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范文

2023-05-06

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规范全校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湖南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接待范围

本办法所称公务,是指来校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等公务活动。

二、接待原则及要求

有利公务、务实节俭、归口管理、对口对等、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原则。

三、接待分工与程序

(一)接待分工

1.上级机关、兄弟院校和友好单位的同级及以上领导由党政办公室负责接待,有关单位(部门)配合。

2.上级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各类协会、学会在校内开会,应遵循“以会养会”的原则,由会议承办单位负责接待。

3.直接与学校有关单位(部门)联系工作的客人由对应的单位(部门)负责接待。

4.涉外宾客的接待工作,由国际交流处牵头,根据国家有关礼仪规定及外事纪律负责组织接待,具体参照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省直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行〔2014〕16号)。

5.各类专项评估检查、项目验收、重大活动等专项的接待工作由专项负责部门牵头组织,其他相关部门和教学院、部(中心)配合。

6.各单位(部门)在接待工作中确需学校领导出席接待的,应提前与党政办公室联系,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协调安排。

(二)一般接待程序

1.实行公函制度。接待公务活动,来访单位需提供公函,公函内容包括来访主题、时间、行程、人数和人员身份。

2.严格接待计划。学校根据来访单位的公函,由承办单位(部门)制定接待计划表,确定接待标准、内容、地点、出席人员。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

3.规范接待程序。学校党政办公室接到接待任务后向分管校领导汇报、请示,协调安排出席的校领导和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制作接待任务单,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接待准备,确需召开协调会的报请相关校领导主持召开协调会,安排部署接待任务。

4.其他二级单位(部门)的接待程序可参照执行。

四、具体接待事项要求

(一)用餐安排

1.公务接待用餐标准严格参照省、市标准执行。 2.由学校主办或承办的会议食宿参照湘潭市本级一类会议标准执行,每人每天住宿费300元,伙食费140元,其他费用100元。 3.确因工作需要安排工作餐的,工作餐标准为50元/人。

4.凡公务接待用餐,陪同人员应从严控制,避免多人多餐陪同,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5.宴请时应当选择本地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工作日中午宴请不得安排用酒。

(二)住宿安排

1.来宾如需住宿,接待单位(部门)可根据来宾的要求,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住宿地点,凭来宾有关证件,由接待人员陪同来宾办理住宿手续。

2.来宾的住宿费用原则上自理。因特殊原因,确需学校承担住宿费用的,须经接待单位(部门)分管领导同意,参照省市接待管理办法执行。

3.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部门)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三)用车安排

1.学校接待,根据工作需要和来宾需求,由党政办公室统一安排车辆。

2.各单位(部门)接待用车,根据工作需要和客人需求,由各单位(部门)安排车辆。校领导应邀出席相关活动,其用车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安排。

3.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五、经费管理

学校接待经费分为:学校公用接待经费、各单位(部门)接待经费、专项接待经费。

1.学校公用接待经费: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从学校财务预算中予以划拨,主要用于上级领导、重要嘉宾、兄弟院校校级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来访等重要接待,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审批。

2.各单位(部门)接待经费:学校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将各单位(部门)接待经费列入财务预算中,各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总量控制,超支不补。

3.专项接待经费:对学校的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设立的专项经费由组织单位按规定审批使用。

4.严格支出报销审核。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

六、接待纪律

1.严格公务接待行为纪律。不得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不得随意增加接待项目。

2.严格接待经费管理纪律。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七、加强公务接待监督 1.计划财务处、审计处要加强对公务接待经费开支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审计和检查。

2.纪委监察处要加强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

八、其他

1.公务外出管理办法按《学院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的相关条款执行。

2.接待地点原则上实行定点协议消费。 3.公务接待原则上不送礼品。

4.学校各单位(部门)邀请校领导参加接待活动,应提前三个工作日提交活动安排及背景材料,由党政办公室报请校领导审批。需要校领导致辞的,必须同时提供代拟稿,由党政办公室审核后报送校领导。

6.学校各单位(部门)邀请校领导参加接待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由邀请单位(部门)负责。

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全文如下。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规定所称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 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

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 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八条 国内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九条 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条 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十一条 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确因安全需要安排警卫的,应当按照规定的警卫界限、警卫规格执行,合理安排警力,尽可能缩小警戒范围,不得清场闭馆。

第十二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住宿应当按照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接待对象在当地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接待开支标准应当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

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条 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降低服务经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第十六条 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内公务接待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情况;

(三)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四)国内公务接待信息公开情况;

(五)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管理使用情况。

党政机关各部门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国内公务接待情况,报同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开支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进行审计,并加强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按组织公开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将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围。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严肃追究接待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党纪责任、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推行接待用车定点服务制度。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依照本规定制定本地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政府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因公来访人员,应当参照本规定实行单独管理,明确标准,控制经费总额,注重实际效益,加强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杜绝奢侈浪费。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十四条 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和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一、开支范围

本办法所称接待费,是指兄弟单位来公园考察学习,上级机关来公园检查指导工作,公园与有关部门、单位因工作、业务往来确需安排的,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统一安排的接待而合理开支的

餐宿费用和交通费用。

二、交通安排和接送

(一)对上级机关统一安排到公园考察、游览的接待活动,办公室在接到通知后及时通知售检票处来园单位车牌号、车辆数等接待车队情况,文明放行,如有必要或特殊情况,安排相应人员提前到达售检票处迎接。

(二)兄弟单位客人来公园或上级机关来检查指导工作,由办公室安排车辆和人员接待,在日照活动由办公室安排车辆并负责相关事宜;返回或长途外出,需派车送者,由办公室做出安排,如需订购车票或机票,费用由客人自理。

三、开支标准

(一)用餐标准

1、接待厅局级领导及随行工作人员,工作餐不超过115元/人·天(早15元,中、晚各50元)。

2、接待县处级领导及随行人员,工作餐不超过90元/人·天(早10元,中、晚各40元)。宴请只限迎来或送往时安排一次。

3、接待县处级以下人员,工作餐不超过70元/人·天(早10元,中、晚各30元)。

4、因工作需要安排工作餐,每餐标准不超过25元/人(含陪餐人员)。

5、陪餐人员一般控制在2—3人,确因工作需要时最多不超过5人。

6、酒水费用按接待标准的三分之一掌握。

7、如遇上级机关统一安排的接待,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费用标准。

(二)住宿安排

厅、局级领导一般安排套房或豪华标间,县、处级领导及来宾安排标准间,住宿费由来宾自理。确需补贴的,经办公室主任报管委会主任审批。

四、审批报销秩序

1、公务接待由承办人填写《公务接待申请单》,报办公室主任审批。

2、承办人持签字后的《公务接待申请单》到指定接待宾馆饭店安排就餐。

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酬,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得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其重要意义,绝对不在掌握外语、电脑、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之下。在此背景之下,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自然备受人们的青睐。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二)礼仪的内容

从内容上讲,礼仪是由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的客体——又叫礼仪的对象,它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礼仪的媒体——指的是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媒介。

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由上述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礼仪,依据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大致上可以被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下面,就最贴近我们实际的政务礼仪做详细介绍。

三、政务办公礼仪

(一)修饰礼仪

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行国家公务人员制度的进程之中,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广大国家公务人员自觉地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惟其如此,才能维护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人员的声誉,取信于民,让人民满意放心。

所谓内强素质,就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所谓外塑形象,则是要求国家公务人员努力使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给予自己以良好的评价。

修饰礼仪,在此主要是指有关国家公务人员塑造、维护个人形象的礼仪规范。根据修饰礼仪的规范,国家公务人员的理想形象,应当端庄、朴实、干练、整洁。以下,就分别介绍一下对国家公务人员在着装、装饰、仪表、举止、交谈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1、着装礼仪

人们的着装一直被视作传递着装者的思想、情感的“非语言信息”。用世界知名的服装心理学家高莱的话来讲:“着装是自我的镜子。”用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则是:“一个人的衣着就是其自身修养的最形象地说明。”

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着装礼仪,主要是要使自己的着装应时、应景、应己、应制。这就是着装礼仪的“五应原则”。

①.应时——不是说要追赶时髦,而是说国家公务人员着装无必要与穿着的具体时间

相吻合,切不可不分四季、不分早晚或是脱离时代的“乱穿衣”。

②.应景——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应当优先考虑到自己即将出现或主要活动的地点。 ③.应事——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应当根据自己所办理的公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具体有,在普通场合要求着装正规、干净、整洁、文明。会议、庆典、仪式等庄重场合力求高雅、庄重、严肃,如西服套装、西服套裙等。

④.应己——是要求公务人员在为自己执行公务而选择服装时,需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明确自身的条件是否与之相适应。在选择服装时,应注意性别、年龄、肤色、形体四个大问题。

⑤.应制——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必须要合乎服装的自身规律,做到制度化、系列化、标准化。

2、妆饰礼仪

从礼仪的角度上来说,装饰礼仪探讨的就是穿着打扮如何规范、如何得法的问题。在此,装饰礼仪,就是有关公务人员打扮的礼仪规范。对于公务人员来讲,在平日不必刻意将自己打扮得像“时尚先生”和“公关小姐”一样,但是也不宜对打扮毫不在意,随随便便过了头。

比如:在穿西装时,男士往往使用领带夹固定自己的领带。作为一种饰物,领带夹的用法是很讲究的。它应在穿西服时使用,也就是说仅仅单穿长袖衬衫时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要是在穿皮夹克时使用领带夹,那就更不必要了。穿西服时使用领带夹,应将其别在特定的位置,即从上往下数,在衬衫的第四与第五粒纽扣之间,将领带夹别上,然后扣上西服上衣的口子,从外面一般应当看不见领带夹。同时,应该把领带夹与衬衫的前襟夹住,不能只夹领带,否则领带夹固定领带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出来。不允许把领带夹别在西服上衣的衣领上,拿它当纪念章使用。在西服上衣内,若穿了西服背心或鸡心领羊毛衫的话,可以不使用领带夹。

仅从领带夹这一饰物的用法上,就可以由此及彼,对打扮的规范与得法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依照礼仪规范,公务人员对于装饰问题,总的要求是要区分场合,注意身份,以少为佳,以淡为宜。具体就是:既少又精,扬长避短,力戒怪异,遵守成规。

3、仪容礼仪

仪容,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它包括一个人的全部外观,诸如头发、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等。因为个人的仪容在人际往来中处于备受瞩目的位置,因此公务人员在平时必须时刻不忘对自己仪容进行必要的整理与修饰。要做到“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从具体规则上讲,公务人员在整理与修饰自己的仪容时,应当使之干净、整洁、卫生、简约、端庄。

①. 干净——是要求公务人员仪容应当干净,努力使之无异物、无异味。

坚持洗澡,至少每星期洗一次。

坚持洗头,至少要三天洗一次。

坚持洗脸,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要洗脸。

去除眼角分泌物、去除鼻孔分泌物、去除耳朵分泌物、去除口部的多余物。

②. 整洁——是尽可能的使仪容整整齐齐,清爽干净,绝不能杂乱无章,邋邋遢遢。 必须定时剃须,修剪鼻毛与耳毛,遮掩腋毛、掩饰腿毛。

③. 卫生——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健康,防止疾病,善待和爱护自己的仪容。 常洗手,常剪手指甲,常刷牙齿,防止面部伤残,“杂物”常清理。

④. 简约——是要求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力戒雕琢,不搞繁琐哲学,而是要使之

简练、明快、方便、朴素、实用。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公务人员都不准煞费心机地在自己头发上搞花样。比如,不准

留大鬓角,不准剃“阴阳头”,更不准在发型上不男不女,让人“安能辨我是雌雄”。 ⑤. 端庄——是要求公务人员的着装必须要合乎服装的自身规律,做到制度化、系列

化、标准化。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使之端正、庄重、斯文、雅气,而不允许

把仪容搞得花哨、俏丽、轻浮、怪异、荒诞。

另外,公务人员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还须切记修饰避人的原则,以便更好的做到自律、自爱。

例如:不应当在他人面前咬牙切齿、津津有味地“挖掘”自己的“鼻牛”,或是大大方方、旁若无人地猛搔自己的头发,搞得发屑纷飞。男同志不宜在他人面前,尤其是女同志面前照镜子,剃胡须;女同志不宜在他人面前,尤其是男同志面前梳头发。

4、举止礼仪

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

举止得体,举止适度,保持风度,都是在礼仪上对于公务人员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具体来说,则要力求的规则、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和敬人的这八个方面。

比如规则,接待来访者时,一般情况下,在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中,公务人员都应当以自己的举止行动对其表示鼓励。合乎规则的做法,应当是双眼注视对方,聚精会神,并且不时的点头对其观点表示肯定。

再比如文明,虽然人们对女士处处优待,比较宽容,但是女性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出于自尊自爱,是不可以随意在人前人后双腿叉开而站、双腿叉开而蹲、双腿叉开而坐的。这三个动作世称“三大非淑女之举”,均有碍观瞻,有失体面。

5、交谈礼仪

所谓交谈,通常是指正在进行接触的人们之间,借助语言,口头上互相进行谈话。交谈礼仪,是对公务人员在一般场合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交谈所作的规范。进行正规谈话时,公务人员需要注意的礼仪问题,主要涉及谈话的态度、谈话的方式、谈话的内容、谈话的分寸等四个方面。

谈话态度,具体而言,公务人员在交谈时要使自己的态度显得既合乎礼貌,又与谈话的内容相适宜,就必须对自己谈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语气进行必要的规范。

谈话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与他人进行常规谈话时,可供公务人员选择运用的谈话方式主要有倾泻式、静听式、启发式、跳跃式、批判式、扩展式等六种。

谈话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在谈话之时所自行选择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的个人襟怀、品味、志趣、教养和阅历。人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有的时候,同别人在一起谈话,真的会感觉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相见恨晚,获益良多。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与别人所进行的谈话则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空耗时日,“话不投机半句多”。

谈话分寸,一般是指人们在总体上对谈话时的适当的限度所进行的把握。具体来说,公务人员谈话时要注意分寸问题,特别要做好以下六点:不要不发一言、不要喋喋不休、不要矫揉造作、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讽刺挖苦、不要四处诉苦。

(二)公务礼仪

行政礼仪,又称公务礼仪。它是指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执行公务时,所必须遵守到礼仪规范。行政礼仪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公务人员真正自觉地克尽职守,勤于政务,廉洁奉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提高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1、会议礼仪

所谓会议,亦称聚会,是指将人们组织起来,在一起研究、讨论有关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一般来讲,行政机关要想让自己组织的会议发挥作用,获得好评,公务人员要想在出席会议时至自己表现良好,不辱使命,那么严守基本的会议礼仪,无疑是最理智的选择。

① 端正会风

毫无疑问,举行会议,通常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政机关更好的沟通信息、上传下达、部署任务、宣传鼓动、协调咨询、调解矛盾、解决困难。

② 提高会议效率

行政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会议问题上,就要努力提高会议效率。

第一、要集中主题;假定要把几个内容并到一次会议上讲,亦须确保会议主题鲜明。 第

二、要压缩内容;如有可能,应围绕会议主题,将毫无意义的内容统统删去。 第

三、要限定时间;对会议的起止时间和发言时间要明确,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四、要改进方式;只要能解决问题,则会议举行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例如电话、计算机网络等,既节省时间、开支、人力、物力,又不会耽误工作。

③ 遵守会议纪律

公务人员在出席会议时应当严格遵守会议的有关纪律,一般而言,主要有规范着装、严守时间、维护秩序、专心听讲四项内容。

作为会议的出席者,每一名公务人员都应遵守会议的时间安排。按规定应当出席的会议,必须准时参加,不得有误。提倡正点开会,提倡限时发言。在会议进行中,不得到处走来走去,更不能私自中途退场。不能跑去找熟人“扎堆”,指望借机大摆一番“龙门阵”。在他人发言时不可破坏会场的安静,或是破坏发言人的情绪,不能摇头晃脑,指指点点,大打哈欠,猛皱眉头,怪相百出,反复看表,读书看报。作出这一类的举动,只能表明自己不尊重发言人,同时也说明自己心思不定,用心不专。

2、汇报礼仪

所谓汇报,一般是指向特定的对象报告工作。对于公务人员而言,它的确切含义是,将工作中的有关咨讯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综合、归纳、概括和总结。然后根据实际的需要和有关的规定,就此向有关的单位、部门及其负责人,进行专门的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准确而全面地进行工作汇报,是下级单位与上级单位、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下级公务人员与上级公务人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保持联络,以便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一个常规而重要的渠道。

汇报,既是公务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时的例行公事之一,又肩负着下情上达,反映情况、问题,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任务。

(1)汇报方式

口头汇报:优点是可以突出要点,相互配合,可长可短,节省时间。缺点是受到时间、地点和当事人情绪的限制,往往会丢三落四,不容易全面而深入的反映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它多用于例行的述职和面临特殊情况时的请示工作。

书面汇报:它的长处是可以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反映情况,说理充分,材料周全。而时效性差,则是其主要的短处。书面汇报多用于政策性工作。

电话汇报:它的最大优点是时效性强,不会耽误工作。它的不足,则主要是不易深入展开,不利于双向交流。所以它仅适用于临时就某些必须办理的重要的事务性问题向上级进行请示或反映。

(2)汇报的时机

总的方针是:例行汇报必须按部就班,持之以恒,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汇报则宜少不宜多,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要动辄将矛盾上交,妨碍别人的正常工作。

(3)汇报的内容

①.准备汇报,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像个别人那样,“坐在家里定盘子,关起门来想点子,走到下面找例子,回到机关写稿子”,不仅做不好工作,而且汇报起来还会误导上级或有关部门,甚至由此产生一连串不良的连锁反应。

②.内容要精炼。准备汇报,必须充分而细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准备汇报,就要洋洋万言、滔滔不绝,非搞长篇大论不可。汇报的内容要准备得充分,不仅是要求反映问题要全面,介绍情况要详尽,而且也要求一个“精”字。使之既言之有物,少讲大话、空话、假话、费话,又要简洁、凝练,要长话短说,无话不说。

具体而言,要使汇报的内容准备得充分而精炼,就要求汇报者在进行汇报前,下功夫,花力气,有的放矢的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第一、 要认真确定汇报的主题。

第二、 在准备汇报的具体内容时,务必要客观、公正、确切。

第三、 考虑到在进行汇报时,汇报对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很有可能就汇报的某些

具体内容进行提问或质疑。

第四、 准备口头汇报与电话汇报时,一定要提前列好提纲,并且将其熟记于心。那么,

在汇报时,就能够节省时间,言简意赅,抓住中心。

四、结束语

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大学本科为二十五级2档

双学士学位本科 研究生班毕业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二十五级3档

获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二十四级3档

获博士学位研究生为二十二级1档)

1档 2档 3档 4档 5档 6档 7档 8档 9档 10档 11档 12档 13档 14档一级 3020 3180 3340 3500 3660 3820

二级 2770 2915 3060 3205 3350 3495 3640

三级 2530 2670 2810 2950 3090 3230 3370 3510

四级 2290 2426 2562 2698 2834 2970 3106 3242 3378

五级 2070 2202 2334 2466 2598 2730 2862 2994 3126 3258

六级 1870 1996 2122 2248 2374 2500 2626 2752 2878 3004 3130

七级 1700 1818 1936 2054 2172 2290 2408 2526 2644 2762 2880

八级 1560 1669 1778 1887 1996 2105 2214 2323 2432 2541 2650

九级 1438 1538 1638 1738 1838 1938 2038 2138 2238 2338 2438

十级 1324 1416 1508 1600 1692 1784 1876 1968 2060 2152 2244

十一级 1217 1302 1387 1472 1557 1642 1727 1812 1897 1982 2067 2152十二级 1117 1196 1275 1354 1433 1512 1591 1670 1749 1828 1907 1986 2065十三级 1024 1098 1172 1246 1320 1394 1468 1542 1616 1690 1764 1838 1912 1986十四级 938 1007 1076 1145 1214 1283 1352 1421 1490 1559 1628 1697 1766 1835十五级 859 924 989 1054 1119 1184 1249 1314 1379 1444 1509 1574 1639 1704十六级 786 847 908 969 1030 1091 1152 1213 1274 1335 1396 1457 1518 1579十七级 719 776 833 890 947 1004 1061 1118 1175 1232 1289 1346 1403十八级 658 711 764 817 870 923 976 1029 1082 1135 1188 1241 1294

十九级 602 651 700 749 798 847 896 945 994 1043 1092 1141

二十级 551 596 641 686 731 776 821 866 911 956 1001

21级 504 545 586 627 668 709 750 791 832 873

22级 461 498 535 572 609 646 683 720 757

23级 422 455 488 521 554 587 620 653

24级 386 416 446 476 506 536 566 596

25级 352 380 408 436 464 492 520

26级 320 347 374 401 428 455

27级 290 316 342 368 394 420

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表(注:大学专科 本科 双学士学位本科 未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为科员获硕士学位为副主任科员获博士学位为主任科员)

职 务 对应级别 工资标准

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

国家级正职 1

国家级副职 2--4

省部级正职 4--8 2510省部级副职 6--10 1900厅局级正职 8--13 1410 1290厅局级副职 10--15 1080 990县处级正职 12--18 830 760县处级副职 14--20 640 590乡科级正职 16--22 510 480乡科级副职 17--24 430 410科员 18--26 380

上一篇: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下一篇:境外投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