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2024-01-26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课程名称:程控交换技术 总学时数:7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电路、微机原理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通信工程等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控交换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软硬件结构、信令系统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交换的原理和方法,理解程控数字交换和交换网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了解当前交换技术、通信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程控交换设备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维护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重点

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

1. 熟悉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发展和分类、交换机的优越性与技术发展。 2. 熟练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与多路复用技术。

3. 重点掌握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理。

4. 初步掌握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

5. 初步掌握电信网规程、电信网信令系统、宽带交换技术。 6. 初步掌握星上交换技术。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

1. 熟练掌握典型用户交换机的设置方法。 2. 熟练掌握典型局用交换机的设置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总学时安排

主讲学时:80,实验学时:16

2、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4学时)

1. 了解电话通信的起源,电话交换机的发展与分类。 2. 认识交换和通信网。 3. 掌握程控数字交换机简介。 4. 主讲4学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交换和通信网。

2、程控数字交换机简介。 难点:交换和通信网。

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1,5,6 选做题: 3 第二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与多路复用技术(4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2. 多路复用技术。 3. 主讲4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2.多路复用技术。

难点: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 6 7 9 10 选做题: 3 5 8

第三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原理(6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 交换网络的结构。 2. 数字交换网络的接续原理。 3. 多级交换网络。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字交换网络的接续原理。 难点:多级交换网络。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 6 7 8 选做题: 4 5

第四章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6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 2.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外设。 3. 主讲4学时,上机操作2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外设。 难点;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外设。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4.3 4.5 4.6 4.7 选做题:4.4 4.8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理(10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控制系统的组成。 2.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 3.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特点。 4.程控数字交换机对控制设备的要求。 5.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 6.程序的执行与管理。 7.主讲8学时,上机操作2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 难点:程序的执行与管理。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5.1 5.3 5.6 5.9 5.10 选做题:5.2 5.4 第六章 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6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 呼叫处理过程。 2. 稳定状态与状态转移。 3. 任务处理的工作模式。 4. 主讲4学时,上机操作2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任务处理的工作模式。 难点:呼叫处理过程。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6.2 6.4 6.5 6.7 6.12 选做题:6.6 6.9 6.11 第七章 电信网规程(10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 电信网的概念。 2. 电信网路由规程。 3. 电信网电话号码规程。 4. 电信网传输规程。 5.数字信号的同步规程。 6. 主讲6学时,上机操作4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电信网路由规程。 2. 电信网传输规程。 3. 数字信号的同步规程。 难点:1. 电信网路由规程。 2. 数字信号的同步规程。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7.2 7.5 7.8 7.10 选做题:7.2 7.9 7.11

第八章 电信网信令系统(6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 信令系统的概念。

2. 随路信令——中国1号信令。 3. 公共信道信令——No.7。 4. 主讲4学时,上机操作2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随路信令——中国1号信令。 难点:公共信道信令——No.7。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8.4 8.10 8.11 选做题:8.3 8.5 8.13 第九章 宽带交换技术(10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 交换方式的技术特征。 2. 交换技术的演变。 3. ATM交换技术。

4. 基于ATM的B-ISDN协议模型。 5. ATM交换机。 6. ATM通信网接口。 7. ATM通信网信令。

8.主讲6学时,上机操作4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ATM交换机、ATM交换技术、ATM通信网信令、ATM通信网接口。 难点:ATM交换机、ATM交换技术。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9.1 9.5 9.8 选做题:9.3 9.9 9.10 第十章 星上交换技术(8学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 1. 星上交换技术的发展原因。 2. 星上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3. 透明转发交换方式。 4. 星载ATM交换。

5. 星上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主讲4学时,上机操作4学时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星上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透明转发交换方式、星载ATM交换。 难点: 透明转发交换方式。 (3)本章的习题 必做题:10.3 10.5 选做题:10.4 10.6、

四、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刘振霞、马志强编著。

2、参考书:

(1)《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软件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乐正友、杨为理编著。

(2)《电话交换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陈锡生编著。 (3)《程控交换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林康馨主编。

(4)《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大学出版社,张文冬编。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 Marcpro简介

(1) 利用Marcpro, 用户可以对Marc数据文件进行下述批处理操作:

*为所有记录增加一个相同的字段或子字段

*为一个特定的子字段赋值

*将记录中一个字段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字段

*删除指定字段

*在记录中移动字段位置

*成批地拆分连续的号码字段

*进行字符串的替换

通过批处理方式修改加工Marc数据, 可以提高Marc数据维护的效率, 也给新旧系统替换过程中对已有数据的处理提供了工具。

(2) Marcpro由两个文件组成:可执行程序Marcpro.exe和配置文件Marcpro.cfg。使用Marcpro时, 可在DOS环境下输入下述命令:

Marcpro[源数据文件名][目标数据文件名]

程序处理的源文件应是以ISO2709格式存放的Marc数据, 程序执行后产生的目标数据文件也是以ISO2709格式存放的Marc数据。

Marcpro.exe文件运行时依据Marcpro.cfg文件中的定义和描述进行数据转换。用户在转换数据前应先根据处理要求修改Marcpro.cfg文件的内容。Marcpro.cfg是纯文本文件, 可以在DOS环境下用EDIT或WINDOWS环境下的记事本等多种文本编辑器产生。编辑修改文件时, 应注意不要在文件中加入任何排版控制字符和其它特殊字符。Marcpro.cfg文件由多个段落组成, 每个段落由一个[]括起的小节名开始。小节名的内容是Marcpro所支持的各种命令。小节名独占一行。小节名下方可以包含一行或多行配置, 每行配置描述一个被处理对象, 即一个字段或子字段。

(3) Marcpro.cfg文件的主要命令 (小节名) 有:

2 Marcpro在我馆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我们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是CALIS成员馆, 所有的编目数据都是以CALIS的编目规则编制的, 但在书目数据交流日趋国际化的今天, 我馆深感在不同时期不同编目规则下指导的书目数据格式无法统一, 并且也阻碍了与外界的数据交流, 这就需要一款工具软件, 能够方便快捷的过滤、修改某些不一致的字段或子字段, 以满足书目数据的统一和交流无国界的要求。

注:由于我馆的Horizon系统的设置的不同, 后面的71-字段的拼音子字段为$6, 为了满足CALIS或其它外界对数据格式的要求, 改为$B。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找到了Marcpro, 依据我图书馆Horizon管理系统的实际以及与外界数据交换的需要, 我研究、探索设置出了以下的配置文件 (图1) 。

同样, 对于西文usmarc数据, 同样可以用Marcpro来批处理, 以达到数据交换的要求, 配置文件如下 (图2) 。

此软件及其设置已经通过实践检验, 正式运用于我馆与外界cnmarc数据的交换中。大大方便了我馆对书目数据的批量处理, 节省了人力、物力, 促进了我馆书目数据格式的统一, 推动了与外界的书目数据交流。

3 Marcpro的特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际使用, 在熟练掌握Marcpro的基础上, 发现Marcpro有以下特点。

(1) 它是一款处理标准机读书目数据的灵巧工具。Marcpro由可执行程序Marcpro.exe和配置文件Marcpro.cfg两个文件组成, 而且两个文件总共大小不足50k, 这足以说明该软件的灵巧方便。

(2) 它要求在DOS下运行, 体现了其对运行计算机配置的要求很低, 也保证了使用该软件处理标准机读书目数据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方便快捷地运行来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

(3) 配置文件Marcpro.cfg的命令简单、易懂, 容易掌握, 改写简单、方便, 可以随时根据数据交换的实际要求来修改配置以达到数据交换不受限制的目的。

摘要:在书目数据快速增长, 书目数据交流日趋走向国际化的今天, 各种书目数据的格式标准的不同, 阻碍了书目数据间的交流。为方便批量处理书目数据, 北京丹诚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制作了专用工具软件Marcpro。本文介绍了Marcpro, 并通过其在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数据转换中的实际应用, 使大家对Marcpro这一软件更加了解, 掌握其优点, 为书目数据无国界交流提供保障。

关键词:Marcpro,图书馆,数据交换,过滤

参考文献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介绍了汽车电子化发展概况,分析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汽车电子技术。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汽车传感器技术;微处理机技术;网络技术

引言

汽车是当前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发明和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商品和人员的流通。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催生出汽车电子技术概念。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电子汽车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汽车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化。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1 汽车电子化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化是建立在电子学的发展基础之上,从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汽车电子化也随着逐年的深化与发展。而且有的汽车电子装置占整车造价的1/3,高级轿车有的就装几十个微控器、上百个传感器。电子化的程度可以说是衡量汽车高档与志。20世纪50年代,汽车上安装了电子管收音机,这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雏形。60年代,汽车上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晶体管调节器,到60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但更多地应用电子技术则是在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和节油3大问题。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有价值、最有贡献的阶段,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即包括电子技术(含微机技术)、优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耦合交叉技术等综合技术的小系统,并且早已从科研阶段进入了商品生产的成熟阶段[1][3]。

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硬件包括微机及其接口、执行部件、传感器等;软件主要是以汇编语言及其他高级语言编制的各种数据采集、计算判断、报警、程控、优化控制、监控、自诊断系统等程序。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上作用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转向闪光器、电子发电机调节器到电子仪表以及ECU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无处不在。在安全方面ABS刹车系统和安全气囊也离不开电子技术,辅助驾驶方面,倒车雷达、海拔测量、电子指南针、GPS卫星定位都离不开电子。现在比较高级的汽车电子部分占用的成本比例已经超过20%。

2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2]

汽车电子技术成就汽车工业的未来,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1)传感器技术

由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多样化,使其所需要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为此,未来的智能化集成传感器,不仅要能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还能对信号作放大和处理。同时,它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即使在特别严酷的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精度。

(2)微处理机技术

微处理机的出现给汽车仪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世界汽车工业的微处理机用量激增,由从前单一的仪器逐步发展为多用途、智能化仪表,不但可以很精确地把汽车上所有的待测量都检测出来,分别显示和打印需要的结果,而且还有运算、判断、预测和引导等功能。微处理机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安全、环保、发动机、传动系、速度控制和故障诊断中。

(3)软件新技术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增加,对有关控制软件的需求也将会增加,并可能要求进一步计算机联网。因此,要求使用多种软件,并开发出通用的高水平语言,以满足多種硬件的要求。轿车上多通道传输网络将大大依赖于软件,软件总数的增加及其功能的提高,将能够使计算机完成越来越复杂的任务。

(4)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及应用

汽车智能化相关的技术问题已受到制造商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技术中“自动驾驶仪”的构想必将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实现。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开发将与电子、卫星定位等多个交叉学科相结合,能根据驾驶员的目标资料,向驾驶员距离最短而且能绕开车辆密度相对集中处的最佳行驶路线。它装有电子地图,可以显示出前方道路,并采用卫星导航。从全球卫星获取沿途天气、车流量、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各种情况,自动筛选出最佳行车路线。未来的某天,路上行驶的都将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汽车。

(5)多通道传输技术

多通道传输技术由实验室将逐步进入实用阶段。采用这种技术后,使各个数据线成为一个网络,以便分离汽车中心计算机的信息。微处理机可通过网络接收其他单元的信号。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之间要有一个新式接口,以便与多通道传输系统相联系。

(6)数据传输载体方面的电子新技术应用

汽车电子技术将实现整车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要求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交换与控制系统。车用计算机的容量要求更大,计算则要求更高。由于汽车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量日益增多,采用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日益显得必要。光导纤维可为此传输网络提供传输介质,以解决电子控制系统防电磁干扰的问题

(7)人车交流

为了推进创新,汽车工业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产品开发模式:几乎所有品牌都拥有前瞻性设计工作室。在这里,对未来驾驶感受的设想被变成现实。机械式到半自动化,半自动化到自动化,自动化再到智能化。人车交流:当你走进汽车,你和它的沟通就已经开始;他将解放您的身体,不需紧握方向盘,脚踏油门,只需告诉他目的地和心情。您将获得更多的时间休息、工作、娱乐;在车里。如此,是传感器技术、微处理机技术等的高速发展,也是汽车电子技术的完美体现。

3 结论

如今,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作用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汽车的概念日趋成熟,未来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它同时具备了交通、娱乐、办公和通信的多种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向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预见,汽车的电子化使汽车工业步入了数字化时代;带给人们更优质、高效的生活,必将在汽车电子技术上得到及至得体现。■

参考文献

[1] 舒华,姚国平. 汽车新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 杜爱月. 汽车电子化的发展趋势[J]. 汽车电器,2003(1)1-3.

[3] 徐立. 汽车电子发展状况与对策. 汽车电子,2006(8)17-19.

作者简介:

陈小娟(1981-),女,江苏大丰,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机械及其自动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在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在分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架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按照物流服务交易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实现的难度,归纳和总结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三种服务模式:信息资源共享、物流服务交易、价值链集成,并对平台成功运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物流服务交易;价值链集成;服务模式

一、 引言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信息和通讯技术在跨组织物流运作中的一种应用形态,是物流企业以及相关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一种公共架构, 目的是改进组织间协调机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一种特殊的跨组织信息系统(IOS: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从目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来看,可谓喜忧参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难题不在技术上,而是在服务模式上。一般来说,成功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两个条件:一是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二是需获得相当规模的用户数。而这两点都取决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服务模式,取决于服务模式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带来相应的价值。

二、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结构与功能

1.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结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它的应用形态,既可能包括典型的EDI应用,也可能包括基于流程的跨组织信息系统,或共享的数据库,以及面向物流服务交易的电子市场等。从本质上来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形态, 它是基于现有的跨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拓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技术标准层、支持系统层、模块功能层、应用服务层。

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要满足物流系统中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通过对物流公共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公共信息交换,为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提供支撑;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作用;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共信息的流动提供支撑环境。一个有效集成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因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应该包括电子数据交换、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企业应用集成、行业应用托管服务、智能配送功能、库存管理功能、决策分析功能、金融服务功能、货物跟踪、政府行业管理等。

三、 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公共信息平台有两种典型的服务模型:单一技术驱动模式和单一信息中介模式。然而这两种模型都有着自身内在的缺陷。

1. 单一技术驱动模式。所谓单一技术驱动,是指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由单一的技术型公司主导,缺乏用户的深度参与, 从而使平台不符合用户商业战略的需求。日本的SHIPNET是单一技术驱动模型的典型案例。它建成于1986年, 由日本Nippon电话&电报公司投资和运营,连接着货代、航线公司/代理、点数公司(Sworn Measurers and Tally Firms),初衷是为用户提供文档传递服务。但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一直面临着用户数不足的尴尬, 文献“7”总结了SHIPNET运营失败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单一技术驱动模式很难成功,这反映了技术驱动战略在平台开发方面固有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的开发有两种驱动力量, 一种是商业战略驱动,另一种则是技术驱动。商业战略驱动是源于业务发展的未来需求,这种驱动力来自于业务部门,而技术驱动则是寻求利用新技术来发现业务创新机会,该驱动力主要来源于IT部门。在基于商业战略驱动的系统开发之间和基于先发性技术应用所能获得收益的驱动之间需要一个平衡。就平台开发来说,一方面网络技术所能提供的能力能提供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基本驱动力量。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组织的商业战略是有差别的,因而在缺乏主导性组织的情况下,需要对各参与方的商业战略进行某种程度的协调。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吸引用户的深度参与,就不能准确把握特定的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这是单纯技术驱动模式的致命缺陷。

2. 单一信息中介模式。国内建设较早的物流信息平台(如上海电子货运市场) 大部分采用的是单一信息中介模式,按照交易成本理论,交易过程包括搜索阶段、协商阶段、履行阶段。

在搜索阶段,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一个发布货源信息和货车信息的渠道。货主或运货商发现合适的交易机会后,根据对方留下的联系方式与之联系,进行关于价格、运输时间等方面的协商,这也就是交易的协商阶段。当协商成功之后, 货主与运输商自行签订运输合同或是口头约定,运输商按约定提供运输服务,货主向运输商付款,这是交易的履约阶段。

从以上整个过程可以看出, 在单一信息中介模式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非常简单的,它仅仅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而在协商阶段和履行阶段基本未发挥任何作用。而且搜索阶段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也是非常原始的。这种仅仅充当信息中介的业务模式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被证明也是很难成功的。

四、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服务模式

按照物流服务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实现的难度,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信息资源共享、物流服务交易、价值链集成。

1. 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基本的服务模式,信息资源共享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单一信息中介模式)。信息资源共享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运营协调,供应链成员(物流服务需求方)与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面向运营层物流活动的协调。二是竞合联盟,物流服务价值链中执行相同活动(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角色间通过资源集聚来发展面向柔性的协作。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共享资源、分散风险或分担成本,结成一个联盟和大公司竞争或者开拓市场。

(1)运营协调。在供应链物流外包的背景下,供应链物流活动在供应链成员与各种物流服务商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要保持物流运作的一体化,必须有效实现不同角色之间和不同活动之间的协调。供应链物流的柔性一方面要求物流活动从依附于采购、生产或制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基于其自身的规律进行演化;另一方面也要求在供应链范围内实现对物流活动的集中控制,以满足物流活动的多层级协调的需要。在供应链的运作中,物流活动的深度和宽度都超越了传统的界限,多层级、层级内多个参与者在物流活动和管理方面都产生了了相互依赖性,从而推动物流结构、物流管理、物流协调的集中化。

(2)竞合联盟。竞合联盟既包括物流服务商战略层面的长期合作, 也包括短期的基于终端运输层面的动态联盟。协作运输和虚拟仓库是竞合动态联盟的两种主要形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由于运输和仓储企业规模有限,物理结构的网络布局和运作不能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要求,使得资产利用率低、运营成本高,且服务水平无法保障。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网络组织或增值伙伴关系,推动传统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较快完善健全的网络设施布局,实现物流管理、物流操作和物流服务交易方面的规模效应,增强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2. 物流服务交易。物流服务交易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服务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开始基于网络进行交易。在物流服务市场领域,货物运输服务、仓储服务等事务性服务的电子化交易开展最早。物流服务交易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定位、系统集成和管理制度。

(1)合适的市场定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货运服务可细分为许多类型, 如普通货物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低值物品运输和贵重物品运输、 原材料运输和商品运输、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 长期稳定型运输和零散随机型运输等。市场定位是决定电子货运市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货运服务本身具有无形化、多维属性的特点,这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的较大障碍。从交易成本理论来说,有着较小不确定性和较低特定性的产品交易应通过市场来进行。标准货运服务使用通用的运输工具,有相对标准的流程,因而有最低水平的交易特定性和不确定性,交易的关系成分最少。而特殊货运服务如保鲜运输等由于使用了特定的运输工具,有特殊的操作要求,运输过程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如延误造成腐烂),因而相对标准货运服务来说,有更高的特定性和不确定性。多式联运服务涉及到多种运输模式之间的衔接,运输距离更远,使其特定性和不确定性也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因而,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刚刚开始发展的今天,进行标准化货物运输的交易将面临最低的风险,而在其它市场中成功的可能性较小。

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运输已成为现代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控制变量,因而在货运服务的电子市场交易秩序还不健全、电子货运市场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渠道还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来采购运输服务必然面临着较大的交易风险,供应链倾向于将这种高风险内部化——基于年度或更长期合同运输的方式来获得有保障的服务。因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要在短期内在集中市场(Concentrated Market)中取得大的突破是不现实的,它最初的发展仍要依赖于一些零散型运输需求或随机性运输需求等一些分段市场(Fragmented Market)。

(2)动态和标准的集成模式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的技术基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长期发展仍依赖于来自供应链的稳定的长期的运输需求。除了逐步完善市场交易秩序,减小潜在的交易风险外;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之间建立动态的、标准化的集成模式,改进信息不发达状况,并从一些“点”需求的服务提供开始,逐步发展更高层次的运输服务。

在现有的供应链中,运输成为供应链设计、计划、运作的一个重要变量。运输需求的规划和执行都依赖于运输管理系统。因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必须建立标准的、动态的集成模式,以方便地建立电子货运市场和运输管理系统的集成,保证供应链流程的集成化和全程可视性。这是供应链采购电子货运市场服务的一个关键技术条件。

(3)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的制度保证。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能防范整个交易过程各个阶段的潜在风险,从而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提供制度化的保证。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广泛应用,运输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控制变量,全程可视性理念使托运人越来越多地要求能掌握货物位置和状态的实时信息,以保证流程的集成性,因而履行阶段托运人最为关心的流程是履行过程监控。很多货运市场由于不愿意卷入有关纷争,因而对履行阶段提供了很少的支持。但这恰恰可能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的一个关键机会,通过建立仲裁程序和一定的处罚制度,来提高机会主义的行为成本,增强信任机制,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可避免要承担的责任。

3. 价值链集成。价值链集成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高层次的增值服务模式。物流服务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开展基于能力互补、面向柔性的协作,称之为价值链集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把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货运、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企业通过统一的平台整合到一起,以构建完整的物流服务价值链,参与更高层次供应链物流外包服务。

除了传统的企业并购和战略伙伴关系外,基于网络构建核心能力互补的虚拟企业, 也是摆脱企业资源限制,快速扩展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解决方案。这种应用能允许这些公司超越其本身所拥有资源的限制扩展商业能力,从而扩充了它的虚拟资源, 其目的在于通过优势互补占领市场。

除此之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是物流服务价值链成员与客户之间进行协调活动的信息沟通渠道。平台能为物流服务价值链的运作提供一个基于行业最佳实践的总体流程模型的模板,各成员可基于一定的模板建立物流服务价值链的特定的流程实例,各成员按照其在流程实例中的角色,基于相匹配的工作流模板来调整或开发其内部工作流,并与整体流程实现对接。

五、 结论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信息技术在物流服务方面的一种公共架构,在具体的实践中形式多样,有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港口或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但其内涵与本质是一致的,其功能和拓展功能也基本类似,本文按照业务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实现的难度,把服务模式分为三种:信息资源共享、网上物流服务交易、价值链集成,并研究了不同服务模式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平台成功运营的必备要素。

参考文献:

1.刘仲英,胡衍强,胡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研究.管理学报,2005,(11):188.

2.施先亮.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7):25-29.

3.董千里,袁毅.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与构建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74-77.

4.戴定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信息与电脑,2003,(1):30-33.

5. 胡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电子化协调机理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8).

6.Tae-Woolee,Nam-Kyu Park,John F.Joint,Woong Gyu Kim.A new efficient EDI system for container cargo logistics.MARIT.POL.MGMT.,2000,27,(2):133-144.

7. 胡衍强,刘仲英,胡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40-43.

作者简介:刘仲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葛禄青,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8-04-09。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根据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以华为CC&08交换机为实例,详细阐述了程控电话交换机的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程控交换机 管理 维护

引言

程控交换机作为电力通信网的核心部分和中心枢纽,其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在宣钢公司,程控交换机主要用于行政电话和生产调度,直接影响到生产系统中的安全生产,本文阐述了程控交换机的管理和维护,对其他交换机的运用也有借鉴作用。

1、程控交换机的管理

1.1 防静电的要求

程控交换机内部电路采用了大量的半导体MOS、CMOS等器件。由于这类器件对静电的敏感范围为25-1000V,而静电产生的静电电压往往高达数千伏甚至万伏以上,这样高的静电电压足以击穿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器件。因此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应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支架要可靠地接地。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内要穿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工作人员在对程控交换机进行操作时,要确认带好仿静电手环。

1.2 机房温度和环境的要求

程控交换机对机房的温度和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在恒温、干净的环境中运行。机房温度要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如果温度太高,会造成机器散热困难,使机器的元器件参数发生变化,电路的稳定性降低,严重时还会损坏程控交换机。注意温度的同时还要保持机房的一定湿度,如机房太潮湿,会使机器的金属部件生锈,腐蚀设备,甚至会造成线路绝缘降低,电路短路等现象。机房过于干燥,则容易产生静电,直接威胁到交换机的安全。按规定,机房的湿度应保持在40%-60%。温度和湿度可通过机房内配备的空调进行监视。

1.3 防电磁干扰

程控交换机临近用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和其他电干扰,对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都有可能造成损害,程控交换机本身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临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因此,程控交换机设备在安装时,应与临近的用电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必要时机房应采取屏蔽措施,以免临近电子设备之间相互产生干扰。

2、程控交换机的维护

平时程控交换机的维护以预防性维护为主,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维护人员在日常维护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找出可能诱发故障的因素,消除设备的隐患。在程控交换机出现故障以后,要及时找出这些故障的根源。因此,维护人员要认真做好各种告警、故障记录,收集全部有关数据,仔细分析观察,积累总结经验

2.1 程控交换机要专人护理,防止杂物进入交换机内部引起短路而导致系统故障,作业过程中要带好仿静电手环。

2.2 控交换机正常使用情况下,不要无故带电拔插各种系统电路板,更不要私自拆卸、更换电路板上元器件。

2.3 程控交换机电源指示灯正常工作时为闪烁状态,出现电源指示灯不亮时,应查看电源箱后保险管是否熔断,切勿私自打开电源。

2.4 如程控交换机指示灯长亮或长暗时,则表示该机已发生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使用,交专业人员维修,或与厂家联系,若非专业人员私拆机器造成损坏,则其责任自负。

3、结束语

总之,造成程控交换机故障的因素多种多样,只有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提高交换机的运行质量,为程控交换机稳定运作奠定基础。

上一篇:民俗艺术论文下一篇:水利信息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