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论文范文

2023-04-04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山东省高校教学项目《网络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于2010年-2011年对全国30多所不同层次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调研,发现高校虽然普遍重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但是,管理不善、穷于应付、效果不佳的现象仍然存在。我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写作方面也都存在不少问题,近些年来论文质量持续走低。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高校创新教育活动中最活跃因素的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选题到写作规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通过毕业论文环节的训练,真正实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本课题组对我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两个中文本科专业2008至2012届毕业生(不包括专升本、第二专业)1755人的论文及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研究,从学生预选题目到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写作,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历来是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点,这个方向更改为其他方向的人数也很少。从这五届学生1755篇毕业论文的题目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包括文献学)方向420篇,约占24%;现当代文学方向598篇,约占3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139篇,约占8%;语言学(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349篇,约占20%;文艺学与美学方向70篇,约占4%;中学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方向136篇,约占8%;选其他方向(包括秘书学、新闻学等)者约占2.5%,见下表:

曲阜师范大学2008届至2012届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毕业论文分方向统计

中国现当代

文学 中国古代

文学 比较文学

与世界文学 语言学 文艺学

与美学 教学论 其他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2008届 401 166 41.4% 96 23.9% 38 9.5% 85 21.2% 6 1.5% 10 2.5% 0 0.0%

2009届 445 164 36.9% 116 26.1% 34 7.6% 78 17.5% 23 5.2% 18 4.0% 12 2.7%

2010届 284 83 29.2% 73 25.7% 26 9.2% 67 23.6% 12 4.2% 16 5.6% 7 2.5%

2011届 253 74 29.2% 53 20.9% 25 9.9% 55 21.7% 14 5.5% 20 7.9% 12 4.7%

2012届 372 111 29.8% 82 22.0% 16 4.3% 64 17.2% 15 4.0% 72 19.4% 12 3.2%

总 数 1755 598 34.1% 420 23.9% 139 7.9% 349 19.9% 70 4.0% 136 7.7% 43 2.5%

笔者对其中420篇中国古代文学方向论文进行了研究,针对该方向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和合理建议。

一、充分认识选题的重要性,克服应付和依赖思想

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是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落实知识转化能力的训练过程,是检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论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选题环节做不好,从很大程度上说明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欠缺;不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也很难称之为好学生。对于这一点,经历过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都有清晰的认识。在我们做过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卷调查》中,2012届372份有效问卷对第21项“你认为毕业论文的质量与你的选题有关吗”的回答,100%选择的是肯定答案“有”。但在每届论文初选题目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到位,存在应付和依赖指导的思想。

考察我院中文专业2008至2012届毕业论文,虽然预选题目的方向与实际论文方向变化不太大,但是,具体题目更改和变化比例却很大,达到80%以上。以2012届古代文学方向为例,82篇论文中有68篇题目有更改,更改率近83%,很多学生在预选题目时只是草草地考虑了一个大致范围,并没有深入、细致地思考题目是否合适,经过老师指导才发现自己所定题目并不妥当,不得不进行修改,如下表:

序号 原题目 修改后的题目

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山水精神 谢灵运的山水情怀

2 浅议以禅喻诗 谢灵运山水诗的佛学因素

3 陶渊明思想浅论 浅析陶渊明人格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4 从汉乐府看汉代的妇女问题 花木兰与刘兰芝不同命运的对比分析

5 论纳兰性德爱情词词风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月”意象

6 中国古代小说悍妇形象的文化意蕴 明清小说悍妇形象的文化意蕴

7 中国古代诗歌游子主题研究 《古诗十九首》游子思妇主题探析

8 宋人精神之“雅”与诗歌之“俗” 从苏、黄诗作看宋诗的以俗为雅

9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异类文章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反面教材”——明清反传统文章个例研究

10 宋词中的离愁别恨 欧阳修词中的离情别绪

11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 嵇康与阮籍诗文的现实主义风格比较

12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张生形象转变原因探讨

13 《论语》研究 突破传统 逼视人性——谈《西游记》中女妖形象

14 李商隐“无题”诗探究 晏几道与秦观词中“泪”意象的比较研究

15 论古代诗歌中的爱情诗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怀

16 论我国男性词人的女性书写倾向 从苏、秦词之比较看秦观词的情韵兼胜之美

17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女性的进步意识

18 魏晋社会背景对诗人文学风格的影响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交友观

19 柳永艳词与宋代市井生活 《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比较

20 论杜甫诗歌中的沉郁情调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模式化结构

上表中前10篇基本上属于题目范围变化问题,后10篇的题目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论文题目与原定题目风马牛不相及。也有原题目被指导教师推翻后,学生自己找不到合适题目,教师给出的题目学生又做不了,最后不得不应付了事,或勉强及格,或重新补作,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和成绩。中等及以下成绩的论文都存在对选题不重视、不认真的情况。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对选题不重视的问题,文学院在管理上也尝试着改革:一是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召开全体应届毕业生参加的毕业论文工作会议和指导教师会议,讲清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师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二是改变选题方式。以往虽然安排学生预报题目,但在指导教师安排方面并不考虑学生所报题目的方向,出现学生所选方向和题目并非指导教师专业擅长的情况,带来指导教师指导不便、学生更改方向等问题的产生,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在选题方面产生依赖指导教师的思想和等待、应付的做法。从2009级开始,文学院实行“三年三段,三选三结合”的方式,“三选”即学生选方向——选导师——选题目,“三结合”即学生自选题目、指导教师给出题目、教研室征集题目相结合,更宽范围、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选题需要。三是提前安排选题环节。“三年三段”即:二年级的学习阶段——三年级的准备阶段——四年级的写作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阶段,不仅通过《应用写作》必修课程了解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学术规范,而且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论文(大型作业)的训练,开始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二阶段的准备阶段,通过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点,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重点阅读原作、积累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第六学期期末,安排学生预选方向,然后根据学生所选方向安排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在假期中自己思考并预选题目;在四年级新学期开始的一个月内,通过自选题目、指导教师给出题目、教研室征集题目三结合的方式选题、开题,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选题,使开题工作更加顺利,为毕业论文的顺利撰写奠定基础。

二、选题要有一定创见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陈旧、缺乏新意,简单重复他人的劳动,这是通病,在古代文学方向选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比如:

2009届毕业论文学生自己预选题目:《五柳先生带月荷锄归——论陶渊明的归隐生活》、《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顽石贾宝玉的情感人生》、《成也诸葛,败也诸葛——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性格》、《苏轼的人格魅力》、《论猪八戒之懒惰与勤奋》、《李清照词的凄凉意境》、《论〈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分析》、《可怜红颜多薄命——林黛玉性格初探》、《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010届学生自己预选题目:《红楼梦人物分析——悲情公子贾宝玉》、《漫谈苏轼的旷达》、《人生长恨水长东——一代词帝李煜的才情和失意人生》、《李清照词风》、《〈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诗经〉的艺术特色》、《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浅析》、《试论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与其词作》;

2011届学生自己预选题目:《宋江之忠义分析》、《〈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男人心目中理想的女人形象——红楼梦黛玉与宝钗的对比分析》、《以文观人——从苏轼诗词看苏轼其人》、《唐传奇中的侠义精神》;

2012届学生自己预选题目:《袭人和晴雯形象初探》、《论杜甫诗歌中的沉郁情调》、《探讨〈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浅谈李白的诗歌特色及影响》、《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论林黛玉》。

以上题目基本上属于老生常谈,毫无创新可言,其结果是绝大多数被指导教师否掉了,学生重新选题。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本身就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引导下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撰写的论文不能人云亦云,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去重复别人的劳动,不动脑筋,不做研究,何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何谈培养创新能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本科论文创新缺乏正确而清晰的认识,二是缺少学术积累,对学术研究动态也缺乏应有的了解,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在继承原有研究基础上寻求新方法、新角度,不因循旧说而影响探寻新发现,要形成新观点、新成果。

任何科学成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创新就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具有新发现、新见解、新成果,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已有结论的怀疑,关键是找到从怀疑向创新转化的契合点,做到不迷信权威,不盲目从众。

很多大学生往往认为别人研究过的题目没有再研究的必要了,再研究也不能出新成果,因而造成胆怯和畏缩心理,更不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

虽然说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每一个重要文学现象的研究成果都可谓汗牛充栋,《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重要作家作品研究都已经形成专门的学问,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每个点每个面,其实还都有很多可研究的问题。

比如在中国上古神话研究方面,《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自然神之研究》、《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奇国异域研究》、《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始祖神之研究》、《〈山海经〉中的水神形象探索》、《〈山海经〉中的植物神形象研究》、《〈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探索》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再如《诗经》研究,可以探讨《诗经》农事诗、《诗经》婚恋诗、《诗经》战争诗、《诗经》宴饮诗、《诗经》讽喻诗、《诗经》祭祀诗、《诗经》亲情诗等题材内容,也可以探讨“《诗经》编订再认识”“《诗经》在先秦的流传与应用”等问题。在形象和意象研究方面,还可以以“《诗经》中鸟虫形象研究”“《诗经》中女性形象研究”“《诗经》中男性形象研究”“《诗经》中‘雨’意象研究”(或“水”意象、“鸟”意象等)等为题。在文化研究方面,“《诗经》中的×地文化色彩”(属于地域文化研究,选择一个方面,比如“《诗经》与齐文化”)“《诗经》中的酒文化”“《诗经》中的饮食文化” “《诗经》中的××民俗”(属于民俗研究,选择一个方面)等,都是很好的题目,都是可以进一步去探究的。

而学术研究领域有不少新成果,也往往是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学者指出,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的领域里,走出一条“读破它,利用它,打开它的秘密”的途径,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新成果。但在他打开了甲骨文的秘密之后,他又发现自己先前的“读破它,利用它”存在着某些“错误的看法”。于是,他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撰写出《卜辞通纂》,从而确立起认识甲骨文的“系统”,将甲骨文按照干支、数字、世系、天象、食货、征伐、畋游、杂纂类进行编排。郭沫若这种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见解,不断完善新的见解的做法,就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发展性的创新。由此可见,在别人研究过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再深入研究,仍然可以出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随着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对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渗透,催生了大批古代文学研究新成果,当然也能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比如我院对外汉语专业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苏小妹之考辨》(《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评》第10页)一文,所考察的对象苏小妹是一个在民间流传颇广的“才女”形象,在明清以来的小说、戏剧中不断被丰富、发展,论文依据学界明代以来对“苏小妹”人物真实性的质疑,并突破前人纯粹从资料考辨出发的单一角度,从文学、历史学、民俗学多个视角出发,全面审视“苏小妹”这一人物形象的流变历程,不仅得出“苏小妹实非真实历史人物”的结论,而且深度挖掘其文学与历史文化意义,选题新颖,有学术价值。

当然,本科毕业论文并不要求一定要有重大发现和创造,也不要求能去填补学术空白,只要学生有自己的一得之见,也是一种收获和进步,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注重平时的学术积累,注重关注学术前沿,注重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选题新颖、有创见的重要前提。

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是否有新意,关键在平时的钻研与积累。一般来说,大一大二是打基础的阶段,通过《文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应用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细读》等主干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了一定的作品阅读能力和鉴赏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各个阶段重要文学现象的系统认识,这时,学生理论基础有了,语言能力和一般写作能力有了,专业选修课程也开始开设了,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开始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有目标地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课外阅读与钻研,开始搜集资料,思考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自然会对某个课题的研究动态有所了解,也一定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学术观点,进而写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而平时认真研读原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些学生不读原著,或深入研读原著不够,先着急去找有关的评论文章,所以选题和写作思路往往被人牵制,选题和写作没有创见。虽然多读几遍原著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多读原著,多思考原著所描述的生活和社会现象,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作家的创作目的,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例如,读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产生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悲剧,所揭示的悲剧成因有所不同,所塑造的悲剧形象的个性特征有所不同,窦娥、杜丽娘、李香君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不同的抗争,不同悲剧模式下的同样被毁灭的命运,我们进行比较后可以进一步思考在男权话语下的女性悲惨命运。又如,我们在读明清长篇小说时,除了注重每部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注重它的结构艺术,我们发现不同的作家在创作长篇小说之时所采用的结构艺术不同,由此我们可以认真去思考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的话,会探究出更多的问题,比如:各种结构艺术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结构艺术在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起什么作用?这些结构艺术对于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结合原著去思考并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不但会提高阅读原著的能力,而且会提高分析思考的能力。

认真研读学术论著,可以了解学术动态,开阔眼界;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者如何治学,怎样写作,吸收经验,启发思路。正如清代文学家方东树所说:“平日读书考道胸中积理至多,及临事而文,举而书之,泉之达,火之燃,江河之决,沛然无所不注。所以义愈明,思愈密,而其文层见迭出不可穷。”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读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有的学生在做毕业论文之前从不查阅学术期刊,更有甚者不知道如何查阅和利用校园局域网的电子数据库,仅依靠本科教材中的内容及教师课堂上所讲知识去选题,其题目之陈旧、思路之拘谨,可想而知。

三、选题大小和难易要适中

中文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在8000字左右,如果题目小了,论文写不长,字数上达不到要求,所以学生选题往往过大、过宽,比如前表中所列“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山水精神”、“浅议以禅喻诗”、“中国古代小说悍妇形象的文化意蕴”、“中国古代诗歌游子主题研究”、“宋人精神之‘雅’与诗歌之‘俗’”、“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异类文章研究”、“宋词中的离愁别恨”、“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等,每一个题目都可以写成一本书。类似的题目对8000字左右篇幅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说,是容纳不下的。所以,这些题目都必须修改,“大题小做”,都缩小了题目范围。

有学生选择了教师给出的题目,但是,自己平时对该论题并没有深入思考,所以,不知道如何入手,更不明白如何构思和结构论文,到后来也不得不重新选题。比如2012届论文原选题目《中国文学史中的山东文学中心》一题,很有学术价值,但对于本科生来说,不但题目太大,而且太难,以一个本科生的知识、能力,难以胜任。后来该生论文改为自己熟悉的方向和题目,写的是《从〈林海雪原〉看“红色经典”对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技巧的借鉴》。

也有原定题目很有研究价值,如《〈诗经〉祭祀诗研究》一题,但该生水平有限,平时知识和学术积累不够,难以完成。后来该生也改换了自己熟悉并能够驾驭的题目。

也有学生初选题目很不认真,比如以《浅谈李白的诗歌特色及影响》为题,以为抄抄教材可以蒙混过关,但在指导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最后也不得不换题目,改为《王维〈辋川集〉赏析》,勉强及格。

在本课题组编辑的《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评》中选入一篇校级优秀论文《〈战国策〉中策士论辩艺术初探》,这篇论文已公开发表在2011年第4期《淄博师专学报》,该论文最成功的方面首先就是它的选题。其一,选题很有认识意义和研究价值:《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散文著作,主要记叙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在组织材料、结构篇章、人物形象描写、语言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该论文以《战国策》策士们的论辩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论辩艺术特色,抓住了《战国策》最突出的特色艺术。其二,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该选题在大小、难易方面非常适中。如果以“《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为题,那么,材料组织、篇章结构、人物形象描写等方面都要论述,七、八千字篇幅容量下只能泛泛而谈,没有深度,更没有新意。而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语言艺术,认真研读具体作品,结合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艺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涉及的策士语言认真审视、分析,归纳其突出特点,这对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并不太难;但要做到归纳准确并分层次进行细密而有条理的分析,是必须要经过认真的文本细读、深刻的分析思考,要下些工夫才能做到的。

总之,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质量甚至是成败,但这个环节对毕业论文写作工作还只是第一步,论文写作从选题到搜集材料、文献综述,到立意,到谋篇布局,到起草,到修改,到答辩,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知到知、由幼稚到成熟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作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创造性实践能力得以生成。

至于论文撰写必须注意的思路框架和结构问题,观点阐释、论证问题,语言表达问题,格式规范问题等,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个方向都必须注意的共通问题,在本课题组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指导”“语言学方向指导”“文艺学与美学方向指导”中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处不赘述。

另外,本课题组选编的《他山之石:中国语言文学类学者论文范例选评》,选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中学语文教学等方向的专家学术论文16篇,并对论文的选题、观点、方法、结构、语言、文献运用等方面做出点评,学生从中可以学习怎样收集、整理和引用文献,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怎样选择研究方法,怎样进行概念的生成与厘定、做出学术命题,怎样结构论文,怎样阐释观点,以及怎样撰写摘要、选择关键词等,希望能为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学习选题和写作提供较大的帮助。

(本文为2009年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网络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研究与实践》(2009321)研究成果之一。)

(曹志平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面临危机,慕课时代的来临为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创新带来的新的机遇。慕课教育的开放性、优化性、大规模性等优势,传统教育都无法比拟。如何将慕课教育的优势融入大学语文的教育是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现状,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慕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q,最后得出了结论,以期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模式 发展现状 慕课 创新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公共课,但是一直以来,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不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停滞不前。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然而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网络完全脱节,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如何利用网络手段有效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意义重大的课题研究。本文分析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所面临的现状,将近年来提倡的慕课教学方法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比较研究,希望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有所启示。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90年代中期,大学院校提倡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许多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院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而且定为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大学教师为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单一地讲读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是填鸭式、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语文课时少,教学任务重,课堂上很难做到精讲细讲,要求每次课前预习文章,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如果对讲读的文章不熟悉,学生就很难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的就流于形式。

如何有效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急需解决的难题。慕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的创新性的变革。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12年,斯坦福大学率先引领世界各大名校对慕课这种形式进行探讨,推出了“Coursera、Edx、Udacity”三大慕课平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3年,中国的各大名校,北大、清华、复旦等与Coursera、Edx平台签约,在中国大力推广慕课,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元年。信息化时代,把慕课教育应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是大势所趋。

二.慕课教育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一)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慕课的视频是慕课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段慕课视频的录制,都是名校名师精心设计录制而成,然后再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检验审核才得以通过,所以慕课的视频授课内容丰富精彩。再次,慕课的时间录制一般十分钟左右,这样有效缓解了学生听课的疲劳感。视频播放完后,紧接着进入问题嵌入环节和师生互动情节。这样,相对于大学语文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慕课教育形式多样灵活,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普通高校的学生观看名家录制的授课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那些想上重点大学而没有考上重点大学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效率高,容量大,形式新颖

慕课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产生,它优化网络资源,整合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学生观看到这样优秀的教学视频,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自主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慕课教育分线上和线下活动,活动形式设置灵活有趣,形式与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相比,新颖有趣。

(三)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学习的主体

慕课教育的视频讲解环节短小精悍,短时间的讲解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学生想听懂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课前要进行预习,才能完全理解慕课视频的讲解内容,这就调动了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的积极性。看完视频里的名师对课文的讲解,接下来慕课还针对所讲课程设置了思考题,来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通过做思考题,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为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局面。

(四)能有效节约教学资源

很多非中文类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没有专门稳定的教学团队,一般是由公共课教师来担任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授,公共课教师同时要教授很多门其他的基础课程,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无法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慕课教育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教学资源,进而提高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同时,慕课教育的视频学习,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地点观看大学语文的慕课视频,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室集体学习,教务科也不用花费时间排课排教室,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资源。

三.慕课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程序单一化,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慕课教育虽然是优秀资源,但是课程内容是固定的,它所包含的难易程度都是一样的。它所面对的学生基础、个性都不一样。名校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的主动性强;普通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弱,自学能力较差。文科类的专业学习大学语文慕课课程相对容易,但是理工科或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生学习同样的慕课课程,效果就不会一样。因此慕课课程内容单一,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不能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二)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动

大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如果只是通过慕课网络的学习,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互动,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另外,很多文章都是文学性很强的篇目,需要师生情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对着冰冷的视频讲解,是无法產生文学需要的氛围,无法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慕课教育和翻转式课堂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差,就不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全国的高校众多,但是各个院校教学水平和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名校还是占少数,拥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也不是多数。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也不强,面对有难度的慕课课程,让他们自主性地预习学习,需要建立很好的监督机制。

四.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一)课堂教学元素多元化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育以教师讲解为主,慕课课程主要是视频的播放,如果能将这两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以多形式出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未来的大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元素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也有视频年名家名师讲解,既有网络思考题目,也有老师的点评活动,将传统教育的优势和慕课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线上和线下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真正参与到大学语文的教育中来,切实实现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感交流

慕课教育具有灵活、便捷、资源优化等优点,但是缺乏人与人的互动交流,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融合情感交流活动,因此大学语文的慕课教育必须有教师的情感参与。大学语文所讲授的内容是饱含情感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其中,身临其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预习,课堂的教学活动要注重布置情感的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情感交流。

(三)建立有效的教师监督机制

慕课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现实中,有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无法达到预想效果。2013年12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针对他们在coursea上的16门课程做了课程完成率统计,只有4%的人真正完成了课程学习。调查结果还显示,有的学生在选课一到两周后就自动放弃了课程的学习。这些接受调查的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具有本科或大专学位的学生,其中将近一半的学生具有本科学历。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学慕课完成率低的原因,一是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力差,不能坚持自觉学习;二是因为学生在慕课的学习过程中觉得有难度,于是放弃学习。因此,将慕课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中,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建立有效的教师监督体制。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要积极发挥慕课教育的优势,将它与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教师要勇敢面对新课程的挑战,不断学习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主动去适应大学语文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天胜.“慕课”视阈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

[2]陸赛茜.慕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新媒体与社会(第八辑).

[3]康毕华.慕课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

[4]马洪波.信息化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2016.12.

[5]李淑平.慕课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16.11.

(作者介绍:徐娜,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届硕士研究生,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旅游景点双语公示语因其服务对象为游客而独具特色,在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由其产生的歧义、误解等会导致不良后果,对景点国际形象产生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六安市七处景区的双语公示语现状的调研,结合实例分析,归纳其错误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景点公示语英译及其规范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景点 公示语 英译 六安市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安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来安徽旅游和工作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本着更好服务海外游客的理念,为其提供最大的便利,安徽各旅游景区均对公示语都做了双语标注。但因种种缘故,此类公示语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给外国友人在皖期间生活带来不便。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省六安市景点公示语为例,结合实地考察拍摄的图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列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公示语英译改进的策略与建议。

二、公示语的概念、应用范畴及特点

公示语,即公共标识用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产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吕和发等,2011),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旅游景点、户外牌匾、宣传手册、道路指示等诸多领域。而其中的旅游景区公示语不同于一般公共场所公示语,因其服务对象为游客而独具特色。一般来说,景区有四类公示语:即指示语、提示语、警示语以及告示语。而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却不容乐观:在译名方面,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语译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译名不一致、译名不准确和译名不规范等三类问题;在译文方面主要有译文不规范和译文不准确两个方面。规范性和创造性是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两大特点,规范性是保持译名和译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创造性则是根据地区文化等差异进行因地制宜地翻译,不拘泥于字面而生搬硬套(牛新生,2008)。

三、景点公示语英译现状及其分析

六安市作为安徽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同时又为东西部交通枢纽,对外合作和交流步伐日益加快,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双语公示语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发展对于服务本地区旅游事业的更好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六安市各景区双语公示语存在诸多问题,未能达到规范性和创造性并举的要求,出现的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

本研究通过对六安市万佛湖景区、九公寨景区、八公山森林公园、寿县孔庙及博物馆、金寨天堂寨及红军烈士陵园等七处景区调查,从中提取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公示语英译错误和不规范500条实例,并根据Carl James提出的错误分类框架(James,1998),依据错误原因、类型、出现频率等,结合实际把错误分成四大类,其统计结果如表一:

根据表一,七大景区公示语英译出现的问题,按照频率依次分别是:词汇错误(26.8%)、语法错误(20.8%)、语用错误(13%)、信息不完整或赘述(11.8%)、译文不规范不统一(11%)、错误拼写(10.6%)等。由于本研究对象是汉英双语公示语,未单独考察无英译的公示语,所统计的无英译是指在双语公示语下,部分公示语无英译情况,因此此类错误不显著。下文是对最常见错误的实例分析。

(一)错误拼写

寿县博物馆内的“消火栓使用方法”译文为“Firc extinguisher use method”;九公寨景区的“停车场”译文为“Parking Aarea”。以上两译文中 “Firc”“Aarea”均有拼写错误,且“消火栓使用方法”的译文中其余三个单词均为名词,首字母也应大写。八公山森林公园多处景点介绍标题“Bangongshan Mountain scenic area”,其中“scenic area”均未首字母大写。此类错误在其他景区亦有多次出现,与公示语牌匾制作方管理有一定关系。

(二)词汇错误

1.词性错误

金寨红军烈士陵园中“南楼”译为“SOUTHERN BUILDING”,“southern”意为“南方的,来自南方的”,与“南楼”本义相差甚远。寿县八公山森林公园入口处的“旅客须知”译为“Visit Notice”,错把“visit”当成名词使用。此类错误与译者责任心有较大关系,认真校对错误便可避免。

2.语义错误

(1)同近义词错用

金寨红军烈士陵园“军品陈列室”译为“Military Gallery”,而 “Gallery”一般指“(艺术品的)陈列室”,与“军品”并无关系。寿县博物馆内的 “请勿喧哗”被译为“KEEP SILENT”,这里“silent”指“不发生声音或几近无声”,在公共场所显然不是让所有人保持沉默,而是放低音量。此类错误与译者受到定式思维影响有一定关系。

(2)语义歧义

寿县博物馆一处建筑门牌为“廉风德化”,而译文为“Dehua in the incorrupt style”,令外宾误以为一个叫“德化”的廉洁人士住在此处;另一处公示语招牌介绍“戟门”中有一句“在泮池之后,宽五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其译文则是“In pan-chyr, five wide, deep into the two, the hard top...”,该译文只不过是拼凑中文对应英文的单词而已,外国游客读后根本无法得到任何信息。万佛湖景区内一处景点名为“月影琼台”,译为“Moon Shadow Joan Platform”,这里“琼”采用了音译,但却没有传达出有效信息,反而会让外国人认为是为一个叫“Joan”的人而建的台子。此类错误与译者对原文意思把握不准确,没有认真校对译文有关。

(三)语法错误

1.形式错误

万佛湖景区的“应急厕所”译为“Emergency Toilet”,混淆了“Toilet”单复数不同概念,应为“Toilets”。金寨红军烈士陵园一处公共卫生间门牌上“男厕”译为“MAN”,“女厕”则为“WOMAN”,这里本应使用“MAN”和“WOMAN”的复数概念词“MEN”和“WOMEN”,却错误使用单数概念。诸如此类错误在每个景区均有出现,甚至同一景点的邻近公共卫生间出现上述两种错误。

2.句法错误

寿县八公山森林公园路边温馨提示牌上的“请保持卫生”译为“Attention Health”,此类名词搭配有误,可试译成“No Rubbish”或“Keep Clean”;金寨红军烈士陵园一处告示牌内容为“参观者要庄重肃穆,禁止追逐打闹,推拉拥挤,大声喧哗,以及影响其他观众参观,要爱护公物,小心玻璃注意安全。”,其译文为“Visitors to solemn, prohibit chase scenes, push-pull crowded, noisy, and affect other audience, to take careful of public property, careful attention to safety glass”,完全没有英语句子的主谓宾之分,几乎到了无法容忍的错误地步。每个景区均有出现类似的句法问题,在单项错误比例占据首位,可见情况十分严重。

(四)信息不完整或赘述

寿县孔庙附近的停车场有告示牌内容为“请将车辆停放整齐”,译为“Please park your cars neatly”。这里使用cars将限定范围缩小了,显然这里指的不仅仅是轿车,当然还包括各种交通工具。而与信息不完整相对应的就是赘述了。九公寨一处水域的公示牌上标有“水深三米 保护水质 禁止游泳”的字样,并配有“DEAPTH OF WATER‘3M’ PROTECTION WATER QUALITY NO SWIMMING”译文。笔者认为,此类强制性公示语不必赘述其原因,可以直接译为“NO SWIMMING”,言简意赅。寿县博物馆内“档案室”则译为“Archives Room”,“archives”已有“档案室”之义,再添加“Room”如同画蛇添足。

(五)语用错误

金寨天堂寨景区索道有一处椅子上写“老弱病残孕专用”,译文为“Reserved for the old,weak,sick,handicapped and pregnant people”。且不说这译文过于累赘,其用词已违反西方文化禁忌,即对于老者一般不用“old”,对于行动不便者不用“handicapped”等;此处只要写上“Reserved Seats”,国外游客便可知用处,因为在西方国家公共场所的“Reserved Seats”一般是供老弱病残孕人士专用,相当于国内的“爱心座位”;此景区另一处场所的公示语牌匾写着“游客请止步”,其英文是“Visitors please stop the steps”。此处的止步意为因某种原因,游客不可进入某处或继续参观,因此可译为“No Visitors Allowed.”即可。而原译文“Visitors please stop the steps”(请游客停下脚步)则是语用失误,造成国外游客误解。此类错误在各景区公示语英译中频繁发生,仅次于词汇和语法错误。

(六)无英译和使用汉语拼音代替

寿县八公山风景区公示牌均有英译,但在同一块公示牌内,唯独“景区服务电话0564-4102××××”字样却没有标注英译。相比之下,使用汉语拼音代替的现象更为常见,九公寨景区一处叫“滴水观音”的景点,直接用拼音标注为“DI SHUI GUAN YIN”。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译本既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不能有效及时地传递有用信息,反而浪费人力物力。

(七)译文不规范不统一

在同一景区内,同一公示语可能会出现不同译法。万佛湖景区的“洗手间”英译有三个不同版本,分别为“toilet rooms”、“toilets”和“WC”;而九公寨景区的“景区”亦有三个版本,分别为“scenic place”、“scenic spot”和“scenic area”。“一名三译”对外国游客造成了困惑,误以为这是三类不同处所或是不同标准或等级的处所。此类错误与公示语翻译与牌匾管理未有统一标准有关。

四、规范景区公示语英译的对策

景区公示语是景区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公示语及其英译能提升为景点的国际形象,为景点赢得良好的声誉。在景区公示语的英译中,规范与创新相行不悖,这要求译者既不能生搬硬套,又要保证翻译的准确性。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对六安市景点的公示语英译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译文遵循三原则

由公示语功用及特点可知,公示语一般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信息。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把握这一原则,力求用短小的形式使信息传递达到最大化,可通过省略功能词等简化标语形式;其次,译文应规范和统一,避免出现“一名多译”的现象,使目标受众一头雾水;再次,景点公示语英译应遵循易懂原则,应在让读者明白其含义的基础上再进行发挥,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

(二)模仿、借鉴和创造

在对应公示语的英译时,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感受,如果生搬硬套,或者使用汉语拼音代替甚至省去不译,则会使公示语英译失去其意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表达方式。如果有完全对应的表达,则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如果只有类似的表达,则可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创造;如果找不到可以借鉴的表达,则要按照外语的语言特性和外国人的思维习惯进行创造。总之,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在联系目标受众感受的同时,最大程度上达到信息传递的目标。

(三)译者自我的提升

公示语英译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素质,因此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在遵循上述三原则基础上,拿“他山之石”来攻克国内公示语英译难题,更正译文中的不足。此外,译者需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英译能力,提高工作责任心,并不断检查和校对译文,尽可能减少错误。

(四)加强公示语管理

政府归口部门应成立专门委员会或委托有资质的组织,加强对景区公示语的管理,从对译者的聘用到牌匾制作等各个环节,出台翻译质量标准,形成一套规章制度,层层把关,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问题双语公示语出现。同时,公示语标牌后期维护工作应同步进行,并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公示语标牌进行统一化管理,保持统一标准。

五、结语

景区公示语不仅游客带来极大的便利,更有助于提升景区的国际形象。由于会受到文化和语言差异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景区公示语英译出现了诸多错误,严重影响其的功能发挥,无法给国外游客带来良好的游览体验。本文以六安市七处景点双语公示语为研究案例,通过引用实例,分析了当前景区公示语英译中常见错误,并提出了四点建议。笔者认为,景区管理部门和政府归口部门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树立良好的景区国际形象,共建语言文明景区。

参考文献

[1] J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London & New York:Longman,1998.

[2] 吕和发,蒋璐,王同军.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析与规范[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3] 牛新生.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研究——以宁波市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3):38-43.

[4] 杨永和.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09(3):104-108.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职学生因为少了升学的压力,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重心具有独特的社会性和灵活性,他们与日俱增的自主意识和社会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做班级真正的主人。本文从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条件、优点、有效途径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中职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作一简单分析。

【关键词】前提条件 身心发展 有效途径 存在问题

一个班级从组建、成形到成熟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过程,简单是因为新生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常规过程,而复杂是因为在这一常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微观因素,正是这种微观因素促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职学生因为少了升学的压力,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重心具有独特的社会性和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主导、指派班级的一切已经束缚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他们与日俱增的自主意识和社会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做班级真正的主人。

一、学生自主参与性管理要有优质的前提条件

所谓自主参与性管理是指班级在班主任的调控下,在班级学生干部的配合下,班级成员有效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样既克服了班主任的专断和班级干部的专权,也加强了班级成员的自主能力,同时为班级管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班级都可以让学生自主管理的,必须要有优质的保障条件。

(一)民主正气、积极向上的班风是基础

学生成长的环境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青少年的高中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人格的培养、品德的塑造及观念的奠定的重要阶段。班级的班风学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民主、和谐、稳定的班风和踏实、奋进的学风有利于班级正能量的传播,学生们在这种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完全融入到集体当中,把自己当成集体的一部分,为了集体的发展和成功,必定会身体力行,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处事方法。

(二)民主公正、被信任的班主任及奖罚分明班级管理制度是保障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心骨是不容忽视的力量,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据有关资料表明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班主任首要特质就是民主公正及榜样示范作用。民主公正要求班主任对待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个体而差异对待;榜样示范作用则要求班主任言出必行,奖励惩罚责任明确。有了班主任的坚强后盾,有了合理分明的奖罚制度,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及班级、学校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高涨,情绪饱满。

(三)以身作则的班级干部是前提

班级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相对于普通同学来说,对班级干部应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更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一个合格的班级干部不仅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同学们信任的对象,班干部在班级一定要发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他们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在班干部的配合与帮助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集体向心力,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学生自主参与性管理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90后的学生几乎从小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自私、自利、懦弱、娇气是好多学生存在的恶习。他们不懂得奉献、好逸恶劳,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似乎已从他们身上渐渐消失。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管理,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使他们有所担当,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向优良传统学习,凡是亲力亲为,每个人为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尽一份力,充分领悟到“班级兴旺,人人有责”“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我们的骄傲”。

(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个别之外几乎都经历过中考的失败,他们是“尖子生”眼中的弱者,他们的内心是脆弱的,很多学生没有人生目标,思想颓废,觉得自己永远低人一等。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消极思想,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得让学生有所作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和班级事务管理中来,“我可以”“我能做到”,学生通过这些作为,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他们心中最积极最阳光的一面,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强化学生人际交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后会马上融入社会做一名社会人,而班级正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所生活的微型社会,在这个微型社会中每天会上演不同的戏码,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吃、穿、住、行几乎都可能囊括在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好恶,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们要善于与人沟通,要学会解决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自己个人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为将来步入社会并能适应社会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为班级及学校储备学生干部

每个学生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各不相同,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来,使学生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突显出来。班主任通过观察学生在班级的表现及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及素质有所了解,学生可以有机会进入到班委会参与班级常规事务的管理,条件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被推荐到校学生会,经过高层次的锻炼,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一途径,不仅学生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为班级和学校储备了优秀的人才。

三、学生自主参与性管理要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实现效益最大化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为班级带来新的生存气息,使班级的日常运作更加顺畅和成熟。

(一)“值日班长”制度

班级每位成员每天轮流担任“值日官”,管理班级的一日常规、日常琐事等,按时做好当天的值日记录,督促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大课间操、午休乃至下午的自习,出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班长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定期的班会总结

班级里要定期召开班会,除了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之外,主要是对班级近期存在的问题作一总结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每位学生当值期间的表现一一点评,择优表扬,通过总结及积累,使学生在今后参与班级管理时能扬长避短,发挥的更好。

(三)班级的文化建设

班级的文化建设是班级风气及氛围的一种表现形式。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爱好和特长,把班级建设成具有文化气息、时代气息和专业特色的“家”,让学生享受这种布置“家”的乐趣,意识到自己是家的主人,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另外,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如文艺汇演、茶话会、歌唱比赛等等,利用有限的条件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大家群力群策,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

四、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及班级事务的复杂性,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比如说学生的意见想法各不相同,在整个管理中可能出现意见冲突情况,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差异,能力差的可能会使班级管理出现漏洞,甚至还会影响班级管理的连续性和系统化;个别的可能也会因某项事务出现学生拉帮结伙的现象等等,因此需要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调控,既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影响班级的团结和发展。

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化作为新时代彰显国家社会发展实力与相貌的重要形式,各个国家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均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正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元素共同铸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世界,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以英美两国为例,两个国家存在极大的历史属性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虽然两国在语言上稍有类似,母语均为英语,但在实际发音上却有极大区别,这与其本国的历史发展路径息息相关。也正是由于这些外部因素使然,使得我们在解读英美文学评论时,务必要充分参考英美文化上的具体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英美文化评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有效提高读者对于英美文化作品的赏读能力,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英美文化;文学评论;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李瑛(1981.11-),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法。

英美两国作为当下国际社会中最为典型的老牌发达国家,其文化底蕴及文明积累自是极为丰厚,也共同推动了世界文化繁荣发展,铸就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征。但是英美两国文化却是截然不同,以其语言风格为例,英式英语中的表达结构多注重其正规性,这种语言风格会赋予英国文学更为浓厚且庄重的文学氛围感,然而美式英语却在原有的英式英语基础上做出了诸多创新,表达结构也更趋灵活化与丰富化,因此美国文学在创作上也就更具随和性与开放性,个人主观意识较为突出。就英美文学发展史来讲,繁杂的外界因素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些作用力不仅来自于其知识结构、文化内涵、语言风格上的渗透性影响,更取决于其社会环境的有效推动,加之文学评论家在评论策略上的选择差异,使得评论结果产生极大区别。因此,全面剖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用,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认识并理解英美文学中的文字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英美文学的深化建设与持久发展。

一、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与特点分析

英国文化可以说是支撑英国发展的重要源动力,由最开始的文学萌芽,发展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再到英国近代改革最终过渡到当下的现代化主义,这一切都离不开英国文化的卓越贡献。从某种程度来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英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文化由最开始的写实风格,逐步演变为二战后满怀憧憬的现代化格调,与英国历史特征紧密呼应。因此,大多英国文学作用的创作都是顺着英国历史的发展线索来展开铺叙与描绘的。而美国文化则前后历经了三次变革,第一阶段为19世纪初的民族文化运动,第二阶段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催生的文化改革浪潮,第三阶段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衍生的文字结构变革。在持续的革新历程中,美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效、有用,并且有利就是真理”的国民理念,其后续的文学作品也深受此理念影响。就总体而言,美国文学是对英国文学基础的再延续,它的发展是随着美国自身国家实力的壮大而不断开辟与创新的,也形成其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

二、评论视角选择策略

(一)时效性策略

所谓时效性策略,即评论家在评论与研究英美文学作品时,要实现把握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风格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特色点,归纳其艺术属性,从而带动英美文学的有效发展。时效性可以说是文学评论家选取评论视角时运用最多且置于首位的选择策略,这主要是由于英美文学本身附带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影响力,对后世文学研究具有极大参考价值。因此,评论家在评论英美文学时,需要事先通过时效性策略,深度剖析英美文學作品的特点所在,借此有效挖掘自身文学创作灵感,拓展英美文化丰富性。

(二)差异化策略

在实际的文学艺术创作历程中,受到文学作品题材类型区别化影响,促使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当文学作品类型存在差异时,其所表现出的属性更是纷乱不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采取差异化的文学评论策略。而当在实际应用差异性策略分析文学作品差异时,评论者应准确掌握好该策略的应用原理,从而有效提高文学评论的质量与水准,确保差异性策略顺利执行。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英美语言文化差异

正如上文表述到的,风格迥异的发展史造就了英美两国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英美文学风格,而这种影响最大的特征体现就是语言文化上的区别,进而使得英美文学在文学评论上呈现出千秋各色。语言作为一个民族与国家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也不不可少的沟通桥梁,虽然英美两国母语均为英语,然而受到各自历史背景及民族构成等重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两国文化开辟出了两条各不相同的发展道路,英国采用的依旧是英式英语,而美国则在英式英语基础上进行延伸发展,形成了美式英语,两种语言既有相似,又存在极大差异。英式英语讲究严谨及沉稳,但美式英语崇尚创新、开放以及个性化风格,这种语言文化上的不同作用到英美文学评论时,就产生了极为奇妙的化学反应,形成了两种风格独特的英美文学评论模式,例如对于部分言语或是典故的运用,其认知标准极难形成统一化的定论,这就使得文学评论在准确度上不确定性,读者难以对文学作品做出深入了解。

(二)文化内涵差异

区别于美国文学评论,英国文学评论家在开展文学评论时,多秉承着继承英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然而当代新派英国文学评论家却又号召并主张自由开放、文化创新的文学观念,这就使得整体的评价体系形成了严重的对立矛盾。在这种英国文化评价体系持续变革的背景下,英国文学在创作手法上也开始出现变化,形成了一种以传统文化内涵为基底,充分融合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文学思想的创作风格。而对于美国文化,其深受传统英国文学思想中解构主义的影响,对美国整体思想体系的构建具有极为关键的引导之效。文学评论某种程度上正是对文学基础的有效延伸,英美文学评论体系和结构体系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就文学价值而言,英美文学评论的文学价值表现极尽相同,共同搭建了一个崇尚独立自由态度的文学评论价值体系。

(三)人道主义差异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人类在自我权利的维系过程中所要保障的基本效益。人道主义产生于资产阶级意图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背景下,而随着后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整体的人道主义体系框架更为完善与立体。英国文化对于人道主义的解读往往更具保守性、隐晦性,并未在认识创新上作出较大改变,因此多事英国文学评论家在评论文学评论时,大多采取保守的态度来开展,然而对于美国文学评论,其对于人道主义的解读可谓更加开放与鲜明,在美国文学评论体系中,其往往更关注于自我认知理论的有效体现,透过人道主义,递进为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学态度。

四、结语

就英美文学发展史来讲,繁杂的外界因素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些作用力不仅来自于其知识结构、文化内涵、语言风格上的渗透性影响,更取决于其社会环境的有效推动,加之文学评论家在评论策略上的选择差异,使得评论结果产生极大区别。文化作为新时代彰显国家社会发展实力与相貌的重要形式,各个国家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均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正是这些特殊的文化元素共同铸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世界,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英美两国间极大的历史属性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虽然两国在语言上稍有类似,母语均为英语,但在实际发音上却有极大区别,这与其本国的历史发展路径息息相关。因此,全面剖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用,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认识并理解英美文学中的文字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英美文学的深化建设与持久发展。

參考文献

[1]王颖.基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讨[J].语文建设,2016(9X):31-32.

[2]刘伟.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及相关问题阐述[J].芒种,2016(1):27-28.

[3]李新.谈英美文化差异和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2):186-187.

[4]王平.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2):144-146.

[5]路洁.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芒种,2017(6):22-23.

[6]刘剑钊,李俊梅.基于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之影响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65-67.

[7]张莹.论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71.

上一篇:科学科技论文下一篇:科技强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