参观、考察。c、参观、考察活动的安排要紧凑,要有详细日程,对重要的参观考察活动或点上的情况不了解时,均要事先去一次,即常说的“踩点”,以便安排的参观考察日程准确,可行。

四是要做好食宿安排。食宿安排不仅仅是为客人提供生活条件和服务保障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是来宾了解、认识接待地的文化历史和地方特色的重要途径,是接待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住宿的安排。接待宾馆招待所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利公务、方便公务活动。包括宾馆环境的选择。②符合和体现接待标准。③宾馆的设施、设备和服务要安全、卫生、舒适,可信赖的公务接待氛围。④宾馆的形象和品牌是当地物资、政治、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餐饮的安排。餐饮安排,尤其是宴席安排,既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宴请的标准,又要保证饮食卫生、营养,并且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游南洞庭时在撂刀口可安排鱼席系列,野菜绿色饮食系列等)满足来宾通过“吃”了解当地的经济、风俗、饮食文化特色,让客人感到接待的特与新。在餐饮的安排上要立足于本土资源,“土”出精品,出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三、接待客人要严谨。

公务接待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客人要找的负责人不在时,要明确告诉对方负责人到何处去了,以及何时回本单位。请客人留下电话、地址,明确是由客人再次来单位,还是我方负责人到对方单位去。

(二)客人到来时,我方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马上接见,要向客人说明等待理由与等待时间,若客人愿意等待,应该向客人提供饮料、杂志,如果可能,应该时常为客人换饮料。

(三)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公文写作的主要特征

主题的职能性。公文是实现机关管理职能的工具和手段。在公文里,鼓励什么遏制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允许怎么办和不允许怎么办,或褒或贬,或是或非,或倡或戒,或行或止,十分鲜明。

材料的可靠性。在公文里所采用的事实材料、数字材料、理论材料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必须真实、准确,来不得半点臆想、虚构和捏造。

结构的逻辑性。公文写作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通过概念、判断、推理,通过综合、比较、论证形成写作思路,完成写作任务,多用说明、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慎用文学手段。文风的平实性。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力戒说大话、空话、假话、套话,不能言之无物,也不能哗众取宠,要实实在在,明明白白。

表述的简明性。结构力求简约,层次力求简化,语言力求简洁,在把事情、想法写清楚、写明白、写透彻的前提下,文字越简越好。

上一篇:电商行业财务工作计划下一篇:银行运营财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