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分析论文范文

2024-01-08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国人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就直接带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起,也正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各技师学校都加大了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并着重对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这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优化,该文就这门课程的教学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课程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各技师学校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汽车维护 故障排除 课程教学 建议分析

伴随汽车市场的兴起,汽车维修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场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为了确保向社会输出人才能够符合相应的汽车维修标准,各技师学校都在对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课程进行改革,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大了对学生汽车维修能力的培养力度。但目前该门课程在教学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该文对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 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失衡

技师学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直极为关注专业实际操作的教学情况,同时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比例,但这种教学调整也让部分老师感到了迷茫,不清楚应该如何协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两者之间的比例,一旦理论知识教学过重,就会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受到影响;但如果只实践不讲理论知识,学生在车辆维修时,就会因为理论依据不足而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

1.2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汽修专业的教学基本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老师台上授课,学生台下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能够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教学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值。于是现在汽修专业老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多种教学方式开始融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之中,但具体的开展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

1.3 忽视了操作流程的重要性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这一问题主要呈现为两种:一方面老师没有认识到操作流程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使用的是分步讲解的方式,更加看重学生每个环节的维修能力,对操作流程没有重点进行强调,学生在对汽车进行维修时,很容易因出现维修遗漏、维护操作失误等方面的状况;另一方面老师也认识到了操作流程的重要性,但没有找到较为合适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的方式将流程操作步骤直接教授给了学生。因为学生没有理解这样操作的原因,最终导致学生记忆不牢、操作不灵活等问题。

2 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课程教学优化建议

2.1 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之前,任课老师必须要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从而确保该课程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以及故障排除两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进行实际操作,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汽修技师。同时必须要注意的是,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时,一般不能由学校独立进行决定,应由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方按照实际市场的工作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并要制定课程素质、能力以及知识三方面的教学要求。要对具体的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2.2 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协调好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指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因为汽车维修专业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强化。

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为例:在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之前,必须要明确一体化模式是系统性的工程,使用前需要对所有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要注意各个知识点连接的紧密性,按照汽车发动机相关知识点的深浅程度,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划分,并对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规划,从而形成完整性较强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时,由于发动机的机构较为复杂,内部结构过于精密,向学生展示时的清晰度有限,对发动机相关知识的教学形成直接的影响。老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将发动机内部的机构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确保课堂授课的质量,强化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掌握水平。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对发动机的维修能力,同时还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真正实现实践与理论的一体化结合。

2.3 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模式其实就是任务教学模式,老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一方面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参考学生的能力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逐步掌相关的维修知识。由于该专业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老师在设计项目时,要按照实际工作中的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但注意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还是要以鼓励为主。要将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以启发式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不断对学生汽车维修能力进行锻炼。此外,由于该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老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让学生能够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性格,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受到损伤。

2.4 提高对操作流程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进行汽车维护与故障维修的教学时,老师既要规范学生们的实际操作,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操作流程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够正確对汽车的维护流程进行安排,保证操作的效率与质量。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维护作业学习时,在开展实际操作时会以由左向右、由前向后的顺序逐一进行检修,这样不仅作业时不会造成项目的遗漏,同时还方便维护人员进行记忆。同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对汽车进行维护,总结每组维护作业的开展顺序,同时对作业顺序进行优化,这样的操作不仅使维护作业重点更加突出,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维护工作质量,为学生日后工作发展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3 结语

该文通过对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教学优化方案的介绍可以认识到,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这门课程的专业性极强,要想使该专业学生达到市场的需求标准,就必须对现有的汽车维修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汽车维修能力进行强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汽车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 银俊鹰.对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4-65.

[2] 徐君材.汽车维护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的几点建议[J].职教通讯,2011(14):43-45.

[3] 赵辉.一体化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97.

[4] 何细鹏.基于任务导向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J].时代教育,2016(3):223.

[5] 孙杨.探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4(9):21.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数控机床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他能有效的降低工人的劳动负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设备。但是,数控机床在使用时,也会出现故障。为了消除故障,可从数控机床的设计、安装及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性能。

CNC machine tools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abor load, is a kind of equipment to be promoted. However, n c machine tools in use, will fail.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fault, but from the design of the nc machine tool to improve equipment performance,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关键词:数控机床;设备故障;故障分析;故障改进

Key words: CNC machine tools; Equipment  failure; Fault analysis; Failure to improve

1.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降低人类劳动量是现代化工厂的一个发展趋势。数控机床作为一种常见的智能加工设备,在工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数控机床也与其他机械一样,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电机故障、工作台故障、刀位故障等,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运行效率,探讨数控机床故障的改进措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2.数控机床常见故障

2.1 机床电机故障

由于变频电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转差损耗很小及较高的价格优势等特点,再加上变频电机能以很高的转速运行,还能进行无级调速等优势,因此当前很多数控机床都以使用变频电机作为首选设计方案。虽然变频电机具有如此多的有点,但在实际应用中,电机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故障有以下几种:

首先,数控机床在正常运行时,电机的声音一般比较平稳,不会出现尖锐的噪声。但是,当机床使用了一定时间之后,就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杂音。这主要是由于数控机床的调速电机不正常运行导致的。当电机的轴承损坏之后,电机就不能平稳的运行,这将导致电机出现噪声。其次,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因机械摩擦及其它原因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如果轴承中使用的润滑剂不能承受高温,就会加速润滑剂的流失。当润滑剂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轴承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润滑,这也是造成调速电机产生噪声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由于很多机器零件都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因此,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在机床的设计时就需要保证机床整体的振动不能超过规定范围。但是,在机床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机床的振动幅度也会增加。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轴承本身质量不达标或轴承使用时间过长,将导致轴承损坏,当轴承损坏之后,电机运行过程中就会伴随着剧烈的振动;当电机的紧固螺丝没有拧紧时,电机也会出现振动现象[1];另外,皮带轮与电机轴之间的配合问题也会导致电机振动。

最后,电机发热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电机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测得的,而当电机温度升高时,电机的特性将可能受到影响。当电机温度过高时,还可能会烧毁电机。

2.2 机床工作台故障

数控机床的工作台是直接参与零件加工的部件,当工作台出现故障时特征非常明显,一般都表现为工作台突然停止工作。而导致工作台故障的原因却不那么单一,其可能原因各种各样。要找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数控机床工作台故障,就需要逐步进行排查。例如将工作台复原,再运行,看故障是否重现;手动转动丝杠,看是否会出现阻力突然曾大的情况等。

2.3车床刀位故障

车床刀位主要有两种故障形式,一种是车刀无法定位,另一种是零件精度严重不足。对于前一种故障形式,主要原因可能是电动刀架上的霍尔元件出现问题,而导致换刀时,无法将信息反馈到控制其中,而造成电动刀架不断转动的情况。对于第二种情况,有两种原因可造成零件加工精度严重不足。第一种情况是丝杠的连接松动,使得机床在没有零件时,能正常运行。但当加工零件时,由于符合作用,而使刀具偏离原位。另一种情况是电动刀架无法锁紧导致的,当机床换刀之后,如果刀具没有锁紧,也会在加工零件时,由于符合作用导致零件尺寸误差剧烈变大。

3.针对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一些改进建议

3.1完善数控机床的设计方案

为了从根本上避免数控机床出现以上常见的故障,应该从数控机床的设计过程中就有意识的完善机床的设计,增加机床的可靠性。机床的设计主要可从电气方面和机械方面完善。电气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的是电气元件,这应根据机床的不同部位的工作环境作手,增加工作的冗余值,选择能适应更恶劣环境的电气元件。例如,电动刀架中需要用到的霍尔元件,由于它是反馈刀位信息的重要元件,并且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换刀。因此,对霍尔元件的选择就应该满足频繁换刀的需求,并将其性能适当增加,以防止使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坏。

3.2按要求安装数控机床

机床的装配精度将严重影响着机床的整体性能,而当机床的设计精度达到需要的标准之后,影响机床整体的精度的重要因素就是机床的安装步骤了。因此,在装配数控机床时,一定要安装设计要求,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安装。例如在对主轴进行安装时,由于主轴的精度将直接影响零件的精度。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检查其精度,并通过其他部件重复控制主轴的安装精度,以避免出现主轴精度问题。

3.3加强故障排查工作

机床的故障应该“防患于未然”。数控机床的故障具有较强的隐藏性,因此很多故障出现时,都会有一定的潜伏期。而故障在潜伏期中虽然不会立即使机床出现严重后果,但却会持续破坏机床的性能,最终使机床的多个部位出现故障,降低设备性能。因此,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应该定期检查机床可能出现的故障,增加发现潜伏故障的几率,并将故障及时排除。

4.总结

数控机床中常见的故障有刀位故障、工作台故障和调速电机故障,它们都是严重影响数控机床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运行效率,就需要避免这些常见故障对机床的影响。通过探讨,可以从完善机床设计方案、提高机床安装精度和加强日常维护等方面来降低机床出现故障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张世亮.数控机床故障的分析及处理[J].科技与企业,2012(09)

[2]凌万春.数控机床故障的诊断和维修[J].机电工程技术,2012(08)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设备故障问题对变电站整体运行造成很大影响。文章主要对变电站电气故障进行分析,并探讨电气设备故障分析方法及提升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故障;故障分析;变电故障

引言

电力能源是保证人们生活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水平的增长,变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其进行的安全管理,强化设备维护的质量问题,才能够变电系统能够保证电力能源的正常分配,才能够提高变电系统的运行质量与安全水平。

1电气故障的分类

故障时系统脱离了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而导致系统状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者完全丧失。按照电气设备的构成特点,可根据电气故障的产生点及电气故障的发生时间分别对常见的电气故障进行分类。第一,按照电气故障的产生点分类:1)电源故障:缺电源、电压偏差、频率偏差、极性接反、相线和中性线接反、缺一相电源、相序改变、交直流混淆等。2)电路故障:断线、短路、短接、接地、接线错误等。3)设备和元件故障:过热烧毁、不能运行、电气击穿、性能变劣等。第二,按照电气故障的发生时间分类:1)原发性故障: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因制造工艺不成熟造成了缺陷,在后续使用阶段由于该缺陷导致的故障。2)损耗性故障:电气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磨损或其他外部问题导致的系统老化或损坏。3)偶发性故障:由一些偶然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引起,此类故障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是查找电气故障的关键。分析的基础是电工基本理论,要求对电气装置的构造、原理、性能充分了解,并与故障实际相结合。某一电气故障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重要的是在众多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原因,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排除故障。

2电气设备故障分析方法

2.1仪表测量法

电工仪表是实现电磁测量过程中所需技术工具的总称,常用的电工仪表有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表、接地电阻测试仪、高压核相仪和相序表等。在对设备故障的诊断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不同仪表及不同挡位进行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以电阻测量为例,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线圈、线路、接点等是否符合使用标称值及是否通断,或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绝缘电阻等。测量时,注意选择所使用的量程并校对表的准确性。使用电阻法测量时的通用做法是先选用低挡,同时要注意被测线路是否有其他回路,并严禁带电测量。在测量电压时应注意表的挡位,选择合适的量程,一般测量未知交流或开路电压时通常选用电压的最高挡,确保不在高电压低量程下进行操作,以免损坏仪表;同时,测量直流时,要注意正负极性。电流测量则是测量线路中的电流是否符合正常值,以判断故障原因。对弱电回路,常采用将电流表或万用表电流挡串接在电路中进行测量;对强电电路,常采用钳形电流表检测。

2.2直观检查法

外观检查法是利用人体的感观,通过“视、听、嗅、味、触”的方式,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破损、变形、异音、异味、发热等现象,同时查看设备自带的、具有指示设备状态功能的各类信号灯、代码信息、执行机构,如有异常现象可结合其他排查方法,直接确定设备故障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条件允许时,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即可实施,缺点是有些设备隐藏在内部,无法直接检查,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其他方法和工具,灵活处理。

2.3类比法

如果电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部分,可以对两部分的工作情况作以对比。因为两个部分同时发生相同故障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通过比较,可以方便地测出各种情况下的参数值的差异,通过合理分析,可以方便地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情况。使用这一方法时应特别注意,两部分工作状况必须完全相同才能互相参照,否则不能比较,至少不能完全比较。有些情况下,可采用与同类型完好设备进行比较来确定故障的方法。

2.4备件置换法

设备故障在诊断分析时,诊断故障原因追溯于某一块电路板上,可考虑使用备件置换法,当前在电路高度集成状态下,为节约检修时间,可将繁琐耗时的故障定位工作通过备件置换加以解决,将相同备件替换到故障部位,再将故障电路板回去查验返修,可以提升维修效率。

3变电站电气设备检修故障处理措施

3.1实行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责任制度

在进行电力系统变电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电力资源使用情况和电力供应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保证能够制定完善合理的检修计划,能够根据不同工作岗位进行责任的安排,保证能够将不同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内部考核机制,加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使电力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好的提升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质量。

3.2提高原材料选用标准

原材料选用标准的不当,是造成低压电气设备产生热故障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要保证低压电气设备的内部元件材料有更加稳定的物理性能并且能够耐得住高温,因此提高原材料的选用标准,能够从源头上限制了发生热故障的概率。并且设备的外部元件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同时更好地限制电源总值。所以要尽量能够避免对于会发生类似情况的材料选取问题。

3.3重点关注设备线路问题

在对电气开关设备的电路连接进行检查预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检查设备接地线路与地网的连接,因为一旦设备不接地,部分设备便会处于停止工作状态,间接的对其他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如果电气开关设备没有有效的进行接地,会导致整个设备容易受到雷击或者存在残存电压过高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类事故,都是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在一些小型变电所中,也会存在电气开关设备的接地线与地网的接触面积比较小的现象,在电流过大的状态下,很容易造成接地线的熔断,使得电气开关设备多余的电流无法导出,环流在设备周边,对设备造成严重的破坏。

3.4提高检修人员专业素养

为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稳定与安全性,必须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需要使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热爱,还需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检修工作,不断丰富自身的检修经验,善于从工作中总结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加强对相关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影响,以便能够及时对各种事故进行合理处理,加强检修的质量,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3.5增加电力运行资本,增加检修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替,更科学的电力设备不断出现,更有效的系统不断更新升级,企业要追加大量资金的投入用于变电所的建设,即时更换因外部环境影响,或设备自身技术过时等老旧设备,从根本上降低因设备问题造成的变电故障与安全隐患。采用现代化设备与新兴技术,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及时引入的远程检测,它的引入为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的强劲的动力,能够克服恶劣的环境,方便调度,运算能力强,能通过液晶显示及时反馈,启用多种通讯方式,拥有断电保护的优势,提高了供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为我国电网开启自动化时代提供了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现运行的安全管理质量,必须加强安全责任制度,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合理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并提升检修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进行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维护,及时进行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的维护,以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福春.变电运行故障分析及故障排除[J].黑龙江科学,2018,9(22):132-133.

[2]黄艳龙.变电运行故障处理中维护技术应用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6(21):182-183.

[3]姚帆.关于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常見故障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05):103-104.

(作者单位: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公司)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现代炼化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炼化装置的生产处理容量也日趋增大,高压电动机在现代炼化企业的装置中,电力动力供给也日益增多。高压电动机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成为电气巡检维护人员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对高压电动机的故障分析及处理起到积极作用,故就日常高压电动机故障分析及处理,笔者总结如下心得及经验。

关键词:高压电动机;故障;分析;处理

1 概述

兰州石化公司是西部最大的综合炼化公司,是包含炼油、化工、工程建设、检修保运及矿区服务的大型综合企业,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公司属地区域分为炼油区和化工区两部分,炼油区属地区域包含炼油厂、助剂厂、催化剂厂、动力厂等多家二级单位,包含包括300万吨重,500万常减压、550万常减压等百余套装置、泵房。共包含电动机7200多台,高压机270余台。设备维修公司电气车间作为炼油区唯一的电气保运车间承担着巨大的保运任务。高压电动机的装置处于重要位置,所以对电气维护人员的检修维护水平要求更高。作为维护人员就要对高压机的工作原理、结构,故障类型做进一步了解,高压电动机的故障频次作为首要任务。高压电动机结构复杂,它自身结构的每一部分故障都会对给高压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带来波动,严重故障能够直接导致高压电动机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对高压电动机故障原因的正确判断和正确分析对我们的日常维护、检修工作至关重要。

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1 高压电动机轴电压的产生、危害及防范措施

高压电动机一般容量较大,其体积就大,在制造中容易出现磁路不平衡的情况,如硅钢片磁化特性的差异,气隙的不均匀等。另外,定子绕组的不平衡,三相电源的不平衡,励磁绕组的匝间短路,异步电动机的转子断条等。这些都能使电动机的定子铁芯产生沿铁芯周围的交变磁场,从而在电动机的转轴上出现感应交流电压,这就是轴电压。

轴电压到达一定值时可击穿轴承的油膜,并通过端盖机壳或轴承座与基础形成回路产生轴电流。轴电流会引起轴瓦和轴颈或轴承的滚子与滚道产生点状灼伤,严重时甚至破坏轴承的正常运转。

为阻断电流的回路,对采用轴承座的电动机,通常在反负荷端的轴承座下加绝缘垫,轴对承的固定螺丝也带上绝缘套管。

在采用端盖轴承的电动机中,如使用滑动轴承,则在轴瓦与瓦座之间放置绝缘垫;如果使用的是滚动轴承,则在轴承套上做一个绝缘隔断,轴承套的固定螺丝也要带上绝缘套管。另外就是直接使用带绝缘的轴承,不过造价较高。

2.2 高压电动机运行时振动大的常见原因

电动机的振动,尤其是高转速电动机的振动超过标准限值,将对电动机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甚至损坏电动机,造成机组非正常停车从而影响生产。使用频谱仪或振动测试仪测量电动机的振动值及振动频率,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诊断出引起电动机振动的原因。针对振动产生的原因对电动机进行检修,可以减少检修的盲目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修,使电动机恢复正常。

电动机产生振动的根源有电磁振动和机械振动,电磁振动是电动机固有的振动,在此不作考虑,电动机的机械振动是会随电动机的运行产生变化并检修可以消除的振动,故在此主要分析电动机的机械振动。

产生电动机本体机械振动的主要原因分两大部分,即电动机的转子部分、电动转子的支撑部分。电动机转子引起振动的原因有转子铁芯的变形、转子轴弯曲、转子轴承挡与转子铁芯外圆的同心度超标、转子轴承挡磨损或尺寸不合要求、转子动平衡块松动、开启式电动机转子上灰垢不均匀脱落等。电动机转子支撑部分引起振动的原因由电动机端盖变形、电动机轴承套变形、端盖内孔或带轴承套电动机轴承内孔的磨损、轴承损坏等。

2.3 高压电动机定子线圈电晕现象的产生及防范措施

高压电动机的电压定子线圈在其通风槽口和端部出槽处,其绝缘表面上的电场分布不均匀。如果局部的场强达到较高数值(非均匀临界场强8.1kV∕cm)时,气体会发生局部电离(辉光放电)。在电离处会呈现蓝色荧光,叫做电晕现象。当高压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到6kV及以上时,定子线圈就开始产生电晕。电晕产生热效应和臭氧及炭的氧化物,会阻止绝缘。因此对6kV及以上额定电压的高压电动机应采取措施防止电晕的产生。

槽部线圈绝缘表面再经过低电阻防晕层处理后,能够使通风槽口电场分布变得均匀,减小轴向场强;还能使低压电阻防晕层与槽壁接触处处于低电位,把此处的间隙短路,如果防晕层的电阻低,防晕层有一点稳定接地,就能将绝缘表层与槽壁间的间隙全部短路,不会发生电晕。但为了降低防晕层的损耗,防晕层的电阻不适合过低,那样就会让离接触点较远的防晕层不是处于低电位,变成处于由电容电流在低电阻防晕层上产生的压降决定的电位,一般来说用热塑性绝缘的线圈,当防晕层电阻率达到104—105时,基本上可以避免电晕的产生。

对端部线圈会引用一级或者是二级恒电阻率的半导体防晕层,或采用一级、二级碳化硅的防晕层,可防止端部的出槽口处及端部的电晕。

2.4 高压电动机端盖容易产生的故障以及处理方法

高压电动机的端盖除功率或体积较小外一般都是带有轴承套的,端盖和轴承套在长期受力及本身应力的释放时,会使其变形,造成电动机不能正常使用,另外,电动机轴承跑外套,会使端盖的内孔或轴承套的内孔磨损,尺寸变大而无法使用。喷涂法的过程与镶套是类似的,只不过套的材料由喷涂的金属材料代替而已。

处理方法有三种:①重新制作备件,②对内孔进行镶套处理③对内孔进行喷涂后再加工。重新制作备件时除了尺寸方面要做到与原尺寸一致或在相同的公差等级内外,还要充分的注意新备件有可能存在未释放完的应力而使尺寸再次变形,镶套处理套的单边厚度不能小于5mm,套与本体之间要有定位措施,镶过喷涂的金属材料代替而已。加工时的找正很重要,除了要保证内孔与止口外圆或套的外圆同圆,还要保证内控轴线与端盖平面的垂直,而对于轴承套,则要保证套与端盖的安装结合面与内孔的垂直。

2.5 高压电动机转子笼断条故障的判断及处理方法

高压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笼断条后,转子磁场出现不平衡,从而使气息磁场不平衡。这就引起电动机出力下降,效率降低。此时电动机表现为转速下降,定子电流上升,温升较高,这种现象在电动机负载较重使尤其明显。因此,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应检查电动机的转子笼条,在确认已断条时,应将转子笼条进行重新铸铝或将其更换成铜条。

2.6 电动机绝缘电阻低

高压电动机在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启动之前需要检查绝缘强度,否则在启动运行时会发生绝缘击穿短路,此时会先使用兆欧表检查,F级绝缘等级的,电压在6000V以上等级的使用2500V兆欧表,电动机绝缘良好,它的绝缘值大于几百兆欧,6kV电动机的绝缘强度在冷态下可按1MΩ/1kV来控制,如果发现低于1MΩ/1kV,不能启动电动机运行,判断高压电动机绝缘电阻低的原因。

①电动机里面进水,受潮。需要对高压电动机进行烘干处理。停止工作时间太久吸入大量潮气使电动机受潮的,必须进行烘干处理,将电动机拆卸放入烘房进行烘干处理。

②如果绕组上存在杂物,粉尘,清理高压电动机内部。

③电动机绝缘绕组老化,需要对引出线绝缘进行检查并恢复或更换接线盒绝缘线板,检查绕组老化情况,更换绕组。

3 结束语

高压电动机是炼化生产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对装置的生产运行起重要作用。对高压机故障问题进行分析,提高作业人员对高压电动机检修、维护水平,对降低高压电动机的运行故障,减少装置波动频次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压电动机的原理、结构及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多发现、多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化检修,使高压电动机能安、稳、长、满、优的运行,保障生产装置正常生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张洪奎.电机振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5(03):28-29,34.

[2] 劉保录,裴建勋,等.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25)

摘 要:数控系统种类繁多,故障千变万化,维修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在数控生产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直接目的和结果是使数控系统恢复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分析;排除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效的生产设备在许多行业中,往往是关键岗位的关键设备,其出现故障后若不及时找到故障的原因,就不能使其恢复生产,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故采用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及时排除故障,在企业中尤其重要。本人这里浅谈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希望对维修人员有所帮助。

一、数控机床故障的常用诊断方法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有故障检测、故障判断及隔离和故障定位。为了及时发现系统出现故障,快速确定故障所在部位并能及时排除,要求:1)故障检测应简便,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和指示。2)故障诊断所需要的仪器应尽可能少,为此可以采用以下的诊断方法:

1、直观法

就是利用人的感官注意发生故障的各种外部现状并判断故障的可能部位,这是处理数控机床故障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可通过问、看、听、嗅和触摸等方法进行诊断。

问:由于机床发生故障的前后机床操作人员都在现场,他们对故障发生的前因,过程和结果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从他们的回答可以了解到机床故障的一些重要信息。 看:即通过观察机床变化进行诊断故障,有无烧焦和打火现象;有无机械卡死和部件变形;有无接线松动,断路,虚焊等。听 :根据声音来判断故障原因,维修过程可听的声音,如主轴噪音;进给轴移动声;各电机转动声;继电器,接触器动作声等。嗅和触摸:有时机床出故障时,通过嗅和触摸也可以定位出故障点,一般有芯片和电线烧焦的糊味,而手摸电器表面感觉温度,机械部件的振动和反向间隙等。

2、 互换法

在数控系统中常有型号完全相同的电路板,模块,集成电路和其它零部件。我们可将相同部分互相交换,观察故障转移情况,以快速确定故障部位。当数控系统某个轴运动不正常,如爬行,抖动,时动时不动,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不动等故障时。常采互换法来确定故障部位。

3、隔离法

在维修过程中,有些故障是关系到一个很长的链,如果一个个部件排除,既费时,又烦琐。以某一部件为界隔离一部分后再进行排除,有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自诊断

自诊断技术是当今数控系统的一项十分重要技术,它是评价系统性能一项重要技术的主要指标。当数控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借助系统的诊断功能可以迅速,准确地查明原因并确定故障部位。因此,对维修人员来说,熟悉系统的自诊断功能是十分重要。

1)开机自诊断

数控系统通电后,系统自诊断软件会对系统最关键的硬件和控制软件检查,如CPU、RAM、ROM等芯片、I/O口及监控软件,如果正常,将进入正常操作界面。如检测不通过,即在液晶上显示报警信息或报警号。指出哪个部分发生了故障,将故障原因定位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通过维修手册找出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根据书上的说明进行排除。

2) 运行自诊断

运行自诊断是数控系统正常时,运行内部诊断程序对系统本身,位置伺服单元以及数控装置相连的其它外部装置进行自动测试并显示有关信息和故障信号。只要系统不断电,这种诊断将会反复进行下去,不会停止。诊断信息有:CNC与机床之间的I/O接口;CNC内部各存储器的信息;伺服系统的状态信息;MDI面板操作面板的状态信息等。

二、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

案例1 一台CJK6140O数控车床配置GSK980TD+DA98A伺服系统,X轴驱动器出现ERR4报警.

故障分析 通过查询DA98A说明书,ERR4报警解释为:位置超差。引起这报警是由于位置偏差计数器的脉冲个数值超过“位置超差检测范围”这个参数设定的值。 GSK980TD+DA98A的配置的控制图如图1所示,从系统发出来的位置指令脉冲与伺服电机光电编码器反馈回来的脉冲在驱动器进行运算,位置指令脉冲到来进行加法运算,伺服电机光电编码器反馈回来的脉冲进行减法运算,得到的偏差值即为位置偏差计数器的计数值。由此可以判定故障有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1)系统或伺服相关的参数设置异常,引起指令脉冲频率过高,转矩不足等。2)光电编码器故障或电缆引线接错,使当前位置脉冲反馈失效。3)伺服电机或丝杠机械卡死,光电编码器转不起来。4)转矩不足。5)驱动器损坏。6)电机U,V,W引线接错。

故障排除 排除故障步骤图如图2,由于原因有可能是电气故障,也有可能是机械故障,所示先上电观察X轴驱动是否报警,如有,一般是驱动器电路板故障,只能更换同型号的驱动器。如没有报警,可检查系统和驱动器相关的参数是否设置正确,如系统的电子齿轮比、快速定位速度、加减速时间常数等;伺服驱动器的位置超差检测范围,位置比例增益、转矩限制值等。然后再按图2步骤进行排除。在维修过程中,当断开伺服电机与丝杠时,发现丝杠机械卡死,同时其表面附有一层铁粉,怀疑有铁粉浸进了螺母座里面使滚珠卡死无法传动,从而丝杠机械卡死,拆下丝杠和螺母座用汽油清洗,重新安装后工作正常。

案例2 在济南CJK6136车床上加工零件,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工件X轴方向的实际尺寸与程序编制的理论数据存在不规则的偏差;

故障分析处理:首先检查X轴有关参数,发现系统参数与说明书所要求的十分相近,暂确定系统参数设置合理,排除参数设置不正确;其次检查加工工艺(如装夹)也合理;再检查X轴传动链;将一个百分表座吸附在横梁上;将机床操作面板上的工作方式为:单步方式,单步增量为:1m m,按X轴正方向进给键,观察百分表读数的变化,理论上应该每按一下,百分表读数增加1m m,经测量,X轴正、负方向的增量运动都存在不规则的偏差(由于是在使用中的机床,可以排除驱动电子齿轮比设置不正确);找一粒滚珠置于滚珠丝杠的端部中心,用百分表的表头顶住滚珠,如下,按X轴正、负方向的进给键,主轴箱沿X轴正、負方向连续运动,观察百分表读数无明显变化,故排除滚珠丝杠轴向窜动的可能;检查与X轴伺服电动机和滚动丝杠联接的同步齿形带轮,发现与伺服电动机转子轴连接的带轮锥套有松动,使得进给传动与伺服电动机驱动不同步,由于在运动中松动是不规则的,从而造成位置偏差的不规则,最终使零件加工尺寸出现不规则的偏差,在拧紧锥环后,再加工工件,尺寸正常,问题解决。

三、结束语

数控系统种类繁多,故障千变万化,维修方法也不尽相同,从以上两个例子,我們知道,在进行数控机床的维修时,要多思多想,认真仔细,注意合理使用逐层深入、层层分析的方法。遇到问题时要先想、问、再分析、然后深入分析、最后动手解决问题,切忌盲目动手,这样才有利于更快、更准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GSK980TA、GSK980TD车床CNC操作说明书,2006.1.

[2]《GSK数控系统维修手册》,2006.5.

[3]《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邓三鹏,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控制软件设计论文下一篇:气象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