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范文

2024-03-28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第1篇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造过程中,通过将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应用集中,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农业生产用水与淡水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从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为了确保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深入推广应用,就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将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发挥出来,实现对淡水资源的高效节约,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通过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有效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既能够确保为农田提供足够的水量,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又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节水降耗的目的,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效推广和选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从而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能够切实改善现阶段大水漫灌的用水模式,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饮水需求。在全新历史时期,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高效的利用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工作者和科技研究人员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更好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但是传统的农田用水模式经常会造成大量的淡水资源浪费,无法发挥淡水资源应用的生产作用,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所以要想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就需要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灌溉条件,农作物种植现状、种植结构、种植种类、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方案,并将各种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当中,更好地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加高效的科学的利用淡水资源。

2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1喷灌技术

此项技术是在动力设备、管道及加压设备等专业设备的运用下完成农作物灌溉工作。喷灌技术通过地形高差压力的运用,结合管道输送水资源,并通过喷嘴完成水源的喷洒,能全方位均匀地对农作物展开喷洒,带给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根据现有的喷灌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已形成了移动式、固定式与半固定式等形式的喷灌,其中移动式表示任意部位皆能实现移动,固定式喷灌表示所有部位中除喷头以外都是固定的,半固定式表示支管与喷头可移动而水泵和动力机等部位固定。

2.2滴灌技术

此项技术是在管网、滴灌管和滴头等工具的运用下,面向农作物根部区域以水滴形式缓慢渗透过滤后的压力水,由此促进农作物灌溉目的的实现。滴灌技术在实际使用中,不仅能够省水、省力和省时,同时可以大幅增加农作物产量,整体应用价值较高。然而,此项技术由于涉及了较高使用成本的缘故,所以普及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2.3微灌技术

此项技术可以当做是滴灌技术的衍生技术,其灌溉方式主要由渗灌、滴灌、微喷灌及小管涌流灌等组成。此项技术在具体应用中,涉及了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设备的使用,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灌溉周期极短、灌溉时间更长、灌水流量更小,能帮助农民更科学更合理地控制灌溉水量,能直接向农作物根部灌溉水资源,基本上能提升约30%的水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还可促进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并有效改善土壤结构。

2.4薄浅湿晒灌溉技术

此项技术同样具备高效节水的效用,能规避水资源浪费情况并增产。具体使用中,由农户通过薄水完成插秧,当农作物返青后灌溉浅水,而在农作物分蘖前需要控制农田始终维持湿润状态。农作物分蘖后期需晒田,拔节和抽穗阶段需要再次灌溉薄水,且后续乳熟过程中依然要维持农田的湿润状态。

2.5步行式灌溉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是在节水灌溉技术中融入电力与农业机械,不但可促进灌溉移动性能的提高,同时能结合配套的灌溉设施一同使用。由于此项技术融合了节水技术与机械化技术优点的缘故,且涉及使用的配套设施并不繁杂,除移动性能优良之外还具有可拆卸、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此项技术可灌溉不同地形下的农作物,性价比相当高,且灌溉成效十分显著,能大幅节省水资源。

2.6雨水集蓄技术

灌溉中消耗的水量,可用雨水适当弥补。通过雨水集蓄技术的运用,能够存储一定量的雨水,在管道的运用下可向缺水的农田输送雨水,此时不但能为农作物提供健康生长的宝座,同时能消除土壤侵蚀问题。该技术在干旱缺水等区域相当适用,能面向人畜和农作物提供充足的饮用水与灌溉水。

3农田水利灌溉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

为促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加强对这些技术的改良和完善,结合各地区的农业灌溉需要、土地条件,推广最为适宜的技术手段,还需针对灌溉技术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田间,为广大农民群体详细介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向农民宣传应用这些先进灌溉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并让其能够更好地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此外,相关部门需要选派专门的维护人员,定期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整个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灌溉效果。

3.2设计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案

在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前,需要明确区域内农田的数量、类型、耕种面积和农作物各时段的需水量,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灌溉方案,以确保灌溉的充分性与均匀性。同时,需严格控制农田灌溉时间,即结合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对浇灌时间与灌水量进行科学设计;针对自动化灌溉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各地区降水量与气温变化情况,然后科学调整灌溉水利与浇灌时间。因此,为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地设计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案,采用最为适宜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农作物的生長提供足够水量的同时,确保每一滴水都得到有效利用。

3.3完善灌溉管道

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为确保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注重对水利灌溉管道的有效完善,确保水源能够顺利输送到农田中。同时,在灌溉管道的安装中,应确保水压充足,尽量减少水分的消耗,运用更为科学精细的灌溉方式。此外,需深入到水利灌溉工程所在区域进行全面考察,然后结合区域水源的具体分布情况,科学有效地设计水源输送路线,尽量缩短水源输送的距离,并对水源进行科学调配,选择有效的节水措施,以大大减少水源浪费。

结束语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是一项关键的前提条件。我国农业领域中,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大量水资源的使用,如果灌溉技术欠缺合理性,不但会浪费大量水资源,且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而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可促进农业灌溉效率的提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加快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闫晓红.浅析高效节水灌溉对水利发展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3):89-91.

[2]薛中良.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10):18-20.

[3]李福平.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47-48.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第2篇

红云结审-黔[2014]008号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竣工结算

审核验证报告

安顺市西秀区审计局:

受贵局委托,我公司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竣工结算进行了审核验证。现已审核完毕,将审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规模及工程特征: (1)工程规模

本工程建设任务是新建河堤、清淤疏浚和扩宽河道。该工程设计治理河长2.4km,左右岸新建堤防长2.13km,河道清淤长2.4km,新建排水沟及拦河坝,工程效益保护农田0.6万亩。本工程防洪工程治理共计2.4km,新建堤防从大花恰村县省道桥至小花恰村下游机耕道桥涵,其中左堤1.072km,右堤1.068km,清淤长度为2.4km;

(2)工程特征

该工程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项目结算审核工程。审核内容中堤防工程(K0+700~K2+397)包括:土方开挖、干砌石拆除、河道清淤、石方开挖、土方回填、浆砌石堤防、沥青木板伸缩缝、C15砼压顶、50PVC管安装、滤水堆囊、C15砼排水模板及弃渣外运。河道清淤工程(K0+000~K0+700)包括:河道清淤。临时工程包括:施工围堰的填筑和拆除以及基坑排水。临时交通工程包括临时道路及临时便桥施工。临时房屋工程包括生活用房及仓库建设。合同内增减部分包括人工机械凿石、砼管安装(排水沟)、C15砼块石(堤防基础)、M7.5浆砌石、挡水坝、淤泥开挖、挡水坝(C15砼)、碎石垫层(排水沟)、淤泥

开挖(K1+685-K1+688.5)、M7.5浆砌石回填(K1+685-K1+688.5)。合同外增减项目包括土方开挖、M7.5浆砌石、人工机械凿石、土石回填、C15砼压顶。

(3)主要设计变更: 1)新增人工凿石

新增加K1+325~K1+525段河床开挖为人工机械凿石。 2)新增建设河段

新增治理河段上段150m河段治理工程。 3)排水沟位置变更

将原设计河堤两岸排水沟变更到机耕道外侧。 4)新增河道拦河坝

新建3座滚水坝,因此河段地处分水岭段,工程性缺水严重,为保证河道即能排洪又能蓄水,增设拦河坝,经设计方在三个宽敞的河道段面作洪水复核,分别在K1+

525、K1+86

5、K2+375增设3座拦河坝。

5)基础出现深坑变更处理

K1+348.8~K1+365基础开挖到15.2╳3.2╳6.4m(长╳宽╳深)的深坑,采用C15毛石砼回填处理。

6)增设砼管的变更

为防止内涝,沿河低洼带增设0.3~0.6m的涵管。

2、工程地理位置及参建单位:

该项目位于西秀区双堡镇花恰村新屯河段,新屯河是大屯河中部左流域的三级支流,河源高程为1284m。由江苏华德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业主单位为西秀区中小河流工程建设管理处,监理单位为贵州建安土木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罗甸县水利有限责任公司。

3、工程开、完工时间

合同约定开工时间按照监理人指示开工,开工时间为2013年12月16日,工期为180天;该项目实际开工时间为2013年12月16日,实际完工时间为2014年5月16日。其中:河道扩宽开挖日期为2014年1

月5日,完工日期为2014年3月5日;M7.5浆砌石河堤分部工程开工日期为2014年3月16日,完工日期为2014年5月7日;河道疏通分部工程开工日期为2014年3月18日,完工日期为2014年5月5日;河堤附属分部开工日期为2014年4月5日,完工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河堤C15砼压顶分部工程完工日期为2014年4月10日,完工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河堤土石方回填分部工程开工日期为2014年4月22日,完工日期为2014年5月12日。

4、工程质量情况

本合同项目工程共完成1个单位工程,工程质量全部评定为合格,单位工程合格率为100%;共完成6个分部工程,6个质量评定为合格,分部工程合格率为100%;共划分132个单元工程,其中112个质量评定为合格,20个质量评定为良好,合格率为100%;监理抽检总点次132个,合格129个,合格率97%;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得分率分别为90.8%;施工质量检验资料齐全,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该工程项目评定为“合格”工程。项目整体观感质量良好。

5、合同情况

(1)合同形式:本合同中永久工程为固定单价承包,临时工程为固定总价承包形式。

(2)合同要件

合同要件基本齐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内容完整具体,约定事项清楚,具备可操作性。对合同约定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要求、工程变更、价款结算与支付、违约和索赔等均有明确约定。

6、工程造价:

(1)本工程中永久工程为固定单价承包,临时工程为固定总价承包; (2)本工程合同约定工程造价为4983513.87元; (3)本工程建设单位内审工程造价为5180863.17元; (4)本工程审定工程造价为:5127748.58元;

(5)本工程审定工程造价与内审工程造价比较,核减金额53114.59

元,核减率为1.03%;审减率为1.03%。

二、审核评价:

1、工程投资管理方面:由本公司承担审核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符合基本建设程序。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先后进行了立项申请与批复、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项目实行了工程监理。无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的行为,无肢解、转包、违规分包工程的行为。

2、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本工程结算标准严格按照招投标及合同文件执行。工程变更方面按合同约定执行。工程结算文件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审签手续比较完备。

三、审核验证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一)审核验证的原则:

本次审核验证,我们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公正诚信、优质服务、规范严谨、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依据委托方所提供的资料和要求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二)审核验证的依据:

1、《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贵州省安顺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合同编号:XXQXTHDZL2013)竣工结算书;

3、《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合同编号:XXQXTHDZL2013)施工合同;

4、《贵州省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施工图设计图册》;

5、工程联系单及相关单位的回复意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会议纪要;变更单价申报批复文件;原始地貌复测资料;变更的工程量现场签证;

6、水利部文件水总[2002]116号文件《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7、水利部(GB 50501-2007)《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8、与本工程适用的有关资料、竣工图等;

9、委托方与本公司签订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造价咨询合同》委托书。

(三)审核验证方法:

本项目我们采取全面审核的方法,即对其工程量、单价等逐项复核、查证。在审核过程中,我们按照《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量规则审核工程量,按照水利部文件水总[2002]116号文《2002版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规定审核其变更单价的批复的合理性。依据委托方提供的竣工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对工程量及变更项目单价进行认真计算、核对和调整,并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共同认定核实,同时签章认可。

四、审核验证结果:

根据上述审核原则、依据、方法,经全面审核,该工程竣工结算送审造价为5180863.17元,审核工程造价为5127748.58元,核减金额为53114.59元,核减率为1.03%。

五、审核情况说明: 该工程为公开招标工程,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竣工图、施工资料、设计变更、技术、经济签证核定单送审结算书等进行审核,具体审核办法为:

1、工程量及综合单价的审核:工程量的审核是依据《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1-2007),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相关资料进行按实核定;本工程调整情况如下:

A类 合同内工程

第一部分 工程费用: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168892.5元,审定金额为121549.12元,核减金额为47343.38元。由于劳动保险费用不在施工合同金额范围内,且并无相关资料证明该费用由建设单位另外支付给施工单位,所以,该项费用进行核减扣除。

第二部分 建筑工程

1、堤防工程: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3784856.79元,审定金额为3779085.58元 ;核减金额为5771.21元,(根据审核图纸情况,对土方开挖核减工程量161.8m,核减金额为2255.49元;石方开挖70.6m,核减金额为3258.91元,河道清淤核减工程量12.16m,核减金额为256.82元);

2、河道清淤工程: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100191.59元,审定金额为100191.59元 ;核减金额为 0元。

第三部分 临时工程

1、施工围堰: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53563.21元,审定金额为53563.21元 ;核减金额为0.00元;

2、临时交通工程: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184900.00元,审定金额为184900.00元 ;核减金额为0.00元;

3、临时房屋工程: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31000.00元,审定金额为31000.00元 ;核减金额为0.00 元;

4、其他临时工程: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5389.26元,审定金额为5389.26元 ;核减金额为0.00元;

B类 合同增减部分

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703662.11元,审定金额为703662.11 元 ;核减金额为0.00元;

C类 合同外新增部分

原合同内竣工结算送审金额为172717.53元,审定金额为 172717.53元 ;核减金额为0.00元;

六、根据合同约定不考虑价格调整。另外审计了变更项目对应单价表,对新增单价无异议。

七、工程结算审核金额超施工合同金额的原因分析

1、该工程施工合同签订的合同金额为4983513.88元,送审金额为5180863.17元。

3

33

2、该工程审核核定工程造价为:5127748.58元;与施工合同签订金额比较高出合同价144234.73元,审增费率为2.89%;

3、该工程核定结算金额超合同金额主要原因如下;

(1)合同内增加部分,增加了人工机械凿石、砼管安装(排水沟)、C15砼块石(堤防基础)、M7.5浆砌石(排水沟基础)、碎石垫层(排水沟)、挡水坝(M7.5浆砌石)、淤泥开挖(堤防基础)、淤泥开挖(K1+685-K1+688.6)、M7.5浆砌石回填(K1+685-K1+688.6)施工项目。

(2)合同外增加部分,增加了土方开挖、人工机械凿石、M7.5浆砌石、土石回填、C15砼压顶。

(3)现场签证的技术、工程量签证单;

(4)工程量清单中适用变更工作项目的,采用该项单价或合价;工程量清单中无适用变更工作项目的,采用了审定后的变更项目单价。

七、工程管理方面的情况:

(一)关于投资管理

1、施工单位经过公开招标投标确定,具有相应资质。没有发现挂靠、明招暗定、把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投标的行为。没有发现肢解、转包、违规分包工情况。

2、施工合同的签订基本合规,项目内容与本标段实施情况基本属实。

3、未发现因质量问题引起的重复返工、损失浪费情况。

4、未发现工程变更单明显不合理、与实际情况差别过大、严重失实的情况。

(二)关于工程造价管理

本项目结算审计按照合同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发现存在超出合同约定施工范围,该项目发包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内容增加花恰村大花恰组150m河段治理工程;增加了合同内及合同外施工项目,上述情况的发生,导致在办理工程结算时增加了该工程造价。

(三)关于合同管理

该项目已按要求签订书面合同,合同要件基本齐全。合同双方权利

义务内容完整具体,约定事项清楚,具备可操作性。

(四)关于工程资料管理

本次工程审计建设方提供的资料中,工程资料管理比较规范。

八、审核建议:

1、加强对设计文件、竣工结算及现场签证工作审核。避免因工程资料手续不完备引起争议和工程价款结算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工程变更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如工程变更申请报告单、变更项目单价申报表、变更项目单价编制说明等。

2、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档案管理,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3、国家投资重点工程应当实行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监管,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确保投资价款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工程投资效益。

九、需要说明其它的事项:

1、本公司对该项目的审核工作是依据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的,委托方应对所提供的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2、本工程项目的审核结果已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核对无误,并经双方签章认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十、附件:

1、西秀区新屯农田保护工程造价结算审计验证定案表

2、工程结算造价书

十一、本公司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及审核人员:

(一)本公司法定代表人:

(二)本次审核项目负责人:

(三)审核人员:

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第3篇

摘 要: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不仅在政策上基于支持,还不断规划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进而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然而设计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会因为诸多因素制约导致规划不合理,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实效性,需要认真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基于此,本文对小型农田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概述,讨论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分析如何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下实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问题;注意事项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大力倡导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显然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进而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内容,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做好规划加强监督和管理。然而,当前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找到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小型农田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普洱市主要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蚕豆等,该地区常年气候湿热,降水较多,但是为了确保农作物的水源补给,需要兴建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其中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前期实际调查不足,施工团队合作水平低

很多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都依靠设计人员自身的经验进行设计,缺乏对实际环境的监测,水利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都是密切联系,前期的调研对后期的选址和设备使用情况造成重要影响,然而正是由于前期调查不充分以及施工团队缺乏有效的配合,导致水利工程未能科学设计出渠道,不仅灌溉区域不均衡、灌溉效率低,还造成水库的水资源浪费。同时,部分小型农田工程初期可以满足灌溉需求,但是随着人们对作物需求的增大以及农田面积的扩大,导致农田的用水量超出水利工程的供水量,造成农业发展的严重损失[1]。

(二)水利工程缺乏基础设备建设,蓄水能力差

当前的小型水利工程需要防止渗水的管道、大功率水泵和相关的设备支持,但是由于前期的设计存在问题,使得农田不能满足大面积灌溉需求,同时也直接导致施工机械设备不足,也导致技术方面较为欠缺,工程检测效果差,不能有效发挥出水利工程的拦截蓄水功能,对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

(三)水利工程管理维护不足

建设水利工程主要从建设期间的质量管理和后期的工程维护两个方面考虑,具体说来:首先,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时缺乏监督管理力度,导致施工方投机取巧,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甚至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这就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也会增加,不能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其次,在水利工程建成后,需要长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但是当前的农村水利工程使用超出年限,缺乏设备维护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水利工程灌溉的实效性不能得到保障[2]。

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在实施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进行实地考察。施工方的设计人员需要在方案的制定上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考察,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和气候;社会因素包括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还要结合农民的需求,并且遵循当地政府的规划要求,得到审批,思想上要考虑全面,做到统筹兼顾,最终确定工程规模,满足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进而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其次,按部就班的实施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否则在施工阶段可能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以往的小型农田施工存在“实施一步,计划一步”的思想,容易导致施工设备和物资不能及时跟进,所以要对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做好估算,避免资源的浪费,科学的规划是保证工程扎实推进的前提[3]。

(二)在实施时工作态度要严谨认真

首先,安全问题要高度关注。相较于其它类型的工程施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危险性不大,但是任何施工建设都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比如渠道工程要注意施工人员落水的情况,尤其是在施工现场人员较多,需要佩戴好防护设备,不仅可以保证安全问题,还可以提升施工进度和质量。其次,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是造福百姓的工程,无论设计工人员还是现场的施工人员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保证工程发挥出防洪和灌溉的需求。

三、如何解决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环境因素

1明确水利工程规划目标

建筑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农业灌溉的用水需求,以此实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必须明确水利工程的总体方向和施工细节。同时,还要对国家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严格遵守,得到相关的审批后方可进行水利工程施工。

2规划设计要结合实际

建设水利工程不仅要考虑到地形、水源、气候、作物生长习性、农田分布等自然因素,还要结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所以要严格遵守设计方案,并且结合实际情况[4]。

3满足人员和物资需求

首先,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在施工执勤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方面培训,这样不仅能按照施工计划顺利进行,还有利于保证施工进度。其次,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来说,施工方所使用的建材要保证质量,但是也要考虑到施工成本问题。

(二)利用先进的工程材料和工艺设备

施工材料的好坏对工程建设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长远看来也会影响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投入一定的机械设备,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还可以助力工程短期内、高质量的完成。

(三)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

首先,建设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这需要现场的管理人员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做好监管,一方面是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要保证施工材料安全可靠,管理人员要深入到管理的细节之中,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实现水利工程的交付和使用。其次,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完工后,以往施工方未能做好交接工作,导致缺乏对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因此,为了保证水利工程长期发挥出作用,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工程检查,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排除[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乡村振兴”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农村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进而满足农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不仅需要在施工前研究相关的环境因素,还要利用先进的工程材料和工艺设备。此外,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这样才能让水利工程长期的发挥出效用。

参考文献:

[1]秦佑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中国农业信息,2015(1):57-58.

[2]谢安国,付二伟,孙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J].江西建材,2016(6):130-131.

[3]付源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科学技术创新,2016(14):221-221.

[4]李勇.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8):214-214.

[5]王晓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分析[C]//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0.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第4篇

摘要: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灌区农户集体使用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大为减少,相反,农户更多地选择自组织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灌溉方式。在“大水利”被“小水利”替代的演变中,有必要研究农户灌溉方式的转变对其时间分配的影响。借鉴加里·贝克尔时间和家庭生产分析框架,根据时间分配理论,利用湖北省600个农户的样本数据,就灌溉方式对农户时间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转变对农民时间分配有较大的影响;集体灌溉的农户比家庭灌溉的农户参与农外创收性劳动的概率更高,时间也更长,从而可能比家庭灌溉的农户获得更高的收入;但灌溉方式的变化对农户休闲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灌溉方式;时间分配;集体灌溉;家庭灌溉;灌溉偏好;灌溉时间;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时间;家庭内部生产时间;休闲时间

一、引言

萧伯纳认为“经济是充分利用时间的艺术”,时间分配历来是重要的经济学研究领域。新消费理论认为,随着时间价值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偏好于用节省时间的方式来满足稳定的需求,而满足的方式是通过对能够满足需要的工具的投资,即人们的偏好受到外部环境约束。关于生产者时间分配,国内外有着较为成熟的研究。Ilahi(2000)对巴基斯坦地区妇女的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公共供水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影响妇女时间分配①;Gronau(1977)的研究采用时间三分法,将时间分为市场工作时间、家庭内部生产时间和休闲时间;刘秀梅等(2004)在研究内蒙古中部南部农业区农户非农时间供给行为时同样采用三分法,将其家庭时间分为消费时间(闲暇)、农业劳动时间和非农业劳动时间;齐心等(2003)对中国北方农民的生活时间配置的研究则采用的是四分法,即按照生产劳动时间、生理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来考察和研究农民的生活时间结构。

国内外关于时间分配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样较多。例如:Bloch(1973)和Gronau(1976)认为家庭规模及结构会影响农民的时间分配,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与妻子的家庭生产时间正相关,与其市场劳动供给时间和休闲时间负相关,但孩子数量的增加将使丈夫的休闲时间减少;Kimhi(2001)也认为家庭结构对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影响,同时制度因素、文化背景或劳动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劳动时间分配,但农田和资本规模并不影响农户的时间分配;Ilahi(2000)则认为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人们的时间分配;王琪延等(1999)对北京市居民的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王雅林(2003)对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进行了考察;刘秀梅等(2004)根据理性假说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决策基本原理框架;朱农(2005)分析了影响家庭非农决策的因素;弓秀云等(2009)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影响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

郑风田,裴培,丁冬,普蓂喆:农田灌溉方式变化对农户时间分配的影响

总体上看,在有关时间分配的研究中,很少有关于生产方式或技术不同对生产者时间分配的影响的研究,尤其缺乏对某一具体技术变化引起生产者时间分配变化的实证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我国农业灌溉方式“大水利”被“小水利”替代的实践对于“大水利”被“小水利”替代,学者们存在共识。自20世纪80年代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特别是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后,灌区农户集体使用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大为减少;相反,农户更多地选择自组织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灌溉方式。小型水利设施大量涌现,尤其是2004年水费收取制度调整后(罗兴佐,2005)。对于“小水利”挤占“大水利”的后果,学者们认为在个体化基础上的灌溉方式无法将大江大河的水引入农田,“不合作”所带来的农业风险并不亚于旱灾,小水利设施只能在风调雨顺的年份起到对农业用水略作调节的作用,无法真正抵抗旱灾(谭同学,2006);由于存在插花田,即使农户拥有潜水泵,也不能解决所有责任田的灌溉问题,农户灌溉合作难引发了农户用水难和泵站经营难的双重困境(赵晓峰,2009);不仅如此,农民自己对灌溉方式的家庭化发展并不满意,虽然这种家庭化的灌溉方式免去了合作灌溉中与其他农户协商、争水等的麻烦,但却既费时又费工(罗兴佐,2005)。,通过对湖北省600个农户的实地调研,研究灌溉方式的不同对农户的时间分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具体地分析大的抽水灌溉设备和灌溉渠道等被农民自购的小型抽水灌溉设备取代后,农民用于灌溉的时间分配是否发生了变化?农民将更多时间用于灌溉是否对其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产生影响?以期能丰富有关研究,并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灌溉是农业发展、农村安定、农民安居的重要保障,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税费改革的施行对我国农田灌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目前,我国基层财力、人力的缺乏大大限制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新建和维护,进而导致了农村公共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困境。在公共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失效的情况下,农户资源禀赋的差异和意愿的分散使得其灌溉需求难以统一,集体灌溉很难实现,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修建私人水利设施来满足自己的灌溉需求,家庭化的灌溉方式日益盛行。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并验证这种可能使农户灌溉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的灌溉方式演变是否会影响农户的时间分配。为便于分析,本文采用时间四分法,即将农户时间分为灌溉时间、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时间本研究中所指的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除包括农户的打工时间、从事商业活动时间外,还包括农户进行规模养殖等种植业以外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家庭内部生产时间和休闲时间。

为了能够定量地分析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加里·贝克尔的时间和家庭生产分析框架,在时间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该理论的核心是假定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些家庭根据传统厂商理论的成本最小化原则通过产品与时间等投入要素的组合进行商品生产。

农户灌溉用水方程为:

因所有时间因变量(twi,tmi,tli,thi)都服从总时间约束,所以只需任选其中的三个因变量来进行估算即可。根据本研究主题的需要,选择twi、tmi、tli。

根据劳动经济学理论,影响人力资本的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会影响一个人对于市场活动的参与概率及参与时间,进而影响到其时间配置情况;当地的市场发育状况也有类似效应。同时,农户耕地拥有数量、耕地的水源条件等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灌溉时间;而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则不仅会影响到农户对于农外创收性活动的选择行为,还会因此影响农户的休闲活动;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数量有可能会加重家庭内的家务劳动负担。同时,随着农外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户的时间价值在增加,时间增值将影响农户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其在不同活动上的时间分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农户采用的灌溉方式影响农户时间分配。

Ha: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家庭化发展将会增加农户用于灌溉的时间。

Hb:由于农户的时间分配服从时间禀赋,农户灌溉时间上的变化将会引起农户其他生产或非生产性活动时间的变化。

三、样本选择与样本描述

1.取样方法

本文样本来自2011年对湖北省S县60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调查时由样本镇的镇长协助,按照各村的灌溉条件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三个级别的村庄数量分别占比30%、40%、30%),同时结合每个调查乡镇的水系分布状况和所辖村庄的经济发展状况,共抽取20个样本村庄。样本村基本涵盖了当地的主要灌溉水利状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然后,在样本村庄内抽选农户,每个样本村30个农户,对农户的选择也由村干部协助,将被调查农户按照灌溉条件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三个级别的农户数目分别占比30%、40%、30%),然后从每一级中分别选择选择9、12、9个农户。

被调查农户平均年龄在40~5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平均为初中水平,平均每户拥有15亩左右的耕地,以水田为主(90%以上的耕地为水田),家庭总收入中农业收入占相当大的比重。此外,还对不同农户对不同灌溉方式的选择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农户更愿意采用集体统一灌溉方式,占有效样本总量的51%;另外,还有11%的农户对两种灌溉方式没有明显的偏好,认为家庭灌溉和集体灌溉各有利弊。

2.变量说明

本研究将农户的时间分成四部分:灌溉活动上的时间、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时间、家庭内部生产时间、休闲时间。根据研究需要,从中选取灌溉时间、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的时间、休闲时间作为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分别用twi,tmi,tli表示;选择农户的灌溉方式作为解释变量,该变量是虚拟变量,用Irii表示:如果农户的农田灌溉以集体灌溉方式为主农户灌溉大多数是集体灌溉与家庭灌溉相结合,但这两种灌溉方式有主次之分。农户以何种灌溉方式为主,本文依照农户主观判断进行界定。,则Irii=1;反之,如果以家庭单独灌溉为主,则Irii=0。同时,引入其他可能对农户的时间分配造成影响的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选择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调查地点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已有的经验研究确定的,在不同的被解释变量对应的回归模型中,控制变量的选择有所差异,但有相当一部分重合。

在分析不同的灌溉方式对于农户灌溉时间的影响分析中,被解释变量为灌溉时间(twi,灌溉时间=每次灌溉花费的时间×年灌溉次数),解释变量为农户采用的灌溉方式(Irii),此外,本文还引入了年龄(age)、性别(sex)、受教育程度(edu)、家庭总收入(income)、家庭总财产(possession)、水田面积(waterland)、农地离灌溉水源地的距离(dis)、村水源条件(vilg)、与本村农户相比水源条件(wcond)、与本小组内成员相比水源条件(wpcond)、所在乡镇(town)等控制变量。农村家庭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重要决策权主要在户主一方,尤其是农田管理、灌溉方式的选择上,通常户主是家庭的主要决策人,因此,这里农户层面的特质选择了户主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户主的特征进行控制,来消除农户层面的差异对于农田灌溉的影响;同时,本文选择了所在乡镇、村级水源条件、与本村农户相比水源条件、与本组农户相比水源条件、农田离水源地的距离来控制农户灌溉条件的差异对农户灌溉时间的影响;经济异质性的变量本文选择了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和总家庭财产;土地方面,考虑到旱地对于灌溉的要求不高,且灌溉频次较低,一般为1次/季,而水田则需要耗费农户大量的时间进行灌溉等农田管理,同时,考虑到被调查地是南方水稻区,农田以水田为主调查数据显示,有85%的家庭水田占耕地的比重在80%以上。,因此,本文认为水田的数量对于农户的灌溉时间有较大影响,故将其引入。

在分析不同的灌溉方式对于农户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的影响中,我们先对影响农户非农劳动供给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从事非农活动(是为1,否为0),用Di表示;解释变量为灌溉方式(Irii);控制变量为年龄(age)、性别(sex)、受教育程度(edu)、家庭劳动力数量(lab)、家庭总收入(income)作为家庭初始资产代理变量,预期家庭人均纯收入高的家庭,有较强能力从事回报率较高的非农业。、总家庭财产(possession)、到市场的距离(market)用来反映家庭的外部环境,即农户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的外部选择机会,使用离县城的距离作为其代理变量。弓秀云等(2009)的研究表明,离县城远的家庭,县域经济对其的辐射能力弱,获取信息也不方便,从事非农劳动供给的交易成本较高,因此会减少非农劳动供给。等。众所周知,非农部门的工资率对农户非农的就业决策有很大影响,这里之所以没有将非农部门的工资率纳入解释变量,主要是因为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相似地域的同一时期内有着较高同质性的农户数据,因此,本文假定对他们而言同一时期内非农部门的工资率大致相同。进而,在分析农田水利灌溉方式差异如何影响农户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的时间时,被解释变量是农户从事农外创收性劳动的时间(tmi,包括养殖业、自营工商业、外出打工时间),解释变量为灌溉方式(Irii)。此外,根据理论研究以及实地调研,确定年龄(age)、性别(sex)、受教育程度(edu)、是否担任过村干部(leader)、是否是党员(party)、家庭总收入(income)、总家庭财产(possession)、家庭耕地面积(land)、到市场的距离(market)、家庭劳动力数量(lab)、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数量(chil)等影响农户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为控制变量。其中,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过村干部、是否为党员作为农户层面的特征变量,用以消除不同农户层面的差异对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的影响;家庭总收入、总家庭财产作为农户间经济异质性的代理变量;农业劳动与农外劳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关系,因此选择家庭耕地数量作为农户农业劳动机会的代理变量;同时,离市场的距离是衡量农外劳动机会的重要代理变量,通常情况下认为,市场距离的增加会减少劳动者的市场劳动参与率和参与时间,因此,将这一变量引入模型也是必要的。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如何影响农户休闲时间时,被解释变量为农户休闲时间(tli,农忙、农闲时段休闲时间加总),解释变量为灌溉方式(Irii),控制变量为年龄(age)、性别(sex)、受教育程度(edu)、家庭收入(income)、家庭财产(possession)、家庭耕地面积(land)、市场距离(market)、家庭劳动力数量(lab)、未成年子女数量(chil)等。

四、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田水利灌溉方式转变对农户时间分配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问题:采用不同灌溉方式的农户的灌溉时间有无显著差异?灌溉方式转变对农户分配到其他活动(创收、休闲)的时间有无影响?

1.不同的灌溉方式对农户灌溉时间的影响分析

为考察不同灌溉方式对农户灌溉时间的影响,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twi=f(Irii,age,sex,edu,town,vilg,dis,wcond,Ln(possession),Ln(income),waterland)+εi

其中,twi表示灌溉时间,Irii表示农户灌溉方式,i代表农户,εi表示随机误差项。引入的其他解释变量包括所属乡镇、村水源条件、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农田离灌溉水源地的距离、与本村农户比水源条件、与本组农户比水源条件、家庭总收入、总家庭财产、水田面积、面积最大的水田亩数等。

本文首先对变量进行了皮尔森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与本村农户相比水源条件和与本小组农户相比水源条件、面积最大的水田亩数和水田面积间存在相关性;家庭总收入与水田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水田面积与农民总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后继回归分析中,笔者对变量重新进行了筛选,仅保留家庭总财产作为农民经济异质性的代理变量,将家庭总收入剔除。为了弱化极端值的离群趋势,使数据分布曲线更加平滑,对家庭总财产取对数,回归结果见表3的模型a和模型b。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了影响农户灌溉时间的其他因素之后,灌溉方式对农户灌溉时间的影响依然非常显著,且其相关系数是所有解释变量中最高的,说明采用统一灌溉方式的农户比采用家庭单独灌溉的农户在农田灌溉方面平均可以节约235.71小时。此外,农田离灌溉水源地的距离、农户所在乡镇、与本村农户相比水源条件等反映农户灌溉条件的解释变量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统计特性,均对农户的灌溉时间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继续对被解释变量灌溉时间取对数,重新建模,回归结果见表3模型c和模型d,模型的拟合优度和系数的显著性具有较大提高。对被解释变量灌溉时间取对数重新回归之后,发现解释变量水田数量获得了较好的统计特性,水田数量对农户灌溉时间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这说明之前该变量的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或者是数据抽样误差导致的。

2.不同的灌溉方式对农户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的影响分析

本文构建了影响农户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决策的模型和农户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模型。影响农户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决策的Logit模型表达式如下:

Di=f(Irii,xk)+εi

其中,Di为农户是否从事农外创收性活动,Irii为农户灌溉方式,xk(k=1,2,…n)为控制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灌溉方式、距离最近集市的距离、未成年子女数量、耕地数量、家庭总收入、总家庭财产等。回归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获知:耕地拥有量越多、年龄越大的农户参与农外创收性劳动的概率越低,家庭总收入和总家庭财产较高的农户参与农外创收性劳动的概率较高;采用集体统一灌溉方式的农户比采用家庭灌溉方式的农户更有可能从事农外创收性劳动。但变量的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原因可能是由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偏小或者数据误差造成的。该回归结果只能作为判断解释变量对农外创收性劳动参与概率的影响符号的参考,很难说明各个因素对农外创收性劳动参与概率的具体影响大小。

接下来,就灌溉方式对农户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由于样本中有相当一部分观察值为0,如果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对农户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模型直接回归,那么估计将是有偏的,并且不满足一致性要求,故采用Tobit模型如下:

其中,twi表示从事创收性活动的时间,Irii表示农户的灌溉方式,xk(k=1,2,…n)表示一组解释变量: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户主的受教育程度、灌溉方式、耕地数量、农外创收性收入、家庭总收入、家庭总财产、家庭距离最近集市的距离、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数量、户主的其他个人特征(包括是否为党员、是否曾经担任过村干部)等。

对变量进行皮尔森相关性检验,发现农外创收性收入这一变量与家庭总收入、家庭总财产相关性过大。根据结果,在后继回归分析中将农外创收性收入变量剔除,仅将家庭总收入和总家庭财产作为衡量家庭经济状况的代理变量,得到模型a;将变量是否担任过村干部和是否为党员从模型中剔除得到模型b(见表5)。

结果显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符号与预期基本一致,灌溉方式对农户时间分配的影响不能被忽略。分析表明,灌溉方式的不同对农户农外创收性劳动的时间有较大影响,采用集体统一灌溉方式的农户在农外创收性劳动上投入的时间要远远多于采用家庭灌溉的农户;耕地数量与农户从事农外创收性劳动的时间呈负相关,家庭总收入与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正相关;在模型b中,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农外创收性劳动时间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回归结果与现有研究结论保持一致,例如:Kimhi(2001)研究认为,离城镇的距离越远,非农就业就越少,教育水平对农业和非农业就业有正向影响,尤其是非农就业;Shahidur(1998)认为,离市场距离的增加会减少妇女对于市场工作的参与率,也因此会减少市场工作的时间。。

3.不同的灌溉方式对农户休闲时间的影响分析

为观察不同灌溉方式对农户的休闲时间的影响,构建OLS模型:

tli=f(Irii,sex,edu,land,Ln(possession),Ln(income),market,chil,party,Di)+εi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农户休闲时间,解释变量是灌溉方式,控制变量为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数量、家庭总收入、总家庭财产、家庭距离最近集市的距离、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数量、户主其他个人特征(是否为党员等)、是否参与农外创收性劳动等。回归结果如表6。

结果显示,除灌溉方式外,其他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休闲时间的影响符号与预期大致相同;灌溉方式对农户休闲时间的影响与预期相反,即采用集体统一灌溉的农户反而比采用家庭单独灌溉的农户拥有更少的休闲时间,但结果不显著,这与预期并不一致;家庭耕地数量、当年是否参与农外创收性劳动、家庭总收入是影响农户休闲时间长短的重要变量;农外劳动对农户的休闲时间具有较高的替代效应;家庭耕地数量对农户休闲时间的增加有积极作用。

五、结论

农业是国家之命脉,灌溉是农业的咽喉。农村旧有税费制度及以工代赈等政策所支撑的农村水利体系随着农业税和“两工”取消已遭到破坏。与此同时,农户的灌溉行为开始不局限于集体灌溉,而向以家庭灌溉为主的多种灌溉方式并存转型。本文研究表明,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转变对农民时间分配有较大的影响。灌溉方式由集体统一灌溉向家庭灌溉的转变,不仅增加了农户在农田水利灌溉上的时间支出,也减少了农户在农外创收性劳动上的时间投入。此外,在本文研究中,灌溉方式与农户的休闲时间二者之间则呈现非显著负相关关系,这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贺雪峰. 2006.退出权、合作社与集体行动的逻辑[J].甘肃社会科学(1):2328.

胡鞍钢. 2003.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6):7884.

加里·贝克尔.2008.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林万龙. 2000.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罗兴佐. 2005.税费改革后的农田水利困境——湖北省荆门市五村调查[J].调研世界(11):3739.

马培衢,刘伟章,祁春节.2006. 农户灌溉方式选择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2):4554.

唐忠,李众敏.2005. 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3440.

王琪延,张卫红,龚江辉.1999.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分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朱农.2005.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编辑:夏冬;段文娟)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第5篇

1 农田水利目前的主要筹资方式

1.1 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一直是农田水利目前的主要筹资方式, 政府的大力补贴一直是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 每年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上面的资金都非常巨大, 每年在农田水利工程这一块总共拨款至少上千亿。政府如此大力地支持农田水利的发展, 其目的有两个[1]:一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农业的发展, 农田水利是农田灌溉的必要设施, 而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更大的帮助, 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是, 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设施建设, 因此, 政府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进一步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加快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1.2 社会筹资

社会筹资, 就是动用一些社会资源来帮助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和发展。社会筹资主要包括一些农村的行业协会, 包括农协会等, 再利用人脉, 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聚集到一起, 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善。一些社会人士比较关注农业, 也比较看重农村的经济发展, 因此这一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此。此外, 村内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或者曾是当地村民, 在外面发展得好藕, 想为自己的故乡贡献一部分力量, 这类人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也非常大[2]。当然, 还有一些农户的自愿捐款也构成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

1.3 产权流转

产权流转筹资方式依照谁经营谁投资的原则, 使一些有钱的农户会自动承包农田水利的建设, 且积极投入资金。这一筹资方式实际就是将所有权使用权相分离的一种筹资方式。相关的经营承包商或者农户用资金买断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经营权和所有权, 但农民依然存有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权。对于这一种筹资方式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流行。特别是一些种植大户或者果农承包商, 他们会利用自有资金承包某个水利工程项目, 一方面可以拥有相应的所有权, 另一方面还能向有关农户收取相关费用。

2 各种筹资方式的对比

2.1 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这种筹资方式优势有很多, 其中对于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另外, 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能使所有的农田都用上水,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政府补贴有一定的劣势, 首先, 由于产权的国家的, 或者说公共的, 因此会造成农田水利的后续管理出现互相推诿, 甚至无人管理的现象[3]。其次, 政府补贴只是一时的, 不可能起到根本作用。最后, 政府补贴的覆盖面有限。对于一些资金比较充裕, 发展比较良好的乡镇, 政府的补贴会多一些, 但是一些经济条件稍微差一些的政府, 补贴就少些, 甚至没有。因此, 单靠政府补贴, 根本解决不了农田水利筹资问题。

2.2 社会筹资

社会筹资的优势也很明显, 其投资见效快, 通过政府和有关协会的努力, 资金筹措较快, 有利于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缺点也很明显, 可持续性比较差, 今天投资了, 明天就没了, 或者这个项目投资了, 下个项目就没有了。因此社会筹资不会是主要筹资方式。

2.3 产权流转

产权流转筹资模式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它实现了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调动了一些承包者和大的种植户对工程进行承包和投资的积极性, 这种筹资方式也比较符合市场的规律。另外, 这种筹资方式也规定了水利工程的产权, 对于后续管理也比较方便。但劣势也比较明显, 因为是个人或者企业投资, 所以有可能会因为利益链的断裂而影响后续的支出, 有一定的风险。

3 完善农田水利筹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3.1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综上来看, 政府的资金投入依然要成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主体。同时, 应当在现有政府投资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完善, 如更多地争取上级政府的投资。同时, 对于资金的利用也需要有相应的预算, 不要盲目地用政府的补贴。

3.2 加快产权流转适当规模经营

产权流转虽然面临一定的风险, 但它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方式中较好的一种筹资方式, 通过产权流转的筹资方式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经营, 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同时, 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和保护也有了一定的责任主体, 作为一种两全其美的筹资方式, 应当多加鼓励。

3.3 鼓励农户积极投资

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的建成毕竟是一项惠农政策, 在投资方式上应当鼓励农户积极投资。秉承谁利用谁投资的原则, 将水利建设的相关费用进行平摊和计算, 并鼓励农户积极地使用农田水利设施。这些收取的资金可以成立一个农田水利协会, 由农户积极参与组成, 将这些资金交给农田水利协会[4]。由农田水利协会积极调配资金, 使资金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4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而农村作为第一责任人, 资金总是有限的。因此,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筹资问题就成了整个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现阶段, 农村主要采取政府补贴、社会投入和产权流转等方式进行相关筹资工作。文中对3种模式进行了相关分析, 并提供新的筹资方式和思路, 完善农田水利的筹资方式, 期望农田水利的发展能够为农村的水利灌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田的灌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能减轻农民自身引水灌溉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在干旱时期能有水对农田进行灌溉。但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首先阐述农田水利目前的筹资方式, 然后进行各种筹资方式对比, 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筹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筹资

参考文献

[1] 邓丽君.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筹资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10) .

[2] 张金艳, 谢红红.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筹资与管护的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 (6) :26-28.

上一篇:写作教学下一篇:消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