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2023-08-14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当前,我省县级城市供水企业推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践当中,要重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企业总体利益的需求,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推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以降低供水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县级城市供水推行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供水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策略

1、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1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实施的有利条件之一

对于供水企业来讲,要实现其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就需要制定全面性的、高层次的行动计划,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其一定的周期性。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仅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同时,也指挥着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因此,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者会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有机结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结合企业管理者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制定出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必要的过程方法,制定全面预算,促进总体计划和战略的推行和落实。

1.2 全面预算管理为省内县级供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目标指导

对于省内县级供水企业来讲,由于是公益性企业,改革的步伐滞后,要在短时间内后发赶超,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分析企业的业务特点,制定和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宗旨,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需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制定出强有力的经营应对策略,提高管理水平,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完整的规划,使其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

2、 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简单来讲,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明确企业的产权和权责,促进政企分开,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加强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监控和实施, 科学管理企业资金,控制费用支出和生产成本。但是,县级供水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践当中,受到各种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肯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也就会影响到管理者预算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县级供水企业来讲,在城镇供水系统中,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自然也就加大了推行预算管理的难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自来水作为必需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企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上自来水的供应价格的政策刚性,造成了居民生活用水与城镇供水成本的巨大反差;与此同时,还有管网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滴漏、爆管、盗接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来水公司的利益,造成了较大的成本开支。目前,这种情况仍旧居高不下,这是公益性开支转移到企业承担的最普遍现象,又有非常的不稳定性。

(2)在城镇里,自来水管网已经遍布城镇的各个角落,具有范围广泛而零散的特性,如果想要对用水数据做出一个精准的统计,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在现行的统计条件下,供水企业要想把握居民的用水情况和企业的用水状况,只能通过抄表记录的数据来分析,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诸如突发性事件、爆管、管网滴漏等引起的用水量变化,造成产销率极为不稳定,数据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实际用水情况。

2.1 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全面

县级供水企业部分管理者和员工简单地把“全面预算”认为是控制开支、收紧财权和束手束脚,从思想上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看成是一项具有极高综合管理的方法;没有看清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在于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手段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滤清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完整地体现了企业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期,可以通过将经营结果与预算进行分析、比較,对企业经营活动实行过程控制,已达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2 预算指标与现实情况相脱节

由于县级城镇供水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大多来自于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县级供水企业长期政企未完全分开的现状,造成目前大多数县级供水企业还存在等、靠、要的理念,故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植根于县级供水企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财务和运营管理部门在安排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会有一定难度和抵触,进而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再就是历史数据的相对不准确,造成全面预算的各项指标偏离实际较大。

2.3 各部门沟通不畅,影响预算及时性、准确性

当年度的经营目标一般需要到年后几个月才能下达,使全面预算工作的时效性受到了严重影响。另外,编制过程中,可能存在财务和经营管理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及分子公司沟通不畅,以及对财务科子目理解差异,均会导致预算的各项目和实际的成本列支严重不符。

3、 供水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3.1 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

县级供水企业必须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流程,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对县级供水企业的各项工作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重新组合,优化企业各个业务的管理环节,实现县级供水企业管理功能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具体在规范规章制度、整顿生产基础数据、优化企业信息流等方面加强优化管理,尤其在信息管理上力争信息渗透到各个管理环节,加大对动态信息变化的处理,实现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有效地解决全面预算管理数据量、涉及面广的问题,提高管理的专业性,进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3.2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的动态实时监控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的动态实时监控,加强事前管理,确保事中、事后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加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 全面监控预算执行全过程。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将企业一切活动过程所产生的与预算管理相关信息反馈, 便于管理者进行及时调整和决策。比如:通过城镇供水调度系统的建立,采集自来水公司所有活动的数据,监控各个供水环节,使得控制中心便于进行数据分析,而且还有利于决策的决定。另外,还有OA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水处理控制系统、城镇供水管网规划系统以及需水量预测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都可以及时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便于工作中及时进行修正,提高供水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供水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运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价值。

3.3 重视全面预算的编制

各单位,从领导到员工,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做好预算的编制,也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第一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领导要协调好各单位人员参与预算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自身的管理模式来选择确定预算管理的具体细节。

3.4 做好考评与激励工作

“预算管理的生命线是考核与奖惩”,只有科学合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才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地落到实处。制定明确的激励制度可以让全面预算执行者明了自身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自觉地调整行为,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完成企业预算指标。

3.5 注重全面预算的调整工作

全面预算一经批准,一般不得随意变更、调整。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强调全面预算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对于例外事项,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预算管理小组应酌情予以调整、追加,使企业做到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探索出最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县级供水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其管理水平,就目前现状来看,必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新时期供水企业文化的建设成为供水企业的重要课题,供水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从价值观、人文环境上进行,还要从完善规章制度以及提高员工素质等多方面进行。

关键词:供水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新时期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企业全体员工精神目标一致的体现,其包括文化环境,企业制度以及经营理念等多个方面,要想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支持和共同努力。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长动力”,确保企业的稳固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不断面临着新变革与新挑战,一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将面临惨遭淘汰的命运。供水企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企业,近年来不断推行体制改革,企业内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为更好的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服务、确保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企业风气,供水企业的文化建设已经列上日程,加强新时期供水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即“硬文化”、“软文化”以及制度文化[1]。

一、加强“硬文化”建设

“硬文化”即现今社会对企业物质文化的形象称呼,包括对企业建筑、机械、各项设备上进行完善形成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物质文化建设,才能确保精神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具体实施上,包括对办公区域的建设,以及对办公设施的建设。日前在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办公区域生活化”的建设方针,即办公区域在建设上更加人性化,满足员工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旨在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建立绿色办公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让员工在工作时拥有更好的心情,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其具体包括对企业内花草树木的设置,建立绿色的办公环境,让企业充满人文气息。以及更便捷的工作设施,包括现代化办公用品的采用等。

(二)建立休闲娱乐场所

包括健身区域、娱乐区域等,目前部分企业内部已经设有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多种形式的娱乐场所,让工作人员在休息时能够放松身体,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进而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1]。

二、加强“软文化”建设

“软文化”即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内容,软文化的建设能够体现企业的精神风貌,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助力作用。在现阶段我国的供水企业多属于国有控股,由于其性质造成企业内部部分体制较为陈旧,思想观念落后,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员工文化素质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情况。在文化建设方面文化建设体系不完善,对此要实现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設

对于企业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企业思想观念陈旧,不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还会造成企业发展不能适应时代特点,进而造成惨遭淘汰的严重后果。对此需要不断落实党政先进思想,创造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加大对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重视程度,对于企业内员工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差等情况,要找到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加强其思想道德建设,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了解自身职能,确保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并且可以通过举办主题会议以及学习会议的方式确保起具有先进的服务意识与服务理念,增强员工在工作上的主动性,加大员工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员工内部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与协作友爱的工作氛围。思想道德的建设并不是一时,需不断进行,进而确保员工思想理念的先进性[2]。

(二)建立企业文化核心

要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其首要任务即建立起企业的文化核心内容,进而为员工的发展找到目标,只有建立起企业的文化核心,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具体内容的展开。确保群体意识的形成方向。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上,企业全体工作人员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才能确保方向一致、形成合理,确保企业内部具有凝聚力。供水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贺核心建立上,需要结合供水企业的工作特点,建立起其独特的富有标志性的核心价值观。

(三)完善文化建设体系

在确保企业对文化建设具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为确保文化建设有序稳定的进行,供水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文化建设体系,可以通过成立针对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抽调的方式成立文化建设小组,通过学习其他相关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方式方法,结合供水集团自身的情况,从物质、文化、制度三方面进行,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方式对文化建设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并维护文化建设成果,确保其具有长效性[2]。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也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企业文化内容的反映,良好的制度体系是确保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完善制度的前提条件,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了企业运行的规范性,但是在我国国有企业相应的制度体系建立工作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建立模型。在供水企业,由其企业性质决定了其制度的不完善,并且部分工作者对制度作用的认识还不充分,进而对企业工作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对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制度的设计上,不仅要在工作内容方面做出规定,确保工作进行的每一项内容都有所依据,为形成良好的企业环境,对企业内部员工素质方面也要做出规定,建立相应行为准则规范员工行为,避免懒惰、消极怠工等不良风气的形成以及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结语

内部松散、文化缺失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淘汰,供水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结果,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实现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在不断面临新变革的时代稳住脚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企业高效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轩. 浅谈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J]. 企业文化, 2019(6):68-69.

[2]王宇. 浅谈新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J]. 中外企业家, 2019, No.656(30):129.

作者简介:

隋群力(1972.0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海阳人,学历:大学本科;现有职称: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

(海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山东  海阳  265100)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干部职工努力拼搏,勇于创新,较好的发挥了党总支部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实践“三个代表”,树立良好“形象”

(一)抓好党组织形象塑造,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感召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组织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

1、加强组织领导。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在今年各支部的换届选举中,公司机关党支部和自来水厂党支部分别把支部委员由原来的3名增加为5名,切实增强了党支部的组织领导。

2、坚持理论学习。党总支部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保证每月至少两次的学习。利用反腐倡廉案例、报告会等录像片,进行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强化班子成员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班子成员的决策水平和政治业务素质。

3、注重政治关心。各党支部在生活上关心职工,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公司决策层,推动公司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解除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引水分公司远在晋江,文体活动硬件设施不足,职工业余生活枯燥乏味。为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党支部牵头,先后建立职工活动室,添置影音设备、图书专柜等,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娱休闲氛围。营业公司引进功能强大的先进掌中抄表器,极大的提高职工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工作成本。公司机关投入了数万元用于食堂内部整顿及设备更新,改善职工用餐环境等。

(二)立足教育,强化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企业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力量所在。党支部坚持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和总结评比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员的理论素质和党性观念,通过民主评议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引导党员向身边的先进学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并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进步,形成比学赶帮的局面。党员同志们用辛勤的汗水实践着“三个代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威信,涌现出了一批制度完善、作风民主,凝聚力和战斗力强,能带动本部门党员群众艰苦创业的基层党组织和忠诚于党的事业、爱岗敬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

(三)抓党员形象塑造,使每位党员都成为政治上的中坚。

党总支部因地制宜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党员专项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党员的价值,增强党员的光荣感,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优秀形象。在每次义务献血活动中,全体党员踊跃献血,次次超额完成党委下达的献血任务。党员同志们带头献爱心参加“大手拉小手”捐助特困生活动,成为职工的一面旗帜。今年还举办“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交流会,通过本公司先进人物事迹,极大地调动全体党员的工作热情,有效地弘扬了党员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今年党员蔡志伟同志获得“泉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青年党员谢荣哲被**市团市委表彰为“优秀青年志愿者”。

二、围绕中心,提高“素质”

企业中心工作是公司党总支部抓好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党员干部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

(一)以“强化党性树形象,投身供水争先进”为目标,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党总支部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实行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保证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来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带领广大党员同志进一步深入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学习中做到“五有”,即出勤有登记、学习有记录、个人有笔记、学后有心得、不足有整改。党总支部坚持边议边改贯穿始终,针对征求意见中党员、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以及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整改,加强包括学风、效能建设、对外服务、队伍建设、基层组织、经济事业等十个方面的工作,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学习目标要求。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wenmi114.com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水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并为员工创造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以此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供水企业的良性发展。文中从加强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入手,分析了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加强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义;问题;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和开发的管理活动,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人的价值观为中心,有效的处理好人与工作、人与人及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不断创新,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的履行好具体的职责,从而为供水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一、加强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随着供水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供水企业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越来越无法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相符合。由于供水企业管理者和职工选用都以行政安置为主。这种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必然会被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取代。因此需要加快推进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从而为供水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政府对公用行业市场规范的放松,一些外资和民间资本介入到公用行业市场中,这就导致供水企业面临十分严竣的竞争,供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不具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供水企业只有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及时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进一步推动供水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薄弱

在当前供水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环境,使企业的精神文能够时刻感梁员工,并通过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利用文化软实力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供水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但当前许多供水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更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也不高,这就导致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人员配置失衡

供水企业行业性质具有特殊性,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也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在当前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企业员工老龄化现象严重,缺乏新生力量,大部分员工专业技能处于较低水平。同时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为员工的发展设立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效的限制了员工的创新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工资奖励制度不灵活

在当前部分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劳动力配置还遵循传统的观念,这就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竞争意识,而且薪酬相对固定和平均,员工自身工作能力很难被发展,干多干少都一样,这就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4.员工缺少职业创新性

当前大部分供水企业中,员工对于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不重视,再加之供水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员工培养机制不完善,人力管理工作欠缺创新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开展的培养内容缺乏创新性,内容较为零散,千篇一律的学习无法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这必然会对供水企业人才培养和自身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5.企业缺乏竞争力与吸引力,技能性人才缺乏严重

在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供水作为传统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缺乏吸引力,因此存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新技术在供水行业不断应用的新形势下,当前供水企业给排水、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及水质管理等方面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这对供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6.企业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难以形成长足的激励效应

在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管理作为最为基础性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供水企业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及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针对于员工的考核手段相对单一,企业发展与员工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问题,无法形成长足的激励效应。

三、加强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创新性的认识

要想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目标,供水企业必须从宏观层面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性建设。从利用市场手段在高层次上控制人才的选择机制,在人员的选取初期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人员配置,根据企业现状合理地选择人力资源。完善整体的职业过程规划,将企业文化积极地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来。对于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要从实际出发,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使得企业当中的每个员工都有其应承担的责任与应坚守的岗位。

2.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企业能否顺利地完成市场竞争、取得关键性胜利最重要的软实力。员工是否具有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企业文化是否对其造成深远影响。企业内部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够让员工在潜移默化间融入企業的发展过程中,员工对于自身岗位的责任心,对工作的热情会被充分调动,企业为员工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的创新性也能得到激发。一个健康的供水企业资源管理体系应该是能让员工不论在企业的什么地方都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让企业的文化软实力真正地影响每一位员工这才是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重中之重。

3.优化人才配置

对于供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就是如何合理地分配人员配置。人才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只有将每一位员工都安放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企业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简单来说便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么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层,他们的工作便是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划分,一方面大力地引进、吸收、培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合理地进行配置,使得人才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人力基础上为企业添加一道助力,确保集体优势发挥它应有的助力。

4.建立完善的考核奖励制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创新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供水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薪酬奖励制度,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针对员工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合理进行薪酬分配,并以员工的创新性和工作积极性作为实际奖励的依据,以此来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员工贡献与收入成正比,全面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供水企业在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不宁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已有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将权、责、利等要素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在创造自身价值和利益的同时,能够权、责落实到实处,以此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造力,并确保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好公平性和公正性,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5.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盘活企业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是保持企业发展,提高组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首先,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共同价值观,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职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不竭的源泉。其次,吸引和留住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制定科学合理的晋升通道,着力打造一支年轻、有创造力、有激情的干部队伍。再次,随着工艺技术及供水设备设施的日益先进,企业应加强一线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投入,并重视职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使职工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为企业发展提供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源。另外,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效结合,确保在职工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能够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水企业各项改革得以不断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供水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则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化,需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与配置,科学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并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员工发展创立良好的空间,全面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更好的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势,全面提高供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供水企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和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推动供水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參考文献:

[1]蔡平丽.探讨加强水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 2014(12).

[2]琚红.试论现代水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陕西水利, 2013(6).

[3]陆佳.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管理观察, 2015,(10).

供水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山东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上了解到,2017年山东省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硬骨头”在改革中被攻克。在改革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经营绩效明显提升。

2018年,山东将加大重点领域巡察、稽查和督导力度,严肃查处侵吞国有资产、搞利益输送等问题;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退出9处煤矿、退出产能1023万吨,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将统筹监督力量,构建国资大监督格局;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年底前全部纳入统一监管。

经营性国企统一监管是重点

2017年12月1日,山东种业集团在济南挂牌成立。这是山东省对原省直部门管理的企业实行统一监管以来,新组建的第六家省属一级企业,标志着山东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初步实现。

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介绍,“山东省不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模式,国资监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山东省44个部门此前管理的616家经营性国企,基本纳入统一监管范畴。”

对资产规模较大、具备投资运营基础的企业,山东省整合组建山东种业集团等6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184家企业,按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优势互补的原则,划入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鲁信集团等13家省管一级企业;对严重资不抵债、停业停产、不具备正常经营条件的98家企业,就地清理、注销、关闭;对监狱管理局、高校等单位管理的113家承担特殊任务的企业,维持现有管理体制,由山东省国资委履行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职责。

市、县两级的统一监管工作也在推进中。记者了解到,济南、枣庄等地已基本完成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蓬莱、荣成等市(县)完成县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监管横向扩容的同时,山东省围绕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管理改革。

山东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军介绍,山东省管企业董事会已基本配齐成员,外派监事会、财务总监实现全覆盖;28家一级企业全面推行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采用公开招聘、市场猎取等方式,累计选聘116名,省属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樊军说,2018年,山东将继续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市屬经营性国有资产年底前全部纳入统一监管,统筹监督力量,构建国资大监督格局。

强化财务审计监督,制定省管企业境外企业财务监督实施意见、境外资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开展第二轮全面审计、省属企业投资监督检查及专项审计。

探索建立省属国有企业“国资云”平台,推进建立国有企业部分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社会服务招投标信息平台,全力打造“阳光国企”。

国企混改仍是关键

樊军说,“山东省通过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入股非公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等多种形式,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中,20家已经全面完成混改,10家基本完成。”

为支持国企混改,山东省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出资设立了国惠改革发展母基金。目前,国惠基金累计设立子基金9只,其中2017年新设6只,母子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元。

山东国惠改革发展基金按照“股权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专业化”原则,立足山东省经济发展大局,聚集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国资布局调整的重点行业领域,参与国企改革,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从而提速国资国企改革。

资产证券化是山东省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山东省国资委建立了上市资源后备库,储备上市资源企业40家。

其中,山东国际信托已于2017年12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6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7家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

山东提出,到2020年,将省属企业资产证券率从当前的不到40%提高到60%以上。

交运集团是山东省58家混改试点企业之一。2017年9月底,山东省交运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股权多元化工商登记变更,这是山东实现整体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家省属企业,混改完成后,国有股份降低到37%。

樊军强调,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僵尸企业”、高杠杆、“三供一业”负担等问题一直是改革重点内容。2017年山东省完成124家僵尸企业的处置,2018年将再处置72家,完成全省321家僵尸企业处置的总目标;5家省管企业与银行签署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债转股”协议,使山东省属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降到了72%;5家企业实施国有划拨土地作价注资政策,合计增加资本金400亿元。

“三供一业”问题上,2017年山东省加速推进分离移交,效果超出预期。山东省国资委数据显示,山东完成分离移交或签署分离移交协议的国企家数,已经占全省两年任务总量的93.7%。

记者从山东能源肥矿集团了解到,肥矿集团24个职工家属区、3.6万户家庭的供水、供热、物业于2017年11月中旬一次性整体移交给北京北控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供电已全面移交给国家电网泰安供电公司,相关设施的维修改造工作正在进行。肥矿集团负责人表示,“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减轻了肥矿集团经营负担。

红利效应加速显现

在改革整体稳步推进的同时,山东省重点企业持续深化内部改革,不断调整产品供给结构,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在兖矿集团,我国煤炭行业首个财务共享中心在这里建成。据兖矿集团负责人介绍,共享中心实现了财务管控模式由分散管理、重复设置向平台一体化、核算集成化、运作流程化、服务专业化的根本转型,集团财务人员由1500人减少到500人。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山东省部分企业正在推动产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正探索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合作新模式,与全球顶尖芯片设计企业ARM公司以及中科院、中国钢研集团等多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關系,着力打造基于ARM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氢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和中科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山东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处长张莉告诉记者,2017年山东省管企业与中科院就45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其中3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山东省2017年与中央企业签约总金额超过1.7万亿元的398个“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项目中,国有企业项目占据绝大多数。

一系列转型新成果不断涌现:潍柴集团WP9H/WP10H高端发动机达到180万公里/3万小时的寿命标准,创出高端发动机研制新纪录;中国重汽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款氢燃料码头牵引车;烟台万华MDI生产工艺入选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力促进了山东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红利效应加速显现。2017年,山东省市两级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05亿元、利润总额133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超过30%和65%;创效能力上,山东省属企业百元收入成本费用95.5元,同比降低2.4元;成本费用利润率4.5%,较年初增加1.8个百分点。

推动省属企业整体上市

近日,山东省国资委发布了《山东省国资委2018年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20件大事及分工》,混改、整体上市、股权激励等都列为山东国企改革2018年的重点工作。

文件提出,2018年山东将深入推进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包括推进泰山财险等2至3户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省属企业产业整合重组,打造汽车、医养、旅游三大产业集团;推动2至3家省属企业整体上市,推进齐鲁高速等6家企业在A股、H股上市;符合条件的省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点建立省属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项目跟投、风险抵押机制;推进与中船重工、中铁工、中国中车等7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张斌说,“2018年,山东将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推进契约化高管人员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省属企业混改指南。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制定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优化重组方案,建立健全上市资源后备库,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首发上市。”

深化业绩考核激励制度改革,制定优化省管企业经济增加值考核意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健全完善多层次激励机制,制定契约化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指导意见、省管企业上市公司奖励基金激励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指引及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管企业建立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协调解决省管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国有企业办公共服务机构分类处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及统筹外费用清理等任务。

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张斌介绍,山东将制定省管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推进组建省级服务平台公司,健全完善省属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加快建设济钢“四新”产业园等一批新型园区,建立重点项目动态跟踪服务机制。加大调整优化重组力度,加强省管企业年度投资计划管理,落实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对省管企业非主业板块、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竞争力相对较弱板块的跨企业间战略重组。

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山东在2018年将多措并举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建立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行模式指引,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创新国资监管方式,制定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优化重组方案,探索建设产权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产权信息动态监管平台,继续开展省管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上一篇:企业改革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决算工作总结